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數學中『等於號』代表什麼誰發明的為什麼會發明這個符號
現在數學上用的符號「=」最初是公元1540年由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考爾德開版始使用的。16世紀法國權數學家維葉特也使用過「=」,但在他的著作中,這個符號不表示「相等」,而表示兩個量的差加。到公元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著作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後,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直到17世紀,符號「=」才真正為世界公認。
『貳』 等於號的產生在什麼時候是誰發明的
現在數學上用的符號「=」最初是公元1540年由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考爾德開始使用的。16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也使用過「=」,但在他的著作中,這個符號不表示「相等」,而表示兩個量的差加。到公元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著作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後,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直到17世紀,符號「=」才真正為世界公認。
『叄』 運算符號分別是哪些數學家發明的
這些符號,在古代(古希臘)其實都是自己隨便定義
國際上統一定下來是在國際數學大會上,學者們為了方便交流,一起商議定下來的
『肆』 到底是誰發明了等於號
現在數學上用的符號「=」最初是公元1540年由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考爾德開始使用的版。16世紀法國數學家權維葉特也使用過「=」,但在他的著作中,這個符號不表示「相等」,而表示兩個量的差加。到公元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著作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後,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直到17世紀,符號「=」才真正為世界公認。
『伍』 「+」號是誰發明的
古希臘的丟番圖以兩數並列表示相加,偶然亦以一斜線「∕」及曲線「」分別作加號和減號使用。古印度人一般不用加號,只有在 公元三世紀的巴赫沙里(Bakhshali)殘簡中以「yu」作加及「+」作減。
『陸』 等號和不等號是誰發明的
英國的數學家雷科德首先發明了等號。16世紀,他在《礪智石》一書專中首次使用了「屬=」,意在「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但樣子和現在使用的略有不同,兩條直線的長度要長許多。後來經過逐漸演變才形成了今天使用的「=」。
17世紀,不等號「>」、「<」由英國的數學家哈里奧特首創,並發表在他去世後出版的著作中。據說發明的靈感來源於音樂中的「漸強」和「漸弱」符號。
『柒』 等於號怎麼來的
等號的概念
相等(equal)是數學中最重要的關系之一。等號表示相等的含義。等
號(Sign
of
Equality)之出現與方程有關,數學於萌芽
時期已有了方程的記載,因此亦有了表示相等關系的方法。
「方程」的概念早於中國古代已出現,但它是
以「列表」(算籌布列)的方法解之,並不需等號,而書寫時則以漢字「等」或「等於」表示。阿默斯紙草書
中以「」表示相等;丟番圖則以「」或間中以「」為等號;巴赫沙里殘簡中以相當於pha
的字母為等號;到了十五世紀,阿拉伯人蓋拉薩迪以「」表示相等;雷格蒙塔努斯則以水平
之破折號「——」為等號,如
表示x2+3x=30為x2+3x------30,長且記於數字之下,如表示
x2-y2=36。
雷科德於1557年出版的《礪智石》一書中
,首次採用現今通用之等號「=」,因此這符號亦稱為雷科德符號(Recorde's
sign)。不過,這符號之
推廣很緩慢,其後的著名人物如開普勒、伽里略與費馬等人常以文字或縮寫語如aequals,
aeqantar,
ae,
esgale
等表示相等;1637年,笛卡兒還以「=」
表示現代「±」號之意,而以「」為等號。直至十七世紀末期,以「=」為等號才被人們所接受
,並漸得通用。
[編輯本段]網路詞彙
在流行的網路聊天工具或論壇等交流工具中,被網友為了方便聊天而造詞,
通常音譯「==
」代表「等等」既「稍等」的意思。
『捌』 運算符號的發明者還包括和= 是指+,-,*,/還包括大於號小於號和等於好是誰發明的
你知道嗎?我們日常頻繁使用的運算符號「+」、「一」、「×」、「÷」最先是誰發明的嗎內?
「+」是容15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創造的,在橫線上加上一豎,表示增加.
「-」也是德國數學家魏德美創造的,從加號中減去一豎,表示減少.
「×」是18世紀美國數學家歐穩萊最先創造的,它的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種方法.
「÷」是18世紀瑞士人哈納創造的,表示分解的意思,用一條橫線隔兩個圓,是分開.
「=」是16世紀英國學者列科爾德發明的,用兩條平行且相等的線段表示兩數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