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自主性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幼兒園中,自主性游戲有著它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自主性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創造性想像的發展空間,有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是培養幼兒創造力最好的途徑。美國創造學研究專家羅傑在《當頭棒喝》一書中指出,游戲是打開阻礙創新能力發展心智枷鎖的重要方法。在游戲中,幼兒懷著好奇心去探索,不斷積累經驗,促進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這些理論知識的支持下,萌生了我對幼兒自主性游戲的探索和研究。創造力是運用已知信息,創造出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自主性游戲增加了幼兒在相似的情景中做出多樣性反應的可能性,可以促進幼兒發散性、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我認為,培養幼兒在游戲中的創造性,教師在了解各個幼兒情況的前提下,根據具體情況,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豐富角色情景,按幼兒年齡特點投放游戲材料,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適時適度進行自主性游戲指導,評價幼兒的游戲過程……因此,教師使用的方式和手段極其重要,不光是一味地空談空想,而是依據實際經驗,准確地、完善地為幼兒提供一切機會,發展、調動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以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我根據文獻及個人補充,總結出教師到底應該如何培養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的創造力。
一、通過創設自主性游戲的環境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加強對自主性游戲的環境創設,有利於為幼兒釋放更大的游戲空間,體現環境對幼兒游戲的教育價值、啟發價值,體現教師、幼兒與環境三者之間的聯系,體現「孩子是環境的主人」,通過環境激發幼兒的潛能,發展和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因此我認為要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首先就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游戲環境。其次,平等開放的環境也非常重要。每個幼兒都有參與和選擇游戲的權利,教師與幼兒之間也應該沒有界限,教師應多鼓勵幼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處處限制他。這樣才更有利於幼兒進行探索和發現。因此,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輕松自由、平等開放的游戲環境。
二、通過投放自主性游戲的材料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參與自主性游戲。讓他們投入角色扮演,操作游戲材料,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並且合理有效的材料,才能將自主性游戲和創造力間建立起良好的橋梁。
1.提供豐富多樣的自主性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可以激發幼兒的游戲動機、游戲構思,引起幼兒的聯想和行動。因此,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包括材料的種類、數量以及游戲材料之間的搭配。
2.提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自主性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與幼兒的年齡特點存在交叉關系,例如小班的幼兒游戲時需要同類的材料要多一些,中大班的幼兒需要不同類的游戲材料要多一些。因此,我們在投放游戲材料時,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不同的材料途徑,來滿足不同幼兒的實際需求。隨著游戲情景過程的發展,再繼而添加游戲材料,這樣可以繼續保持幼兒的興趣。
三、通過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性游戲時間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充足的游戲時間是幼兒游戲的保障,游戲時間的多少也直接影響游戲的數量和質量。幼兒開展自主性游戲的時間一般不能低於30分鍾,時間充分會導致高社會性水平和高認知水平游戲的出現,使幼兒可以從事更有創造性的游戲,也會使幼兒保持積極的游戲情緒。所以,教師一定要保證幼兒每天有足夠的時間自由參與各區域的游戲。
四、通過適時適度的游戲指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教師適時適度地指導幼兒游戲,即是教師適時適度地介入幼兒游戲,根據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幫助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是自主性游戲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對幼兒的游戲效果有著直接影響。當幼兒對游戲材料不會玩、不喜歡玩時,教師可以以游戲者的身份平行介入,給予幼兒語言暗示或動作暗示,根據幼兒游戲的情節發展,提出相關問題,促使幼兒去思考。當幼兒豁然開朗時,教師就該退場了,時間不能待得太久。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和客人們正在品嘗著「媽媽」准備的「美味佳餚」,可是孩子在一旁沒人搭理,見狀,我忙扮演客人進入游戲:「請問家裡有人嗎?」「爸爸」和「媽媽」很高興地請我進去了,並請我吃飯,我又說:「咦,我們在吃飯,那寶寶呢?」爸爸媽媽這才想起寶寶,連忙一個抱一個喂,我匆匆「吃完」就悄悄地退出了游戲。
五、通過評價幼兒的游戲過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活動後的評講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這是給孩子創造了交流的機會。教師在觀察了解幼兒游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就開展的游戲進行講述、討論和分析,幫助幼兒整理、獲得零散的經驗,讓幼兒分享成功的經驗,有助於幼兒重新思考自己的游戲過程和發現,鼓勵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注重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而為下一次游戲的開展做好更好的准備。
總之,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可以有很多種途徑,也可以是滲透在幼兒園的各個活動中,而通過自主性游戲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只不過是其中之一,這就是需要我們去思考,去大膽創新,積極為幼兒創設各種能對其發展潛能提出挑戰的機會和環境,支持和豐富他們的各項活動,促進他們的學習、游戲和生活全方面進步。
Ⅱ 什麼是自主性游戲
1、通過游戲課程的實踐與研究,進一步讓我園教師明確游戲課程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教師應以游戲為主要教育手段,在實踐活動中,理論聯系實際,反復討論研究,提高教師對游戲課程的研究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
2、以《綱要》《指南》精神為引領,積極開展「教研訓一體化」的主題式的園本研修活動,以需求為導向的創新培訓模式,提高教師自我反思能力,激勵教師在自主學習中獲得主動發展。
3、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專題性研討,關注幼兒的游戲行為。從案例入手,及時捕捉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中具有普遍意義和典型意義的問題和個案,在專題研究的過程中激勵教師善於發現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組員間的互動來解除困惑,更好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
5、加強對游戲環境創設的研究,挖掘環境的教育價值,體現教師、幼兒與環境三者之間的聯系,並結合主題活動、結合本園特色創設環境,體現「孩子是環境的主人」這一概念。
參考資料: http://www.age06.com/gardenportal/Detail.aspx?InfoGuid=b5b87af2-9f16-4541-b03d-18123025c632
Ⅲ 自主游戲對幼兒創造力有哪些影響
幼兒的生活需要游戲,游戲也是幼兒最熱衷、最主要、出現頻率最高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模仿各類人物、動物及各種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滿足,興趣得到發展,身心愉快,游戲給兒童提供了身體運動、情緒情感、語言認知、社會交往等方面多樣化的活動方式,它不僅構成了兒童完整的生活,也促成了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所以,在《綱要》中明確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發展」。通過游戲和多種活動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接觸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操作、探索、發現,並與人交往,從中獲取多方面的經驗和能力」。可見,游戲在幼兒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教育離不開游戲。然而,由於受自身認識能力,生活經驗等方面的局限,幼兒自發的游戲往往是簡單的、盲目的,只有在教師及成人的正確引導下,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促進其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一、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觀察就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而且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是知覺的高級形態,兒童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品質和能力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觀察力。同時,觀察力也是構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成分。許多科學家、研究學者之所以能夠在他們的研究領域內有所成就,很多時候並不因為他們比他人更聰明,而在於他們更善於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在於他們非同尋常的觀察力,在於他們對身邊看似尋常事物的超越一般人的的敏銳洞悉。良好的觀察力對孩子的成長與求知是很重要的。科學角「磁鐵的游戲」我將磁鐵塊、曲別針、鐵釘、紙片、塑料片、布片等東西混合在一起,讓幼兒經常自己玩耍,看看磁鐵能吸住什麼東西。經過孩子的實踐、觀察、爭論,得出磁鐵吸鐵的特性,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再如我在組織幼兒玩「會變的顏色」區角游戲時,取紅黃藍三色水或顏料少許,空玻璃瓶若干,礦泉水。讓幼兒豐富的想像,自由的配色製成各種果汁,如鮮桃汁、橘子汁、咖啡汁……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觀察顏色的變化,逐步掌握配色的方法。孩子們特別喜歡此游戲,雖然開始他們不能如己所願的配出自己想要的果汁,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孩子們還是掌握了配色的方法。此游戲引起幼兒對顏色的強烈興趣,使兒童知道紅黃藍三種顏色任意調配,就可以變成另一種顏色,並逐步總結出所配顏色深淺與三原色量的關系,他們還進行了其他兩色、三色甚至顏色調配的嘗試。這樣的游戲使孩子逐漸養成做事動腦筋的習慣,有利於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從而使求知慾也更加旺盛。二、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想像力是文明進步的泉源,有了想像才能創作,有創作才能有發明,有新的發明社會才能進步。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因此,我們在指導幼兒進行游戲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想像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從而把孩子培養成富有想像,富有創造的人。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常把自己想像成「假裝」的人物,模仿想像的角色來行動,並盡最大的努力裝的更像,甚至還要把自己想像的東西補充進來,使之更完美,並根據游戲的需要,改變物品的用途。如把地板當作「馬路」,把椅子當作「汽車」等等。針對具體情況,老師再給予適當的指導,幼兒的想像力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如在美術活動「蛋殼貼畫」中,教師以這樣一段話引入活動:「我們今天要到熊媽媽家做客,但熊媽媽家的路特別不好走,坑坑窪窪的,我們怎麼呢?」進而引出「幫熊媽媽鋪一條路」;還有一種是對情境進行假想。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經常會根據活動的需要,帶領幼兒把身邊的環境一會兒假想為大海,小魚在大海里游來游去;一會兒又假想為草地,小雞在草地上游戲。這種假想的方式對年齡越小的幼兒運用得越多。在這類活動中,教師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戲的因素,因而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提高了集體活動的教育效果。在我的班上總有一些孩子不愛喝豆漿,針對此現象我設計了「給汽車加油「的游戲,喝豆漿前我請小朋友齊讀兒歌:「小汽車,准備好,加滿油油最重要。咕嘟咕嘟要喝完,比比誰最有力量!」,然後比賽喝豆漿,看誰把豆漿都喝光。此游戲幼兒將自己想像成小汽車,喝豆漿就是給小汽車加油,孩子的好勝心理催促他們把「油」加滿,最有力量,游戲激勵著幼兒變「要我喝豆漿」為「我要喝豆漿」,不但培養了幼兒的想像力,還有助於幼兒不挑食的好習慣養成。三、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創造素質是現代人才最寶貴的素質。21世紀是激烈競爭的世紀,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就是國民創造力的競爭,是創造性人才的創造速度和創造效率的競爭。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不竭動力。一個民族缺乏獨創能力,就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的發展和希望就在於民族創造力的開發,它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命運。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呼籲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他認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創造的能力」,「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自選游戲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和情感愛好,自由選擇活動材料和內容,當他們在游戲中產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客觀現實的想法時,老師千萬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或盲目否定,而應積極地捕捉創造思維的「閃光點」,加以科學的引導,為孩子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使他們能夠大膽想像,自由思索,並以極大的熱情去嘗試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這種創造力得以升華。教師應積極創設游戲活動,組織幼兒開展好各種游戲,並在游戲中鼓勵幼兒大膽創新。還應注意開展一些訓練幼兒創新思維能力的游戲,如:拼擺圖形;拼圖編故事;一物多玩;玩水、玩沙;設置問題,讓幼兒自己尋找答案等。讓幼兒充分的揮出自己的創新潛能。在進行角色游戲「拔蘿卜」時,我讓小朋友按自己的意願分組,協商分配小兔子、老婆婆、小姑娘、小花貓、小老鼠等角色,教師做旁白並啟發幼兒表演,想想角色的語言、動作。孩子們的主動性得到張揚,他們語言各具特色,動作、表情也別具一格,有一組幼兒竟然演出了這樣的劇情:大家齊心協力將蘿卜拔出,小老鼠忍不住偷偷啃了幾口,恰巧被小花貓看見,小花貓向老鼠撲了過去,老婆婆說:「不要欺負別人,知錯能改就行了!」小花貓不聽,大家急著去勸阻,追逐著下場……孩子們的創造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戶外活動的時間到了,我領孩子走向活動場地,路上,我對孩子說:「今天我們玩車軲轆,用手軲轆著輪子跑……」話未說完,一個平常愛發表意見的孩子說:「老師,總是軲轆多沒勁,我能跳圈圈玩嗎?」然後他對我說了跳圈的的方法。我頓悟,是呀,每一種玩具的玩法都不止一種,可以讓孩子自主探究嘛,於是我便放手讓孩子探索車軲轆的玩法,孩子們興奮極了,他們的玩法還真不少,跳圈、用車軲轆當袋袋學袋鼠蹦、玩車軲轆戰、還有一些孩子把車軲轆當成家玩起了串門游戲……孩子們樂在其中,自由地發揮和想像著,以最大的限度開發著自己的潛能。戶外體育游戲在幼兒園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自主選擇,愉快地自我表現的一種活動形式,是培養幼兒自主性、發揮幼兒創造性的一項自主活動,誠然,我們的孩子還缺少真正的自主,教師就應為孩子的身心健康著想,設計自由、開放的游戲,並提供各種材料,給予孩子最大的探究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創造和表達,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探索者。」讓孩子想像的翅膀,盡情地玩,自由自在地探索才能讓他們真正體驗玩的幸福和快樂。玩得其所、樂在其中。四、利用游戲培養和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不止是成人才需要,在寶寶的世界裡同樣也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社交能力,指的是寶寶和他人結交和相處的能力。寶寶的社交能力,不但對他的智力發育影響極大,而且將深深影響到寶寶成年後的社交生活乃至職業成長。如果父母們希望寶寶長大後能成為一個性格開朗、受人歡迎和喜愛的人,從出生開始,就要對他們與生俱來的社交本能給予特別的關注和響應,關注寶寶的內心需求,幫助他們順利走上社交之路。經觀察發現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里性格比較內向,性情比較孤僻,見到陌生面孔的人就顯得很靦腆,很難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處和玩耍,這種情況尤其在剛入園的小班幼兒更為嚴重,游戲是幼兒通向真實世界的橋梁,老師可以通過表演游戲和角色游戲來改變幼兒的這種狀態。例如:讓小班的幼兒表演《小動物上幼兒園》,剛開始表演時,可邀請全班幼兒一起上台來表演,只要求他們大膽地表現出小動物走路的動作及之間的對話,然後趁機對那些靦腆的幼兒進行鼓勵表揚,增強自信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加到表演中去。中大班的幼兒通過玩「醫院」、「餐廳」、「小熊請客」等游戲,讓幼兒共同商定主題,制定規則,互相影響,互相監督,這樣,不但加強了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還有利於克服不良傾向,培養合作精神。對個別幼兒、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從而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我們發現,游戲中,幼兒可能不會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發的表現創建合作行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此時,教師不應靜坐、等待幼兒正確行為發生,應通過暗示、提示、教育材料、活動等,主動地去刺激幼兒做出相應的反應。不僅如此,教師應當增加幼兒在操作中和同伴相互交往的機會,利用不相同的看法刺激每個幼兒思考的積極性,刺激幼兒討論、協商,在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如合作、分享等。還應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指導幼兒怎樣進行合作。並通過這些具體的交往情景,幫助幼兒逐漸習得交往的策略,在活動中學會交往合作。五、通過操作材料,使幼兒達到手腦並用,全面發展操作材料是指為幼兒提供操作游戲的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操作,操作中學習,達到手腦並用,全面發展的效果。與其他游戲相比,更加突出了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題地位,它通過調動幼兒所有的感官,運用肌體動作直接作用,也可以創造性地改變游戲材料,從而使幼兒獲得新的發現,滿足自己的願望。在這種動態中,幼兒能夠多渠道地接受信息,形成完整的活動經驗。但是,老師要注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分配游戲材料,尤其是對大班的孩子,應側重於游戲的操作難度及復雜性。操作材料宜留有很大的想像餘地,力圖讓幼兒通過積極思考,想像,反復嘗試或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取成功,訓練幼兒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創造意識,從而鍛煉幼兒的意志和品質,培養進取精神。如「貼樹葉」游戲,塗鴉牆上畫有隻有樹干而無樹葉的柳樹,准備有漿糊、春夏秋季的柳樹葉和彩筆,請兒童按春夏秋季的順序把葉子貼到柳枝上去或畫相應顏色的葉子,中小班的幼兒對四季樹葉的變化了解很少,動手能力相對較差,他們在家長的幫助下貼樹葉或畫樹葉,大班幼兒對於四季樹葉的變化有一定的感知,動手能力相對較好,他們多是自己貼或畫樹葉,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塗鴉牆上的樹葉很多,許多小朋友都參與了此活動,有的小朋友還在秋天的柳樹下貼、畫了落葉,此游戲通過教師提供操作材料,使幼兒達到手腦並用,全面發展。游戲既讓幼兒在幼兒園心情高興和愉快,又讓幼兒在各項活動中獲得自信、滿足,能為幼兒奠定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只有幼兒是快樂的,才有可能主動學習,從而獲得發展,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發展,是對幼兒的尊重,也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理想。在教師指導下的游戲,更能促進游戲水平的提高和幼兒能力的發展。因此,老師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特點來組織和指導他們的游戲,以便更好的發揮游戲的積極作用,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定了基礎。
Ⅳ 幼兒園創造性游戲中如何激發幼兒自主性的策略研究總結
幼兒教育與其來他教育源是完全不同的形式,國內的幼兒教師在教育方面受到了嚴格的標准考核,作為幼年兒童的啟蒙導師,肩負著幼兒智力和創造力開發的重擔。但目前來說,國內的幼兒教師並沒有起到正確的引導左右,特別是自身就缺乏創造力,對於幼兒的豐富的想像力和好奇心並沒有去充分的理解和肯定,壓榨了幼兒在游戲和學習中自主想像的成長空間,缺乏對幼兒的創造力的培養。本文就幼兒在創造性游戲中的自主性發展方向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和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方向。
Ⅳ 如何讓幼兒在游戲自主性和創造性中得到發揮
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的自主性活動,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活動,幼兒有權決定游戲中的一切。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有權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由展開、自發交流游戲的情節、內容等;有權以自己的方式、方法來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糾紛等。但這並不意味著讓幼兒自由、隨便地玩耍,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只要不傷害身心健康就行了,教師應在幼兒自主游戲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使游戲順利進行。 在目前的游戲中,我們老師往往會以成人的眼光,指導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游戲,急切希望孩子每一次游戲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總覺得孩子在游戲中,這樣做不符合生活實際,那樣做違反游戲規則。於是把自己所認識的現實情況一味地灌輸給孩子,告訴孩子該怎樣怎樣玩,游戲就成為我們老師導演的一場戲。幼兒的自主探索、自我體驗、自主創造的權利就此被剝奪了,從而使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大受挫傷。 游戲的主導者應該是幼兒,幼兒游戲的主題, 玩具的選擇及游戲的進行都應由幼兒自己來確定,我們老師只需為幼兒自主的順利進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備和幫助,幼兒才是自主游戲的真正主人。在幼兒的游戲中,老師是幼兒游戲的引導者、解讀者、支持者,實際指導時,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進行有效的觀察 要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有效的指導,就必須以有計劃的觀察作為指導游戲的前提,這樣我們老師才能深入了解幼兒游戲的興趣和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地知道幼兒的游戲,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適合幼兒需要的、有針對性的游戲指導計劃。 幼兒游戲時,老師應注意觀察幼兒的游戲情況:幼兒喜歡的游戲主題、玩具材料、幼兒在游戲中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游戲中遇到了什麼樣困難,紙上烤肉爐,解決了沒有,如何解決的,幼兒通常和誰一起玩等,針對不同的游戲運用不同的觀察方法。 觀察後老師應對游戲情況加以分析:為孩子提供游戲時間和空間是否合適,材料投放怎樣, 二、進行適宜的指導 對幼兒游戲的指導要適宜,要給孩子提供合理的幫助,使得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揮自主性,有效促進自身富有個性的發展。 1、參與游戲,進行間接指導 我們老師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游戲,幼兒往往能玩得更有興致。在游戲中,老師作為幼兒的游戲夥伴,應以平等的身份當幼兒共同游戲,共享快樂。老師的童心會使幼兒備親切、自然,從而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有助於我們及時施加影響,協調游戲者之間的各種關系。比如,游戲「逛商店」中,,幼兒扮演營業員,那老師以一個顧客身份參與其中向營業員打聽各種衣服與自己是否相稱,並試衣請營業員參考等等,有效幫助幼兒積累經驗,提高游戲水平。當然,我們老師始終不能忘記自己參與的目的,要把握好時機與分寸,以不幹預幼兒游戲為前提,以幼兒游戲的快樂為根本。比如,在剛才的活動中,又來顧客了,老師要及時撤退,讓幼兒繼續游戲,可以說:「又來顧客了,你先招呼他們吧!」營業員感到為難,這時老師說:「沒關系,你這會兒生意忙,我們是老熟人了,等會兒我再來。」老師如此積極參與和有效指導,不但孩子學會如何招呼顧客,刨羊肉片機,又保證了游戲的正常開展。 2、直接給幼兒以建議和幫助 游戲的內容大多和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有關。在游戲時,幼兒難免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老師應細心地觀察,及時給予幫助,促使游戲順利進行,滿足幼兒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比如在游戲「鮮花店」中,一些孩子對於鮮花的製作與包紮成束感到困難,式樣比較單一。這時老師可以直接給予幫助,指導他們怎樣使花束讓顧客滿意; 有時也可以直接教給孩子新的製作方法,激發孩子繼續游戲的興趣。 3、鼓勵幼兒創造性游戲 創造性是主體性的一種極其重要的表現。游戲前盡管我們為孩子們准備了許多游戲材料,但實際游戲時,還是會發生材料不足的現象。常常有孩子來問我:「老師,沒有XX怎麼辦?」我就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或者為他們提供某些半成品,或引導他們可以用什麼替代。孩子們利用這些半成品可以創造性地玩他們自己的游戲,這樣既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也培養了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想像力。在游戲「娃娃超市」時,孩子們邊走邊逛,從超市中買了許多的物品,並結伴同行。逛了一會兒後,竟然用買來的物品自主辦成了一個家庭,而且在家裡極其興致地忙碌著,還熱情地邀請朋友到他們家中做客。這是孩子們自主玩出的新游戲,我們一直注意觀察,沒有干涉孩子們的游戲,不久老師也被邀去做客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想像力得到充分地發揮。 總之,有老師指導的游戲更能促進游戲水平的提高和幼兒能力的發展。我們在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嘗試的前提下,給幼兒以適當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能使游戲得以繼續延伸,而且能讓幼兒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感和勝任感,
Ⅵ 什麼是幼兒園自主性游戲
1、通過游戲課程的實踐與研究,進一步讓我園教師明確游戲課程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教師應以游戲為主要教育手段,在實踐活動中,理論聯系實際,反復討論研究,提高教師對游戲課程的研究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 2、以《綱要》《指南》精神為引領,積極開展「教研訓一體化」的主題式的園本研修活動,以需求為導向的創新培訓模式,提高教師自我反思能力,激勵教師在自主學習中獲得主動發展。 3、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專題性研討,關注幼兒的游戲行為。從案例入手,及時捕捉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中具有普遍意義和典型意義的問題和個案,在專題研究的過程中激勵教師善於發現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組員間的互動來解除困惑,更好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 5、加強對游戲環境創設的研究,挖掘環境的教育價值,體現教師、幼兒與環境三者之間的聯系,並結合主題活動、結合本園特色創設環境,體現「孩子是環境的主人」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