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印刷術是怎樣發明的

印刷術是怎樣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7-24 16:12:25

⑴ 印刷術是誰發明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1)印刷術是怎樣發明的擴展閱讀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印章和石刻給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性的啟示,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中國的印刷術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印刷術的特點是方便靈活、省時、省力,是古代印刷術的重大突破 。

中國的印刷術,源遠流長,傳播廣遠。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它隨中華文化的誕生萌芽,隨中華文化的發展演進。如果從其源頭算起,迄今已經歷了源頭、古代、近代、當代四個歷史時期,長達五千餘年的發展歷程。

早期,中國人民為了記載事件、傳播經驗和知識,創造了早期的文字元號,並尋求記載這些字元的媒介。

由於受當時生產手段的限制,人們只能用自然物體來記載文字元號。例如,把文字刻、寫在岩壁、樹葉、獸骨、石塊、樹皮等自然材料上。由於記載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貴,因此,只能將重要事件做簡要記載。大多數人的經驗,只能靠口頭進行傳播,這嚴重影響著社會文化的發展。

⑵ 印刷術是怎麼發明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印章和石刻給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性的啟示,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國的印刷術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

⑶ 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印刷術最早出現在唐朝時期,被稱為雕版印刷術,雕版印刷是人民群眾在勞動下的結果,並沒有特定的人發明。而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是由北宋時期的畢升發明。

⑷ 活字印刷是如何發明的

在宋朝時,盛行雕版印刷即把字刻在整塊硬質木板上,然後用它來印書。這種方法不但費工費料,而且一筆刻錯就要整版丟棄重來,它們耗盡了刻工們的心血。畢異看在眼裡,痛在心頭,他下定決心改變這種落後的印刷術。於是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又經過反復多次試驗,最終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就是在一個個膠泥作成的規格相同的小方塊七,刻凸出來的反手單字,然後用火燒硬就成了單個膠泥活字,再進行排版印刷。這些活字印刷能夠反復使用,從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印刷速度及質量。這種方法迅速傳遍世界,從而使印刷技術發生了偉大變革。畢昇不愧為活字印刷術之父。

⑸ 中國印刷術的發明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

北宋時期,我國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種印刷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⑹ 活字印刷術是怎麼發明的

畢是一個印刷工,他早就在工作中發現了雕版印刷不太方便,雕好的版只能用一次。於是,他首先試驗用一個一個的木質單字來印刷書,但是,他失敗了。因為小塊的木字粘在一起後,要分散開第二次再用也很不容易,而且,木塊的紋理疏密不一樣,吸水後脹的程度也不一樣,這樣一來就使得版面變得高低不平,印刷效果很差。畢日思夜想,一直也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

有一天,畢坐在灶前,幫妻子做飯,他一邊燒火,一邊嘴裡念叨著:「怎樣才能找到既不吸水,又可以刻字的東西呢?」妻子指著旁邊的瓦罐說:「這不就是不吸水的東西嗎?可就是不能刻字。」一句話提醒了畢。他立即跑到附近的一個窯場,在燒窯工人的幫助下,用膠泥製成了一些刻成字的小土坯。然後放在窯里燒成了一個個很硬的單字。接著,他又按照書本的大小,准備了一塊鐵板,在鐵板上面放了松香和蠟,然後拿一個鐵框子放到鐵板上,在鐵框里排滿了他燒出來的泥字,放在火上烤,等板上的松香和蠟開始溶化時,就用一塊平板在活字上面壓一下,把字壓平,於是,一塊活字版就排好了。這時,在上面塗上墨就可以印刷了。一頁書全印完後,把鐵板再烤一下,使板上松香和蠟重新溶化,然後用手輕輕一撥拉,活字便一個個掉了下來,准備重新使用。為了提高效率,畢准備了兩塊鐵板交替進行排和印,大大地提高了書的印刷速度。

⑺ 活字印刷術是怎樣發明的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1051)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J.谷登堡活字印書早約400年。
畢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復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里,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葯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葯劑稍微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葯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葯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畢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葯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升沒有採用。 畢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設備和技術條件上是宋朝畢升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中間,我國的平民發明家畢升的功績不可磨滅的。

⑻ 你知道印刷術怎樣發明的資料


印刷術——雕版
印章在先秦時就有,一般只有幾個字,表示姓名,官職或機構。印文均刻成反體,有陰文、陽文之別。在紙沒有出現之前,公文或書信都寫在簡牘上,寫好之後,用繩紮好,在結扎處放粘性泥封結,將印章蓋在泥上,稱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這是當時保密的一種手段。紙張出現之後,泥封演變為紙封,在幾張公文紙的接縫處或公文紙袋的封口處蓋印。據記載在北齊時(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於公文紙蓋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塊小小的雕刻版了。

1、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時期的印刷術。

2、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時已用了四寸見方(13.5×13.5)有120個字的大木印了。這已經是一塊小型的雕版了。

3、佛教徒為了使佛經更加生動,常把佛像印在佛經的卷首,這種手工木印比手繪省事得多。

4、碑石拓印技術對雕版印刷技術的發明很有啟發作用。刻石的發明,歷史很早。初唐在今陝西鳳翔發現了十個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秦國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東漢以後,石碑盛行。漢靈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議朝廷,在太學門前樹立《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部儒家經典的石碑,共20.9萬字,分刻於46塊石碑上每碑高175、寬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歷時8年,全部刻成。成為當時讀書人的經典。很多人爭相抄寫。後來特別是魏晉六朝時,有人趁看管不嚴或無人看管時,用紙將經文拓印下來,自用或出售。結果使其廣為流傳。

5、拓片是印刷技術產生的重要條件之一。古人發現在石碑上蓋一張微微濕潤的紙,用軟槌輕打,使紙陷入碑面文字凹下處,待紙干後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紙上輕輕拍打,紙面上就會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樣的字跡。這樣的方法比手抄簡便、可靠。於是拓印就出現了。

6、印染技術對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紋圖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國的印花板有凸紋板和鏤空板兩種。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兩件印花紗就是用凸紋板印的。這種技術可能早於秦漢,而上溯至戰國。紙發明後,這種技術就可能用於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紙,把染料改成墨,印出來的東西,就成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鏤空板紙印的佛像。

7、隋唐之際(7世紀左右),出現雕版印刷術。早期印刷活動主要在民間進行,多用於印刷佛像、經咒、發願文以及歷書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鋒紙印普賢像,施給僧尼信眾。

8、北宋時期(11世紀左右),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這是印刷業的一次革命,對中國、歐洲、乃至世界文化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特別是傳入歐洲後,有力推動了其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進行。

閱讀全文

與印刷術是怎樣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