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蘇軾發明

蘇軾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3 22:32:49

Ⅰ 東坡肉是蘇東坡發明的嗎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兩度杭州為官,第一次是當通判(公元1069年),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西湖詩。公元1088年時,西湖久無整治日見頹敗,官府花了大錢整治西湖卻未見成效。時任太守竟欲廢湖造田。危急時刻蘇東坡再度到杭州任太守。 蘇東坡認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是絕對不能廢的。他帶領杭州民眾疏浚西湖,終使西湖重返青春。杭州百姓感激不盡,紛紛敲鑼打鼓、抬豬擔酒送到太守府。蘇東坡推辭不掉,只好收下。面對成堆豬肉,他叫府上廚師把肉切成方塊,用自己的家鄉四川眉山燉肘子的方法,結合杭州人的口味特點,加入姜、蔥、紅糖、料酒、醬油,用文火燜得香嫩酥爛,然後再按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冊,每戶一塊,將肉分送出去。 民工們品嘗著蘇太守送來的紅燒肉,頓感味道不同尋常,紛紛稱其為「東坡肉」。有家飯館老闆靈機一動,設法請來太守府的廚師,按照蘇東坡的方法製成「東坡肉」,於是飯店從早到晚顧客不斷,生意格外興隆。別的飯館一見也紛紛效仿,一時間,大小飯館都賣起了「東坡肉」,「東坡肉」遂成了杭州第一大菜。後來,「東坡肉」越傳越廣,越做越精,成為風靡全國的一道名菜。目前,全國著名的有杭州「東坡肉」、黃州「東坡肉」、江西永修「東坡肉」、江蘇揚州和蘇州「東坡肉」、雲南大理「東坡肉」以及蘇軾故鄉四川「東坡肉」等。 先准備帶皮的五花肉2斤,要大塊的,再准備冬筍和蔥各一兩,菠菜半斤,豬油一小塊,黃酒8兩,白糖1兩,姜來幾片,醬油4兩,還有點鹽 具體操作是: 把肉皮烤到焦黃,再用水浸泡以後,用刀颳去焦皮,洗干凈,切成4厘米厚,6.5厘米寬的小方塊,並且在肉皮上劃出十字刀 將沙鍋洗干凈後(洗凈鍋),用薑片和蔥鋪在鍋底,再把切好的肉塊擺放在鍋里,注意是擺放,不是倒,肉上面放上冬筍,冬筍要切成柏葉片,然後加上料酒、醬油、白糖和少許的水(少著水) 現在,蓋上蓋子,用旺火燒開後,改為文火慢慢燜燒(柴火罨煙焰不起),差不多1小時以後,每隔10分鍾把肉翻一次,直到酥軟透味(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時他自美),這時候,湯是油芡狀的,盛到盤子里就可以叫我了。 另外,在旺火上用豬油把菠菜炒一下,一斷生就放鹽,出鍋,放在盤子兩邊。這時候我應該就到了,端起來打包回家正好,你可以再復習一遍,重新做一個,多練習才可以提高。 這道菜里加冬筍和菠菜,一是為了味美色佳,二是因為諧音,冬筍的「冬」和菠菜的「菠」合在一起是東坡的諧音,再加上肉,正好是東坡肉

Ⅱ 蘇軾發明了多少菜

蘇軾發明的菜有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腿,東坡狗肉,東坡蒸豬頭,東坡豆腐,東坡茄子,東坡羹,東坡甜藕,東坡墨魚,東坡鯿魚,東坡五柳魚,東坡生蚝,東坡餅,東坡酥,東坡燒麥,東坡泡菜,東坡黃雞粥。

1、東坡肉又名滾肉、紅燒肉。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浙菜系,以豬肉為主要食材。東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加入配料燜制而成,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嘗嘗,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Ⅲ 蘇東坡是如何發明東坡肉的,在哪兒發明的

東坡肉又名滾刀肉、東坡燜肉,是一道非常著名的菜餚,這道菜被分在川菜和浙菜裡面。也是眉山和江南的特色傳統名菜。

1、據傳說東坡肉是蘇東坡發明的

據比較真實的傳說,蘇東坡在杭州任知州,當時正值五六月,杭州太湖的水泛濫,造成了大片農民的莊稼地被淹,而蘇東坡及早的採取了有效措施減少了農民的損失。幫助杭州的百姓度過了這段最困難的時期。

其實東坡肉被人叫得最多的名字是紅燒肉。其實東坡肉在不同的地方它的做法並不是完成一樣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精緻的五花肉,而且想要把五花肉燒的紅紅的比離不開醬油。而東坡肉確實是一道非常好吃的菜。

Ⅳ 蘇東坡發明了多少人們愛不釋手的菜餚

蘇東坡發明了東坡肉、東坡豆腐、東坡羹、東坡餅等等美味菜餚。蘇東坡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當時宋朝有“神童”這種流行說法,只要家裡孩子非常聰明就可以被稱為“神童“。蘇東坡從小便頂著這個稱號長大,但是他確實很有文采。在會試的時候,文章寫得非常好,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歐修養極為欣賞蘇東坡的文章,甚至為了誇他誕生出一個成語來了那就是“出人頭地“。後來在制科考試寫得文章也是受人追捧。

從此蘇東坡在發明美食的路上一去不反復。後來又發明了東坡豆腐、東坡羹、東坡餅等等美食。其實我們看得出來蘇東坡發明這些美食其實材料都是比較便宜的,都是些老百姓家的食材。所以個人覺得蘇東坡發明這些美食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讓老百姓吃得更舒服些,二是窮。

Ⅳ 蘇東坡為什麼發明了東坡肉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制(實為其小妾王朝雲創制(蘇被貶黃州之際王為改善其飲食所創)),最早發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一。
相傳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製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並成徐州傳統名菜

Ⅵ 有哪些菜是蘇軾發明的

有史料依據的也就是「東坡肉」了。
《豬肉頌》(蘇軾)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專肯屬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洗凈鍋,少放水,
溫火慢燉,不能心急,
火候到了它自然美味,
所謂「肉爛自香」。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制,最早發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一。

Ⅶ 蘇軾的成就有哪些

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謚號文忠,復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且善書法和繪畫,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

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聖復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郟縣。

(7)蘇軾發明擴展閱讀:

蘇軾年幼時父親出遊在外,母親將其養大,並教他讀書,曾令其以范滂為榜樣。蘇軾生性放達,好交友。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

蘇洵修編族譜,自稱是初唐相國蘇味道後裔。然而蘇洵自己也承認蘇味道的後人與自己的高祖之間世系不可考證,蘇洵的高祖才是信史的上限。蘇洵的尋根方法,在當時就有人不以為然。

柳立言認為蘇洵修撰族譜編寫世系,將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宰相蘇味道當做自己家族的始遷祖,是看中蘇味道的知名度,蘇洵編訂族譜的目的是不問親疏,團結蘇姓人士,爭取共享政治和社會資源,以虛構始祖來聯宗。

Ⅷ 蘇軾的發明

北宋文學家蘇軾(蘇東坡)除了在文學詩詞給後代留下瑰寶以外,發明的「東坡肉」,以及在杭州西湖景區建造的蘇堤,那是流芳萬世的。

閱讀全文

與蘇軾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