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要在關鍵時刻露一手
在一些重要的關頭,工作上也會碰到棘手的難題,如果在此關鍵時刻,其他同事都束手無策的時候,你卻挺身而出,使問題迎刃而解,那麼,不僅你的同事會佩服你,你的領導會更高看你一等。
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人受到諸如「關鍵時刻掉鏈子」的埋怨,這樣的下屬同樣不會受領導的喜歡。像「砸鍋」類的事情比比皆是。
馬謖是諸葛亮手下的大將,屢立戰功,也算是一位功臣,然而卻留下了大意失街亭的遺憾。司馬懿出兵進攻街亭這個咽喉要塞,為諸將提供了一個表現才能的好機會,馬謖也瞅准了這個關鍵時刻,主動請求把守街亭。諸葛亮深知街亭的戰略意義重大,提醒道:「街亭雖小,干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休矣。汝雖深通謀略。奈此地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馬謖立功心切,立下軍令狀,但他的想法並未如願。街亭失守,打亂了諸葛亮出岐山的計劃,馬謖不僅沒能立功,還喪失了卿卿性命。真稱得上「十清一俗」。而同去的趙雲、鄧芝卻表現甚好,沒有損兵折將,還保證了軍資什物的安全,深得孔明的喜歡。孔明親自率領諸將出迎,見到趙雲說:「是吾不識賢愚,以致如此!各處兵將敗損,惟子龍不折一人一騎,何也?」鄧芝回答說:「某引兵先行,子龍獨自斷後,斬將立功,敵人驚怕,因此軍資什物,不曾遺棄。」孔明誇獎道:「真將軍也!」還賞賜趙雲五十金,取絹一萬匹賞給趙雲的部卒。趙雲推辭不受,孔明更是倍加欽敬,嘆道:「先帝在日,常稱子龍之德,今果如此!」
同樣的關頭,同樣的機遇,馬謖把事情辦砸了,趙雲和鄧芝卻把事情辦得很好,一個傷了孔明的心,一個贏得了孔明的賞識和敬佩,所以,關鍵時刻表現自己有很多經驗值得總結。
關鍵時刻的難題最能考驗人,所以必須具備沖上去的勇氣。有的下屬確實有才能,但害怕困難,或者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明哲保身的態度,因而不敢在緊要關頭站出來,自己的才能也不會被人發現。毛遂在這方面可以說是我們的老師。毛遂自薦隨平原君到楚國談判合作的軍國大事,平原君與楚王談了大半天也沒結果,主要是楚王有些顧慮,決意不下。眼看談判要以失敗告終,隨行的其他19個人都一致動員毛遂上,考驗他的時候來了。毛遂鼓足勇氣,按劍歷階而上,問平原君:「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得知毛遂是平原君的幕僚後大怒道:「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受辱但毫不含糊,提劍逼近楚王,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楚王,平原君出使楚國大功告成。這一出使楚國,使平原君認識了毛遂的價值,贊嘆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後來把毛遂作為上客看待。毛遂固然有才,但在這里他表現出了很大的勇氣,可以說是智勇雙全才獲得了成功。有智無勇或有勇無謀均不能成功。培根先生曾說過一段與此關聯的話為證:「如果問:在政治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那麼回答是:第一,大膽;第二,大膽;第三,還是大膽。」同樣,如果要問:在關鍵時刻獲得領導賞識的東西是什麼?那麼回答是:第一,勇氣;第二,勇氣;第三,還是勇氣。
但是,單憑滿腔熱情和勇氣並不足夠。關鍵時刻表現出色還必須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馬謖雖然具備了足夠的勇氣使他承擔了守街亭的重任,但他並不了解敵我雙方的情況,沒有認真觀察地形,同時剛愎自用,不聽勸諫,於是稀里糊塗打了敗仗。老古語也說:「沒有金鋼鑽,不攬瓷器活」。不能正確估價自己的能力,也不能估計事情的難度,勢必有很大盲目性。
在知彼知己的基礎上,基本上能心中有數。知己者明,知彼者智。如果認為關鍵時刻有把握解決好難題,要毫不猶豫地承擔下來,取得領導的主的賞識。如果認為自己把握不大,也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不要硬著頭皮硬上。如果是領導安排的要向他說明自己的難處,須知,推辭掉的代價並不比失敗的代價大,這樣做也可以把機會讓給別人。
一位處長買了一張新的計算機桌,他就讓小何把桌子安裝起來。小何動手能力平時就很差,加上對計算機桌的結構不了解,忙了一上午,滿頭大汗也沒安裝好。處長很不高興,就讓一位叫小鄧的女下屬去幫著做,桌子很快安裝好了。處長當面把小鄧表揚了一番,轉過來批評怏怏不樂的小何道:「你幹不了,早說不就結了。何必裝腔作勢,不懂裝懂。」這種情況下,小何討了個沒趣,承擔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任務,真可謂犯了大忌。或許小何會埋怨自己的好心做了驢肝肺,但主要原因還得從他自身找起,這種適得其反的事情千萬不要硬著頭皮去做。
善於把握關鍵時刻獲得領導的信任和重視,一方面要善於發現某些關鍵時刻,另一方面也要善於把某些時刻變為關鍵時刻,善於創造關鍵時刻。一般地講,關鍵時刻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
①上級派下難度較大而且影,響較大的任務時,做好這樣的工作對領導而言至關緊要,下屬應當全力以赴,協助領導圓滿完成任務,不可袖手旁觀。
②其他同事忙於某些事情,人手不足但事情卻很多時,也要多承擔任務,井井有條地把每一件事情都幹得相當出色,領導自然會看在眼裡,喜在心頭,所以不要推卸責任。
③遇到意外的突發事件,領導與大多數同事都拿不出辦法時,要冷靜、穩妥地出謀劃策,把問題解決好,表現你的超群的才幹。
④假如你剛到某單位工作或新調來一位領導,這也是推銷自己的重要機會。
⑤領導陷入逆境時,如果你能在他最需要下屬的支持和幫助時,伸出你援助的手。「雪中送炭千金難買,錦上添花一文不值」,有一定的道理。
對關鍵時刻的把握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有的下屬平時並不見得有什麼過人之處,但在一些領導非常關注的場合下,他卻表現得盡善盡美,受到領導的贊賞,不能不說他高明。
只要你智勇雙全,又善於把握關鍵時刻表現自己,也就很容易得到領導的賞識了。
㈡ 中國共產黨能夠在關鍵時刻轉危為安開創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一、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綱領、宗旨和理論等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代表著中國歷史的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創造歷史的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在帶領並依靠人民不斷開創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新局面的偉大進程中,確立並鞏固了自己的領導和執政地位
三、中國共產黨要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始終接受歷史和人民的檢驗與選擇
㈢ 平時積累、關鍵時刻才會成功可以用哪些成語、諺語來形容
厚積薄發
拼音:hòu jī bó fā
解釋: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用法:眼高手低主要是由於見識太少,聲名顯赫主要是由於厚積薄發,設計師切忌浮躁。
2.積微成著
拼音:jī wēi chéng zhù
解釋:微:細微;著:顯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經過長期積累,就會變得顯著。
用法:小孩的毛病,在細小時就要幫助改正,否則,積微成著,改起來就不容易了。
3.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4.合抱之木,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木,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土不厭學,故能成其聖。——管子
5.長年積累,偶然得之,——周恩來
6.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7.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魯迅
8.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
9.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10.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裂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能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華羅庚
㈣ 關鍵時刻為題的高中八百字作文怎麼寫
【思路】
先寫提綱確定你要寫的關鍵時刻是什麼,再確定你想寫什麼文體,記敘,抒情還是議論,從而確定文章的行文方式。比如記敘文,開頭可以用排比的手法寫人生中經歷的一些難忘時刻,再點出你最難忘的關鍵時刻是什麼,然後開始對你的關鍵時刻進行描寫,結尾再次點題關鍵時刻對你的影響即可。
【建議】
相比其他文體,議論文和記敘文比較好寫,高考主要以議論文為主,建議使用議論的方式進行描寫關鍵時刻,多舉例子進行論證即可。
㈤ 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轉變關鍵時刻的翻譯是:什麼
翻譯成英文是To create China, the key moment of China's intellectual transformation
下圖是翻譯截圖
㈥ 形容平時表現不怎麼突出,但關鍵時刻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成語是什麼
一鳴驚人
【近義】一舉成名、一步登天、名滿天下
【反義】身敗名裂、臭名遠揚、丟人現眼
【釋義】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處】《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用例】~,實在是出乎意外。(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
㈦ 創造的思維過程模式包括哪些階段
1、准備,即解決問題者由情境的刺激引起多方面的聯想觀念。
經過篩選,拋棄一些對解決問題無用的觀念,較仔細檢查另一些觀念。逐漸明辨問題的特點,發現解決的頭緒。
2、孕育,介於准備與最後階段之間的階段。
其性質和持續時間變化很大。可能只需幾分鍾,也可能要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其特徵是,問題被擱置一旁,沒有做有意識的工作,但以後重新注意,卻迅速解決了問題,或至少在以前的基礎上躍進了一步。
3、明朗,指突然意識到問題如何解決的階段。
可用「頓悟」一詞描述。這種意識經驗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
4、驗證,解決問題的最後階段。
此時將前一階段提出的一般解決進一步具體化,並加以應用和檢驗。
(7)創造關鍵時刻擴展閱讀:
思維的過程
思維的過程包括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系統化與具體化,其中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其他過程都是由此派生出來的。
(一)分析與綜合
分析與綜合是思維過程的基本環節。
分析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方面或個別特徵的思維過程。
例如,我們把植物分解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把動物分解為頭、尾、足、軀體;把幾何圖形分解成點、線、面、角、體;分析一個句子由哪些語言成分構成等,都屬於分析過程。
綜合是在頭腦里把事物的各個部分、方面、各種特徵結合起來進行考慮的思維過程。
例如,把單片語成句子;把文學作品的各個情節聯成完整的場面;把一個學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學業成績、健康狀況等方面聯系起來,加以評價,作出結論等都屬於綜合過程。
(二)比較與分類
比較是在頭腦中把各種事物或現象加以對比,確定它們之間的異同點的思維過程。人們認識事物,把握事物的屬性、特徵和相互關系,都是通過比較來進行的。只有經過比較,區分事物間的異同點,才能更好地識別事物。
分類是在頭腦中根據事物或現象的共同點和差異點,把它們區分為不同種類的思維過程。例如,學生掌握數的概念時,把數分為實數和虛數;又把實數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有理數又可分為整數、小數和分數等。
(三)抽象與概括
抽象是在頭腦中把同類事物或現象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抽取出來,並舍棄個別的、非本質特徵的思維過程。
例如,我們對人的認識,人可以分為男性、女性;大人、小孩;工人、農民、軍人、學生、教師、商人;高個、矮個;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人能吃飯,能睡覺,能喝水,能活動,能知覺,能記憶,能說話,能思維,能製造工具,會使用工具等。
通過分析、比較,抽出人類具有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即能說話、能思維、能製造工具等,舍棄能吃飯、能睡覺、能喝水、能活動等其他動物也有的非本質屬性,這就是抽象過程。
概括是在頭腦中把抽象出來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綜合起來並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維過程。
例如,我們把「人」的本質屬性——能言語、能思維、能製造工具綜合起來,推廣到古今中外一切人身上,指出:「凡是能言語、能思維、能製造和使用工具的動物都是人。」這就是概括。
(四)具體化與系統化
具體化是指在頭腦里把抽象、概括出來的一般概念、原理與理論同具體事物聯系起來的思維過程,也就是用一般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用理論指導實際活動的過程。
系統化是指在頭腦里把學到的知識分門別類地按一定程序組成層次分明的整體系統的過程。例如,生物學家按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順序,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分了類,並揭示了各類生吻間的關系和聯系,這就是人腦中對生物系統化的過程。
又如,學生掌握數的概念,在掌握整數、分數、小數知識之後,可以概括歸納為有理數;當數的概念擴大,學習了無理數之後,又可把有理數和無理數概括為實數;掌握了虛數之後,又可把實數和虛數概括為數,從而掌握了系統的數的知識。
㈧ 以關鍵時刻為議論文的800字高中作文
關鍵時刻
折斷雙翅的雛鷹在隕落中堅信自己,「撲哧撲哧」地飛起,它成功了;破土而出的小苗在風吹雨打中依賴自己,頑強地挺起腰板,它成功了;當出生後即被拋棄的蝌蚪在孤苦伶仃中依靠自己,漸漸蛻變為青蛙,它成功了。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世界裡,要想生存,要想成功,關鍵靠自己。
對於成功的定義,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對取得成功的關鍵,那便只有一個:靠自己。成功不是姜太公垂釣,願者上鉤,你要為它奮斗;成功不是一勞永逸,你要堅持不懈;成功也不是坐守金山,你要靠自己。一切成功,皆有來源,關鍵是靠自己。依仗天賦、權勢、金錢,到頭來不過是春夢一場,抱怨天災人禍,不思進取,你只能是庸人。唯有靠自己,利用自己,發揮自己,你才能成功。
人常說:富不過三代。這並非於虛烏有。許多豪門望族的後代往往太依靠長輩遺留下的遺產和權位。他們自以為有了優越的條件,他們便能成功,名琴式的光輝掩蓋了這些人的不足,使他們飄飄欲仙。他們很少想過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打拚,結果也只能給人生留下敗筆。反觀白手起家的人,他們無依無靠,唯有的便是靠自己,自己闖盪,自己拼搏,自己承受,終究成就了自己。這正如一把名琴雖然能增加你成功的機會,但你也要提防在名琴的光輝下迷失自我。名琴並不能成為優美樂曲的保障,財富也不能成為你創造財富,獲取成功的保障。因而,我們必須靠自己。
靠自己,首先要對自己信心百倍,相信我能行。「飛魚」菲爾普斯,從小就相信自己將能超越前人的奧運七金傳說,能締造屬於自己的傳奇。雅典奧運會上他只得四金,但他不氣餒,他執著地相信自己下次會成功。終於,歷史見證了這一傳奇的時刻,他在北京奧運會上勇奪八金。他非凡的成就靠的就是自信和實力。
靠自己,還要堅持不懈。踏上第一小步的時候,仍可能遭遇失敗,但成功就在不遠處,除非你拐了彎,否則你永遠不知成功還有多遠。堅持不懈,直到成功。你一試再試,爭取每天的進步。今天也許失敗了,但這預示著明天的成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堅持不懈,你才會成功。
學海無涯,一個個困難等待著我們去克服。人生漫漫,一道道坎坷等待著我們去翻越。當我們心灰意冷,求救無助,身陷絕境時,我們應當在心裡默念:成功,關鍵靠自己。
㈨ 把握住關鍵時刻講的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人受到諸如「關鍵時刻掉鏈子」的埋怨,這樣的下屬同樣不會受領導的喜歡。關鍵時刻的難題最能考驗人,所以必須具備沖上去的勇氣。有的下屬確實有才能,但害怕困難,或者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的態度,因而不敢在緊要關頭站出來,自己的才能也不會被人發現。
把握關鍵時刻以獲得領導的信任和重視,一方面要善於發現某些關鍵時刻;另一方面也要善於把某些時刻變為關鍵時刻,善於創造關鍵時刻。一般地講,關鍵時刻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
第一,上級下派難度較大而且影響較大的任務時,做好這樣的工作對領導而言至關緊要,下屬應當全力以赴,協助領導圓滿完成任務,不可袖手旁觀。
第二,其他同事忙於某些事情,人手不足但事情卻很多時,也要多承擔任務,井井有條地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相當出色,領導自己會看在眼裡,喜在心頭,所以不要推卸責任。
第三,遇到意外的突發事件,領導與大多數同事都拿不出辦法時,要冷靜、穩妥地出謀劃策,把問題解決好,表現你的超群才幹。
第四,假如你剛到某單位工作或新調來一位領導,也是推銷自己的重要機會。
第五,在領導陷入逆境時,你能在他最需要下屬的支持和幫助時,伸出援手。雪中送炭千金難買,錦上添花一文不值,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安德烈?卡耐基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座停車場的電信技工。一天早上,調車場的線路因為偶發的事故,陷於混亂。
此時,他的領導還沒上班,該怎麼辦?他並沒有「當列車的通過受到阻礙時,應立刻處理引起的混亂」這種權力。如果他膽大包天地發出命令,輕則可能卷鋪蓋走路,重則可能鋃鐺入獄。
一般人可能說:「這並不幹我的事,何必自惹麻煩?」可是卡耐基並不是平平之才,他並未畏縮旁觀!
他私自下了一道命令,在文件上簽了領導的名字。
當領導來到辦公室時,線路已經整理得同從來沒有發生過事故一般。這個見機行事的青年,因為露了漂亮的這一手,大受上司的稱贊。
公司總裁聽了報告,立即調他到總公司,委以重任。從此以後,他扶搖直上。
卡耐基事後回憶說:
「初進公司的青年職員,能夠跟決策階層的大人物有私人的接觸,成功的戰爭就算是打勝了一半——當你做了分外的事,而且戰果輝煌,不被破格提拔,那才是怪事!」
常有這樣的情形,主持會議的領導是一個鐵腕人物,大家因崇拜領導而磨滅了自己的見識,於是會議順利進行。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當你發現決議的問題,若按此辦將來可能出大婁子,就應該鼓足勇氣提出來。要知道,你可能窮盡畢生努力,也不會得到別人的賞識,而抓住這一機會,就可能把你的能力和價值展現給同事和領導,特別是當你的意見未被採納時,人們更會在後來的失敗中憶起你的表現,贊嘆你的英明。
請務必謹記,看準了就說,千萬不要顧忌面子。如果在這時你還想「我說出來大家會難堪的」,那麼,說明你是一個註定沒有什麼作為的人。
我們常常會不期而遇一些在身份、才識、經驗、能力等各方面比我們高出一籌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有些人因此而自卑,認為自己不如人而對對方產生一種心理上的畏懼感,從而自信心大打了折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如果一個人連自信都失去了,那麼他要想成功,恐怕只能是幻想。一個人不論處於什麼環境之下,只要不喪失自信,就會有成功的希望。
不自信的表現有許多種,如看到一個在各方面都比自己強的人,既想上前去接近對方,又怕對方會拒絕自己;既想在他人面前表述自己的觀點,又怕表述不當而被他人恥笑;既想插入到別人的談論中,又怕別人對自己的話不在意乃至討厭等等,所以最終只好自己尋找個孤獨的角落,甘受冷落了。其實你完全可以將頭腦里的一切顧慮都拋開,大大方方地想如何說就如何說,想如何干就如何干。只要你做得不過分,做得適當,那麼你自然會得到大家的諒解。
有幾個竅門和規律與你共享:
①要實干,但也要適時表現。所謂適時,一是要找到恰當的事情動腦筋,掃地抹桌子,就會被提升為清潔組組長;二是要在顯山露水時,不要過於扎眼,遭受眾人譴責而樹立敵手。
②顯能耐不宜過頻過多。天天都干出格的事,人們再也就不會覺得你有什麼特殊能耐了。所以你最好留一些絕招,留有顯示的餘地。如果你能經常露上那麼一點點新鮮的才華,則人們會對你抱有希望。
③要打消顧慮,在心裡先挑出敵手和上司的毛病,你在面對他們時便不會再羞羞答答了。
日本的笑話故事書《長屋賞花》里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位窮人到郊外去賞花,附近都住著生活很豪華的人,他看了,不禁感慨地說:「大家都打扮得這么漂亮,衣著艷麗,我身上穿的也是衣服,不過太破舊了,脫下來簡直還不如他們的抹布呢。」房東聽到這句話,立刻申斥他說:「把每個人身上的皮都剝下來,大家都只剩下屍骸與骨頭,有什麼自卑的必要。」
在感到對方的威嚴而膽怯時,就要立刻去想出他與你的共通點:剝去皮,大家都一樣。自己就再也沒有畏縮的必要了。
再進一步,如果能夠找出對方的毛病,你的信心更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