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抽象勞動與剩餘價值與資本積累的聯系
我想剩餘價值和資本積累的關系你應該明白
我說一下抽象勞動和剩餘價值的關系
抽象勞動指那些非普通意義的或者由實際勞動而引發的一系列相關活動
比如要創作一部文學作品,那麼作者從小到大的經歷和積累就屬於抽象勞動
⑵ 高一政治,老師講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這個懂。然後又說體力勞動創造使用價值,
價值有多種解釋,我想你在此問的應該是商品的價值問題吧。所以我只給你說一下商品的價值釋義。
商品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體力、腦力)。
根據馬克思關於剩餘價值的相關理論來看這句話也就可以說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共同創造價值。
再轉過來看看你自己提問,我們可以發現你最開始說「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然後又說「體力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我想問的是這兩句話本身就是一個意思,為啥前面一句你懂,後面一句就不懂了?
最後,我估計你沒有搞清楚價值與使用價值的關系。使用價值是物之所以有用的屬性,也就是一個東東沒有任何用處,它就沒有使用價值。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有使用價值,但是有使用價值的東東不一定有價值,不是說這個東東裡面沒有凝結無差別的人類勞動,而是說這些東東雖然有使用價值,但是沒有用來交換,它的價值就無法被表現出來,也就說它沒價值。我們所說的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所以商品時具有價值的但是你自己的什麼東西就沒價值,因為沒有用來交換。要注意的是我前面所說的「價值」都是說的商品的價值,不能和人的價值等概念中的「價值」混淆了
好了,最後祝你能看懂我給你的解釋,看不懂也不要緊,多學習一段時間你就會慢慢建立起概念體系,到時候你會自然而然的明白我所說的這些的。
祝你學習進步,獨立思考。
⑶ 抽象勞動與價值,剩餘價值以及社會主義利潤之間的關系
作為自然力的人的勞動本身沒有價值,但在僱傭關系下,勞動者被迫出售勞動換取工資,在這里,人的勞動被異化為不屬於自身的作為商品的勞動力,勞動不是為滿足自身需求而是為滿足資本家的需求,生產的目的也不是為生產除可以滿足自身需求的特殊的使用價值而是為資本家生產他所需要的特殊的使用價值,作為商品的勞動力的價值就是供資本家支配,他體現的就是一種人支配人的社會關系,所以資本主義極端的邪惡。所謂剩餘價值,就是你為資本家勞動10個小時,但資本家只支付你8個小時的工資,那剩下的兩個小時就是被資本家剝削走的剩餘價值。總利潤=總剩餘價值,利潤是剩餘價值是社會范圍內的轉化形式。所以社會主義從不追求所謂的利潤,也不去追求資本積累,凡是強調追求利潤的都不是社會主義
⑷ 《政治經濟學原理》:什麼是剩餘價值剩餘價值是怎樣產生的
在資本主義社會,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分成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在必要勞動時間內創造的價值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即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在剩餘勞動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為剩餘價值。資本家組織生產的 目的是為了獲得剩餘價值。
至於它是怎麼產生的,
是由勞動的二重性決定的
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是指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一方面是工人的勞動作為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工人的勞動作為抽象勞動,不僅要形成價值,而且要生產剩餘價值的價值增殖過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⑸ 論述題:什麼是剩餘價值剩餘價值是怎樣產生的
剩餘價值的准確含義究竟是什麼呢?仔細考察「剩餘價值」出現的各種場合,發現其含義並不統一,至少有兩種:第一種是從價值的創造者而言,「剩餘價值」是與「自用價值」相對的概念,指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如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不夠或僅夠滿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沒有一點剩餘,那他便沒有創造剩餘價值。如工人創造的價值若還不抵其工資,他便沒有創造剩餘價值,只有創造的價值比工資多,他才創造了剩餘價值。馬克思說: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這里的剩餘價值,即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本質上也是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因勞動力價值是由維持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費用決定的,其中包括勞動者本人的培養、教育費用和維持其家庭成員生活的費用,而這恰恰就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中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價值。故對剩餘價值的新舊兩種解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區別僅在於:舊解釋是剩餘價值之特殊,無普遍適用性,僅可解釋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而新解釋則為剩餘價值之一般,具有普遍適用性,可解釋一切與自用價值相對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還有第二種含義,是從價值的載體而言,是與「已用價值」相對的概念,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這種含義不如第一種含義常見,但在電視、報刊、書籍及日常生活中也時有出現。如2000年12月12日早上8時之前,中央電視一台的「東方時空」節目曾報道有人回收「電子垃圾」再利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印度一男子竟用此而組裝成一輛摩托車,言此為利用垃圾的「剩餘價值」,這里的「剩餘價值」顯然並非指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而是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我們有時會聽到有人把廢水的再利用稱為利用水的剩餘價值,把廢料、廢物的回收利用稱為利用物品的剩餘價值,此「剩餘價值」也是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
剩餘價值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生產出來的,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勞動過程即工人利用生產工具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最後生產出一個使用價值,這是一切社會所共有的,但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特點是: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他的勞動和勞動產品全部屬於資本家。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同時也就是價值增殖過程。價值增殖過程是超過了一定點而延長的價值形成過程,換句話說,當工,當工人的抽象勞動凝結在商品中所形成的價值超過了勞動力價值這個一定點的時候,價值形成過程就轉變為價值增殖過程。勞動過程是手段,他生產使用價值僅僅因為使用價值是價值、剩餘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增殖才是資本主義生產的H的,因此,價值增殖過程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點。
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工人的勞動一方面作為具體勞動創造出商品,並把消耗掉的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新創造出來的產品中去;另一方面作為抽象勞動創造出比勞動力價值更大的價值,這個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部分就是剩餘價值。所以,剩餘價值就是由雇傭工人所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它體現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
剩餘價值就是這樣產生的。
⑹ 名詞解釋:1剩餘價值 2商品 3抽象勞動 4市場經濟 請幫忙解釋一下吧
1.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創造的超過勞動力價值而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價值部分,它直接體現著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
2.商品:是為市場交換而生產的有用勞動產品
3.抽象勞動:指撇開一切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人類一般勞動。它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是勞動的社會屬性。
4、市場經濟:是市場的各種要素,包括價格、供求、競爭等要素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各自發揮功能,又共同發揮功能的有機聯系。
⑺ 為什麼說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具體勞動保存或轉移價值
咱們分兩個方面來理解一下:
具體勞動是你具體的行為,你在做什麼,比方說,我是種地的,我的具體勞動就是種地,沒錯吧?
抽象勞動是什麼?是把n多行業的具體勞動歸納起來,統稱為一個詞:干(莫想歪少年),至於干什麼,每個人所做的事情是不相同的,但都在付出努力,這叫抽象勞動。
——手動割——
理解了這個,我們回看一下你問的問題:具體勞動保存或轉移價值?
這就好比方說,我是個裁縫,我做的這個具體的活,是要把布變成衣服,在這個過程裡面,我需要用到的東西是:布、線、針等。當隨著布和線一點點消耗,衣服做好了。
說白了,布跟線用光了,價值就沒有了,但它們本身價值去哪了呢,去衣服裡面了,對吧,所以在縫衣服(具體勞動)中,布和線「轉移」了自身的價值去了衣服里(准確的來說是布和線的交換價值轉移成了衣服的使用價值,當然不理解也沒有關系)。
價值轉移好了之後呢,這個衣服不管你放10年,20年,100年,你之後都可以拿出來穿(只要它使用壽命沒有到),而不是說這個衣服我上身穿一次它就憑空消失(你說游戲里的附魔裝備我也沒辦法),所以勞動過程讓生產資料發生了價值轉移到產品,同時保存了價值。
——手動割——
接下來咱們講講抽象勞動創造價值(這里的價值應該定義為使用價值):
不管你干什麼,只要是幹活,就會有結果,而這個結果沒有你的勞動行為,也不會從無到有的,結果是你用你自己本身勞動創造出來的,不是憑空產生的。
所以說,我們在消耗自身勞動力的使用價值的過程中,把「自身勞動力的使用價值」這個東西,加在了結果(產品)上,一塊布,一根針,幾根線,經過我們的勞動,變成了一件可以穿的衣服。如果沒有勞動,那永遠只是一塊布,一根針和幾根線而已了。
而一件衣服比一塊布,一根針,幾根線有用多了,這個額外的使用價值是從哪裡來的呢,是靠勞動創造出來的。各行各業,方方面面都一樣,只要合理利用生產資料,通過勞動行為,而生產出對人有用的產品,這裡面的所有勞動,都是會創造價值的。
——手動割——
理論有點繞,我盡我所能給你講簡單些,希望可以幫到你。
⑻ 具體勞動創造剩餘價值嗎
哥們,今年考研吧?祝你好運啊。
1.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回象勞動創造價值。剩餘價值本質上指的是答價值,因而具體勞動創造剩餘價值的說法是錯誤的。
2.具體勞動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的說法是錯誤的。理由:任何物質都是有使用價值的,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具體勞動創造的。比如水、空氣等等。
⑼ 剩餘價值是抽象勞動創造的嗎如果不是 那是誰創造的
腦力、體力勞動都能創造剩餘價值。
⑽ 商品的全部價值由雇傭工人的抽象勞動創造。對嗎
具體勞動是使用價值的源泉,不是唯一源泉。是因為具體勞動轉移了原材料的價值。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唯一就是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原材料的價值是由生產原材料的抽象勞動創造的,通過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轉移到產品中去,形成使用價值,為什麼不是形成價值請參考價值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