⑴ 瑪雅文明興起和滅亡時間
瑪雅文明是古代美洲的三大文明之一,它為何突然消亡一直是困擾學界的難題,以往許多學者提出氣候說、戰爭說、貿易說等等,但這些學說都沒有充分的證據。最近,一些美國的科學家在對瑪雅木乃伊做了醫學方面的檢查後,得出另外一個瑪雅帝國消失的結論———性病導致瑪雅文明滅亡。
瑪雅文明是唯一誕生在熱帶叢林而非大河流域的文明,它的突然衰退一直是謎
「瑪雅文明為古代瑪雅人所創造的印第安文明,是中部美洲印第安古文明的傑出代表,是古代美洲的三大文明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之一,也是唯一誕生在熱帶叢林而非大河流域的文明。」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董經勝介紹說。
「但是,在10世紀左右,瑪雅人突然不知何故大量南遷,最後,興盛一時的瑪雅文明突然衰退。」董教授介紹說。關於衰退原因,一直是困擾學者的難題。火山爆發?地震?颶風?瘟疫?還是農民起義?內戰頻仍?外敵入侵?商路轉移?……各種各樣的推測被提出,卻又都沒有充足的證據。
2007年5月,考古學家在宏都拉斯挖掘出一處古瑪雅帝國古墓,古墓中發現了木乃伊。最近,美國科學家對瑪雅木乃伊所做的醫學方面的檢查,說明很多瑪雅城市莫名其妙地衰落下去的原因,很可能和疾病———特別是性病———的蔓延有關。
是婚姻制度混亂,還是特有的生活習俗,使性病在瑪雅人中快速傳播開
針對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記者采訪了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室專家甄橙,她介紹說,「如果美國科學家從瑪雅木乃伊中發現有性病的病毒,可以推斷此人使死於性病。」
「與其他傳染病相比,性病的傳播速度不是特別快,它的傳播途徑是通過血液和體液進行傳播。」甄橙博士介紹說。
甄橙博士還介紹說,「在人類發現青黴素之前,性病對於人類來說,它的威脅就像艾滋病對於現代人的威脅一樣大,簡直就是無葯可治。」
15世紀的歐洲處於文藝復興時期,由於宣揚人性解放、男女同浴的思想,性病對當時的歐洲造成嚴重威脅。但是,當人類發明青黴素後,性病就得到了控制。
但是,10世紀的瑪雅文明衰落的時期,人類還沒有治療性病的好方法。「如果推測瑪雅文明可能毀滅於性病,我認為瑪雅人的生活習性一定與眾不同。」甄橙博士說。
「或者,瑪雅人婚姻制度非常混亂,使外來人帶來的性病病毒通過性生活快速傳播;或者,他們有特殊的生活習俗,可以通過血液進行傳播。」甄橙博士解釋說。
瑪雅人經常在耳朵、舌頭、手指和生殖器上鑽孔取血,這些生活習俗可能導致性病蔓延
對於甄橙博士的前一種猜測被董經勝教授否定,「瑪雅人的社會組織以家庭為基礎,家庭是瑪雅社會的核心。實行夫權制,但母親或年長的婦女在家庭中仍有一定的地位。並不是母系氏族時期。」
但是,甄橙博士的後一種猜測得到了考古學家們的印證,瑪雅人雖然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但他們的一些風俗習慣卻是觀代人所無法理解的。他們有吸毒的習慣,甚至通過肛門使用毒品。
另外,考古學家發現,瑪雅的上層人物經常在耳朵、舌頭、手指和生殖器上鑽孔取血,用來祭祀神靈。甄橙博士認為,瑪雅人的這個習俗就有可能使性病病毒通過血液進行傳播。「而且,性病還可以通過瑪雅人的母親傳播給孩子。」甄橙博士補充說。
考古學家還發現,瑪雅人不食肉類,在後期瑪雅人的屍骨中明顯地缺少蛋白質。「這樣,有可能降低瑪雅人對病毒的自身免疫力。」甄橙博士說,「在沒有治療葯物的情況下,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尤其重要。」
據甄橙博士介紹,人類歷史上,有許多次傳染病大暴發,既有局部的,也有全球的,有幾次還幾乎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天花、梅毒、霍亂、流感、乙型腦炎乃至艾滋病,這些名詞對我們而言,都不太陌生,它們都曾經肆虐或者正在肆虐人類。
據甄橙博士介紹,科學家從古埃及法老拉米西斯五世的木乃伊和其他古埃及木乃伊上,可以發現天花留下的疤痕。它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瑪雅文明消失原因的其他推測:
1、疫病說:有的學者認為,是由於氣候的變化,導致嚴重旱災,疫病此伏彼起,造成了瑪雅社會的沒落。
2、戰爭說:一些學者認為,是由於瑪雅內部部落之間的戰爭以及外族的入侵,造成了瑪雅王國的崩潰。
3、貿易說:還有較多的學者認為,隨著海上運輸的發展,內河水上貿易被海上貿易所取代,於是處於密林深處同河流相連、靠內河貿易為生的瑪雅城市失去了存在的依託,引起瑪雅社會的瓦解。
4、外星人說:學者甚至大膽設想,瑪雅人來自宇宙中另一個具有高度發達文明的星球,瑪雅文明的崩潰,是由於作為他們中轉站的太陽系X行星的爆炸毀滅而引起的。
相關鏈接
瑪雅文明的發現最早可追溯到哥倫布
1502年,哥倫布最後一次遠航美洲,距離他第一次發現「新大陸」恰好10年。船在宏都拉斯灣靠岸,哥倫布和他的船員們興奮地踏上久違的陸地。在當地的市場上,一種製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賣主告訴他,這漂亮的陶盆來自「瑪雅」。這個神奇的名字,第一次傳入了歐洲人的耳朵。但是,直到18世紀末,瑪雅文明才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由於啟蒙運動的開展和歷史眼光的提高,西方人才又對200年來他們視而不見的美洲文明產生興趣。考古學家想要尋回一段失落的文明。
帕連克、科潘、蒂卡爾……一座座代表瑪雅文明的舉世皆驚的千年古城被喚醒;20層樓高的金字塔、遍飾精美浮雕的巨石祭壇、觀測天體運行的天文台……一處處不可思議的宏偉建築讓整個世界屏住了呼吸。近兩個世紀的瑪雅考古成就斐然,雖仍有無數謎團,但一個失落的瑪雅世界,終於在被一點一滴地尋回。
⑵ 人類會不會因為自己創造的文明而走向滅亡
人類的概念擴展一下,包括以後發展出來的人體改造技術形成的新人類甚至新智能,那就不會滅亡。
考慮到人體遠遠落後於智力發展,以後肯定會改造,所以僅僅從外面上,那肯定需要被「滅亡」,但人性和智慧會持續到需要被取代的時候,總之生命和智慧一直在進步。
⑶ 我一想到以後太陽會滅亡,地球上的人類和創造出來的一切就會化為烏有,感到很擔憂,很可惜
不用擔憂,也不用可惜。也許人類再比這更早的時候就找到了去其他類地星球生存的方法。將人類文明在其他星球繼續延續。
⑷ 世界什麼時候滅亡
世界毀滅的五種可能:小行星撞擊地球在所有毀滅人類的宇宙可能性事件中,最有可能發生的就是小行星碰撞地球導致人類毀滅性死亡。由於我們在宇宙中的獨特位置,很容易與小行星發生碰撞,每天都會有100噸的宇宙物質碰撞地球。每隔幾百年,就會出現較大的小行星墜落在地面上。追溯地球遠古歷史,0.6億年前曾是地球霸主的恐龍就很可能是較大的小行星碰撞地球導致滅絕的。目前,B612基金會匯集了多位科學家致力於研究未來地球如何避免與小行星發生碰撞,他們的目標是避免讓人類骨骼成為博物館內陳列的滅絕物種。他們建議不使用核彈,而是發射宇宙飛船猛烈撞擊危險的岩石小行星,然而利用另一顆宇宙飛船使小行星進入安全的運行軌道。這聽起來有點兒像科幻電影,但這種模式是避免小行星碰撞地球的最佳方案。超新星爆炸
當一顆超大質量恆星結束生命,它將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死亡,在高能量放射線中漫射著死亡恆星的碎片。許多研究顯示,只有超新星距離地球75光年范圍之內,超新星爆炸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甚至造成人類的毀滅。但值得慶幸的是,迄今為止並不存在如此近距離的超新星。太陽死亡太陽對於地球生物而言至關重要,沒有太陽,地球將被冷凍起來。目前太陽處於中年階段,已有45億年歷史,它現已消耗近半的燃料,最終它將膨脹形成一顆紅巨星,那時的地球將被灼熱的溫度烘烤得表面焦灼。在這一過程中,地球氣溫逐年上升,溫室效應日益顯著,地球上的海洋開始沸騰。然而,太陽死亡時間還為時尚早,或許這是人類數輩後代才需要擔心的事情。黑洞
黑洞就像一個充滿神秘的深洞,人們對它的認識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黑洞在星系中並不是游盪著吞食行星和恆星形成的宇宙物質,它們的運行軌跡就如同銀河系內數千億顆恆星。宇宙中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其光熱釋放完結之後都可能變成黑洞。任何天體都有可能被黑洞吞噬,最近美國衛星拍攝到的照片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黑洞吞噬恆星及其他天體的情形。在黑洞中任何物質都無法逃脫其引力,光都逃不出去。如果太陽系接近了某個較大的黑洞,整個太陽系都會被吞噬,當然地球也不會倖免。我們距離黑洞有多遠?什麼時候會被黑洞吞噬,沒有人能給出准確回答。宇宙末日
宇宙源於一次巨大的爆炸而產生,而發生爆炸的天體應該就是內部壓力達到臨界點的一個巨大黑洞。宇宙產生來自爆炸後的熱膨脹,隨著宇宙膨脹結束宇宙逐漸冷卻,新的巨大黑洞又將吞噬所有天體,包括恆星毀滅之後形成的質量小的黑洞,宇宙歸於一個巨大的黑洞之中而滅亡,地球當然也會滅亡。所有的事物都有始有終,包括宇宙自身在內,130億年前宇宙誕生,但再過數萬億年後宇宙會是什麼情景呢?到宇宙末日時,也必然是太陽系以及地球的毀滅之日。到宇宙末日或將是一個遙遠的時間,宇宙中所有的恆星都將死亡,甚至黑洞也被蒸發。上述世界毀滅的五種形式,無人能給出准確時間,地球什麼時候滅亡是個未知數!至於瑪雅人預言2012年12月22日地球將毀滅是否准確,也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
⑸ 秦國是如何滅亡的
感謝邀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在建立秦朝後,秦始皇征調了50萬大軍南平百越之地,將今廣東、廣西一帶納入到秦朝的疆域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在秦始皇去世後,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是,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
公元前207年,秦朝正式滅亡。值得注意的是,在秦朝滅亡之際,嶺南一帶的50萬大軍可謂按兵不動,也即沒有回來救援秦朝,對抗劉邦、項羽等人。那麼,問題來了,秦朝滅亡時,這支50萬的大軍為何竟按兵不動,原因到底是什麼?
總的來說,在秦朝滅亡之際,嶺南地區的50萬大軍按兵不動,依然是一個沒有定論的歷史之謎。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⑹ 商朝是怎麼建立與滅亡的經歷了哪幾個皇帝
商代是繼夏朝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時代。自太乙(湯)至帝辛(紂),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後經歷了將近六百年。
商族是居住在黃河下游的一個悠久的部落,為東夷的一支,以玄鳥為圖騰。《史記·殷本記》記載:有娀氏之女名簡狄,吞玄鳥之卵而生契。《詩·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與《史記》的記載一致。夏朝末年,商的勢力由黃河下游發展到中游,滲透到夏的統治地區,建立了強大的部落聯盟,開始向奴隸過渡。
契之孫相土在位時,商的勢力進一步發展,把附近的許多部落征服或納在它的控制之下。約公元前16世紀,成湯滅夏建立了商朝。都於毫。湯建立商朝後,吸取夏朝教訓,實行「以寬治民」的政策,注意發展農業生產。同時四方征伐,把疆土擴大到西部的氐羌地區,商朝統治逐漸鞏固。
據載,從成湯至盤庚,商人「不常厥邑」,曾五次遷都,盤庚遷殷後商王朝在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發展,特別是武丁統治的五十幾年間,是商朝最強盛時期,武丁在商代諸王中頗負盛名。
商湯立國後,汲取夏代滅亡的深刻教訓,廢除了夏桀時殘酷壓迫人民的暴政,採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國內部的矛盾比較緩和,政治局面趨於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起來。他對四周的許多部落進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所以《孟子·滕文公下》]記有:湯「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詩·商頌·殷武》也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的記載,反映了商王朝在湯的統治下,已經成為強盛的國家。
商湯和左相以後,在處理政務、穩定政局、發展生產等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仲虺死後,伊尹在政壇上的作用尤其突出,成了商湯時期重要的輔佐,政壇的一位元老。
商湯死後,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丙繼位;外丙死後,其弟中壬繼位;中壬死後,又以太丁之子太甲繼位,太甲乃商湯之長孫。據《史記· 殷本紀》記載:「帝太甲即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以後,太甲修德遵法,諸侯歸服,百姓的生活比較安寧。這個故事,反映了伊尹為貫徹商湯的治國方略、使商王朝長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這個故事流傳久遠,伊尹也獲得了「大仁」、「大義」的美名。
不過,統治階級貪婪本性,決定了王室內部為權力和利益斗爭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記·殷本紀》中記載;「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從仲丁算起,經九世正好到盤庚時期,說明這一期間商王室內部為爭奪王位,內亂不止,致使外患不斷。這期間,商王朝曾多次遷都。
據文獻記載,商代曾五次遷都。《竹書紀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河甲「自囂遷於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遷於奄」、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不過考古學家至今只發現了偃師二里頭、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和安陽殷墟四個都邑遺址。這四個遺址的面積都很大,均在三、四百萬平方米以上。考古學家已在這四個遺址中發現了大型宮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遺存,如二里頭遺址中部發現的一號宮殿,面積達一萬平方米。在洛陽偃師和鄭州發現了規模很大的城垣。安陽殷墟還發現了規模宏大的王陵區祭祀場。從這些發現與文獻記載可以知道,商代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國家機構,有各種職官、常備的武裝(左中右三師),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規等等。但上述這幾個都城,它們與文獻中記載的名字是甚麼關系,學術界還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陽殷墟是盤庚以後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較一致。
對商代歷史上多次遷都的原因,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但從《尚書· 盤庚篇》中看到,遷都與內部的政治斗爭有一定關系。如盤庚雖然聲稱「視民利用遷」(為人民的利益而決定遷都),但對那些不聽命令的人,他發出了「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我要將他們斬盡殺絕,不讓孽種留在新邑)的威脅,反映了內部爭斗的激烈。盤庚遷殷以後,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並為武丁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武丁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盤庚之侄。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即位以後,兢兢業業、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他四齣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爭的規模不小,往往動用數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武丁時期的文化遺存相當豐富,宮殿、墓葬、作坊等遺存都有發現。代表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青銅業,有了突破性進展,如銅、鉛、錫三元合金出現了;分鑄技術已被廣泛運用;青銅器生產數量大增,還出現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聯這樣的重器。武丁之世在青銅業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國青銅時代進入繁榮時期。此外,在紡織、醫學、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開創的盛世局面,為商代晚期社會生產的發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祭天祀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史前時期的考古中曾一再發現這類遺存。隨著農業的出現,人們為祈求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而產生對天崇拜。它是自然崇拜中的一種。祖先崇拜又叫靈魂崇拜。它源自對先人懷念,把夢中的情景理解為先人的靈魂作祟而產生。人們祭祀祖先,為的是求得先人的保佑。夏代開始的家天下局面,使原始宗教的內容發生很大變化。由於帝王是世上最高的統治者,為了維護他的統治,就把祖先崇拜與自然崇拜結合起來,創造了天或上帝這樣的至上神。從文獻中可以知道商代有「天」這個神,1899年因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的商代甲骨文,把湮埋了三千餘年的古老文字重新呈現在世人的面前並讓人們識讀。甲骨文的發現,使商代的存在無可爭議,並使商代歷史成為信史。安陽殷墟出土的十五萬片甲骨卜辭,記錄了商代社會中發生的許多事情。經過幾代人的整理和研究,揭示了它所包藏的豐富內容,為研究商代歷史開拓了重要的途徑。甲骨文中則有「帝」或「上帝」。所以商湯伐夏桀時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號,鼓動軍士和同盟者去執行上帝的意志,奮勇討伐。但天上的上帝與地上的下帝(商王)是相對的。為了執行上帝的意志,下帝通過巫與上帝溝通。商王在祭祀祖先時,用五種祀典,對上甲以後的祖先輪番地、周而復始地進行。安陽殷墟王陵區的祭祀場中發現了上千個祭祀坑,武丁時一次使用人牲達數百人。這種情況反映了商王對祖先崇拜的重視,因為上帝既是至上神,又是宗祖神。
⑺ 上帝欲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英文原話
1、原話為:Those whom God wishes to destroy, he first makes mad。
2、這句話是古希臘歷史學家Herodotus(希羅多德)說的,其原本的見解是:神要使一個人遭難,總是讓他忘乎所以。古希臘的悲劇家們都受到了希羅多德的影響,並對此作出了充足的演繹。
2、古希臘悲劇作家歐底庇德斯的名言說:「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也有人說「上帝欲其死亡,必先令其瘋狂 」出自莎士比亞的《麥克白》。
3、「天欲其亡 必令其狂」出自<老子>。
⑻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什麼意思
出自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意思是:要麼在沉默中默默地忍受,然後逐漸的走向滅亡;要麼就在沉默中逐漸爆發,敢於面對敢於直視。
這是對反動派罪行的憤怒控訴,這里不是贊許「沉默」,而是對中國反動派的高壓政策所造成的這種黑暗的沉默現狀表示極大的憤慨。從與後面一句聯系來看,第一個「沉默啊」感情深沉,感嘆的成分較強;第二個「沉默呵」感情較為激越,憤怒的情緒較突出。
為喚醒民眾,作者在最後指出「沉默」的兩種前途:一種是爆發,一種是滅亡。從句式看是選擇復句,表明只存在一種可能,表面上看,作者並不肯定哪一種,似乎只客觀地指出衰亡民族的兩種不同的發展前途,但是實際上暗示,只有「爆發」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後者。作者用這一復句,既是對反動派的警告:殺人者別得意,沉默到了極點就將是爆發的時刻,更是對「後死者」的呼喚、激勵、鼓動,全句感情高度激昂。
(8)創造與滅亡擴展閱讀:
文學教育家孫紹振: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在魯迅散文中無疑是抒情的雙璧之一,文章針對現實的批判和贊頌,既有戰斗性也有抒情性。文章藏匿鋒芒,深化思緒於曲折的層次中,思緒在曲折的邏輯中出奇制勝地推演,就成了魯迅雜文的一大創造。《記念劉和珍君》的抒情就這樣帶上了雜文的特點。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不斷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⑼ 宋滅亡元興起和明滅亡清興起的原因是什麼
在冷兵器時代,越野蠻就越強大,越落後就越凶惡。你落後貧窮就有動力掠奪比你富裕的人。遼國比宋野蠻,所以宋給遼錢絹。金比遼野蠻,所以金滅了遼。蒙古人比金人野蠻,所以蒙古滅了金。蒙古人比宋人野蠻得多,所以宋當然打不過蒙古。縱觀世界史,歷史上文明的古國都是被比它落後、野蠻的民族消滅。
一個人越富裕越怕死,越幸福越熱愛生命。一個人越窮困,越不怕死。一個餓著肚子的人會比吃飽了的人狠。一個為有飯吃、有衣穿而發愁的人會比衣食無憂的人做戰勇猛。一個強盜會比一個書生厲害。宋人太文明了,過慣了安逸而富裕的生活。宋兵很弱。有宋詩雲:"父母生我時,教我學耕桑;不識官府嚴,安能事戎行!執槍不解刺,執弓不能射;團結我何為,徒勞定無益。"宋人是為生產、創造、和平而生的。蒙古人生下來是騎馬、掠奪、戰斗的。宋人人性大多是善的,蒙古人性大多是惡的。怎麼可能戰得過原始兇猛在血雨腥風中奔出來的蒙古鐵蹄?
蒙古人的可怕在於它不只擁有原始游牧民族野蠻的戰鬥力,而且還擁有文明民族先進高超的技術。蒙古人攻打下一座城市,唯一留下的一種人,不是年輕美麗的女人,也不是天真的孩子,還不是年邁的老人,而是這座城市的工匠藝人。在古代蒙古人就好比在現代,它不僅具有阿富汗塔利班人不怕死的精神、還擁有美國人的原子彈等高科技武裝技術。
宋元之間的戰爭是中國歷史上懸殊最大的民族戰爭。因為一個是正向資本主義發展的封建頂期文明,一個是剛形成的民族正處在原始時期的文明。
宋朝後期雖然武力相對較弱,但用它強大的綜合勢力,經濟與文化侵略著遼國、金國等周邊各國。促進了他們的漢化。推動了世界的發展與進步。遼國逐漸廢除奴隸制及歧視漢人的政策,金國更是不折不扣宋文明的仰慕者。金國在北京的皇宮是完全仿照的宋朝汴梁的皇宮建造的。金國的皇帝穿著宋式的皇服,文官的品級和宋一樣。金朝實行科舉取士,孔子的四十九世孫也被金主封為公爵,金主親自行禮祭祀孔子。自天文占測至編制歷日和宮廷音樂,金人全都模仿應用宋制。金國還學宋國印製紙幣。蘇東坡今天剛在宋出版的新書,明天就有可能在金國的大街上叫賣流行。從金朝遺留下的銅錢就能看出金錢就是只有漢字的典型中國式銅幣。從留存至今的盧溝橋的建築風格及技術來看,金人已完全成為"中國"人了。金國用短短的幾十年期間,掠奪吸取與學習了大量的宋的財富與文化。就從落後的原始文明進化到封建文明。到金國滅亡前期,實際上金國以與南宋差別已經不大了。金國成為宋朝之後當時世界上第二大富強的國家。但金國也在富強的生活中失去了曾經野蠻無比的戰鬥力。
像朱熹一樣的一大批知識份子開始是堅決的抗戰派,擁護政府進攻收復國土。但後來看到兩國和平的局面。逐漸成為保守派不主張用武力解決問題。不希望兩國在大動干戈,破壞兩國人們的安定和平的生活。不進行戰爭並不是少數人"苟且偷安",這是民心所向,是符合全民的利益。
一個國家及王朝的滅亡,不一定是因為它自身的腐朽及內政混亂、君主的昏庸、民不聊生。一個繁榮富強欣欣向榮的國家有可能是面對外部野蠻的力量一時戰略決策的失誤、一次的戰爭失敗就有可能導致。宋朝的皇帝極其統治者是相對於其他王朝的統治者都是比較開明的有功績的。宋朝的滅亡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宋朝的滅亡有多方面的原因。宋朝也不是一個民族一個王朝之力一次打敗的,而是多個民族與多個王朝一起之力多次打敗的。蒙古是在滅了西遼、西夏、花刺子模等國,盪平中東、征服大半歐洲、統治大半世界、把宋朝的周邊各國都歸於其下之後才對世界上最繁華強大的宋國發動進攻的。宋人太文明,但使用先進的技術火葯及戰船把強大的蒙古聯軍鉗制數十年之久。宋朝是在蒙古野蠻的鐵蹄下堅持得最持久的國家。宋是文明的創造者,而蒙古是文明的掠奪者。宋人的失敗是因為宋人太文明,宋朝的滅亡是因為宋朝發展得太快和當時野蠻的世界格格不入......
一個文明被消滅,並沒有什麼可丟人的。希臘、羅馬雖都被野蠻所消滅,但他們的文明依然是西方人的驕傲!世界人民依然景仰他們所開創的文明高度。在西方沒有人會污衊希臘、羅馬,也沒有人會崇敬突厥、土耳奇。一個沒有文化粗魯厲害的強盜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會景仰。而我們現在的有些中國人卻有些怪,我們對代表中華文明頂峰的王朝大加污衊與抨擊,而對屠殺創造出人類歷史上優秀先進高超文明的我們祖先的野蠻人而大加歌頌與美化。我們好象不知道誰是我們的祖先。很難想像現在的猶太人會崇拜希特勒,而辱罵貶低被希特勒屠殺的猶太先輩。而在中國正是這樣......我們習慣於把冷血的強盜屠殺我們先輩的屠夫美化成大英雄!我們習慣污衊與褥罵在世界上給中國帶來太多榮譽與驕傲的偉大的宋朝。這世界上只有中國人熱忠於謾罵自己的祖先,在西方你很難看到有西方人罵亞里士多德的。而在中國我們不只罵朱熹,還罵被我們祖先千百年來譽為聖人、在世界各國被尊為偉大思想家的孔子。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連孔子、朱熹都可以漫罵的人,那他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他還是中國人嗎?古希臘奧林匹克文明在世界、在中國依然繼續發揚光大!而代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精髓的宋明理學卻被中國人自己批得一無是處。現在的大部分中國人竟不知道自己祖先的好,優越與難得。我們被野蠻的屠殺斬斷了中華文明的傳承與連續性。我們還配稱作我們是宋人的後代嗎?
這里只說了宋的好,沒有說宋的不好。因為宋的不好眾人皆知,已被教育宣傳誇大。而宋的好卻被忽視或被看成不好。宋被滅了,宋的好也被看做不好、被看做滅亡的原因。我們現在的人對宋朝的評價不公,我們對宋人不公,我們對我們的祖先不公。即使藐視東方文明傲慢的西方人面對宋朝開創的文明高度都不由自主的贊嘆。為什麼我們卻蔑視我們古代的社會最頂峰的文明?但能夠接觸研究宋朝文明的西方人畢竟只是些極少數的人。難道我們的文明要靠別人來發掘嗎?如果我們都不為我們的祖先說話,那要靠極少數的西方研究中國歷史的專家學者說公道話嗎?我們應該為宋朝對世界文明的貢獻而自豪。我們應該為我們是宋人的後代感到驕傲。
⑽ 撒旦的由來與滅亡
撒旦的由來與滅亡:撒旦在《塔納赫經》中形象就是一條古蛇(古龍),在羅馬教會編寫新約《聖經》之前,撒旦的形象也並非惡魔。在基督教崛起後,撒旦就成為了徹底的惡魔,他不僅自由作惡,肆意妄為。再世界末日的時候,他也終將被熾天使米迦勒所打敗,然後被上帝投入永遠的地獄中。
《舊約》約伯記中中的撒旦非但不是上帝的敵對者,反而和上帝打賭,考驗約伯對上帝的信心。撒旦還背負監視人類的罪孽,在世界末日的最終審判時候告發人類的罪行。
撒旦同時具備「誘惑者」和「告發者」的形象,誘惑人類(比如誘惑亞當和夏娃吃下禁果、誘惑約伯),也作為惡魔之王誘惑人類犯罪。而這一切都可以視為上帝默許下,對於人類信仰的考驗。
(10)創造與滅亡擴展閱讀:
對撒旦論的關注是教會的傳統,一直到啟蒙時代。啟蒙時代之後,理性主義抬頭,人覺得應該以理性的態度來解釋世界及自己的經驗,結果釋經學者及神學家都忙於化除撒旦的神話,努力證明撒旦只是人的心魔,它是不存在的。
按蘇俄神哲學家蘇洛維沃夫(Vladimir Solovyov,卒於1900)的解釋,這才是撒旦最陰險的技倆,它把自己隱藏起來,因此是它存在的最有力證明。隨著二十世紀進入最後的階段,廿一世紀正要展開之際,人對靈異界的關注又再加濃,昔日對談論魔鬼者投以奇異眼光的人,今天會對不信撒旦存在的人表露不可置信的表情。
人對撒旦常有一種危險的態度:不是不信,就是信得太多;前者是掩耳盜鈐,後者則是助紂為虐。我們必須實事求是,既不低估亦不渲染撒旦的力量,並且以聖經的教訓來抵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