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下列哪些樂器不是中原傳統的樂器
編鍾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鍾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鍾,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鍾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鍾,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時期出現的。
但是曲項琵琶是有西域傳來的,不算中原樂器。
阮咸顧名思義,是由阮咸發明的,絕對是中原樂器。
武則天在位期間,曾有人在古墓中得一銅琵琶,人們認為這正是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所作的樂器,加上阮咸本人善彈此琴,從此這種樂器就被稱為「 阮咸 」。而「琵琶」這個名字,就讓位給了一種來自西域的樂器。以人名命名一種樂器,在中國音樂史上,僅有「阮咸」一個。
篳篥,篳篥,又稱悲篥、笳管、頭管、管子,是由古代龜茲(今新疆庫車縣)的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簧管樂器,這個樂器名稱就是從古龜茲語的譯音而來的。
所以說,篳篥和琵琶不算是中原傳統樂器,都是由其他地域傳入中原的。
所以應該選「只有2、4」
B. 我需要一個歷史人物,希望歷史學的比較好的幫我尋找 ……
強烈推薦 三國被遺忘的英雄 高順。 據記載,高順清白威嚴,驍勇有智,衷心仁義。不飲酒,不受饋遺。乃軍人之典範。
高順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忠臣,一個深思遠慮使謀化策的謀臣高順是一個很注重個人修養的人。他很有威儀,治軍也很嚴格。高順不飲酒,這在當時對於一個武將是很難得的。他也不接受別人的饋贈。同為呂布部將的侯成,有一次丟失了戰馬,後來找回。眾將帶了禮品去恭賀他,侯成用自己釀的酒招待眾將。宴飲之前, 侯成先給呂布送了些酒肉過去。呂布大怒,因為呂布曾在軍中下過禁酒令。侯成非常害怕,趕緊回去把酒倒掉,並把眾將送的禮物都退了回去。《素書》說:「貶酒闕色,所以無污。避嫌遠疑,所以無誤。」這一點,高順做到了。
高順也有資格做一個名將,他的部屬僅有七百多人,平日的鎧甲戰具都修繕得精練整齊。每逢戰事,幾乎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人們給了他的部隊一個稱號——陷陣營。高順跟隨了呂布,在呂布神勇的光環下,高順的光彩便暗淡了許多;在呂布的戰略眼光下,高順的才能便打了一個折扣。
高順也是一個忠臣。他死心塌地的跟隨呂布,雖然他知道呂布不會成就大事。高順經常勸諫呂布說:「凡是破家亡國的君主,並不是手下沒有忠臣和能臣,是因為君主不能用人。將軍每次的言行舉動,都不肯深思熟慮,事後推委於『失誤』,將軍的這種失誤太多了。」高順這段話,不僅適用用於治兵理國,對現代企業用人也很有現實意義。呂布也知道高順是個忠臣,但是他出於種種考慮不能用高順(布知其忠,然不能用——英雄記)。呂布和郝萌反後,更加疏遠高順。魏續和呂布有親戚關系,呂布便將高順的部屬全部交給魏續帶領,實際上就是奪了高順的兵權。但有戰事的時候,呂布也離不了高順,還讓他指揮他原來的部隊去作戰,而平日,這些部隊歸魏續統領。即便如此,高順從跟隨呂布,到為呂布赴義,始終沒有恨意怨言。《三國演義》上說,高順被曹操俘虜後,曹操問他:「汝有何言?」高順默然不語。然後曹操縊殺了高順。這段描寫很光彩照人,高順的人格也在他「默然不語」中得到了升華。他沒有象張任那樣,說出「忠臣不侍二主」流芳萬世的言語;沒有象陳宮那樣,做出激烈的反應,主動慷慨就義;沒有像張遼那樣,順應那個時代的處世理念——良禽擇木而棲。
或許曹操是更好的主人,可是這有什麼意義呢?自己捍衛的旗幟倒下了,自己自然沒有存活的意義。簡單質朴清白的武人心理,人想苟活下去是可以找到各種大義凜然的借口的,不過至少任何人也無權指責貫徹自己信念慷慨赴義的殉難者。
C. 竹林七賢是一個怎樣的存在世人為何會認可這七位名士
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有名的7位名士,這幾個人包括嵇康、山濤、王戎、劉伶、阮籍、阮咸和向秀,這7個人的才華在當時魏晉時期是非常知名的,他們經常隱蔽在竹林里高歌暢飲,縱情瀟灑。他們不依附權貴、不趨炎附勢,正直不阿,於是結成了莫逆之交,所以後人就要他們竹林七賢。
王戎也是一位非常聰明有見地的名士,道邊不摘李的故事就是出自於王戎,王戎小時候和小朋友一起玩,別的小朋友看見道邊有一隻李子樹於是紛紛想栽,只有王戎不摘。別人問他為什麼不摘李子,他說這李子肯定又苦又澀,如果又香又甜早就被人摘完了。
而山濤是竹林七賢中唯一入仕的官員,相比於其他6個人,山濤的權勢地位要更高一些。
阮籍和向秀不愛喝酒,但是阮籍和向秀在詩詞方面很有造詣,向秀的《思舊賦》和阮籍的《清思賦》 都流傳後世。
D. 竹林七賢磚印模畫的概述
魏晉間以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為代表的風流名士,因不滿暴政,乃逍遙山林,談玄醉酒,長歌當哭,不與統治者合作,世稱「竹林七賢」。嵇康為「七賢」之首,他是一個非常豁達而有文採的人物,文獻中記載他「博綜伎藝,於絲竹特妙」且常「彈琴詠詩,自足於懷」。阮籍則是一個不拘小節,活得很瀟灑滋潤的人,他好飲酒,且「嗜酒能嘯」,這個「嘯」,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把手指放在嘴裡吹口哨。《世說新語》說他酒後縱興「長嘯」,且「韻響嘹亮」,所以,在「七賢」之中,有「嵇琴阮嘯」之說。山濤也極能飲酒,《山濤傳》中有其「飲酒至入斗方醉」的記錄。王戎則是一位為人任率,不修威儀,善發談端的人物。向秀文儒,文獻記其「雅好老莊之學,莊周著內外數十篇……秀乃為之隱解,讀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時也」,看來是個十足的道學家。劉伶也好酒,且嗜酒如命,「止則操卮執觚,動則契盍提壺」,大杯小盅,來者不辭。阮咸通音律,善彈琵琶,當然,這里的「琵琶」不是我們現在所見的琵琶,而是一種被稱為「阮」的彈撥樂器,相傳這種樂器就是由阮咸發明,在許多地方劇種的演出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樂器。
由於「七賢」在當時熱衷於清談和玄學,崇尚空靈之道,而玄學中又摻雜了許多「怡悅情性」「自我陶冶」「洗心養身」「自喻適志」的道教因素,頗受知識分子的喜好,「七賢」談吐不俗,灑脫倜儻的人生觀亦博得了知識分子的贊賞,久之,便形成了所謂的「魏晉風度」,「七賢」成了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圖中的榮啟期是春秋時代的名士,他與七賢有共同之處,故被畫在一起。
E. 古語阮代表什麼意思
是一種樂器,叫阮咸,是阮咸發明的,所以阮代表了一種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