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缺氧如何製造氧氣 可以產生氧氣的有哪些
在缺氧中可能用什麼途徑產生氧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產生氧氣的過程,製造氧氣需要什麼東西吧,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缺氧游戲氧氣製造方法
產生氧氣的東西:
第一個:氧氣建築那一個裡面的就是能製造氧氣的所有機器。然後還有會排放污染的氧氣的大眼蟲,以及氧氣礦石。
要說明的是電解氧水要用大量水,不用藻類。制氧機不用水但是,同樣質量的藻類轉換的氧氣比土盆少很多。要根據現有資源多少來規劃用哪種方式制氧,因為地圖中的污染水和slime礦(可以製造藻類)其實還是很多的,基本挖不完(難得是太遠了)。
第二個:水循環。洗澡,高級衛生間,二氧化碳去除的機器,這些都只會把水變污染,但是水不會減少。(然而也不會變多,也就是說在衛生間尿尿都沒有增加水)而污染的水可以用水凈化機來處理。會讓水變少的是電解水產生氧氣的機器,釋放氧氣的土盆,製造食物,還有水被小人擦掉(mop)。會讓水變多的途徑有製造藻類的蒸餾設備,嘔吐,排泄(還有人呼出的水蒸氣,這個我不確定,但是地面上老是會出現水)。可以確定的是這些產生的水都很少很少,比消耗的水小約一個數量級。所以,水一定要精打細算的用。用氧氣製造機制氧不消耗水,完全吃種植的食物不用食物製造機,用透水材料規劃好基地,避免水被mop掉。
第三個:二氧化碳。前面已經說過一些了。這里產生co2的還有煤發電機。一個煤發電機的co2排放比二氧化碳吸收器的吸收量小很多。所以煤發電加上co2吸收器=消耗煤炭產生污水和電力。除去co2吸收機和水凈化器其實還剩小幾百瓦可以給其他地方用,感覺中期煤很多的時候特別好用。 其他資源也很重要,氫氣地圖上也有一些,如果好抽取的話可以考慮氫氣發電一段時間,減少煤的消耗。沙子是凈化的,感覺最後都是因為這個沙子沒了就玩不下去了,所以進化設施也要省著用。煤要省著用,總之所有資源都要省著用。
說完這些,所以現在版本無非就是資源耗盡前能活多久的問題。但是後期版本應該不會這么蛋疼。 所以這個游戲玩的應該是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外加探索。
『貳』 缺氧一隻魚滿打滿算可以生多少只魚卵
魚能生多少魚卵,這和魚的種類,水文環境有關系。有產幾十的,一百的,也有幾十萬的,不同的魚產卵數不同。
所以缺氧下的魚能生多少軟,還要看它自身而定。我們不好估計的。
『叄』 人一般到達海拔多少會感到缺氧
高原反應是人體急進暴露於低壓低氧環境後產生的各種病理性反應,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常見病。」長期與此病症打交道的藏族醫生洛絨吉村介紹,由平原快速進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進入海拔更高地區,在數小時或1~3天內發病。海拔高度一般達到2700米左右時,就會有高原反應。所以坐飛機去高海拔地區發生高原反應的幾率比坐汽車去要大些,因為坐汽車有一個慢慢適應的時間,坐飛機是快速進入高原,沒有適應的時間。
有頭痛、頭昏、惡心嘔吐、心慌氣短、胸悶胸痛等症狀,急性高原反應者如出現不斷加重的乾咳、頭痛、呼吸困難或發紺,少數暴發型者表現為極度呼吸困難、煩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
高原肺水腫很容易危及生命。醫生建議,有感冒、心腦血管疾病、肺病患者不要盲目上高原。驢友在進入高山前應對心理和體質進行適應性鍛煉,階梯式上山是預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穩妥、最安全的方法。醫生還建議,初入高山者如需進4000m以上高原時,一般應在2500~3000m處停留2~3天,然後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過600~900m。到達高原後,避免飲酒和服用鎮靜催眠葯,不要進行重體力活動,但可以適度活動。遊客一定要遵守景區管理規定,未經開發區域,禁止穿越,在旅途中若出現身體不適等症狀,切忌大意,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
避免寒冷,注意保溫,主張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多喝水。上山前服用紅景天、肌甘口服液、地塞米松等葯對預防和減輕急性高原病的症狀可能有效。
此外,驢友上山前應該備足氧氣,高原反應剛到高原會有,過2、3天就適應。一旦發生重度高原反應,需要第一時間送醫,如果沒有辦法第一時間送醫,需要注射地塞米松、速尿等高原反應常用葯,可予間斷或持續吸氧。
醫生提醒,如發生高原反應,可以嘗試以下方式救治:
(1)、紅景天、高原安等抗高原反應葯物,雖然葯物對每個人的作用不一樣,但還是建議在出發前一周和剛進入高原的頭一兩天服用。
(2)、西洋參補氣,放在舌下含服再吃,比直接吃掉效果好。
(3)、芬必得、布洛芬等鎮痛類葯物對治頭痛效果較快,可以減輕症狀。
(4)、隨身攜帶葡萄糖、巧克力,這些都能補充能量,對於緩解高原反應症狀也有幫助。
(5)、多帶幾種感冒葯,比如說康泰克一類的西葯,還有板藍根沖劑,這是外出旅遊使用最多的葯。還要帶上退燒葯、消炎葯、創可貼、治療腸胃的葯。
預防高原反應,專家建議:
(1)、在到達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後,旅遊者不要過度勞累,避免劇烈的體能活動。
(2)、旅行者在行程中,不要喝酒,少洗澡(擦澡即可)、多喝水,避免進食太飽,以免耗太多氧氣。
(3)、最好帶上氧氣瓶,以備缺氧時使用。另外,注意保暖,尤其要防感冒。
(4)、假如出現劇烈的高原反應,切勿繼續到更高海拔的地方,應停留在原海拔位置,直到症狀消失。假如病情進一步惡化,應及時就醫。
出現嚴重高原反應的急救措施:
1.高原肺水腫:如果出現頭疼、胸悶、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乾咳,以後有痰)、 呼吸困難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紅色泡末樣痰,雙肺濕羅音。驚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紺,甚至血尿或神志不清的情況下應判斷為高原肺水腫。現場急救:半卧位休息,立即充分吸氧、流量6~8L/分鍾保暖、治療和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嚴禁大量飲水,口服速尿(其他名稱:呋喃苯胺酸 , 呋塞米,腹安酸,利尿磺胺,利尿靈,速尿,速尿靈 )40~80mg,2次/日,2~3天,注意補鉀(吃橘子或橘子汁)並觀察脫水情況。如果煩躁不安時,可用少量鎮靜劑和強地松。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時,立即進行心肺復甦。待初步急救病情穩定後,安全轉移至海拔較低處。2.心力衰竭: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卧、咯粉紅色泡沫樣痰,嚴重者可從口鼻湧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液;心率加快、血壓可下降時,則有可能判斷為心力衰竭。
現場急救:兩腿下垂、半卧位休息。注意保暖、吸含50-70%酒精氧。口服速尿、強地松、含服硝酸甘油。嚴禁大量飲水!下山!快速送醫院!3.高原腦水腫:首先會出現早期的高原反應症狀,接下來還可能出現劇烈頭疼、嘔吐;神志恍惚、喪失方位感、喪失記憶、出現幻覺或精神行為,個別人出現抽搐,最後嗜睡至昏迷。少數人可出現視網膜出血。現場急救:迅速將病人擺成穩定側卧位。連續給95%氧和5%CO2至清醒,之後間斷給氧。 高滲葡萄糖、甘露醇、腎上腺皮質激素、速尿、細胞色素C等治療以減輕腦水腫,促進恢復。鹽酸山梗菜鹼、尼可剎米等中樞神經興奮劑。注意水、鹽和電解質平衡。注意做好必要的抗感染措施。待病情穩定後,立即下山送醫院是挽救生命之關鍵!
去海拔高的地方必備品:
1、太陽輻射很強,紫外線強,出門時帶好墨鏡、雨傘、抹好防曬霜,以防被紫外線傷害。
2、濕紙巾、個人衛生用品,防水雨具;防寒服,旅遊鞋(最好是防水旅遊鞋),排汗保暖內衣,換洗內衣褲若干,厚棉襪若干,防曬霜(50SPFPA+以上)、太陽鏡、太陽帽、潤膚霜、唇膏;感冒葯、腸胃葯、阿斯匹林、安定、頭痛粉等物品
『肆』 對於輕度缺氧的病人,氧流量應該調節到多少 A.1-2L/min B.2–3L/min
te amo。
輕度缺氧:l~2iy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
『伍』 氧氣濃度低於多少時為缺氧環境
如果處在一個氧含量低於18%的環境中,人體攝入的氧氣不足,血液中的氧分壓過低,血紅蛋白處於不飽和狀態,各部分組織的細胞就都會由於供氧不足出現一定的變化,表現出相應的缺氧症狀。
在正常情況下,環境大氣中的氧含量是20.9%。
環境大氣中的氧濃度降至16~14%(氧分壓122~106mmHg)時,呼吸加深加快,脈搏加強加快,血壓升高,肢體的動作協調功能變差。
環境大氣中的氧濃度降至14~10%(氧分壓I06~76mmHg)時,有疲勞感,精神動作失調,注意力減退,思想出現紊亂,如同喝醉了酒,進而迷失方向,失去知覺。
環境大氣中的氧濃度降至10~6%(氧分壓76~46mmHg)時,出現頭痛、耳鳴、眼花、惡心、嘔吐和紫組,全身發熱,失去自主動作和說話能力,並很快喪失意識,陷入昏迷。
環境大氣中的氧濃度降至6%以下(氧分壓46mmHs以下)時,血壓下降,心跳微弱,抽搐,張口呼吸,很快停止呼吸,進入死亡狀態。
但是,個體對缺氧的耐受程度和反應有相當大的差異。特別是乎時勞動強度大或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的人,對缺氧更加敏感。在嚴重缺氧環境中,有時會沒有明顯先兆症狀而突然昏迷。沒有準備而進入嚴重缺氧的環境的人,往往在自己察覺到呼吸困難時,已經無力逃生,甚至碎然死亡。
『陸』 氧氣濃度低於多少為缺氧環境
氧氣濃度低於為缺氧環境。當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低於19%時會形成缺氧環境,有窒息的危險。
『柒』 缺氧新手必備技巧 缺氧游戲怎麼玩
首先開局選人我不喜歡那個隨地睡覺的負面特性,其次最好有一個創造力高一些的,1個挖掘高一些。裝飾期待度不是特別高就行,前30天不缺氣和食物心情不會降的,到100度天多少心情都容易崩。就是中期來臨的時間問題。
然後開檔,首先生活區和大門之間有一條向下的梯子,高度最好是初期視野極限(當你往下挖的時候視野會加的,別再挖就行),之後一側為牆,另一側隨廢氣增加開個空間作為植物空間和廢氣集中區。
大概是1圖中的樣子,廁所X2,門,科研機器,梯子,科研機器,床X3,最初的海藻制氧機,大門和床之間留一部分空間,用來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