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紙幣起源於那個國家
紙幣起源於中國。
發行於北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的貨幣——交子,作為官方法定的貨幣流通,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
Ⅱ 紙幣誰發明的
宋代初期,把後蜀政權所轄地域分為兩川、峽西兩路,亦稱兩川。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把兩路分為四路,即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的地域名稱就基本形成了
「四川」路本是四個行政單位,為什麼要把它們連起來稱呼呢?這是因為它們同屬於一個完整的經濟區域,因此,在貨幣的使用上它也享有特殊的地位。唐朝的貨幣是用銅錢;唐末及五代時,割據諸國各自為制,於是錢有銅、鐵兩種。當時,南唐、楚、閩、蜀諸國皆鑄鐵錢,與銅錢並行,但銅錢極少。北宋初年,對江南採取逐步消滅鐵錢的政策,但對於四川地區則聽其行使。宋太祖開寶年間(968~976年)還禁止銅錢人蜀;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又明令四川地區的鐵錢不得出境。王小波、李順起義失敗後,四川富商嫌鐵錢太重,攜帶不便,有礙於貿易往來,於是相約共同發行一種紙幣,取名「交子」,在市場上流通。由於紙幣輕便,利於流通,地方官員被迫承認其存在,並加以保護。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2年),由於「交子」信用問題,不能如數兌現,曾一度停止使用。後來,經過轉運使張若谷等人的建議,特設官營的「交子務」,由官方發行,並規定一定的發行額、准備金流通期限和兌換方法,「交子」發行以三年為一期,到期兌換新交子,流通區域只限於四川境內。這樣,四川地區就成了區別於宋代其他地域的經濟特區。恐怕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宋朝統治者才把四川境內的四路合並稱為「四川路」。 由此可見,在中國貨幣史上,四川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紙幣的地區,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紙幣的發源地,並很快在全國推行。馬可·波羅把中國使用紙幣的消息帶到歐洲後,歐洲人根本無法理解。/
Ⅲ 鈔票是誰發明的
鈔票起源於宋朝,很久以前,鈔票只是用貝殼代替,到了宋朝,才發展成為面值不同的「鈔票」。
鈔票,又稱為紙幣。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宋朝用的紙幣,叫「交子」;元朝的紙幣叫「中統交鈔」;到明代,叫「大明寶鈔」。清代咸豐三年1853年發行了兩種紙幣,一種叫「大清寶鈔」,一種叫「戶部官票」,合起來就叫「鈔票」,鈔票名稱就是從那時候叫起來的。在很多熱帶地區的國家,鈔票往往並不是用紙製作的,因為那裡的潮濕氣候很容易使紙鈔損壞,所以即使制幣成本比較高,很多國家還是以塑膠來印製它們的鈔票。
兩宋到明清除銅鑄幣外,還產生了紙幣與銀本體系為貨幣發展的又一轉折時期。
1、兩宋「年號錢」、「御書幣」與「紙幣」
兩宋的銅鑄幣以採用年號為顯著特點。據考證年號首創於漢武帝,而「年號錢」始於十六國時四川成都李壽的「漢興錢」。最後一枚年號錢為袁世凱復辟帝制鑄行的「洪憲元年,當十銅元。」此錢隨袁世凱垮台,存在不到四個月。「年號錢」因鑄有年號,標明鑄造時間,使人在考證古幣年代時可一目瞭然,這在錢幣形式發展上是一個進步。歷朝年號錢中宋、明、清三朝的錢幣最容易收集。
兩宋時期鑄幣銅鐵錢並行,因銅器比銅幣值錢,有毀錢鑄器現象,少見銅錢而出現鐵錢。另外隨經濟重心南移,貨幣流通擴大,兩宋產生的紙幣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這紙幣是一種象徵性貨幣,它是社會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同時與造紙和印刷技術的進步也有關。北宋的紙幣主要有交子,南宋有會子、關子。交子、會子都是當時對票據、證券、況換券類的俗稱。而幣值是否穩定成為經濟財政局勢的晴雨表。
Ⅳ 紙幣最早什麼時候出現
產生於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錢幣博物館館長屠燕治解釋,四川的地理閉塞,促使北宋時期出現「交子」,但「交子」不直接參與流通,商人從四川攜帶「交子」外出,仍然需要將「交子」再兌換成金銀銅錢等貨幣進行交易。「交子」是有價證券,相當於現在的支票。到了南宋時期,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銅幣的製造已經不能滿足流通的需要,再加上南宋經濟主要靠海外貿易,導致錢幣大量流失海外,民間由此出現可以用於交易的「會子」,公元1160年臨安府知府錢端禮率先統一由政府出面發行「會子」,隨著他升任為戶部官員,「會子」也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直到元朝,馬可波羅才將紙幣傳播到伊朗,而後傳到日本、高麗。直到500年後,即1690年,歐洲瑞典才出現紙幣。
Ⅳ 人們為什麼要發明紙幣
攜帶輕便,製造成本低。這就是與金屬貨幣相比的呀。遠古時候是用貝殼,後來就是金屬貨幣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說交易量比較大的時候,紙幣就出現了。人民幣現在已經發行到第五套了。
Ⅵ 紙幣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較早的國家。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從原始貝幣到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流行的方孔錢,中國貨幣文化的發展可謂源遠而流長。到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紙幣——「交子」。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 紙幣出現在北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Ⅶ 中國最早的紙幣是什麼,誰發明的
交子,最早出現於四川地區,發行於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內種存款憑證,交子上容面印有房屋、樹木、人物等圖案,還有簽押作為暗記。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為不便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卷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叫做交子。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Ⅷ 人民幣是誰發明的
1948年,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分散的各解放區迅速連成一片,為適應形勢的發展,亟需一種統一的貨幣替代原來種類龐雜、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區貨幣。
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同日開始發行統一的人民幣,當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同志為該套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行名。
(8)紙幣發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
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人民幣符號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寫Y加上兩橫即「¥」 。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人民幣以來,歷時71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發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
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幣於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1角、5角紙幣和5角、1元硬幣除外),目前流通的人民幣,主要是1999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1]。
2016年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此間舉行的會議上透露信息:將爭取早日推出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會議認為,在中國當前經濟新常態下,探索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幣
Ⅸ 世界第一張紙幣是誰發明的
宋代初期,把後蜀政權所轄地域分為兩川、峽西兩路,亦稱兩川。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把兩路分為四路,即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的地域名稱就基本形成了 「四川」路本是四個行政單位,為什麼要把它們連起來稱呼呢?這是因為它們同屬於一個完整的經濟區域,因此,在貨幣的使用上它也享有特殊的地位。唐朝的貨幣是用銅錢;唐末及五代時,割據諸國各自為制,於是錢有銅、鐵兩種。當時,南唐、楚、閩、蜀諸國皆鑄鐵錢,與銅錢並行,但銅錢極少。北宋初年,對江南採取逐步消滅鐵錢的政策,但對於四川地區則聽其行使。宋太祖開寶年間(968~976年)還禁止銅錢人蜀;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又明令四川地區的鐵錢不得出境。王小波、李順起義失敗後,四川富商嫌鐵錢太重,攜帶不便,有礙於貿易往來,於是相約共同發行一種紙幣,取名「交子」,在市場上流通。由於紙幣輕便,利於流通,地方官員被迫承認其存在,並加以保護。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2年),由於「交子」信用問題,不能如數兌現,曾一度停止使用。後來,經過轉運使張若谷等人的建議,特設官營的「交子務」,由官方發行,並規定一定的發行額、准備金流通期限和兌換方法,「交子」發行以三年為一期,到期兌換新交子,流通區域只限於四川境內。這樣,四川地區就成了區別於宋代其他地域的經濟特區。恐怕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宋朝統治者才把四川境內的四路合並稱為「四川路」。 由此可見,在中國貨幣史上,四川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紙幣的地區,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紙幣的發源地,並很快在全國推行。馬可·波羅把中國使用紙幣的消息帶到歐洲後,歐洲人根本無法理解。/
Ⅹ 世界上最早發明的紙幣是如何誕生的
眾所周知,我們貨幣的發展經歷了從貝幣、金屬貨幣、紙幣到如今的電子貨幣幾個階段,從金屬貨幣到紙幣的發展則是貨幣發展史上極具影響的一件事情,意義重大。紙幣的誕生發展一定有需要它的環境。我們在古代一直使用的是金屬貨幣,即金、銀等,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金屬的貨幣越來越不方便,不適應當時的生產力水平。
但由於後期的流通市場的混亂和交子的傳播,政府開始對交子進行調控,慢慢交子逐漸在全國流行開來,而交子的製造經營權也全被收歸官府所有,並且設置了專門的機構管理,從此變成了官方流通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