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冰心是創造社的嗎

冰心是創造社的嗎

發布時間:2021-07-24 05:38:58

Ⅰ 中國現代四大文學社團是哪些

中國現代四大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創造社、新月社、語絲社。

1、文學研究會是中國新文學運動中第一個純文學團體,成立於1921年1月,發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說月報》為陣地,積極倡導文學革命。

2、創造社成立於1921年7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主要成員郭沫若、郁達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報》等。

3、新月社於1923年成立於北京,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遷往上海,1933年結束,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他們把《晨報副刊》作為陣地,後又創辦《詩刊》周刊,《新月》月刊。

4、語絲社得名於1924年11月在北京創刊的《語絲》周刊,由《語絲》主要饌稿人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魯迅、林語堂、錢玄同、孫伏園、俞平伯、劉半農等。

(1)冰心是創造社的嗎擴展閱讀

主旨思想:

1、文學研究社,其宗旨是「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

2、創造社思想內容上大都具有強烈的反帝反封建色彩,所介紹和翻譯的歐洲18世紀啟蒙主義、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作品中表達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個性解放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與民主革命的要求相一致。

3、新月社是一個涉及政治、思想、學術、文藝各領域的派別,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表現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特點。

4、語絲社倡導「文明批評」與「社會批評」,實際上繼承了《新青年》批判舊思想、舊文化、舊道德和鞭撻社會丑惡與黑暗的精神傳統。

在思想、文化及政治各條戰線上,語絲社與「現代評論派」、北洋軍閥政府、國民黨新軍閥及社會上的各種新與舊的黑暗勢力發生了激烈的交鋒。

Ⅱ 從創立時間.創立地點.文學陣地.代表人物.文學主張和對外譯介等比較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的不同如題 謝謝了

創造社 中國現代文學團體。年7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前期的創造社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應該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其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表現出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傾向。郭沫若的詩集《女神》,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及郭沫若的譯作《少年維特之煩惱》(歌德),是該社最有影響的作品。以其獨特的文學主張和鋒芒畢露的文學活動,成為五四以後新文學一支生力軍,特別在文學青年中激起強烈共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造社主要成員大部分傾向革命或從事革命實際工作。隨後,表現出「轉換方向」的態勢,並有新從日本回國的李初梨、馮乃超、彭康、朱鏡我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遂發展而為後期創造社。後期創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樹》、成仿吾的《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馮乃超的《藝術與社會生活》、李初梨的《怎樣地建設革命文學》等文章,要求文學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面向工農大眾,作家要獲得無產階級意識;對五四以後的文學和魯迅等作家,卻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代表進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關於「革命文學」的論爭。1929年2月,創造社為國min黨政府封閉。 創造社前期主辦的刊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中華新報》副刊)、《洪水》半月刊;後期的刊物主要有《創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學外,後期創造社刊物更注意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和宣傳。創造社成立後即編輯和出版創造社叢書,出版的主要是該社成員的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理論及譯作,在近十年的時間里,共出版60餘種。 文學研究會於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發起人為:鄭振鐸、沈雁冰、葉紹鈞、許地山、王統照、耿濟之、郭紹虞、周作人、孫伏園、朱希祖、瞿世英、蔣百里。後來陸續發展的會員有謝婉瑩(冰心)、黃廬隱、朱自清、王魯彥、夏丏尊、老舍、胡愈之、劉半農、劉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達170餘人。成立時發表有《文學研究會宣言》及《文學研究會簡章》。會址設在北京。 它「以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為宗旨」,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均傾向於現實主義。 他們著重翻譯俄國(包括後來的蘇聯)、法國、北歐及東歐諸國、日本、印度等國的現實主義名著,介紹了普希金、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契訶夫、高爾基、莫泊桑、羅曼羅蘭、易卜生、顯克維奇、阿爾志跋綏夫、安特萊夫、拜倫、泰戈爾、安徒生、蕭伯納、王爾德等人的作品。該會會刊《小說月報》出過「俄國文學研究」、「法國文學研究」等特號和「被損害民族的文學」專號,出過「泰戈爾號」、「拜倫號」、「安徒生號」等專輯,在介紹外國進步的現實主義文學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麻煩採納,謝謝!

Ⅲ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重要影響的新鮮作品的郭沫若的什麼,冰心的什麼等

1、《新青年》 中國現代文學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創刊於上海,原名《青年雜志》,陳獨秀主編。「五四」前後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同時進行了新文化運動和文學改革運動。創刊號發表了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正式掀起文學革命。1918年5月,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發表其上。該刊還廣泛譯介外國文學。1920年9月,它成為上海共產主義機關小組機關刊物,1926年7月終刊。
2、《人的文學》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學》,對當時文學革命影響很大。周作人從個性解放的要求出發,充分肯定了人道主義,強調一種「利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義為本,對於人生諸問題,加以記錄研究的文字,便謂之人的文學」,認為新文學即人的文學,應充分表現「靈肉一致」的人性。這深深地影響了五四時期表現個性解放主題的創作。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學》中,周作人進一步闡述「人的文學」的主張,強調文學須應用在人生上,並申明「以真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學觀念,這對「五四」時期尤其是對人生派的創作影響很大。
3、文學研究會 文學研究會是中國新文學運動中第一個純文學團體,成立於1921年1月,發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說月報》為陣地,積極倡導文學革命。其主要理論家茅盾提出文學要老老實實表現人生,尤其應描繪被壓迫的人民,在創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現實主義,反對唯美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研究會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小說創作上,如茅盾的《蝕》三部曲、葉聖陶的《倪煥之》,許地山的《綴網勞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對現實的細密描繪、深入剖析,顯示出現實主義特色,而成為文學研究會這個顯示主義文學流派的力作。
4、創造社 成立於1921年7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主要成員郭沫若、郁達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報》等。創造社的文學主張有明顯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色彩,非常強調文學是作家的自我表現,極力反對文藝的社會功用,認為於是應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時,他們又極力反對社會黑暗,創造社的主要創作方法是浪漫主義的,重在抒發個人感情,表現自己個性。如郭沫若的詩集《前茅》、郁達夫的《蔦蘿行》、《春風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濃重的主觀抒情色彩、鮮明的浪漫主義傾向而成為創作社的代表作品。
5、新月社 新月社於1923年成立於北京,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遷往上海,1933年結束,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他們把《晨報副刊》作為陣地,後又創辦《詩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個涉及政治、思想、學術、文藝各領域的派別,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表現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特點。它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主要貢獻在於新詩,聞一多、徐志摩等人針對自由體詩體現的散文化傾向,提出新格律詩的主張。他們對於對於詩歌藝術的追求帶有唯美傾向,但在當時對於新詩在藝術技巧上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聞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6、語絲社 語絲社得名於1924年11月在北京創刊的《語絲》周刊,由《語絲》主要饌稿人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魯迅、林語堂、錢玄同、孫伏園、俞平伯、劉半農等。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以散文創作為主的刊物,主要發表雜感、短評、小品等。語絲社作家的散文創作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語絲」文體,這種文體在思想內容上有任意言談,斥舊促新,在藝術上以文藝性短論和隨筆為主要形式,撥辣幽默,諷刺強烈。以魯迅為代表的尖銳潑辣的雜文和以周作人、林語堂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該社散文創作兩大類,對散文發展有重要影響。
「中國現代文學史」文體及文學現象
7、問題小說 冰心是最早創作「問題小說」並產生較大影響的作家之一。她於1919年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後接連創作了許多「問題小說」。所謂「問題小說」就是以家庭、婦女、婚戀、勞工、青年等各種社會問題為題材,催人疑問,促人警覺,發人深省的小說作品。冰心「問題小說」,涉及面很廣,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庄鴻的姊妹》、《還鄉》等。女作家廬隱也是「問題小說」的創作者之一。
8、鄉土文學 20年代,中國現代文壇上出現了一批比較接近農村的年輕作家,他們的創作較多受魯迅的影響,以農村生活為題材,以農民疾苦為主要內容,形成所謂「鄉土文學」。鄉土文學是在「為人生」文學主張的影響和發展下出現的。作家們在探求人生真諦,追求理想社會的過程中,關注受壓迫最深重的農民問題。對農民的破產,農村婦女悲慘的命運,封建農村的陋習和農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產者的敗落都有深入的表現。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憊者》。許欽文的《瘋婦》、《鼻涕阿二》、台靜農的《天二哥》等。
9、語絲文體 因語絲社成員創作的共有共同特徵的散文而得名。語絲社得名於1924年11月在北京創刊的《語絲》周刊,由《語絲》主要饌稿人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魯迅、林語堂、錢玄同、孫伏園、俞平伯、劉半農等。《語絲》發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創作上,盡管語絲社同仁的思想和藝術主張不盡一致,但在針砭時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風格:排舊促新,放縱而談,古今並論,庄諧雜出,簡潔明快,不拘一格-這就是「語絲文體」的鮮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創作有兩大方面:一是以魯迅為代表的雜文,一是以周作人為代表的小品散文。
10、京派小說 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學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繼續留在京、津地區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個自由的作家群,當時也稱「北方作家」派。「京派」並沒有正式的組織,只是一種名稱的沿用。「京派」作家創作的小說被稱為「京派小說」。京派小說文風淳樸,貼近底層人民的生活,在現實主義的創作中融入浪漫主義的、表現主觀個性的多種藝術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從文、廢名、蘆焚等。沈從文的小說《邊城》、《蕭蕭》、《長河》等是其中較為出色的作品。
11、新感覺派小說20年代30年代初出現的「新感覺派」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創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新感覺派」小說的根本特點是特別強調作家的主觀感覺而不太注重對客觀生活的真切描寫。劉吶鷗是「新感覺派」小說的最初嘗試者,他創辦於1928年9月的《無軌列車》半月刊,標志著中國「新感覺派」小說實踐的開始。他的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是現代中國第一部「新感覺派」小說集。穆時英和施蟄存把「新感覺派」小說推向成熟和引身運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現對現實生活的感覺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們的代表作。
12、詩歌的「三美」 詩歌的「三美」,即「建築美、音樂美、繪畫美」,這是由聞一多倡導的,是他對新詩理論做出的貢獻。「三美」理論主張詩歌創作要有建築的美、音樂的美和繪畫的美。它是針對當時的新詩形式過分散體化而提出來的。這一主張奠定了新格律學派的理論基礎,對新詩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13、現代派詩歌 30年代在中國產生的現代派詩歌普遍受到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啟發和影響。同時又承接了李金發為代表的20年代中國象徵詩派的某些藝術追求。30年代中國現代派詩歌特別追求詩歌創作在總體上所產生的朦朧的美,追求以奇特觀念的聯絡和繁復的意象來結構詩的內涵。現代派詩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態的心靈,詠嘆著濁世的哀音,表達著對社會的不滿和抗爭,也流露出對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悵。戴望舒是30年代「現代派詩歌代表」。
14、淪陷區文學 淪陷區文學是抗戰時期文學創作的一個組成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淪陷時,最有影響的文學雜志《萬象》,團結了一大批在上海的進步作家,發表了大量揭露舊社會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愛國主義理想的作品,如師陀的《無望村的館主》、《大馬戲團》(劇本)和張愛玲的小說集《傳奇》等。因北平淪陷區,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閑適小品。他的《葯黨語錄》、《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現了一個民族變節者進退失據的矛盾心靈。

Ⅳ 下列屬於創造社的成員的是( )

下列屬於創造社的成員的是(①④ )
① 郭沫若
② 冰心
③ 茅盾
④ 郁達夫
⑤ 魯迅

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6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

Ⅳ 關於五四時期的作家

五四時期出現了好幾個文學社,那些文學社裡的人物都是響當當的,比如文學研究會,代表人物有魯迅、沈雁冰、冰心等;創造社:郭沫若、郁達夫為代表;新月社:有徐志摩、聞一多。

Ⅵ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出現的影響較大的文學社團有哪些

「中國現代文學史」四大社團(來自度娘)
文學研究會
文學研究會是中國新文學運動中第一個純文學團體,成立於1921年1月,發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說月報》為陣地,積極倡導文學革命。其主要理論家茅盾提出文學要老老實實表現人生,尤其應描繪被壓迫的人民,在創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現實主義,反對唯美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研究會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小說創作上,如茅盾的《蝕》三部曲、葉聖陶的《倪煥之》,許地山的《綴網勞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對現實的細密描繪、深入剖析,顯示出現實主義特色,而成為文學研究會這個顯示主義文學流派的力作。
創造社
成立於1921年7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主要成員郭沫若、郁達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報》等。創造社的文學主張有明顯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色彩,非常強調文學是作家的自我表現,極力反對文藝的社會功用,認為於是應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時,他們又極力反對社會黑暗,創造社的主要創作方法是浪漫主義的,重在抒發個人感情,表現自己個性。如郭沫若的詩集《前茅》、郁達夫的《蔦蘿行》、《春風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濃重的主觀抒情色彩、鮮明的浪漫主義傾向而成為創作社的代表作品。
新月社
新月社於1923年成立於北京,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遷往上海,1933年結束,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他們把《晨報副刊》作為陣地,後又創辦《詩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個涉及政治、思想、學術、文藝各領域的派別,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表現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特點。它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主要貢獻在於新詩,聞一多、徐志摩等人針對自由體詩體現的散文化傾向,提出新格律詩的主張。他們對於對於詩歌藝術的追求帶有唯美傾向,但在當時對於新詩在藝術技巧上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聞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語絲社
語絲社得名於1924年11月在北京創刊的《語絲》周刊,由《語絲》主要饌稿人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魯迅、林語堂、錢玄同、孫伏園、俞平伯、劉半農等。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以散文創作為主的刊物,主要發表雜感、短評、小品等。語絲社作家的散文創作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語絲」文體,這種文體在思想內容上有任意言談,斥舊促新,在藝術上以文藝性短論和隨筆為主要形式,撥辣幽默,諷刺強烈。以魯迅為代表的尖銳潑辣的雜文和以周作人、林語堂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該社散文創作兩大類,對散文發展有重要影響。

Ⅶ 請問新月社的代表人物,語絲社的代表人物,文學研究會的代表人物,創造社的代表人物各是誰,請詳細列舉。

1、新月社來:胡適、徐志摩自、聞一多、梁實秋

2、語絲社:孫伏園、周作人

3、文學研究會: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郭紹虞、朱希祖、瞿世英、蔣百里、孫伏園

4、創造社: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

(7)冰心是創造社的嗎擴展閱讀

新月社於1923年成立於北京,是五四以來最大的以探索新詩理論與新詩創作為主的文學社團。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遷往上海,1933年結束。

文學研究會不但是成立最早的文學社團,而且因其成員多、影響大,在流派發展上具有鮮明突出的特色,成為新文學運動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的小說創作佔有重要比例,曾有沈雁冰、鄭振鐸先後主編了《小說月報》。

創作社以其獨特的文學主張和鋒芒畢露的文學活動,成為五四以後新文學一支生力軍,特別在文學青年中激起強烈共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造社主要成員大部分傾向革命或從事革命實際工作。

隨後,表現出「轉換方向」的態勢,並有新從日本回國的李初梨、馮乃超、彭康、朱鏡我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遂發展而為後期創造社。後期創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Ⅷ "五四」除了冰心外,還有誰取得較高成就

代表新詩創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創造社的主將、浪漫主義詩人郭沫若,他的代表作《女神》的大部分詩篇寫於1920年。繼《女神》之後,郭沫若又有《星空》、《前茅》、《恢復》等詩集。 新月派的的代表人物聞一多的詩具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紅燭》、《別了,哥哥》是他的代表作。

Ⅸ 下列屬於創造社的成員的是( ) ① 郭沫若 ② 冰心 ③ 茅盾 ④ 郁達夫 ⑤ 魯迅

下列屬於創造社的成員的是(①④ )
① 郭沫若
② 冰心
③ 茅盾
④ 郁達夫內
⑤ 魯迅

中國現代容文學團體.1921年6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

閱讀全文

與冰心是創造社的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