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學家是怎樣從壁虎身上發明了爬牆機器人
受到壁虎來的啟發,科學家研源發了一款坦克狀機器人,它可攀爬垂直的牆壁,並可在不使用吸盤、膠水或其他液態粘合物的情況下附著表面,以攀越牆壁等物體突出的狹長部分。
這款重240克的機器人帶有履帶,履帶上覆蓋著仿壁虎足尖絨毛製作的乾的微細纖維。正是有了這些絨毛,壁虎才擁有了眾所周知的幾乎不費力迅速攀爬窗戶與牆壁的本領。
壁虎之所以有這樣的本領,多虧了這上億根的被稱為剛毛的超細絨毛。這些絨毛與攀爬物表面相互作用,產生了著名的分子引力「范德瓦爾斯力」。
英國研究期刊《智能材料與結構》周二稱,這款機器人的履帶綴滿了蘑菇狀的聚合微纖維帽,它們只有0.017毫米寬,0.01毫米高。相比之下,人類頭發約為0.1毫米粗。
研究者是來自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伯納比西蒙·弗雷澤大學的傑夫·克拉恩。他說:「雖然據信范德瓦爾斯力相對很弱,但是蘑菇帽提供的稀薄柔韌的突出部分確保了機器人與物體表面的接觸面積增至最大限度。」
坦克機器人的爬行速度達到每秒3.4厘米,它重240克,可負重110克。
Ⅱ 我愛發明之 爬牆機器人是哪一期求視頻,求鏈接~~重賞~~
樓主好,是這個嗎。
http://tv.cntv.cn/video/C24907/
《我愛發明》 20130510 飛檐走壁
正確望採納我內,
抄襲者自重。容
Ⅲ 根據壁虎爬牆原理發明的壁虎手腳套
有 前幾年報道過 當時沒在意 現在就只有一點印象了
Ⅳ 高空攀爬滅火機器人的發明對人們有什麼好處
滅火機器人主要以單片機位控制核心,加以紅外火焰感測,電機驅動,紅外感測電路,地麵灰度感測電路為輔助,通過聲控裝置啟動小車後,機器人沿著場地里的左面牆壁行走,當搜尋到有蠟燭的房間時,電壓會變低,低於設定好的電頻值,從而滅火裝置開啟,成功完成滅火。
3特長
該滅火機器人是可以很輕易地區分太陽光線和火源,採用的是風扇滅火,多角度滅火,保證每次機器人找到火源後能成功地將其熄滅。
4演示過程
一聲擊掌,一個完全通過智能程序控制的滅火機器人開始了在一間平面結構房子模型里的探測,三分鍾時間內,這個造型奇特,富有創意的機器人要尋找到模擬火源的蠟燭並將其熄滅。
Ⅳ 如何給蜘蛛俠設計一套易爬牆的裝置
現實嗎?你別逗了,蜘蛛俠被咬後身上就長倒刺了直接就能爬牆了
Ⅵ 除了那些被模仿發明了什麽的動物以外,還有哪些動物可以讓我們受到啟發,發明了什麽
1 蒼蠅,是細菌的傳播者,誰都討厭它。可是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製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目前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了自動駕駛。蒼蠅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O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2 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以木槳仿鰭。相傳早在大禹時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觀察魚在水中用尾巴的搖擺而游動、轉彎,他們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槳。通過反復的觀察、模仿和實踐,逐漸改成櫓和舵,增加了船的動力,掌握了使船轉彎的手段。這樣,即使在波濤滾滾的江河中,人們也能讓船隻航行自如。
3 鳥兒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飛翔。據《韓非子》記載魯班用竹木作鳥「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然而人們更希望仿製鳥兒的雙翅使自己也飛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義大利人利奧那多·達·芬奇和他的助手對鳥類進行仔細的解剖,研究鳥的身體結構並認真觀察鳥類的飛行。設計和製造了一架撲翼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飛行器。
4
生物在漫長的年代裡就是生活在被聲音包圍的自然界中,它們利用聲音尋食,逃避敵害和求偶繁殖。因此,聲音是生物賴以生存的一種重要信息。義大利人斯帕蘭贊尼很早以前就發現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任意飛行,既能躲避障礙物也能捕食在飛行中的昆蟲,但是堵塞蝙蝠的雙耳後,它們在黑暗中就寸步難行了。面對這些事實,帕蘭贊尼提出了一個使人們難以接受的結論:蝙蝠能用耳朵「看東西」。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20年哈台認為蝙蝠發出聲音信號的頻率超出人耳的聽覺范圍。並提出蝙蝠對目標的定位方法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郎之萬發明的用超聲波回波定位的方法相同。遺憾的是,哈台的提示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工程師們對於蝙蝠具有「回聲定位」的技術是難以相信的。直到1983年採用了電子測量器,才完完全全證實蝙蝠就是以發出超聲波來定位的。但是這對於早期雷達和聲納的發明已經不能有所幫助了。
5 在利奧那多·達·芬奇研究鳥類飛行造出第一個飛行器400年之後,人們經過長期反復的實踐,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使人類實現了飛上天空的夢想。由於不斷改進,30年後人們的飛機不論在速度、高度和飛行距離上都超過了鳥類,顯示了人類的智慧和才能。但是在繼續研製飛行更快更高的飛機時,設計師又碰到了一個難題,就是氣體動力學中的顫振現象。當飛機飛行時,機翼發生有害的振動,飛行越快,機翼的顫振越強烈,甚至使機翼折斷,造成飛機墜落,許多試飛的飛行員因而喪生。飛機設計師們為此花費了巨大的精力研究消除有害的顫振現象,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找到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就在機翼前緣的遠端上安放一個加重裝置,這樣就把有害的振動消除了。可是,昆蟲早在三億年以前就飛翔在空中了,它們也毫不例外地受到顫振的危害,經過長期的進化,昆蟲早已成功地獲得防止顫振的方法。生物學家在研究蜻蜓翅膀時,發現在每個翅膀前緣的上方都有一塊深色的角質加厚區——翼眼或稱翅痣。如果把翼眼去掉,飛行就變得盪來盪去。實驗證明正是翼眼的角質組織使蜻蜓飛行的翅膀消除了顫振的危害,這與設計師高超的發明何等相似。假如設計師們先向昆蟲學習翼眼的功用,獲得有益於解決顫振的設計思想,就可似避免長期的探索和人員的犧牲了。面對蜻蜓翅膀的翼眼,飛機設計師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6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
Ⅶ 我愛發明上的爬牆機器人哪裡可以買到
可以聯系節目組吖
Ⅷ 我愛發明曾經演過一個自動爬黑板的黑板擦,可以提供一下具體資料嗎,貨爬牆的原理,我也做了一個,不知道
不知道
半年就會完全給別人當月
bheyuwlrfmewodhfuewd到很晚有和無irfguwg 額uiyhrf
Ⅸ 吸附式爬牆機器人怎麼翻越障礙物
1 爬牆機器人分類
1.1 用於檢測和維修領域爬牆機器人需滿足的要求
1) 速度和機動性:對爬牆機器人來說速度和機動性是它最重要的兩個參數。由於垂直結構的尺寸要求,即使在豎直方向或者天花板上,在檢測區域和一些相似點之間也需要實現快速移動。其他的要求與系統的操控和定位能力有關,這包括移動軌跡的精確性,因為一些用於檢測的感測器要求在表面進行光滑且連續的運動。也有可能要求機器人橫向運動或者旋轉360°來滿足位置感測器和一些工具的要求。最後一點,機器人必須解決台階和突起等越障問題,以此來保證其可以到達建築物的任何一個角落。
2) 負載能力:機器人必須具有攜帶不同重量的負載的能力。對於一個表面的檢測,攜帶至少10kg的檢測裝置負載是必須的,因此,機器人的尺寸、吸附和運動裝置都應該滿足應用的要求。
3) 可靠性和安全性:魯棒性是機器人一個非常重要的非功能性的性質。如果爬牆機器人在它的一次任務中失敗了,它就不能在實踐中投入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包括:硬體魯棒性、最優控制、檢測方法、處理危險情況以及自我恢復等。系統本身要保證吸附的足夠安全,因為就算是可控的跌落也是很危險的。
4) 易用性:作為一個檢測裝置,爬牆機器人需要比一般的裝置更強大、更有效率、更安全。這當然也包括機動性和處理問題的多樣性。因此,根據任務要求,它必須能攜帶各種不同的負載,容易損耗的零件能夠快速被替換,與現有的技術相比它的操作必須快且簡單,此外,能耗、重量及機器人的尺寸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