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金乘五發明

金乘五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3 10:36:44

㈠ 金子是誰發明

金子是自然界的東西,不是誰發明的,要是硬要說,應該是上帝吧,呵呵

㈡ 中國五個發明家的詳細情況

希望對你有幫助中國古代發明家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魯班 建築 春秋戰國 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 魯班--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姓 公輸,名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師。魯班他有很多發明創造,如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攻城用的可活動的雲梯。相傳,鎖也是魯班發明的。

喻皓 建築 北宋初年 《木經》 喻皓--亦稱預浩,是中國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築師。出生於杭州,他設計的最傑出的建築是北宋國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安遠門內開寶寺中的靈感塔。他還寫了一部木工手藝的書--《木經》,共 3 卷。他有造塔魯班之稱。

祖沖之 數學 南朝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祖沖之--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微的割圖術提出了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即3.1415926〈л〈3.1415927。

劉微 數學 225 ~ 295年 割圖術 劉微--魏晉時期的劉微,發明了割圖術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還發明了介線性方程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建立了等差級數前幾項和公式。劉微應和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相提並論。

朱世傑 數學 元代 《四元玉鑒》 朱世傑--中國元代數學家。1299 年編撰成中國第一本算學啟蒙,從四則運算到天元術,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1303年,他又寫成了 《四元玉鑒》,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這是一種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個未知數)。歐洲到 1775 年才提出同樣的解法 ——消元法。美國科學史家薩頓評價他所著的《四元玉鑒》是整個世界中最傑出的數學著作之一。

張衡 天文學 東漢時期 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 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郭守敬 天文學 元代 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 郭守敬--是中國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儀器專門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現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測定了黃赤交角。法國科學家 Laplace 提出黃赤交角變小理論,引用的根據就是郭守敬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所做的同類測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 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 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 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 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 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 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 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沈括 宋朝 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㈢ 五個發明的發明者和時間

1、從東漢時期徐岳的著作《數術記遺》中我們最早看到「珠算」這個字眼。不過,注釋中說它只能做加減法。今天看來,這頂多說是算盤的一個雛形吧。從現有可靠資料分析,珠算發明於宋元時期。明代程大位的著作《直指演算法統宗》(1592年)是當時一部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專門講述珠算的著作。

人們查閱過大量的歷史文獻,從宋元時期查到程大位(1553~1606)所處的時代,都查找不到算盤發明人的名字。其實,前面提到的算籌的情況也是這樣,這固然表明封建統治者對科技發明不夠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它們的發明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逐步改進、完善的,很難說是哪一個人的功勞。
2、 一般認為,法國的達蓋爾1839年製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
事實上,關於光線的傳播方式已經早有研究。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著《墨經》已有針孔成像的記載;13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利用針孔成像原理製成的映像暗箱,人走進暗箱觀賞映像或描畫景物。
3、在中國,傘是公元前1000年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把傘豎起 雨傘圖片[3]來,表示對愛情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 到了19世紀男人開始使用傘。 由於英國多雨,傘是英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傳統的英國生活方式的象徵,成為倫敦商人和官員必備之物,英國人的象徵——約翰牛就手中拿著雨傘。在文學作品、電影中也是不可缺少之物。英國於1969年建立傘博物館。傘還有多種用途。傘有時被當做武器。1978年,一群被流放的保加利亞人在滑鐵盧大橋上被刺客用傘尖刺傷,中毒身亡。有的傘柄可以噴灑胡椒粉,用來制止惡狗追咬。有的傘柄里有燈光可照明探路。

4、17世紀初的一天,荷蘭密特爾堡鎮一家眼鏡店的主人科比斯赫,他為檢查磨製出來的透鏡質量,把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鏡排成一條線,通過透鏡看過去, 發現遠處的教堂的塔好象變大而且拉近了,於是在無意中發現瞭望遠鏡原理。1608年他為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申請專利,並遵從當局的要求,造了一個雙筒望遠鏡。據說密特爾堡鎮好幾十個眼鏡匠都聲稱發明瞭望遠鏡,不過一般都認為利比赫是望遠鏡的發明者。
望遠鏡發明的消息很快在歐洲各國流傳開了,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就自製了一個。第一架望遠鏡只能把物體放大3倍。一個月之後,他製作的第二架望遠鏡可以放大8倍,第三架望遠鏡可以放大到20倍。1609年10月他作出了能放大30倍的望遠鏡。
伽里略用自製的望遠鏡觀察夜空,第一次發現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蓋著山脈並有火山口的裂痕。此後又發現了木星的4個衛星、太陽的黑子運動,並作出了太陽在轉動的結論。
幾乎同時,德國的天文學家開普勒也開始研究望遠鏡,他在《屈光學》里提出了另一種天文望遠鏡,這種望遠鏡由兩個凸透鏡組成,與伽利略的望遠鏡不同,比伽利略望遠鏡視野寬闊。但開普勒沒有製造他所介紹的望遠鏡。沙伊納於1613年—1617年間首次製作出了這種望遠鏡,他還遵照開普勒的建議製造了有第三個凸透鏡的望遠鏡,把二個凸透鏡做的望遠鏡的倒像變成了正像。沙伊納做了8台望遠鏡,一台一台地雲觀察太陽,無論哪一台都能看到相同形狀的太陽黑子。因此,他打消了不少人認為 黑子可能是透鏡上的塵埃引起的錯覺,證明了黑子確實是觀察到的真實存在。在觀察太陽時沙伊納裝上特殊遮光玻璃,伽利略則沒有加此保護裝置,結果傷了眼睛,最後幾乎失明。
5、第一輛踏板踩動的自行車是1801年由俄國人阿爾塔馬諾夫設計的,1817年德國人德雷斯在自行車上裝了方向舵,使其能改變行使方向。
1817年德國人德萊斯開始製作木輪車,樣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不過,在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子,可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依然要用兩只腳,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他自稱為:小馬崽。因此德國男爵卡爾德萊斯成為一般公認的自行車發明人。

㈣ 中科金株的發明主要依託於什麼

中國遠不止造紙、印刷、火葯、指南針四大發明。共有5000多項,出名的100項:1、鼓:傳說公元前3500年中國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獸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1980年在山西省襄汾陶寺村的6座墓中出土了七具用鱷魚皮蒙制之「靈鼉之鼓」,用挖空了的樹干作鼓腔的夏代木鼓遺痕,其中建鼓1面,懸鼓2面,扁鼓4面。其年代約在4200年前的古人類墓葬。

2、二進位制:中國古老的易經就使用二進制來進行演算。相傳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發明了二進位制 。

3、繩索: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創造麻繩的技術。

4、指南針:相傳公元前2700年中國的軒轅黃帝發明了指南針。

5、養魚法: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懂得養魚。

6、赤道式天文儀:公元前2400年,中國人發明了赤道式天文儀。

7、十進計數制:中國人 《周易》確定了十進制,中國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十進制系統。

8、印刷術:公元前1324年,中國人已會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1040年代北宋刻字工人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1107年,中國人還發明了彩色印刷術。

9、漆:漆是用漆樹皮里的黏汁製成的用以裝飾和保護物器的塗料。原始社會,我國人民就已發現漆樹並懂得使用由漆樹的汁液製成的天然漆來做塗料。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13世紀已經發明使用了漆。

10、銅鏡:我國銅鏡的製作歷史可追溯到殷商時代,約公元前1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銅鏡。

11、傘:公元前1100年的早在春秋末年,魯班的妻子雲氏把竹子劈成細條,在細條上蒙上獸皮,樣子很像「亭子」,而且收張自如。東漢時出現紙傘,宋時制出了綠油紙傘。以後歷代對傘均有改進,如油傘、蝙式傘等。1747年,我國的傘傳入英國,成為英國第一把傘。

12、風箏:相傳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的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風箏飛上天空為飛機飛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靈感。

13、米酒:約在六千年前,人工釀酒就開始了。傳說第一個造酒的人是上古時期的杜康,杜康造酒就是造的米酒,度數不高還很渾濁。

14、弓箭:1963年,在山西朔縣峙峪村距今兩萬八千年的舊石器時代後期遺址發現了一件燧石鏃頭,是用很薄的長石片製成的,尖端周正,肩部兩側變窄似呈鋌狀。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箭頭之一。而歐洲的義大利在公元10世紀才使用弓。

15、古代機器人:西周時期,中國的能工巧匠偃師就研製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這是中國最早記載的機器人。

16、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歐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項技術,比中國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鐵犁:鐵犁牛耕均在春秋出現,戰國鐵犁牛耕擴大推廣;此後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鐵犁。歐洲人到17世紀才使用鐵犁,比中國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

18、大定音鍾:中國人於公元前6世紀發明了大定音鍾;歐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鍾,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長明燈:大約在公元前589年,中國人發明了長明燈。燈蕊為石棉;燈油為海豹油或鯨油。

20、算盤:東漢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徐岳,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盤」記錄者。21、地毯:地毯是中國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國應用。著名的手工地毯,有實物可考的有2000多年。

22、雙動式活塞風箱:中國人於公元前5世紀發明了雙動式活塞風箱。西方於16世紀才用雙動式活塞風箱。比中國晚了二千一百年左右。

23、水涌缽: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水涌缽。在水涌缽中加入一定的水,摩擦缽的兩邊耳朵,水會湧起來,這利用的是物理上駐波的原理。

24、空位表零法:中國人在公元四世紀以前就開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國的算盤就是這樣表示的。

25、化學武器:利用毒氣進行化學戰的歷史,在中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早期。

26、馬胸帶換具: 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馬胸帶換具。

27、石油照明法:大約於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氣照明法。

28、鑄鐵術: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鑄鐵術,運用鼓風爐來鑄鐵。

29、馬肩套挽具: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馬肩套換具。

30、硝石鑒別方法:中國人在公元前3世紀以前發現了硝。發現硝石為後來發明火葯奠定了基礎。

31、世界上第一條等高運河-靈渠:西方於公元13世紀才建了等高運河,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32、立體地圖: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3世紀就發明了立體地圖。

33、吊橋:中國人李冰於公元前3世紀在四川省灌縣修建了安藍橋。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纜鏈橋。

34、記譜法: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國人已發明了記譜法。

35、造紙術: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國人發明了造紙術。公元105年東漢時期的蔡倫制出了蔡侯紙。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36、降落傘: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降落傘。西方人利諾曼德於1783年,多次從樹頂或房頂上跳下去,結果很成功,他把這叫降落傘;這比中國人發明降落傘晚了一千九百多年。

37、焰火: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焰火。

38、微型熱氣球: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微型熱氣球。

39、墨水: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墨水。

40、曲柄搖手: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曲柄搖手;西方於公元9世紀才使用曲柄搖手,比中國晚了七百年左右。

41、耬: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耬,而西方到1566年才製成條播機,比中國晚了一千八百年左右。

42、旋轉式揚谷扇車: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旋轉式揚谷扇車。到18世紀初,西方才有了揚谷扇車,比中國晚了二千年左右。

43、平衡環:公元前140年,中國人房風發明了平衡環,中國人發明的平衡環比西方領先700年左右。(簡儀)

44、白蘭地與威士忌:公元前126年,中國人發明了白蘭地和威士忌,直到1570年這種制酒法才傳到歐洲,並引起歐洲人的轟動。制白蘭地酒歐洲人比中國人晚了一千四百年左右。

45、豆腐:公元前125年,中國人劉安發明了豆腐。同年,中國人還發明了激素結晶體提取法,這比歐洲人領先了二千二百年。

46、走馬燈:公元前121年中國人發明了走馬燈。西方人約翰·巴特於1634年描述了走馬燈,比中國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走馬燈上有平放的葉輪,下有燃燭或燈,熱氣上升帶動葉輪旋轉,這正是現代燃氣渦輪工作原理的原始應用。

47、百煉法-用生鐵煉鋼法:公元前120年,中國人發明了用生鐵煉鋼法,也稱「百煉法」。而西方到1856年才開始用生鐵煉鋼,比中國晚了二千年左右。

48、指南車:相傳早在5000多年前,黃帝時代就已經發明了指南車,當時黃帝曾憑著它在大霧彌漫的戰場上指示方向,戰勝了蚩尤。西周初期,當時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國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車護送越棠氏使臣回國。三國馬鈞所造的指南車除用齒輪傳動外,還有自動離合裝置 ,是利用齒輪傳動系統和離合裝置來指示方向。

49、曲柄:戰國時期,大約公元前100年中國人發明了曲柄。曲柄搖桿是工農業生產中廣泛採用的一種技術。

50、獨輪車:獨輪車是一個以人力推動的小型運載工具,或稱為「鹿車」、「轆轤車」。西漢晚年中國人發明了獨輪手推車;而西方到公元11世紀才使用獨輪車,比中國晚了一千二百年。

51、密封實驗室:公元前1世紀,中國人發明並建造了密封實驗室。

52、傳動帶:公元前1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傳動帶。歐洲人用傳動帶是1430年,比中國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53、滑動測繪儀:中國人於公元5年發明了滑動測繪儀。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動測繪儀,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多年。

54、水力風箱:公元31年中國人發明了水力風箱。中國人利用水利的創舉是現代社會以前能源供給中最有意義的突破之一。它是朝工業革命邁出的重大步伐之一。

55、龍骨水車:公元80年,中國人發明了龍骨水車;而歐洲第一架方形板葉的龍骨水車制於16世紀,是直接以中國的設計為模式而製作的,比中國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56、船尾舵:公元1世紀,發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現了舵,比中國晚了一千一百年左右。

57、瓷器: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國已出現了原始青瓷,再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到東漢時期終於擺脫了原始瓷器狀態,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西方到18世紀才有瓷器。

58、地動儀:公元132年中國人張衡發明了地震探測器――地動儀。外國人德拉·奧特弗耶於1703才設計出第一台現代地震儀。這比張衡發明的古代地震儀――地動儀要晚1571年。

59、催淚彈:公元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催淚彈。

60、船中水密艙:中國人於公元二世紀發明了船中水密艙。

61、平衡四角帆:公元2世紀中國人發明平衡四角帆。

62、定量制圖法:中國古代著名的發明家張衡在公元2世紀發明了定量制圖法,從而使制圖科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然而西方直到15世紀才出現有相當價值的地圖,這比張衡發明定量制圖法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63、紡車:中國人於公元121年發明了紡車;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紡車,比中國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64、純硫提煉法:中國人於公元2世紀發明了純硫提煉法。中國人發明的營養缺乏症治療法比西方領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65、七根桅桿船:公元260年中國人發明了七根桅桿船。

66、車前橫木:公元3世紀中國人發明了車前橫木。

67、馬蹬:馬蹬是現代騎馬必備的一種工具,使用時拴於馬上,騎馬者的腳部懸掛處,唐朝以後被廣泛應用。據漠北出土壁畫等文物,公元3世紀中國匈奴人可能為最早使用馬蹬的民族。西方到公元5世紀才制出馬蹬,比中國晚了二百年。

68、自動控制機:中國人於公元前3世紀發明自動控制機。

69、人造金: 中國人葛洪於公元3世紀發明了人造金。

70、初級砷提煉法:公元3世紀,中國著名煉丹家葛洪發明了初級砷提煉法。砷是製造火葯的原料之一,西方比我國得到提煉法砷晚了幾百年。

71、卷線釣魚器:中國人於公元3世紀發明了卷線釣魚器,當時它叫做「釣車。而西方到1651年,才開始在魚桿上使用卷線輪,比中國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72、直升飛機水平旋翼和螺旋槳:公元4世紀中國人葛洪已談到關於直升飛機旋翼。那時中國有一種兒童玩具竹蜻蜓已如直升飛機的旋翼。它有一根軸,上面繞著一條線,軸上裝著幾個葉片,定好角度,一拉線,旋翼就向空中飛升上去。這種玩具對歐洲航空先驅者影響甚大。

73、槳輪船:中國人於公元418年發明了槳輪船。

74、「西門子式」煉鋼法:大約在公元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西門子式」煉鋼法,當時叫「共熔」煉鋼法。這就是1863年馬丁一西門子平爐煉鋼法。中國比西方早一千四百年左右。

75、油印技術:公元500年中國人發明了油印技術。

76、水力磨面機: 公元530年,中國人發明並製造出了水力磨面機。公元13世紀,歐洲人才使用這項技術,比中國晚了七百年左右。

77、海灘航行:公元500年中國人發明了海灘航行。

78、指針式標度盤裝置:中國人趙達於公元570年發明了指針式標度盤裝置。

79、火柴: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由中國人於公元577年發明的。中國人使用火柴幾乎比歐洲人早1000年!

80、國際象棋:中國人於公元6世紀發明了國際象棋。而西方到公元7世紀才下國際象棋,比中國晚了一百年左右。

81、弓形拱橋:公元610年,中國建築工程學派奠基人李春,發明並建造了弓形拱橋――通橋,又名趙州橋或大石橋,比西方於1345年建造的維奇奧拱橋,早了七百年。

82、浮板:中國人於公元759年以前發明了浮板。

83、熨斗:公元800年代,中國人發明了熨斗,並開始使用了它。

84、紙幣:中國人於公元8世紀發明了紙幣,不過發行機構是政府。1661年瑞典斯德哥爾摩銀行首先推出了鈔票,比中國晚了七百多年。

85、火葯:中國人於公元850年發明了火葯。十世紀時中國人已用來發信號和製造煙火。西方人到12世紀後期才開始關注火葯,比中國晚了三百多年。

86、撲克牌:公元9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撲克牌,西方到公元1377年,德國和西班牙也出現了撲克牌,比中國晚了五百年左右。

87、火焰噴射器:中國人於904年發明了火焰噴射器,並且用之於打仗了。

88、槍炮:大約公元905年,中國人發明了槍炮。這槍就是火槍(或稱長矛)。歐洲人到1396年才開始用火槍,比中國晚了四百多年。

89、麥卡托投影:公元940年,中國人發明了麥卡托投影;公元1568年英國才有人用麥卡托投影,比中國晚了六百年左右。

90、鏈式傳動裝置:中國人於976年發明了鏈式傳動裝置――鏈式傳動帶;歐洲人到1770年才開始使用鏈式傳動帶,比中國晚了八百年左右。

91、凸輪:中國人於公元983年發明凸輪,並應用於借水力提升的重型鏈。同一時間,在西方義大利塔斯坎民的一座漿洗作坊中應用了凸輪。

92、運河船閘:公元984年中國人喬維岳發明了運河船閘,從而提高了河運能力。到1375年歐洲也建成了第一個船閘,這比中國已晚389年。

93、種痘免疫法:中國人在公元10世紀發明了種痘免疫法。到1700年,作為預防天花的措施,輕型天花接種開始廣泛在歐洲採用,由中國傳去的這種接種方法,後來發展成為接種牛痘的免疫學。

94、機械鍾:公元11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機械鍾。西方到13世紀才制出機械鍾,比中國晚了二百年左右。

95、水雷:中國人於公元1374年發明了水雷。

96、大炮:中國於1280年發明了大炮。這時中國人製成了首批信而有徵的銅鐵大炮(徵是驗證的意思)。

97、火箭:中國人於公元1150年發明了火箭,並使用了火葯為燃料的火箭打仗。

98、眼鏡:中國人於公元1300年發明了眼鏡,這時義大利也開始使用眼鏡了。

99、古代直升飛機:中國人徐正明於公元17世紀發明了直升飛機。公元17世紀中國蘇州巧匠徐正明,整天琢磨小孩玩的竹蜻蜓,想製造一個類似蜻蜓的直升飛機,並且想把人也帶上天空。經過十多年的鑽研,他造出了一架直升飛機。它有像竹蜻蜓一樣的螺旋槳,架駛座像一把圈椅,依靠腳踏板通過轉動機構來帶動螺旋槳轉動,試飛時候,它居然飛離地面一尺多高,還飛過一條小河溝,然後落下來。

100、迴音壁:公元1530年,中國人發明了迴音壁;同時,還發明了三音石和圓丘。它們皆建在天壇
望採納!

㈤ 創新發明的金點子

低碳生活金點子
在大多數市民的眼裡,低碳生活是遙不可及的,是一個夢,美好的夢幻,是不能實現的,而我想了一些辦法,看能不能幫助大家。
我們每天要上班,上學,卻忽略了環保,或許有一些人會說:「整天忙著上班,上學,哪有時間騎自行車呀!」其實不是這樣的,只要你每天早起,如果離單位,學校近的可以嘗試步行去或者去騎自行車去也不是不可以的。這樣,既避免了上班,上學遲到,又鍛煉了身體,大家可以嘗試做一做。
大家以為每天按下一個按鈕電視機就會被關掉,其實它還在耗電最好的方法就是抽掉電視機的電源,讓它停止供電,雖然有一點麻煩,但為了環保,也是值得的。
夏天少用電風扇和空調,人工製冷是最理想的了,不過扇扇子的人可能有點累,不過有必要的時候也要開空調,不要把自己給熱壞了。
嘗試' 低碳生活'「低碳生活 (low carbon living)」,正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能量要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
在中國,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噸,但一個城市白領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積,開1.6L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碳排放量也會在2611噸。節能減排勢在必行。

參考資料: 這些點子都是本人自想,請不要抄襲。除提問者本人以及電腦。

㈥ 古代發明

中國古人發明,指南針、印刷術、火葯、造紙術這四大發明盡人皆知,其實,中國古人的科技發明遠不止此。
2016年7月15日,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研究所首次向世界公布了一份「中國古代發明創造清單」。這份歷時3年編纂的清單,主要從「突出原創性」、「反映古代科技發展的先進水平」和「對世界文明有重要影響」3個因素考慮,列出了天象記錄、小孔成像、經脈學說、針灸、潮汐表等88項中國古代發明成果
我們的祖先最先栽培了世界上三大飲料作物之一——茶;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最重要的豆類作物之一——大豆;最重要的水果作物之一——柑橘。「這『四大栽培』技術傳向世界,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貢獻並不遜色於『四大發明』。」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研究所所長張柏春表示。
專家說,當然,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絕不止88項。比如,僅在機械與儀器方面,就還有犁鏡、記里鼓車、磨車、舂車、水轉大紡車、秤漏、走馬燈等。一些重大發明還衍生出新技術,比如在大豆的利用方面,中國人發明了豆腐和醬油。
88項中國古代發明成果目錄:
【科學發現與創造】
1.干支2.陰陽合歷3.圭表4.十進位值制與算籌記數5.小孔成像6.雜種優勢利用7.盈不足術8.二十四節氣9.經脈學說10.四診法11.馬王堆地圖12.勾股容圓13.線性方程組及解法14.本草學15.天象記錄16.方劑學17.制圖六體18.律管管口校正19.敦煌星圖20.潮汐表21.中國珠算22.增乘開方法23.垛積術24.天元術25.一次同餘方程組解法26.法醫學體系27.四元術28.十二等程律29.《本草綱目》分類體系30.系統的岩溶地貌考察。
【技術發明】

31.水稻栽培32.豬的馴化33.含酒精飲品的釀造34.髹漆35.粟的栽培36.琢玉37.養蠶38.繅絲39.大豆栽培40.塊范法41.竹子的栽培與綜合利用42.茶樹栽培43.柑橘栽培44.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45.分行栽培(壟作法) 46.青銅弩機47.疊鑄法48.多熟種植49.針灸50.造紙術51.胸帶式系駕法52.溫室栽培53.提花機54.指南車55.水碓56.新莽銅卡尺57.扇車58.地動儀59.翻車(龍骨車) 60.水排61.瓷器62.馬鐙63.雕版印刷術64.轉軸舵65.水密艙壁66.火葯67.羅盤(指南針) 68.頓鑽(井鹽深鑽及汲制技藝) 69.活字印刷術70.水運儀象台71.雙作用活塞式風箱72.大風車73.火箭74.火銃75.人痘接種術。
【工程成就】
76.曾侯乙編鍾77.都江堰78.長城79.靈渠80.秦陵銅車馬81.安濟橋82.大運河83.布達拉宮84.蘇州園林85.滄州鐵獅86.應縣木塔87.紫禁城88.鄭和航海。

㈦ 黃金比例是誰發明的

由於來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源達哥拉斯學派研究過正五邊形和正十邊形的作圖,因此現代數學家們推斷當時畢達哥拉斯學派已經觸及甚至掌握了黃金分割。 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多克索斯第一個系統研究了這一問題,並建立起比例理論。 公元前300年前後歐幾里得撰寫《幾何原本》時吸收了歐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系統論述了黃金分割,成為最早的有關黃金分割的論著。 中世紀後,黃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義大利數家帕喬利稱中末比為神聖比例,並專門為此著書立說。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稱黃金分割為神聖分割。 到19世紀黃金分割這一名稱才逐漸通行。黃金分割數有許多有趣的性質,人類對它的實際應用也很廣泛。最著名的例子是優選學中的黃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國數學家基弗於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在中國

㈧ 節能環保金點子發明

(1)不掉的牆壁插頭:
現在的牆壁插座孔夾持力小,兩極插頭易掉。可以在插座、插頭互相接觸部分,粘上尼龍粘扣,當使用時即可粘上。插頭輕微受力不掉,遇到緊急情況稍用力即可拉掉,擺脫電源。
(2)判斷干電池是否可用的方法
干電池是常用電源之一,有時難於鑒別新的質量優劣及用過的,判斷剩餘電能是多少,造成誤用(有時流出廢液腐蝕電極或停止工作),誤棄造成浪費,待急速放電恢復後,可以測得。方法是:(1)有的數字萬用表有測電池檔,如dt-830b型測電池檔可測:1.5v,lcd顯示值大於3.8ma為正常;9v,lcd顯示值大於24ma為正常。(2)有人只測電池電壓,可能產生有壓弱流的現象,只有測電池在電路工作時的電流值和電壓值才准確。購買各種電器選擇同樣型號電池,可合理利用的順序是:瞬時短路放電??小燈泡或者錄音機??收音機??電子鍾或者遙控器,其使用時間大大加長。
(3)廢尿不濕的利用:
尿不濕如果任其自然降解,約需300年。尿不濕的高吸水性聚丙烯酸類樹脂能吸收超過自重數百倍的水分,有貯存水(涵養水源)的功能,如果把尿不濕粉碎,質量比1:200與土壤混合,可使土壤疏鬆長時保持濕潤。用於栽培花木棚園種植可以節水50%,環保化害為利。
(4)改制便拆自行車內胎
從內胎氣門嘴旁邊10厘米處斷開,胎內3厘米打磨接著摸上膠水沾牢固,對折再沾牢固。另一端也這樣處理,會短一些,再接到足夠長。此端粘貼一個皮環,然後把它掛在氣門嘴處,防止在無氣或不足的時候,內胎隨著外胎走,出現有一部分沒有內胎的情況,組合後為圓形內胎,如果把它放在車中,當修理和更換時,就可以輕而一舉的取下來。
(5)改制雙出口洗發露瓶
現在的洗發瓶,只有一個出口,由於洗發液是粘稠的液體,每當剩餘少了不能再擠時,再往開控,出來需要長時間(大約30秒?1分鍾),給使用帶來不方便,在頭發已經濕了,急待塗洗發露時,更顯得時間長,事先貯備好了,再倒入也麻煩,有的乾脆仍掉,造成了浪費。有些瓶的出口處是平的,可以倒放,但人們習慣與正放,結果洗發露還是在底部。絕大部分瓶口密封是好的,液體較少時,這種粘稠液體是不能流出來的。製作時可以兩空瓶保留瓶口端的一半對接,如圖所示。這樣洗發露瓶是上下有兩個出口,洗發露多時習慣擠的用上出口,當洗發露少時,不管怎樣放,總是有個口在下面,洗發露在瓶底部打開蓋也可順利擠出,就不必為控出液體而延誤時間了。
(6) 防滴水雨傘
現在的雨傘不足的是:傘上有滯流的雨水,當進入室內時,水會從傘上滴落下來,弄臟或弄濕地毯或清潔的地面,例如上超市只能把 傘放在門口寄存,費事費時。 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我對雨傘進行了改進:
在傘桿頂端安裝上一個能盛,收傘後倒流滴下雨水的小桶(棒棒冰上的)。滴下雨水的體積(最多時)是小桶容積的3/4,小桶底部固定在傘桿上,小桶上部用支撐架固定防止松動,並起美觀作用,這樣雨水就會滴入小桶中,當再次使用時,先向下撐開傘,再揚起來,小桶中的水則從傘面流下,也不會灑在人身上,如果長時間不用,水會自然蒸發。 經過試用,防止了傘上的水污染地面,方便,潔凈。
(7) 易燃定時蚊香 蚊香,現在仍然是人們常用的驅蚊主要用品之一,有廣泛的應用。
現有蚊香存在著:1.點燃端較鈍,點燃時間長;2.使用者自備火源不便;3.無論使用房間空間大小一次性燃盡,可能會造成煙霧過濃對人有傷害,同時也造成了浪費。
經過實驗,一盤蚊香可以點燃約6小時,充滿4×4×3米的房間恰到好處,房間小的可以使之自動熄滅,通過其它實驗可以使之自帶火源,易點燃克服了上述不足。 個尖,變成2個且角度小,開出燕尾槽,易於點 燃。並把火柴插如槽中,蚊香支架鐵片上貼一片火柴盒上磷片,用於擦燃火柴,蚊香盒裡再放幾根火柴備用。在蚊香全長每1/12處,畫上痕跡(刻度)每個刻度燃燒時間為0.5小時。把口型金屬導片移到此處,燃到此處時由於金屬片散熱達到其燃點以下,自動熄滅。
(8)製作抗風傘 下雨時易刮風,刮風時易使折疊傘刮翻。可以取軟繩如圖那樣拴好。傘撐開時有繩拉著不被風吹翻,合上傘時,有立軟繩拉著,橫軟繩也不會露出。只拴一條直徑即可,單人或雙人使用都可避開此繩。
(9)可回收水的洗菜盆 可以用廢舊材料如圖那樣製作。初次廢水經過濾閥流入貯水桶中沉澱,固體廢物從濾閥上面撈出,廢水經過沉澱分層,較清的水從清水閥中放出再用,較渾濁的水從渾水閥中放出。用於初洗可以節水90%。
(10)製作碗架 取比碗直徑大的透明塑料瓶,如圖那樣剪切,下面再用硬桿穿透 做架來架住碗。使用方法:把洗好的碗正放一摞數個,將碗架扣在上面,雙手捏住翻過來,碗在架內底向上即可。這樣這摞碗支面大,不易碰翻;自動控水防止細菌滋生;不向碗內落灰塵。使用時不用翻過來,可以直接扣著拿取,總之方便、衛生。

㈨ 印刷技術發明於哪個朝代

印刷技術發明於唐代初期。

1、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偉大發明之一。包括雕版印刷術和活字版印刷術。

2、雕版印刷術的發明,現代學者多認為始於唐代初期(7世紀)。其歷史大致分4個時期:自唐代至五代為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及流行時期;宋代為其鼎盛時期,反映在刻書事業上具有明顯的特點。同時,一些兄弟民族如遼、金、西夏等的印刷術也各有發展;元代的印刷;明代、清代的印刷。

3、活字版印刷術發明於宋代慶歷年間,至元、明、清代而發展成錫、木、銅、鉛等各種活字印刷,其中以木活字使用最多。自唐代初期至清末約1300年間,中國一直以雕版印刷為主。

雕版印刷術

1、雕版印刷術是將文字反刻在一塊整的木板或其他質料的板材上,在這整版上加墨印刷的方法,也叫整版印刷術,是現代活字印刷術的先驅。雕版印刷術始於何時,學者們傾向於認為約始於7世紀初。

2、五代十國是歷史上四分五裂的時期,而刻書事業仍相當流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宰相馮道發起在國子監雕印儒家的經典,自後唐長興三年到後周廣順三年雕造九經,是為監本之始。後蜀宰相毋昭裔明德二年起在成都僱工雕《文選》、《初學記》、九經諸書;吳越國忠懿王錢弘俶3次印造《一切心如來秘密全身舍利寶筴印陀羅尼經》多卷;為宋代杭刻打下基礎。

3、雕版印刷鼎盛時期為宋代。刻書的特點有:中央與地方重視;刻書地點普及;刻本內容豐富;印本字體紙墨裝褙精美。

活字版印刷術

1、畢升在北宋慶歷首先發明膠泥活字印刷術,在世界印刷史上居於光榮的地位。畢升的發明只載於當時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自畢升後有人仿效泥活字,又有瓷活字,元代開始用木活字,有人鑄造錫活字,明清兩代流行銅活字和鉛活字。

2、元代農學家王禎是活字印刷術的改進者。他延請工匠制木活字,設計轉輪排字架,按韻存置木字,制訂取字排版刷印方法,於1298年印刷了《大德旌德縣志》並把整套經驗撰成《造活字印書法》,附於《農書》卷後出版。

3、清代乾隆中葉到清末130餘年間,木活字印刷流行多省,並有子板、合字板等名稱。

自唐代初期至清代末期1300年間,中國一直以雕版印刷為主,活字版不及雕版的十分之一,鴉片戰爭後,傳統的雕版與舊有的活字版逐漸被西方的石印和鉛印所取代。

閱讀全文

與金乘五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