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藝術創造的基本過程和各個環節

藝術創造的基本過程和各個環節

發布時間:2021-07-23 08:29:36

Ⅰ 美術創作有哪些主要環節

完整的美術創作過程應該是以豐富的生活感受為起點,經過精神的創造活動,進而到形象或形式的創造過程,最後體現為物化形態的美術作品。,美術創作是—個從審美認識到審美表現,從藝術構思到藝術傳達的過程。可見,美術創作過程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方面和兩個階段:第一、審美認識階段;第二、審美表現階段。在每階段中,又可以概括地分為兩個環節(或稱步驟):在審美認識階段,主要是美的發現(藝術發現)和藝術構思(形成美的意象〉兩個環節;在審美表現階段,大體上有形象或形式探索(藝術練習)和藝術製作兩個環節。需要指出的是,美術創作過程中的這些環節實際上是緊密聯系並互相交織在一起的,是不斷反復的和相互影響的,並不是簡單循序漸進或截然分開的。

藝術發現是指從對生活的觀察、體驗、積累到美的發現,並產生創作沖動的過程。美術家都有自己的審美觀念和審美理想,當他從現實生活的個別現象出發開始自己的審美發現時,他的著眼點始終在尋找一種美的形象,即現實生活中那些能夠完全體現事物本質的生動的形象。在反復的深入觀察體驗和積累過程中,一旦發現或找到了那具有本質特點的現象或形象,即是美的發現。這種美的發現通常會直接激起美術家的感情激動和創作慾望,或稱創作沖動。創作沖動的來臨,意味著美術家受美的發現和情感體驗的啟示,預感到自己有了模糊的創作主意和內心視象,並產生了將其表現出來的強烈慾望,由此推動他進入創作的具體構思階段。

藝術構思(狹義的),指美術家在孕育具體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所進行的思維活動。如果說藝術發現主要是審美認識過程中的感性認識階段,那麼,藝術構思則是審美認識過程中的理性認識階段。藝術構思的目的在於實現對藝術發現的質的飛躍,在於在內心形成典型化的審美意象。在這個過程中,美術家的審美意識會不斷產生作用,對藝術發現(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分析、概括、綜合、加工、合成,最後形成了一個他認為負載了他的審美理想的內心形象,即審美意象。審美意象的形成,標志著構思活動的完成。

審美意象尚是意中之象,需要美術家運用藝術表現手段具體地把它傳達出來。創作中的傳達活動就是美術家運用物質媒介材料和技藝手段,將其審美意象物化為藝術作品的過程。這個過程在小型的美術作品或某些美術門類的創作中可能比較簡單,可以是一揮而就或一氣呵成。但在大型美術作品中,特別是大型主題性>大場景多人物的情節性繪畫

創作中,則往往要復雜得多,甚至需要經過多次的反復。在後一類創作中,美術傳達過程又可大致分為兩個環節,即藝術練習和藝術製作。藝術練習也可稱預成練習,在這個環節中,美術家對其藝術構思所得的審美意象進行嘗試性表現。預成練習實質上是對審美意象不斷地進行明晰化、完善化的確定過程。這是因為,審美意象是藝術家的腦中之象,始終帶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往往是若明若暗的,甚至是稍縱即逝的。審美意象的這種特性渴求著自我的不斷明晰化,而美術家的預成練習就是運用媒介材料和表現技法,將意識中尚不完全確定的審美意象確定下來,使其在繪畫的過程中不斷明晰,並不斷提煉和完善。在這個過程中,美術家往往會數易其稿,對形象的提煉、情節的選擇、構圖的組織、形式和技巧的探索等等進行反復的准備性和實驗性練習,產生大量的草圖或實驗性習作,直至找到比較滿意的預成習作(或稱定型意象),作為最終藝術製作的「藍本」。這個環節,既與藝術構思密切相關,是不斷深化藝術構思的過程,又與藝術製作直接相連,是不斷完善藝術表現的過程。

最終的藝術製作就是將「藍本」放大製作成正式的美術作品。不同門類的美術家運用特定的物質媒介、藝術語言和技巧手段,將其審美意象物化為最終的定稿一美術作品。這一過程並不是機械的製作過程,其中同樣包含著審美的精神創造活動,包含對審美意象的進一步修改、充實、完善的努力。其實,最終製作與預成練習之間,預成練習與藝術構思之間,藝術構思與藝術發現之間,並不存在截然的分界。美術創作從審美認識到審美表現的過程,就是美術家在自己頭腦中建立審美意象,並對其不斷加工改造,使之不斷明確化、完善化,並最終獲得物質的存在形式的過程。因此,一件美術作品在其最後定稿之前,就一直處在認識與表現、構思與傳達的反復的、統一的過程中。

對於美術創作活動的四個環節,在現實的美術創作中,常常被概括為美術創作的四個步驟:立意、構思、習作和製作完成。這種概括大致與四個環節相吻合。

Ⅱ 藝術創造過程中的主要環節有哪些

藝術創造活動是一種由多種精神活動和技術活動構成的復雜過程,又有多內層次的心理活容動交錯地介入其中.但為了具體地分析研究,一般我們把藝術創造分為互相關聯、漸層推進的三個主要環節—藝術創造的興發階段、構思階段和物化階段.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在各個環節上審美體驗對藝術創造的作用.

Ⅲ 藝術概論中是如何闡述藝術創造的基本過程的

今天給大家來來一道論述題。

簡述藝術創造的基本過程。這一個題目在藝術概論的研究生考試中會經常考到。我在這里在整理一下,給同學們明確一下最終的答案。

藝術創造的基本過程,實質上就是對現實的審美認識與對審美認識的表現過程,是在生活體驗的基礎上藝術構思和藝術意象物化的過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表現。

藝術體驗:這是藝術創造的准備階段,是創造主體在長期積淀的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情感、想像、聯想等心理要素,對特定的審美對象進行審視、體味和理解的過程。藝術體驗的特徵有:材料的儲備和審美驚訝的積累;藝術的體驗和審美發展;創造慾望的萌動及冬季的生成。

藝術構思:它是指藝術家在藝術體驗和藝術發展的基礎上,以特定的創造動機為引導,以各種心理活動和藝術表現方式為中介,是藝術意象得以創造成熟的過程。

藝術表現:它是指藝術意象的物化與表現,或稱之為藝術傳達活動。它是藝術家將自己在藝術構思中已經基本形成的藝術意象轉化為藝術符號,並以物化形態得以呈現,使之成為具體、可感知的藝術形象、藝術意境或形象體系的過程。這一過程有如下特徵:主體在物化的表現過程中呈現出鮮明的審美傾向;主體在物化的過程中應不斷地進行藝術語言的錘煉;藝術意蘊將在物化的過程中獲得提升;藝術的內涵獲得深化的表徵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以上基本上就是全部的答案了,同學們有什麼要補充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文中圖片均為初中學生所畫,希望大家給予指點。

文章整理只為助你考研成功,圓了我的考研夢。

記得關注我,並轉發本文哦~

Ⅳ 急。。。結合實例,舉例說明藝術創作過程分為哪幾個基本階段。。。論述題,謝謝誒。。

藝術創作過程是人類的高級精神生產,是一種審美創造活動。藝術創作過程不能簡單地劃分為幾個部分,因為它包含了豐富的心理與情感活動。但是,為了敘述的方便,我們又不得不把它分開來講。
一般說來,藝術創作過程可以分為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三個階段。當然,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又常常相互交織,融為一體。
藝術創作過程可以列為:藝術體驗(社會生活素材和經驗積累)----藝術構思(提煉素材產生主題與布局設計)---- 藝術傳達(製作成作品)。
首先,藝術體驗是指藝術家對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靈里的積淀。藝術體驗常常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它是藝術創作的基礎,是藝術創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中國古代藝術家特別強調自覺藝術體驗,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李白說「一生愛入名山游」,生動描述了自覺藝術體驗的觀點。中國繪畫史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據宋人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的記載,唐代畫家吳道子在裴將軍的劍舞中得到一次深刻的藝術體驗,從而完成了一生中最為得意的作品。
藝術史上的諸多事例表明,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關鍵。沒有藝術體驗就不可能創作出成功的藝術作品。藝術體驗是一種審美體驗,而不是隨意的日常生活經驗。美學家王一川指出:審美體驗是「人生終極意義的瞬間生成」。「人生終極意義」是指人類追求的永恆理想,如自由、美、和諧等。
其次,藝術構思是指在藝術體驗的基礎上,藝術家對生活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組合,形成藝術主題和藝術形象的過程。這是藝術創作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藝術構思是一項復雜的精神活動。有的藝術構思完成於剎那之間,如詩、繪畫、音樂中的一些即興之作;有的藝術構思則需要漫長的一生。如歌德的《浮士德》,從1770年到1831年,他耗費了長達60年的時間才完成這部巨著。不管所用的時間長短,藝術家們都在尋找完美的形式,賦予藝術體驗一種恰當的形式結構。藝術構思是一項復雜的精神活動。
據明代唐志契的《繪事微言》記載,南宋畫院以「竹鎖橋邊賣酒家」為題,請畫家們作畫。許多畫家竭力描摹酒家、竹橋、樓閣等,惟獨李唐的畫上不見酒家也不見人物,只有一幅酒旗在竹林橋邊悠然飄揚。宋徽宗認為李唐的作品最高,因為他的畫上沒有酒家,卻隱含了酒家,准確地表達了「鎖」的意思,構思高出一籌。
現代作家老舍曾經以詩句「十里蛙聲出山泉」為題,請齊白石作畫。聲音怎麼在畫面上表現?如何把「十里」的空間呈現在畫面上?白石老人畫了一幅四尺長的立軸,青苔斑斑的亂石叢中激流奔涌,幾只小蝌蚪自由嬉戲,順流而下。從畫面上可以看出,蝌蚪正生機勃勃地准備變成青蛙,十里之後,必定是一片蛙聲。這些都體現了中國畫的美學特徵:含蓄蘊藉。
最後,藝術傳達是指在藝術體驗和藝術構思的基礎上,藝術家藉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運用藝術方法和藝術技巧,將構思成熟的藝術形象轉化為藝術作品。藝術傳達是藝術創作過程的最後完成階段。
藝術傳達必須藉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每一種藝術樣式都有自己獨特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所有藝術傳達都要通過一定的物質材料實現。同時,藝術傳達也必須以藝術語言來完成。沒有這些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藝術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質形態,藝術傳達就無法完成。
古今中外,許多傑出藝術家為了掌握藝術技巧而發奮學習。如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皆墨。中國京劇演員大多是從幾歲起就練功,即所謂的「四功五法」,成名之後也不敢鬆懈。藝術作品的魅力既來自它的情感和意境,也來自於它的傑出技巧。 鄭板橋曾經敘述他畫竹的三個階段即從「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這個畫竹的過程,也正是從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到藝術傳達的完整過程。這也是從生活真實到藝術真實的過程。
總之,藝術創作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精神活動,伴隨著強烈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活動。藝術創作的三個階段不是截然可分,而是渾然一體的。因此,藝術創作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在具體創作中也是互相滲透、互相交叉的。

Ⅳ 簡述藝術創作要經歷哪三個過程

藝術創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通常分為生活積累、創作構思、藝術表達三個階段。

1、生活積累階段

藝術靈感表現為審美意象的瞬間生成。作家在生活中總是細於觀察、敏於感受、善於體驗、勤於思考,隨時隨地、有意無意地把生活中的收獲物放入自己的意識倉庫。這一階段,藝術家「一直在進行審美認識活動在進行著潛創作,這就使得創作的審美認識正在得到積累疊加,得到整合加工。

2、創作構思階段

藝術靈感表現為意象的組合與銜接。創作構思很復雜,畫家、詩人一眼瞥見一處優美的景緻,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時,完成了一幅畫或一首詩的構思;而作家、劇作家在提筆寫作時,新的情節、人物、細節仍會汩汩而來,即構思依然在進行;而藝術家們有意識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則更是構思。

3、藝術表達階段

藝術家這一階段創作動機的產生,往往起始於藝術家以其心靈擁抱了某一個視覺形象、一段經歷、一次遭遇、一條消息、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個細節等。畫家列賓在涅瓦河畔路遇一群衣裳襤褸的纖夫,而一下產生創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靈感;畢加索從民間制陶藝術中獲得創作靈感,而由這些靈感創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個藝術。

(5)藝術創造的基本過程和各個環節擴展閱讀

在各種各樣的創作動機中,只有符合藝術創作活動的審美性質和規律的,才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藝術創作與藝術欣賞、藝術批評彼此制約,有著緊密的聯系。藝術創作是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的基礎和前提,為欣賞和批評生產對象。

沒有藝術創作,就沒有藝術作品,也就沒有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對藝術創作又具有反作用,具體表現為:藝術欣賞以「消費」的形式刺激藝術「生產」,從「消費」方面賦予藝術「生產」以切實的社會價值和功能;藝術批評則從理論上指導、影響藝術創作,從而溝通創作與欣賞的關系。

藝術創作是十分復雜、艱巨的精神勞動,它要求藝術家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出眾的藝術才能和嫻熟的藝術技巧。

Ⅵ 藝術創作要經歷哪三個過程

藝術創作過程,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一)審美意象的孕育;(二)審美意象的形成;(三)審美意象的物態化。審美意象從孕育、形成到物態化,經歷了審美感受、藝術構思、藝術傳達三個環節。對生活的審美感受是藝術創作的第一步,是積累生活素材、萌發創作沖動的必要環節,是使創作得以進行並取得成功的基礎;藝術構思是藝術創作的中心環節,是將生活素材轉化為審美意象,並將審美意象凝聚力完整、獨特的藝術形象,這是決定藝術創作成敗的最關鍵的階段;藝術傳達則是通過一定的物質材料和運用一定的藝術技巧,將經過藝術構思的藝術家思維中形成的審美意象轉化為藝術形象。這三個階段,只是相對的劃分,不可截然分開。它們之間緊密銜接,彼此關聯,互相滲透。由於藝術門類不同,藝術表現形式不同,作品的內容不同,藝術家創作的個性不同,因而創作過程中的具體情況也有所不同。

Ⅶ 藝術創作的基本過程

指藝術家以一定的世界觀為指導,運用一定的創作方法,通過對現實生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選擇、加工、提煉生活素材,塑造藝術形象,創作藝術作品的創造性勞動。

Ⅷ 藝術創作必須經過那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它通常分為生活積累、創作構思、藝術表達三個階段。

1、生活積累階段:藝術靈感表現為審美意象的瞬間生成。

作家在生活中總是細於觀察、敏於感受、善於體驗、勤於思考,隨時隨地、有意無意地把生活中的收獲物放入自己的意識倉庫。這一階段,藝術家「一直在進行審美認識活動在進行著潛創作,這就使得創作的審美認識正在得到積累疊加,得到整合加工。」

在這一「靈感」突發的瞬間,具體作品的創作目標得到明確,實現這一目標的願望立即在心中凝結成一種強大的動力,這種心理動力便是創作的內部動機。

2、創作構思階段:藝術靈感表現為意象的組合與銜接。

創作構思很復雜,畫家、詩人一眼瞥見一處優美的景緻,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時,完成了一幅畫或一首詩的構思。而作家、劇作家在提筆寫作時,新的情節、人物、細節仍會汩汩而來,即構思依然在進行。

而藝術家們有意識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則更是構思。藝術家這一階段創作動機的產生,往往起始於藝術家以其心靈擁抱了某一個視覺形象、一段經歷、一次遭遇、一條消息、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個細節等。

3、藝術表達階段

靈感是藝術家厚積薄發的創作體驗,只有在長期藝術實踐中艱辛的積累,才能有噴薄而出的思想源泉,就如同千里奔流的黃河,在壺口終於傾瀉而下,把它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血脈。

(8)藝術創造的基本過程和各個環節擴展閱讀:

生活積累、思想傾向、性格氣質、藝術修養是藝術創作得以順利開展和最終完成的基礎和前提。

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總是從特定的審美感受、體驗出發,運用形象思維,按照美的規律對生活素材進行選擇、加工、概括、提煉,構思出主觀與客觀交融的審美意象,然後再使用物質材料將審美意象表現出來,最終構成內容美與形式美相統一的藝術作品。

大致有以下四大類:泄情動機;興趣動機;成就動機;私慾動機。在各種各樣的創作動機中,只有符合藝術創作活動的審美性質和規律的,才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藝術創作與藝術欣賞、藝術批評彼此制約,有著緊密的聯系。

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對藝術創作又具有反作用,具體表現為:藝術欣賞以「消費」的形式刺激藝術「生產」,從「消費」方面賦予藝術「生產」以切實的社會價值和功能。

藝術批評則從理論上指導、影響藝術創作,從而溝通創作與欣賞的關系。藝術創作是十分復雜、艱巨的精神勞動,它要求藝術家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出眾的藝術才能和嫻熟的藝術技巧。

Ⅸ 藝術創作過程中包括哪些主要環節,舉例論述審美體驗

藝術創造過程一般分為互相關聯、漸層推進的三個主要環節:興發階段、構思階段和物化階段。審美體驗既是藝術創造活動的起點,又是貫穿整個過程的創造性動力因素。
第一,審美體驗是藝術興發的根本動力。藝術興發不是什麼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審美體驗醞釀而導致的精神爆發效應。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人艾青的詩句生動地表明是對祖國眷念的情感體驗、深沉的憂患意識的長期積聚和醞釀,激活了詩人詩歌創作的慾望和激情。
第二,審美體驗是藝術構思的內在邏輯。藝術構思是主體在豐富體驗的基礎上,把客觀物象變為審美意象的過程。藝術家深刻的豐富體驗給藝術構思所帶來的不僅是豐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賦予藝術構思以內在的邏輯。這種藝術創造的特定邏輯就是審美體驗的邏輯,或者說情感的邏輯、想像的邏輯,它們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動的內在律動。
第三,審美體驗是藝術物化的終極根據。藝術物化,是指藝術主體把心靈中的審美體驗創造性地轉化為生動可感的藝術形象的過程。《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尋常,把人生的凄涼和辛酸、歷史的沒落與哀宛,化為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蒼茫命運和眾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體的審美體驗在心靈中生成的審美意象的物化,它們的最後根據就在審美體驗之中。

Ⅹ 聯系實際論述藝術創造的基本過程及每個環節的特徵

所謂藝術體驗是指一種活躍的、豐富的、深刻的內心活動,它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情緒,把藝術家長期對於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形成藝術創作的基礎和前提,乃至萌發不可遏制的創作慾望。對於作為創作主體的藝術家來講,早在他感受、觀察、思考、體驗生活時,就已經開始了創作的准備階段或醞釀工作。這種准備或醞釀的過程可能是自覺的,也可能是不自覺的,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意的,可能時間較短,也可能有相當長的時間。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起始階段,也是藝術創作的基礎。藝術體驗首先需要藝術家仔細地觀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認真地思考生活,與此同時,藝術體驗更需要藝術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擁抱生活,需要藝術家飽含情感的切身體驗。這種飽含藝術家情感的切身體驗,就是劉勰所講的「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就是杜甫所講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調動藝術家的全部感覺。

深切的生活體驗和豐富的感性積累,不僅為藝術創作奠定了雄厚堅實的基礎,而且常常成為藝術家從事藝術創造內在的心理動力或誘因,成為一種重要的創作動機。藝術家在觀察生活、思考生活、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必然有大量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在腦海里積貯得越來越多,一旦這種體驗積累升華到不吐不快的程度,藝術家的創作激情就會像開閘的洪水一樣噴涌而出,一發而不可收。

(2)藝術構思活動。藝術構思是一種十分復雜的精神活動,也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它是藝術家在深入觀察、思考和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加以選擇、加工、提煉、組合,融匯了藝術家的想像、情感等多種心理因素,形成了主體和客體統一、現象與本質統一、感性與理性統一的審美意象。藝術構思就是在藝術家頭腦中形成主客體統一的審美意象,而以後的藝術傳達活動則是把這種審美意象通過藝術媒介或藝術語言,物態化為可供其他人欣賞的藝術形象。想像在藝術構思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因為想像具有在原來生活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能力。藝術家們可以憑藉想像創造出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的藝術世界,創造出藝術家未曾親身經歷過的事件和未曾親身接觸過的人物,為藝術家們開拓了無限廣闊的思維空間,能夠「精鶩八極,心游萬仞」地去進行構思。

在藝術構思活動中,除了「想像」以外,「情感」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貫穿於藝術創作的始終。如果說想像是藝術構思的核心,那麼情感就是藝術構思的動力。在藝術構思活動中,盡管有感知、理解、聯想、想像等多種心理因素,但它們都是在情感的滲透和影響下發揮作用的,只有在藝術家熾烈的澆灌下,才能形成審美意象,完成藝術構思。

(3)藝術傳達活動。藝術創作的最終成果是藝術作品。藝術家的藝術體驗和藝術構思,必須通過各種藝術媒介和藝術語言才能形成藝術作品。因此,藝術傳達活動在藝術創作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離開了藝術傳達,再好的體驗與構思也得不到表現,無法讓其他人欣賞,只能仍然停留在藝術家的頭腦之中。藝術傳達活動作為創作過程的最後一個階段,它是指藝術家藉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媒介,運用藝術技巧和藝術手法,將自己在藝術構思活動中形成的審美意象物態化,成為可供其他人欣賞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藝術傳達活動作為一種藝術生產的實踐活動,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材料,如繪畫需要紙、筆、墨,雕塑需要大理石、青銅,才能使審美意象物態化,成為客觀存在的藝術品。與此同時,藝術傳達活動更離不開一定的藝術媒介或藝術語言,如繪畫語言包括色彩、線條,音樂語言包括節奏、旋律,電影語言包括畫面、聲音、蒙太奇等等。由於各門藝術所採用的物質材料和藝術媒介都各不相同,因此,各門藝術的藝術傳達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形成自己特殊的製作方法和表現手法,使得藝術技巧和手法在藝術傳達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藝術傳達又不僅僅是一個技巧問題,藝術傳達更需要藝術家調動自己的聯想、想像、情感等多種心理功能,融入創作的生命和心靈,尋找到獨特的藝術傳達方式,才能創作出可以放置於世界藝術寶庫的作品來。藝術傳達活動與藝術體驗和藝術構思相互滲透、密不可分。

閱讀全文

與藝術創造的基本過程和各個環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