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化創意服務費在國稅怎麼報
前台申報人員可以回答的,也可以撥打12366咨詢.
⑵ 什麼是國稅文化
通俗地講,國稅文化是國稅部門的主流觀念(或理念或價值觀)以及國稅部門的主流行為方式。其中,「行為方式」可以分為國稅幹部個人行為和國稅部門組織行為。個人行為主要是個人做事的習慣,組織行為主要是管理制度。
⑶ 國稅里頭有個文化事業建設費申報表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廣告服務的單位和個人,應按照本通知的規定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
廣告服務,是指利用圖書、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電影、幻燈、路牌、招貼、櫥窗、霓虹燈、燈箱、互聯網等各種形式為客戶的商品、經營服務項目、文體節目或者通告、聲明等委託事項進行宣傳和提供相關服務的業務活動。
廣告服務,包括廣告代理和廣告發布、播映、宣傳、展示等。
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單位和個人,應按照提供廣告服務取得的計費銷售額和3%的費率計算應交費額,計算公式如下:
應交費額=計費銷售額*3%
計費銷售額,為納稅人提供廣告服務取得的全部含稅價款和價外費用,減除支付給其他廣告公司或廣告發布者的含稅廣告發布費後的余額。
繳納義務人減除價款的,應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合法有效憑證,否則,不予減除
廣告設計服務,不包含在內,不需要繳納文建費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對小微企業免徵有關政府性基金的通知》(財稅【2014】122號)第一條規定: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對按月納稅的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含3萬),以及按季度納稅的季度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9萬元(含9萬)的繳納義務人,免徵教育附加費、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文化事業建設費。
⑷ 什麼是稅收文化,如何加強我國稅收文化建設
稅收文化隨著稅收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稅收的發展而發展。早在夏、商、周時期就有了賦稅,據《孟子·滕文公上》中言「夏後代五十而貢,殷人七助,周人百畝而徹,其皆什一世」。作為賦稅活動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的賦稅思想便應運而生,這種賦稅思想是當時稅收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當時最重要的稅收文化表現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從春秋時期賦稅實行「初稅畝」起,賦稅思想不斷得到發展,稅收文化的內容也得到了豐富和擴充。治稅思想、納稅心理、納稅意識逐漸表露,並融入稅收文化當中。
根植於實踐
緊緊圍繞稅收工作主題。稅收實踐是稅收文化的源泉,也是推動稅收:定化發展前進的動力,還是檢驗稅收文化建設成果的標准。推進依法治稅,深化稅收改革,強化科學管理,加強隊伍建設是當前稅收工作的主題,也是稅收工作最重要的實踐,「要深化改革,建立適合我國情,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要完善稅收法律法規,堅持依法征管,依法治稅;要加快稅收信息化建設,全面提高稅收科學管理水平;要加強稅收幹部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都需要稅務部門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做出迅速正確的回應,取得扎實的進展。只有著眼於這一實際,淬煉出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文化成果並用於實踐,才能實現為稅收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這一根本目的;這是稅收文化建設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營造良好氛圍
環境和氛圍往往是某種風氣的反映,它既表現一個部門的精神風貌,也影響作用於每個員工;要調動廣大員工滿懷熱情全心全意地投身於稅收文化建設,環境和氛圍極為重要;同心同德的團隊精神,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攻艱克難的開拓精神。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的形成,與所在單位的價值取向、環境氛圍息息相關。
運用創新載體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上無沒有形式的內容,也無沒有內容的形式;任何內容都需要一定的形式來表現和表達,同理,任何錶達都反映著一定的內容;可見形式越多樣靈活精彩,對表達內容就越有幫助,效果就越好。不可否認,內容和形式有時並不統一,一種內容可以用一種或多種形式表現,如同一主題,可以寫成小說,也可以改編成電影和戲劇;同樣,一種形式也可以表達多種內容。認識形式對於表達內容的重要作用,將促進我們努力尋求以完美形式表現先進內容,盡可能地做到內容與形式相統一。
1.創新學習形式。學習是獲取和掌握知識、提高文化水平工作技能的最主要途徑,除延用傳統的正規教育,自學成才,辦班培訓,集體學習方式外,還應廣泛採用其他方式來推動和促講學習,如舉行專題講座,內容可以是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稅收、財務、計算機應用,此種方式能有效調動教與學的學習鑽研積極性;隨時開展講評,表彰先進,帶動後進,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還可以開展網上學習,學習競賽等等。
2.創新宣傳形式。讓社會了解稅收是稅收宣傳的根本目的,因此著眼點必須放在如何才能讓社會各界人民群眾了解稅收上。一年一度的稅收宣傳月己使稅收知識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稅收新聞發布會、稅收優惠政策、稅收策劃資料的製作和發放,擴大了稅收的影響和知名度,各種形式的稅收宣傳增強了人們對稅收的理解和認識,功不可沒;但不可否認,我們的宣傳形式還較為單一,宣傳的連續性有效性還有差距。值得深思的是至今有深刻內容引起社會共鳴的文學藝術作品不能說絕無僅有,可也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數,與稅收的源遠流長重要地位極不相稱。這固然有歷史的原因,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稅收幾乎是橫征暴斂的代名詞,人們恐稅憎稅心理根深蒂固;也有現實的原因,那就是在稅收題材作品的創作上重視程度和所下功夫遠遠不夠。我們要深刻認識文藝作品教育人、鼓舞人、引導人的重要功能,動員社會力量,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創作出觀點正確、富含理性、情節曲折、內容真實、引人深思、震撼心靈堪稱史詩的稅收文化藝術經典之作,為稅收文化建設增輝添彩,為稅收事業發展書寫新華章,注入新生機,增添新活力,讓稅收在文學藝術領域(包括曲藝、影視、繪畫、雕塑、攝影、音樂等等)佔有~ 席之地。
3.創新積累形式。薪火相傳,文明的綿延傳遞:披沙淘金,文化的去粗取精;巨著誕生,文化精神的升華,百花齊放,文化的發展和繁榮都離不開文化的積累,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積累就沒有文化。各地稅收史志稅收年鑒的編纂,各種稅收文檔的分類整理和收藏,已引起關注,做得很扎實也很規范;有的地方甚至創建了稅收博物館,齊市國稅局的稅收文化牆建設,各基層局的展覽室、陳列室、資料室都在稅收文化積累上做了很好的嘗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應該大力提倡和加強。積累要注重連續性,一脈相承;注重豐富性,廣開門路,徵集與稅收相關的資料實物;注重系統性,縱橫經緯完備,不支離破碎;注重層次性,高起點設計,高質量建設,做到內容上精典,形式上精品,經得起時光和歷史的檢驗。建議國家局籌建全國稅收博物館,省局及地市局建立展覽館,從而把文化積累真正落到實處,增強稅收文化的底蘊;底蘊越深厚,文化的價值就越大。
4.創新活動形式。近年來,稅收文化建設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各單位相繼開展了各種文化體育活動,如各類體育賽事、歌詠會、演講會、主題教育、集體野遊,設立了圖書室、網站、健身房,豐富了職工的文體生活,也推動了稅收文化建設;將不同愛好的同事組成不同的組織,如詩社、文學社等,圍繞主題切磋創作,也是一種好方式,值得探討和總結,改進和提高。
納入日程
作為基層國稅部門,設專門人員或機構從事文化建設並不實際,但這項工作卻絲毫不能忽視,「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苟子),從現在做起,從基礎做起,就會積沙成塔,集腋成裘。文化積累的資料收集、整理,大事記的隨時記載,展覽室、榮譽室的調整充實;稅收宣傳和稅收科研的組織,各項文體活動的開展都應落實到相應部門和人員 只有領導精心籌劃同群眾廣泛參與相結合,稅收文化建設才能植根於稅收實踐的沃土,根深葉茂,歷久常新。
加強領導
稅收文化當然不應理解為領導文化,但領導的主導作用十分關鍵卻不可否認;文化產生有其客觀必然性,文化建設卻有主觀能動性;文化建設有沒有總體規劃設計,人員和職責能不能落實,各項活動是否如期開展,財力物力有無保證,定期總結評比改進能否進行,都取決於領導對文化建設的認識程度,不同單位文化建設所以千差萬別,主要原因就在這里。離開領導的參與倡導和關心支持而能搞好文化建設,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議。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縱橫交錯,任務艱巨,但只要有正確的領導,員工的參與,統籌規劃,不懈追求,各盡其責,通力合作,稅收文化建設就一定能奏出美妙動人的合弦,繪出流光溢彩的畫卷,結出豐滿璀璨的果實,生成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共和國稅收這只巨輪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⑸ 國稅包括什麼具體意義是什麼
國稅與地稅,是指國家稅務系統和地方稅務系統,一般是指稅務機關,而不是針對稅種而言的。
我國現行稅種共有24個,按照財政分稅制的要求,將24個稅種按照實際情況劃分為中央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地方稅三種。其中,中央稅歸中央所有,地方稅歸地方所有,中央與地方共享稅分配後分別歸中央與地方所有。
為適應分稅制的要求,全國稅務機關分為國家稅務局(簡稱國稅)和地方稅務局(簡稱地稅),負責徵收不同的稅種。國稅主要負責徵收中央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地稅主要負責徵收地方稅,他們之間的徵收管理分工一般劃分如下:
1。國稅局系統:增值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鐵道部門、各銀行總行、各保險總公司集中繳納的營業稅、所得稅、城市建設維護稅,中央企業繳納的所得稅,中央與地方所屬企業、事業單位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所得稅,地方銀行、非銀行金融企業繳納的所得稅,海洋石油企業繳納的所得稅、資源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證券交易稅(開征之前為對證券交易徵收的印花稅),個人所得稅中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的部分,中央稅的滯納金、補稅、罰款。
2。地稅局系統: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不包括上述由國家稅務局系統負責徵收管理的部分),地方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繳納的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不包括對銀行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的部分),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契稅,屠宰稅,筵席稅,農業稅、牧業稅及其地方附加,地方稅的滯納金、補稅、罰款。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降低徵收成本,避免工作交叉,簡化徵收手續,方便納稅人,在某些情況下,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可以相互委託對方代收某些稅收。另外,對於特殊情況,國家稅務總局會對某些稅種的徵收系統,做出特別的安排和調整。
因此,納稅人涉及具體稅種應當向哪個稅務系統繳納問題時,還是應當以當地主管國家稅務機關和地方稅務機關的實際分工及其具體要求為准。
⑹ 國稅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稅收的用途:
國家運用稅收籌集財政收入,按照國家預算的安排,有計劃地用於國家的財政支出,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發展科學、技術、教育、文化、衛生、環境保護和社會保障等事業,改善人民生活,加強國防和公共安全,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因此,稅收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稅收的用途,體現了我國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本質。
⑺ 關於加強稅務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重要意義
(一)稅務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稅務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稅務部門肩負著歷史使命和重要責任,需要充分運用稅務文化的力量,以正確的價值觀念、先進的管理理論、共同的發展願景凝聚精神力量,打牢共同思想基礎,培育良好道德風尚,促進科學發展,激發稅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廣大稅務人員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稅務部門的共同價值取向充分展現,稅務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提升,進而形成推動稅收事業發展的巨大內在動力。?
(二)稅務文化建設的必然性。黨的十七大做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重大部署。在全國稅務系統著力推進稅務文化建設,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做貢獻,已成為時代的必然要求。同時,加強稅務文化建設也是稅收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要求。改革開放以來,依法治稅深入推進,稅制改革穩步進行,稅收征管不斷加強,稅收收入大幅增長,稅務人員素質進一步提高,稅收事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各級稅務機關已經具備了全面加強稅務文化建設的現實條件。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大力加強稅務文化建設,已經成為全方位提升稅收管理和加強稅務機關內部建設的必然選擇。?
(三)稅務文化建設的緊迫性。稅務文化建設來源於稅收事業的實踐,支撐和推動著稅收事業的科學發展。多年來,各級稅務機關積極探索推進稅務文化建設,取得很大成效。但是,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突出表現在:一些稅務部門對稅務文化建設重視不夠;稅務文化建設缺少統一的規劃、內容和標准,發展程度參差不齊;缺少新形勢下稅務文化建設的研究和創新,人才短缺,等等。在當前稅收事業不斷發展、各級稅務部門越來越重視稅務文化建設的形勢下,迫切需要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路、發展的辦法,在全系統深入推進稅務文化建設,滿足廣大稅務人員對進一步加強稅務文化建設的強烈要求,創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豐富實踐內涵的稅務文化體系。?
⑻ 國稅的用途是什麼
國稅跟地稅同樣都是國家主要的財政收入形式。只不過徵收管理的稅種各有分工。
國稅系統負責徵收管理的稅種有:1、增值稅;2、消費稅;3、鐵道、各銀行總行、保險總公司集中繳納的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4、中央企業所得稅;5地方銀行和外資銀行及非銀行金融企業企業所得稅;6、海洋石油企業企業所得稅、資源稅;7、印花稅(證券交易部分);8、境內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企業所得稅(已廢除);9、中央稅的滯補罰收入;10、車輛購置稅。
稅收主要用於國防和軍隊建設、國家公務員工資發放、道路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科學研究、醫療衛生防疫、文化教育、救災賑濟、環境保護等領域。
稅收的職能和作用是稅收職能本質的具體體現。一般來說,稅收具有的以下幾種重要的基本職能,
組織財政收入
稅收是政府憑借國家強制力參與社會分配、集中一部分剩餘產品(不論貨幣形式或者是實物形式)的一種分配形式。組織國家財政收入是稅收原生的最基本職能。
調節社會經
政府憑借國家強制力參與社會分配,必然會改變社會各集團及其成員在國民收入分配中佔有的份額,減少了他們可支配的收入,但是這種減少不是均等的,這種利益得失將影響納稅人的經濟活動能力和行為,進而對社會經濟結構產生影響。政府正好利用這種影響,有目的的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引導,從而合理調整社會經濟結構。
監督經濟活動
國家在徵收取得收入過程中,必然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細致的稅務管理基礎上,具體掌握稅源,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監督納稅人依法納稅,並同違反稅收法令的行為進行斗爭,從而監督社會經濟活動方向,維護社會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