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楊振河的社會貢獻
自一九九二年以來,前來永年慕名求學太極技藝的有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義大利、瑞士、奧地利、法國、新加坡等國際友人。
楊振河先生國內外弟子,曾多次在國際賽事獲得數枚金牌和銀牌。
楊振河先生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協會教委會員,中國武術七段,中國永年楊式太極拳發源地總教練,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日本永年楊氏太極拳協會名譽會長,德國永年楊式太極拳學院院長,歐洲永年楊式太極拳協會主席,新加坡傳統楊式太極拳協會技術顧問,永年楊振河太極拳武術院院長,永年太極拳協會副主席,中國武當拳法研究會特邀代表,任河北永年縣政協常委,邯鄲政協委員。
㈡ 三楊的楊成武
楊成武(1914--2004)福建長汀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楊成武於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參加閩西農民暴動,並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任閩西紅軍第三路指揮部秘書、宣傳隊中隊長。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一軍團第四軍第三縱隊幹事,第十二師秘書,連政治委員,教導大隊政治委員,紅十一師第三十二團政治委員,紅二師第四團政治委員,紅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率部飛奪瀘定橋、奇襲臘子口。
抗日戰爭時期,楊成武歷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獨立團團長,獨立第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晉察冀邊區第一地委書記,冀中軍區司令員等職。1937年率部參加平型關大捷。1939年指揮了著名的黃土嶺戰斗,擊斃日本軍「蒙疆駐屯軍」最高司令官阿部規秀中將。1940年率部參加百團大戰。
解放戰爭時期,楊成武任晉察冀軍區第一野戰軍冀中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晉察冀野戰軍第二政治委員,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委員。組織指揮了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平漢北段戰役等。1948年後任華北野戰軍第三兵團司令員,第二十兵團司令員。組織指揮了綏遠戰役,率部參加平津戰役。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天津警備區司令員,京津衛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曾任北京市委常委,天津市委常委,中共中央華北局委員。
建國後參加抗美援朝,楊成武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率部參加了朝鮮東線的夏、秋季防禦戰役,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自由獨立勛章和一級戰斗英雄功勛榮譽章。1952年後,任華北軍區參謀長兼華北軍區黨委書記,副司令員兼京津衛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司令員。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第一副總參謀長兼軍委辦公廳主任。代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副總參謀長兼福州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文研究委員會主任。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勛章。是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三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
㈢ 現在2021年中國伊斯蘭協會會長誰
楊發明。。。2018年03月至今,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會長、寧夏自治區伊斯蘭教協會會長、銀川市政協副主席、銀川市伊斯蘭教協會會長(不駐會)、銀川市清真中寺教長、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
㈣ 各專門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名單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各專門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名單
(133名)
(2018年3月16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
提案委員會(12名)
主任:李智勇
副主任(11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培安印紅(女)任亞平劉華劉雅鳴(女)江桂斌楊松張寶順施榮懷姜大明聶衛國高波(駐會)黃躍金
教科衛體委員會(16名)
主任:袁貴仁
副主任(15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叢兵(駐會)馮建中朱之文孫咸澤吳國禎吳昌德張茅張連珍(女)徐惠彬殷曉靜(女)曹健林曹雪濤常榮軍程紅(女)蔡威
社會和法制委員會(14名)
主任:沈德詠
副主任(13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尹蔚民呂忠梅(女,駐會)喬傳秀(女)邱達昌張帆張季陳進行陳智敏郝赤勇徐敬業高小玫(女)焦開河強衛
民族和宗教委員會(12名)
主任:王偉光
副主任(11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馬英林仁青加(藏族)全哲洙(朝鮮族)齊同生李光富楊小波(駐會)楊發明(回族)羅正富(彝族)羅黎明(壯族)學誠傅先偉
港澳台僑委員會(12名)
主任:朱小丹
副主任(11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於迅呂虹(女,駐會)閆小培(女)吳國華(女)陳元豐林健鋒賀定一(女)耿惠昌黃蘭發康曉萍(女)裘援平(女)
外事委員會(8名)
主任:樓繼偉
副主任(7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孔泉劉洪才李保東楊雄金學鋒(駐會)梁亮勝韓方明
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15名)
主任:宋大涵
副主任(14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偉王世明王國強王儒林葉小文呂世光劉佳義劉福連孫慶聚陳際瓦(女)陳惠豐(駐會)修福金高敬德閻曉宏
㈤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東營市委員會的東營市政協的歷史發展
東營市政協的成立。1984年3月,經中共山東省委批准,中共東營市委成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東營市委員會(以下簡稱政協東營市委員會)籌備領導小組,由楊再文、王永禎、喬聚星、王軍、王思文、王安忠、於日泉等7人組成。同時成立政協東營市委員會籌備委員會,由王永禎、喬聚星、王軍、王思文、趙正修、王紹祖、周自立、盧愛珠(女)、劉希聖、王安忠等10人組成,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籌備工作。
1984年4月25日-29日,政協第一屆東營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東營市委員會正式成立。政協第一屆東營市委員會由中共、農民、共青團、工會、婦聯、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教育、新聞、醫葯衛生、少數民族、宗教、歸僑僑眷、台屬台胞、體育界、特邀人士等16個界別的165名委員組成,其中,中共委員70名,占委員總數的42%;非中共委員95名,佔58%。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67名,佔40.6%。後經3次增補,至屆滿時,共有委員202名。會議選舉王永禎任主席,喬聚星、王軍、王思文、趙正修、周自立、王紹祖、盧愛珠(女)、劉希聖任副主席,王安忠任秘書長。一屆四次會議王永禎辭去主席職務,王軍辭去副主席職務,補選李啟萬為主席,王力夫為副主席。
第二屆:1988年1月5-9日,政協第二屆東營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政協第二屆東營市委員會由中共、民盟、九三學社、共青團、工會、婦聯、文藝、體育、新聞、科技、農林、教育、醫葯衛生、少數民族、宗教、歸僑僑眷、特邀人士等17個界別的230名委員組成,其中,中共委員90名,占委員總數的39.1%;非中共委員140名,佔60.9%。大專以上學歷或中、高級職稱的97名,佔42.1%。後經5次增補,至屆滿時,共有委員256名。會議選舉趙芳清任主席,梁樹、趙正修、周自立、盧愛珠(女)、劉希聖、王力夫、王成山、上官正昌任副主席,楊永清任秘書長。89年王力夫、王成山兩位副主席因病去逝。二屆三次會議增選鞠慶初、劉存吉、李煜良、關美華、王效書為政協第二屆東營市委員會副主席。
第三屆:1993年3月4-9日,政協第三屆東營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政協第三屆東營市委員會由中共、民盟、九三學社、工商聯、共青團、工會、婦聯、文藝、體育、新聞、科技、科協、農林、教育、醫葯衛生、經濟、少數民族、宗教、市僑聯和特邀人士等20個界別的227名委員組成,其中,中共委員89名,占委員總數的39.2%;非中共委員138名,佔60.8%。大專以上學歷或中、高級職稱的122名,佔53.7%。後經4次增補,至屆滿時,共有委員243名。會議選舉趙芳清任主席,上官正昌、劉存吉、關美華(女)、王效書、張源泉、劉杏元、顏捷先、周文龍、朱瓚、蘇榮桂(女)任副主席,楊永清任秘書長。三屆五次會議選舉時寶華為秘書長。
第四屆:1998年2月13-18日,政協第四屆東營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政協第四屆東營市委員會由中共、民主黨派、工商聯、共青團、工會、婦聯、科技、科協、僑聯、經濟、農業、教育、文化藝術、醫葯衛生、體育、新聞出版、少數民族宗教、特邀人士等18個界別的271名委員組成,其中,中共委員110名,占委員總數的40.6%;非中共委員161名,佔59.4%。大專以上學歷或中、高級職稱的166名,佔61.3%。後經4次增補,至屆滿時,共有委員292名。會議選舉趙芳清任主席,劉存吉、關美華(女)、王效書、劉杏元、顏捷先、周文龍、蘇榮桂(女)、耿曰禮、張振志任副主席,時寶華任秘書長。四屆四次會議趙芳清辭去政協第四屆東營市委員會主席職務,劉存吉、劉杏元辭去政協第四屆東營市委員會副主席職務,補選陳錫山為政協第四屆東營市委員會主席,趙立祥、倪勝希為政協第四屆東營市委員會副主席。四屆五次會議耿曰禮辭去政協第四屆東營市委員會副主席職務。
第五屆:2003年2月18-23日,政協第五屆東營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政協第五屆東營市委員會由中共、民主黨派、工商聯、共青團、工會、婦聯、文化藝術體育、新聞出版、科技、科協、經濟、農業、教育、醫葯衛生、民族宗教、僑聯、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特邀人士等18個界別的276名委員組成,其中,中共委員110名,占委員總數的39.9%;非中共委員166名,佔60.1%。大專以上學歷或中、高級職稱的215名,佔77.9%。會議選舉陳錫山任主席,趙立祥、關美華(女)、周文龍、蘇榮桂(女)、倪勝希、楊士民、王少飛、王景春、張作龍任副主席,時寶華任秘書長。五屆二次會議補選李葉山為政協第五屆東營市委員會副主席。五屆三次會議關美華、周文龍辭去政協第五屆東營市委員會副主席職務。五屆四次會議楊士民辭去政協第五屆東營市委員會副主席職務,補選任樹梓、王福昌、王新紅、王吉能為政協第五屆東營市委員會副主席。五屆五次會議補選於樹健為政協第五屆東營市委員會副主席。
第六屆:2008年1月3-7日,政協第六屆東營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政協第六屆東營市委員會由中共、民主黨派、工商聯、共青團、工會、婦聯、文化藝術體育、新聞出版、科技、科協、經濟、農業、教育、醫葯衛生、少數民族宗教、僑聯、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特邀人士等18個界別的300名委員組成,其中,中共委員120名,占委員總數的40%;非中共委員180名,佔60%;大學及以上學歷231名,占委員總數的77%;中、高級職稱201名,占委員總數的67%;民主黨派成員46名,占委員總數的15.3%;婦女人選52名,占委員總數的17.3%;少數民族宗教界人士9名,占委員總數的3%。會議選舉於樹健任主席,倪勝希、陳勝、王少飛、王景春、張作龍、王新紅、張惠(女)、王秀華任副主席,柴玉寶任秘書長。
㈥ 政協籌委會第五小組的任務是什麼
第五小組的任務是起草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大會宣言。該組的組長和副組長由籌備會常務委員會指定,分別由籌備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無黨派民主人士郭沫若和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代表陳劭先擔任。組員有:梅龔彬(呂集義代)、楚圖南、吳耀宗、丘哲、胡愈之、陳銘樞、蔣光鼐(秦元邦代)、黃鼎臣、楊耕田、李燭塵、洪深、胡喬木、鄧裕志、烏蘭夫(奎璧代)。第五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推定郭沫若、胡愈之和胡喬木草擬宣言初稿。第二次小組全體會議對郭沫若等人提出的宣言草案進行了討論修改。由於起草政協大會宣言的工作尚未完成,9月17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決定將此項工作移交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並由原來負責此項工作的第五小組向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提出報告。
㈦ 淮安十大名廚、十大名菜、名點、名小吃知多少
淮安「十大名小吃」(10道) 淮餃,淮安陽春面,蘿卜絲油端,酸辣湯,碼頭羊肉湯,清江牛肉湯,淮安豆腐腦,老鹵香乾,淮安薄脆,童兒糕。 十大名廚: 王素華:男,1945年出生,從業四十餘年,淮安首位中國烹飪大師,江蘇烹飪名譽大師,精通淮揚菜烹調特點,技術全面,尤以刀工嫻熟,切出的土豆絲細可穿針,拿手菜餚「一雞九吃」、「烏龍桂魚」、「軟兜長魚」深受業內人士和消費者好評,多次擔任國家、省級烹飪比賽評委,徒弟已獲中國烹飪大師榮譽稱號。 屠兆福:男,1937年出生,從業五十餘年,江蘇烹飪名譽大師,繼承淮揚菜傳統特色並不斷挖掘和創新,擅長製作「長魚宴」以及「文樓湯包」等宴席和菜點,帶出一大批淮揚菜名師名廚,多次應邀出席部級技術研討會,多次應邀為中央首長和外賓服務,多次為省內外餐飲企業傳授技藝。 田德俊:男,江蘇烹飪名譽大師,1940年出生烹飪世家,十五歲隨父進入廚師界,廣交朋友,吸取各家之長,刻苦鑽研廚藝,積極探索創新,1978年調入淮安商技校從事烹飪教學工作,多次帶隊參加各類烹飪大賽,培養出一大批名師名廚,多次應邀出席烹飪技術研討,1983年與其父田樹民帶頭製作「長魚席」並出版發行,成為教學菜譜,深受領導和同行好評。 吳志華:男,1952年出生,中國烹飪大師,江蘇烹飪大師,講師,中式烹調高級工考評員,長期從事烹飪教學工作,多次發表學術論文,培養眾多優秀人才,1982年起擔任省烹飪書刊編委會編委,多次擔任國家、省市各級烹飪技術比賽評委,具有深厚的烹飪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實踐操作技能。 相進軍:男,1956年出生,中國烹飪大師,江蘇烹飪大師,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兼職烹飪副教授,省烹飪書刊編委,全國中職烹飪教材編委,長期從事烹飪教學和研究工作,系統總結了淮安菜的成因和淮安菜的烹飪特點,創制大量新特菜餚,挖掘、整理出快要絕跡的「兩淮長魚席」菜單。 馮祥文:男,1957年出生,中國烹飪大師,江蘇烹飪大師,中式烹調高級技師,省烹飪協會副會長,市旅遊飯店協會會長,師從於中烹協副會長胡長齡研究江蘇菜,致力於挖掘、研究、創新淮揚菜,對淮揚菜有獨到見解,在製作長魚菜、長魚席等方面有較深造詣,在烹飪理論研究方面有所建樹,發表多篇專業論文和名廚傳記。 毛玉平:男,1957年出生,中國烹飪大師,江蘇烹飪大師,中式烹調高級技師,市商技校校外輔導教師,淮安首枚全國烹飪比賽金牌獲得者,省政府特殊貢獻高級技師,享受特殊津貼,2004年美食節起先後主理市委、市政府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美食推介和技藝交流活動,為弘揚淮揚菜美食文化作出貢獻,獲得有關領導和業內人士高度評價。 蔡俊明:男,1963年出生,中國烹飪大師,淮安市政協委員,江蘇省餐飲業商會副會長,淮安市烹飪協會副會長,市級勞動模範,致力於烹飪研究和餐飲業投資發展,繼承傳統、研究開發、發展創新淮揚菜,創建淮揚菜連鎖化、規模化旗艦企業「中華餐飲名店」江蘇淮揚府餐飲有限公司,成為江蘇省餐飲行業領軍人物之一。 楊發明:男,1961年出生,中國烹飪大師,江蘇烹飪大師,市烹協常務理事,市級考評組評委,擅長淮揚菜的製作,具有深厚的烹飪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實踐操作技能,多次發表學術論文,培養眾多優秀人才,挖掘研製的創新菜點「香芒金絲魚」、「紅燒小蝦」、「翡翠小刀面」被認定為省名菜、點。 李永林:男,1963年出生,中國烹飪大師,江蘇烹飪大師,中式烹調技師,擅長淮揚菜的製作,旁通京、魯、川、粵等菜系的菜點製作,創制了名菜「紅酥長魚」,87年在「二次趕江南」技術比賽中成績優異,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工技術操作能手」稱號,多次在省市各類大賽中擔任評委。
㈧ 中美政協榮譽主席是楊某某
自立組織嗎?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