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臉譜油畫創造

臉譜油畫創造

發布時間:2021-07-24 21:48:05

『壹』 有誰知道京劇臉譜的發明者是誰

臉譜的由來臉譜是由“代面”(即面具)演化而來,“代面”起到在戰爭中威嚇敵人的作用,後被用到了舞台上。在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年907年)樂舞節目里就有了“假面歌舞”。到了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隨著戲曲發展,為了方便演員,就將油彩直接勾書在臉上,就成了臉譜。

舞台京劇臉譜是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的時候,京劇臉譜最興盛的時候是在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在當時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贊多和美德而做出的一個男子的獨舞,它裡面的內容說的是蘭陵王長相高大威猛,並且驍勇善戰,但是她的長相非常的漂亮,就像女人一樣,會在他每次作戰的時候都會戴上兇猛的面具,並且每次在真中都會取得顯赫的戰果。會在當時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說創造了一個男子的獨舞,這個舞蹈也是戴著面具的和如今的京劇的臉譜有著相似的特點。如今京劇的臉譜在舞台上也是通過所扮演的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來實現面具的特色和舞台的色彩,同時美化舞台的效果 。

『貳』 臉譜製作方法 手工中學生

臉譜製作

臉譜是中國戲劇中特有的化妝藝術,用寫實與象徵相結合的藝術誇張手法,鮮明地表現人物的面貌特徵。臉譜又是一種富有裝飾性的圖案藝術,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臉譜的顏色象徵人物的性格特徵,至少用三種以上的顏色來畫,每個色有不同的作用與象徵,能表現人物的忠、奸、善、惡,寓意褒貶,愛憎分明,進一步表現臉譜的不同形式。

一、臉譜的製作形式

(一)平面製作

以平面作為基本形,根據創作要求適當運用簡化、添加、裝飾、對比等形式進行加工。

(二)立體製作

立體製作能使作品更具體積感,使形象更加飽滿。

二、臉譜、頭飾、面具的製作要求

(一)形象要求

形象的表現可用不同形式製作,如按照卡通風格、寫實風格、裝飾風格等形式去表現。根據不同的造型特徵可局部誇張、變形,突出主體。

(二)色彩要求

首先選擇畫面的主色調,根據主體形象添加適當的顏色,可選用對比強烈、顏色明快的色調搭配,使形象更加突出。

三、臉譜的製作法

(一)工具材料

彩卡紙、素描紙、畫報紙、剪刀、刻刀、油畫棒、樹葉、羽毛、金屬、鉛筆等。

(二)製作步驟

1.起稿。將自己喜歡的人物臉譜形象,用鉛筆畫出大概輪廓,先確定臉譜的位置(圖3-30)。

2.設計臉譜時可用對稱的方法,根據畫面需要著色,用不同的圖案、線條、虛實豐富畫面,調整色彩明度的層次,可用局部誇張的形象進行繪制(圖3-31)。

3.用顏色塗或各種材料剪貼加工等形式製作,設計背景填充局部(圖3-32)。

4.沿著邊線將外形剪下來粘貼在卡紙上最後完成,邊緣也可作適當裝飾(圖3-33)。

『叄』 京劇臉譜的發明者是誰

關於舞台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是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物,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兇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台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肆』 京劇臉譜藝術的起源發展

臉譜藝術的發展與中國戲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約在十二至十三世紀的宋院本和元雜劇的演出中,就出現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塊白斑的丑角臉譜。凈角臉譜相傳在中國戲曲發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樂舞節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這假面具就是臉譜的鼻祖。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大面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這就是齊人表演蘭陵王戴面具擊敵樂舞的記載。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貴州省星義地區布依族村民喜愛的古老地方戲,仍有戴藝術面具演出的習慣,這可算是臉譜歷史中的活化石。但隨著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戴藝術面具演戲越來越不利於演員面部的表演,藝人們就用粉墨、油彩、鍋煙子直接在臉上勾畫,這樣就逐漸產生了臉譜。當時,戲班以露天演出為主,離戲台較遠的觀眾往往看不清演員的面部表情,勾上臉譜使觀眾在遠處就能一目瞭然。
為適應露天演出,所勾臉譜一般只用黑、紅、白三種對比強烈的顏色,強調五官部位、膚色和面部肌肉輪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這種原始的臉譜是簡單粗糙的,隨著戲曲藝術的發展逐漸裝飾化了。到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京劇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方法後,京劇臉譜也在吸收各地劇種臉譜優點的基礎上,經幾代著名演員和戲劇藝術家的不斷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創新改革,得到充分的發展。圖案和色彩愈來愈豐富多彩,各種不同人物性格的區分也越來越鮮明,並創造出許許多多歷史和神話人物的臉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妝譜式。

『伍』 京劇臉譜的繪畫材料是什麼

京劇化裝用的油彩,就是熔化油脂,即含有油質和顏料的稠狀物。這種油彩的延展性好,上色能力強,不易脫妝,不掉塊,易定妝。
步驟很復雜:
一、凈面:
花臉的化妝生行、旦行都要復雜一些。首先就要剃頭,刮臉,凈面。剃頭刮臉,就是用刮臉刀把頭上的頭發和胡須全部剃掉,最少也要從前額、鬢角剃到頭頂的部位,這是因為花臉勾畫的臉譜是要從頭頂畫起,兩側要畫到耳前,為保證所畫臉譜的色澤光亮,就必須先要保證面部本身的光潔,不能有鬍子茬和頭發茬。另外,花臉的臉譜要勾到頭頂,所戴的盔頭也要從頭頂戴起,這樣一來,勒頭的部位就比生行少多了。如果不把頭發剃光,勒頭的網子在頭發上就沒有勒在
光頭上牢固,一旦出現掭頭的現象,就可能破壞全劇的演出。

在勾臉前,要洗去臉上的污垢和汗水,以防勾畫臉譜時因為臉上有油或汗水而出現不沾彩粉的現象或勾畫的臉譜不幹凈。

二、打底:就是用毛筆沾清水和白粉(亦稱鉛粉)塗在臉上的所有的部位,再用手搓揉均勻,等於在整臉上薄薄地塗上一層淺白色的底色。其用途就是為了便於臉部的均勻著色。

三、定位:則是用手沾黑煙子又稱鍋煙子(細粉,呈炭黑色),塗在兩眼的眼圈處和鼻窩處,以至根據自己要畫人物的特點在臉上起到一個左右對稱,基本定位的作用。如張飛或項羽屬於十字門臉譜,就要用黑煙子從腦門到鼻樑塗一條直線來定位。

四、勾勒輪廓:即用毛筆沾白水粉首先勾畫出眉子、眼窩、鼻窩、嘴窩,而且大都是用白色填充與此相關的部位,所以首先用白色勾勒出以上四個部位的輪廓。如果所畫的臉譜是其他顏色的,就先在以上四個部位塗上其他的顏色,如果是藍色臉就塗藍色,是黃色臉就塗黃色。如果在腦門上還要勾畫一個花色的圖案,例如姜維腦門上的陰陽圖,楊七郎腦門上的一筆虎字,也要用白色筆勾畫出其輪廓。

五、填黑:用毛筆沾黑色化妝油彩,填充在眉子、眼窩、鼻窩、嘴窩的部位。如果是白色的臉膛和腦門,黑色和白色要連接在一起,如果是其他顏色的臉膛和腦門,在填充黑色的眉子、鼻窩、眼窩、嘴窩和腦門的圖案時,則要用黑色壓在白線上,以留出三四毫米的白線來為宜。這樣使色澤更為鮮明,也使眉、眼、嘴的部位顯得更為靈活和突出。

六、接下來就是勾畫臉膛和腦門的圖案以及一些細小的線條和圖案。如果是勾畫張飛那黑色的蝙蝠,可事先用灰色畫出,再用黑色壓在灰色的蝙蝠上,用這種套色的方法可以使之富於立體感。在勾畫紅色的圖案時也可以事先用粉色套色墊底。如果所畫人物是戴「扎」或「一字」的髯口,不要忘記勾畫紅色的嘴唇和下巴地方的圖案。同時不要忘記勾畫鼻孔的鼻毛,勾畫時是用黑色毛筆伸進鼻孔內,由里往外再往上挑出,才顯得真實。

以上是勾畫臉譜的方法,此外還有揉臉、抹臉兩種方法。揉臉,就是用手指將顏色揉滿臉部,再加重眉、眼、嘴的紋理線條。例如三國的關羽,就是揉紅色臉,有的人物是揉黑色臉。這在京劇的臉譜中屬於像真性的臉譜;抹臉,是用毛筆沾白色把臉全部抹成白色,再用黑色毛筆勾畫眉、眼、嘴的紋理線條,例如三國的曹操。抹臉,在京劇的臉譜中又稱粉白臉或水白臉,屬於飾偽性臉譜。

因為京劇的臉譜種類繁雜,個別的臉譜還要個別處理,不可能一個臉譜一個臉譜來講,以上所講的只是通常應用的一些臉譜的勾畫方法。例如金色臉和銀色臉、歪臉的勾畫方法只能在以上通常方法的基礎上加一些特殊的處理。篇幅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另外,不同的流派也有不同的勾畫方法。勾畫的方法也在不斷地改進,例如郝派的曹操,在畫眉子時,最後還要用禿筆塗一層黑煙子。由於北方比較乾燥,所用白粉容易乾裂,有經驗的演員就在
白粉中兌一些甘油,使之亮澤。也有不少演員在勾臉時已不用白粉勾畫,而都採用白色化妝油彩,粉白臉也變成了「油白臉」。

『陸』 金絲彩沙臉譜畫怎麼做的

金絲彩沙畫它以金屬絲和彩沙為主要原料,借鑒了景泰藍製作工藝,採用現代工藝畫全新製作流程和獨特配方,不同於一般油畫、國畫、玻璃壁畫等平面展示,給人更直觀的動態藝術效果,是一種集裝飾、藝術欣賞、收藏價值於一體的工藝品。

製作:
一、拷貝:將復寫紙和繪有線條的圖紙依次鋪在所要做畫的底板上,用夾子固定,然後用鉛筆把圖紙上的線條重復描繪一遍,將線條復寫到底板上。
(特別說明:1、製作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彩圖(放大尺寸),將拷貝紙鋪在彩圖上,進行線條描繪,然後按照上述做法拷貝到底板上。2、製作者也可使用玻璃做底板,將描圖紙壓在底板下面直接在玻璃上粘絲,這樣可減少拷貝工序。)

二、粘絲:A.在底板中比較完整的一段線條上塗上粘絲膠。B.用剪刀剪取與線條同樣長度的金屬絲,用鑷子將金屬絲擼直,然後左手拿絲,右手用鑷子將絲固定在塗有膠的線條上,大於90度的角可連絲,小於90度的角要用剪刀剪斷,絲線的長度應與線條的長度相等,絲口的截面應小於90度或垂直,兩條斷絲的介面要嚴密。C.將絲逐一粘完後,須與圖紙相核對,看是否有漏絲和脫膠。

三、上色:對照彩圖,用小鏟取同種顏色的適量彩沙,小心地填入所需位置,均勻塗抹後,輕輕搖晃底板使沙面平整,其他顏色的塗抹依此操作。注意掌握好顏色的過渡和畫面的精細,不要與金屬絲線以外的顏色串色。

四、加框:待整個畫面完全乾結後,將裝飾條扣入底板周邊,四角可用粘絲膠固定。膠體凝固後,即完成整幅作品。

『柒』 所有京劇臉譜的創作者是誰

1.關於舞台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是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 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兇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台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2. 元代雜劇盛行,在《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做場》的大幅壁畫中,出現了元雜劇正面人物中的"整臉"的譜式,突破了過去副凈那種白底黑線的基本格調,帶有某種性格的色彩。
3.明代已經是由昆劇演出的傳奇劇的天下,表演豐富,行當分工精細,凈分正凈(大面)、副凈(二面)和丑(三面)。凈丑都畫臉譜,每個角色又有一個專譜。其底色多是根據說唱文學中的描繪或演員自己的想像設計的。
4.清代中葉,地方戲興起,凈丑的臉譜每一地方差別很大,有明顯的地方特徵和民間藝術氣息,各種地方戲約有300多個劇種,大多在18世紀以後興起。地方戲的繁盛,使得劇目題材人物角色不斷增多,行當分工更細。凈行除了正凈副凈外,又加了武凈。色彩增加了藍、綠、黃、灰、橙。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捌』 最早誰先發明的臉譜

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物,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兇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

『玖』 京劇臉譜誰發明的

京劇臉譜來源於生活。每個人面部器官的形狀、輪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規律,面部肌肉的紋理與人物的年齡、生理、經歷、生活的自然條件也都有密切關系,所以京劇臉譜的勾繪是以生活為依據,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說的人的臉色,曬得漆黑、嚇得煞白、臊得通紅、病得焦黃等,既是劇中人物心理活動、精神狀態的揭示和生理特徵的表現,又是確定臉譜色彩、線條、紋樣與圖案的基礎。臉譜雖然來源於生活,但又是實際生活的放大、誇張。演義小說和說唱藝術對歷史人物的誇張、形象的描寫,也是京劇臉譜的依據來源。如關羽的丹風眼、卧蠶眉,張飛的豹頭環眼,趙匡胤的面如重棗等,所有這些描寫,都被戲曲化妝吸取下來,在京劇舞台上的表現尤為明顯、突出。京劇臉譜在創造與發展的過程中,來源眾多,除上述者外,還有如下幾種: 1、借鑒生活中血統遺傳的原理。如張飛之子張苞,盂良之子孟強,焦贊之子焦玉,尉遲敬德之子尉遲寶林等,襲用其父臉譜,約定俗成,漸成定例。 2、依據劇中人物姓名,附會色調,確定臉譜。如齊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臉,膏面虎因「青」字勾綠臉,浪里白條張順因「白」字勾白臉,黑風利、烏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臉。 3、以訛傳訛;一些劇中人物的臉譜來源於「訛傳」(音訛、義訛),加以附舍。如文天祥因與聞太師之「聞」同音勾紅臉。鋼屬黑色,剛與鋼同膏,因此京劇舊例,凡性格猛烈剛強之人多勾黑臉,如《草橋關》劇中的銚剛,(徐策跑城9劇中的薛剛)《慶陽圖》劇中的李剛,均因名字中有「剛」字而勾黑臉(京劇界素有「三剛不見紅」之說)。《八蠟廟》劇中的關泰,《收關勝》劇中的關勝,僅因與關羽同姓而勾紅臉。 所以說應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拾』 怎樣製作京劇臉譜

1、先畫出京劇臉譜的外輪廓。

閱讀全文

與臉譜油畫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