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化學發明家的成就

化學發明家的成就

發布時間:2021-07-23 03:34:06

㈠ 德國在化學方面的巨大成就都有哪些

早在1757年,英國學者坎培爾就在他的一部著作中說過這樣的話:「德國人是歐洲最好的化學家,而關於這個學科的最好的論文都是用拉丁文或標准德文寫成的。」1840年,英國有位名叫約翰·鮑林的博士也稱贊道:德國「各個部門的化學知識都比我們更加進步」。這些評論表明,化學在德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德國不僅對近代化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在把化學知識用於生產方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績。採用化學方法合成染料,是德國人的一項突出成就。本文要介紹的,就是德國的一位人造染料發明家奧古斯特·威·馮·霍夫曼。

㈡ 初中化學涉及的科學家及其成就

拉瓦錫
安托萬-洛朗·拉瓦錫 (1743-1794)生於巴黎。拉瓦錫與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學物種命名原則,創立了化學物種分類新體系。拉瓦錫根據化學實驗的經驗,用清晰的語言闡明了質量守恆定律和它在化學中的運用。這些工作,特別是他所提出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思想,為近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因而後人稱拉瓦錫為近代化學之父。
在學校是一個天才男孩。20歲時因出色地撰寫了巴黎街道照明的設計文章而獲得法國科學院的嘉獎。幾年之後,即1768年,他被評選為法國科學院的「名譽院士」。
他為後人留下的傑作是《化學概要》,這篇論文標志著現代化學的誕生。在這篇論文中,拉瓦錫除了正確地描述燃燒和吸收這兩種現象之外,在歷史上還第一次開列出化學元素的准確名稱。名稱的確立建立在物質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這個基礎之上。而在此之前,這些元素有著不同的稱謂。在書中,拉瓦錫將化學方面所有處於混亂狀態的發明創造整理得有條有理。
化學家拉瓦錫原來是學法律的。1763年,年僅20歲的拉瓦錫就取得了法律學士學位,並且獲律師從業證書。拉瓦錫的父親是一位頗有名氣的律師,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錫沒有馬上去律師,那時他對植物學發生了興趣,經常上山採集標本使他又對氣象學產生了興趣。在地質學家葛太德的建議下,拉瓦錫師從巴黎著名的化學魯教授伊勒教授。從此,拉瓦錫就和化學結下不解之緣。
拉瓦錫的對化學的第一個貢獻便是從試驗的角度驗證並總結了質量守恆定律。早在拉瓦錫出生之時,多才多藝的俄羅斯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就提出了質量守恆定律,他當時稱之為「物質不滅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學意蘊。但由於「物質不滅定律」缺乏豐富的實驗根據,特別是當時俄羅斯的科學還很落後,西歐對沙俄的科學成果不重視,「物質不滅定律」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
拉瓦錫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當他加熱石膏時放出了水蒸氣。拉瓦錫用天平仔細稱量了不同溫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氣的質量。他的導師魯伊勒把失去水蒸氣稱為「結晶水」,從此就多了一個化學名詞……結晶水。這次意外的成功使拉瓦錫養成了經常使用天平的習慣。由此,他總結出質量守恆定律,並成為他進行實驗、思維和計算的基礎。為了表明守恆的思想,用等號而不用箭頭表示變化過程。如糖轉變為酒精的發酵過程表示為下面的等式:
葡萄糖 == 碳酸(CO2)+ 酒精
這正是現代化學方程式的雛形。為了進一步闡明這種表達方式的深刻含義,拉瓦錫又撰文寫到:
「可以設想,參加發酵的物質和發酵後的生成物列成一個代數式,再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項是未知數,然後通過實驗,算出它們的值。這樣,就可以用計算來檢驗實驗,再用實驗來驗證計算。我就經常用這種方法修正實驗初步結果,使我能通過正確的途徑改進實驗,直到獲得成功。」
拉瓦錫最重要的發現:燃燒原理,是他對化學研究的第二大貢獻。偉大的科學家描述了最重要的氣體:氧、氮和氫的作用。拉瓦錫最重要的發現是關於燃燒的原理。之所以能夠有此發現,是因為他第一次准確地識別出了氧氣的作用。事實上,科學家確認燃燒是氧化的化學反應,即燃燒是物質同某種氣體的一種結合。拉瓦錫為這種氣體確立了名稱,即氧氣,事實上就是「成酸的元素」的意思。
拉瓦錫最終排除了當時流行極廣的關於「燃素」的錯誤看法。按照那種理論,在燃燒期間,任何被燃燒的物質同一種被稱為「燃素」的物質相分離。「燃素」被認為是整個燃燒過程的主導者。
拉瓦錫還識別出了氮氣。這種氣體早在1772年就被發現了,但卻被命名了一個錯誤的名稱——「廢氣」(意思是「用過的氣」,也就是沒有燃素的氣,因此不會再被用作燃燒的氣)。拉瓦錫則發現這種「氣體」實際上是由一種被稱為氮的氣體構成的,因為它「無活力」(來源於希臘語azofe)。後來,他又識別出了氫氣,這個名稱的意思是「成水的元素」。拉瓦錫還研究過生命的過程。他認為,從化學的觀點看,物質燃燒和動物的呼吸同屬於空氣中氧所參與的氧化作用。
1772年秋天,拉瓦錫照習慣稱量了定量的白磷,使之燃燒、冷卻後又稱量灰燼(P2O5)的質量,發現質量竟然增加了!他又燃燒硫磺,同樣發現灰燼的質量大於硫磺的質量。他想這一定是什麼氣體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於是他又改進實驗的方法:將白磷放入一個鍾罩,鍾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氣,鍾罩里的空氣用管子連接一個水銀柱(註:測定空氣的壓力)。加熱到40℃時白磷就迅速燃燒,水銀柱上升。拉瓦錫還發現「1盎司的白磷大約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灰燼(P2O5)。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積的空氣重量基本接近」。
拉瓦錫的發現和當時的燃素學說是相悖的。燃素學說認為燃燒是分解過程,燃燒產物應該比可燃物質量輕。他把實驗結果寫成論文交給法國科學院。從此他做了很多實驗來證明燃素說的錯誤。在1773年2月,他在實驗記錄本上寫到:「我所做的實驗使物理和化學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他將新化學命名為「反燃素化學」。
1775年,拉瓦錫對氧氣進行研究。他發現燃燒時增加的質量恰好是氧氣減少的質量。以前認為可燃物燃燒時吸收了一部分空氣,實際上是吸收了氧氣,與氧氣化合,這就是徹底推翻了燃素說的燃燒學說。
1777年,拉瓦錫批判燃素學說:「化學家從燃素說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確定,因此可以用來任意地解釋各種事物。有時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時又沒有重量;有時它是自由之火,有時又說它與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時說它能通過容器壁的微孔,有時又說它不能透過;它能同時用來解釋鹼性和非鹼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顏色和無色。它真是只變色蟲,每時每刻都在改變它的面貌。」
1777年9月5日,拉瓦錫向法國科學院提交了劃時代的《燃燒概論》,系統地闡述了燃燒的氧化學說,將燃素說倒立的化學正立過來。這本書後來被翻譯成多國語言,逐漸掃清了燃素說的影響。化學自此切斷與古代煉丹術的聯系,揭掉神秘和臆測的面紗,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實驗和定量研究。化學由此也進入定量化學(即近代化學)時期。因此稱拉瓦錫是近代化學的奠基者,他當之無愧。
拉瓦錫對化學的第三大貢獻是否定了古希臘哲學家的四元素說和三要素說,建立在科學實驗基礎上的化學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構成物質的最簡單組分,那麼目前我們可能難以判斷什麼是元素;如果相反,我們把元素與目前化學分析最後達到的極限概念聯系起來,那麼,我們現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質,對我們來說,就算是元素了。」
在1789年出版的歷時四年寫就的《化學概要》里,拉瓦錫列出了第一張元素一覽表,元素被分為四大類:
1.簡單物質,光、熱、氧、氮、氫等物質元素。
2.簡單的非金屬物質,硫、磷、碳、鹽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等,其氧化物為酸。
3.簡單的金屬物質,銻、銀、鉍、鈷、銅、錫、鐵、錳、汞、鉬、鎳、金、鉑、鉛、鎢、鋅等,被氧化後生成可以中和酸的鹽基。
4.簡單物質,石灰、鎂土、鋇土、鋁土、硅土等。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拉瓦錫由於曾經擔任過包稅官而自首入獄。被誣陷與法國的敵人有來往,犯有叛國罪,於1794年5月8日處以絞刑。著名的法籍義大利數學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說:「他們可以一瞬間把他的頭割下,而他那樣的頭腦一百年也許長不出一個來。」

門捷列夫

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1834.2.7~1907.2.2),生在西伯利亞。他從小熱愛勞動,喜愛大自然,學習勤奮。

1860年門捷列夫在為著作《化學原理》一書考慮寫作計劃時,深為無機化學的缺乏系統性所困擾。於是,他開始搜集每一個已知元素的性質資料和有關數據,把前人在實踐中所得成果,凡能找到的都收集在一起。人類關於元素問題的長期實踐和認識活動,為他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他在研究前人所得成果的基礎上,發現一些元素除有特性之外還有共性。例如,已知鹵素元素的氟、氯、溴、碘,都具有相似的性質;鹼金屬元素鋰、鈉、鉀暴露在空氣中時,都很快就被氧化,因此都是只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於自然界中;有的金屬例銅、銀、金都能長久保持在空氣中而不被腐蝕,正因為如此它們被稱為貴金屬。
於是,門捷列夫開始試著排列這些元素。他把每個元素都建立了一張長方形紙板卡片。在每一塊長方形紙板上寫上了元素符號、原子量、元素性質及其化合物。然後把它們釘在實驗室的牆上排了又排。經過了一系列的排隊以後,他發現了元素化學性質的規律性。

因此,當有人將門捷列夫對元素周期律的發現看得很簡單,輕松地說他是用玩撲克牌的方法得到這一偉大發現的,門捷列夫卻認真地回答說,從他立志從事這項探索工作起,一直花了大約20年的功夫,才終於在1869年發表了元素周期律。他把化學元素從雜亂無章的迷宮中分門別類地理出了一個頭緒。此外,因為他具有很大的勇氣和信心,不怕名家指責,不怕嘲諷,勇於實踐,敢於宣傳自己的觀點,終於得到了廣泛的承認。為了紀念他的成就,人們將美國化學家希伯格在1955年發現的第101號新元素命名為Mendelevium,即「鍆」。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一個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規律: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變化,但又不是簡單的重復。門捷列夫根據這個道理,不但糾正了一些有錯誤的原子量,還先後預言了15種以上的未知元素的存在。結果,有三個元素在門捷列夫還在世的時候就被發現了。1875年,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蘭,發現了第一個待填補的元素,命名為鎵。這個元素的一切性質都和門捷列夫預言的一樣,只是比重不一致。門捷列夫為此寫了一封信給巴黎科學院,指出鎵的比重應該是5.9左右,而不是4.7。當時鎵還在布瓦博德蘭手裡,門捷列夫還沒有見到過。這件事使布瓦博德蘭大為驚訝,於是他設法提純,重新測量鎵的比重,結果證實了門捷列夫的預言,比重確實是5.94。這一結果大大提高了人們對元素周期律的認識,它也說明很多科學理論被稱為真理,不是在科學家創立這些理論的時候,而是在這一理論不斷被實踐所證實的時候。當年門捷列夫通過元素周期表預言新元素時,有的科學家說他狂妄地臆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而通過實踐,門捷列夫的理論受到了越來越普遍的重視。

後來,人們根據周期律理論,把已經發現的100多種元素排列、分類,列出了今天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張貼於實驗室牆壁上,編排於辭書後面。它更是我們每一位學生在學化學的時候,都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一課。

現在,我們知道,在人類生活的浩瀚的宇宙里,一切物質都是由這100多種元素組成的,包括我們人本身在內。

可是,化學元素是什麼呢?化學元素是同類原子的總稱。所以,人們常說,原子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磚石」,這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還是可以的。然而,化學元素周期律說明,化學元素並不是孤立地存在和互相毫無關聯的。這些事實意味著,元素原子還肯定會有自己的內在規律。這里已經蘊育著物質結構理論的變革。

終於,到了19世紀末,實踐有了新的發展,放射性元素和電子被發現了,這本來是揭開原子內幕的極好機會。可是門捷列夫在實踐面前卻產生了困惑。一方面他害怕這些發現「會使事情復雜化」,動搖「整個世界觀的基礎」;另一方面又感到這「將是十分有趣的事……周期性規律的原因也許會被揭示」。但門捷列夫本人就在將要揭開周期律本質的前夜,1907年帶著這種矛盾的思想逝世了。

門捷列夫並沒有看到,正是由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一系列偉大發現和實踐,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質,揚棄了門捷列夫那個時代關於原子不可分的舊觀念。在揚棄其不準確的部分的同時,充分肯定了它的合理內涵和歷史地位。在此基礎上誕生的元素周期律的新理論,比當年門捷列夫的理論更具有真理性。

沈括
在化學方面,沈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在出任延州時候曾經考察研究漉延境內的石油礦藏和用途。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燒而生成炭黑的特點,首先創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製造煙墨的工藝。他已經注意到石油資源豐富,「生於地中無窮」,還預料到「此物後必大行於世」,這一遠見已為今天所驗證。另外,「石油」這個名稱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比以前的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腦油、石燭等名稱都貼切得多。在《夢溪筆談》中有關「太陰玄精」(石膏晶體」的記載里,沈括形狀、潮解、解理和加熱失水等性能的不同區分出幾種晶體,指出它們雖然同名,卻並不是一種東西。他還講到了金屬轉化的實例,如用硫酸銅溶液把鐵變成銅的物理現象。他記述的這些鑒定物質的手段,說明當時人們對物質的研究已經突破單純表面現象的觀察,而開始向物質的內部結構探索進軍了。

㈢ 科學家的成就和事跡

居來里夫人:
瑪麗自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通常稱為瑪麗·居里或居里夫人,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瑪麗·居里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以及發現兩種新元素釙(Po)和鐳(Ra)。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她是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也是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㈣ 初中關於物理化學課本中科學家的介紹及成就

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法語: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國貴族,著名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後世尊稱為"近代化學之父"。他使化學從定性轉為定量,給出了氧與氫的命名,並且預測了硅的存在。他幫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錫提出了「元素」的定義,按照這定義,於1789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其中包括光與熱和一些當時被認為是元素的化合物。拉瓦錫的貢獻促使18世紀的化學更加物理及數學化。他提出規范的化學命名法,撰寫了第一部真正現代化學教科書《化學基本論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他倡導並改進定量分析方法並用其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他創立氧化說以解釋燃燒等實驗現象,指出動物的呼吸實質上是緩慢氧化。這些劃時代貢獻使得他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之一。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俄語: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8日—1907年2月2日),俄國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發現元素周期律的是紐蘭茲,門捷列夫是後來經過總結,改進得出現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1907年2月2日,這位享有世界盛譽的俄國化學家因心肌梗塞與世長辭,那一天距離他的73歲生日只有六天。他的名著、伴隨著元素周期律而誕生的《化學原理》,在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被國際化學界公認為標准著作,前後共出了八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學家。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網路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
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里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
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1] 。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棱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並研究了音速。
在數學上,牛頓與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並為冪級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在經濟學上,牛頓提出金本位制度。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年1月19日 — 1819年8月25日)是英國著名的發明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重要人物。1776年製造出第一台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以後又經過一系列重大改進,使之成為「萬能的原動機」,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他開辟了人類利用能源新時代,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把功率的單位定為「瓦特」(簡稱「瓦」,符號W)。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英國物理學家,出生於曼徹斯特近郊的沙弗特(Salford)。由於他在熱學、熱力學和電方面的貢獻,皇家學會授予他最高榮譽的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後人為了紀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單位命名為「焦耳」,簡稱「焦」;並用焦耳姓氏的第一個字母「J」來標記熱量以及「功」的物理量。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他於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㈤ 諾貝爾是瑞典著名的發明家和化學家,他生前主要有什麼成就

諾貝爾,他這一生的貢獻多多,他的稱呼也是很多的諾貝爾是一名偉大的化學家,工程師,也是一個發明家,他更加是一個企業家。看到這些關於諾貝爾的詞語,就知道了他這個人是很有水平的。那麼,諾貝爾是什麼學家呢?具體來說諾貝爾是什麼學家,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一個著名的化學家跟企業家。因為他的這一生發明了200多種東西,而且每一種東西都是能派上用場的,所以說,他在發明東西的這個行業,那是跟發明大王愛迪生的貢獻一樣的。諾貝爾還是一個化學家,這個方面可能是他最擅長的領域。像炸葯,雷管等,這些都是諾貝爾發明的。他這一生就光發明的炸葯,那就要到達200種了,這樣的人物那能不厲害嗎。諾貝爾他憑借著自己的能力。最後,終於等到了自己的春天。諾貝爾成為了一個偉大的化學家,還有企業家跟發明家。他對於人才真的是很重視,因為從他設立的那個諾貝爾獎項,就能看得出來,他拿出自己的錢開始了諾貝爾獎的設立。諾貝爾是化學家了,還是企業家,這些都跟我們沒有大關系的。我們大家一定要知道的就是,諾貝爾是瑞典人,他是一個發明家,一生創造了許多的發明。


炸葯的發明和改良並快速的投入到生產生活應用,這是當時人們對諾貝爾的評價最多被提及的,諾貝爾獎的設立,極大的激勵了人類對科學事業的不斷探索,這是現在人們對諾貝爾的認識。他為科學事業付出了所有的的精力和財富,他對科學事業的熱愛將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鴻溝,一直在不斷影響著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諾貝爾的評價第一點,諾貝爾,偉大的科學家,他重新定義了人們對科學事業的理解,用自己的遠見一次次的重新定義科學事業的新高度。19世紀的諾貝爾,炸葯的發明者,並且迅速的推動了炸葯在生產和生活領域里的應用。諾貝爾興趣愛好極為廣泛,雖然沒有真正在其他領域做出重大的研究成果,但是他的研究方向為後來人提供了很大極大幫助。

㈥ 列舉近代三位科學家及主要成就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於福建閩侯(今福州),科學家,化學家,赴美留學,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1921年獲博士學位。被選入美國最高榮譽sigmaxi科學會會員。他一生共獲20多項榮譽。譽滿國際化學工業界,英國皇家學會聘他為名譽會員,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也先後聘他為榮譽會員。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張鈺哲(1902.2.16-1986.7.21),福州閩侯人,(1923年),1926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天文系。留在該校葉凱士天文台做緯度測定工作。 [隨後在葉凱士天文台 觀測研究工作。1929年,以論文《關於雙星軌道極軸指向在空間的分布》獲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博士學位。 同年,張鈺哲歸回報效祖國。譽滿國際天文學界,國際天文學界為了紀念他,將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發現的一顆新星命名為「張鈺哲星」。中國天文學的最高獎—張鈺哲獎,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中國近代和現代天文學家,科學研究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恆星天文、航天和中國天文學史等方面, 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鰲峰坊人,改名高士其,棄仕途和金錢不要,立志不做官,不愛錢,以科學家造福中國。1927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學士學位。1930年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中國為記念他的貢獻,把國際的一顆行星命名為高士其星。科學家,化學家。細菌和病毒學家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㈦ 初中的化學中的所有的名人及其成就

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鹼法,英國的波義耳提出了化學元素的觀點,門捷列夫編排了元素周期表,湯姆生發現了電子,瑞利製得了氮氣,與拉姆塞研究發現了氬。

㈧ 外國科學家為近代化學的形成做出那些巨大的貢獻

在中國,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愛因斯坦,愛迪生,但是有一位科學家的成就卻幾乎是以上兩位科學家的總和。
並且他的成就在過去的100年裡悄悄的改變著人類歷史的進程,並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徹底改變人類世界,改變人類的認知,顛覆我們所知道的物理理論甚至人類歷史.......
也可能成為某個國家毀滅世界的工具.
唯一可以在中國找到他的痕跡是我們高中接觸的物理國際單位,
他就是磁通密度單位--特斯拉!
建議你認識這位堪稱「神的代言人」的科學家

㈨ 近幾年化學成就

2000年,美國科學家艾倫·黑格、艾倫·馬克迪爾米德以及日本科學家白川英樹。他們在導電聚合物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獎金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與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們在「手性催化氫化反應」領域所作出的貢獻;另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巴里·夏普萊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2002年,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日本科學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學家庫爾特·維特里希。他們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識別和結構分析的方法.
2003年,美國科學家彼得·阿格雷和羅德里克·麥金農。他們因為在細胞膜通道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而獲獎.
2004年,以色列科學家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國科學家歐文·羅斯。他們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
2005年三位獲獎者分別是法國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萬、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羅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理查德·施羅克。他們獲獎的原因是在有機化學的烯烴復分解反應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烯烴復分解反應廣泛用於生產葯品和先進塑料等材料,使得生產效率更高,產品更穩定,而且產生的有害廢物較少.

㈩ 中國化學史上 有哪些科學家做出了卓越成就

公元前100年中國發明造紙術。公元105年東漢蔡倫總結並推廣了紙技術,而歐洲人還在用羊皮抄書呢!
公元700…800年唐朝孫思邈在《伏硫磺法》中歸早記載了黑火葯的三組分(硝酸鉀、硫磺和木炭)。火葯於13 世紀傳入阿拉伯,14世紀才傳入歐洲。
公元前200…後400年中國煉丹術興起。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和葛洪的《抱撲子》記錄了汞、鉛、金、硫等元素和數十葯物的性狀與配製。公元750年中國煉丹太傳入阿拉伯。

公元800年唐朝茅華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氧氣的人。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最早發現氧氣的人世界紀錄就是唐朝茅華,他比英國的普利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氧氣約早1000年。
我國是「纖維之王」…蠶絲的故鄉。公元前2000年 中國已經養蠶。公元200年養蠶技術傳入日本。
公元前600年中國已掌握冶鐵技術,比歐洲早1900多年。公元前200年,中國煉出了球墨鑄鐵,比英美領先2000年。
1000多年前中國就能煉鋅,早於歐洲400年。
公元前2000年中國已會熔鑄紅銅 。公元前1700年中國已開始冶鑄青銅。公元900多年我國的膽水浸銅 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濕法冶金技術(置換法)。
1700多年前,中國已能煉鉛及銅鉛合金。
公元前8000…6000年中國已製造陶器。公元200年中國比較成熟地掌握了制瓷技術 。
3000多年前我國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漆料和製作漆器的國家,約有7000年歷史。
公元前4000…3000年中國已會釀造酒。公元前1000年我國已掌握制曲技術,比歐洲的「澱粉發酵法」製造酒精早2000多年。
3000多年前,我們祖先發現石油。古書載「澤中有火」即指地下流出石油溢到水面而燃燒。宋朝沈括 所著《夢溪筆談》第一次記載石油的用途,並預言:「此物必大行於世」。

世界上最早開發和利用天然氣的是中國的四川省邛和陝西省鴻門兩地。
我國祖先很早冰肝使用木炭和石炭(又叫黑炭,即煤),而歐洲人16世紀才開始利用煤。
1939年,中國化工專家侯德榜提出「聯合制鹼法」,1939年侯德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純鹼工業專著《制鹼》。
1965年,我國在世界 上第一個用人工的方法合成活性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由於署名原因,諾貝爾化學獎與國人擦肩而過)
七十年代,中國獨創無氰電鍍新工藝取代有毒的氰法電鍍,是世界電鍍史上的創舉。
1977年我國在山東發現了迄今為止的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石…常林鑽石。
全世界海鹽產量5000萬噸,其中我國生產1300多萬噸,居世界第一。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就採用海水煮鹽了,是世界上制 鹽最早的國家。
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種有用礦,我國都有。是世界上冶煉礦產最早的國家。

閱讀全文

與化學發明家的成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