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貿易創造對福利的影響

貿易創造對福利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7-23 03:35:00

『壹』 關稅同盟的福利效應

關稅同盟從歐洲開始,是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之一。對內產行減免關稅和貿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動;對外實行統一的關稅和對外貿易政策。關稅同盟有兩種經濟效應,靜態效應和動態效應。
靜態效應
有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貿易創造效應是指產生由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內生產轉向成本較低的貿易對象國生產,本國從其他成員國進口產品所帶來的利益。貿易轉移效慶是指產品過去從生產成本較低的非成員國進口轉向從成本較高的成員國進口的損失。這是參加關稅同盟的代價。當貿易創造效應大於轉移效應時,參加關稅同盟給成員國帶來的綜合效應就是凈效應,意味著成員國的經濟福利水平的提高;反之,則為凈損失和經濟福利水平的下降。
動態效應
關稅同盟不僅會給參加國會帶來靜態影響,還會給它們帶來某些動態影響。有時,這種動態效應比其靜態效應更為重要,對成員國的經濟增長有重要的影響。
關稅同盟的動態優勢:
1、關稅同盟的第一個動態效應就是大市場效應(或規模經濟效應)。關稅同盟建立以後,為成員國之間產品的相互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種市場范圍的擴大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使生產者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規模經濟的利益,並且可進一步增強同盟內的企業對外,特別是對非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關稅同盟所創造的大市場效應引發了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
2、關稅同盟的建立促進了成員國之間企業的競爭。在各成員國組成關稅同盟以前,許多部門已經形成了國內的壟斷,幾家企業長期占居國內市場,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因而不利於各國的資源配置和技術進步。組成關稅同盟以後,由於各國市場的相互開放,各國企業面臨著來自於其他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結果各企業為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會紛紛改善生產經營效率,增加研究與開發投入,增強採用新技術的意識,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同盟內營造一種濃烈的競爭氣氛,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技術進步。
3、關稅同盟的建立有助於吸引外部投資。關稅同盟的建立意味著對來自非成員產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國家為了抵消這種不利影響,可能會將生產點轉移到關稅同盟內的一些國家,在當地直接生產並銷售,以便繞過統一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樣客觀上便產生了一種伴隨生產轉移而生的資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
關稅同盟的動態劣勢:
1、關稅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壟斷的形成,如果關稅同盟的對外排他性很大,那麼這種保護所形成的新壟斷又會成為技術進步的嚴重障礙。除非關稅同盟不斷有新的成員國加入,從而不斷有新的刺激,否則由此產生的技術進步緩慢現象就不容忽視。
2、關稅同盟的建立可能會拉大成員國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關稅同盟建立以後,資本逐步向投資環境比較好的地區流動,如果沒有促進地區平衡發展的政策,一些國家中的落後地區與先進地區的差別將逐步拉大。

『貳』 貿易條件對一國福利的影響

國際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國際貿易具有促進一國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作用,我們稱之為貿易的發展利益或動態利益,已為理論研究和經濟生活實際所證明。但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現實機制是什麼?貿易通過什麼途徑和方式帶動經濟發展?目前介紹的關於國際貿易發展利益的各種觀點中雖都有所涉及,但都不夠全面,不夠系統。下面試作些歸納性分析。概括說來,國際貿易促進一國經濟發展,是通過下述這些機制的作用而實現的。1.開展國際貿易,必然使市場競爭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從而刺激企業素質的提高,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一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貿易,實際上就是把本國的企業納入與外國企業的競爭之中。一方面,持續的進口產品的激烈競爭將促使本國的企業提高效率。競爭必然加速低效率的企業退出市場的過程,同時促使高效率的企業達到合理的規模,從而優化本國的市場結構,改善本國企業的實績。即使本國企業在本國市場上處於壟斷地位,仍然不得不面對國際競爭的壓力,為了自身的生存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出口企業不能不同外國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展開競爭。為了擴大在國外的市場份額,出口企業就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生產出成本低、質量好的商品去參與競爭,並不斷按國際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按國際標准生產,按國際營銷慣例辦事。這無疑會刺激企業素質的提高。企業經濟效率的不斷提高和國際競爭力的不斷增強,無疑是一國經濟發展最本質的基礎。2.開展國際貿易,必然帶來市場的擴大。國內外市場的不斷開拓,無疑會有力地帶動經濟增長。先看出口。出口企業往往是面對世界市場來組織生產,市場容量大,容易獲得規模經濟效應。所謂規模經濟,是指隨著產品數量的增加,單位產品的成本會降低,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事實上,許多工業部門要求有適度的初始規模,具有規模經濟的性質,如汽車、電冰箱、電子計算機等等,採用大規模生產的方式可以使成本降低很多。如果一國的企業在為國內消費者提供這一類商品的同時,還能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同類產品,那就不僅企業能提高贏利水平,而且國內公眾也只需支付較低的價格。不僅如此,在出口貿易的帶動下,一個工業部門的發展又可以帶動一系列工業部門的發展,以致各種各樣的從屬的工業部門都建立起來。因為在經濟運行中,各產業之間呈現出各種聯系。所謂「聯系」,是指一個部門在投入和產出上與其他部門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有兩個方面:一是後向聯系,即某個部門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門之間的聯系;二是前向聯系,即某個部門同吸收它的產出的部門之間的聯系。如果出口產業是「聯系效應」大的主導產業,就可取得很大的「乘數效果」,帶動其他一系列部門的發展,從而循環反復地連續推動國民收入和就業量的增加,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再看進口。從國外引進國內沒有生產的產品,往往能起到開拓國內市場,引導新產業成長的作用。由於國內仍未生產,一時無法確定新產品會有多大的市場,即在一定的價格條件下社會需求量究竟是多少。當國內進口需求很大,以致即使高關稅壁壘也難以阻擋進口時,國內企業就得到了明確的生產信號,進口替代的工業由此發展起來。實踐證明,進口替代是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走向工業化的第一步。這個過程就是進口商品刺激國內需求,進而導致進口替代工業部門的產生。如果條件具備,進口替代部門還能轉變為出口部門。進口國外的新產品還可促進一國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3.開展國際貿易,必然會激發企業的創新機制,推動技術進步,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從進口看,技術和設備的進口將直接促進國內生產的發展和生產率的提高,其作用類似於創新對增長的刺激,而且還節省了創新的成本。從出口看,出口的擴大使得創新活動所能獲得的收益上升,從而反過來刺激本國企業的產品和技術的創新,帶動經濟增長。 4.開展國際貿易能加速資金積累,促進經濟增長。一般說,國際貿易從三個方面促進一國的資金積累。一是出口部門往往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能提高積累率,從而加速發展。二是外貿的發展為引進外資提供必要的條件。一個國家的償債能力,最終是由該國的出口能力決定的。出口越多,在國際市場上籌措資金的餘地就越大。另一方面,進口往往同國家之間的借貸關系聯系在一起,這又可利用外國的資金來引進技術和設備等等。三是對進口競爭部門提供刺激。在封閉經濟條件下,企業往往滿足於現有的市場,積累擴大再生產的動力不足。進口市場競爭的出現,使企業產生了提高積累率的巨大壓力。無論什麼情況,積累總是擴大再生產、促進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5.開展國際貿易,有利於促進一國經濟結構的變動。現代經濟發展包括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經濟總量的增長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而且結構優化還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主題,是推動現代經濟持續增長的最重要推動力。所謂產業結構的優化或合理化,是指一二三產業之間比例協調發展以及各產業內部的結構符合社會市場需求結構,以及各產業逐步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轉移。擴大對外貿易,無疑可對產業結構的調整起積極作用。一方面,由於任何一國都不可能實現絕對平衡的增長,即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剛好符合,因此需要利用世界市場。當國內資源過剩而需求不足時,就面對國外市場組織生產;而在國內需求很大,但缺乏必要的資源和條件時,就適當進口。另一方面,擴大對外經貿關系,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引進競爭機制,就必然要發展本國具有現實的或潛在的比較優勢的產業,淘汰和放棄某些不合理的產業,以優化資源配置。進出口競爭的刺激和進出口結構的不斷調整,又會促進本國企業的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和資源配置效率的進一步提高。6.開展國際貿易,必然帶來人員的交流、文化的傳播和思想的交換,從而對一國的政治、文化和社會進步產生積極影響,從而反過來促進經濟發展。國際貿易對一國生產和消費所產生的示範作用和某種教育效果,在某種意義上說比物質交換帶來的利益還要大,它促進人們思想的進步、思維方式的改變和觀念的更新。尤其是現代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孕育出來的精神文明成果,諸如效率觀念、效益觀念、服務觀念、冒險精神、開拓進取精神等等,對於經濟發展落後的國家尤為重要。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抵制資本主義固有的腐朽思想侵蝕的同時,大膽吸收一切有益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精神文明成果,使人民逐漸擺脫封建的、小生產的以及「左」的思想的束縛,拋棄了封閉落後、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的精神包袱,大踏步走向國際貿易、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的舞台,在實現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以嶄新的面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總結,國際貿易促進一國經濟的發展是多方面的。既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既有微觀的,也要有宏觀的。由於各國現實的經濟發展呈現出多樣化,國際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類型也呈現出多樣性,沒有統一的模式。國際貿易能否發揮帶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還要看一國能否選擇正確的外貿政策和外貿發展戰略,並能適時地根據變化了的國內外情況調整這種政策和戰略。

『叄』 所有的自由貿易都會帶來福利的改進嗎

不是。事實上不管什麼都有兩面性的,自由貿易雖然可以改善參與貿易各方的總體福利水平,但也同時會影響一國的收入分配格局,某些要素所有者或部門會因為貿易而受損。自由貿易說穿了就是弱肉強食,對於我們這些發展中國家而言,我們就是生態鏈的最底層。而且自由貿易市場還會出現失靈的情況~~~

『肆』 國際貿易中保護貿易政策對一國福利水平具體有什麼影響

這樣分大國和小國了,畫不了圖,你下個教案看看吧。國際經濟學
小國情形:
關稅的凈福利效應=生產者福利變化+消費者福利變化+政府財政收入變化
=a-(a+b+c+d)+c=-(b+d)
大國情形:
關稅的凈福利效應=生產者福利變化+消費者福利變化+政府財政收入變化+貿易條件效應
=a-(a+b+c+d)+c+e=e-(b+d)

『伍』 簡答經濟增長對小國和大國貿易及福利的影響有何不同

對於小國來說,經濟增長以後,不對國際價格形成影響,其貿易條件不會變化,所以福利將上升。對於大國來說,經濟增長以後,對國際價格形成影響,其貿易條件發生變化,所以福利將受影響。

『陸』 國際貿易對一國福利有什麼樣的影響

國際貿易對國家福利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國的福利水平實際上取決於本國居民可消費的商品和服務的量。對於出口國來講,如果只有產品的流出,那國家的福利肯定是減少的:對進口國來講則有利於國家福利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國家是單純的出口或者進口國,因為任何國家必然都是兩者都同時進行的(不同國家比較優勢的存在促成了國際分工,即使生產力最落後的國家也有出口的商品)。總體上來講,一國處於貿易逆差時,國際貿易帶來了國家福利水平的提高,貿易順差降低了本國福利,但是卻聚斂了國際貨幣,擴大了外匯儲備的規模 我想說 財經國貿的孩紙真的不容易啊。。那些問題都好難找的

『柒』 國際貿易對一個國家福利的影響(從生產者剩餘和消費者剩餘兩方面分析)

你好!
可以說影響很大,一個國家的國產品不好,消費者就會使用進口,但~~~~~~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捌』 國際貿易中試論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

關稅同盟理論
西方學者將關稅同盟當做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典型形式。因此,對關稅同盟的研究與探討也就比較廣泛而深入。其中令人注愈的是美國經濟學教授維納(J " Viner)和利普西(R " G " Lipsey )等人所集中討論的有關稅同盟的靜態和動態效果。
(一)關稅同盟靜態效果的表現
1.貿易創造效果 貿易創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是指由於取消了同盟內的關稅壁壘,使生產轉向同盟內最有效率的供應者所產生的利益。它由生產利益和消費利益構成。關稅同盟成立後,能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進行更專業化的生產,某成員國的一些國內生產品從其他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進口。其結果是:一方面使本國該項產品消費開支降低,從而擴大了需求,增加了貿易量;另一方面使本該用於該種產品的生產資源被更為有效地用於他處,從而提高了生產利益。 例如,某產 品在 A, B, C三國的成本分別為$ 25, 15, 10, A國進口關稅水平為 200 %。關稅同盟成立前,由於關稅的保護,該產品以A國的價格為最低,因而 A國自行生產。AB兩國成立 同盟後,對 B國取消 了關稅壁壘,B國的該產品的價格下降,低於 A國水平,於是,A國從 B國進口該產 品。

2.貿易轉移效果 貿易轉移效果(Trade Diversing Effect)是指由於關稅同盟對外設立統一的關稅壁壘,使某成員國在購買同盟內廉價的產品時可能導致某種轉移性損失。關稅同盟成立前,該國可從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國家進口產品;同盟成立後,則通常轉向從同盟內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進口。如果後者不同於前者,則意味著進口成本增加,消費開支擴大,使得同盟內社會福利水平下降。同時,這也意味著關稅同盟外最有效率的生產能力和最有效的資源被閑置,從而降低了世界福利水平。例如,某產品在 A, B, C三國的生產成本仍為$25,$15,$10, A國的進口稅率則為 100%。關稅同盟成立前,C國的該產品的價格(包括關稅)最低,因此,A國從 C國進口。AB國關稅同盟成立後,AB兩國之間廢除關稅,B國的該產品價格低,於是,A國改從 B國進口。這樣,就從成本最低的 C國轉變到了同盟內成本最低的B國,這便是貿易轉移效果。

(二)對關稅同盟靜態效果的討論
1.關稅同盟產生 「貿易創造效果」與 「貿易轉移效果」的可能性分析
前面討論貿易創造效果與貿易轉移效果時,是假定 A, B,C三國都生產某產品,且成本各不一樣。事實上,還有以下可能。(1)建立關稅同盟前,A, B兩國都不生產該產品,而從生產成本最低的C國進 口。那麼,A, B結成同盟後,不會引起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效果。 (2)建立關稅同盟前,A, B兩國都生產該產品,且比 C國成本要高,即各國在關稅保護下重復性地自行生產並進行競爭。關稅同盟建成後,則在同盟內進行專業分工,由生產效率較高的B國生產該產品並滿足 A國的播要。這樣,在同盟內實現了生產的專業化和自由貿易,從而在內部創造和擴大了貿易,這就形成了貿易創造效果。(3)建立關稅同盟前,A國不生產該產品,B國較 C國以更高的成本生產,這時,A國從 C國進口。A, B結成同盟後,A,B間廢除關稅並對C國採取共同的關稅,此時,本從 C國進口就轉向了從同盟內的 B國進 口,這就意味著在關稅同盟內保護了落後工業。因此,要在形成 「貿易轉移效果」的同時,表現出貿易保護的傾向。
2.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之間關系的分析 關稅同盟既是同盟內自由貿易的政策工具,又是對同盟進行貿易保護的工具。從整體范圍來講,貿易創造增加社會整體福利,而貿易轉移則在某種意義上降低了這種福利。對此,米德、利普西等經濟學家利用供求曲線進行了更為精密而深入的闡述與分析。

如圖 8一1所示,假定三個國家:本國(H),同盟國(C),同盟外國家(W)。S, D分別為 H國某產品的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P為該產品的價格,Q為產品的數量,生產該產品的成本從低到高的次序為W, C, H。
最初,H國從 C國進口,價格為 Pwr(進口價格Pw與關稅T組成),消費量為 ob,國內生產為 oa,進口量為 ab (ob - oa) 。
現在,H國與 C國結成同盟,該產品在 H國的價格下降到Pc(取消了關稅),於是,消費最擴大到od,國內生產下降到oc,進口量為cd。此時,ca + bd為創造出來的貿易量。△efg與△hij為貿易創造帶來的經濟效益。△efg表明國內生產該產品的數量下降,使本該用於此方面的資源得到了更為有效的利用,它被稱為貿易創造的生產效應。△ hij說明價格下降後,需求量增加,從而被稱為貿易創造的消費效應。但同時,由於進 口從成本最低的 W 國變成 C國,貿易量 ab從全球最有效率的生產者進口轉向同盟內效率最高的生產者。這種貿易轉移意味著 H國利益的損失和全球效率的損失。將 H國作為整體考慮(即徵收的關稅亦是福利之一),結成同盟後,必須對 ab最的進口支付高價格Pc以代替Pw 。 Pc與Pw的差額就是韌外付出的單位產品的成本。因此,矩形gilk就是貿易轉移帶來的福利的損失。 因此,維納指出,建立關稅與否,取決於這兩者的實際效果 。同盟成立後 ,可能會發生 貿易創造得利大於 貿易轉移的損失,也可能相反,它取決於△efgf△hij與矩形gilk的面積大小。 3.關稅同盟靜態效果大小的分析 關稅同盟成立後,其靜態效果所產生的福利的大小受到多因家的影響 : (1)同盟前關稅水平越高,同盟後貿易創造效果越大; (2)關稅同盟成員的供求彈性越大,貿易創造效果越大; (3)關稅同盟成員的生產效率越高,貿易創造效果越大;(4)關稅同盟成員與非成員的產品成本差異愈小,貿易轉移的損失愈小; (5)關稅同盟成員對非成員的進 口需求彈性愈低,非成員對成員的出口供給彈性愈低,則貿易轉移的可能性愈小; (6)關稅同盟成員對外關稅愈低,貿易轉移的可能性愈小; (7)關稅同盟的成員愈多,貿易轉移的可能性愈小; (8)關稅同盟成員間的貿易量愈大(或與非成員之間的貿易量愈少),貿易轉移的可能性愈小; (9)一國國內貿易比重越大,對外貿易比重越大,則參加關稅同盟獲利的可能性越小,即貿易創造效果越大; (10)關稅同盟成員間的經濟結構越相似(或互補性越小),貿易創造效果越大。因此,關稅同盟往往在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結構相似的國家間建立,以獲得較多的貿易創造效應。

『玖』 貿易創造的缺陷

傳統的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理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缺陷也不言自明:只分析了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應,忽視了動態效應,其次是過於重視生產與進口成本問題。那麼,貿易創造只意味著得益,貿易轉移只意味著損失嗎?我們將分別對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效應的正負作用展開分析。
貿易創造的正面作用首先表現為節約了本國的生產資源,這里不再贅述。其次,於夥伴國而言,擴大了出口市場,其結果之一是產生了規模經濟效應,於兩國有利。假設在自由貿易之前,本國和夥伴國都生產兩種產品X和Y,且規模收益遞增,但因關稅作用,沒有實行專業化生產,假定兩國生產可能性曲線相同,如下圖3(a)所示:
兩國都分別將生產資料一半用於生產X.另一半生產Y.則分別可得到OC的X和OD的Y.但若專門生產X或Y.則可得到OA的X或OB的Y.因規模收益遞增,OA〉20C.OB〉20OD.現在實行自由貿易.貿易創造將使本國專門生產X.夥伴國專門生產Y.兩國綜合可能性曲線將變成圖3(b)中的情況。OA=OA.OB=OB.若社會無差異曲線1在E點與生產可能性曲線相切,很明顯它要高於沒有貿易創造之前「各自為政」情況下與G點相切的無差異曲線F,社會福利增加了。
貿易創造的負作用首先是表現為為本國企業增加了競爭對手,雖然競爭從長遠看來並非壞事,但擠佔了部分市場,對本國企業發展不利。於發展中國而言尤甚。美墨之間的合作已顯示出這種局限性。墨西哥國門敞開,美國商品的湧入將本國企業推至競爭前沿,難有反擊之力。墨西哥貿易逆差過後又發生金融危機與此不無關系。其次,貿易創造的負作用,表現為對經濟大國貿易條件有不利作用。關稅效應是減少該國投入在世界市場上的出口數量和它試圖在世界市場上購買的進口數量。貿易創造導致本國出口與進口增加,從而出口與進口價格發生波動。出口價下降(因為世界供給增加了一個不可忽略的量),進口價格上升(因為對進口品需求有一個較大的增加)。變化的結果是貿易條件(出口價/進口價)下降,使該國福利下降。
貿易轉移的負作用在傳統理論中表現為生產成本的上升,導致資源浪費,其正作用卻被忽視了。其正作用主要表現為為夥伴國擴大了出口市場,也會產生類似於上文中分析的規模收益作用。這一點於發展中國家而言不可輕視。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發展中國家經濟一體化不理想的原因,但並不說明其合作是失敗的。因為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工業,擴大出口,而貿易轉移恰好使成員國將進口由外部世界轉到成員國之間,這對於急需發展新興工業的國家而言無異於雪中送炭。這也是為什麼一些發展中國家雖然區域經濟一體化不盡人意,但仍不放棄探索的原因之一。但貿易轉移的得益往往不均衡,有一定工業基礎的成員國得益較大。如拉美自由貿易協會成員國中,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已建立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屬區內較發達國家,得益較多;阿根廷區內出口比例在50~60年代間由14.3%上升到24.9%,而其他成員國受益較少。這也是成員國之間爭吵不休原因之一,但不可因此忽略貿易轉移的正作用。

閱讀全文

與貿易創造對福利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