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是誰發明了@
@符號在英文中曾含有兩種意思,即「在」或「單價」。它的前一種意思是因其發音類似於英文at,於是常被作為「在」的代名詞來使用。如「明天早晨在學校等」的英文便條就 成了「wait you @ schoolmorning」。除了at外,它又有each的含義,所以「@」也常常用 來表示商品的單價符號。
美國的一位電腦工程師雷.湯林森確立了@在電子郵件中的地位,賦予符號「@」新意。為 了能讓用戶方便地在網路上收發電子郵件,1971年他受命尋找一種電腦地址的格式,能讓用戶方便地發送電子郵件。由於「@」不會與人名產生重復,因此被選中。在 E-MAIL 地址格式中,「@」將人名與電腦地址分開,讓文件在網路中傳輸不會產生誤讀。「@」的發音和「at」有些類似,用在 E-MAIL 地址格式中正好表示「在…」的意思。「@」就這 樣進入了電腦網路。
湯林森設計的電子郵件的表現格式為「人名代碼+電腦主機或公司代碼+電腦主機所屬 機構的性質代碼+兩個字母表示的國際代碼」。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用電子郵件地址的格式, 其中用「@」符號把用戶名和電腦地址分開,使電子郵件能通過網路准確無誤地傳送。
Ⅱ 靰鞡是誰發明的
靰鞡乃滿族先人之發明創造,舊時東北人秋冬季戶外穿用之皮製鞋具。清代文獻記載:「鞠牛皮為履,名曰渥臘。」張縉彥的《寧古塔山水記》中有關靰鞡的描述 是:「冬日行役,率著靰鞡,……軟底而藉以草,溫暖異常。」西清在《黑龍江外記》中寫道:「土人著履,曰靰鞡,制與靴同,而底軟,連幫而成,或牛皮,或鹿 皮,縫紉極密,走荊棘泥淖中,不損不濕,顯亦耐凍耐久。」靰鞡也叫烏拉,是中國民間古老的鞋子之一,是東北民眾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