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遠光燈的發明

遠光燈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4 22:07:58

『壹』 誰知道有關「燈」的變化和發展情況急急急!!!

普燈的發展歷程
物理學教授的大膽暢想1802年,在俄國的彼得堡外科醫學院,一名叫作彼德羅夫的物理學教授宣布,他打算「以電取光」。在篝火、松明、動植物油以及燃氣還是主要照明方式的19世紀初期,在電流還是一件新鮮事物的前提下,這一決定無異於天方夜潭。但是彼德羅夫的熱情並沒有被眾人的冷嘲所壓熄,因為在不久前,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用放風箏的方法引出火花一事讓他受到啟發:電池組兩端在被導線連接時所產生的電火花,能不能變成持久的燈光,以供照明之用?為了達到預想的效果,彼德羅夫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盡管在臨死前始終沒有見到「持久的燈光」,但彼德羅夫發現了「電弧」———「如果把兩根炭棒彼此接近,那麼在它們中間就出現了非常明亮的白色光或白色火焰,這就使炭棒很快地或者慢慢地燃燒掉,並且可以完全照亮黑暗的大房間。」這是關於電氣照明的最早言論。電弧的發現,標志著人類在由電到光的轉化過程中邁出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
從弧光燈到白熾燈
差不多在同一時期,1809年正在埋頭進行電化學研究的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也發現了電弧。他親手做了個很大的蓄電器,動用了2000個伏打電池,得到了更強烈更明亮的弧光。
彼德羅夫和戴維的實驗裝置較為相似,這實際是一種新燈———炭極弧光燈的雛形。當時這種燈採用一般木炭做成的炭棒,燒損過快,耀眼的弧光彷彿曇花一現。
大約在30年後,有人想起並應用了堅硬緻密的焦炭來替代一般的木炭。由於焦炭比木炭燃燒慢,弧光閃亮的時間也就延長了許多。
後來法國科技人員給弧光裝置裝上一種鍾表裝置,使它能夠自動調節兩根炭棒間的距離。這樣,第一隻炭極弧光燈正式誕生了。
1876年,俄國電工技師雅布洛奇可夫又對弧光燈進行了較大改革。他取消了復雜的鍾表機關和磁鐵燈調節裝置,而讓兩根炭棒並排豎立,中間隔著一塊用黏土或石膏做成的絕緣片。他還採用一種裝置,能夠不斷改變電流的方向,使兩根炭棒交替地充當陽極和陰極,這樣兩根炭棒的燒損速度就基本相同,而他們端頭之間的距離也就可以保持不變了。由於這兩根並排豎立的炭棒在發光的時候像蠟燭一樣,人們就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電燭」。電燭發出美麗的淡紅色或淡紫色的光,每支能持續發光兩小時左右。
在19世紀70年代的後幾年裡,電燭曾經風行一時。由法國通用電氣協會投資製造的電燭,曾被用作路燈一支支地點燃在大街上,單單巴黎一個城市就用了成千支電燭,代替了街道上原有的7萬盞煤油燈,使熱鬧繁華的巴黎成了名副其實的不夜城。電燭還照亮了英國倫敦和古老波斯的街道,也在羅馬大劇院和柬埔寨王宮上空閃閃發光……
弧光燈的問世開辟了電氣照明的新時代,在人類照明史上具有預示性的偉大意義。弧光燈由於光度強,發光效率高,顯色性好,在印刷製版、電影放映等領域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直到今天仍占據著一席之地。但是電燭的耗電量大,壽命短暫,還會產生有害氣體,所以在白熾燈出現以後,它在照明領域里幾乎銷聲匿跡了。
1879年,愛迪生在前人研究實踐的基礎上,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批可供實用的炭絲白熾燈。愛迪生利用改進的炭化方法,把一截棉線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陶土坩堝里高溫加熱做成燈絲,再把燈絲密封到玻璃泡里,細致地抽去裡面的空氣。在當年的10月21日,這個燈泡開始點亮,持續發光45個小時!愛迪生在白熾燈的創制過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
由稚嫩走向成熟
白熾燈的光輝深入人心,先後有一大批發明家投身到白熾燈的改進事業中。事實上在炭絲白熾燈誕生以前,人們就試著用各種難熔的金屬做燈絲,而在白熾燈問世之後,人們尋求理想狀態中的燈絲更是不遺餘力。終於在20世紀的第9個年頭,美國人柯里奇找到了性能極佳的燈絲材料———鎢。鎢有許多顯著特點,它比其他任何一種金屬元素的熔點都要高,並且它在受熱時蒸發量較小,因此在用作燈絲的材料中,鎢是再合適不過的。用鎢絲充當燈絲製作白熾燈,這是照明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鎢絲的引進使得白熾燈在同煤油燈、煤氣燈、汽油燈的競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鎢絲的應用有力地促進了電氣照明工業的發展,開辟了電氣照明技術的新紀元。
白熾燈的改進工作並沒有故步自封。1913年,蘭米爾首次往玻殼里充入氮氣,這是繼燈絲由炭絲改為鎢絲之後,白熾燈的又一重要革新。玻殼里充入氮氣,燈絲周圍就形成一薄層穩定的氣體保護層,使燈絲能夠在更高的溫度下工作,並有效抑制了鎢絲的蒸發,克服了鎢絲在使用過程中的性能缺陷(直到今天,充氣仍然是燈泡製作過程中一道重要工序)。
之後,為了提高白熾燈的發光效率,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人們再次在燈絲的成分和結構上下足了工夫。發明家們引進了一種新元素———錸。錸的優勢在於不僅熔點高、耐腐蝕,而且機械性能好,電阻率比鎢高得多。鎢絲鍍上錸後,強度和電阻大大加強,壽命可以延長5倍!與此同時,人們開始把燈絲製成螺旋形,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縮小所佔空間,提高發光效率,另一方面又能繼續降低鎢的蒸發,延長使用年限,可謂一舉兩得。1936年,人們製成了雙螺旋燈絲,使充氣白熾燈的工作溫度提高到2500°以上,而攝影用的白熾燈甚至達到了3000°:第一代白熾燈成熟了。
在整個20世紀直至21世紀,白熾燈一直是照明器具大家族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盡管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經出現了比白熾燈更加出色的熒光燈、日光燈、霓虹燈……但是在普通人的家居生活中,普通白熾燈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代的煤油燈,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汽車燈的發展史
據說第一個汽車前大燈是家用手提燈。1887年,一個駕駛員在黑暗的曠野上迷路時 ,一農民用手提燈把他引回家。

1898年,哥倫比亞號電動汽車把電用於前燈和尾燈 ,這樣車燈就誕生了。最初的前大燈不能調光,所以在會車時有些晃眼,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採用了附加光度調節器。這種前大燈可以在垂直方向移動,但駕駛員必須下車搬動夾具裝置。

1925年,導航公司推廣了雙絲燈泡,遠光和近光的調節通過裝在轉向柱上的開關來控制。

轉向信號燈的使用非常有趣。1916年,美國一個名叫C?H?托馬斯的人把一帶電池的燈泡裝在手套上,這樣夜間行車時,對方駕駛員就能看到他打的手勢。

1938 年,別克汽車製造商提供了轉向燈作為選用的附件,但當時只在汽車尾部安裝。

到1940年以後,汽車前面也裝有轉向信號燈了,而且信號開關具有隨時調節的功能 。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一個蓄電池供電的電燈照明。
1909年,首次把乙炔燈作為變光裝置。
1916年,美國使用了行車燈。
1920年,當選用倒檔裝置時,使用了倒車燈。
1920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首先裝了內燈。
1926年,通用汽車公司把大燈變光開關從方向盤移到地板。
1938年,第一次採用封閉的內燈。
1898年,美國電氣公司將電燈拋物面反射鏡推廣於大燈,側燈和尾燈。

霓虹燈發展史
最古老和最具生命力的氣體放電光源——霓虹燈

1. 1893年出現「摩爾」(Moll)和「蓋塞拉」(Geissler)的霓虹燈原始模型。
2. 1910年第一支商業霓虹燈於巴黎皇宮大廈亮相。1915年法國克洛德獲首次霓虹燈發明專利。
3. 初始的霓虹燈用氣體放電的原色或彩色玻管,到1930年出現熒光粉的霓虹燈。
4.1926年上海南京東路伊文思圖書館櫃窗上出現我國第一個霓虹燈廣告。
5.1927年我國第一支霓虹燈由上海遠東化學製造廠製成,用於上海中央大旅社。
6.30年代我國霓虹燈逐步發展,到1949年全國約有三十多家霓虹燈廠。
7.1949-1979年我國霓虹燈停滯期。
8.1980年至今我國霓虹燈蓬勃發展,霓虹燈製造,原料和器件廠約萬家。

霓虹燈是由英文「氖燈」,即「NEON SIGN」得來的,「霓虹」兩字實際上是「NEON」的譯音,而現在人們已經把「霓虹燈」當作專用詞運用了。

霓虹燈的發展可以追溯到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法拉第對氣體放電的研究,電流通過含有少量正負離子的氣體時,受紫外線、宇宙射線、微量放射物質的作用,在足夠高的外加電壓作用下運動,並與中性氣體分子碰撞後,使中性分子發生電離,因而離子的數目倍增。電流通過氣體時還伴有發光現象,即所謂的輝光放電。其發光的顏色隨所充氣體的不同而不同。法拉第的理論及其在實驗上的成就,為霓虹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霓虹燈始源於法國。當時所用的燈體玻管的直徑為45毫米,先將玻璃管彎製成所需的文字或圖案,然後再用1隻電壓為1萬多伏的變壓器供電,使之發光。當時,燈管兩端電極採用石墨製成,內部充入氮氣或二氧化碳氣體,前者會發紅光,後者發白光。由於這兩種氣體較活潑,很容易和石墨電極起化學反應,陰極濺散出的石墨很快在玻璃管內壁形成黑色薄膜層,並大量吸收充入燈管內的氣體,使燈管的充氣壓力很快下降,致使霓虹燈的壽命很短。當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特在霓虹燈管上加1個特殊的電磁閥門,並在霓虹燈使用一段時間以後再往燈內重新補充一定量的氣體,但這樣做並未能在根本上克服上述缺陷。因此,這種燈不僅壽命短、製作工藝復雜,而且造價昂貴,很難普及。

在1907年至1910年期間,科學家克洛德和林德發明了液態空氣分餾。利用這一發明,在霓虹燈內充入一定的惰性氣體,這樣就明顯減緩了氣體在燈管內部的消耗速度,顏色也豐富了,可產生紅、綠、藍、黃等顏色。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光致發光的材料被研製出來了。這種材料不僅能發出各種顏色的光,而且發光效率也高,我們稱之為熒光粉。熒光粉被應用在霓虹燈製作中後,霓虹燈的亮度不僅有了明顯提高,而且燈管的顏色也更加鮮艷奪目,變化多端,同時也簡化了制燈的工藝。故在第二世界大戰結束後,霓虹燈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霓虹燈的壽命在正常情況下高於日光燈和白熾燈,要達到這一水平必須做到三點:
1、製作人員水平過硬,排氣人員轟擊去氣得當徹底;
2、啟動它的變壓器不得超載;
3、安裝人員細致合理的安裝;只要做到以上要求,實踐證明霓虹燈的
壽命是高於日光燈和白熾燈,而且本公司已有這樣的成功範例。

霓虹燈器材與色標
霓虹燈色標
燈腳:用來固定霓虹燈的一種專用耗材,分類:
·有機燈腳:為聚碳脂材料,優質的燈腳透明度非常好, 耐侯性、耐酸鹼性好,能使用8年以上的時間,是塑料燈腳的替代品,主要用於霓虹燈的密排直管上。但如果是回收材料製成,則使用年限大打折扣。
·塑料燈腳:為優質的塑料製成,有紅、蘭、白、黃、綠等幾種顏色,使用壽命3-5年,但如果回收料製成,則使用壽命大打折扣,可能不到半年就會出現「斷裂」現象,主要用於霓虹燈密排直管上。
·玻璃燈腳:由玻璃製成,耐候性極強,能使用8年以上,主要用於變曲的燈管上,例如字管上。

電極:號稱霓虹燈的「心臟」
·不考慮「轟擊去氣」和「抽真空」的情況下,電極越好,霓虹燈壽命越長,主要有雲母類和陶瓷環類,陶瓷環的優於雲母的。
·電極越好,霓虹燈壽命不一定越長。霓虹燈的壽命和「轟擊去氣」及「抽真空」有著直接的關系,再好的電極,如果「轟擊去氣」不徹底,可能壽命還不如「轟擊去氣」徹底的普通雲母類電極。

氙氣燈的發展過程

氙氣燈也叫氣體放電燈,是由飛利浦公司花費5年時間研製成功,早先主要運用在工業及建築照明上。它的優點是照明亮度高,照射時間長,穩定性好並且節約耗電。氙氣燈一般分為120V,240V和380V三種,瓦數從幾十瓦到幾千瓦不等。汽車用氙氣燈是在工業氙氣燈基礎上改進的,汽車氙氣燈電壓為12V,瓦數35W和55W,絕大部分車用35W,少數55W的大都都安裝在遠光燈上。現在世界上主要生產汽車氙燈的廠家有很多,在技術上一直以歐洲為代表,在歐洲普遍認可的牌子有:海拉(HELLA);飛利浦(PHILIPS);歐斯朗(OSRAM);博士(BOSCH);朗威(LAMPWICK)這五大廠家。而在汽車氙氣燈的型號上已經發展為兩大類:專用型號和大眾型號。一般歐洲給世界各大汽車生產廠商配備的型號為專用型號,型號是D2S/D2R兩種,他們是根據海拉的汽車燈總成決定的。大眾型號主要是根據汽車燈原有的鹵素燈的型號相對應配備的。H1,H3,H4,H7,9005,9006,朗威針對特殊高檔豪華和跑車的車型也陸續推出了:H10,H11,H13,9004,9007等型號。
■氙燈有如下幾個特點:

1、色溫高,光色發藍。看起來比較帥。K數是k數的標志,一般的鹵素燈色溫都在3000以下。氙燈一般是4500k起步。7000k很普通。前兩天看到一哥們說有12000k的氙燈,瘋了,肯定藍的發紫了。K數高,一般更接近日光更容易接受,但是我認為色溫高真正的好處,僅僅是好看而已,其他的作用不大。

2、亮度高,注意色溫和亮度是根本不同的概念,氙燈亮不是因為色溫高,而是因為亮度高。亮度的單位是流明,氙燈的流明數一般是普通鹵素燈的3倍。

3、其他的象能耗小,壽命長跟我們的關系不大。

■裝氙燈前必須了解的幾個問題:

1、氙燈的分類,氙燈按燈泡形式一共分六種。帶透鏡的遠光燈、帶透鏡的近光燈(以上兩種燈一般用在原廠的氙燈系統上比如pst、audi等等)h1(遠光燈泡)、h3(霧燈)、h4(遠近光燈泡)、h7(近光燈泡)

2、氙燈系統改裝的方式:一般兩種,

a)一種是比較奢侈的總稱改裝――即大燈總稱和燈泡全換。這種方式效果沒得講,但是有兩個局限性第一:價格太高;寶來的海拉總成10000多而還海拉的燈泡,4000――5000。第二個總成受原廠商的配件的限制,如果該車型根本就沒有氙燈總成,那就沒辦法了。比如小切,就是肯定沒有原廠的氙燈總成了。

b)第二個就是僅換燈泡而已了。

3、改裝的過程:僅換燈泡的氙燈,產品包含四部分:升壓器、安定器以上兩個東西是香煙盒大小的鐵盒子,固定到車里就行了、燈泡、導線。不用改裝線路,只要把原來接到燈泡上的線,聯到升壓起上就可以了。非常簡單。

4、決定改裝前必須要考慮清楚的風險:

a)關於高頻干擾的問題:氙氣燈啟動瞬間需要3。5萬伏的高壓。有一定的可能性會干擾車內電器,比如音響,寶來好像還有干擾雨刷器的現象。發生的比例很小,但是有可能性,需要做好心理准備。

b)關於穿透性的問題:氙氣燈的k數比較高,根據光學原理,k數越高越容易被低k數的燈光所覆蓋,一般的路燈只有2000k以下。效果不明顯。需要適應。但是你看看反光板,就知道燈的亮度足夠了。周圍環境越黑,氙燈的效果越好。尤其走黑夜的山路時,你就會發現他的可愛。但是有一個比較值得注意的問題:氙燈在雨雪霧天氣下的穿透力比較差,下降的比較厲害。需要喜歡極限越野的弟兄考慮一下。沖實際應用來看,北京的幾次雨雪,感覺氙燈的穿透力雖然下降,但是也沒覺得比鹵素燈差多少,因為本身他的亮度下降一半還比鹵素燈亮呢。

c)關於光喇叭的問題:因為氙燈本身的特點,從點亮到最大亮度需要幾秒的時間。可能沒有那麼隨心所欲閃大燈的感覺。從實際反饋來看,並沒有那麼嚴重:首先:第一次閃大燈的時候,光線比較弱,但是還是那句話――但是也足夠用了他一半的亮度就比鹵素燈亮得多。而且――隨後再閃大燈就基本不會有亮度的滯後了。應該是電容的作用。氙燈對光喇叭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d)關於裝完以後氙燈效果的問題:裝完以後的效果影響最重要的是兩個:第一、燈光的調教,一定要調燈光。因為氙燈本來就很亮了,稍微沒調整好,就會對其他車輛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一定要調光,為了別人。第二也就是非常重要:就是燈具的總稱的本身的素質――這也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東西:一般來說:遠近光分開的圓形燈碗效果非常好,效果最差的就是遠近光一體的方形燈頭的燈,其中又以寶來為最差。很不幸,小切就是這種。我沒仔細看過小切的燈。感興趣的可以仔細看看小切的燈光是否很發散,如果不是很發散。應該就問題不大,如果太發散,還是算了。

e)安全性的問題:氙燈應該是成熟的改裝,不改動原車線路應該問題不大,關鍵是固定好各個部件,另外雖然他只有35w但是發熱還是比較厲害的。不要用劣質的燈頭。

『貳』 以後汽車燈光的發展演變(三四百字)

確定汽車外形有三個基本要素,即機械工程學、人機工程學和空氣動力學。前兩個要素在決定汽車構造的基本骨架上具有重要意義,特別在設計初期,受這兩個要素的制約更大。
汽車外形的演變
1、馬車型汽車 2、箱型汽車 3、甲殼蟲型汽車 4、三箱型(船型)汽車 5、魚型汽車6、楔型汽車

『叄』 大家當被後面想超車的車開遠光燈的時候 有沒有想過要發明一種檔遠光燈 反照回去

在你的車尾裝倆探照燈!碰見這樣的你就閃他兩下。

『肆』 誰知道車燈的歷史發展

車燈就是指車輛上的燈具。汽車車燈的發展,據說第一個汽車前大燈是家用手提燈。 1887 年,一個駕駛員在黑暗的曠野上迷路時,一位農民用手提燈把他引回家。 1898 年,哥倫比亞號電動汽車把電用於前燈和尾燈,這樣車燈就誕生了。最初的前大燈不能調光,所以在會車時有些晃眼,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採用了附加光度調節器。這種前大燈可以在垂直方向移動,但駕駛員必須下車搬動夾具裝置。從早期乙炔氣前照燈發展到當今的自由面反射鏡氣體放電前照燈,差不多經歷了 120 年,其演變過程如下: 第一代 -- 乙炔氣前照燈 前照燈具有高的輪廓亮度,乙炔氣火焰的亮度比當時的電光源所能達到的亮度高出一倍,因而,在 1925 年以前使用的汽{TodayHot}車前照燈幾乎全是乙炔前照燈。 第二代 -- 電光源前照燈 1913 年帶螺旋燈絲的充氣白熾燈泡問世, 因其具有較高亮度,給電光源前照燈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然而由於當時汽車電氣設備系統的制約,直到 1925 年,電氣照明才得到廣泛的應用。 第三代 -- 雙光燈芯前照燈 具備有高輪廓亮度充氣燈泡的電前照燈一裝在汽車上,就出現了在交會車時因前照燈的強光造成駕駛員炫目而導致發生交通事故和撞車的嚴重問題。因而,對前照燈的設計提出了兩個互不相容的要求:一個是如何在不小於 100m 的距離內使道路和高度至少為 2-2.5m 的障礙物得到良好的照明;另一個是如何使迎面車輛駕駛員不炫目。汽車會車時的這種炫目問題, 仍是汽車照明技術中最難以解決的問題。為解決會車炫目的問題, 1924 年,歐洲發明了雙光燈芯前照燈之後,美國也出現了帶雙絲燈泡的前照燈。然而,歐洲和美國具備不炫目近光的前照燈的光學系統結構原理不盡相同。其燈泡的差異在於燈絲的形狀和位置不同:配光鏡的差異在於折光單元的圖案和計算不同,因而,近光的配光也有所不同。近光系統分為歐洲系統和美國系統兩種,兩大系統的協調問題是當今世界汽車燈光發展的重大課題之一。 第四代 -- 不對稱近光前照燈 雙光燈芯前照燈系統屬於對稱近光系統,近光光型的左右兩側完全相同,因而左、右兩側行駛皆適用。但由於行車光 ( 遠光 ) 變到會車光 ( 近光 ) 時,視見距離縮短,迫使車速降低。為解決在會車過程中,前照燈既不產生炫目,又能保證對道路具有良好的照明, 1932 年美國發明了不對稱前照燈,它是以基準軸為中心,將光束一分為二,靠近來車一側的落地距離短 ( 即光束壓低,從而防炫 ) ,而另一側光束的落地距離長 ( 即光束抬高,從而增加視見 ) 。 第五代 -- h4鹵鎢前照燈 第一批裝有鹵鎢燈泡的汽車前照燈是由法國 「 斯貝 」 公司在 1964 年生產的,其燈絲允許工作溫度較普通白熾燈泡高,光效增加約 50% ,壽命也增加一倍。 第六代 -- hid前照燈 以hid前照燈為代表的現代汽車前照燈在發光原理、結構形式以及製造材料等方面又發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變化。 hid氙氣頭燈是以高壓擊穿惰性氣體電離而發光,其產生的光照度強,色溫高,穿透力強,而且節約電能,是理想的汽車前照燈光源。 第七代 — led前照燈 美國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未來五年內,白光大功率led技術將大幅度代替目前的各種照明產品,而且將適用於汽車的各種照明,包括:前照燈]剎車燈、霧燈、應急燈、車內照明等。led具有高安全性、運行平穩、節約電力、壽命長等多種優點,是未來車輛照明的一個發展趨勢。

『伍』 汽車遠光燈用什麼燈好

汽車大燈一般LED大燈好一些。
現在人們用到的汽車大燈有三種,按大燈問世的先後順序排列:第一種是原車鹵素燈泡,第二種是氙氣燈,第三種是LED大燈。

原車鹵素燈泡就是汽車出廠的時候配的那個燈泡,一般是55W的,可以說是汽車大燈的第一代產品,氙氣燈是第二代產品,LED大燈是第三代產品,也就是最新的一代產品。
要評判一代產品好不好,首先得從每一代大燈的發光原理說起:
第一代大燈原車鹵素燈泡的發光原理是:通電後,電能把鎢絲加熱到白熾狀態進行發光,電能轉化為熱能,再轉化為光能。發明燈泡的愛迪生做了無數實驗才找到了「鎢絲」作為合適的燈絲,這是第一代產品,優點是成本低,製作簡單,缺點是溫度高,耐用性差,亮度低。
第二代大燈氙氣燈的發光原理是:用安定器把原車電壓由12V提升到23000V然後激發電弧發光,也是電能轉化為熱能,再轉化為光能。優點是亮度高,亮度是原車鹵素燈泡的4-6倍,缺點是溫度極高,高達300-400度,所燈座烤化,把燈罩烤黃的事情時有發生,非常非常耗電,穩定性差,啟動慢,有延遲,現在一般人們不用的了。
第三代大燈LED大燈的發光原理是:通電後,LED晶元直接發光(激發化學能直接發光),電能通過LED晶元直接轉化為光電,跳過了轉化為熱能的那一步,因此,LED光源也稱為冷光源!LED大燈的發明靈感來源於熒火蟲,一隻熒火蟲在夜晚自己發光,不須通電也不須燒油,你說省電不?因此,LED技術被稱為第三次照明革命,未來我們家庭用燈也會普及LED。
LED大燈的優點是:亮度高,亮度是原車鹵素燈泡的4-6倍;溫度很低,一般是50-70度,因為溫度低,性能就非常穩定,幾乎沒有光衰,瞬間啟動,沒有延遲。而且,鋪路非常均勻,鋪路非常均勻,不會像原車鹵素燈泡或氙氣燈那樣一塊一塊的,坐在駕駛室里,看著非常舒服,不容易視覺疲勞。

『陸』 了解有關燈的知識,故事和傳說,變化和發展情況。

你找一下這個網站:中國照明網和阿拉丁照明網看看。
www.lightingchina.com
www.alighting.cn

『柒』 汽車為什麼發明遠光燈

因為汽車有高低速之分;且考慮到對方車輛司機或行人的安全!

『捌』 燈的產生和發展

古代的煤油燈,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汽車燈的發展史
據說第一個汽車前大燈是家用手提燈。1887年,一個駕駛員在黑暗的曠野上迷路時 ,一農民用手提燈把他引回家。

1898年,哥倫比亞號電動汽車把電用於前燈和尾燈 ,這樣車燈就誕生了。最初的前大燈不能調光,所以在會車時有些晃眼,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採用了附加光度調節器。這種前大燈可以在垂直方向移動,但駕駛員必須下車搬動夾具裝置。

1925年,導航公司推廣了雙絲燈泡,遠光和近光的調節通過裝在轉向柱上的開關來控制。

1938 年,別克汽車製造商提供了轉向燈作為選用的附件,但當時只在汽車尾部安裝。

到1940年以後,汽車前面也裝有轉向信號燈了,而且信號開關具有隨時調節的功能 。

『玖』 汽車大燈什麼燈最亮

遠光燈最亮。

汽車大燈,也稱汽車前照燈、汽車LED日行燈,大燈包括遠光燈和近光燈、轉向燈,其中遠光燈最亮。

遠光燈可以提高視線,擴大觀察視野。在沒有路燈的漆黑路面上,開啟遠光燈後的可視范圍要遠遠大於只開啟近光燈。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啟遠光燈是非常有必要的。從下面的效果圖我們很容易看出遠光燈的優勢所在。

一般在城市裡開車最好不要開遠光,因為城市裡一般照明條件都比較好。遠光的角度太高很容易晃到對面來車和周圍行人的眼睛,影響他人的視線,很不安全,並且是一種不禮貌的駕駛行為。

在高速、郊外沒有路燈的地方行駛可以開遠光,擴大視野范圍。但是遇到對面有車需要會車的時候,處於安全和禮貌的考慮,切換成近光。

(9)遠光燈的發明擴展閱讀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八條規定:

(一)在沒有中心隔離設施或者沒有中心線的道路會車時,距相對方向來車150米內不能使用遠光燈。

(二)在沒有中心隔離設施或者沒有中心線的窄橋、窄路與非機動車會車時不能使用遠光燈。

(三)通過有交通信號控制的交叉路口,轉彎時不能使用遠光燈。

(四)夜間沒有路燈、照明不良或者遇有霧、雨、雪、沙塵等低能見度的情況下行駛時,同方向行駛的後車與前車近距離行駛時,不能使用遠光燈。

(五)夜間超車時,應遠近光燈交替使用,提醒前方車輛。

(六)在照明較好的城區不宜使用遠光燈。不按規定使用遠光燈,將罰款100元,扣1分。

『拾』 汽車大燈的發展史

據說第一個汽車前大燈是家用手提燈。1887年,一個駕駛員在黑暗的曠野上迷路時,一位農民用手提燈把他引回家。
1898年,哥倫比亞號電動汽車把電用於前燈和尾燈,這樣車燈就誕生了。最初的前大燈不能調光,所以在開車時有些晃眼,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採用了附加光度調節器。這種前大燈可以在垂直方向移動,但駕駛員必須下車搬動夾具裝置。
1925年,導航公司推廣了雙絲燈泡,遠光和近光的調節通過裝在轉向柱上的開關來控制。
轉向信號燈的使用非常有趣。1916年,美國一個名叫C·H·托馬斯的人把一帶電池的燈泡裝在手套上,這樣夜間行車時,對方駕駛員就能看到他打的手勢。
1938 年,別克汽車製造商提供了轉向燈作為選用的附件,但當時只在汽車尾部安裝。
到1940年以後,汽車前面也裝有轉向信號燈了,而且信號開關具有隨時調節的功能。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一個蓄電池供電的電燈照明。
1909年,首次把乙炔燈作為變光裝置。
1916年,美國使用了行車燈。
1920年,當選用倒檔裝置時,使用了倒車燈。
1920年,美國汽車公司首先裝了內燈。
1926年,把大燈變光開關從方向盤移到地板。
1938年,第一次採用封閉的內燈。
1988年,美國公司將電燈拋物面反射鏡推廣於大燈、側燈和尾燈。

閱讀全文

與遠光燈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