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音分類法的分類方法
根據樂器的不同製作材料進行分類的方法,分成金、石、絲、竹、匏[páo]、土、革、木八類,叫做「八音」。八音分類法是我國最早的樂器分類方法。
❷ 周代的八音分類法有哪些
周代,我國已有根據樂器的不同製作材料進行分類的方法,分成金、石、絲、竹、匏[páo]、土、革、木八類,叫做「八音」。八音分類法是我國最早的樂器分類方法。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國一直沿用「八音」分類法。
❸ 樂器的八音分類法出現在
樂器的八音分類法出現在周代。
西周時期,中國形成了獨有的以製作材料為依據的樂器分類方法,即「八分類法。據《周禮·春官》記載,「八音」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材質不同,樂器的聲音效果也大不相同。「八音」樂器的製作材料包括植物、動物、金屬和石材,反映出當時人們對自然的認識,和手工業、製造業的發展水平。從出現以來,「八音」分類法一直占據著我國傳統樂器分類的主流。
(3)誰創造了八音分類法擴展閱讀:
中國的彈撥樂器分橫式與豎式兩類。橫式,如:箏(古箏和轉調箏)、古琴、揚琴和獨弦琴等;豎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聶等。
彈奏樂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與撥子兩種彈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較充分發揮,如彈、挑、滾、輪、勾、抹、扣、劃、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豐富,又促進了左手的按、吟、擻、煞、絞、推、挽、伏、縱、起等技巧的發展。
❹ 八音是根據什麼分類的
周代,我國已有根據樂器的不同製作材料進行分類的方法,分成金、石、絲、竹、匏[páo]、土、革、木八類,叫做"八音"。八音分類法是我國最早的樂器分類方法。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國一直沿用"八音"分類法。
❺ 八音分類法的介紹
周代,我國已有根據樂器的不同製作材料進行分類的方法,分成金、石、絲、竹、匏[páo]、土、革、木八類,叫做「八音」。八音分類法是我國最早的樂器分類方法。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國一直沿用「八音」分類法。
❻ 中國古代的「八音」分類法
中國古代的「八音」分成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
金類:主要是鍾,鍾盛行於青銅時代。鍾在古代不僅是樂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徵的禮器。
石類:各種磬,質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
絲類:各種弦樂器,因為古時候的弦都是用絲作的。有琴、瑟、築、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類:竹製吹奏樂器,笛、簫、箎、排簫、管子等。
匏類:匏時葫蘆類的植物果實,用匏作的樂器主要是笙。
土類:就是陶制樂器,塤、陶笛、陶鼓等。
革類:主要是各種鼓,以懸鼓和建鼓為主。
木類: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有各種木鼓、敔、柷。敔是古代打擊樂器。
(6)誰創造了八音分類法擴展閱讀:
八音分類法是我國最早的樂器分類方法,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國一直沿用「八音」分類法。
周代,我國已有根據樂器的不同製作材料進行分類的方法,分成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叫做「八音」。
最早見於《周禮·春宮》,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páo)、竹」八類,這「八音」中的樂器,在後世被稱為「華夏舊樂」或「華夏舊器」,意思是指純正的漢民族樂器,主要是為了與外來的樂器有所區別。
"八音"也指民間器樂樂種。
山西五台山一帶的八音會,所用樂器有管子、嗩吶、海笛、笙、梅笛、簫、堂鼓、小鼓、大鑔、小鑔、大鑼、雲鑼等。
廣西壯族的隆林八音樂隊,使用的樂器共有8件,它們是:橫簫(笛子)一對,高胡、二胡各一把,小三弦一把,鑼、鼓、鈸各一副。
南寧市邕寧壯族八音則主要由大嗩吶、小嗩吶、五孔笛、鑼、鼓、鈸、壯族樂鼓等組成。
海南地區流行的海南八音源於潮州音樂,因使用8類樂器而得名,即:弦(二胡、椰胡)、琴(月琴、揚琴、三弦)、笛(嗩吶)、管(長、短喉管)、簫(橫簫、直簫、洞簫)、鑼、鼓、鈸等。
彝族八音所用樂器有二胡、環簫(無膜笛)各一對,以及牛角胡、五鍟(小鑼)、鼓、鈸等;仡佬族八音又名八仙,所用樂器有二胡、橫簫(笛)各一對和五鍟、鑼、鼓、鈸等。
❼ 八音分類法出現在哪個朝代
中國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科學的將民族樂器來分門別類了,但後來就一直不曾再有什麼創新的分類法出現。古印度在我國之後也出現了樂器分類法,不過完全是不同的體系。而西方世界的樂器分類法是很晚出現的,並且與古印度極其相似,現在一般都是按照這種分類法來將樂器分類的。 先說說我國的樂器分類法。周代(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21年)是一個音樂上很發達的朝代,特別是西周(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有著現在發現最早的音樂管理機構和音樂教育機構,出現了對外的音樂交流,十二律及七聲音階的應用,「八音」樂器分類法等成就。其中的「八音」就是我國最早按樂器的製造材料來對樂器進行分類的方法,最早見於《周禮•春宮》,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pao)、竹」八類:
「金」類包括鍾、鈴、鎛(bo)、鏞、鐃(nao)、笙鍾、頌鍾等;
「石」類包括玉磬(qing)、、笙磬、頌磬、鳴球等;
「土」類包括塤(xun)、缶(fou)等;
「革」類包括縣(xuan)鼓、鞀(tao)、應鼓、搏(bo)拊(fu)等;
「絲」包括琴、瑟、築、箏等;
「木」類包括圄(yu)、柷(chu)等;
「匏」類包括竽、笙、簧等;
「竹」類包括簫、籥(yue)、笛、篪(chi)等。
❽ 漢族樂器的古代的「八音」分類法
周代,我國已有根據樂器的不同製作材料進行分類的方法,分成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叫做「八音」。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國一直沿用「八音」分類法。
金類:主要是鍾,鍾盛行於青銅時代。鍾在古代不僅是樂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徵的禮器。王公貴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種儀典、宴饗與日常燕樂中,廣泛使用著鍾樂。敲擊鍾的正鼓部和側鼓部可發兩個頻率音,這兩個音,一般為大小三度音程。另外還有磬、錞於、勾鑃,基本上都是鍾的變形。
石類:各種磬,質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大小厚薄各異。磬架用銅鑄成,呈單面雙層結構,橫梁為圓管狀。立柱和底座作怪獸狀,龍頭、鶴頸、鳥身、鱉足。造型奇特,製作精美而牢固。磬分上下兩層懸掛,每層又分為兩組,一組為六件,以四、五度關系排列;一組為十件,相鄰兩磬為二、三、四度關系。它們是按不同的律(調)組合的。
絲類:各種弦樂器,因為古時候的弦都是用絲作的。有琴、瑟、築、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類:竹製吹奏樂器,笛、簫、箎、排簫、管子等。
匏類:匏時葫蘆類的植物果實,用匏作的樂器主要是笙。
土類:就是陶制樂器,塤、陶笛、陶鼓等。
革類:主要是各種鼓,以懸鼓和建鼓為主。
木類: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有各種木鼓、敔、柷。敔是古代打擊樂器。形制呈伏虎狀,虎背上有鋸齒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數根莖的竹筒,逆刮其鋸齒發音,作樂曲的終結。用於歷代宮廷雅樂。柷是古代打擊樂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寬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內壁發聲,表示樂曲即將起始。用於歷代宮廷雅樂。
❾ 八音分類法科學嗎為什麼
周代,我國已有根據樂器的不同製作材料進行分類的方法,分成金、石、絲、竹、匏[páo]、土、革、木八類,叫做「八音」。八音分類法是我國最早的樂器分類方法。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國一直沿用「八音」分類法。
度娘說,對於傳統分類法和邏輯分類法不能簡單地說哪個科學或不科學,它們都是一定歷史時期、一定地域、一定民族文化和認識論的產物。
❿ 古人所說八音對樂器分類是根據什麼
周禮·春官 中把樂器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稱八音,也是最早的樂器分類法之一。
金音包括編鍾、特鍾、鐃
石音包括編磬、特磬
土音包括塤
革音包括鼓
絲音包括古琴、古瑟
木音包括柷、敔
匏音包括笙、竽
竹音包括簫、笛、管、篪
現在所說的絲竹就是絲音和竹音的簡稱。
古代樂器主要有塤、缶、築、排簫、箜篌、箏、古琴、瑟等,樂曲一般緩慢悠揚,主要是為了適合宮廷生活或宗教的需要。 到漢朝和唐朝以後,中國通過西域和國外的交流頻繁,西方主要是伊斯蘭教世界和印度的音樂和樂器大量流入,漢唐時中國強大,心胸寬廣,善於吸收其他文化,源於外國的樂器如笛子、篳篥、琵琶、胡琴等大量為中國音樂採納,並被中國人改良發展,逐漸將中國原來的樂器排擠出樂壇。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寵愛,始終作為獨自欣賞的樂器流傳了下來,正式在公眾中演出的樂器幾乎都是外來的。近年來,音樂工作者致力於發掘、改良古代樂器,塤、箏、排簫等樂器重新發揮光彩,但尚沒有被納入民族樂隊的合奏曲目。 但中國古代對音樂家比較輕視,不像對待畫家,畫家屬於文人士大夫,在宋朝時甚至可以以畫考官,但樂手只能是供人驅使的"伶人",唐朝時著名音樂家李龜年也沒有什麽政治地位。只有被士大夫獨自欣賞,不能對公眾演出的,音量較小的古琴是唯一地位較高的樂器。因此中國古代的音樂理論發展較慢,而在民間的民歌則充滿多彩的旋律。
這些造型特色各異的樂器,以它們美妙豐富的音律,合奏出悅耳動人的聲音,它是喜慶、吉祥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