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磁碟與什麼是bim公司首先發明的
3.5英寸軟盤是IBM公司發明的
⑵ Bim發展歷程
1973年,全球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由於石油資源的短缺和提價,美國全行業均在考慮節能增效的問題。
1975年,"BIM之父"-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的Chuck Eastman教授提出了"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建築描述系統),以便於實現建築工程的可視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設效率。
1999年,Eastman將「建築描述系統」發展為「建築產品模型」(Building Proct Model),認為建築產品模型從概念、設計施工到拆除的建築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均可提供建築產品豐富、整合的信息。
2002年,Autodesk收購三維建模軟體公司Revit Technology,首次將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首字母連起來使用,成了今天眾所周知的「BIM」。
⑶ BIM的發展前景如何
確切的說:BIM就業一年比一年好,因為行業趨勢,所以BIM人才市場缺口高達200萬!
BIM目前可以用到的階段與領域可以參考一下下圖:
由於建築領域新技術的碎片化特點,目前BIM在招標投標階段、項目施工階段與工程造價領域應用的比較多。
招標投標階段主要是用Revit先做一個模型,然後用Fuzor、Lumion做渲染漫遊,整個項目能從直觀上能看到花多少錢花多長時間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然後這個三維模型越高大上,越形象逼真,就越容易中標;
項目施工階段主要是用BIM解決實際問題,其中機電管綜這塊是應用最普遍的,在Revit模型的基礎上用Navisworks做碰撞檢測,檢查出CAD圖紙中出現的設計錯誤,減少窩工返工的現象。
BIM在工程造價這塊主要是用來算量,用的軟體主要是CAD+Revit+鴻業、晨曦、斯維爾等算量插件。用BIM算量可以大幅度節約工程造價人的算量時間,將更多精力放在組價跟合同上。
目前整個行業對於BIM人才的需求缺口是非常大的,保守估計在80萬~200萬。在這里要注意:行業缺的BIM人才,主要是指那些能用BIM技術解決項目中實際問題的人,而不是僅僅會用BIM建模的人。
所以對於我們從事BIM行業的人來說,學會Revit是基礎,會Navisworks、Fuzor、Lumion這些就相當於多了核心競爭力,再學會BIM5D那就可以向項目管理崗位更進一步了。
關於崗位這塊,建議可以在一些招聘軟體上面進行篩選,現在BIM相關崗位真的很多、薪資待遇也非常好!
⑷ bim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bim是建築信息模型的英文縮寫。現在從國家到地方都在推廣bim。因此,這是一項很有發展前途的技術。
⑸ BIM在中國的發展始於哪一年
我國在 BIM 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 從 2003 年 BIM 技術引 進我國開始, 將 BIM 技術在實際工程項目 中的應用主要在設計公司, 近幾年, 隨著政府對 BIM 技術的大力推廣和扶持, 同時一些知名高校和建築設計單位、 施工單位的對 BIM 技術的重視, 並陸續設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 把 BIM 運用到許多的設計及案例中, 取得了寶貴的經驗成果。
在理論研究方面, 我國的建築行業開始關注 BIM 的實際應用價值, 並多次組織有經驗的 BIM 從業人員進行 BIM 主題研討會, 例如「全國勘察設計行業信息化發展技術交流論壇」 、 「與可持續設計專家面對面」 、 「中國 BIM標准 P-BIM 標准主編工作會議」 「歐特克 BIM 建築設計大賽」 等.
在國家政策方面, 國家多次提出支持 BIM 的應用和發展, 並分別在「十一五」 國家科技支撐、 「十二五」 建築信息化發展綱要中提到要大力推進 BIM 在中國的發展, 並將 BIM 技術的研究納入這兩個五年計劃的研究內容之中。
總的說來, 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對於 BIM 的研究起步較早, 理科研究較為成熟, 在實際應用上也較為廣泛。 相對而言, 雖然, 經過近些年的不斷努力, 我國在 BIM 技術的的研究和實際應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是, 同歐美國家相比, 我國的 BIM 技術發展水平還很存在很多的不足。
首先, 我國各研究機構對 BIM 的基礎理論研究還不多, 財政支持和人力投入與歐美國家相比, 差距甚大。 而且國內的研究大多屬於歐美 BIM 基礎理論研究的本土化, 以及在此基礎上產品研發和工程試驗, 研究成果缺乏創新。
其次, 國內對 BIM 實際應用非常少, 而且其使用者也多數是設計單位,而其他的項目 參與方自有自己習慣的應用技術, 這與 BIM 的全生命期管理的理念不相符, 不但造成了工作上的重復, 浪費人力物力, 也為各方的信息溝通交流來來不便。
最後, 我國還沒有出台自己的 BIM 標准。 在實際的工程項目中, 項目全生命周期內會有數十種軟體應用其中, 各參與方也有自己慣常使用的軟體工具, 在缺乏統一的標準的情況下, 極易造成不同軟體之間信息交互使用出現斷層或缺失, 這樣, BIM 標准就成了 BIM 成功應用並可以得到推廣的關鍵因素之一。
⑹ Bim有發現前景嗎
有發展前景。
理由有幾個:
1、政府及主管部門在推,國外已有政府強制推行BIM的案例。
2、業主方對BIM需求明顯,要求參建方用BIM技術。
3、各參建方(設計、施工、咨詢、監理等)都會開始用BIM技術。
⑺ BIM在未來有哪幾種發展趨勢
第一、通過移動技術訪問數據。隨著互聯網和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在建築設計領域,我們會看到很多承包商為自己的員工配備了這些移動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在現場設計。
第二、數據暴露。監視器和感測器現在可以放置在建築物的任何位置,以監視建築物內的溫度、空氣質量和濕度。然後,添加供暖信息、通風信息、供水信息等控制信息。在收集了這些信息之後,設計者可以對建築的現狀有一個全面和充分的了解。
第三、未來最重要的概念是雲技術,也就是無限計算。無論是能源消耗還是結構分析,對某些信息的處理和分析都需要利用雲計算的強大計算能力。即便如此,我們的渲染和分析過程也可以實現實時計算,幫助設計師快速地比較不同的設計和解決方案。
第四、數字現實捕捉。這項技術使用激光掃描技術,可以掃描橋梁、道路、鐵路等以獲得早期數據。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新的演算法正在被開發,以集中激光產生的點到一個平面或表面,並把他們放在一個建模環境。3D電影《阿凡達》是在電腦上創建3D BIM模型的環境。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利用這項技術為我們的客戶創造視覺效果。預計未來設計師將能夠使用這種方法在3D空間中工作,在視覺上展示產品開發的未來
第五、合作的項目交付。BIM是一個工作的過程,和基於設計變化的一種技術,和改變整個項目執行的施工方法,是一種設計師,承包商和業主合作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有價值的觀點和想法。
BIM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展現在哪些方面
⑻ bim的發展趨勢
這個發展趨勢肯定非常好的,因為這個BIM的話,也是用通用的一個方式,在學習相關的管理學或者經濟學專業,都是非常用得到的。
⑼ 什麼是 BIM,它的具體作用是什麼
BIM的英文全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建築信息化模型。
BIM是一個完備的信息模型,能夠將工程項目在版全生命周期權中各個不同階段的工程信息、過程和資源集成在一個模型中,方便的被工程各參與方使用。
建築信息的數據在BIM中的存儲,主要以各種數字技術為依託,從而以這個數字信息模型作為各個建築項目的基礎,去進行各個相關工作 。
在建築工程整個生命周期中,建築信息模型可以實現集成管理,因此這一模型既包括建築物的信息模型,同時又包括建築工程管理行為的模型。將建築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築工程的管理行為模型進行完美的組合。因此在一定范圍內,建築信息模型可以模擬實際的建築工程建設行為,例如:建築物的日照、外部維護結構的傳熱狀態等。
⑽ bim是從哪個國家的建築業發展起來的
1975年,「BIM之父」——喬治亞理工大學的Chuck Eastman教授創建了BIM理念至今,BIM技術的研究經歷了三大階段:萌芽階段、產生階段和發展階段。BIM理念的啟蒙,受到了1973年全球石油危機的影響,美國全行業需要考慮提高行業效益的問題,1975年「BIM之父」Eastman教授在其研究的課題「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中提出「acomputer-based description of-a building」,以便於實現建築工程的可視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設效率。
2002年,Autodesk公司副總裁Phil Bernstein向美國建築師協(AIA)提出了建築信息化模型的設計理念,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一詞正式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