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愛因斯坦有哪些發明
愛因斯坦不是發明家,所以他沒有發明過什麼。他是提出了很多理論 比如《相對論》,很多東西都是在他的理論上發明的。他是一位物理學家,主要進行物理理論研究,有許多傑出的物理成就。愛因斯坦的成就如下:
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發現了光電效應,對能量守恆定律進行了更加突出的研究。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科學范疇。
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是運動的量度;能量與質量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公式:E=mc²(E代表能量,m代表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為3×10^8m/s,這說明能量可以用增加質量的方法創造!)。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是和平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晚年成為民主社會主義者。他曾經說:「我認為甘地的觀點是我們這個時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們應該朝著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過暴力達到我們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認為邪惡的勢力結盟。」愛因斯坦反對共產主義、麥卡錫主義和種族主義。他還是德國自由民主黨的建立者之一。
B. 高科技領域都有哪些研究發明
半導體產業上游是IC設計,中游是IC製造、晶圓製造、光罩,下游是封裝測試。
設計大致分為模擬、數字和模數混合,以及EDA的軟體設計:晶圓製造就是將多晶硅製成晶圓;IC製造就是將設計好的電路圖做到晶圓上;完成好後就是封裝測試的環節。
從設計上看國內最缺的是EDA的軟體這需要無比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很強的編程技巧,其次是模擬電路設計工程師,然後是數字電路設計工程師,但數字電路的重要程度又是僅次於EDA。個人認為EDA是最重要的基礎,設計電路的時候沒有EDA就好比是作家沒有筆和紙,即便你有再精妙的電路也無法讓製作IC的人做出來。
IC製造大概就是提問中的晶元製造了,簡單來說IC製造所做的事情就是將光罩的電路轉移到晶圓上,這個過程與相片的製造很像。IC製造的過程就是薄膜-光阻-曝光顯影-蝕刻-去光阻然後不斷重復。光罩就是將電路圖做到光罩上,有點像相機的底片,製作相冊的時候你想讓照片上有底片的影像就需要做遮光對應光阻的作用然後曝光蝕刻後就會留下底片上的映像,我們在做相片的時候底片比較小,相片比較大而IC製造相反,光罩大而IC小,電路做到晶圓上後再切成IC,晶圓與IC的關系就是一顆晶圓上有很多片小IC,在這個過程中涉及的技術太多了,有興趣就自己查查看吧。
接下來是問題所在:我們的技術卡在哪裡,為什麼做不下去?
說起IC製造的問題就不得不提摩爾定律:在集成電路中IC大小不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兩年增加一倍。也就是說數目以2的次方增長,長度大概是根號2的次方縮小。這就好比是你要將一段長1米的木棍每隔一段時間切半,那麼問題來了木棍會越切越小,他的長度剛開始還是以米為單位接下來是厘米然後是毫米然後越切越小來到了微米級,你想要繼續切就要改善自己的刀,先是菜刀然後要更鋒利更薄的刀再然後激光刀。在線寬還沒那麼小時製造公司都是工藝不變單純依靠製造技術的進步來縮小線寬,製造公司簡單來說就是將代工的錢拿去提升製造技術,研發總是有成本研發不出來就意味著著被對手超越,輸了兩年的生意,第一次輸了可能大公司還能經得起,接下來又研發不出來可能就危險了接下來公司慢慢就虧空了,日本的製造公司就是這樣被拖死的。然而在縮到更小線寬時就需要改良工藝了。這個時候門檻就更高,許多公司都被攔在外面,中興之前停在22奈米線寬,因為各種原因才得到技術支持進入22奈米。除此之外,IC製造不同於傳統製造業,製造完全是機器在做
C. 愛因斯坦發明過什麼東東是怎樣探究發明出來的
愛因斯坦不是愛迪生,不是發明家,他最偉大的成就是發現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一)狹義相對論——
http://202.205.177.137/science/wuli/0/16.htm
(二)廣義相對論——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4909.htm
(三)愛因斯坦——
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現代偉大的物理學家。1879年3月14日誕生在德國烏爾姆的一個猶太人家中。1894年舉家遷居義大利米蘭。1900年畢業於瑞士蘇黎世工業大學。1901年入瑞士國籍。1902年6月至1909年10月,在瑞士專利局任技術員。1909年10月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年3月,在布拉格任德意志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12年10月,任蘇黎世工業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14年4月,在柏林任德國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1932年12月,離開德國。1933年10月以後,定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教授。1940年入美國國籍。1955年4月18日逝世。
愛因斯坦被認為是最富於創造力的科學家,這一聲望主要建立在1905年他26歲時所發表的三個理論:1.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得出了光電效應的基本定律,並揭示了光的波粒二重性本質,為量子力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為此榮獲192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2.證明了熱的分子運動論,提出了測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3.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對牛頓的力學體系和絕對時空觀進行了根本性的變革。他指出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著的,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密不可分的。他認為物體不是只有三維空間(長、寬、厚),而是有四維(加上時間這一維空間)。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原理,他推導出了著名的質能關系式E=mc2,即物體的能量相當於質量與光速(第秒鍾30萬公里)的平方的乘積,從而揭示了原子內部所蘊藏的巨大能量的秘密。現在,狹義相對論已經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在量子力學、高能物理學以及高能加速器、核能應用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十年以後,愛因斯坦又創立了廣義相對論(1916年完成了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基礎》)。廣義相對論是一個關於引力的理論,它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了時空結構同物質分布的關系,指出了物質間所存在的萬有引力,是由於物質的存在和分布使時間和空間的性質不均勻(即時空彎曲)而引起的。1917年,他的論文《根據廣義相對論對宇宙學所作的考察》,成為現代宇宙學開創性文獻。
D. 發明創造的十大基本原理有哪些
(1)綜合原理。綜合原理是指將研究對象的各個要素進行相應的分離和取捨,使回綜合後的整體具有新特答征的原理。
(2)還原原理。還原原理是指研究已有事物的創造起點,並深入追溯到它的創造原點,再從創造的原點出發尋找各種門路,用新思想、新技術重新創造該事物,從原點去解決問題的原理。
(3)移植原理。移植原理是指把一個研究對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等運用於其他研究對象之中的原理。
(4)分離原理。分離原理是指把某一對象進行科學分解和離散的原理。
(5)強化原理。強化原理是指利用對某事物進行精練、壓縮或聚焦進行創造發明活動的原理。
(6)換元原理。換元原理是指通過尋找替代物,或通過對代替事物的研究來解決被代替事物存在問題的原理。
(7)迂迴原理。迂迴原理是指通過解決相關的問題來解決特定問題的原理。
(8)組合原理。組合原理是指事物的整體或部分疊加的原理。
(9)逆反原理。逆反原理是指當遇到不能解決的難題時,往往從其相反的途徑卻能順利解決的原理。
(10)群體原理。群體原理是指在發明創造過程中,充分發揮群體智慧和力量的原理。
E. 理論研究成果是什麼
理論研究
《理論研究》創刊於1979年,是由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黨校和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學院主管、主辦的政治軍事法律綜合學術期刊。[1][2]據2020年第2期期刊內頁顯示,《理論研究》編輯委員會有委員11人。 據2020年7月20日中國知網顯示,《理論研究》共出版文獻量3000篇、總下載次數388056次、總被引次數6557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401、(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0.159。[1]據2020年7月2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理論研究》共載文1929篇、基金論文量為4篇、被引量4485次、下載量4次,2018年影響因子為0.65。[3]
中文名
理論研究
外文名
Theoretical Research
語種
中文
類別
政治軍事法律綜合
主管單位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黨校、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學院
更多
辦刊歷史
1979年,《理論研究》創刊,初期作為內部資料以活頁的形式不穩定出版。
1984年,《理論研究》刊期為半月刊。
1986年,隨著教育正規化步伐的加快和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改為16開本雙月刊。[2]
1987年,該刊刊期變更為雙月刊。[1]
1988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為正式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2014年12月,《理論研究》被正式公布為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4]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
《理論研究》設有專論、中西部發展論壇、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和諧社會構建、科學發展觀、黨建研究、法治文明、理論探討等欄目。[3]
讀者對象
《理論研究》的讀者對象主要是各級領導幹部、理論工作者和幹部教育工作者
F. 發明研究是否屬於投資
發明研究是否屬於投資,不屬於發明研究,只是風投,嗯,但是你取決於您的投資是是否出售發明研究是否有價值,可以查一下網路搜索引擎或者是網路引擎。
G. 電燈的發明,與科學理論研究中的哪一重大發現有關
電學(我廢話)
H. 一項發明我只有理論,沒有實際做可以申請發明專利或是實用新型專利嗎在申請過程中會要求檢驗實物嗎或
不需要實物,但是需要敘述清楚原理。
實用新型得需要圖,並且只保護產品,方法配方之類的是不能申請的。
發明可以。
發明流程有公布和實審兩步,一般要兩三年。
實用新型只有一次審查,一般半年多授權。
I. 試述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體系構成,
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核心是技術進化原理.按這一原理,技術系統一直處於進化之中專屬,解決沖突是其進化的推動力.進化速度隨技術系統一般沖突的解決而降低,使其產生突變的唯一方法是解決阻礙其進化的深層次沖突.
G.S.Altshuller依據世界上著名的發明,研究了消除沖突的方法,他提出了消除沖突的發明原理,建立了消除沖突的基於知識的邏輯方法,這些方法包括發明 原理(Inventive Principles)、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及標准解(TRIZ Standard Techniques).
在利用TRIZ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設計者首先將待設計的產品表達成為TRIZ問題,然後利用TRIZ中的工具,如發明原理、標准解等,求出該TRIZ問題的普適解或稱模擬解(Analogous solution);最後設計者在把該解轉化為領域的解或特解
J. 網友問:美國會瞞著所有人,進行一些新理論研究和新發明嗎
這是肯定有的!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組織,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對某些技術進行封鎖。
科學理論能推動科技的進步,在國家博弈層面上,很容易對某些科學技術進行封鎖,比如核技術、可控核聚變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晶元製造技術等等。
比如美國在火星上發現有機分子、發現地下湖泊等等,這些都是美國公開的發現,誰也不知道在美國手中,是否還保留了更重要的發現,或許重要到會影響美國未來的霸主地位。
同樣,中國也有很多技術,會對外進行封鎖,比如中國的量子通信技術是走在世界前面的,高鐵製造技術也是世界一流水平。
我的內容就到這里,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