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質量管理八大原則是什麼
原則1: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組織依存於顧客,因此組織應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要,滿足顧客要求並盡力超越顧客的期望。」
一個組織向顧客提供產品,如果產品不適銷對路,顧客不需要、不滿意,組織就無法進行再生產,組織就不能生存下去,組織和顧客是魚水關系。所以要把滿足顧客的需要和期望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評價工作結果的依據。
原則2:領導作用
「領導者建立統一的目標、方向和內部環境,所創造的環境能使員工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的目標。」
最高管理者應當:
·建立目標、方向和內部環境,為全體員工實現組織的目標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主導組織發展的方向。
·建立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這是組織總體方針和目標的組成部分,體現顧客及其他受益者的需要和期望。
·將質量方針和目標貫徹落實到各層次、各職能部門。
·建立、實施和保持一個有效的QMS,確保實施相關過程,實施質量方針和目標,使顧客及其他受益者滿意。
·應識別資源的需要,提供充分的資源。
·應對員工進行培訓,激勵員工的敬業奉獻精神,形成可信賴、有明確目標、訓練有素和穩定的人才資源。
·主持管理評審,確定實現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實施。
·決定持續改進的方向和措施。
原則3:全員參與
「各級人員是一個組織的基礎,人員的充分參與可以使他們的能力得以發揮,使組織最大獲益」
·以人為本,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
·在組織的方針和戰略制定過程中,充分讓員工參與獻計獻策;
·在制定目標中員工參與;
·賦予各部門、各崗位職責和許可權;
·在經營管理上,員工參與適當的決策和過程的改進;
·全員積極地尋求改進的機會;
·員工積極地尋求增加知識和經驗的機遇;
·以小組或團隊精神,共享知識和經驗;
·以實現目標過程中提倡革新和創新精神;
·對工作滿意,樹立對組織的自豪感;
·向顧客及受益者展示組織特長和優勢;
·為員工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條件。
原則4:過程方法
「將相關的資源和活動作為過程進行管理,會更有效地實現預期的結果。」
·在建立管理體系或制定方針和戰略時,必須識別和確定所需要的過程,首先應確定達到所希望結果的過程;
·識別並測量過程的輸入和輸出;
·識別過程與組織的職能之間的介面;
·明確規定管理過程的職責、許可權和義務;
·識別過程的內部顧客、外部顧客和供方;
·在設計過程時,規定達到的結果,還應考慮:過程的步驟、活動、流程、控制措施、培訓、設備、方法、信息、材料和其他資源等;
·制定目標應認識到過程能力將產生有挑戰性的目標;
·所有動作過程中採用過程方式將導致成本降低、防止失誤、控制變更、縮短周期的和獲得更多的輸出。
原則5:管理的系統方法
「針對設定的目標,通過識別、理解和管理由互相關聯的過程組成的體系,可以提高組織的有效性和效率。」
要成功地領導和運作一個組織,要求用系統的和透明的方式進行管理。這就是管理的系統方法,就是對過程網路實施系統管理。
原則6: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是組織永恆的目標。」
組織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組織應不斷改進自己的經營戰略和策略,制定適應形勢變化的策略和目標,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實力,提高組織的有效性和效率,才能適應這樣競爭的生存環境,所以持續改進是組織自身要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原則7: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
「有效的決策基於事實和信息的邏輯分析。」
最高管理者制定方針和戰略,必須在相關信息和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人合乎邏輯的分析和決策。確立經營目標同樣也需使用大量的信息和數據。
·採取措施收集與目標有關的數據和信息;
·確保數據和信息足夠准確、可信,並易於理解;
·採取有效方法對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
·基於對經驗和直覺的邏輯分析結果,做出決定並採取措施;
·提高各級員工對數據和信息重要性的認識,掌握收集、分析決策的知識和技能,提高管理和決策能力。
原則8:與供方互利的關系
「組織與供方的互利關系可提高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最高管理者在建立經營方針和戰略上,應把供方、協作方、合作方都看作是戰略同盟中的合作夥伴,形成共同的競爭優勢。
2. 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全面質量管理包括哪些內容
核心思想:「顧客的滿意和認同是長期贏得市場,創造價值的關鍵」
內容包括:設計過程、製造過程、輔助過程、使用過程等四個過程的質量管理
3. 什麼叫做全面質量管理其核心思想有哪些
全面質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種由顧客的需要和期望驅動的管理哲學。TQM以質量為中心,建立在全員參與基礎上的一種管理方法,其目的在於長期獲得顧客滿意、組織成員和社會的利益。
ISO8402對TQM的定義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於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菲根堡姆對TQM的定義:「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並考慮到充分滿足顧客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製造和售後服務,把企業內各部門的研製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構成為一體的一種有效的體系」。
具體來說,TQM蘊涵著如下含義:
強烈地關注顧客。從現在和未來的角度來看,顧客已成為企業的衣食父母。「以顧客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逐漸受到企業的高度重視。全面質量管理注重顧客價值,其主導思想就是「顧客的滿意和認同是長期贏得市場,創造價值的關鍵」。為此,全面質量管理要求必須把以顧客為中心的思想貫穿到企業業務流程的管理中,即從市場調查、產品設計、試制、生產、檢驗、倉儲、銷售、到售後服務的各個環節都應該牢固樹立「顧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而且要為顧客做好服務工作,最終讓顧客放心滿意。
堅持不斷地改進。TQM是一種永遠不能滿足的承諾,「非常好」還是不夠,質量總能得到改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企業持續不斷地改進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和可靠性,確保企業獲取對手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
改進組織中每項工作的質量。TQM採用廣義的質量定義。它不僅與最終產品有關,並且還與組織如何交貨,如何迅速地響應顧客的投訴、如何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售後服務等都有關系。
精確地度量。TQM採用統計度量組織作業中人的每一個關鍵變數,然後與標准和基準進行比較以發現問題,追蹤問題的根源,從而達到消除問題、提高質量的目的。
向員工授權。TQM吸收生產在線的工人加入改進過程,廣泛地採用團隊形式作為授權的載體,依靠團隊發現和解決問題。
4. 質量管理模式有哪些
質量管理的八大原則 以顧客為中心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一個原則是以顧客為中心。在當今的經濟活動中,任何一個組織都要依存於他們的顧客。組織或企業由於滿足或超過了自己的顧客的需求,從而獲得繼續生存下去的動力和源泉。全面質量管理以顧客為中心,不斷通過PDCA循環進行持續的質量改進來滿足顧客的需求。 ◆◆ 領導的作用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二大原則是領導的作用。一個企業從總經理層到員工層,都必須參與到質量管理的活動中來,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企業的決策層必須對質量管理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我國的《質量管理法》中規定,質量部門必須由總經理直接領導。這樣才能夠使組織中的所有員工和資源都融入到全面質量管理之中。 ◆全員參與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三大原則就是強調全員參與。在70年代,日本的QC小組達到了70萬個,而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注冊的QC小組已經超過了1500萬個,這些QC小組的活動每年給我國帶來的收益超過2500億人民幣。因此,全員參與是全面質量管理思想的核心。 ◆過程方法全面質量管理的第四大原則是過程方法,即必須將全面質量管理所涉及的相關資源和活動都作為一個過程來進行管理。PDCA循環實際上是用來研究一個過程,因此我們必須將注意力集中到產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全過程。 ◆系統管理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五個原則是系統管理。當我們進行一項質量改進活動的時候,首先需要制定、識別和確定目標,理解並統一管理一個有相互關聯的過程所組成的體系。由於產品生產並不僅僅是生產部門的事情,因而需要我們組織所有部門都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的需求。 ◆持續改進全面質量管理的第六個原則是持續改進。實際上,僅僅做對一件事情並不困難,而要把一件簡單的事情成千上萬次都做對,那才是不簡單的。因此,持續改進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思想,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正是為了更好地做好持續改進工作。 ◆以事實為基礎 有效的決策是建立在對數據和信息進行合乎邏輯和直觀的分析的基礎上的,因此,作為迄今為止最為科學的質量管理,全面質量管理也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背離了事實基礎那就沒有任何意義,這就是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七個原則。 ◆互利的供方關系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八大原則就是互利的供方關系,組織和供方之間保持互利關系,可增進兩個組織創造價值的能力,從而為雙方的進一步合作提供基礎,謀取更大的共同利益。因此,全面質量管理實際上已經滲透到供應商的管理之中。
5. 質量管理八項原則是什麼
◆全面地理解顧客對於產品、價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謀求在顧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員工、供方、社會)的需求和期望之間的平衡。
◆將這些需求和期望傳達至整個組織。
◆測定顧客的滿意度並為此而努力。
◆管理與顧客之間的關系。
實施本原則帶來的效應:
◆對於方針和戰略的制訂,使得整個組織都能理解顧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
◆對於目標的設定,能夠保證將目標直接與顧客的需求和期望相關聯。
◆對於運作管理,能夠改進組織滿足顧客需求的業績。
◆對於人力資源管理,保證員工具有滿足組織的顧客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6. 質量管理的三大原則
全面質量管理的八大原則
以顧客為中心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一個原則是以顧客為中心。在當今的經濟活動中,任何一個組織都要依存於他們的顧客。組織或企業由於滿足或超過了自己的顧客的需求,從而獲得繼續生存下去的動力和源泉。全面質量管理以顧客為中心,不斷通過PDCA循環進行持續的質量改進來滿足顧客的需求。
◆領導的作用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二大原則是領導的作用。一個企業從總經理層到員工層,都必須參與到質量管理的活動中來,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企業的決策層必須對質量管理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我國的《質量管理法》中規定,質量部門必須由總經理直接領導。這樣才能夠使組織中的所有員工和資源都融入到全面質量管理之中。
◆全員參與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三大原則就是強調全員參與。在70年代,日本的QC小組達到了70萬個,而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注冊的QC小組已經超過了1500萬個,這些QC小組的活動每年給我國帶來的收益超過2500億人民幣。因此,全員參與是全面質量管理思想的核心。
◆過程方法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四大原則是過程方法,即必須將全面質量管理所涉及的相關資源和活動都作為一個過程來進行管理。PDCA循環實際上是用來研究一個過程,因此我們必須將注意力集中到產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全過程。
◆系統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五個原則是系統管理。當我們進行一項質量改進活動的時候,首先需要制定、識別和確定目標,理解並統一管理一個有相互關聯的過程所組成的體系。由於產品生產並不僅僅是生產部門的事情,因而需要我們組織所有部門都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的需求。
◆持續改進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六個原則是持續改進。實際上,僅僅做對一件事情並不困難,而要把一件簡單的事情成千上萬次都做對,那才是不簡單的。因此,持續改進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思想,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正是為了更好地做好持續改進工作。
◆以事實為基礎
有效的決策是建立在對數據和信息進行合乎邏輯和直觀的分析的基礎上的,因此,作為迄今為止最為科學的質量管理,全面質量管理也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背離了事實基礎那就沒有任何意義,這就是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七個原則。
◆互利的供方關系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八大原則就是互利的供方關系,組織和供方之間保持互利關系,可增進兩個組織創造價值的能力,從而為雙方的進一步合作提供基礎,謀取更大的共同利益。因此,全面質量管理實際上已經滲透到供應商的管理之中。
7. 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是什麼
ISO9000是指質量管理體系標准,它不是指一個標准,而是一族標準的統稱ISO9000是由TC176(TC176指質量管理體系技術委員會)制定的所有國際標准ISO9000族標准中要求的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是:
1)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組織依存於顧客因此,組織應當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要求並爭取超越顧客期望
2)領導作用領導者確立組織統一的宗旨及方向他們應當創造並保持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境
3)全員參與各級人員都是組織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幹為組織帶來收益
4)過程方法將活動和相關的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
5)系統的管理方法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有助於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續改進持續改進總體業績應當是組織的一個永恆目標
7)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有效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上的
8)與供方互利的關系組織與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這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形成了GB/T19000族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基礎
8. 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為哪些相關方創造平衡的價值
根據TQM原理:是為企業所有人,經理人,員工,股東,客戶和社會大眾的價值創造而努力。謹供參考!
9. 質量如何創造價值
如何理解企業與員工的關系:企業是舟,員工是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企業是水,員工是魚。水中有魚更能體現水的精彩,魚兒得水,才能生存發展。企業要為社會創造價值,也要為員工創造福利,還要為自身創造利潤。這中間必然會產生很多矛盾和問題。智慧的企業管理者就是要在這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問題中把握好平衡點,才能像阿迪力那樣從容不迫地走好企業管理這根鋼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