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是誰發明的
1、指南針: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沒有具體追溯到某一人發明,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2、造紙術:蔡倫。人們都知道蔡倫造紙,實際上,在東漢蔡倫大規模造紙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20世紀在中國各地出土的許多西漢時期的古紙片,可以證明這一點。
3、火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4、印刷術: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元代,著名道家學者、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禎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
(1)古代四大發明及發明人擴展閱讀:
新四大發明是指「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
2017年12月,入選「漢語盤點2017」活動年度候選字詞五大候選國內詞。 2018年3月5日,委員建議鼓勵移動支付「出海」 新四大發明引領世界潮流 。
理由:「出門不用帶錢包,就帶手機」、「外賣、快遞都非常快」、「高鐵很棒」、高鐵更加舒適,而且可以在旅途中用網路處理一些事情。讓旅途更加充實。
2. 古代四大發明的發明人是誰
造 紙
早在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蔡倫發明「蔡侯紙」之前,中國已經出現了紙的雛形。中國甘肅省天水放馬灘漢墓出土的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紙,是現已發現的最早的紙。此外,新疆羅布泊和西安灞橋等地都出土過西漢的古紙。但這些紙都比較粗糙,原料是麻或絲絮。
東漢時,公元105年,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造紙技術並加以改進,開創了以樹皮、破布、麻頭、魚網為原料,並以漚、搗、抄一套工藝技術,造出了達到書寫實用水平的植物纖維紙,稱為「蔡侯紙」。從此,紙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
造紙術到公元7世紀初期(隋末唐初)開始東傳至朝鮮、日本;8世紀西傳入撒馬爾罕,就是後來的阿拉伯,接著又傳入巴格達;10世紀到大馬士革、開羅;11世紀傳入摩洛哥;13世紀傳入印度;14世紀到義大利,義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紙廠,成為歐洲造紙術傳播的重要基地,從那裡再傳到德國、英國;16世紀傳入俄國、荷蘭;17世紀傳到英國;19世紀傳入加拿大。造紙的發明與傳播,使文字的載體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識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實現,從而極大的推動了世界科技、經濟的發展。
造紙術的發明,不僅是書籍製作材料上的偉大變革,而且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火 葯
火葯的發明與中國古代發達的冶煉技術有密切的關系,在冶煉金屬的過程中,人們不斷總結經驗,逐漸接觸和熟悉了許多礦物的性能,積累了豐富的化學知識。從戰國時代(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起,就有人把冶金技術運用到煉制礦物葯方面,夢想能煉出長生不老的葯來,也有人想從礦物中煉出金銀來。雖然沒有煉出長生不老的丹葯或金銀,但是煉丹工匠們在煉丹的過程中發現硝石、硫磺與含碳物質在一起加熱後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一次次爆炸中,人們逐漸認識到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配製,將會製成會爆炸的火葯。
火葯發明的具體年代已無從查考,但根據資料可以推斷,火葯發明的時間應在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以前。由於這種火葯的顏色是黑色的,所以叫做「黑火葯」。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最早的火葯武器是「飛火」,即火箭。宋、元時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軍事上廣泛應用火葯,出現了許多火葯武器,主要有火箭、火銃、突火槍、火炮等。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時,出現了利用齒輪控制的觸發性地雷與線香控制的定時水雷。
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時,火葯傳到歐洲,引起了武器製造業和戰略戰術上的一系列重要的變化,對歐洲社會經濟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指南針
中國早在春秋和戰國(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時期,人們在尋找鐵礦時就發現了磁鐵,並知道了它們所具有的特殊性質。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人們開始利用磁鐵製造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司南被製成勺狀,使用時將它放置在一個光滑、水平的底盤中間,用手撥動它的柄,使其轉動;當它停止時,勺柄就指向南方,勺口則指向北方。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初期,人們發現了人工磁化法,用天然磁石磨擦鋼針,制出磁針。這種經過磁化了的鋼針就被正式叫做指南針了(由於磁針軸受地球磁極的影響,而且地磁軸與地球自轉軸有個11度多的交角,磁針所指示的南北方向實際上是地球磁極的南北方向)。指南針的製做方法各種各樣,有的把磁浮在水上,有的放在碗沿,有的放在指甲上,有的用線懸在空中。但較為精確的指南針,是把磁針裝在刻有方位的羅盤上,所以,指南針又叫做羅盤針。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以及後來的海船上,都裝有指南針。12世紀末,指南針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後來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
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大約在公元3世紀的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隨著紙、墨的出現,印章也開始流行起來。公元4世紀東晉時期,石碑拓印得到了發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結合起來,再把印章擴大成一個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紙鋪到版上印刷,即為雕版印刷的雛形。大約在公元7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誕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雕版就做成了。接著在版上塗墨,鋪紙,用棕刷刷印,然後將紙揭起,就成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後一經開印,就顯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優越性。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實物是在敦煌發現的印刷於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剛經》,印製工藝非常精美。
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雕版印刷雖然效率很高,而且印刷清晰,但是雕版印書必須一頁一版,有了錯字難以更正,如果刻一部大書,要花費很多時間和木材,不僅費用浩大,而且儲存版片要佔用很多地方,管理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時期,天才工人畢升發明的泥活字雕版,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人,比德國人發明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畢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用膠泥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用火燒硬,印刷時,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灑有「粘葯」(松香、蠟)的字盤內,然後加熱,「粘葯」融化,並用木板把字壓平,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等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活字印刷術比雕版印刷省料、省工、速度快、成本低,所以得到了迅速普及。人們後來在泥活字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改進,相繼出現了木活字、鉛活字、錫活字、銅活字等。
3.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者
蔡倫復和造紙術
公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制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辟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畢升與活字印刷
被譽為「文明之母」的印刷術,是四大發明之一。中國古代早在宋代畢升時期,已有人試驗以木為原料製作活字,因木字遇水膨脹,效果不佳,而未成功,畢升才改木為泥發明用泥製作活字。然此後不久,木活字印刷研製成功並得以發展和推廣,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等木活字本和維吾爾文木活字的出土為此提供了實物證據。
指南針
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指南魚」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指南魚」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於水面!
火葯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葯)。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
4.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誰發明的哪個朝代
1、指南針: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
2、造紙術:東漢的蔡倫,但在蔡倫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20世紀在中國各地出土的許多西漢時期的古紙片,可以證明這一點。
3、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4、印刷術: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元代,著名道家學者、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禎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
(4)古代四大發明及發明人擴展閱讀: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而李約瑟對這四大發明的贊美和強調,使得這一說法獲得了中國的很大認同,並被寫進了教科書。
恩格斯在1857年發表的《炮兵》中寫道:「在中國,還在很早的時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劑混合製成了煙火葯,並把它使用在軍事上和盛大典禮中」。
火葯最早在公元9世紀晚唐時期的煉丹書籍中就有記載。
公元904年,楊行密軍圍攻豫章(今江西南昌),部將鄭璠命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率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是火葯最早使用於軍事記載,最早的火葯武器則出現在五代時期的敦煌壁畫。
十世紀五代時期的敦煌(時屬歸義軍)壁畫,目前所知最早的關於火槍和手榴彈的描繪。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火銃出土於中國黑龍江,製作年代為1288年,現藏黑龍江省博物館。
5.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及作者
造紙術(蔡倫)、指南針(無具體)、火葯(無具體)及印刷術(畢升)。
1、造紙術相傳是由東漢時代的宦官蔡倫所發明,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證明,造紙術在更早時期就存在,而蔡倫只是一位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並且大規模投入商業使用。造紙術對知識的保存及資訊的流通有巨大影響。
雖然照古書記載,東漢(25年到220年)宦官蔡倫(63年到121年)發明了造紙過程,並建立了造紙新材料的使用,不過在中國發現的古老填充及包裝紙製品可追溯至前2世紀;至3世紀,做為書寫媒介的紙已廣泛為大眾所使用,它取代了傳統但更昂貴的媒介如竹簡、帛書、木板、以及可後來入窯燒硬的濕黏土板等。目前所知最早、上書文字的紙片是在阿拉善盟查科爾帖的一處烽火台遺跡里發現。
當時正值110年,漢朝軍旅在一次匈奴南侵後放棄駐防該地。在105年由蔡倫確立的造紙過程中,將桑樹樹皮、麻纖維、舊亞麻布、與漁網混合物加水煮爛,均勻攪拌成泥;然後置入帶蘆葦織成底墊的木製平板木篩以撈起紙漿,這可在稍後抖掉水分並攤在陽光下曬干。該製程後來以壓制過濾、精煉、拋光方式逐漸改進,得以生產出表面光滑、質地強韌的紙張。
2、指南針前身為中國古代的司南。是一種用於指示方向的工具,廣泛應用於航海、野外探險等領域。早在古代已對貿易、戰爭和文化交流造成深遠影響。中國老祖先當時已發現如何提煉生鐵,並將之與天然磁石接觸以進行磁化。古文獻對天然磁石吸引鐵以制備磁鐵的描述於《管子》、《呂氏春秋》、和《淮南子》提及。到了漢朝開始使用指南北天然磁石磨製的勺碗狀指南針,用來占卜與風水堪輿方面。
3、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除了可製作煙花和炮仗等,亦是一種炸葯,被運用到戰爭上成為軍事用途。
據載起源於唐朝甚至秦朝。宋朝時期,約12世紀中期已經發展出具有一定殺傷力的單兵火器(火銃)以及連發式火器(連銃)用於彌補當時宋人戰鬥力不及金人的劣勢。
4、據載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但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並非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而據李約瑟所論北宋制的膠泥活字印刷術有許多劣勢的地方。它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響。另外,印刷術的發展與早期的印章無直接關系,古代印章在古埃及、古希臘、兩河流域都有使用。
(5)古代四大發明及發明人擴展閱讀:
對世界的影響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造紙術影響
從6世紀開始,造紙術逐漸傳往朝鮮、日本,以後又經阿拉伯、埃及、西班牙傳到歐洲的希臘、義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開始造紙,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此後,法國(1189)、義大利(1276)、德國(1391)、英國(1494)、荷蘭(1586)、美國(1690)都先後建廠造紙。到16世紀,紙張已流行歐洲。
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一本《聖經》要用300多張羊皮,文化信息的傳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圍極其狹小,紙的發明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印刷術的影響
中國唐朝時期,人們把刻制印章從刻石上拓印文字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精美清晰,是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68年)。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
中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11世紀以後由阿拉伯傳的歐洲,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隨著造紙術的傳播,紙張先後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樹葉以及歐洲的羊皮等,引發了世界書寫材料的巨大變革,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
火葯的影響
中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未,出現了火炮、火箭,宋時火器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從與宋、金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
歐洲人大約於13世紀後期,又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葯知識,到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戰爭中學到了製造火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君主專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火葯的發明大大的推進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支柱之一。
指南針的影響
南宋時,指南針普遍應用於航海,同時傳到阿拉伯。13世紀初指南針傳入歐洲。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
6. 中國四大發明的發明人是誰
1、畢升 活字印刷
畢升(約971-1051)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2、蔡倫 造紙術 東漢元興元年(105)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製成了「蔡侯紙」 。元興元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
3、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具體的沒有,火葯三國時代開始發明,當時被用來當爆竹,到了宋代才被用來當作軍事用。
4、指南針也沒有具體的發明者 中國先民已用天然磁石製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國魏時,馬鈞利用磁鐵和差速齒輪製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機械裝置——指南車。
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① 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②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③ 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
④ 火葯武器的發明: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7. 中國四大發明人是誰
中國四大發明人;活字印刷術北宋畢升;指南針北宋無記載;火葯唐朝孫思邈;造紙術東漢蔡倫。
1,畢升(約-1051),出生於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在宋仁宗慶歷年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畢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雕版印刷術」。
畢升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發明活字印刷術。其方法,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
2,蔡倫(?-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
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3,孫思邈(54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葯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葯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
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葯典《唐新本草》。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與世長辭。
(7)古代四大發明及發明人擴展閱讀
一、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
二、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三、火葯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造紙術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發明
8.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者分別是誰
指南針發明者說法不一,但是傳統的說法,也是權威性的說法是有軒轅黃帝發明的。
火葯是我古代的煉丹家發明的。但是具體是誰已經不可考。
造紙術目前大多數認為是東漢宦官蔡倫發明的。
活字印刷是北宋慶歷間畢升發明的。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項重大貢獻。它是根據物理學上磁學原理研製而成。它最早發明於何時,是誰人發明的,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傳統的說法,也是權威性的說法是有熊國(今河南新鄭市)的軒轅黃帝發明的。西晉崔豹《古今注》說:「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於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北宋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活字印刷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畢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又被稱為黑火葯。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