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發明家的故事
貝爾發明電話的故事
1847年3月3日,亞歷山大·貝爾出生在英國的愛丁堡。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頗有名氣的語言學家。
受家庭的影響,貝爾小時候就對語言很感興趣。他喜歡養麻雀、老鼠之類的小動物。他覺得動物的叫聲美妙動聽。上小學時,他的書本里,除了裝課本書外,還經常裝有昆蟲、小老鼠等。有一次,老師正在講《聖經》的故事,忽然他書包里的老鼠竄了出來,同學們躲的躲,叫的叫,弄得教室內大亂。老師怒不可遏,覺得這樣的學生不可教。
不久,貝爾的父親就將貝爾送到倫敦祖父那兒。這位慈祥的老人雖然很疼愛孫子,但對孫子的管教十分嚴厲。祖父深諳少年的學習心理,他不採用填鴨式的方法,硬逼貝爾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從培養貝爾的學習興趣入手。漸漸地,貝爾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學習成績也上去了,成了優等生。貝爾後來回憶道:「祖父使我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應該懂得的普通功課,我卻不知道,這是一種恥辱。他喚起我努力學習的願望。」
一年之後,貝爾又回到了故鄉愛丁堡。在他家附近,有一座磨坊。貝爾覺得這種老式水磨太費勁了,要改進改進。於是,他查閱各種圖書資料,設計出一幅改良水磨的草圖。這圖雖然畫得不規范,但構想卻十分巧妙。經過工匠的加工,水磨果然變得十分靈活,比原來省力多了。從此,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小發明家」。
貝爾從這里看到了發明創造的意義。每一項的發明,都將使很大一部分人受益,都是人類向前邁進的一塊基石。
1869年,22歲的貝爾受聘美國波土頓大學,成為這所大學的語音學教授。貝爾在教學之餘,還研究教學器材。
有一次,貝爾在做聾啞人用的「可視語言」實驗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電流流通和截止時,螺旋線圈會發出雜訊,就像電報機發送莫爾斯電碼時發出的「嘀答」聲一樣。
「電可以發出聲音!思維敏捷的貝爾馬上想到,「如果能夠使電流的強度變化,模擬出人在講話時的聲波變化,那麼,電流將不僅可像電報機那樣輸送信號,還能輸送人發出的聲音,這也就是說,人類可以用電傳送聲音。」
貝爾越想越激動。他想:「這一定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想法。」於是,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電學界的朋友,希望從他們那裡得到有益的建議。然而,當這些電學專家聽到這個奇怪的設想後,有的不以為然,有的付之一笑,甚至有一位不客氣地說:「只要你多讀幾本《電學常識》之類的書,就不會有這種幻想了。」
貝爾碰了一鼻子灰,但並不沮喪。他決定向電磁學泰斗亨利先生請教。
亨利聽了貝爾的一五一十的介紹後,微笑著說:「這是一個好主意!我想你會成功的!」
「尊敬的先生,可我是學語音的,不懂電磁學。」貝爾怯怯地說,「恐怕很難變成現實。」「那你就學會它吧。」亨利斬釘截鐵地說。
得到亨利的肯定和鼓勵,貝爾覺得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決心也更大了。他暗暗打定主意:「我一定要發明電話。」
此後,貝爾便一頭扎進圖書館,從閱讀《電學常識》開始,直至掌握了最新的電磁研究動態。
有了堅實的電磁學理論知識,貝爾便開始籌備試驗。他請來18歲的電器技師沃特森做試驗助手。
接著,貝爾和沃特森開始試驗。他們終日關在試驗室里,反復設計方案、加工製作,可一次次都失敗了。「我想你會成功的」,亨利的話時時回盪在貝爾的耳邊,激勵著貝爾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研製工作中去。
光陰如流水,兩個春秋過去了。
1875年5月,貝爾和沃特森研製出兩台粗糙的樣機。這兩台樣機是在一個圓筒底部蒙上一張薄膜,薄膜中央垂直連接一根炭桿,插在硫酸液里。這樣,人對著它講話時,薄膜受到振動,炭桿與硫酸接觸的地方電阻發生變化,隨之電流也發生變化;接收時,因電流變化,也就產生變化的聲波。由此實現了聲音的傳送。
可是,經過驗證,這兩台樣機還是不能通話。試驗再次失敗。
經反復研究、檢查,貝爾確認樣機設計、製作沒有什麼問題。「可為什麼失敗了呢?」貝爾苦苦思索著。
一天夜晚,貝爾站在窗前,鎖眉沉思。忽然,從遠處傳來了悠揚的吉他聲。那聲音清脆而又深沉,美妙極了!
「對了,沃特森,我們應該製作一個音箱,提高聲音的靈敏度。」貝爾從吉他聲中得到啟迪。
於是,兩人馬上設計了一個製作方案。一時沒有材料,他們把床板拆了。幾個小時奮戰之後,音箱製成了。
1875年6月2日,他們又對帶音箱的樣機進行試驗。貝爾在實驗室里,沃特森在隔著幾個房間的另一頭。貝爾一面在調整機器,一面對著送話器呼喚起來。
忽然,貝爾在操作時,不小心把硫酸濺到腿上,他情不自禁地喊道:「沃特森先生,快來呀,我需要你!」
「我聽到了,我聽到了。」沃特森高興地從那一頭沖過來。他顧不上看貝爾受傷的地方,把貝爾緊緊擁抱住。貝爾此時也忘了疼痛,激動得熱淚盈眶。
當天夜裡,貝爾怎麼也睡不著。他半夜爬起來,給母親寫一封信。信中他寫道:
「今天對我來說,是個重大的日子。我們的理想終於實現了!未來,電話將像自來水和煤氣一樣進入家庭。人們各自在家裡,不用出門,也可以進行交談了。」
可是,人們對這新生事物的誕生反應冷漠,覺得它只能用來做做游戲,沒什麼實用價值。
貝爾一方面對樣機進行完善,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機會宣傳電話的使用價值。
兩年之後的1878年,貝爾在波士頓和紐約之間進行首次長途電話試驗(兩地相距300公里),結果也獲得成功。在這以後,電話很快在北美各大城市盛行起來。
② 教材正面人物活成反面典型,學生偶像成巨貪,大發明家是陰險小人呢
第一位:匡衡
對於匡衡的名字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便是中小學課本上經常提到的“鑿壁偷光”的主角,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人。他從小家世貧寒,世代以務農為生。匡衡卻是一個讀書很用功的人,除了幫家裡干農活以外,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學習上。
可是白天幹完農活之後,到了晚上天又黑了。匡衡家裡哪裡有錢點得起蠟燭?但是沒有關系,聰明的匡衡發現鄰居家裡燈光通明,於是乎匡衡偷偷的在牆上打了一個小洞,讓鄰居家的光能滲透到自己家裡來。
第二位:蔡倫
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可謂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早已經離不開紙了,而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改良了造紙術的蔡倫,很自然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在中小學課文中更是一個經常出現的人物。蔡倫的發明創新精神是值得贊揚的,但是他的人品卻不敢恭維了。
蔡倫原本出生於年大湊山下一個鐵匠世家,公元75年經由京城到桂陽辦差的官員推薦進入了皇宮做了宦官,聰明的蔡倫傍上了竇皇後這顆大樹,很快成為了天子的中常侍,負責達詔令、掌理文書、參預朝政等重要的事宜,從此成為了宮中的高等宦官。
③ 道格恩格爾巴特有編寫過書籍嗎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他就發表了一篇名為《放大人類智力》(Augmenting the Human Intellect)的論文,提出了計算機是人類智力的「放大器」的觀點。為此,他認為必須改善人機交互方式,發展互動式計算技術。
延伸材料----------
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r. Douglas C. Engelbart,1925年1月30日-2013年7月2日),美國發明家,瑞典人和挪威人後裔。恩格爾巴特在斯坦福研究院(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也就是今天的斯坦福國際咨詢研究所(SRI International)任職期間,共獲得了21項專利發明。最著名的就是滑鼠的專利。另外他的小組是人機交互的先鋒,開發了超文本系統、網路計算機,以及圖形用戶界面的先驅;並致力於倡導運用計算機和網路,來協同解決世界上日益增長的緊急而又復雜的問題。他被冠為「滑鼠之父」。
從歷史上看,恩格爾巴特是最早認識到基於計算機和通信的工作環境對於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極大重要性的少數先知先覺的學者之一。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他就發表了一篇名為《放大人類智力》(Augmenting the Human Intellect)的論文,提出了計算機是人類智力的「放大器」的觀點。為此,他認為必須改善人機交互方式,發展互動式計算技術。
1964年,他發明滑鼠器成為代替鍵盤操縱計算機的方便工具,為互動式計算奠定了基礎,因此被IEEE列為計算機誕生50年來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實際上,滑鼠器只是恩格爾巴特開發的世界上第一個標准化的編輯器NIB(oNLine System)系統的一部分。
NLS是一個完善的多媒體編輯工具,同時也為使用者提供舒適的寫作環境。它支持各種文本結構,並具有層次性,用戶可以方便地瀏覽文本中的信息,對文本進行各種操作。
在1968年秋季的聯合計算機會議(1968 Fall Joint Computer Conference)上,NIB首次向公眾作了90分鍾的演示,引起轟動。這次演示也是滑鼠器、多媒體、視屏遠程會議的首次登台亮相。由於NLS本身的巨大成功以及它對後來出現的編輯軟體的影響(1995年計算機先驅獎獲得者蘭普森正是在NIB的基礎上開發出Bravo,成為「所見即所得」系統的雛形的),ACM把1990年的軟體系統獎授予了NIB,恩格爾巴特是第一獲獎人,第二和第三獲獎人分別是英格利希(William K.English)和羅利弗遜(Juff Rulifson)。
滑鼠之父
恩格爾巴特在斯坦福研究院(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即斯坦福國際咨詢研究所(SRIInternational)任職期間,共獲得了21項專利發明。其中的最後一項,申請於1967年、頒發於1970年的編號為3,541,541的專利,即計算機滑鼠。此專利的定義為:「通過手控制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在任何錶面的移動,從而移動在陰極射線管顯示器上的游標;指示器控制產生的信號表明其位置,讓游標在顯示屏相應的位置得以顯現。[3]」
尼葛洛龐帝在他的《數字化生存》里寫道:「當初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發明滑鼠是為了指點文件,而不是為了在電腦上繪畫,但是,這個發明卻流傳了下來,而且在今天隨處可見」。
恩格爾巴特發明的世界上第一隻滑鼠器,其外殼是用木頭精心雕刻而成的,整個滑鼠器只有一個按鍵,不像現在的滑鼠器那樣有2個按鍵。最初的滑鼠器在底部安裝有金屬滾輪,用以控制游標的移動。
1967年6月21日,恩格爾巴特將他的滑鼠用「X-Y定位器」的名稱申請了專利,並於1970年獲得了專利,從此,小小的「老鼠」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1972年,施樂公司帕洛阿托研究中心(PARC)研製成功具有圖形界面的Alto微電腦,在該中心的科學家當中,有一些曾師從恩格爾巴特,他們將他發明的滑鼠器配置在這台微電腦上,使這台微電腦的操作顯得異常方便和快捷。
1983年,蘋果電腦公司也仿效PARC的做法,把經過改進的滑鼠器裝設在Lisa微電腦上,從而使滑鼠器在計算機業界名聲大振,開始像鍵盤一樣成為一種電腦中必備的輸入裝置,成為電腦迷們人見人愛的「寵物」。
20世紀90年代以來,「老鼠」隨著網路熱在全球范圍內的升溫而走向世界。尤其是Internet這一全球最熱門的信息資源網,把全世界220多個國家的1.44億電腦用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無論是上網的或者是還沒有上網的電腦用戶,在使用電腦時,都離不開這只小小的「老鼠」了。
ARPAnet計劃
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
1997年,SUN當時的CEO邁克利尼(ScottMcNealy)曾說:「在網路技術還沒有流行時,道格就是該領域的先驅。[3]」
比爾·蓋茨在一次演說中提出了「知識工人」的概念,引起媒體的極大重視,紛紛報道和評論。實際上,恩格爾巴特在其論文和研究報告中早就一再使用了「知識工人」這個詞彙。最早的一次是1982年,在舊金山舉行的AFIPS辦公自動化會議上,恩格爾巴特發表的一篇論文題目就是Toward High—performance Knowledge Workers。在1995年的一篇論文:Toward Augmenting The Human Intellect and Boosting Our Collective IQ(COMM.ACM,38(8):30—33頁)中,恩格爾巴特也多處用了Knowledge Worker這個詞。由此可見,恩格爾巴特不愧是信息革命和知識經濟的先驅。
科學史學家Thierry Bardini認為,恩格爾巴特復雜的個人哲學(乃個人研究的動力),及其對技術的應用,正是共同演化概念的現代實例。[1]
·Bardini認為Benjamin Lee Whorf的語言相對論對恩格爾巴特產生了極大的影響。Whorf推論認為人的語言決定人的思維,恩格爾巴特由此推演認為,當前的科技決定我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反過來決定我們開發改進新技術的能力。因此他致力於開發基於計算機的技術,以對信息直接進行處理,同時提高個人以及組織的處理能力。恩格爾巴特的哲學以及研究計劃,在他1962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有清楚而直接的闡述,他將這篇名為Augmenting Human Intellect: A Conceptual Framework的報告,稱為自己的「聖經」。網路智能的概念,歸功於恩格爾巴特的開創性工作。
·由於恩格爾巴特的思想總是超前(有人說他的思想超前他的時代20年——20yearsahead of his time),他常常不被人理解,不受到重視,甚至被人嘲笑,但恩格爾巴特始終保持樂觀。他性格開朗,喜歡運動、徒步旅行、野營、航海、跳舞和騎自行車,在家裡養鴨、養蜂、養蚯蚓,給子孫們講滑稽故事。他有4個子女,8個孫子、孫女,在為人類進步作出貢獻的同時,享受著天倫之樂。
SRIInternational首席執行官柯蒂斯-r-卡爾森(CurtisR.Carlson)認為,恩格爾巴特為社會帶來巨大價值。他說:「我們將懷念他的才華、熱情和魅力。他留下的遺產是巨大的。世界上每一個使用滑鼠的人、每一個享受PC高生產力的人都受益於他。」
榮譽獎項
計算機先驅獎
1987年獲得PC Magazine終身成就獎;
1994年獲得Smithsonian獎,同年當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
1997年ACM授予他圖靈獎,
2000年11月13日,柯林頓總統向17名科技精英頒發全國技術獎章(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恩格爾巴特是進入白宮接受這一殊榮的科學家之一。
④ 發明家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特質
堅持是共有特質。
⑤ 小發明家
人物:趙念 華師一附中高二(2)班學生 學生科學院"小研究員"
獲得國家專利:
1.防觸電保護裝置
2.高效加熱器
3.可識別快慢剎車的汽車安全保護系統(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小資料]
"可識別快慢剎車的汽車安全保護系統"系統基本原理:
通過識別剎車的緊急與否,產生不同的信號,並直接地傳遞給後面的司機,令其早做出反應;而車尾的感應裝置則可以感應後車的突然接近並對碰撞作出保護反應。
喜歡"破壞"好奇心培養創造欲
趙念從小就對身邊的一切充滿好奇。、
四五歲的時候,她拿著鬧鍾,睜大了眼睛問媽媽:"為什麼這個東西會動會響呢?我可不可以看看它裡面是怎麼回事呀?"媽媽遞給她一把小起子,不一會兒,鬧鍾就在趙念的野蠻"摧殘"下被拆得七零八落。
家裡的小玩具、洋娃娃全都難逃"噩運",不是被大卸八塊,就是被"開膛破肚",統統面目全非。趙念在幹完"破壞工作"之後,總會大聲宣布:"這個太簡單了,我以後要做一個更好的!"就這樣,趙念成了家裡的"破壞王"。
值得慶幸的是,趙念的爸爸媽媽對女兒的破壞行為比較"放縱",甚至常常扮演"幫凶"的角色。遇到女兒好奇的問題,他們總是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探個究竟。
敢於實踐:動手能力從小鍛煉
趙念的爸爸從事技術工作,常常在家裡擺弄一些復雜的線路。趙念總是著迷地看著爸爸工作,不時地問上一些問題,爸爸也都耐心解答。漸漸的,簡單的問答已經滿足不了趙念的求知慾,她央求爸爸給她一些動手的機會。
焊電路板是她的第一件差事。當趙念興致勃勃地把焊好的電路板拿到爸爸面前"邀功"時,爸爸哭笑不得--焊錫一大團一大團地粘在了一起,電路多處短路!趙念並不氣餒,虛心地向爸爸請教焊接的要領,在廢棄的電路板上反復練習。當她再次得意洋洋地展示焊接"成果"時,爸爸已經挑不出毛病了。
上初中了,在物理課上學了電學原理之後,每次遇上保險絲"罷工",趙念都會搶先捲起袖子,關掉電閘,三下五除二地左擰右擰,就讓家裡恢復光明。
勤於思考:發明創造源自生活
趙念是個沉默內秀的女孩子,她說她自己平時喜歡思考,她的一些發明創造的小點子也都源自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思考。
曾經一段時間,電視、報紙上頻繁出現有關汽車追尾事故的報告。當時,趙念就設想著要在汽車上加一種裝置,以避免事故的發生。當她了解到,追尾事故的發生多是因為前車緊急剎車,後車來不及作出反應這一基本原理之後,她腦海中靈光一閃:何不給汽車剎車加個氣囊,讓緊急剎車發出比正常剎車更為強烈的警報信號。
然而,這樣的敬報設施是可以起到提醒作用,卻不能在兩車相撞時起到安全保護作用。於是,趙念又開始思索著,要給汽車加個"防撞衣"。那天,她乘坐公汽,偶然目睹了一輛小貨車與的士相撞的驚險一幕,慶幸的是前面那輛小貨車後面載的一張席夢思床墊,竟將後面迎頭撞上的的士給"彈"了回去,一場車禍奇妙地被化解了!而趙念的"可識別快慢剎車的汽車安全保護系統"也受之啟發,得以進一步完善。
樂於吃苦:實踐過程是"蜂蜜拌黃連"
拿了三個國家專利,而且保持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成功的背後,趙念可吃了不少苦頭。
趙念的學習很緊張,絕大部分課余時間都得花在功課上,發明製作只能見縫插針地利用間隙時間。發明設計考驗人,動手製作更鍛煉人。盡管精力、體力都很有限,趙念捋起袖子干起活來,可毫不含糊。
為了製作"可識別快慢剎車的汽車安全保護系統"的汽車模型,趙念從街上撿回人家裝修剩下的廢木板,用鋸條切割成塊。別看這項工作沒什麼科技含量,干起來還真不容易--木板比看上去的更硬,鋸條比想像中的更難使。盡管不知用斷了多少鋸條;盡管雙手都被鋸磨得傷痕累累,痛得連工具都握不住;盡管最後成型的汽車模型十分簡陋,甚至車輪還是個六邊形……最終,趙念還是如期完成了模型的製作。
看著一堆雜亂無章的原材料在自己的手中變成有模有樣的小發明,這種歡欣無法言傳。實踐的過程中,趙念感受很多。她說這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她說很多事情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只有"又說又練才是真把式";她說書本上看似枯燥的知識,運用於實際之後原來那麼有趣;她說這個世界遠比自己想像的要廣闊……
不嬌慣溺愛,多創造條件--趙媽媽談"育兒"
趙念雖是獨生子女,但我們從來不嬌慣她。
趙念五歲時,她爸爸就要求她幫忙洗菜、炒菜。五歲的孩子個頭還很小,得墊著一把小椅子才能勉強夠著灶台。每次看到小傢伙踩著椅子,墊著腳尖在那兒幹活,我都特別心疼,直罵他媽媽"虐待"孩子。可轉念一想,孩子遲早要獨立,從小學著吃點苦,多鍛煉一下動手能力畢竟還是有益無害呀。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離不開家長的幫助。然而,這種幫助應該是有方法有尺度的,我們將之理解為:盡一切努力為孩子創造條件。
從小到大,對女兒提出的每個問題,我們都很耐心地解答直到她完全明白為止;她搞發明製作需要的材料,只要沒有為她包辦的"嫌疑",我們都盡力為她准備,如和她一起到街上撿廢木板,到舊玩具市場找合適的模型汽車等等。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作用對孩子而言,遠不止一些物質和時間上的支持,最可貴的是心理上的支持和依靠。
在培養女兒創新思維的過程中,我們有一些小心得,希望能為其他家長提供參考:
1、任孩子發展興趣,並有意識地給予引導。
2、培養孩子愛思考的習慣,從身邊小事找突破口。
3、給孩子盡量創造動手的機會,不能光說不做。
4、孩子取得成績時,不要吝嗇你的贊美;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幫助
⑥ 目前中國最有名的發明家是誰他的作品是什麼
對於發明家來說,近來的發明家大家的印象可能不是太深。一般對古代的一些發明印象深刻,書本上都會看到,比如說,活字印刷術,造紙術-蔡倫,包括沈括發明的指南針,張衡的地動儀。
⑦ 科學家叢書2.5元一本發明家叢書三元一本。兩趟圖書的本數相同,共花了22元。每
設第套叢書x本
(2.5+3)x=22
5.5x=22
x=4
⑧ 世界歷史名人傳:發明家的故事的圖書目錄
金屬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谷登堡
工業革命的奠基者
——瓦特
第一艘實用蒸汽輪船的發明者
——富爾頓
蒸汽火車的奠基者
——斯蒂芬孫
飛艇的發明者
——齊柏林
電話的發明者
——貝爾
發明大王
——愛迪生
讓汽車普及化的企業家
——亨利·福特
實現人類飛行夢想的先驅
——萊特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