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靈魂、輪回、冥界嗎
人死了神識就會飛散,肉體就會與自己無關,等同於世間的塵土、垃圾,第一時間肉體就消失為地水火風四大了,也就是歸於微塵空氣了。而神識就是人的本識,原始意識,就是所謂的靈魂,什麼物質都不是,就是一段錄象錄音上的訊號數據,載體沒有了,自然信息也會消失。這段信息在人死前是一直在重復錄制和播放的(比如飛機的黑匣子),但是在停止播放的同時會被另一部載體錄制,前一個機器停止(死亡)時後一部機器同時接著開啟,也接收了信息,這就是所謂的輪回轉世。
所有他(她)的肉體、意識都與原來的他(她)無關,與來生的他(她)也無關,也並不是真的投胎轉世,而是此滅彼生,生者並不是滅者,他能夠繼續接收滅者所造業的未盡的報和果,但不能說彼生者就是此滅者,也就是說後一部機器就是後一部機器,與前一部機器是兩碼事。就象降雨,不能確定哪個雨點就是那片雲,也不能講那個雨點就是雲,只是一種流轉的過程,但保持了雲的濕性而已。 對於前一部機器的信息,我們後一部機器(所謂轉生)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但是後一部機器會繼續操作前一部機器遺留的後果,這些前後因果是什麼情況,只有參悟透了生命意義的佛祖和菩薩、羅漢才會看到。
生和滅是同時發生的,但是時間是無絕對的,就是說在死的同時有生,這個「同時」的概念是依照時間來看,如果依照空間來看就會產生時間-空間之間的隧道,這「瞬間」的變化就是「中陰身」,而且依據位置和觀察點不同,也許我們會覺得這個「瞬間」彷彿有一個時間段,好象有多少天一樣,但從其他角度看,恐怕就是同時發生(請參考相對論的理解)。所以說人死如燈滅,但是又說在中陰之間可以進行超度,對於生命有所領悟的人兩者是一樣的。
至於冥界,與天堂等六道一樣都是其他時空中的世界。如何去天堂,如何去冥界,都是在意識的一念之間。常有惡心的人,對黑暗的環境充滿興趣,所以在神識飛散時帶著恐懼進入地獄道、鬼道、畜生道;善念常存的人常常懷有感恩的心,所以前途光明,進入天道、人道;善惡相間,時刻矛盾的神識會進入阿修羅道。
② 陰間的世界是怎樣的如何能在夢里去陰間,看親人生活的場景,很想知道我爸爸在那邊過得好不好…
多多念誦經文 做功德 放生功德迴向給亡者 這樣更為利益他們的
念誦 地藏經 佛號或多多放生功德迴向效果更好 念誦經文一般要連續7、15、21、49天!!
迴向文是:願以此功德迴向給(出生在年月日的名字---農歷生日)願你早日離苦得樂,脫離六道輪回,往生極樂世界。三遍
上墳不用畫圈 但地址必須寫 否則收不到!!
其他都是小錢 燒元寶就行 這個是大錢 用現成的-----送錢表文
元寶 晚上 過5點可以燒了 在十字路口 畫圈 西南方向開口 中間畫「X」 先燒地址----就是送錢表文 復印就行
後燒元寶 可以加些冥幣 十幾億 那種 地址不要寫活人名字 寫親屬寄 就行 已故先人(過世人名字和農歷生日) 最後的日期 年月日---寫當天燒元寶的農歷日期
③ 愛因斯坦死前差點發明通往陰間電話
你想像力怎麼那麼豐富,沒聽說過,愛因斯坦可是個科學家,又不是神教徒。
④ 陰間六道輪回是那六道
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羅道,四、畜生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
此中上三道,為三善道,因其作業(善惡二業,即因果。)較優良故;下三道為三惡道,因其作業較慘重故一切沉淪於分段生死的眾生,其輪回的途徑,不出六道。
所謂輪回者:是描述其情狀,去來往復,有如車輪的迴旋,在這六道中周而復始,無有不遍,故名六道輪回。
世間眾生無不在輪回之中。只有佛、仙、神聖才能夠跳出五行,不入輪回。《西遊記》中就有「……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西遊記》第一回)
佛教因果報應的說法。
佛教稱:善業是清凈法,不善業是染污法。以善惡諸業為因,能招致善惡不同的果報,是為業果。作為業果的表現形式,世俗世界的一切萬法,都是依於善惡二業而顯現出來的,依業而生,依業流轉。所以,眾生行善則得善報,行惡則得惡報。而得到了善惡果報的眾生,又會在新的生命活動中造作新的身、語、意業,招致新的果報,故使凡未解脫的一切眾生,都會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惡鬼道、地獄道中循環往復,這就是佛教所說的輪回。
一般指天人是六道中的上乘小善果,但只要在六道輪回中扮演的角色,可以都說是凡夫,生死流傳,不能出離,如同漫漫的長夜,雖然天人是六道中的最高地位者,但還是要受輪回。一般言宇宙,是指有形世間,這有形世間為無名煩惱所包圍,所以世間為五濁惡世。在六道輪回之中,六道又分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是六道凡夫所依止的居所,凡在三界內,都要接受輪回,因此佛經說三界猶如一座火宅,火宅也就是比喻三界之中,受生死煩惱無名之火所燒。
據經典所指出,行十不善業因緣故,要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行十善業道因緣故,則生天界及人界。所謂天界就是「神界」,乃是正直福德的靈魂所居之境界,此境界雖然享福,但是福報總有享受完的時候,就是修善到非想非非想處天,此天是三界最高天,但一墮落,仍然要輪回的。
至於阿修羅境界,就是精靈世界,停留在精靈世界的靈魂,固然生前也修善業,但,走了一步邪路,所以不能稱為「正神」,只能稱為「邪神」或「邪鬼」了,阿修羅境界的環境是最復雜,「邪神」亦有神通力,故作祟人間者,以此類為最多。 故人若有「正氣」,邪氣不能生。 人若有邪念,「邪氣」乘隙而入。 因此,所謂「走火入魔」就是人先有邪念,邪氣乘隙而入者也。
六道輪回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五陰盛苦。如此,六道輪回可以說苦多於樂,所以人生是苦海也。依解脫道論來說:「戒定慧,是解脫之道,守戒的人,是威儀的意義,也是行善之本。修定的人,他的心不散亂。而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先知先覺。所謂解脫,就是離開束縛的意思,用戒為初善,定是中善,慧為後善,如此產生禪定力求滅苦,最後才得解脫六道輪回。
六道輪回有二項是有形的,即是「人道」和「畜生道」。 六道輪回有四項是無形的,即是「天道」、「阿修羅道」、「惡鬼道」、「地獄道」。 有形的稱為「有器」,無形的稱為「無器」。
生死之輪圖的起源:
衲由今晚開始一連數天,應求為大家講述有關西藏佛寺中常見的生死之輪繪畫的種種。為了能得到最大的聞法利益,聽者應在聽法前思維:「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我必須成佛;為了成佛,我必須學習成佛之道;故此,我現在要好好地聽受佛法!」
起源:
「六道輪回」又稱「生死之輪」,藏文中稱為「輪回之輪」(Sipay korlo,梵語Bhava-chakra),但西方人稱它為「生死之輪」或「生命之輪」(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等(註:漢傳佛教中稱其為「五趣生死輪」、「五道輪」、「生死輪」及「十二緣起圖」)。這種圖畫,我們常常會在西藏寺院的外牆上見到。對佛法不理解的人,只會以好奇的目光欣賞它,卻不知道這幅畫其實蘊藏著描述眾生生死輪回、受苦及脫苦的教法在內。
在佛法上,我們必須注重傳承。既然我們要修佛法,就當然必須謹慎地抉擇什麼是佛所開示的法、什麼不是佛所開示的法、什麼是有傳承的正法和什麼是似是而非、某些人自創的無傳承「佛法」!換言之,我們不要大意,必須確定自己所聽、所學、所修的法的確是佛陀所開示的。為著這個原因,衲現在先講一講生死之輪圖的傳承,亦即這種圖畫的來源。
在佛陀於人間示現的年代,在印度的中部摩揭陀國(Magadha,中印度當年十六大國之一,即今之Bihar近佛陀成道的地方),有一座城叫做「王舍城」(Raja Girha,佛陀最常說法之處,即今之Rajgir,城境內有一山稱為「靈鷲山」,即佛陀開示《般若心經》的聖地)。摩揭陀國王舍城的國王名為「頻毗娑羅王」(Bimbisara,亦譯作「影堅王」、「形牢王」、「瓶沙王」及「影勝王」等)。這個國王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他不但是第一位皈依佛陀的國王,佛教史上的第一座精舍——竹林精舍(Venuvana) 亦是由這位國王所供養予僧團的(註:見《因果經》中記載)。在印度有另一個大城,名叫「勝雲城」(Rauruka),此城則有一位稱為「優填王 」(Udrayana,亦譯作「優陀延王」及「烏扎衍那王」等)的國王。上述的兩位國王,是甚有交情的朋友。頻毗娑羅王在現在所說的典故發生時,早已皈依了佛教,而優填王則未信佛教,亦未見過釋迦牟尼本師。
王舍城與優填王所管轄的地方,堪稱國富民強。兩個城之間常常有商人來往作買賣,兩位國王就常常托來往兩地的商旅代捎書信及禮品予對方。在多次互相送贈了珍寶及上等布料後,優填王把一件鑲滿了各種寶石的珍貴鎧甲贈予頻毗娑羅王。這套珍貴的盔甲,不單鑲滿了多種寶石,更有防火、防毒及護身的功能,所以它價值連城,令當時的見者贊嘆不絕。在收禮後,頻毗娑羅王召集了大臣,向他們說:「這么貴重的大禮,朕應當如何回禮呢?朕必須以一件同等的厚禮或更有價值的禮品回贈,你們快幫忙想一想吧!」各大臣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但這些建議都不太恰當,令國王傷透了腦筋。這時候,一位屬婆羅門階級的大臣開口說:「我王!三界之中所有珍寶也比不上佛陀!佛陀現正在我們國境中駐錫,我王何不以佛陀之身相作畫回禮呢?這份禮既吉祥,且又能令優填王積聚福德!」,頻毗娑羅高興地決定:「就這樣辦吧!」
在佛陀聽到頻毗娑羅王的要求時,應允之餘,還授記說:「優填王見畫時,將生大信心及見諦!」在畫師為佛陀作畫時,由於佛陀的聖身自然放出光明萬丈,又因畫師出於敬心而未敢直望佛身,繪畫便變得極難進行下去了。後來,佛陀把自己的身影投在畫布上,由畫師依他的身相比例勾劃身形,再為佛畫上色。畫師又依佛之開示,在佛身相圖畫下,加上了開示皈依、三學、六道生死輪回及十二因緣教法的生死之輪圖。這幅布畫,被塗上香料而包於上好的絲布內,再放入一個金盒之中。金盒又被放在更大一點的銀盒中;銀盒又復被收藏於更大的紅銅盒中。頻毗娑羅王寫了一信,派使者把信交予優填王,請他在城中張燈結綵,再由大象、步兵及戰車等四軍陪同,出城十一里恭迎佛畫。這幅包裝好了的佛畫,便被供在一頭大象背上,送到了在其城境外恭迎的優填王手中。
本來不信佛的優填王在恭敬地展開佛畫後,便仔細地觀看圖中的內容及參想畫中偈文的內義,同時亦在心中禪思十二因緣的順逆流轉過程、四諦及六道輪回之苦。由於佛陀的加持、優填王的過往善業力及因緣成熟,優填王在當下便證得了阿羅漢聖人的預流果位境界(註:一種修行的境界——小乘見道位)。此後,這位國王為佛教亦作了極大的貢獻。他的生平故事,可見於《大藏經》中的戒律教法等典著中(註:漢文《大藏經》中之《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阿含經》及《四分律》等,俱有有關優填王之章句片段)。衲在幾年前曾往印尼的浮羅布多(Borobur)大塔朝禮,留意到塔上的石刻中亦有極多有關此王生平的雕刻圖像。
由上述典故可見,生死之輪圖並非西藏人的發明,而是源自古印度佛陀的時代(註:在印度阿旃多石窟第十七號窟殿中,便存有古老之生死之輪圖像)。在優填王看畫證道後,古印度的佛教寺院(乃至後來的藏傳佛教寺院)便開始有把這幅畫繪於寺門外的傳統,以令來訪或路過的人見畫而心念畫內含藏的教義(註:見漢文《大藏經》之《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三十四:「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是故我今敕諸苾芻,於寺門屋下畫生死輪……應差苾芻於門屋下坐,為來往諸人婆羅門等,指示生死輪轉因緣……」及《釋氏要覽》卷三:「毘奈耶雲:給孤長者造寺後作念若不彩畫,便不端嚴,即白佛。佛言,於門兩頰……次一面,畫五趣生死輪……」)。
⑤ 人真的有來世嗎 陰間卻是存在嗎 高人解釋下
來世是有的,能量守恆定律能說明一切,
生物中心論也能說明一切,
你應該明白物質是循環存在的吧?
佛學中有來世…用科學也證明出來了,佛早已經看透了宇宙中的所有物理規律和定律的存在🙏🏻🙏🏻所以在以神化的方式在教育人要以心存善念得福報,從量子力學中也有說道: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會對客觀世界產生影響和變化,心存善念對人的氣場就會好,氣場好運氣就會好.運氣好就會得財得福,這一切都是感召來的,用量子力學可以解釋這種現象…我就不解釋了.
因果規律是宇宙中存在的物理規律,這種規律是微觀粒子的運動產生的,而這種因果規律不會斷裂,不要認為你今世做惡受到法律的判刑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其實不但有來世…而且因果規律還會按照你今世種下的惡因體現在你來世身上,這個因果不會斷開……你什麼時候內心存善念…不做惡了,做善事了…這個時候你的因果就會慢慢往好的方面改變了,不管任何物質都是循環存在的,
⑥ 人死了會不會有靈魂呢··
我知道現在很多人不相信鬼。那麼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呢?
我只能這樣告訴你。用唯物主義觀點是:沒有。
但我個人有宗教信仰,所以我認為有。不過我心中的神仙和神話里的神仙是不一樣的。其神仙和我們一樣,生活、愛情、生老病死都一樣。人死翹翹了就轉化為鬼神。所謂鬼,我們人間就是普通老百姓在陰間就是鬼。而神仙就和我們人間的官員一樣。比如:玉皇大帝和我們的總統一樣就是個職稱。神仙也有他們的法律、道德和政府。至於六道輪回,好人好報壞人下地獄卻是無稽之談。在那邊和我們這邊一樣都是有貧富差別,有錢的就是神仙上天堂,窮的就是鬼下地獄。只不過,他們生活在我們所不知道的空間罷了。神仙或鬼死翹翹就又轉化為人。如此往復循環而已。
另外,俺之所以認為這個世界上有鬼神緣於中國《易經》的循環學說和質量守恆定律(物質不滅定律)。既然物質可以轉化而不會消失為什麼人的思想(也就是靈魂)會消失而不會轉化?地球是圓的,為什麼宇宙不能是圓的?地球總是沿著圓環運行。那麼,宇宙也當沿著圓環運行。所以我認為生死也都是圓的且沿著圓環運行。而生命也是如此。生命循環,沒有生就沒有死,沒有死也就沒有生。人活到盡頭就是死,人轉化為鬼或神仙。鬼或神仙活到盡頭就是生,鬼或神仙轉化為人。循環往復而已。
⑦ 病人去世了,到陰間還有病嗎
按科學道理
現在不能證明有陰間
按迷信說法
既然百鬼百形
死的時候是啥樣
鬼也就啥樣
當然鬼本身是人臆想出來的
我們不願意承認鬼死後繼續受苦的可能
所以我們「發明」了投胎
也「發明」了上天堂
用來擺脫那種永遠痛苦的狀態
⑧ 陰間元寶和黃紙哪個好
陰間元寶和黃紙哪個好?中元祭祖離不開燒紙錢,晚輩們通過這樣的方式祭奠先祖,既可以報答先祖的恩德,又可以請求先祖庇佑子孫福壽綿延、家旺業旺。
祭祖的必備品通常有兩項,一是供品,諸如酒水、水果、饅頭、菜品等;二是紙錢,如黃燒紙、冥幣等。供品大家都比較熟悉,這里不一一累述,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是紙錢。
有句玩笑話叫「上墳燒報紙,糊弄鬼呢!」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現在的報紙,夾雜了太多虛假內容,無論是廣告,還是小道消息,都是亂七八糟,就如今天的網路仙道大論談,真假混雜,讓人無所適從。
另一層意思,用報紙上墳,是欺騙鬼的行為。而報紙和冥錢都是紙張,為什麼要說燒報紙就是欺騙鬼,燒冥錢就不算?
關於祭祀燒紙錢的習俗,據專家考證最早開始於魏晉時期,至唐朝已廣泛流行於民間。據傳紙錢的最早用途,是用來掩埋的,也就是說是隨葬品,不是用來燒的。漢朝時,家中如果有親人去世,會用瘞(yì)錢,即專門鑄造的陪葬錢幣當陪葬品,如秦時的五銖錢、半兩錢,瘞錢也叫名器,因在埋錢時,會同時埋入玉器等貴重之物。至魏晉時期改為紙錢,紙錢在民間的使用方法也是掩埋,這種掩埋方式一直持續到唐朝。
古人認為大地為萬物之母,大地之上為陽,大地之下為陰,人是活在陽間,死在陰間的,所以入土為歸陰,入土為安,埋錢是為了故去之人能在陰間有錢可用。這個錢埋在地下,就歸故去之人使用了,這是古人的樸素認知。在實際上,恰恰是這種凝聚了誠敬之心,孝道之心的願力,產生一種可以穿越陰陽之隔的能量,作用於先人,先人因此而得到能量的補充,而後先人再護衛後人,這就是陰陽能量之傳遞的一種。
紙錢的形式通常有兩種,一是黃燒紙,二是冥幣。那麼問題來了,中元祭祖,究竟用黃燒紙好還是冥幣好呢?兩者又有什麼不同呢?
紙錢從掩埋到燃燒,和祭祀文化、靈魂信仰有很大的關系。似乎荒野中的「一縷青煙」更能把子孫的祈禱傳達給冥界。
陽世尚有溫飽難求者,這陰界也自然會有孤苦伶仃者,尤其是那些四處游盪的孤魂野鬼最為可憐,它們既沒有家人的供奉,也沒有親朋好友的祭拜,只能每逢「殃事」的時候才能搶揀到一些紙冥,所謂「殃事」泛指兩種事,一是奔喪的事主,沿途會扔灑帶有印記的白紙冥,二是祭祀的事主,燒紙冥的時候會向外扔些點燃後的黃紙錢。
冥幣的出現,是以黃燒紙為基礎的。在民間的喪葬習俗中,就曾出現過銅錢印在黃燒紙上的冥幣。
到了宋朝,隨著造紙術和印刷術的逐漸成熟,比較著名的「冥幣」有「泉台上寶」和「冥游亞寶」兩種。
⑨ 給死人燒紙是流傳千年的文化,是怎麼由來的
給死人燒紙這種文化現象從漢朝的時候就開始了,發明造紙術的發明家蔡倫死後,他的徒弟尤秀才繼承了他的造紙業,只是苦於造出的紙賣不出去,最後就想了個辦法忽悠人們,說拿他的紙燒給死人,就等於是給死人送錢,去世的親人在地府里就會少受很多苦,也有很多錢用,於是人們都拿他的紙燒給死人,形成了流傳千年的燒紙錢文化。
鄉親們以為尤秀才回魂了,都害怕起來。可尤秀才卻對大家說不用怕,家裡人給我燒的紙到地府都變成了錢,我拿這些錢還掉自己前生欠下的孽債,閻王爺就允許我回到人間了,快點拿些紙燒給你們家去世的老人吧,別讓他們在下面過窮日子。鄉親們聽說燒紙錢有這種好處,於是都爭著買尤秀才的紙,有的在家門口燒給過世的老人,也有的到墳上去專門燒給故人。從此這個習俗就流傳下來了,直到現在仍然非常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