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愚蠢發明家

愚蠢發明家

發布時間:2021-07-23 10:24:33

1. 保持飢餓,保持愚蠢…這又是什麼意思不擦淚啦

保持飢餓,保持愚蠢,這意味著人們永遠不要滿足,對事物保持好奇,這樣他們就會有動機繼續探索。

這句話出自喬布斯,譯成英文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1)愚蠢發明家擴展閱讀: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 ),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美國發明家、企業家、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 1977年4月,喬布斯在美國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展示了蘋果Ⅱ號樣機。1997年蘋果推出iMac,創新的外殼顏色透明設計使得產品大賣,並讓蘋果度過財政危機。 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向蘋果董事會提交辭職申請。

喬布斯被認為是計算機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志性人物,他經歷了蘋果公司幾十年的起落與興衰,先後領導和推出了麥金塔計算機(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生活方式。喬布斯同時也是前Pixar動畫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

2011年10月5日,史蒂夫·喬布斯因患胰腺癌病逝,享年56歲。

參考鏈接:網路_史蒂夫·喬布斯

2. 各位查一下以前是笨蛋 現在是發明家之類很聰明的人

你有沒有發現發明家是被人認可的,如何有人說他們笨蛋會有誰信。他們小時候應該也是很聰明的不然腦子也不會這么好用!不過可能會讓人誤解覺得做的哪個事情很笨。
發明家的小故事
1847年2月11日,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叫米蘭的小鎮上,一個長著圓臉蛋、藍眼睛、淡色的頭發的小男孩降生了。男孩長得很秀氣,跟媽媽像極了。但男孩的身體卻很單薄,一副弱不經風的樣子,嬌嫩得讓人心疼,可他的腦袋出奇的大,讓人擔心長大了自己的脖子都頂不動。
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發明大王」托馬斯·阿爾伐·愛迪生。愛迪生祖居荷蘭,父親山墨爾是個勤勞耕作的農民,母親當過鄉村教師。他在家中排行第七,是最小的一個孩子,因此備受媽媽的寵愛。
愛迪生從小體質比較弱,三歲以前的一千多個日子,他不知得過多少次病,不知哇哇大哭過多少回,媽媽又是擔心,又是著急,整天坐立不安。後來在媽媽耐心周到的照料下,愛迪生的身體一天天壯實起來。
愛迪生體質雖弱,卻愛動腦筋。他的好奇心特別強,老愛問為什麼,看見想不明的事情就問,問了就轉著眼珠想。
「為什麼鍋上冒蒸氣?」「為什麼凳子四條腿?」「金子是什麼?」父親常常被兒子的問題弄得張口結舌。
小愛迪生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興趣得到了媽媽的充分肯定。媽媽當過小學的教師,她知道,好奇是打開神秘知識寶庫的一把萬能鑰匙,沒有好奇心的孩子成不了大器。所以每當愛迪生問她為什麼時,媽媽總是微笑著,細心地開導他,把其中的道理講給他聽。這個時候,愛迪生總是歪著大腦袋,睜大眼睛聽著,聽完後,還會有一大堆新的「為什麼」從他的頭腦中冒出來。
愛迪生不僅愛問為什麼,而且什麼事都想親自試一試,也鬧過不少笑話。
四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大樹下玩兒,不知是誰發現了樹杈上有一個馬蜂窩。
「窩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大家都搖搖頭。
「不如我們把它捅下來瞧一瞧,好不好?」愛迪生向小夥伴們建議說。
「大馬蜂會蟄人的,要捅你去捅!」小夥伴們都躲得遠遠的。
愛迪生一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奧秘,於是找來一很長樹枝,硬是把馬蜂窩給捅了下來。頓時,一群大馬蜂都向愛迪生涌來。片刻之間,愛迪生已被馬蜂蜇得滿臉紅腫,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即使這樣,他還要把蜂巢的構造看清楚。
還有一次,那是六歲的時候。一天早飯後,媽媽正在做針線活兒,愛迪生「咚」一下撞開了門,連跳帶蹦跑進來了,嚇得媽媽把手都扎了。

愛迪生氣喘吁吁地問:「媽媽,大母雞趴在雞蛋上做什麼呀?」
媽媽笑著說:「在孵小雞呀。雞媽媽就是用自己的體溫、用自己的身體一天天將雞娃娃孵出來的。」
「噢,原來是這樣,太有趣了。」愛迪生拍拍大腦袋,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推開門出去了。
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也不見愛迪生的蹤影。媽媽很著急,一家人四下尋找。一直到傍晚時分,大家才發現這個小傢伙竟然在院雞舍旁邊做了個「窩」,裡面放了幾個雞蛋,他正小心翼冀地趴在雞蛋上,一動也不動。
媽媽看他專心致志的樣子問:「孩子,你在做什麼呢?」「我在孵小雞呢!」他一本正經地回答。
一家人笑得前仰後台,想不到他居然餓著肚子,從早到晚趴在雞蛋上,整整「孵」了一天。就是如此濃厚的興趣以及超人的耐心,成了愛迪生一生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愛迪生得知母雞在孵小雞時,學著母雞的樣子蹲在草堆里孵小雞。這個可笑的行為充分體現了他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的優秀品質。

愛迪生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愛迪生在七十五歲的時候,還每天准時到實驗室上班。有個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你打算什麼時候退休呢?」愛迪生為難地說:「糟糕,這個問題,我活到現在還沒有來得及考慮呢!」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1862年8月,一天早晨,愛迪生正在某個小車站上賣報。猛一抬頭,只見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蹲在鐵軌旁玩石子,一列貨車正朝他飛馳而來。愛迪生「哎呀」一聲,扔下報紙,奮不顧身地沖下站台,一把搶出小孩。這時候,火車擦著他的耳朵呼嘯而過。好險哪!愛迪生抱著小男孩摔倒在鐵軌旁,他的臉和手被劃破了,然而,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爸爸叫麥肯基,是這個站的站長,他是一位優秀的報務員。麥肯基親眼看到這驚險的場面,感動得話都說不連貫了:「謝……謝謝,謝謝你救……救了我的孩子!」
愛迪生卻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從地上撿起報紙,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土,登上火車就走了。
第二天,當愛迪生乘坐的火車進站的時候,麥肯基早已在站台上等候著了。他十分誠懇地對愛迪生說:「我沒有什麼可以酬謝你的。聽說你對電報很有興趣,要是你願意,我可以教你收發報技術,使你成為一名報務員。」這番話正說在小愛迪生的心坎上。他高興地接受了麥肯基的好意,跟著他學習收發電報的技術。
愛迪生學習很專心,進步很快。才三個月的工夫,他收發電報的技術已經很熟練,麥肯基推薦他擔任了火車站的報務員工作,這次非常意外的學習機會,為愛迪生以後進行的偉大發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 達芬奇名言「愚昧將使你達不到任何成果,並在失望和憂郁之中自暴自棄」

列奧納多·達·芬奇 (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他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鎮,卒於法國。其父為律師兼公證人,母為農婦,他15羅來 到佛羅倫薩,學藝於韋羅基奧的作坊, 1472年入畫家行會,70年代中期個人風格已趨成熟。1482--1499年間一直 作於米蘭,主要為米蘭公爵服務,進行了廣泛的藝術和科學活動,《岩間聖母》是他在這段時期創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
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
達芬奇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他絕高的繪畫藝術,其最著名的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聖安娜與聖母子>
《作品集》
1、「巨人「的時代
2、大自然之子
3、「繪畫神童「
4、來到佛羅倫薩
5、從師學藝
6、嶄露頭角
7、第一次開個人畫室
8、北上米蘭
9、「世界第八奇觀」
10、科學之光
11、《最後的晚餐》
12、逃離米蘭
13、重返佛羅倫薩
14、「到泉源去汲水」
15、《安加利之戰》
16、《蒙娜麗莎》
17、再上米蘭
18、「家庭」內外
19、飄泊羅馬
20、科研招「禍」
21、定居法國
22、壯心不已
23、故鄉客來
24、「天鵝」之死【名言】

1、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2、有天資的人,當他們工作得最少的時候,實際上是他們工作得最多的時候。因為他們是在構思,並把想法醞釀成熟,這些想法隨後就通過他們的手錶達出來。
3、無論掌握哪一種知識對智力都是有用的。它會把無用的東西拋開而把好的東西保留住。
4、趁年輕少壯去探求知識吧,它將彌補由於年老而帶來的虧損。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養料,所以年輕時應該努力,這樣年老時才不至於空虛。
5、應當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如果他有理,你就修正自己的錯誤,如果他理虧,只當沒聽見。若他是一個你所敬重的人,那麼可以通討論提出他不正確的地方。
6、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的財富的榮譽不知大多少倍。
7、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8、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學中。
9、水若停滯即失其純潔,心不活動精氣立消。
10、沒有實踐,是不會有任何真理的。
11、一生沒有虛過,可以愉快地死,如同一天沒有虛過,可以安眠!
12、假如你有兩塊麵包,請你用一塊換一朵水仙花
13、智慧是經濟之女。 類別:智慧
14、你不見美貌的青年穿戴過分反而折損了他們的美么?你不見山村婦女,穿著樸素無華的衣服反比盛裝的婦女美得多麼? 類別:婦女
15、你們不見美貌的青年穿戴過分反而折損了他們的美么?你不見山村婦女,穿著朴實無華的衣服反比盛裝的婦女要美得多麼? 類別:人生
16、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學中。 類別:真理
17、真理是時間的女兒。 類別:時間
18、勞動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長眠。 類別:勞動
19、應當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如果他有理,你就修正自己的錯誤;如果他專職虧,只當沒聽見。若他是一個你所敬重的人,那麼可以通過討論,提出他不正確的地方。 類別:人生
20、愚昧將使你達不到任何成果,並在失望和憂郁之中自暴自棄。 類別:人生
21、人的智慧不用就會枯萎。 類別:智慧
22、智慧是經驗之女。 類別:智慧
23、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財富的名譽不知大多少倍。豈不見多少人在錢財上一貧如洗,但在美德上卻是富豪呢? 類別:道德
24、熱愛實踐而又不講求科學的人,就好像一個水手進了一隻沒有舵或羅盤的船,他從來不肯定他往哪裡走。 類別:科學
25、人的智慧不用,就會枯萎。 類別:智慧
26、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的財富的榮譽不知大多少倍。之所以沒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一絲痕跡,就因為他們只想用庄園和財27、富留名後世。豈不見多少人在錢財上一貧如洗,但是美德上卻是豪富呢? 類別:人生
28、你不見美貌的青年穿戴過分反而折損了他們的美么?你不見山村婦女,穿著樸素無華的衣服反比盛裝的婦女美得多麼? 類別:青年
29、人的智慧不用就會枯萎 類別:智慧
30、你們不見美貌的青年穿戴過分反而折損了他們的美么?你不見山村婦女,穿著朴實無華的衣服反比盛裝的婦女要美得多麼? 類別:青年
31、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財富的榮譽不知大多少倍。古今有多少帝王公侯,可是卻沒有在我們記憶中留下一絲痕跡,就因為32、他們只想用庄園和財富留名後世。豈不見多少人在錢財上一貧洗,但在美德上卻是豪富呢? 類別:人生
33、人的智慧不用就會枯萎。 類別:人生
34、你們不見美貌的青年穿戴過分反而折損了他們的美么?你不見山村婦女,穿著朴實無華的衣服反比盛裝的婦女要美得多麼? 類別:婦女
35、你如果要做一個藝術家,你要牢記:必須開拓你的胸襟,務使心如明鏡,能夠照見一切事物,一切色彩! 類別:人生
36、趁年輕少壯去探求知識吧!它將彌補老年帶來的虧損。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養料,所以年輕時應該努力,這樣年老時才不致空虛。 類別:人生
37、趁年輕少壯去探求知識吧,它將彌補由於年老而帶來的虧損。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養料,所以年輕時應該努力,這樣,年輕時才不致空虛。 類別:智慧
38、榮譽在於勞動的雙手。 類別:勞動
39、趁年輕少壯去探求知識吧,它將彌補由於年老而帶來的虧損。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養料,所以年輕時應該努力,這樣,年輕時才不致空虛。 類別:青春
40、真理是時間的女兒。 類別:真理
41、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學中。 類別:科學
42、勞動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長眠。 類別:教育
43、趁年輕少壯去探求知識吧!它將彌補老年帶來的虧損。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養料,所以年輕時應該努力,這樣年老時才不致空虛。 類別:智慧
44、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財富的名譽不知大多少倍。豈不見多少人在錢財上一貧如洗,但在美德上卻是富豪呢? 類別:修養
十五至十六世紀,著名藝術家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的繪畫及雕塑藝術,被後世譽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傑。他們的輝煌成就,不僅對歐洲而且對全世界後來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三傑作品至今為世人推崇樂道。

1452年4月15日 義大利佛羅倫斯共和國的文西村近郊,賽爾·皮耶洛·達芬奇與卡特莉娜所生
1465年 進入韋羅基奧的工作室成為入門弟子(13~14歲)
1473年 創作《聖告圖》
1482年 繪《三賢王的膜拜》,返往米蘭(30歲)
1483年 接受聖佛郎西斯克,格蘭德教會訂作《岩石上的聖母》(31歲)
1495年 開始繪制《最後的晚餐》(43歲)
1502~03年 回到佛羅倫斯,開始繪制《蒙娜麗莎》(50歲)
1516年 應法王之邀,赴法國安伯瓦茲(64歲)
1519年5月2日 去世於安伯瓦茲(67歲)

4. 科學家的名言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 ——愛因斯坦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張衡

屋基的闊度決定尖頂的高度。 ——愛默生

用清醒的頭腦,淡薄的心情,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富蘭克林

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勞動而能夠得到的。
——愛迪生

懶惰象生銹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
——富蘭克林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華羅庚
我是世界的公民,應為人類而生。 ——諾貝爾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綿力來為真理和正義服務。 ——愛因斯坦

5. 求一個名人名言

● 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

——笛卡爾

● 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勝過責任感。

——愛因斯坦

● 對自己不滿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徵之一。

——契訶夫

● 兒童游戲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

——席勒

● 發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氣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進。

——巴而扎克
●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愛因斯坦

● 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需品。

——愛迪生

● 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

——法朗士

●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

● 即使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雲亦雲地知道全部真理還要好些。

——羅曼·羅蘭

● 堅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

——馬爾頓

● 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

——諾貝爾

●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歌德

● 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

——裴斯泰洛齊

● 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

——泰勒

● 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

——杜威

● 科學沒有國境,但科學家有祖國。

——巴斯德

● 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假定你們每個人有兩次生命,這對你們說來也還是不夠的。

——巴甫洛夫

● 科學要求每個人有極緊張的工作和偉大的熱情。

——巴甫洛夫

●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

——盧梭

●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托爾斯泰

●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類活動的三大要素

——巴斯德

● 立志是事業的大門,工作是登門入室的的旅途。

——巴斯德

● 靈感——這是一個不喜歡采訪懶漢的客人。

——車爾尼雪夫斯基

● 沒有不可認識的東西,我們只能說還有尚未被認識的東西。

——高爾基

● 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作不出偉大的發現。

——牛頓

● 沒有偉大的願望,就沒有偉大的天才。

——巴爾扎克

● 沒有一種不幸可與失掉時間相比了。

——屠格涅夫

● 沒有智慧的頭腦,就象沒有臘燭的燈籠。

——托爾斯泰

● 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魯迅

● 耐心和恆心總會得到報酬的。

——愛因斯坦

● 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柏拉圖

●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

●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歌德

● 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

——拜倫
● 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

——列寧

● 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

——高爾基

● 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

——伏爾泰

● 不要在已成的事業中逗留著!

——巴斯德

● 不知道並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麼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偽裝知道。

——托爾斯泰

● 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

——愛因斯坦

● 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可能來自他們的博學。多樣化會使人觀點新鮮,而過於長時間鑽研一個狹窄的領域,則易使人愚蠢。

——貝弗里奇

● 當你做成功一件事,千萬不要等待著享受榮譽,應該再做那些需要的事。

——巴斯德

● 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

——雪萊

● 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

6. 發明家的故事

一、水蒸氣的啟示

在火車出現之前,人們在陸地上的運輸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動物進行的。但是不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有同樣的缺點:速度緩慢,易受天氣變化影響,需要中途休息和補充食物。那麼,能不能製造一種機器來代替人和其他動物進行運輸和旅行呢?被譽為「火車之父」的英國蒸汽機車發明家史蒂芬孫把這個設想變成了現實。

勤奮造就偉大的發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孫出生於英國一個貧苦的礦工家庭。他的父親是煤礦里一個看管蒸汽機的司爐工,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親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史蒂芬孫上不起學,8歲那年,他就去給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孫還有一項工作就是給在煤礦工作的父親送飯。每次來到父親工作的鍋爐房,他都會被那些不停轉動著的機器迷住,他總是出神地看著鍋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忘情地聽著機器隆隆轉動的聲音。

他很想弄明白:它們為什麼可以自動轉起來,而且力量會這么大?他想,自己長大以後,要是也能像父親那樣當一個司爐工,操縱巨大的蒸汽機幹活,那該多好!放牛的時候,他就常用泥巴來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機,鍋爐、汽缸、飛輪等各種各樣的部件都有。

14歲那年,史蒂芬孫真的當上了一名見習司爐工,負責給蒸汽機添煤、加油和擦拭機器零件。看著機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飛快地轉動,他高興極了。但是時間久了,他覺得只是看著機器轉動不過癮。他開始在心裡琢磨起來:這機器是怎麼轉動起來的?它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樣的。

有一天,別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孫一個人偷偷地把蒸汽機拆開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細觀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裝配難,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強把蒸汽機重新安裝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膽,擔心蒸汽機第二天轉動不了。

誰知道第二天一發動,那台蒸汽機比平時轉得還要好。這次成功拆裝之後,他的膽子也大多了,以後就經常這樣拆了又裝,裝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機的各個零件都摸了個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史蒂芬孫多麼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機器。

他模仿著拆裝過的那台蒸汽機,試著畫了一張草圖送給煤礦的工程師看。工程師看後,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啊,有志氣的孩子,希望你多讀書,多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發明一台比蒸汽機更好的機器!」可是,史蒂芬孫從小沒有進過學校門,怎麼讀得懂高深的理論書籍呢?

17歲的小學生沒有文化知識,就很難搞出發明創造。於是,17歲的史蒂芬孫第一次走進了學校,他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讀起。史蒂芬孫每天晚上都和七八歲的兒童坐在一起上課。他像羊群里的駱駝,雞群里的仙鶴那麼突出。

「嘻嘻,傻大個!」「嘿嘿,笨蛋!」教室外面常常會傳來這樣的譏笑聲。小學里的許多學生都譏笑這位「大學生」並沒有在念大學,卻是在念小學。

然而,史蒂芬孫不怕羞,不怕譏笑,他毫不介意,只顧埋頭苦讀。史蒂芬孫白天要到礦上上班,為了多掙些錢養家糊口,休息時間他還要替人家修理鍾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孫總是第一個進教室,專心聽講,埋頭學習。放學以後,別人都睡了,他還在昏暗的燈光下復習功課、做作業。由於他勤奮好學,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許多科學知識。

1803年,史蒂芬孫被提升為煤礦的機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礦上的一台運煤車突然出了故障,許多機械師都找不出毛病在什麼地方。史蒂芬孫看了一會兒,就對總工程師說:「讓我試試吧。」那些機械師都不相信他,認為一個「毛頭小子」怎能把機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孫很快就把運煤車修好了。煤礦經理知道這件事後,馬上把史蒂芬孫提升為機械師。

史蒂芬孫在煤礦工作時,每天看到運煤工人總是用力地把煤從礦井裡一點點地背出來,工作非常辛苦,就萌發了一個偉大的念頭:他要製造一輛既可以運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機車。於是他就埋頭設計起這樣的機車來。

1814年,史蒂芬孫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統靴號」的火車頭。當他駕駛這個火車頭,在煤礦進行試車表演時,很多人都嘲笑這輛只能拖30噸貨物,每小時只能走六七公里,樣子像笨鴨子一樣丑,走起路來像地震一樣響的破車。

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竟然到處造謠,說:火車的聲音很響,這會使牛受驚,不敢吃草,從而牛奶就沒有了;雞鴨受驚,從而蛋就沒有了;而且火車的煙筒里會放出毒氣,將殺絕飛鳥;火星四濺,將釀成火災;倘若鍋爐爆炸,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乘客將遭斷手摺骨之痛。

一些原來贊成火車試驗的官員,聽到這些謠言也開始極力反對,並且非常肯定地說用蒸汽機車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對技術上的困難和這些謠言帶來的壓力,史蒂芬孫並沒有像另外一些也在發明火車的人那樣灰心喪氣,止步不前。他始終相信自己發明的火車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幫助,因此鼓足勇氣,總結經驗,決心繼續研究和改進火車。

1825年9月27日,天還沒有大亮,居住在英國斯多林克頓的許多男女老少就紛紛起床了。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向同一個地方趕去。他們去干什麼呢?原來,史蒂芬孫要在那裡舉行一次試車表演。正當機車緩緩啟動時,一個青年騎馬疾馳而來,他大聲叫喊著要與史蒂芬孫的火車比試比試。於是,火車和馬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

一開始,只見火車緩慢行駛,而馬則狂奔不已。一會兒後,火車的安全閥升起來了,鼓風機嘶鳴著,騰起團團煙霧,車速逐漸加快,很快火車與馬並駕齊驅了。再過一會兒,火車毫無倦意,一往直前,馬卻漸漸累了。越往後,馬就越顯得力不從心,被火車甩得越來越遠。

這條飛奔的鋼鐵長龍,可載重90噸,乘客400人,最高時速24公里。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車——「旅行號」。

7. 科學的名言

科學沒有國界,但學者有他自己的祖國。
http://www.3lian.com/zl/3lian/013/01301.html
科學知識的名人名言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後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荀況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況
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馳於空想,不驁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李大釗
講到學習方法,我想用六個字來概括:"嚴格、嚴肅、嚴密。"這種科學的學習方法,除了向別人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識的刻苦鍛煉。——蘇步青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即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朱熹
學和行本來是有聯系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當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只是成為一座死書庫。——謝覺哉
要讀好書,必須先打好基礎,讀好了基礎,才能在這基礎上作個別問題的研究,基礎要求廣,鑽研則要求深,廣和深也是統一的,只有廣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廣。——吳晗
獨立思考能力是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的一項必備才能。在歷史上任何一個較重要的科學上的創造和發明,都是和創造發明者的獨立地深入地看問題的方法分不開的。 ——華羅庚
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的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決定的倒是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度。——毛澤東
懶於思索,不願意鑽研和深入理解,自滿或滿足於微不足道的知識,都是智力貧乏的原因。這種貧乏用一個詞來稱呼,就是"愚蠢"。——高爾基
知識的歷史猶如一隻偉大的復音曲,在這只曲子里依依次響起各民族的聲音。——歌 德
知識和能力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要注意有扎實的基礎,要注意復習和鞏固,不能急於求成。——谷超豪
只有知識才是力量,只有知識能使我們誠實地愛人,尊重人的勞動,由衷地贊賞無間斷的偉大勞動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識才能使我們成為具有堅強精神的、誠實的、有理性的人。——高爾基
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任何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像、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培根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愛因斯坦
知識就是力量。——培 根
天然的才能好象天然的植物,需要學問來修剪。——培 根
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歌 德
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弗萊格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學習!學習!!!——高爾基
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於提問。——普列漢諾夫
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阿卜·日·法拉茲
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烏申斯基
把學問過於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培 根
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麼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利希頓堡
游手好閑的學習並不比學習游手好閑好。——約·貝勒斯
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勞
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洛 克
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證記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托爾斯泰
多則價謙,萬物皆然,唯獨知識例外。知識越豐富,則價值就越昂貴。——馬 戈
作為心智脂肪儲備起來的知識並無用處,只有變成了心智肌肉才有用。——斯賓塞
知識和世故不同,真有學問的人往往是很天真的。——羅曼·羅蘭
知識有兩種,其一是我們自己精通的問題;其二是我們知道在哪裡找到關於某問題的知識。——約翰生
自然賜給了我們知識的種子,而不是知識的本身。——寒涅卡
知識是治療恐懼的葯。——愛默生
知識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澤。有人感覺到知識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看到成就的光澤。——切斯特菲爾德
知識是珍寶,但實踐是得到它的鑰匙。——托馬斯·富勒
重復是學習之母。——狄慈根

http://www.losn.com.cn/wisdom/science/index_science9.htm
http://www.losn.com.cn/wisdom/index_science.htm
http://www.tech.bloginfo.cn/科學家/category/435.html
很多的哦,麻煩你自己打開去看看,願你有所收獲!
講到學習方法,我想用六個字來概括:"嚴格、嚴肅、嚴密。"這種科學的學習方法,除了向別人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識的刻苦鍛煉。——蘇步青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馬克思

● 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

——馬克思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馬克思

● 人的價值蘊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馬克思

● 萬事開頭難,每門科學都是如此。

——馬克思

● 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

——馬克思

● 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

——恩格斯

●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恩格斯

● 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即使它的實際應用甚至還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悅,但是當有了立即會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產生革命影響的時候,他的喜悅就完全不同了。

——恩格斯

● 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

——列寧

● 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

——高爾基

● 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

——伏爾泰

● 不要在已成的事業中逗留著!

——巴斯德

● 不知道並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麼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偽裝知道。

——托爾斯泰

● 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

——愛因斯坦

● 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可能來自他們的博學。多樣化會使人觀點新鮮,而過於長時間鑽研一個狹窄的領域,則易使人愚蠢。

——貝弗里奇

● 當你做成功一件事,千萬不要等待著享受榮譽,應該再做那些需要的事。

——巴斯德

● 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

——雪萊

● 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

——波爾克

● 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

——笛卡爾

● 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勝過責任感。

——愛因斯坦

● 對自己不滿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徵之一。

——契訶夫

● 兒童游戲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

——席勒

● 發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氣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進。

——巴而扎克

● 發明是百分之一的聰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

——愛迪生

●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愛因斯坦

● 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需品。

——愛迪生

● 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

——法朗士

●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

● 即使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雲亦雲地知道全部真理還要好些。

——羅曼·羅蘭

● 堅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

——馬爾頓

● 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

——諾貝爾

●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歌德

● 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

——裴斯泰洛齊

● 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

——泰勒

● 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

——杜威

● 科學沒有國境,但科學家有祖國。

——巴斯德

● 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假定你們每個人有兩次生命,這對你們說來也還是不夠的。

——巴甫洛夫

● 科學要求每個人有極緊張的工作和偉大的熱情。

——巴甫洛夫

●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

——盧梭

●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托爾斯泰
1.如果我們過於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於正確。---卡爾·波普爾

2.「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華羅庚(中國)

3.我真想發明一種具有那麼可怕的大規模破壞力的特質或機器,以至於戰爭將會因此而永遠變為不可能的事情。---諾貝爾(瑞典)

4.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培根(英國)

5.真理的大海,讓未發現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尋。---牛頓(英國)

6.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時,這些弊病是很快就會消滅的,而謬誤的弊病則與謬誤始終相隨。---狄德羅(法國)

7.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愛因斯坦(美國)

8.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哥白尼(波蘭)

9.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對我怎樣評價。我卻這樣認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時而發現了一個光滑的石子兒,時而發現一個美麗的貝殼而為之高興的孩子。盡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還神秘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牛頓(英國)

10.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華羅庚(中國)

11.一個科學家應該考慮到後世的評論,不必考慮當時的辱罵或稱贊。---巴斯德 (法國)

12.我們在享受著他人的發明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益處,我們也必須樂於用自己的發明去為他人服務。---富蘭克林(美國)

13.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妙,為人類造福。---愛迪生(美國)

14.我平生從來沒有做出過一次偶然的發明。我的一切發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嚴格試驗的結果。---愛迪生(美國)

15.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並且學會了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愛因斯坦 (美國)

16.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伽利略 (義大利)

17.要學會做科學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實,對比事實,積聚事實。---巴甫洛夫 (俄國)

18.我的那些最重要的發現是受到失敗的啟示而作出的。---戴維 (英國)

19.感謝上帝沒有把我造成一個靈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發現是受到失敗的啟發而獲得的。---戴維 (英國)

20.我堅持奮戰五十餘年,致力於科學的發展。用一個詞可以道出我最艱辛的工作特點,這個詞就是「失敗」。---湯姆遜
21.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中國)

22.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達·芬奇(義大利)

23.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居里夫人(法國)

24.沒有僥幸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愛因斯坦(美國)

25.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居里夫人(法國)

26.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因為她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學者是屬於祖國的。---巴斯德(法國)

27.我願用我全部的生命從事科學研究,來貢獻給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國和人民。---巴甫洛夫(前蘇聯)

28.歷史告誡我們說,一種嶄新的真理慣常的命運是:始於異端,終於迷信。---赫胥黎(英國)

29.總有一天,真理會取勝。即使真理在他一生中未能得到勝利,為了堅持真理也會使他變得更好,更加聰明。---赫胥黎(英國)

30.使人們寧願謊言,而不願追隨真理的原因,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也不僅由於真理會約束人的想像,而且是由於謊更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的天性。---培根(英國)

31.目前的時代,真理是那樣晦暗不明,謊言又是那樣根深蒂固,以致除非我們熱愛真理,我們便不會認識真理。---帕斯卡(法國)

32.研究真理可以有三個目的:當我們探索時,就要發現到真理;當我們找到時,就要證明真理;當我們審查時,就要把它同謬誤區別開來。---帕斯卡(法國)

33.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時,這些弊病是很快就會消滅的,而謬誤的弊病則與謬誤始終相隨。---狄德羅(法國)

34.探索真理比佔有真理更為可貴。---愛因斯坦(美國)

35.追求客觀真理和知識是人的最高和永恆的目標。---愛因斯坦(美國)

36.在真理的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愛因斯坦(美國)

37.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力量為真理和正義服務,即使不為人喜歡也在所不惜。---愛因斯坦(美國)

38.真理可能在少數人一邊。---柏拉圖(希臘)

39.最初偏離真理毫釐,到頭來就會謬之千里。---亞里士多德(希臘)

40.沒有一個人能全面把握真理。---亞里士多德(希臘)

8. 毛澤東的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是在什麼情況提出的有什麼智慧

1958年5月18日,毛主席在一份報告上親筆寫下「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的批語,從此,毛的這句名言便廣為流傳。成為鼓舞中國老百姓堅持不斷進行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巨大動力。

類似這樣的思想不僅反映在他的卷頭眉批中,就是在許多公開的會議上他也直言不諱。1958年5月8日下午,毛澤東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講「破除迷信」問題,鼓勵人們不要怕「教授」,不要怕「孔夫子」,不要怕「外國人」,甚至也不要怕「馬克思」。他興致昂然,旁徵博引,一連舉出春秋的顏淵、秦國的甘羅、漢朝的劉邦、項羽、韓信、賈誼、三國的周瑜和孔明、晉朝的王弼和荀灌娘、南北朝的蘭陵王、唐末詩人李賀、唐太宗李世民、宋朝名將岳飛,以及釋迦牟尼、達爾文、馬克思、列寧、 李政道、楊振寧、安眠葯的發明者、青黴素的發明者、全國人大代表郝建秀、西遊記中的哪吒,等數十位古今、中外、歷史、神話和現代人物,用以證明「自古以來,發明家、創立新學派的人,開始的時候都是年輕人,學問比較少的,被別人看不起的,被壓迫的。」 毛澤東還特意以中國傳統「第一聖人」孔子和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舉例 ,認為:「孔夫子當初也沒有什麼地位。他當過吹鼓手,幫人家喊禮,後來才教書。 他雖然做過官,在魯國當過司法部長,但時間很短,魯國當時只有幾十萬人口,和我 們現在的一個縣差不多,他那個司法部長相當於我們縣政府的司法部長。他還當過會 計,做過管倉庫的小官。可是,他就學會了很多本領。……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時候 ,也只有十幾歲、二十歲。他的民族在印度是一個被壓迫的民族。」

幾天以後的5月18日,就在同一個會議上,毛澤東又在一份關於科學家、發明家小史的文件上批示:「請中央各工業交通部門各自收集材料,編印一本近三百年來世界各國(包括中國)科學家、技術發明家的通俗簡明小傳(小冊子)。看一看是否能夠證明:科學、技術發明大都出於被壓迫階級,即是說,出於那些社會地位較低 、學問較少、條件較差、在開始時總是被人看不起、甚至受打擊、受折磨、受刑戮的那些人。…… 如果能夠有系統地證明這一點,那就將鼓舞很多小知識分子、很多工人和農民、很多新老幹部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奮敢想、敢說、敢做的大無畏創造精神,……」。在同一時期他還多次說過,司馬遷不受辱刑寫不出《史記》,左丘明不被流放體驗不到生活,而曹雪芹家境不衰也就沒有《紅樓夢》了,等等。

顯然,毛澤東「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這句經典名言是他一而貫之的歷史唯物主義的一種通俗形象的表達。「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是被歷史反復證明了的顛撲不破的真理。

9. 給我一個發明家發明東西的小故事

中國發明家的故事

三年級作品

毛筆的傳說
人:蒙恬 地:戰國時期中山地區 事:蒙恬發明毛筆 物:野兔、石灰
質、聿 時:公元前223年
大意:傳說,毛筆是由戰國時代的大將軍蒙恬發明的。公元前223年,大將蒙恬
帶領兵馬在中山地區與楚國交戰,蒙恬定期寫戰況報告遞送給秦王。當時,紙
和筆還沒有完成,大家都是用聿來寫字很不方便。戰爭沒有開打的時候,蒙恬喜
歡出去打獵。有一天,他打了幾只野兔回軍營,一隻兔子的尾巴拖在地上,血水
在地上拖出了彎彎的痕跡。蒙恬見了,心中不由一動:「用兔尾巴來代替聿寫字
」,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蒙恬一氣之下,把那支「兔毛聿」扔進了門
前的一個山石坑裡。

有一天,他發現山石坑裡的那支「兔毛聿」,兔毛濕漉漉的,兔也變得非常「聽
話」,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原來,這個山石坑裡的水含有石灰質,經過了鹼性水
的浸泡,兔毛變得柔順起來。

因為這枝聿是由竹管和兔毛做成的,蒙恬就在「聿」字上加了「竹」字頭,把他
叫做「筆」。這就是毛筆的來歷。

發明家故事
http://www.fore.com.cn/chuangzhao/faming/famingjia/index.jsp

10. 發明家的故事有哪些

愛迪生

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回答不了,老師就當著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後來他媽媽就從學校把他拉回來自己教, 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艱苦奮斗,還有他的自信、自強、自立和非凡的才智獲得巨大的成功。後來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舉世聞名的美國發明家、企業家。他發明了電燈、電話等。為人類做了巨大的貢獻,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人們榮譽為「發明大王」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

有一天,牛頓在花園里散步。突然,一個熟透了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正好打在他頭上。這件很平常的事引起了牛頓深深的思考。他想:蘋果離開樹枝,為什麼一定要向地下掉呢?為什麼不飛向天空和別的方向呢?因此,他推想地心有一種吸引力,又推想這種吸引力對任何物質都存在。他通過研究,提出了計算引力大小的公式。就這樣,牛頓由掉蘋果而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萬有引力定律」,對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比如說:當物體初速度不夠大時,物體總要落向地面,當物體初速度足夠大時,物體總也落不到地面,現代人就創造了地球的衛星、火箭了,它們可以一直繞著地球轉,可以不落回地面了。 說明了凡事要多動腦,多思考,做一個細心發現問題的人。

閱讀全文

與愚蠢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