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雜交稻的真正發明人

雜交稻的真正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07-23 15:01:26

① 為什麼說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水稻雜交是他發明的嗎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研究雜交水稻的科學家。在他之前學術界盛傳水稻不可雜交,而他潛心研究終於研製出數代雜交水稻,在全球范圍內解決了數以億萬計的人的吃飯問題,如此大功足以受此榮譽。

②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算不算專利是他發現還是他發明的應該叫雜交水稻技術吧

1、雜交水稻不能算專利,而雜交水稻的雜交技術培育的方法算專利。

2、雜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術,以及首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國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學術界某些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由於Henry Beache的設想和方案存在著某些缺陷,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3、袁隆平於1971年2月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並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1997年提出「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技術路線,在國際上引起高度重視。

在他的率領下,先後於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實現了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畝產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標也於2014年10月實現歷史性突破,為進一步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奠定了基礎。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2)雜交稻的真正發明人擴展閱讀

袁隆平主要貢獻

1、袁隆平在國內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在他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2、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展戰略,即方法上由三繫到兩系再到一系,程序越來越簡單而效率越來越高;雜種優勢水平上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勢利用,優勢越來越強,促使雜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階邁進。這一思路已被國內外同行採用,並成為雜交水稻育種發展的指導思想。

③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是他一個人發明的嗎

其基本的思想和技術,以及首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國人Henry Beachell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 Beachell也被學術界某些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由於Henry Beachell的設想和方案存在著某些缺陷,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後來日本人提出了三系選育法來培育雜交水稻,提出可以尋找合適的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來作為培育雜交水稻的基礎。雖然經過多年努力日本人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另外日本人還提出了一系列的水稻育種新方法,比如趕粉等,但是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沒法完成雜交水稻的產業化。袁隆平1971年2月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為加強和協調雜交水稻的科學研究,1984年6月成立了全國性的雜交水稻專門研究機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後又成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1995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④ 袁隆平先生是世界雜交水稻的創始人,是世界雜交( ),被譽為「( )」。

袁隆平先生是世界雜交水稻的創始人,是世界雜交水稻的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

並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 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勛章」。

(4)雜交稻的真正發明人擴展閱讀:

袁隆平的兩個心願

一是把「超級雜交稻」合成,二是讓雜交稻走向世界。

這是袁隆平的心聲,一種博大的愛。為了實現這個心願,他從成績與榮譽兩個「包袱」中解脫出來,超然於名利之外,對於眾多的頭銜和兼職,能辭去的堅決辭去,能不參加的會議一般不參加,夢魂縈繞的只有雜交稻。

他希望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國家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解決人類仍然面臨的飢餓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袁隆平把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稻當作為人類謀幸福的崇高事業。他還受聘擔任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

⑤ 大米雜交水稻創始人是誰

是袁隆平。

袁隆平

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今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當代神農氏」、「米神」等。

1953年,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1985年更名為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農業大學與西南師范大學合並組建為西南大學)。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袁隆平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水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

畢業後,袁隆平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1971年至今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盤古開天闢地,人類呱呱誕生,從那一刻起,擺脫飢餓,奮力生存便成了人類的主題。滾滾歷史長河中的歷朝歷代,各君各王,雖在不同王國用卻擁有著同一個恆故不變的夢想——解決糧食問題。民以食為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飢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面對嚴峻現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連連發問:誰來養活中國,誰來養活世界?20世紀70年代,中國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這些事跡都歸功於袁隆平。

⑥ 水稻創始人是誰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⑦ 袁隆平是如何發明出雜交水稻的

雜交抄水稻並沒有在全國地區進行推襲廣。目前國內的水稻種植面積常規稻是2.45億畝,而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是2億畝。全國耕地面積20.23億畝。農財網數據,雜交秈稻種植面積約2億畝,雜交率約67%,粳稻只有不到0.2%是屬於雜交稻。2014—2017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前三名都是常規稻,順序為龍粳31、中嘉早17、寧粳4號。雜交水稻是Henry Beachell發明的。三系育種完善雜交育種技術是新城長友發明的。野敗植株的發現者是馮克珊和李必湖。第一個培育出不育系和保持系以及第一個成功的三系組合的是顏龍安,第一個恢復系是張先程。二系法是石明松發明的。
中國種植面積最大雜交水稻的品種是謝華安培育的。 海水稻(耐鹽鹼稻)是陳日勝培育出來的。

⑧ 雜交水稻是誰發明的

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
Henry
Beachell
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
Beachell因此被學術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

⑨ 世界上的雜交水稻創始人是誰

袁隆平

出生年月:1930年9月7日

籍貫:江西德安

出生地:北京

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畢業院校:西南農學院

袁隆平簡介

1949年8月考入了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國家"863"計劃"863-101-01"專題責任專家。他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1964年率先研究水稻雜種優勢利用,最先發現了水稻雄性不育株,指出水稻具有雜種優勢現象,並提出通過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來利用雜種優勢的設想。1975年和協作組成員一起攻克了制種技術關,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他不僅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也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總設計師和最主要的學術帶頭人。1986年他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由三系法到兩系法到一系法和從品種間到亞種間到遠緣雜種優勢利用三個發展階段的戰略設想,這一設想已成為國內外公認雜交水稻育種的指導思想。1987年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被列為國家"863"計劃的重點課題。近年來,在以他為主的指導下,兩系法雜交稻研究基本成功並投入生產應用。不久前,他主持研究的超級雜交稻也獲得成功。

雜交水稻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糧食產量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雜交水稻在中國的年種植面積約有2.3億畝,占水稻種植總面積的50%,產量占稻穀總產的57%。每年全國因此增產的糧食超過200億公斤,相當於一個中等省全年的糧食總產。由於雜交水稻獲得巨大成功,他先後獲得迄今惟一的國家特等發明獎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八項國際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授予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表彰袁隆平院士突破經典遺傳理論的禁區,提出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現在我國雜交水稻的優良品種已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平均增產20%。從推廣種植雜交水稻以來,已累計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這是首次以國家名義對為科學技術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給予最高榮譽獎勵。獎金500萬元。

[袁隆平的事跡]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艱難的研究歷程

1960年袁隆平從一些學報上獲悉雜交高粱、雜交玉米、無籽西瓜等,都已廣泛應用於國內外生產中。這使袁隆平認識到:遺傳學家孟德爾、摩爾根及其追隨者們提出的基因分離、自由組合和連鎖互換等規律對作物育種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於是,袁隆平跳出了無性雜交學說圈,開始進行水稻的有性雜交試驗。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規品種試驗田裡,發現了一株與眾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這株變異株的種子播到試驗田裡,結果證明了上年發現的那個"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雜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觀存在著"天然雜交稻",只要我們能探索其中的規律與奧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們的要求,培育出人工雜交稻來,從而利用其雜交優勢,提高水稻的產量。這樣,袁隆平從實踐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為自花傳粉植物而無雜種優勢的傳統觀念的束縛。於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轉到培育人工雜交水稻這一嶄新課題上來。

在1964年到1965年兩年的水稻開花季節里,他和助手們每天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頭彎腰,終於在稻田裡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經過兩個春秋的觀察試驗,對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較豐富的認識,他根據所積累的科學數據,撰寫成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發表在《科學通報》上。這是國內第一次論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論文,不僅詳盡敘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點,並就當時發現的材料區分為無花粉、花粉敗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種類型。從1964年發現"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們整整花了6年時間,先後用1000多個品種,做了3000多個雜交組合,仍然沒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100%的不育系來。袁隆平總結了6年來的經驗教訓,並根據自己觀察到的不育現象,認識到必須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選用親本材料,提出利用"遠緣的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的新設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袁隆平帶領助手李必湖於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島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發現一株雄花敗育株,並用廣場矮、京引66等品種測交,發現其對野敗不育株有保持能力,這就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隨後的"三系"配套打開了突破口,給雜交稻研究帶來了新的轉機。

⑩ 雜交水稻是誰研製的

1966年日本琉球大學新城長友以欽蘇拉包羅為母本與台中65雜交~育成BT型不育胞質台中65A~並將該雜交組合後代的部分可育株經自交穩定選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質恢復系~於1968年實現粳型,粳稻:矮稈、葉窄、色深和米粒短,雜交稻三系配套。 顏龍安1972年帶領課題組最早育出野敗秈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號A」;1982-2003年,以「珍汕97」不育系配組的雜交稻累計推廣種植18.744億畝,佔全國種植雜交稻總面積的47.59%。1973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勢組合「汕優2號」,實現三系配套。而袁隆平的研究進展卻不是很順利。1975年以後,他以自己的不育系配成的優勢組合「南優2號」,在湖南洞庭湖地區大規模試種。與同類雜交稻品種相比,「南優2號」的確長勢最好,穗大粒多,但卻有致命缺陷——不抗病。後來,洞庭湖地區幾十萬畝水稻遭遇矮縮病,顆粒無收,「南優2號」也因此被逐漸淘汰。

1991年版的《中國雜交水稻的發展》一書列出了23個雜交水稻組合。在1980年之前,也就是第一代雜交水稻品種里,只有「南優2號」為袁隆平的成果。此書由中國農科院與湖南農科院主編,主要撰稿人第一位即是袁隆平。
1981年,來自福建三明農科所的謝華安培育出了三系雜交稻「汕優63」,這個初期科研經費投入不足10萬元的項目,卻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間橫掃中國大地,最高峰時期曾經占據全國雜交稻種植面積的45%,累積種植面積占雜交水稻主要品種的21%(2006年數據)。更關鍵的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雜交稻剛推出便遇到了稻瘟病困境,推廣嚴重受阻,有的地方甚至將幾十萬公斤種子封存。由於汕優63對稻瘟病的優良抗性,雜交稻才得以真正進入國人的視野。著名水稻育種專家楊守仁曾說,「汕優63救了雜交水稻的命」。
隨後,在1997年時,來自江蘇農科院的鄒江石培育出了「兩優培九」,並表現出優異的品質,在2002年後接替「汕優63」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品種。直到2004年和2010年時,袁隆平團隊的「金優207」及「Y兩優1號」才批量推廣,2015年前後,袁隆平團隊唯一一個通過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品種兩優0293在全國多地發生大面積絕收並退出市場。

閱讀全文

與雜交稻的真正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