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怎麼做動作表演
1、 對於幼兒來說,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使自身的各種能力獲得練習和發展,並吸取周圍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識。可以說,游戲是兒童早期特有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教師應當充分理解幼兒游戲的興趣和願望,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讓幼兒自由游戲,並且在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多採用游戲的方式來進行,可取得教育幼兒的最佳效果。幼兒很喜歡表演游戲,通過表演游戲,孩子們身臨其境,加深了對童話、故事的理解和記憶,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發展了語言,體會了童話莢,從表演中受到了教育,得到滿足。游戲中動作是啟發幼兒自己想的,在不離開作品原意的前提下,語言也可有增添或改動,因此表演游戲還可以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同樣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活動。 2、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要始終表現出支持和關心的態度,及時解決游戲中的困難。如當表演的動作和表情與角色特點不符時,教師要給予及時的幫助。在「小馬過河」的表演游戲中,表演「老馬」的幼兒語調很尖,跑起來很輕快,沒有穩重感,教師輕聲提示說:「老馬是媽媽了,說話的聲音和動作應該怎樣呢?」孩子聽了,很快糾正過來。有時孩子們也會想出一些不符合實際或錯誤的動作、情節。這時,教師要啟發誘導,將游戲轉入正常。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也會出現遺忘故事中的部分情節或對話不流暢,教師可悄悄地用語言或動作提醒,不要指責幼兒,影響其游戲的情緒。表演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除幼兒擔任角色進行表演外,還可以做成紙板動物,在桌面上表演,用布做成娃娃頭和多種動物,套在瓶上或手指上表演,做成木偶,進行木偶表演等。表演游戲雖然以作品為依據,但它是幼兒的游戲活動,不同於幼兒文藝演出,在表演游戲中,幼兒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編自演的創作活動,他們以表演為樂趣,不十分注意表演的效果。對於幼兒的這種創造性教師應給予鼓勵和指導。可以提建議或組織幼兒討論來提高劇本和表演水平,使之成為幼兒自創的文藝作品。
2. 戲劇源於生活,如何在一日活動中滲透戲劇,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等
習語源於生活,如何在一日活動中穿透細致,激發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
3. 如何指導幼兒進行童話劇表演
一、創設童話劇環境
幼兒園是學習興趣培養的基礎階段,對於幼兒未來發展有深遠影響,由於幼兒年齡較小,容易受外界客觀因素影響,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十分有必要。就營造學習氛圍而言,創造童話劇的環境能夠充分激發幼兒好奇心,激發幼兒內心展現自我、表演的慾望,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幼兒園的幼兒視覺神經較為敏感,通過童話劇表演形式能夠在視覺方面激發幼兒參與興趣,為幼兒構建一個童話般美好的世界,幼兒能夠同自己喜歡的動漫角色親密接觸,自由表演,使想像力飛躍。由此,可以通過提供童話書籍,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升閱讀能力。教師可以為其提供畫紙和畫筆,學生將自己想像出來的畫面描繪出來,並將其作為班級壁紙,達到一種良好的視覺效果。此外,幼兒園在創設童話劇環境中,結合教學實際需求,加大對教學設施的投入,更好地為幼兒營造童話劇氛圍。
二、搭建童話劇舞台
創造童話劇環境後,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搭建童話劇舞台,就是讓幼兒更加切身地進行語言表達,在舞台上更加充分地展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幼兒園可以定期開展舞台劇目表演,選擇幼兒熟知並且喜愛的故事情節,幼兒可以通過自由發揮表達對故事的理解,激發創造力和想像力,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童話劇表演中,一定程度上能夠加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以及幼兒之間溝通和交流,營造更加和諧的語言學習氛圍。
童話劇表演,首先需要搭建相應的舞台,准備道具,通過更加絢麗多彩的舞台道具營造舞台環境,在充分吸引幼兒興趣的同時,潛移默化中激發幼兒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提升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在舞台上,幼兒即是舞台的中心,由幼兒自己塑造的各種形形色色動漫形象,能夠大大滿足幼兒的表現慾望,提升表現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說,舞台是一種另類的幼兒教學課堂,能夠讓語言學習變得更為生動形象,激發學習興趣,對於後續教學活動的開展有更為深遠的影響。
三、舉辦童話劇文藝演出
幼兒園童話劇表演中,教師首先應明晰自身的引導作用,由於幼兒年齡較小,因此一些事務的組織和安排,均需要教師親自操作。教師最主要的目標,就是為幼兒們提供更加充分的童話劇表演,設計表演形式,並教會幼兒如何表演人物形象,在表演的同時展現自我價值,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童話劇表演所選取的故事內容,可以由孩子們自己進行挑選,講述自己喜歡的故事,由教師在其中篩選教學意義更為突出的故事內容,加以改編,作為幼兒表演的素材藉助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為幼兒播放,提高幼兒對舞台表演的理解力和興趣。最後,將幼兒分組,由教師進行指導和訓練,排練相應表演節目,以比賽形式激發幼兒參與積極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這種童話劇表演形式,不僅能夠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而且能夠促使幼兒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 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兒童話劇表演
話劇會設立有語言基訓、朗誦考級、戲劇小品、兒童劇等方面,從這幾個方向入手讓孩子入門、對話劇表演感興趣。兒童話劇表演其實又分兩種類型,1是話劇表演藝術技能培養,2是孩子話劇創作方向培養。
比如六一藝術團吧,他們兒童話劇不是讓孩子死記硬背台詞,而是老師引導他們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隨機組織語言表現自己的想法。不光能在表演方面掌握藝術技巧,而且想像力、發散思維、表達能力也能被鍛煉。
5. 怎樣在創意戲劇中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在幼兒發展階段,應當以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為主要的教育目標。戲劇作為一種綜合藝術,以舞台表演為中心,融合了音樂、文學、舞蹈等藝術方式,通過直觀的舞台形象地反映現實生活,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合理介入戲劇表演活動,能夠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促進幼兒全戲劇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形式,以舞台表演為中心任務,同時融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多方面的藝術因素,通過直觀的舞台形象,配合多樣的舞台表演形式來反映現實生活。戲劇表演活動作為一種特色表演活動,它還是一種根據教師自編或成品故事的內容和情節,引入劇場的概念和規則而展開的活動。幼兒園戲劇活動的重要基礎是幼兒戲劇的經驗,其中根據幼兒已有的發展基礎,教師能夠融合戲劇、藝術等方面進行多層次的綜合教育活動。本文根據戲劇表演活動與幼兒全面發展教育之間的關系展開研究,進而探索出戲劇表演活動不同的開展方式,為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參考。一、戲劇表演活動與幼兒全面發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一)戲劇表演活動與幼兒全面發展的要求相符我國相關文件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各個領域應相互滲透,提高教育活動的綜合性、趣味性。社會發展進步也對幼兒園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幼兒園教育向綜合性方向發展,滿足幼兒全面發展需求。藝術表演活動屬於綜合性藝術形式,藝術表演活動可以直觀方式對幼兒的審美、認知、情感、個性產生積極的影響。雖然我國現階段針對幼兒開展戲劇表演活動教育極少,但是西方許多發達國家已將戲劇表演活動融入幼兒園教育內,並以立法形式保證戲劇表演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地位,並取得顯著效果。國外已有成功經驗表明戲劇表演活動與幼兒全面發展的要求相符。(二)戲劇表演教育資源豐富戲劇表演活動不僅符合幼兒全面發展的需求,戲劇表演教育資源也極為豐富,為戲劇表演活動的實際運用提供了客觀要求。戲劇表演活動形式豐富,包括歌、舞、畫、圖等多種形式,且不同活動形式之間的系統性、連續性和針對性強,能夠滿足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要求。(三)與幼兒身心認知發展水平相適宜幼兒年齡小,身心發展認識水平不高,審美感知和一般感知能力處於未分化狀態,感知能力具有整體性且籠統的特點。而喜劇表演的綜合性特點與幼兒的感知能力特點相符,幼兒可從整體上對喜劇表演活動產生初步認識,有助於教師藉助不同的藝術形式傳達相同的情感與內容,讓幼兒喜劇表演活動潛移默化,在無意中接受熏陶和陶冶。二、戲劇表演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一)在戲劇表演中發展幼兒語言能力、表現能力南京師范大學的許卓婭教授曾說:「藝術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認為,幼兒工作者首先應當將兒童的發展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幼兒發展過程中,必須強調兒童發展的主動性以及主體地位。幼兒園的一線工作者必須相信幼兒:兒童自身所蘊含的豐富審美刺激,能夠幫助其建立對於世界的認知,並幫助兒童主動地選擇適合其自身發展的信息。兒童在幼兒園中主動探索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能夠在藝術實踐活動中展現出自己的個性,最終在戲劇表演過程中實現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並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例如,一些來自繪本、動畫片、電影、舞台劇或者電視的經典兒童故事,經過改編後形成劇本,能夠強化幼兒的動作、言語、表情表現,並且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極具趣味,且邏輯結構簡單,如《拔蘿卜》這個故事,由於孩子小班時已接觸過,戲劇表演中可將重點放在引導幼兒編創角色的出場動作,如孩子們創編出老公公的背有點駝的,走起路來慢慢的,一隻手還拄著拐杖!小姑娘很活潑,走起路來蹦蹦跳跳唱著歌„„」孩子在創編過程中又體驗到了故事表演的另一種樂趣,言語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二)在戲劇表演中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教師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要主動、有意識地創造適合幼兒發展的藝術教育環境,通過組織藝術教育活動,結合藝術教育工作的反饋,進而對幼兒藝術教育進行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兒童、了解兒童,並理解兒童可能會在藝術探索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偏頗和失誤,盡量避免用成人化的主觀想法去片面設定幼兒的藝術教育形式。如進行戲劇表演活動,可以通過設計一些戲劇表演游戲來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在現代美學與藝術實踐突破性發展的今天,藝術形式與游戲相結合,受到美學家和藝術家、教育家的共同關注,因此,在戲劇表演活動中融入游戲的形式,能夠釋放幼兒的負面情緒,幫助幼兒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樂觀的心理情緒。通過結合一定的藝術實踐活動,還能夠增強幼兒對戲劇表演藝術的認識,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例如,童話劇《小熊請客》,教師讓學生表演該童話劇。故事表演完成後,教師首先讓學生回憶《小熊請客》的結果,然後讓學生評價故事中的狐狸是一隻怎樣的狐狸,學生回答道:「它很傷心,沒有朋友,被打跑了。」然後繼續提問:「被打跑後,這只狐狸會怎麼想呢?它想做一隻好狐狸嗎?」待學生自行猜想後,教師進而播放《新小熊請客》視頻,再讓學生對比《小熊請客》和《新小熊請客》中的變化,「狐狸變好後它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學生看完視頻後模仿狐狸說的話:「我再也不好吃懶做,再也不欺負你們了,你們願意和我做朋友嗎?」然後問學生:「其他小動物聽到狐狸的話後又是怎麼做的?」學生回答道:「小動物都原諒了狐狸。通過這個童話劇表演,讓學生了解到不能做一個好吃懶做、欺負同學的學生。並且通過表演舊版和新版》《小熊請客》》讓學生體會變好的狐狸如何幫助小熊收拾房間,以及體會與同伴唱歌、跳舞時的開心。孩子們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使孩子們的社會性得到了自然的發展。(三)在戲劇表演中提高幼兒創造性思維幼兒園的日常教學容易造成幼兒過多的心理負擔,如語文課程、音樂課程、外語課程方面的壓力,因此在教學中添加戲劇表演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同時讓幼兒充當演員,並在進行戲劇表演的過程中充分展現愛創作、愛自由的天性。大量研究顯示,游戲在促進兒童創造力思維發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藝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創造力的最主要部分,因而藝術教育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途徑。戲劇藝術教育的最大特點在於通過幼兒最容易接受的表演活動,讓幼兒獲得表演滿足感,從中獲取快樂。同時藝術表演活動需要通過模仿和想像進行創造性表演活動,戲劇表演可讓學生親身參與,且戲劇表演的趣味性可調動幼兒的興趣。在表演中,幼兒可根據自身的經驗和理解,在戲劇故事的引導下展開想像和聯想,逐漸提升幼兒的創造興趣和創造能力。例如《小蜻蜓》戲劇表演,雖然該戲劇內容簡單,但是可以讓幼兒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發揮想像,創編出更多的舞蹈動作,如一些幼兒模仿小蜻蜓飛翔動作,變換不同的飛行動作和方向。而舞蹈動作也是幼兒的興趣點之一,幼兒格外投入。又如,部分幼兒扮演動物時喜歡誇大一些話劇中不存在的動作,這也是幼兒再創作的具體表現。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戲劇表演為幼兒發揮想像力提供了空間和機會,也是對幼兒大膽發揮想像的鼓勵。
/2
5 下載券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