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成功發明人

成功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07-24 17:02:38

㈠ 有哪些成功的發明是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當我們聽到「發明家」這個詞時,我們會想到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或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這樣的人。

不過,最酷的發明家可能是你不認識的人。他們沒有發明飛機或燈泡;這些人創造的產品使用如此頻繁,你可能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是發明。例如,你是否想過棒棒糖是如何在棍子上結束的?或者稻草是如何變得可彎曲的?這些看似簡單的想法耗費了大量的創造力和技術力量

克里斯托弗·科克雷爾爵士因為他的各種發明而被授予爵士頭銜,其中包括氣墊船——他首先用一個真空吸塵器和兩個錫罐來測試這個想法。當他發展他的想法時,他甚至被迫出售他的一些財產來資助這項工作。但是,盡管獲得了專利,他還是不得不為從國家研究開發公司(National Researc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那裡獲得資金而奮斗多年,正是這家公司幫助將氣墊船投入生產。

電腦滑鼠的發明者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於今年7月去世。他在1968年第一次提出了滑鼠的想法,並申請了專利。但是這項專利在1987年到期,那時這項技術還沒有被廣泛使用。從那以後,至少賣出了10億個滑鼠。

㈡ 誰能舉幾個因夢想成功的名人例子!

人,有沒有夢想跟「咸魚」有啥關系,夢想和咸魚有必然的聯系嗎?閑魚,古代叫「鮑魚」,劉向的《說苑·雜言》: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其中「鮑魚」就是指咸魚的意識,就是比喻小人,因為劉向這句話,還引出來一條成語即鮑魚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不過,無論怎麼看,夢想都跟咸魚沒有「一毛錢」的關系。

實現夢想也非常簡單,向制定一個小目標,然後實現這個小目標,隨之而來,就是加大目標,然後在慢慢實現它,周而復始,自然就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生命足夠長久,其實什麼夢想都可以實現!

㈢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有:

1、愛迪生發明電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個性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務必找到更適宜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透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3)成功發明人擴展閱讀:

1、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

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2、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2)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況。

(3)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4)火葯武器的發明: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㈣ 諾貝爾成功發明

炸葯
火葯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雖然於一八九一年正式定居在聖雷莫,但這並不是說,在一八九一 年至一八九六年他的晚年期間,他已經安於已得的名譽,或者只是在陽光明媚的地中海休養 地消磨時間。這不是他的品性。從他在那裡寄出的很多信件中可以看出,他因工作需要而進 行的沒完沒了的奔走,即使現在也不能讓他平靜下來。他訪問了他的工廠和公司所在的幾個 歐洲首都和很多地方。巴黎佔了他出訪次數的一半,並且他在那裡逗留得最久。盡管法國政 府和報刊對他進行過迫害,他同這座首都仍然有著很多聯系。他盡可能地避免卷進政治和商 業糾紛,但是如果一旦陷入這些糾紛中去了,他也無所畏懼,並且很快地用嘴和筆來進行斗 爭。如果他認為事情不對頭地威脅到干擾他的研究工作時,他還有一手消遁的決竅。他用舊 了的能夠捲起來的筆記本和信箋,他自己設計的自來水筆,這在當時肯定是獨一無二的新玩 藝兒,以及一隻特製的手提箱,所有這些東西,都曾伴隨他旅行,並且表明他即使在火車、 輪船和旅館的房間里,也都要埋頭於工作。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由法國政府和炸葯龔斷當局演奏的那場對那種遠非無煙的炸葯 進行政治宣傳的插曲,已經沉靜下來了。巴布和巴拿馬丑聞的時代已經消逝,使人煩惱的線 狀無煙炸葯訴訟案也完結了。這位發明家的巨大商業事務有利地發展著,並且帶來了很大的 收入。新的總經理們和獨立經營的公司與卡特爾,分擔了他肩上的許多沉重工作,特別是現 在,他已辭掉了所有董事會的職務。 這位以聖雷莫為大本營的花甲老人,已經被他生活中的遭遇弄得疲乏不堪。然而,雖然 感到勞累,他卻仍然認為還有很多事情在等待著他去完成。那些急需解決的有興趣的問題, 給了他堅持工作的力量。他在這個時候曾經說過:「我斷斷續續地工作著。有時我感到孤 戚,然後接著再干。我常常是那樣工作著,但對於那些我覺得最後必將成功的事情。我會始 終抓住不放。」這就是典型的諾貝爾。

這位發明家信任的喬治·費倫巴克,被看作是在多產的巴黎年代一位精通理論的化學家,他不願意離開他的故鄉。因此,諾貝爾允許他領取退休金離職;他又聘請了英國人 休·貝克特,作為新的實驗室首席化學家;他的這座實驗室,建立在聖雷莫別墅的大花園里,是用最新的德國儀器裝備起來的。

在一八九三年,他還聘請了二十三歲的瑞典炸葯化學家拉格納·索爾曼(1870— 1948),他是剛剛離開美國的技術工作崗位回來的。實踐證明,這是很重要的一步。索爾曼 這位天才,謙虛而又廉潔高尚的人,不僅成為諾貝爾自己所說的:「我的幾名得意的人之 一」而且成為他的遺囑的主要執行人。在實現這項使世界受益的異乎尋常的遺囑方面,他是 那些有功勞的人之一。他以不倦的努力,常常是在引人注目的情況下,克服了在建立諾貝爾 基金會的道路上、以及在接收這份遺囑中所包含的用來授獎的基金方面所遇到許多困難與障 礙。他還終生獻身於諾貝爾在很多方面遺留的事務工作。

諾貝爾在聖雷莫建築了一座伸向海里的小碼頭,用來進行炸葯和火器試驗;他在那裡進 行了五年高度緊張的工作。諾貝爾生前沒有完成的幾項重要發明的基礎工作,就是在那裡做 的;後來,這些發明被別人接著試驗成功,並且在某些重大事件中起了推動作用。 諾貝爾在炸葯領域的最後發現,即所謂「改進型無煙炸葯」(瑞典注冊的首次發明專利 權是一八九六年第7552號),是適應某些特殊目的而進一步發展了的混合無煙炸葯,它就 是在這座實驗室里搞出來的。如果要徹底地講清這項發明,就要涉及大炮和內彈道學的技術細節;所以在這里只能簡單地說,它的目的是「增加拋射體的初速,而不增加武器內部的最 大壓力;這樣做是通過在炸葯燃燒時誘導出一定加大了的遞增力,從而當拋射體在槍炮腔膛 內前進時,能夠保持住壓力,而且整個彈道作用能夠增加。這種前進的炸葯消耗來自兩個方 面:從機械方面來說,是通過在燃燒過程中炸葯小丸表層的累進增加;從而化學方面來說, 則是通過單獨的炸葯小丸,它被做成各種各樣的層次,這種多樣的層次使得內層的燃燒率更大,從而在燃燒過程中能夠增加效果。」

製造和試驗改進型炸葯,是在諾貝爾的幾座工廠里開始的,主要是於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六年間,在這位發明家於博福斯附近的比耶克博恩新建的那座瑞典實驗室進行的。 諾貝爾作為一個發明家的興趣,決不是僅限於炸葯,他具有高度的想像力,這是那些真 正的發明天才必不可少的品質。他不僅有能力,而且急於將他那些卓越的思想,落實到自己周圍的事物上。這包括著種類繁多的科目和應用化學——電氣化學、光學、機械學和炮學、 生物學和生理學。提到的這些,還只是技術和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科。象他的父親伊曼紐爾一樣,他的創造力有時竟走得遠到異想天開的地步。這通常是在一剎那間,故意這樣做的。據他的助手們說,他有時劃不清那些空想的主意與劃時代的發明設想之間的界線。當他在某個 主題方面的知識較淺薄的時候,例如某些大炮的建造方沒,以及某些生物和生理問題,當然 他就較難分清這種界線了。 隨著歲月的消逝,阿爾弗里德·諾貝爾將很多這些不同的想法,變成了專利發明。申請取得的發明專利權的總數字,無法准確地說出來;但在清算他的財產時搞出的那張數字接近 的登記表中,包括他在各國取得的不少於三百五十一項發明專利權,這是來自一個頭腦中的令人驚佩的數字。

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起,並且作為混合無煙炸葯研究的直接結果,諾貝爾自己對於火 器技術方面的興趣越來越大。據他一再對索爾曼和其他人所說的話,這個特定方面吸引了他 的興趣,主要是精神上的問題。與些同時,由於他天性強烈地厭惡戰爭和暴力,很不合常理 的是,他變成一位越來越強烈反對實際使用這些發明的人。他在這時候曾經寫道:「就我這方面來說,我希望能把所有的槍炮、它們的附屬物和一切東西,都送到地獄里去,那裡是展 覽和使用它們的恰當地方。」雖然如此,在他的晚年期間,他的理論和試驗工作仍然在這方 面作了很多改進,諸如含有硝化甘油的導火線,槍炮的無聲發射,金屬的淬火與焊接,拋射 體的穩定、旋轉與冷卻,它們的氣體封閉與安全,以及海上救險用的一種火箭等許多發明。

他對早年從他父親那裡繼承來的一種想法,曾難以忘懷並且煞費過苦心,這就是試圖用 與製造炸葯緊密相連的原料,來製成橡膠、杜仲膠和皮革的代用品。他還在溶解於各種半揮 發性溶解液中的硝化纖維素的基礎上,發展了各種油漆。在這些發明的試驗階段,在聖雷莫的實驗室和後來在瑞典比耶克博恩的實驗室里,發現了很多硝化纖維素的新溶劑。它們不僅對於與炸葯混合在要求降低燃燒溫度和腐蝕作用方面是重要的,而且在作為我們現代硝化纖 維素型號的油漆成份方面,也是重要的;這種油漆,現在通過例如帝國化學公司和 I·G·化學公司的許多產品,而聞名於全世界。事實上,導致生產這些東西的早期之路,幾乎肯定是被諾貝爾的專利發明指出的。

諾貝爾對早期合成橡膠製造的興趣,盡管在他生前沒能取得多少進步,卻對後來人造橡 膠和人造革的製成,無疑起了推動作用。 諾貝爾在初期階段感興趣的硝化纖維素的另外一個用途,是製造人造絲。一八九三年至 一八九四年間,他曾在聖雷莫的實驗室里,與瑞典工程師斯特雷勒納特一道,進行過這方面 的試驗。他發明的洞孔極細的玻璃壓力噴嘴,在一八九六年得了專利權。這種噴嘴,是將硝 化纖維素或賽璐珞溶液擠壓出來,然後硬化成絲狀纖維所必需的工具。它的製法,是用很細 的白金絲穿進溶液的玻璃里,冷卻之後,再用王水①將白金絲腐蝕掉。這種主意,曾被後來 的很多繼承者所發展。幾十年來曾以很多商標知名與估價的人造絲或真絲,現在已經以數不 清的形式和不斷出現的新名稱,成為一種暢銷世界的產品。

自本世紀初以來,人造絲商品便由德國、英國、義大利和法國的一些大工廠生產。諾貝爾公司是最早與它們組成卡特爾的企 業,諾貝爾曾對他的某些公司提供過設計與資金支持。
①一分濃硝酸和三分濃鹽酸的混合液,腐蝕性極強,能溶解黃金和某些在一般的酸 類中不能溶解的金屬。——編者注 阿爾弗里德·

諾貝爾還從事過改進唱片、電話、電池、白熱電燈零件的試驗,並且用融合礬土試制半寶石或全寶石(剛玉石、紅寶石、藍寶石等)。所有這些探索性的工作,都曾 幫助後來有著更好設備的發明家們,解決了很多問題。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對很多發明家和工業家曾經給予支持。這里,只能提到很少的幾件事。 我們已經知道,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當他的哥哥路德維格處於俄國石油工業的困境 時,他曾提供過有效的援助;這種幫助不僅是財政方面的,而且對這項工業的技術改進,曾幾次研究出方案。鋪設從產油地到裝運港口的輸油管的首創建議,就是他提出來的;原油提 煉和蒸餾方面的幾項革新,以及利用石蠟照明等技術,也是基於他的專利發明試驗成功的。

一八八二年他向他哥哥提出的「在某些船上用爆發性發動機代替蒸汽機」的建議,似乎預見到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的產品能作為燃料的另外一種用途。 一八九五年,他同瑞典工程師魯道夫·利列克維斯特一道,在崩茨佛斯建立了一座電氣 化學公司。這是瑞典的第一座生產電鍍產品和工業及醫葯用化學品的工廠,後來發展成為在 布胡斯擁有幾座工廠的大企業。諾貝爾對利列克維斯特的人格很信任,在起草自己的遺囑時,他指定利氏為執行人之一。 兩位年輕的瑞典工程師,想用自己的發明來譜寫工業歷史,他們從諾貝爾那裡得到了第一筆財政支持。這兩名工程師是伯格爾·里揚斯特羅姆(1872—1948)和他的弟弟弗雷德里 克(生於1875年)。

諾貝爾在談到他們時寫道:「同里揚斯特羅姆先生這種有相當能力而 又真正謙虛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受到資助的設計,可以提到的還有帶加快 軸的斯維自行車,以及一種大馬力蒸汽鍋爐。里揚斯特羅姆的許多發明,例如空氣預熱器、 蒸汽和燃氣渦輪、渦輪機車等,後來曾通過他的斯文斯卡渦輪機製造廠及其他公司成功地向 全世界提供過產品。 在一八九○年,他把當時是一位有希望的年輕科學家、後來成為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 院教授的約翰森找了來,讓他在巴黎的塞夫蘭實驗室里進行六個月的輸血試驗,這在當時是 諾貝爾非常感興趣的一項新技術。他在給約翰森的信里曾解釋說,他正在考慮建立一座自己 的醫學試驗研究所,並且以通常的遠見寫道:「如果此事可行,將會取得很多預想不到的結 果。」諾貝爾與約翰森的合作,促使他在同一年從他母親留下的錢里拿出了五萬克朗,捐獻 給卡羅琳醫學院去建立一項「卡羅琳·安德烈特·諾貝爾基金,供各科試驗醫學研究、出版上述研究成果及輔導這種研究之用」。當建立諾貝爾基金會和起草它的規則,以及在成立諾 貝爾醫學院的時候,都曾考慮到他的這些意見。 假如說多才多藝的諾貝爾對飛機不感興趣的話,那將是一件怪事。他在一九八六年曾向 瑞典的氣球駕駛者安德烈乘坐汽船到達北極的計劃提供過資助。

諾貝爾向這一計劃提供大量資助的理由,是值得注意的。他寫道:「如果安德烈到達他 的目的地,或者假如他只飛到半路,那麼,這項功績本身將是件發揚想像力的事情,並將產 生新的設想和改革。在這方面,我也要為和平的思想服務,因為每一種新的發現總要在人類 的頭腦里留下痕跡,從而使它有可能代代相傳,以便能夠在更多的頭腦里喚起新的文化思 想。」 但這些還並不是一切。諾貝爾的特色是始終站在時代的前面,從阿爾弗里德在十九世紀 九十年代初的通信中可以看出,他對於通過空中攝影來進行勘測和製作地圖也有興趣。由於 當時還沒有飛機帶著照相機上天,諾貝爾建議用氣球或飛彈來實現這一目的。

當讀到他在臨 死前四個月結索爾曼寫的一封信時,我們就好象嘗到了當代宇宙探測的滋味一樣:「……我 打算將一個帶著降落傘、照相機和小鍾表或計時引線各一件的小氣球送上天。在適當的高 度,氣球將自動地放氣或者同降落傘分開,然後,在降落傘逐漸下降時,照相機就拍下照片 來。」 他還清楚地預見到,未來的空中交通將不是通過氣球或飛船發展起來的,而是通過快速 的由推進器推進的飛機。在一八九二年,也就是說,較賴特兄弟在基蒂霍克進行的第一次飛 行還要早十年,他就已經這樣寫道:「飛行真的使我感到興奮,但是,我們一定不要以為通 過氣球的手段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當一隻鳥高速飛行時,只要輕輕搖動它的翅膀,就能夠克 服重力。這並不是通過魔術辦到的。鳥兒能做的事,人類當然也能。我們必須有高速推進的浮筏,一隻能在三小時內從巴黎飛到聖雷莫的紅雀……」他還寫道:「自從電力及其伴隨物 發明之後,只要四分之一秒鍾就可以繞地球轉一周。我對於我們這個小小的地球,持輕蔑的 態度;而對於一個更小得多的實體,也就是原子,卻表示極大的興趣,在單獨情況下,或者 作為宇宙萬物生命細胞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形式、運動和定數,都比它們應有的位置更多地佔據我的思想。」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助手和朋友拉格納·索爾曼,後來在評價他在炸葯科學之外作為 一個發明家的造詣時說:「當精讀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專利發明目錄時,那些抱嚴重偏見 的人,毫無疑問將會找到很好的理由來懷疑諾貝爾的技術判斷力。在那些嚴肅的技術家和工 業家看來,他的很多思想只不過是心血來潮和異想天開而已。但是不要忘記,被現代技術家 們這樣認為的很多想法,曾被諾貝爾在實際上加以實現,並成為最重要的東西。人們也不應 該忘記,他的另外一些設想,已經被應用到與他本人當初打算不同的別的方向或領域。在他 豐富的思想方面,這位天才的發明家,就好象大自然在培育新的生命種子那樣,一點都不吝嗇。作為一條規律,只有其中少數種子,立即得到適宜的土壤,從而發芽成長。有些則是癟皮;另外一些也許落在肥沃的地方,只不過時間對它們不夠吉祥如意,然而,這些思想種子 能夠在幾十年、有時甚至在幾個世紀內,保持著它們的生命力。當出現改變了的條件時,它 們就會象被風吹到沃土上的種子一樣,開始發出芽來。

「此外,從歷史上看,技術的發展是以各種努力、以不同的發明家在解決問題方面所付 出的一切思考為條件的,且不管在每一特別情況下這種工作是否能產生直接的成果。正因如 此,技術和發明史目前引起了人們更大的興趣,象所有的歷史一樣,它也開拓了進步過程的 廣闊眼界,從而為現在和未來提供寶貴的指示。」 諾貝爾有一次寫道:「如果說我在一年之內有一千種設想,而其中只有一種結果是好 的,那麼,我也就滿意了。」

㈤ 成功發明背後的動人故事

在18世紀,英國貴族約翰·蒙塔古伯爵是一名賭場老手,為了在吃飯時還能玩牌,他叫人把肉片夾在兩片麵包中間,這種食品很快在英國流行起來,並被取名為三明治。

1950年,紐約商人弗蘭克·麥克納馬拉在餐館宴請客人時,發現自己忘了帶錢包,由此他推出了大來俱樂部卡,世界上第一張支付卡從此誕生了。

第一輛超市購物車是西爾萬·戈德曼的傑作,這位美國鄧普蒂超級市場的經理,突然一日腦海中靈光閃現:如果顧客們能夠攜帶更多的商品,他們就能購買更多的商品。他讓一位工匠製造了一種安在輪子上的購物籃,1937年6月4日,這種手推車首次被使用。

㈥ 成功學創始人是誰

成功學作為一門現代以上的學科,明確提出來,並進行專門的系統的研究,應該是在美國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對其貢獻最大的人應該是奧里森·馬登,拿破崙.希爾,戴爾.卡耐基等人

㈦ 哪些偉大的發明是科學家無意間發現研究成功的

青黴素!!!!
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具體的看這里。。。
http://tieba..com/f?kz=18533541

㈧ 科學家的發明成功的年月日

1、飛機的發明:
美國人萊特兄弟 1903年12月17日,美國的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內·萊特兄弟倆設容計製造的「飛行者」號飛機在卡羅來納州的基蒂霍克試飛成功,
2、電燈的發明
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終於發明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後來1879年10月21這一天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標志著可使用電燈的誕生。

㈨ 關於堅持而獲得成功的名人例子

呂蒙故事簡介

起初呂蒙不愛讀書,才疏學淺,不為所用。後來孫權勸說其多讀史書,從史書中獲得智慧和韜略,但不是成為書獃子。呂蒙聽從勸說,發奮苦讀,學有所成。後魯肅見到呂蒙,和他談論,發現呂蒙的談吐不俗,因此非常吃驚,感嘆說,你再也不是以前的吳下阿蒙了,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將呂蒙引薦給孫權,孫權非常高興,委以重任。

後來,呂蒙果然不負重託。三國中有「呂子明白衣渡江,關雲長敗走麥城」一章,講的就是呂蒙設計致使關羽失荊州的故事。

拓展資料

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跡,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㈩ 因創新而成功的名人

電話是受到電報發明的啟示而發明的。但從1837年塞繆爾·莫爾斯發明電報機至1876年發明電話,幾乎經歷了40多年的時間。

電報發明後,由於它傳速快,很快就受到了各國的重視,但是電報需要事先擬稿,有的還要翻電服本譯成電碼,然後把文字的或數碼的電報稿交電報局,由報務員按次序拍發出去。如果等回電,就要在對方收到電報後,按照同樣的程序,即先擬好回電稿,有的要譯成電碼然後再送當地電報局發回電,一次往返需要很長時間。因而人們對電報還不滿足,如果能有一種通信工具當時就能交換意見該有多好!

電報發明後,很多人想發明電話。他們想既然電報能用電流的通和斷來傳送電報的信號,能不能用電流通斷的原理來傳送人說話的聲音呢?這種想法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許多發明家的試驗都失敗了。

約在1860年,德國有一位發明家名叫萊斯第一次成功地用電流傳送了一段旋律,雖然不是人的說話聲,但這已經是一項了不起的發明了,他為他發明的這個裝置起了個名字,叫做「telephone」,這個名字就成了後來電話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電話的發明者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1847~1922),1847年3月3日生於蘇格蘭的愛丁堡。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從事聾啞人教育工作的,貝爾從小就受到熏陶,對聲學和語言學產生了興趣,長大後在愛丁堡大學和倫敦大學學習,對人類說話的生理學頗有研究。1873年成為波士頓大學的聲音生理學教授。但是他開始研究的項目並不是電話,而是多路電報機。

1873年6月2日下午,貝爾和他的助手托馬斯·華生兩人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聯合試驗他們的電報機。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一個簧片被粘在磁鐵上了,當華生拉開這塊簧片時,貝爾發現他這邊房間里電報機上的簧片自己顫了起來,並發出了聲音。這一發現使這位善於思索的學者發生了興趣,產生了新的構想。他想,人說話的聲音是一種空氣振動,如果對著一塊薄鐵膜片說話,會使膜片顫動,如果在膜片的後面放一塊電磁鐵,膜片振動會改變與電磁鐵的距離,使電磁鐵的磁力線發生變化,電磁鐵線圈中就會感應出相應的變化電流。這電流順著電線傳送到對方同樣裝置的電磁鐵線圈中,就會使電磁鐵的磁力線發生變化,吸動它前面膜片,從而發出聲音。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華生。華生,這位電氣工程師很同意他的看法,於是開始研製。1875年6月3日終於製成了「電話機」,這種電話只能傳遞單音,還不能傳送人的完整的話。但他們已經對獲得的初步成果感到十分高興。之後,他們又經過反復試驗和改進,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遂於1876年2月 14日向美國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 1876年3月7日,專利局批准了貝爾的專利權,確定了他們的發明。1876年3月10日,貝爾和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聯合試驗他們的電話機時,華生第一次聽到了貝爾發送的一句完整的話:「華生,請到這兒來,我需要你!」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用電話傳送的第一句完整的話。

最初發明的電話機十分簡單,這種電話機只能向一個方向傳話。後來經歷了許多人的研究和改進,才逐漸完善起來。

四大發明——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一項重大頁獻。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左圖是戀掛型指車針復原模型。磁石的這種特性,被古人利用來製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現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國時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樣子像一隻勺,重心位於底部正中,底盤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時把長勺放在底盤上,用手輕撥,使它轉動,停下後長柄就指向南方。 東漢王充(論衡?是應篇)記載了它的形狀和用法。(鬼穀子?謀篇)里還談到鄭國人到遠處去采玉,就帶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車的發明亦誰一步把這種儀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右圖為指南車模型,下圖分別為指南魚想像圖及司南模型。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較低,磁性較弱。到了宋代,人們發明了人工磁化方法,製造了指南魚和指南針,而指南針更為簡便,更具實用價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鋼針製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後把它裝置在方位盤上,就稱為羅盤。這是指南針發展史上的一大飛躍。

抌括對指南針放置方法也作過詳細研究,總結出四種不同的方法,並作了比較:一,水浮法。把指南針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於具體方法,沉括沒有說明。到北宋晚期,葯物學家寇宗奭的(本草衍義?磁石條)才有介紹,原來是在指南針上穿上燈心草,就可以把針浮起。水浮法的缺點是磁針會隨水搖盪不定。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放在指甲上,可以靈活運轉,但缺點是容易滑落。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針放在碗口邊綠上,也可以旋轉自如,但同樣易掉落。四,懸絲法。取一根新棉絲,用一點蠟黏在磁針中央,懸掛在沒有風的地方磁針即可指示方向。比較之下,沉括認為這個方法最為理想。右圖為沉括指南針的四種試驗復原設計。

指南針在公元十一世紀時已是常用的定向儀器。指南針的最大頁獻,是大大地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據考證,公元十一世紀末,指南針就開始用於航海了。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到十三世紀初,指南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四大發明——造紙術

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化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

在紙還未發明之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

當時人們已開始應用小塊的絲綿製成的紙,因為考古學家於1933年在新強羅布淖爾發現了一張古紙,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塊薄片,四周不完整,長約40厘米,寬約100厘米,質甚粗糙,不勻凈,紙 面尚有麻筋,蓋初做紙時所做,故不精細也〃由於古漢時的紙張是由麻縷和絲綿,加上製法粗糙,所以紙張的質量不太好。而麻縷和絲綿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們用作造紙的原料,就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難以得到迅速的發展,來滿足文化生活上對紙張的要求。
在新的客觀形勢要求下,蔡倫的出現便為造紙術帶來新突破,在《東漢觀記》卷二上記載:」蔡倫·有才學,盡忠重慎,每次休沐,閉門以絕賓客,曝體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元興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從以上看來,蔡倫是用樹皮、破布、魚網造紙的。

雖然在蔡倫之前也有紙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倫對新原料的發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破布、破魚網早已結束了它們本身的任務,成了廢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對造紙工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術的要求,但是由於典籍流失,實際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記載,無從考知,但大概是先張布或網撕破或剪斷,然後放在水裡浸漬相當長的時間並且需要加以舂搗,才能做成紙漿。用樹皮做紙張,困難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後部舂搗外,中間還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漿之類的促爛劑。下圖是中國古代造紙工程之(抵壓簾覆)及(干焙火烘)。

四大發明——火葯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葯)。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左圖為元代銅火銃。
它是硫黃,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兩項在漢代成書的中國第一部葯物學典籍(神農本草經)里都被列為重要的葯材。就是火葯本身也被歸入葯類,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火葯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和瘟疫。火葯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璠(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九國志?鄭璠傳>。這里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火炮)是把火葯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葯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吊線點燃後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戢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葯武器的加速發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這些都是以火葯的爆炸為推動力的武器,在戢爭中顥示了前所未有威力。右圖為南未突火槍。

在12,13世紀,火葯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美法各國直到十四世紀中葉,才有應用火葯和火器的記載。左圖為北未火葯箭。

四大發明—印刷術

印章、拓印、印染與雕版印刷

印章在先秦時就有,一般只有幾個字,表示姓名,官職或機構。印文均刻成反體,有陰文、陽文之別。在紙沒有出現之前,公文或書信都寫在簡牘上,寫好之後,用繩紮好,在結扎處放粘性泥封結,將印章蓋在泥上,稱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這是當時保密的一種手段。紙張出現之後,泥封演變為紙封,在幾張公文紙的接縫處或公文紙袋的封口處蓋印。據記載在北齊時(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於公文紙蓋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塊小小的雕刻版了。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時期的銅印。

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時已用了四寸見方(13.5×13.5)有120個字的大木印了。這已經是一塊小型的雕版了。

佛教徒為了使佛經更加生動,常把佛像印在佛經的卷首,這種手工木印比手繪省事得多。

碑石拓印技術對雕版印刷技術的發明很有啟發作用。刻石的發明,歷史很早。初唐在今陝西鳳翔發現了十個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秦國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東漢以後,石碑盛行。漢靈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議朝廷,在太學門前樹立《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部儒家經典的石碑,共20.9萬字,分刻於46塊石碑上每碑高175、寬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歷時8年,全部刻成。成為當時讀書人的經典。很多人爭相抄寫。後來特別是魏晉六朝時,有人趁看管不嚴或無人看管時,用紙將經文拓印下來,自用或出售。結果使其廣為流傳。

古人發現在石碑上蓋一張微微濕潤的紙,用軟槌輕打,使紙陷入碑面文字凹下處,待紙干後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紙上輕輕拍打,紙面上就會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樣的字跡。這樣的方法比手抄簡便、可靠。於是拓印就出現了。

拓片是印刷技術產生的重要條件之一。

印染技術對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紋圖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國的印花板有凸紋板和鏤空板兩種。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兩件印花紗就是用凸紋板印的。這種技術可能早於秦漢,而上溯至戰國。紙發明後,這種技術就可能用於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紙,把染料改成墨,印出來的東西,就成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鏤空板紙印的佛像。

印章、拓印、印染技術三者相互啟發,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國人民的經驗和智慧,雕版印刷技術就應運而生了。

華佗的「五禽戲」
華佗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大醫學家和葯物學家,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古代醫學寶庫,做出了重大貢獻。
華佗不僅精通醫術,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華佗正在書房裡讀書,見一小孩把住門閂來回晃盪,他立即想到古書上「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話,人為什麼不也這樣天天運動,讓氣血流通呢?後來,華倫參考了「導引術」(全面鍛煉身體的方法),編出了一套鍛煉身體的拳法,名叫「五禽戲」。這種體育運動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運動姿態的體操,可以使周身關節、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華佗的弟子吳普,由於幾十年堅持做「五禽戲」,活到九十多歲,仍然步履輕捷,耳聰目明,牙齒堅固。可知「五禽戲」是行之有效的健身體操。

得助於孩子的啟發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鏡師漢斯•李波爾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它是怎樣發明的呢?
有一天,兩個小孩正在李波爾賽的商店門口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後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突然,好像發現什麼似的,興高采烈。李波爾賽趕忙跑了過去,他也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
李波爾賽高興地跑回店中,把兩片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試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遠鏡。後來,伽利略仿效製造了放大32倍的望遠鏡,直接導致了「日心說」的偉大發現。

「小人國」的發現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顯微鏡的發明者。顯微鏡的發明使人類真正開始了對微生物的觀察和研究。
列文虎克只是個荷蘭德爾夫市政府的看門人。他利用看門之餘,磨製了許多鏡片。有一次,他透過兩片透鏡看東西,發覺能把極為微小的東西放大許多倍。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興趣。他用這種鏡片觀看自己的牙垢,發現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小人國」居民。他驚訝地寫道:「在一個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國」的居民
小生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多!」一個看門老頭兒發明了顯微鏡,成了微生物學的開門鼻祖。
有人對他十分羨慕,追問著他成功的「秘訣」。列文虎克什麼話也沒說,僅向問話者伸出他的雙手
一雙因長期磨鏡片而滿是老繭和裂紋的手。

碰倒紡車的啟示
「珍妮紡織機」的發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國發明家)是一個普通工人。他既能織布,又會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個善良勤勉的紡織能手,她起早貪黑,一天忙到晚,可紡紗總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緊張又勞累的樣子,總想把這老掉牙的紡車改進一下。
一天,他無意中把家裡的紡車碰翻了,他看到原來水平放置的放車錘變成了垂直豎立,仍在不停地轉動。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啟示:既然紡錘豎立時仍能轉動,要是並排使用幾個豎立的紡錘,不就可以同時紡出好幾根紗了嗎?他說干就干,終於試製成裝有8個紡錘的新式紡織機,並給它命名為「珍妮紡織機」。這項發明比舊紡織機提高效率幾十倍,被恩格斯作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閱讀全文

與成功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