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鎖頭是哪個國家先發明的
原始人過著穴居的生活時,為了安全,有時要推動巨石來擋住洞口,它所防備的回也並不答是小偷而是野獸。私有制出現後,小偷出現了,於是鎖也就誕生了。
遠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鎖。不過,最早的鎖沒有機關,只是做成老虎等凶惡動物的形狀,想藉以把小偷嚇走,只能說是一種象徵性的鎖。
據說魯班是第一個給鎖裝上機關的人。從出土文物及文字記載所反映的情況看,古代的鎖是靠兩片板狀彈簧的彈力工作。直到現在,這種彈簧仍在應用。
在國外,古希臘人雖曾發現了一種極為可靠的鎖,但因鑰匙較大,要扛在肩上,很難在一般家庭中普及。古代印度人則製成了另一種鳥形的「迷鎖」,鑰匙孔藏在可以抖動的翅膀里。現代鎖的興起
B. 世界各國鎖的起源歷史
發展
鎖幾乎與私有制同時誕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國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留存有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東漢時,中國鐵制三簧鎖的技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三簧鎖前後沿用了1000多年。[1]
18世紀初由英國人 D. 波特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 ,歐洲製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簧鎖的基礎上改製成滑動轉片鎖,其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 。[1]
1848年 ,美國人 L.耶爾發明採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大提高鎖的保密性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通過「向」、「面」的變化達到百萬種。[1]
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子卡片鎖、八佰指紋鎖、視網膜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比擬的高保密性能。現代鎖還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系實現系統的程序控制。現代鎖可按材質、用途、有無鑰匙、安全性能和結構進行分類。[1]
歷史
古時候的鎖[1]
《辭源》曰:「鎖,古謂之鍵,今謂之鎖。」《辭海》解釋為:「必須用鑰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另外,鎖還有一層意思:「一種用鐵環鉤連而成的刑具」,引申為拘系束縛。比如宋代縣令判人有罪會說:「來啊,鎖上。」用的就是一種木質枷鎖,下為兩塊可以卡住的木板,上為一種鐵環鏈。)[1]
最早的鎖,是主人為防他人開啟而設的簡單的機關,應用於門上最簡單的鎖就是門閂了。我國古代有石鎖,並無鑰匙,是以繩索或鐵鏈束縛。商周時期,生產資料私有制進一步發展,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十分突出,與此同時,冶煉技術成熟並立即被應用於制
鎖[1]
鎖行業,於是,出現了用鑰匙才能開啟的銅鎖,鐵鎖,以鑰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代機械鎖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鎖芯里加入了長短不一的彈子,要外形用相應齒形的鑰匙來打開。以後,又發展到了密碼鎖、磁性鎖、電子鎖、激光鎖、聲控鎖等等。在傳統鑰匙的基礎上,加了一組或多組密碼,不同聲音,不同磁場,不同聲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圖像。如指紋、眼底視網膜等)來控制鎖的開啟。[1]
現如今,鎖具已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斷地改進和更新換代,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它的神奇。總而言之,鎖具在人類文明社會里發揮著「拘系束縛」的功能,規范著社會行為,捍衛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著社會的穩定。[1]
在歐洲,19世紀後半期,鎖得以普及,進入民宅。此前,鎖的價格昂貴,一直與普通百姓無緣,而是財富與權勢的象徵。在日本,過去一提起鎖來,人們想到的也是土倉的鎖頭,也是有錢人的專用品。
中國鎖具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考證和歷史文獻記載,鎖具發展至今有五千年歷史。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之「骨錯」、「石錯」就是鎖鑰雛形。「觿」,古代用骨頭制的解繩結的錐子,就是古代鑰匙的雛形。所以「觿」屬我國最古老的鎖具之一。
古鎖初稱牡、閉、鑰、鏈、鈐。早期為竹、木結構,起源於門閂。春秋戰國至魯班於木鎖內設堂奧機關,至東漢制金屬簧片結構鎖(又稱溝槽鎖)。入唐時鎖之多為金、銀、銅、鐵、木。明代遂成為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四大類。實際上還有一類密碼鎖,只是不太常見罷了。歷經清代、民國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古鎖工藝精緻奧妙、文化內涵豐富。雕花刻字如:狀元及第、長命富貴、麒麟送子、龍鳳呈祥等。尤以魚形鎖為例,在《芝田錄》中道:「門鎖必為魚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魚亦作年年有餘之吉利。古鎖也寓意財富,故有「驢馱鑰匙馬背鎖」之說。後衍生至愛情永恆,家族永續,身體永康,似乎一切良願盡寓其中。
鎖[1]
據資料記載,最早的用木製成的鎖,其不堪一擊只能作為象徵性的鎖。我國的金屬鎖最早出現在漢代,是簧片結構鎖。明清時代是古鎖的鼎盛時期,以銅質和鐵質為主。上世紀50年代,成本較低的低焊鉤鎖、葉片鎖、彈子鎖陸續進入我國市場,中國古鎖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透過泛著滄桑的古鎖,領略著中華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
鎖的具體名稱,有一開鎖、二開鎖、三巴掌鎖、三道箍蝦尾鎖、四開鎖、五開鎖、龍鳳鎖、雙元鎖、迷宮鎖(定向鎖)、底開鎖、轉沖鎖、倒拉鎖、暗門鎖、無鑰鎖、方鎖、炮仗鎖、馬韁繩鎖、牛角鎖、牛尾鎖、舉梁鎖、文字密碼鎖、數字密碼鎖等等。
鎖[1]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古鎖,雖長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異,其奧妙之外,在於鑰匙孔的開槽上,可謂五花八門,稀奇古怪。鑰匙孔的形狀,分別為「一」、「上」、「工」、 「古、」 「尚、」「吉」、「喜」、「壽」等字。這些鑰匙孔,還是古代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鎖,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鎖,壽誕喜慶,用「壽」、「喜」字孔鎖,將相帝王則另有區別,不得僭越亂來,否則視為違反王法。
鎖[1]
按材質分,有木鎖、金鎖、銀鎖、銅鎖、鐵鎖、景泰藍鎖等;按形式分,有圓形鎖、方形鎖、枕頭鎖、文字鎖、人物鎖、動物鎖、密碼鎖、暗門鎖、倒拉鎖、炮筒鎖等;按用途分,有掛鎖、門鎖、箱鎖、櫥鎖、盒鎖、抽屜鎖、倉庫鎖等;從工藝上制模鑄造等。
自明代以來,鎖具分為四大類: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防盜鎖。
所謂「廣鎖」,就是橫式鎖的意思。此類鎖具盛產於浙江紹興,又有「紹鎖」之稱。民間稱之為「橫開鎖」、「枕頭鎖」等。廣鎖自唐代以來,廣泛用於門、箱、廚、櫃等,有一百多種。廣鎖通常以大小分為八個規格,以兩為單位,有「四兩紹」、「六兩紹」、「十二兩紹」等。「六兩紹」長約3.5寸,「十二兩紹」長約7寸 。
現代鎖具有發展:
鎖[1]
1、密碼鎖:是通過密碼來開鎖,主要用於保險櫃這類安全性較高的鎖。
2、感應鎖:
IC 卡鎖:又分接觸式IC卡鎖與非接觸式。接觸式的要將卡插鎖鎖縫,將晶元鎖的內部讀卡器接觸。
非接觸式就是不用這一過程,只需要將卡與鎖的讀卡器靠在一起就可以。應用十分普遍。
如:停車場,地鐵等公共場所。
電磁鎖:應用電磁原理製成,電磁力達幾百公斤,上鎖狀態下,一般人根本無法拉開。致命點,停電就無法關門,故一般用在有人值守的通道門,用於房間門需與機械鎖配套使用。
3、生物鎖:是生物識別技術發展,出現了使指紋鎖,掌紋鎖,視網膜鎖。
----------------------------------------------------------------來自網路團隊
C. 請問鎖子是誰發明的請詳細說說歷史本人將不勝感激
相傳中國古代的鎖是魯班發明的,不過,當時的鎖是木頭的,有點像老北京街門上的門栓。嚴格意義上說這不叫鎖,您從「鎖」這個字的偏旁就能琢磨出來,鎖應該是金屬的。銅制簧片鎖就是老式的那種掛鎖,最早出現於漢代,18世紀中葉,英國人丹尼發明了轉片鎖,有點近似於現在的掛鎖,1861年美國人耶魯發明了彈子鎖。目前老百姓普遍使用的門鎖有掛鎖、撞鎖、球形鎖、防盜門鎖,現代高科技廣泛應用在制鎖技術上,從70年代按鍵式電子鎖出現以來,高科技鎖具的更新換代日益加快,IC卡式的電子鎖現在已經過時,觸摸式、指紋式、聲控式的電子鎖相繼問世,美國最新研製出一種眼紋鎖,敢情人的眼球底部視網膜血管的排列形狀,跟指紋似的沒有重樣的,您只要用眼睛看一下識別系統,門就自動打開,誤差率僅為百萬分之一。不過,這些高科技的鎖離老百姓的生活還有一段距離,一是因為它造價太高,甭說指紋鎖、聲控鎖,就是一般的IC卡式電子鎖也要幾千元。二是電子鎖的保密性好,可是牢固度差。不過,未來鎖的王國肯定是電子鎖的天下。這就跟電子計算機取代算盤的道理一樣。
我個人覺得是魯班~
D. 誰發明了鎖頭
原始人過著穴居的生活時,為了安全,有時要推動巨石來擋住洞口,它所防備的也並不回是小偷而是野答獸。私有制出現後,小偷出現了,於是鎖也就誕生了。
遠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鎖。不過,最早的鎖沒有機關,只是做成老虎等凶惡動物的形狀,想藉以把小偷嚇走,只能說是一種象徵性的鎖。
據說魯班是第一個給鎖裝上機關的人。從出土文物及文字記載所反映的情況看,古代的鎖是靠兩片板狀彈簧的彈力工作。直到現在,這種彈簧仍在應用。
在國外,古希臘人雖曾發現了一種極為可靠的鎖,但因鑰匙較大,要扛在肩上,很難在一般家庭中普及。古代印度人則製成了另一種鳥形的「迷鎖」,鑰匙孔藏在可以抖動的翅膀里。現代鎖的興起
E. 鎖頭和鍾的發明者分別是誰
原始人過著穴居的生活時,為了安全,有時要推動巨石來擋住洞口,它所防備的也並不是小偷而是野獸。私有制出現後,小偷出現了,於是鎖也就誕生了。
遠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鎖。不過,最早的鎖沒有機關,只是做成老虎等凶惡動物的形狀,想藉以把小偷嚇走,只能說是一種象徵性的鎖。
據說魯班是第一個給鎖裝上機關的人。從出土文物及文字記載所反映的情況看,古代的鎖是靠兩片板狀彈簧的彈力工作。直到現在,這種彈簧仍在應用。
在國外,古希臘人雖曾發現了一種極為可靠的鎖,但因鑰匙較大,要扛在肩上,很難在一般家庭中普及。古代印度人則製成了另一種鳥形的「迷鎖」,鑰匙孔藏在可以抖動的翅膀里。現代鎖的興起?首先是由18世紀英國人發明了「焊釣鎖」。我們目前廣泛使用的彈子鎖,是美國人小尼魯斯·耶魯於1860年發明的。
而鑰匙的發明比鎖要晚些?古代的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鑰匙的。他們的鎖是把一條木製門栓插人一個槽中,槽溝頂部有一個木製栓。門栓插入槽溝後,木製栓便會插入門栓的孔。這樣一來,門栓便很牢固,必須用鑰匙才能打開。
由於埃及人的鎖只能用在有門栓的那一面,不利於靈活地開與關,於是,希臘人在此基礎上,又研究出一種可以從另一面打開的鎖。希臘人所制的鑰匙,是一根彎曲的木棒,形狀和大小很像農夫用的小鐮刀。但是也有一些鑰匙長達3尺,必須扛在肩上才能搬動,相當沉重。
羅馬人可以說是古代最精巧的鎖匠,他們對製造鑰匙的標准相當有研究,已經懂得把鑰匙末端的釘子切割成各種不同的形狀。
鍾表的發展 公元1300年以前,人類主要是利用天文現象和流動物質的連續運動來計時。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計時;漏壺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計時。 東漢張衡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周,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鍾。北宋元祜三年(1088)蘇頌和韓公廉等創制水運儀象台,已運用了擒縱機構。 1350年,義大利的丹蒂製造出第一台結構簡單的機械打點塔鍾,日差為15~30分鍾,指示機構只有時針;1500~1510年,德國的亨萊思首先用鋼發條代替重錘,創造了用冕狀輪擒縱機構的小型機械鍾;1582年前後,義大利的伽利略發明了重力擺;1657年,荷蘭的惠更斯把重力擺引入機械鍾,創立了擺鍾。 1660年英國的胡克發明游絲,並用後退式擒縱機構代替了冕狀輪擒縱機構;1673年,惠更斯又將擺輪游絲組成的調速器應用在可攜帶的鍾表上;1675年,英國的克萊門特用叉瓦裝置製成最簡單的錨式擒縱機構,這種機構一直沿用在簡便擺錘式掛鍾中。 1695年,英國的湯姆平發明工字輪擒縱機構;1715年,英國的格雷厄姆又發明了靜止式擒縱機構,彌補了後退式擒縱機構的不足,為發展精密機械鍾表打下了基礎;1765年,英國的馬奇發明自由錨式擒縱機構,即現代叉瓦式擒縱機構的前身;1728~1759年,英國的哈里森製造出高精度的標准航海鍾;1775~1780年,英國的阿諾德創造出精密表用擒縱機構。 18~19世紀,鍾表製造業已逐步實現工業化生產,並達到相當高的水平。20世紀,隨著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電池驅動鍾、交流電鍾、電機械表、指針式石英電子鍾表、數字式石英電子鍾表相繼問世,鍾表的日差已小於0.5秒,鍾表進入了微電子技術與精密機械相結合的石英化新時期。
來源網路,僅供參考,望採納,謝謝。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F. 中國鎖的發展史
鎖幾乎與私有制同時誕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國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留存有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東漢時,中國鐵制三簧鎖的技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三簧鎖前後沿用了1000多年。
18世紀初由英國人 D. 波特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 ,歐洲製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簧鎖的基礎上改製成滑動轉片鎖,其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 。
1848年 ,美國人 L.耶爾發明採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大提高鎖的保密性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通過「向」、「面」的變化達到百萬種。
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子卡片鎖、八佰指紋鎖、視網膜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比擬的高保密性能。現代鎖還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系實現系統的程序控制。現代鎖可按材質、用途、有無鑰匙、安全性能和結構進行分類。
歷史
古時候的鎖
《辭源》曰:「鎖,古謂之鍵,今謂之鎖。」《辭海》解釋為:「必須用鑰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另外,鎖還有一層意思:「一種用鐵環鉤連而成的刑具」,引申為拘系束縛。比如宋代縣令判人有罪會說:「來啊,鎖上。」用的就是一種木質枷鎖,下為兩塊可以卡住的木板,上為一種鐵環鏈。)
最早的鎖,是主人為防他人開啟而設的簡單的機關,應用於門上最簡單的鎖就是門閂了。我國古代有石鎖,並無鑰匙,是以繩索或鐵鏈束縛。商周時期,生產資料私有制進一步發展,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十分突出,與此同時,冶煉技術成熟並立即被應用於制
鎖
鎖行業,於是,出現了用鑰匙才能開啟的銅鎖,鐵鎖,以鑰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代機械鎖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鎖芯里加入了長短不一的彈子,要外形用相應齒形的鑰匙來打開。以後,又發展到了密碼鎖、磁性鎖、電子鎖、激光鎖、聲控鎖等等。在傳統鑰匙的基礎上,加了一組或多組密碼,不同聲音,不同磁場,不同聲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圖像。如指紋、眼底視網膜等)來控制鎖的開啟。
現如今,鎖具已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斷地改進和更新換代,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它的神奇。總而言之,鎖具在人類文明社會里發揮著「拘系束縛」的功能,規范著社會行為,捍衛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著社會的穩定。
在歐洲,19世紀後半期,鎖得以普及,進入民宅。此前,鎖的價格昂貴,一直與普通百姓無緣,而是財富與權勢的象徵。在日本,過去一提起鎖來,人們想到的也是土倉的鎖頭,也是有錢人的專用品。
G. 中國最早的鎖是什麼時候的為什麼要發明鎖
世界最早的鎖具源於中國的木質鎖,或稱木結構鎖。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就曾發現過早期的木質鎖。周朝已有關木倉鎖和鑰匙的文字記載。
鎖的由來 :
原始人過著穴居的生活時,為了安全,有時要推動巨石來擋住洞口,它所防備的也並不是小偷而是野獸。私有制出現後,小偷出現了,於是鎖也就誕生了。
遠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鎖。不過,最早的鎖沒有機關,只是做成老虎等凶惡動物的形狀,想藉以把小偷嚇走,只能說是一種象徵性的鎖。
據說魯班是第一個給鎖裝上機關的人。從出土文物及文字記載所反映的情況看,古代的鎖是靠兩片板狀彈簧的彈力工作。直到現在,這種彈簧仍在應用。
發明鎖 的原因:
在新石器時代,原因:隨著私有制的出現,貧富分化的產生。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人際關系已不同於從前,鎖就是人人保護自己利益的工具。可以說鎖是人類發展的產物。
H. 鎖子是誰發明的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
估計是是東方人。因為東方的中國很早就有了發達的農業文明,家以及家的建築物早就有了,而且進入奴隸社會也早得多,私有觀念的存在,保護私有的鎖頭隨即發明了......
------------------------------------------------
補充:這里有個介紹——
http://news.sina.com.cn/comment/2000-3-5/68254.html
I. 最早的鎖子是誰發明的
原始人過著穴居的生活時,為了安全,有時要推動巨石來擋住洞口,它所防備的也並不是小偷而是野獸。私有制出現後,小偷出現了,於是鎖也就誕生了。 遠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鎖。不過,最早的鎖沒有機關,只是做成老虎等凶惡動物的形狀,想藉以把小偷嚇走,只能說是一種象徵性的鎖。 據說魯班是第一個給鎖裝上機關的人。從出土文物及文字記載所反映的情況看,古代的鎖是靠兩片板狀彈簧的彈力工作。直到現在,這種彈簧仍在應用。 在國外,古希臘人雖曾發現了一種極為可靠的鎖,但因鑰匙較大,要扛在肩上,很難在一般家庭中普及。古代印度人則製成了另一種鳥形的「迷鎖」,鑰匙孔藏在可以抖動的翅膀里。現代鎖的興起 首先是由18世紀英國人發明了「焊釣鎖」。我們目前廣泛使用的彈子鎖,是美國人小尼魯斯·耶魯於1860年發明的。 而鑰匙的發明比鎖要晚些 古代的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鑰匙的。他們的鎖是把一條木製門栓插人一個槽中,槽溝頂部有一個木製栓。門栓插入槽溝後,木製栓便會插入門栓的孔。這樣一來,門栓便很牢固,必須用鑰匙才能打開。 由於埃及人的鎖只能用在有門栓的那一面,不利於靈活地開與關,於是,希臘人在此基礎上,又研究出一種可以從另一面打開的鎖。希臘人所制的鑰匙,是一根彎曲的木棒,形狀和大小很像農夫用的小鐮刀。但是也有一些鑰匙長達3尺,必須扛在肩上才能搬動,相當沉重。 羅馬人可以說是古代最精巧的鎖匠,他們對製造鑰匙的標准相當有研究,已經懂得把鑰匙末端的釘子切割成各種不同的形狀。
J. 鎖頭發明於那個年代
那個籠子有問題啊,是個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