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紡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紡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7-23 14:01:23

① 歷史問題,珍妮紡紗機是哪一年發明

英國蘭開郡紡織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1764年製成以他女兒珍妮命名的紡紗機。

② 珍妮紡紗機是由誰發明的

隨著手工紡織技術的不斷完善發展,到了18世紀中期英國海外市場不斷得到擴張,手工工場的生產技術遠遠無法滿足日益增大的棉紡織品需求。為了提高產量獲取更多的利潤,人們想方設法改進生產技術,但是都沒有起到明顯提高產量的效果。直到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才使得棉紡織品的產量得以快速的提高,並引發了英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哈格里夫斯所發明的珍妮紡紗機也是純屬一個偶然的巧合,據說1764年裡的一天晚上,開辦有一個紡紗廠的哈格里夫斯回到家中,在開門後不小心將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紗機踢翻了,當他彎腰下來想把紡紗機扶正時,奇跡出現了:他看到那個被踢翻的紡紗機並沒有停止運轉,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現在變成直立的了。這個現象激發了他的靈感,他想到如果在一個紡輪帶動下將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應當可以紡出更多的紗。在經過不斷的試驗後,第二年他就造出了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使得紡紗機的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影響世界歷史的紡紗機——珍妮紡紗機誕生了。由於珍妮紡紗機大大提高了效率,給其他手工業者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引起了很多手工紡紗者的恐慌,於是他們沖進哈格里夫斯的家裡搗毀機器。但是手工紡紗者的破壞活動並沒有阻止哈格里夫斯繼續使用珍妮紡紗機的決心,反而使得他更加堅定了大規模使用的信念。1768年哈格里夫斯人合資開辦了第一家用珍妮紡紗機生產針織用紗的工廠,由於「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出的紗質量也比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來了。

但是,一些小手工業者對格里夫斯所製造的珍妮紡紗機的破壞活動並沒有停止。當時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在英國工業革命發生後紛紛湧入城市為工場主打工謀生,由於英國佔領了印度作為殖民地,刺激了英國棉紡織業的發展,但是「珍妮機」的問世打破了一些小手工業者獲取更多利潤的美夢。隨著使棉紗產量不斷上升,棉紗的收購價格自然下跌,那些沒有使用「珍妮機」的紡紗工人產量低加上手工紡織出來的棉紗又賣不出好價錢,於是便對格里夫斯產生了深刻的仇恨心裡。

哈格里夫斯終於在1768年獲得了專利,十幾年後的珍妮紡紗機已增加到八十個紗錠,紡紗機的數量在英國也不斷增加,逐漸一場從棉紡織業開始的工業革命迅速席捲了整個英國。

③ 珍妮紡紗機是誰發明的

珍妮紡紗機是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發明的。

④ 第一個紡織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在我們國家,其實在東漢時期已經出現了紡織機,手搖紡車在漢朝的時候已經是非常多人在用的了。在漢代時期的一些墓穴當中,人們在墓穴當中發現了一些圖畫,就是有關於這些手搖紡車的圖像。所以人們推斷,從那個時候就有過這種紡織機的存在。後來又逐漸研發形成了腳踏紡車,因為有了這樣的一些機器的存在,大大的推動了人們的進步,提高了當時人們的生產工作效率,對於生產產品的增長那些工人勞動力的提高都是有幫助的。

無論世界上第一台紡織機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這一台紡織機都是源於中國的,因為只有在中國的歷史記錄上,紡織機出現的時間是最早的。

⑤ 紡織機器最初是誰發明

哈格里夫斯
1770年6月12日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織機」獲得發明專利權

1770年的今天,回哈格里夫斯答發明的「珍妮紡織機」獲得發明專利權。哈格里夫斯是英國發明家,在1764年動手設計和製造了一架有8個豎立紗綻的紡紗機,這種紡紗機隨後很快得到改進,錠子從8個增加到18個,30個,100個,紡織效率一下提高了近百倍。恩格斯把這項發明稱之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⑥ 蒸汽紡紗機什麼時候發明的 來個明白人!!

這里是英國西北部的一座濱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諾克,1736年,工業革命之父、萬能蒸汽機的發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這里。今天,這座城市美麗而安寧,港灣中停泊著許多漂亮的遊艇,街道上汽車稀少,人們生活閑適平靜。

不過,大約三百年前,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由於靠近歐洲煙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諾克的出海口位置顯得非常重要。港口中大型帆船你來我往,城市裡載貨馬車喧囂奔騰,酒館里商人們吞雲吐霧、高談闊論。瓦特的祖父和父親就是這些商人中比較成功的兩位,他們從事的是格里諾克最紅火的煙草貿易。

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有很多像瓦特家族這樣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響下,開始努力創造財富,追求利潤,他們想以現實的成就與上帝溝通,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弄錢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進一步擴大眼界看,就會發現瓦特的父輩們在格里諾克與美國的弗吉尼亞之間進行的貿易,僅僅是英國全球貿易中一個小小的部分。1686年時的一個統計表明,當時有近一半的英國船隻都在從事美洲或印度貿易。這是當時讓所有國家都會眼紅的生意。

英國倫敦大學王家學院教授安德魯"波特

我認為「光榮革命」帶來了政治穩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普通國民感覺有一個他們可以信賴的政府。由於對政府持有好感,國民願意納稅來支持政府。他們更願意承擔必要的賦稅支持國家對外作戰,特別是在18世紀初期與法國和西班牙作戰。

1763年,通過英法七年戰爭,英國才將擋在自己面前的法國和緊跟法國的西班牙暫時搬開。一位英國歷史學家評論說:「從戰爭結束起,英國較其周圍國家重要還是不重要,已無關緊要。因為英國已不再僅僅是一個歐洲強國,不再僅僅是德國、俄國或法國的對手。」

有史以來第一次,英國把自己看作是世界性的大國了。

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教授理查德·哈丁

英法七年戰爭對英國的地位有著巨大的影響。這是海戰第一次,對歐洲的外交格局產生了決定性作用。西班牙和法國再不能忽視英國的力量,如果對英宣戰,他們就會失去重要的領地。

殖民擴張和海外市場的成熟,使各種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以手工工場為支撐的生產能力變得捉襟見肘。為了能經受住這種考驗,幾乎整個英國都被動員了起來。一位英國棉紡主,從他在倫敦的經理人那裡得到這樣的信息:「無論你能生產多少平紋布,好的次的我們都要。」 「你必須想辦法發明,在工業中你們大有可為,……」

市場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現在紡織業,因為這個行業的產品與普通人的生活最密切相關。為了以更快的速度生產,工匠們的聰明才智被充分調動了起來,新的發明一個接著一個,英國開始一步步接近「工業革命」的起跑線。

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教授米歇爾·亨特

舊式的紡織生產單位非常小,一般以戶為單位,妻子、孩子甚至連丈夫一家人在一起織布。但隨著飛梭和珍妮紡紗機等發明的出現,生產規模就大大擴展了,更多的人能在一起工作。這樣就出現了工廠模式,為以後的工廠模式打下了基礎。

?/P>

在生產中大規模使用機器,極大地提高了手工工場的效率,並最終促成了現代工廠的誕生。但是這些工廠卻有著共同的局限,它們幾乎無一例外地都選擇了靠近河流的地方作為廠址,這是因為到18世紀初,能夠使機器運轉的動力源,還是人類已經使用了將近兩千年的風車和水排。這種依靠自然界提供的動力源,嚴重製約了生產。因此,哪個國家能最先造出適應工業化需求的動力機器,那它就將在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那台能夠啟動新時代的機器,將會在怎樣的機緣匯聚下誕生呢?率先跨入工業時代大門的英國人,究竟為此做了哪些准備?

事實上,當整個英國,甚至是整個歐洲,都伸直了脖子,盼望那台可以產生無窮動力的機器的時候,最終製造出「萬能蒸汽發動機」的詹姆斯·瓦特先生,卻正在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1773年3月,瓦特先生的合夥人破產了,這不僅使他失去了穩定的收入,而且不得不變賣家產來還債。37歲的瓦特抱怨說:「我還有妻子兒女,眼看自己變得雪染雙鬢,卻沒有任何固定的職業來供養他們。」

中國南京大學歷史系 教授 楊豫

1773年的秋天,瓦特又遭遇了一次家庭的變故,和他共同生活了九年的妻子去世了,而且給他留下了六個兒女,與他共同合作的工廠又破產了,這個時候,他的生活落到了最低谷。有一位朋友推薦他到俄國去工作,他說:「我眼下有這么多的事情要做,而我又這么貧困。我感覺到非常苦悶。」

但是英國,這片讓瓦特先生沮喪的故土,此時也許會讓一個不成功的商人離開,卻不會讓一個將會帶來無限商機的發明家走出自己的視野,因為,它早已准備好了將聰明才智納入實用軌道的各種機制。這些機制,如同一張巨大而細密的網,將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和技術都搜羅到了英國。其中,專利保護就是重要的一種措施。

英國牛津大學科學歷史學教授羅伯特·福克斯

專利最早產生於16世紀,但在16和17世紀申請專利並不常見。自18世紀以來專利申請才普遍起來,變得重要了。申請專利的目的很簡單,即保護一項發明,使它保持新穎。專利給予發明者約15年左右的保護期,在此期間,他的發明受到保護,其他任何人不得仿冒。

晚年的瓦特,生活非常富庶。但是瓦特財富的主要來源,不是製造蒸汽機的工廠,而是被廣泛轉讓的高效能蒸汽機的發明專利。

對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對英國發展影響深遠,直到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這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的國家,依然將科技創新戰略作為國家發展戰略,並在全球高新產品生產國中位列第四。

而250年前,英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獎勵,使幾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種對新技術、新發明的狂熱崇拜之中。一本英國刊物稱,「工程技術的貢獻大於戰爭和外交;它的貢獻大於教堂和大學;它的貢獻大於抽象的哲學和文學;在改變社會方面,它的貢獻大於我們法律所作的貢獻……」

在這種全民性的崇拜中,一個新興階層表現得最為虔誠,因為技術和發明與他們有著最為密切的利益關系。這個階層當時被叫做「工廠主」,今天被稱為「企業家」。 1773年,正是他們中的一員挽留住了想要前往俄國的瓦特,他的名字叫馬修·博爾頓。

中國南京大學世界歷史系 教授楊豫

博爾頓的索霍工廠在伯明翰,伯明翰是當時英國的小五金生產的中心,博爾頓的工廠有1000多個員工,他主要是生產小五金器械,甚至包括望遠鏡之類的產品,但是,博爾頓非常有眼光,他看到英國工業正在興起,許多新的工廠需要新的動力,於是,他就決定轉產蒸汽機和加工機械。

後來,當博爾頓和瓦特聯手製造第一台蒸汽機時,英國的國王前來參觀他們的工廠,當國王問博爾頓正在忙什麼時,他說:「陛下,我正忙於製造一種君主們夢寐以求的商品。」國王不解地問到底是什麼,博爾頓回答道:「是力量,陛下。」

正是具備了這種遠見,博爾頓極力挽留住了窮困苦悶的瓦特,他在寫給瓦特的信中說:「我將為發動機的竣工創造一切必要的條件,我們將向全世界提供各種規格的發動機。您需要一位「助產士」來減輕負擔,並且把您的產兒介紹給全世界。」

英國傳記作家 珍妮·尤格羅

馬修·博爾頓和詹姆斯·瓦特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兩人能夠走到一起是工業歷史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一頁。詹姆斯·瓦特心思細膩,做事動作遲緩並且非常容易焦慮。他常常會灰心喪氣。他會將工作放到一邊,感覺好像要徹底放棄了。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修·博爾頓熱情洋溢,生氣勃勃,與人相處得很好,總是很樂觀。當瓦特說:「不會起作用的。」博爾頓會說:「當然會成功的,只要再試一下就行。」

博爾頓與瓦特的天作之合,讓瓦特徹底消除了後顧之憂。但是,如果瓦特只有一雙技藝出眾的手,那麼,萬能蒸汽機還是不會誕生。因為在瓦特之前,工匠們已經發明了蒸汽機,但這種蒸汽機笨重粗大並且耗煤,只有煤礦才勉強用得上。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研究員 袁正光

在近代科學誕生的幾千年當中,人類的活動基本上遵循這樣一個模式:生產、技術、科學,也就是說憑經驗進行生產,在漫長的生產過程當中,提煉出技術,然後在改進技術的過程當中產生科學。這是一個憑經驗辦事的過程,所以走了不少的彎路和錯路。

瓦特沒有重走人類幾千年走過的彎路,為了對舊式蒸汽機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瓦特曾鑽研過力學、數學、化學,做過系統的實驗並仔細計算過氣缸的熱效能。為什麼瓦特會使用這樣一種以前的工匠們根本不會想到的方式來進行發明創造?他對於生產、技術、科學三者關系的認知從何而來?在瓦特研製蒸汽機之前的一個世紀里,正是歐洲歷史上一個科學鼎盛的時期。從17世紀中期開始,近代科學在一批巨人的推動下產生。在這批科學巨人當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婦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薩克·牛頓。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如果從近代科學的角度看,正是牛頓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

⑦ 水力紡紗機發明者和發明時間

海斯就是和阿克萊特合作的「別人」……1768年海斯發明了水力紡紗機,但是這位仁兄內沒有去申請專容利。1769年,阿克萊特仿製成功並申請專利……所以水力紡紗機的發明者變成了阿克萊特。
這個故事充分告訴我們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所以你也不能說是歷史書錯了

⑧ 紡紗機是誰發明的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1721年——1778年4月22日),英國蘭開郡工人,珍妮機發明者。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是一位紡紗工人,同時又是一個木工,1764年裡的一天,他在一次紡紗時不小心紡紗機弄翻了,當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把紡紗機扶正。但是當他彎下腰來的時候,卻突然愣住了,原來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紡紗機還在轉動,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現在變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 哈格里夫斯非常興奮,馬上試著干,經過多次試驗,他在1765年成功的製造出能夠同時紡出多根棉紗的紡紗機,大大提高了紡紗機的功率(大概提高了八倍),他用自己女兒的名字把這種紡紗機命名為「珍妮機」(Spinning Jenny)。由於當年他沒能申請到專利,因此只能自己生產「珍妮機」來賺錢。「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出的紗質量也比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來了。 珍妮機成為真正近代意義上的機器。後來更多的工作機被發明出來。這些工作及的應用,使人類直接參加勞動的「手」被解放出來,完成了人類在物質生產領域中的一次巨大飛躍。

如有幫助請給好評,先謝謝了

⑨ 紡織機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

1764年由英國小鎮中一對夫婦在機緣巧合下發明出來的。

01 珍妮紡織機

在紡織機發明出來之前,英國人們依舊用的是手搖紡車,而早在1733年的時候,英國的一個名叫凱伊的平常織工,發明出了一種叫“飛梭”的織布工具,這樣一來織布的速度遠遠超過了紡紗的速度,紡紗開始供不應求。

珍妮紡織機是英國最早出現的由工具到機器的轉變,同時也推動了其它行業從手工業到機器的發展,由此拉開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序幕。

03 宋末元初著名紡織家黃道婆

也有人說紡織機的發明者是中國的黃道婆,出生疾苦的黃道婆年幼的時候流落到崖州,在那裡學習了紡織技術,而後回到故鄉傳授給家鄉的人們紡織技術,發明了紡織機。

我比較相信紡織機是英國人發明出來的觀點,畢竟工業革命最早出現在英國,並且文獻記載紡織機的出現間接引發了工業革命。無論你相信哪種觀點,紡織機都毋庸置疑提高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閱讀全文

與紡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