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當一個發明家,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我覺得要當一個發明家首先要具備以下特點:
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發明家需要發回明之前在世界上不存答在的物品出來,這個需要自己有想像力和創造力才可以做到。
有特別敏銳的觀察能力。發明不是亂七八糟地胡搞一通,需要你細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去發現人們需要用的但是還沒發明出來的東西。
要有不怕失敗的毅力。發明過程中經常遇到很多挫折,有時候實驗結果不理想這都有可能發生的,心態不好馬上崩潰,後面就什麼都做不了了。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有充足的資金去准備發明的材料。從古到今,很多發明家都是家裡比較窮,但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發明夢到最後都很落魄。
最後一點就是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這些知識要涉獵面積廣泛,涉及深度夠深,肚子里如果一點東西都沒有的話也談不上什麼發明。
這些是我個人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❷ 發明家的資料:有一叫什麼昌什麼的把幾個家電合成一個家電的人全名叫什麼,
「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指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他一生也沒證明出來,便給俄國聖彼得堡的數學家歐拉寫信,請他幫助證明這道難題。歐拉接到信後,就著手計算。他費盡了腦筋,直到離開人世,也沒有證明出來。之後,哥德巴赫帶著一生的遺憾也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200多年來,這個哥德巴赫猜想之謎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從而使它成為世界數學界一大懸案」。打一個有趣的比喻,數學是自然科學皇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後王冠上的寶石! )
在科學發展史上,雖然沒有真刀真槍的兩軍對壘,但確有人為真理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布魯諾(1548—1600)就是一個捨身成仁的天文學家。
布魯諾出生在義大利的一個貧苦家庭,15歲進修道院,在那裡他讀了很多書。24歲成為牧師,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他逐漸對宗教產生懷疑。他大膽地批判《聖經》,因而冒犯了羅馬教廷,只好逃出義大利,到法國、英國等地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批判托勒密的地心說。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在太陽以外,還有無數個類似的恆星系統。太陽不過是一個恆星系統的中心,而不是整個宇宙的中心。布魯諾發展了哥白尼太陽中心說,把人類對天體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由於布魯諾廣泛宣傳他的先進哲學思想,引起了羅馬宗教裁判所的恐懼和仇恨。1592年,羅馬教廷採用欺騙手段,把他騙回義大利,並立即逮捕。劊子手們使盡了種種威脅利誘手段,想讓布魯諾屈服,但他堅貞不屈地說:「我半步也不退讓」。經過八年的折磨,他被處以火刑。1600年2月17日,布魯諾被燒死在羅馬的鮮花廣場上。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布魯諾面對行刑的劊子手,庄嚴宣布:「你們對我宣讀判詞,比我聽到判詞還要恐懼!」布魯諾被處死了,他的科學精神永存!1889年,人們在布魯諾殉難的鮮花廣場上豎立起他的銅像,永遠紀念這位為科學獻身的勇士。
哥白尼 日心說 燒死
布魯諾 天文學 燒死
利赫曼 電學 雷電擊死
鄧稼先 核物理 過量核輻射
彭佳木 探索羅布泊 失蹤
諾貝爾 炸葯 炸死
鮑爾·海斯德是美國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學家。他小時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萬人被毒蛇咬死,就決心研究出一種抗蛇毒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會產生免疫力,而讓毒蛇咬後能不能也產生免疫力呢?體內產生的抗毒物質能不能用來抵抗蛇毒呢?他設想到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從15歲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體,並逐漸加大劑量與毒性。
這種試驗是極其危險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場。各種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種新的蛇毒,原來的抗毒物質不能勝任,又要經受一種新的抗毒物質折磨。他身上先後注射過28種蛇毒。經過危險與痛苦的試驗,終於有了收獲。由於自身產生了抗毒性,眼鏡王蛇、印度藍蛇、澳洲虎蛇都咬過他,但每次他都從死神身邊逃了回來。藍蛇的毒性極大,海斯德是世界上唯一被藍蛇咬過而活著的人。他一共被毒蛇咬過130次,每次都安然無恙。海斯德對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質進行分析,試制了一些抗蛇毒的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傷的人
獻身科學 造福人類——記中國留美科學家郭申元
「他是一個總在琢磨新點子的科學家,一個十分稱職的丈夫。」他的妻子欣欣說。「他從小熱愛生命科學,16歲就發表研究論文,從上海中學保送進入復旦大學。在復旦學習的一年半里,他翻譯發表了20餘篇論文,編譯一本介紹生命科學和醫學進展最新成果的專著。」他的年邁的父母回憶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查爾斯·理查森認為,他的研究為生命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艾威斯評價道:「他在我們這里的教授和學生中享有很高的聲望,是我的實驗室中最好的博士生。」
這就是郭申元,一位來自中國上海的學子。在美國辛勤奮斗10載,對生物化學科學研究前沿———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復制過程中解旋酶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就在他滿懷信心向科學高峰邁進之際,凶惡的肝癌病魔無情地奪走了他年僅29歲的生命。
郭申元1990年以優異成績考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生物化學專業。從大學本科一直讀到博士,研究方向是遺傳物質DNA主要構成物質的合成和復制。1998年3月,他獲得了俄亥俄州立大學生化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蛋白質結構以及dAK與dGK組合差異及其結構》受到了美國許多分子生物學專家的高度評價。
隨後,郭申元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享有盛名的美國科學院院士理查森是他的合作教授。在哈佛,郭申元一頭扎進了自己的研究課題DNA解旋酶的作用機制。DNA解旋酶是國際生化界極為關注、眾所求解的領域,是DNA復制、重組和修復等過程中的關鍵步驟。通過夜以繼日的研究和實驗,郭申元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內,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他鑒定出起解旋酶功能的蛋白質部分,為解旋酶晶體的制備成功以及三維結構的測定奠定了基礎;他對解旋酶和引發酶這兩種重要復制酶的功能區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的連接位點進行了全面的闡述。這是世界上首次揭示此類解旋酶的結構,為開發新一類治癌葯物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方向。郭申元4年內在國際頂尖的科學雜志《細胞》、《國際生物化學學報》、《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5篇論文,第六篇也即將問世。他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令同行佩服不已。
郭申元在美留學期間,把全部精力獻給了基礎科學研究,對自己心愛的事業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在俄亥俄州立大學,他獲得了「全美優秀生」的稱號。1996年成為只有美國主要大學優秀大學生和研究生參加的榮譽學術團體PhiKappaPhi的終身會員。他本科畢業時,曾有美國公司向他提供薪水不錯的工作,但他還是選擇了繼續深造。理由很簡單:「我來美國不是為賺錢,而是為了學本領。只有掌握了過硬的本領,才能更好地為祖國服務。」
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郭申元每天都是「兩點一線」:從住處到實驗室,實驗室到住處。午飯、晚飯都是在實驗室解決。干到深夜兩三時根本不算什麼新鮮事。
今年初,郭申元經歷了肝臟被切除80%的大手術之後,稍待體力和腦力恢復,就讓妻子幫他整理資料、修改論文。隨後不久,他再度踏進了實驗室大門,開始新的科研設計。他的身體本來恢復很好,一家人十分高興。可是,2月下旬,病魔再度「造訪」,郭申元又不得不住進了醫院。
郭申元自己是研究征服癌魔的專家,深知癌症的厲害,但他以極大的毅力面對癌魔。住院期間,他樂觀、豁達,極力安慰自己的妻子、老父、老母,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周在病床上還與同事討論科研的進展。哈佛有位教授稱贊道,郭博士的行為「保持了一位科學家的尊嚴」。他在病床上對媽媽說:「這10年來,我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為當好一名生命科學家努力奮發,刻苦讀書和研究。我沒有浪費過1分鍾,我很開心,活得實實在在……」
郭申元在美國學習生活了10年,一直忙於搞科研,根本抽不出時間回上海一趟。在生命彌留之際,他最後的心願是:「我想看看祖國的巨大變化,看看故鄉的親人。我死也要死在中國。」今年3月23日,在多方熱心人幫助之下,郭申元在妻子和媽媽護送下回到了闊別10年的故鄉。5天之後,他帶著一片眷戀離開了人世。
郭申元博士英年早逝令人們惋惜不已。駐美中國工作人員以及華僑、華人、留美學人紛紛表示沉痛哀悼。中國駐紐約總領事徐敦潢說:「郭申元博士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是數以萬計在美留學人員的傑出代表。」波士頓地區中文報紙《波士頓紀事報》發表了題為《為人類做貢獻,為科學獻青春》的近4萬字的長篇通訊,紀念郭申元博士。
哥倫布
航海家、探險家克里斯多佛·哥倫布在西班牙巴利阿多利德永遠地合上了眼睛,這位有著傳奇經歷的航海家畫上了人生的句號。但是,哥倫布開啟的航程卻才剛剛開始:兩個大陸,甚至整個世界的歷史都因他改變
彭加木
關於羅布泊有好多神秘的傳說,羅布泊,三個字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神秘,而不是單單的地域名稱。有一段文字對她的描繪非常貼切:「羅布泊其實是匯入多水湖之意,為內陸最大的移動鹹水湖。大自然曾造就了5400平方公里湖面的羅布泊,在最近的百年間,湖水已乾涸見底,如今,展現給我們的是一片荒蕪的景象:湖泊乾涸、河水斷流、古堡滄桑,生命彷彿在這里嘎然停止。
1980年5月,彭加木第四次率隊考察羅布泊地區,歷盡艱辛,首次成功穿越羅布泊乾涸湖底。當考察隊面臨著缺水、缺油的嚴重困難。6月17日上午10時30分,彭加木親自去尋找水源,留下一張寫著「我往東去找水」的字條,就再也沒有回來。經過當地政府和駐軍組織專門力量進行尋找,但始終沒有發現彭加木的遺體。
26年來一直都沒有放棄尋找,但是也一直沒有找到他的遺體。希望能盡快找到他的遺體,給我們的科學家一個隆重的葬禮,也給他的家人一個心靈的安慰。
我們的國家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敢於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才有了如今發達的科學技術。
彭加木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學習。
野口英世
野口英世先生在非洲研究黃熱病時,由於傳染上病毒,於1928年5 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遺體運回美國紐約市北郊的一處墓地埋葬。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寫著:「他畢生致力於科學,他為人類而生,為人類而死」。
利赫曼和雷電
郭申元生前的良師益友、哈佛大學醫學院吳柏林教授動情地對記者說:「申元是一個愛因斯坦、陳景潤式的人物。他的所作所為是許多中國留學生、學者在美艱苦奮斗的一個縮影。申元用自己的青春和才華寫出了讓人敬佩、讓人流淚的篇章。他走了,但他的精神不死!」
❸ 阿笠博士是真實身份是黑衣組織的頭目
阿笠博士的真實身份就是在柯南身邊的大發明家,阿笠博士是一位古怪的發明家,住在新一家隔壁的房子里,是少數了解柯南身份的人之一。擁有工學部博士學位,發明了蝴蝶結型變聲器、腳力增強鞋、少年偵探團徽章和足球射出腰帶等許多產品。
自稱天才發明家,但製作出來的很多東西其實是廢銅爛鐵,家中還會因為實驗失敗而發生小爆炸。盡管如此,阿笠博士還是有很高的發明才能,為變小後的柯南發明了很多道具,給了柯南很多幫助。
阿笠博士的特點
作為53歲的單身漢,阿笠博士雖然沒有孩子,但對小孩非常和藹,少年偵探團的孩子們常去他家玩耍,大家也常乘坐黃色古董甲殼蟲轎車一同出門去旅行。
阿笠博士是新一身體兒童化為「柯南」後最先投奔的人。起初,博士認為柯南是新一家的親戚,但是柯南很快以新一的口氣和能力推理出博士剛從他常去的餐廳回來,博士因此得知柯南的真實身份。當小蘭來博士家尋找新一時,博士介紹柯南說是自己親戚家的小孩,無人照看,希望能讓他寄住在小蘭家中。
❹ 著名發明家有哪些
1、達·芬奇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義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公—1519年5月2日),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是發明家、 醫學家、 生物學家 、 地理學家 、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約有15000多頁,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半個世紀。
2、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他被認為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之一,並因主持設計了現代交流電系統而最為人知。
3、亞歷山德羅·朱塞佩·安東尼奧·安納塔西歐·伏特伯爵(Count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1745年2月18日-1827年3月5日),義大利物理學家。
因在1800年發明伏打電堆而著名。後來他受封為伯爵。
4、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網路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
5、 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是美國著名的發明家,哥哥是威爾伯·萊特(Wilbur Wright,1867年4月16日—1912年5月12日),弟弟是奧維爾·萊特(Orville Wright,1871年8月19日—1948年1月30日)。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首次試飛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動力、機身比空氣重、持續滯空不落地的飛機,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
❺ 跪求《阿行與阿動的故事》作文
(一)
阿行同學:
你好。自學校畢業之後,又有兩個月沒有見到你了,不知你是否找到了工作?真倒霉,中專畢業不包工作分配的事情怎麼就讓我們給碰上了?現在倒好,整天無所事事,真他媽的難受。這樣吧?我准備去深圳闖闖,你是否一同前往?請速回信。
阿動
2004年10月
阿動同學:
來信收閱。我也很想念你。我和你一樣,現在也是一個待業青年,整天看電視,逛大街。父親說要給我去找一份工作,所以,我不打算去深圳。謝謝。
阿行
2004年11月
(二)
阿行同學:
我已於去年十一月來深圳,通過十幾天的努力,終於在一家電器公司安了身。我們學的是機電維修,這專業在這里還可以勉強湊合,雖然工資不高,但生活得還比較充實。不知你的工作如何?請回信告知。
阿動
2005年4月
阿動同學:
真為你感到高興,因為你終於找到了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我現在還是無所事事,父親託人找了幾個單位,但各單位都正在裁員。人家說,我們的職工有許多還要下崗,怎麼能再增人呢?看來,我也只有再等一等了。
阿行
2005年6月
(三)
阿行同學:
我已由技術員調任廠部經理了,老闆說不久將派我去培訓。我真的好高興。想當初,如果你能一起出來,我們或許會有更大的成就呢。怎麼樣?老同學,原意過來嗎?
阿動
2006年4月
阿動同學:
謝謝你的美意,我現在也有了一份工作,就是在一所中學做財產保管員,雖然工資不高並且學非所用,但卻很清閑。何況,這里離家也近。父親說我膽小怕事,出不了遠門。因此,我還是將就著吧。
阿行
2006年
❻ 著名的發明家有哪些人
1、沈括
沈括是宋代著名文學家和發明家。他寫有《夢溪筆談》一書,裡面記載了各回種地理、物理、化學方面的答知識,今天我們所用的指南針便是沈括發明的。
2、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它不僅料事如神,文采極好,且還是發明家。發現後發明過木牛流馬、孔明燈,並改進連弩弓。
3、張衡
張衡曾經做過《兩京賦》,它不僅是著名的文學家,也是著名的發明家。他先後發明了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為了紀念張衡的偉大功績,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4、畢升
畢升是宋朝人,最大的貢獻在於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印刷術在當代便已經出現了,但一直都是雕版印刷,可謂浪費人力物力。後來,畢升便發明活字印刷術,可以多次循環使用,促進了書籍的刊印和文化的傳播。
5、蔡倫
東漢時期人,雖然是一名宦官,但卻心懷大志。當時,社會上所使用的紙不僅造價成本高,而且紙質粗糙,並不適合書寫。蔡倫經過研究,改進了造紙術,使用稻草便能製造出質量很高的紙張。
❼ 發明創造的事例(具體的,急用)
小提琴的發明
也許很多小朋友就是學小提琴的,那麼你們知道小提琴是誰發明的嗎?它由來已久。小提琴是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些弓弦樂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其音色清澈嘹亮,圓潤柔美,從它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交響樂團的基礎樂器。
小提琴的前身主要是公元800年左右傳入歐洲的阿拉伯拉巴伯琴,這種琴傳入歐洲後叫「列貝克」。列貝克琴身呈梨形,只有三根弦,按指處設有音階格,基本也是平放在下巴下演奏,琴上的三根弦分別為G、D、A三種調,和現在小提琴的三根低音弦相同。
1560年前後,義大利人德沙洛首先對列貝克進行了改進,創造了小提琴。小提琴的外形由阿瑪蒂設計,採用了琴身扁平、琴腰窄、轉角尖這一基本形狀,並去掉了音階格,增加了一根高音弦。後來阿瑪蒂的徒弟又對小提琴的長度、寬度進行了反復多次的研究和改動,終於在1770年左右確定了音色最準的尺寸,成為了今天的小提琴。
阿拉伯數字的發明
阿拉伯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
公元500年前後,隨著經濟、文化以及佛教的興起和發展,印度的數學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天文學家阿葉彼海特在簡化數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數字記在一個個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個符號,比如是一個代表1的圓點,那麼第二格里的同樣圓點就表示10,而第三格里的圓點就代表100。這樣,不僅是數字元號本身,而且它們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樣擁有了重要意義。以後,印度的學者又引出了作為零的符號。可以這么說,這些符號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數字的老祖先了。
771年,印度北部的數學家到了阿拉伯的巴格達,給當地人傳授新的數學符號和體系,以及印度式的計算方法(即我們現在用的計演算法)。由於印度數字和印度計數法既簡單又方便,其優點遠遠超過了其他計演算法,阿拉伯的學者們很願意學習這些先進知識,商人們也樂於採用這種方法去做生意。
後來,阿拉伯人把這種數字傳入西班牙。公元10世紀,又傳到歐洲其他國家。公元1200年左右,歐洲的學者正式採用了這些符號和體系。至13世紀,在義大利一位數學家的倡導下,普通歐洲人也開始採用阿拉伯數字,15世紀時這種現象已相當普遍。
鋼琴的發明
現存最早的鋼琴是1720年由義大利人所製造的。這架鋼琴現存於紐約市藝術博物館。義大利人克里斯托福里在1709年設計的擊弦機有一個「進退結構」裝置,使他成為公認的現代鋼琴的創始人。
大約在14世紀,歐洲出現了一種在多弦樂器上加鍵而成的擊弦古鋼琴——克拉維卡琴。這種古鋼琴發音輕柔微弱,適於演奏溫馨抒情的曲調,特別適合家庭演奏室內樂,曾盛行一時。幾乎與克拉維卡古鋼琴同時存在的還有一種羽管鍵琴也叫慶巴羅古鋼琴。這種古鋼琴裝有一套撥弦機械,演奏時機械上的羽毛管撥弦發音。這種古鋼琴音色清晰明亮,在教堂、宮廷音樂中曾廣泛應用。
克里斯托福里曾是一名出色的羽管鍵琴製作家。他於1709年製成世界上第一架鋼琴,稱其為「pianoforte」意即「弱-強」琴,表明這種樂器可以弱奏,也可以大力度演奏,音量的強弱變化很大。這一優點是慶巴羅和克拉維卡兩種古鋼琴所不具備的。
牛仔褲的來歷
很多喜歡穿牛仔褲的人一說起牛仔褲的來歷,都會提到一個人——利維·斯特勞斯。
1850年,美國西部發現了金礦,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湧向那裡,形成了一股淘金熱。出生於猶太家庭的德國青年利維·斯特勞斯也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加入淘金者的行列中。可他來到美國後,發現情況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美好。
眼看淘金沒有希望,利維就在當地搭了個帳篷,開了一家小百貨店,給淘金者提供日用品。日子長了,利維和淘金者們也漸漸混熟了。一天,幾個礦工來店裡買東西。他們閑聊道:「褲子真是不耐穿啊!如果我們的工作褲能像你搭帳篷的帆布一樣結實就好了。」原來當時的工作褲都是用棉布做的,礦工的勞動強度很大,褲子很容易就磨爛了。
說者無意,聽者卻有心。利維在心裡犯起嘀咕:工作褲像帳篷一樣結實?他的店裡也賣帆布,但很少有人買來搭帳篷。突然他靈機一動:不如將積壓的帆布拿來做工作褲吧。想到這里他連忙拉起一個礦工來到裁縫店,讓裁縫用帆布給他做了一條褲子,穿上褲子後,這位礦工非常滿意。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條帆布工作褲。
此後,利維在心中醞釀著一個大膽的構想:不如以後專做工作褲吧。他把店裡積壓的帆布做成各種型號的工作褲。沒想到這種耐磨、牢固、穿起來又很舒服的褲子問世後,大受淘金者和西部牛仔的歡迎,這種褲子也因此得名「牛仔褲」。為了使褲子更牢固實用,他還在口袋邊上釘上鉚釘,做了很大的口袋以便放工具。利維還以自己的名字「Levis」作為牛仔褲的品牌,而且這個品牌流傳至今。
利維沒有在河裡淘到金子,但卻在牛仔褲上面收獲了很多的金子。當大家都在搶著做一件事時,或許我們應該想一想怎樣另闢蹊徑。
神奇的電話
26歲的科學家貝爾在美國波士頓大學任教,他一直對發聲學很有研究。他夢想著有一天,聲音能從一個地方傳遞到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實現異地通話。當時,電報機風靡了全世界,貝爾就想:電流能不能傳遞聲音呢?他對自己的這一想法很感興趣,便找來志同道合的朋友華生一起研究。
一天,貝爾和華生分別在自己的房間實驗電報機。華生無意中撥動了電報機上的一個金屬彈片,使一個彈簧和磁鐵粘在一起,當他拉開彈簧時,金屬片產生了震動。在隔壁房間做實驗的貝爾看到自己房間里的電報機上的彈片突然震動了一下,並發出「嗡」的一聲,連忙跑過來訊問,原來是華生撥動了彈片。貝爾想:一定是電流把震動從華生的房間傳到我的房間。如果用電流來傳送這種震動,聲音不就能順著電線傳到遠處嗎?
這一發現啟發了貝爾,他要通過新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設想。貝爾做了一個新儀器:在一塊非常薄的鐵片後面放了一塊電磁鐵,在華生的房間也放了一個這樣的裝置,並用電線相連。貝爾認為,聲音能引起鐵片震動,震動必會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電流,當震動電流沿著電線傳向另一個相同的裝置時,鐵皮就會發生同樣的震動和發出同樣的聲音。聲音通過電線傳到遠方,人們就能實現異地通話。
最開始,無論貝爾怎麼大吼大叫,另一邊的機器始終接收不到,但貝爾沒有氣餒,而是找出原因,一次次改良機器。貝爾和華生不斷努力,進一步完善了電話的設計,貝爾將壓緊金屬片的螺絲擰緊了一些,使金屬片和電磁鐵處於最佳的距離,終於解決了聲音長距離傳送的問題。於是,新的通信方式——電話誕生了。
電話作為人們主要的通信工具,已經通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鄉村、城市、工廠……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電話。
越來越多的通信工具進入人們的生活中,即使隔著天涯海角,人們也能方便地交流。但是我們不要忘了,最好的交流方式還是面對面地交談。
❽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發明家
1、貝爾,發明了電話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美國發明家、企業家。
他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的專利權,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關於電話的發明者尚存爭議,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判定義大利人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者。
加拿大國會則於2002年6月21日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伊萊沙·格雷是電話的發明者。
❾ 阿笠博士的真名在哪一集提到的
真實姓名:阿笠廣志(在特輯里曾提到過) 姓氏來源:英國著名推理小說家阿嘉莎·克莉斯汀,日語「阿嘉莎」(AGaSa)與「阿笠」音似 年齡:52歲 婚姻:單身(初戀情人見TV版421~422集 銀杏色的初戀) 愛車:黃色大眾古董甲殼蟲(車號:新宿500ひ 164),並且,為了配合劇情,他的偶爾會壞。 職業:發明家、科學家 住所:米花路2段22番地(新一家隔壁)
親戚:阿笠介(伯父)、阿笠定子(伯母) 朋友:工藤優作、工藤有希子、工藤新一、毛利蘭、吉田步美、圓谷光彥、小島元太、灰原哀 聲優:緒方賢一 興趣:上網、發明、出冷笑話 名句:我是個天才發明家,哈哈哈…… 初戀情人:木之下芙紗繪(著名設計師) 畢業母校:奧穗中學 喜歡的東西:銀杏(關於初戀的美好回憶) 為柯南設計的發明:腳力增強鞋、手錶型麻醉槍、蝴蝶結形變聲器、太陽能滑板、犯人追蹤眼鏡、貼紙式追蹤器、少年偵探團徽章、伸縮吊帶、鈕扣型擴音器、阿笠人偶、筆記本型電子地圖、可以彈出足球的腰帶、便當型攜帶傳真機、手錶形手電筒、耳環式行動電話、變聲筆、變聲口罩、紅外探測/望遠型眼鏡、10分鍾微型氧氣瓶等
❿ 要阿笠博士的詳細資料
阿笠博士的發明大全(附圖 + 詳細說明)
http://tieba..com/f?kz=233679772
日本動漫《名偵探柯南》中人物
姓名:阿笠博士
年齡:52歲
婚姻:單身
職業:不明
住所:米花路2段22巷
親戚:阿笠介(伯父)、阿笠定子(伯母)
朋友:新一、哀、步美、光彥、元太
聲優:緒方賢一
初戀情人:芙紗繪
興趣:上網
喜歡的東西:銀杏
發明的東西:腳力增強鞋、手錶型麻醉槍、蝴蝶結形變聲器、太陽能滑板、犯人追蹤眼鏡、少年偵探團徽章、伸縮吊帶、筆記本型電子地圖、可以彈出足球的腰帶、便當型攜帶傳真機、手錶形手電筒、耳環式行動電話、變聲筆、變聲口罩
簡介:
住在工藤新一家隔壁的發明家,最常做的事就是把自己從實驗室里炸出來。靠出賣自己的古怪發明專利來賺錢。在新一的父母去LA後,很照顧新一,也幫忙管理新一父親的案件資料。也是新一縮小後第一個投靠的人,為數不多知道柯南真實身份的人之一。用自己的發明幫了柯南很多忙。身體縮小後的灰原也寄宿在他家。
52歲還未婚,初戀對象是芙紗繪.坎貝爾。有著一段浪漫的銀杏樹下的回憶呢。雖然沒有孩子,但對小孩還是很和藹的,比如「少年偵探團」的孩子們就常去他家玩,他也會帶他們去旅行。
接下來也許是獨家哦:其實阿笠博士的名字就叫阿笠博士哦!這個「博士」的發音是hiroshi,而日語中博士(稱呼用)是hagasei,字同音不同。全稱可能是阿笠博士博士呢!(笑)新一的老朋友,喜歡發明些怪怪的東西,不過為柯南發明的道具都還很不錯呢……,不過要說有價值的,發明的卻只有讓自己,讓新一會弄得滿臉灰。可能還給自己帶來危險的東西,其實並沒有誰會支持。
屁股的黑痣上有一根毛,不過這只有新一知道,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