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發明了死亡之光
樓主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是:尼古拉特斯拉發明的。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年,1856年7月10日出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和電機工程師之一。塞爾維亞血統的他出生在克羅埃西亞(後並入奧地利帝國)。特斯拉被認為是歷史上一位重要的發明家。他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對電和磁性的貢獻也是知名的。他的專利和理論工作形式依據現代交變電流電力(AC)的系統,包括多相電力分配系統和AC馬達,幫助了他帶起第二次工業革命。
在美國,特斯拉在歷史上或通俗文化上的名聲可以媲美任何其他的發明家或科學家。1893年他展示了無線通訊並成為了電流之戰的贏家之後,就成為了美國最偉大的電子工程師之一而備受尊敬。許多他早期的成果變成現代電子工程的先驅,而且他的許多發現為開創性的重要。在西元1943年,美國最高法院承認他為無線電的發明者。
在使用電的現代世界上到處都可以看見特斯拉的遺產。撇開他在電磁學和工程上的成就,特斯拉也被認為對機器人、彈道學、資訊科學、核子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上等各種領域有貢獻。特斯拉晚年被視為一個瘋狂科學家並由於宣稱可以創造怪異的科學發明而被注意。許多他的成就已伴隨著一些爭議被應用,去支持著許多的偽科學,如幽浮理論和新世紀神秘理論。特斯拉當代的欽佩者視他為「創造出二十世紀的人」。
他是一個被世界遺忘的偉人。交流發電機就是他發明的,而愛迪生鍾愛自己發明的直流發電機,極力打壓Tesla。如果Tesla不是被迫放棄了交流電的專利權供世人免費使用(每馬力$2.53),那他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夢想就是給世界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特斯拉從不在意他的財務狀況,於窮困且被遺忘的情況下病逝,享年86歲。雖然他是一個絕世天才,但很遺憾沒有多少人記得他。
1856年7月10日,他生於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的斯米良,他父親是牧師,母親是打蛋器的發明者。他一生的發明無數。 1882年,他繼愛迪生發明直流電(DC)後不久,發明了交流電(AC),並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發電機,並創立了多相電力傳輸技術。 1895年,他替美國尼亞加拉發電站製造發電機組,致使該發電站至今仍是世界著名水電站之一。 1897年,他使馬可尼的無線電通信理論成為現實。 1898年,他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無線電遙控船,無線電遙控技術取得專利(美國專利號#613.809)。 1899年,他發明了X光(X-Ray)攝影技術。其他發明包括:收音機、雷達、傳真機、真空管、霓虹燈管、飛彈導航、星球防禦系統等。甚至以他名字而命名的磁密度單位(1 Tesla = 10,000 Gause)更表明他在磁學上的貢獻。
年青時的特斯拉 非常的聰明,可以在腦子中飛快的完成復雜計算,老師總認為他在作弊。
特斯拉 能流利的說多種語言。除了克羅埃西亞語外,他還會說7種語言:捷克語, 英語,法語,德語,匈牙利語, 義大利語,拉丁語。
中年時特斯拉與馬克吐溫成為了親密的朋友,他們在實驗室和其它地方共度了許多時光。
天才出於勤奮,為了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特斯拉終身不娶。他說:「電給我疲乏衰弱的身軀注入了最寶貴的東西一一生命的活力、精神的活力」。他為了把構思轉變成現實發明,他捨不得睡覺,每天只睡2個多小時,最終獨自獲得1000多項發明專利。有道是:「天才勤奮性難移,無需揚鞭自奮蹄;終生努力演大戲,驚世偉業創奇跡。」特斯拉的專利是他個人獨自構思和撰寫的,是名副其實的專利發明人;而愛迪生的專利是靠他創立的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龐大的實驗隊伍完成的,愛迪生因為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老闆而擁有專利,愛迪生並不是真正的專利發明人;特斯拉於布拉格大學畢業,愛迪生小學未畢業,因此,一對一比較而言,獨行俠特斯拉個人的科學與發明成就比完全依賴於商業研發團隊的愛迪生個人的純商業發明成就要偉大許多倍。雖然他一生致力不斷研究,並取得約 1000 項專利發明,但他一生的研究不是為著一己之利。特斯拉最多產的創造時期是在美國度過的。其中很一部分直到今天仍無法重復。例如:輻射能量接收器。除了知道這是一個關於宇宙線能量的轉換器外我們對它的工作原理一無所知。可惜,與他同時代的企業家利用了這位天才科學家的愛心和才華,騙取了他的研究成果和榮譽,因他的發明而腰纏萬貫。但特斯拉卻是窮困潦倒、長年經濟拮據。1943年1月5日晚間到8日早上之間的某個時間,特斯拉在紐約旅館孤獨的死於心臟衰竭,享年86歲。因為拒絕出售他的交流電專利,特斯拉臨終時已經債台高築。
為何這樣非凡的科學家會被歷史淡忘呢?從未有人傳頌?因為他那些另類發明雖然對人類有著重大的貢獻,但與此同時卻促使很多賺錢的企業瞬間倒閉,打壓他的人有愛迪生,支持過他又拋棄了他的J. Pierpont Morgan(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等,在他死後美國政府人為秘密刪除了有關他的歷史記載和報道,他的研究成果大部分被收繳並列入高級機密,所以他的名字被抹去了。
特斯拉死光與無限遠距離傳輸1億伏電裝置時代的異端:交流電的發明
1888年,當時眾多報章皆大肆報導:著名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Edison)宣稱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是科學界一大「異端」,他所發明的交流電(AC)直接影響人類的性命安全,並屢次展示狗和貓如何通過交流電後瞬間死亡(「電椅」死刑亦因此被啟發出來)。
但事實上,今天大家都知道,世界是何等需要交流電的存在。交流電的發明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增進了工業的發展並加促科學的進步。但為什麼愛迪生三番四次攻擊交流電和它的發明家——特斯拉呢?答案就是交流電的出現直接威脅了愛迪生所經營的直流電生意。因為使用直流電實在有太多的缺點和限制。如:直流電不利長途傳輸,每隔1公里則要增設發電站,但交流電卻可變壓器變壓作為長途輸電;使用直流電價錢較為昂貴,並且效能也遠遠不及交流電。基於利益上的沖突,愛迪生便極力打壓特斯拉的發明。
在此之前特斯拉為偉大科學家愛迪生共發明了24項新設計,包括直流電發電機的設計,並由愛迪 生取得專利,加以大量生產。可是他努力的報酬卻換來一場無情的騙局和嘲諷。結果,特斯拉心感忿怒並從此脫離愛迪生和他的公司。這就是歷史上電流之戰的序幕。
1888年,特斯拉得到西屋公司(Westing House)的企業家喬治威斯汀豪斯(Geovge Westing House)支持研發已構思了6年的交流電體系。半年後,他研製的交流電發電機取得專利,並應美國電機工程師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邀請講解和示範交流電體系的研究成果。因為交流電的效能遠比直流電優勝,因此交流電開始廣泛採用,並慢慢取替傳統直流電的位置。在利益的驅動下,愛迪生大力抨擊特斯拉,並將其冠以「科學異端」之名,一場科學迫害應運而起。雖然今天交流電成為工業和社會供電的主流,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名字卻一直被人遺忘,甚至一直未受到應有的平反。這就是「正統」科學的傑作。
百年標記的尼亞加拉水電站
如果大家曾到過美國尼亞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相信大家都會為這幅壯麗的奇觀而發出由衷的贊嘆。 數以萬噸的河水從四方八面匯流,以山崩地裂之勢傾瀉下來,河水猛然沖擊的隆隆聲響,令人生畏。在這條川流不息的河流里,蘊藏著意想不到的豐富資源。
1897年,舉世知名的尼亞加拉水電站中,第一座10萬匹馬力的發電站建成,成為35公里外的紐約州水牛城(The City of Buffalo)的主要供電來源。其後十多座大大小小的發電站相繼建成,每日所生產的電力足以供應美國紐約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總需求的四分之一。至今,這項建成足足超過100年的電力建設仍然運作如常,從未間斷地產出天然能源,可謂是人類近百年科學史上的一大奇跡。
這項科學上的百年奇跡,就是天才科學家特斯拉在三十多歲時的一項設計,當中共運用了他9項專利發明,包括特斯拉所發明的交流電發電機和交流電輸電技術。
其實在當時的工商業、公共設置和家用電器,都使用著費用高昂的直流電。因為在電路上的損耗,使用直流電時必須每隔一公里便建設一套發電機組。所以在建造尼亞加拉水電站時,如將電力以直流電方式傳送,輸電至35公里以外的紐約州水牛城,是不可能的。所以建設尼亞加拉水電站時,美國人採用了特斯拉發明的交流電供、輸電技術,用高壓電來實現了遠距離供電。這項劃時代的發明,不僅解決了尼亞加拉水電站作遠距離供電的難題,並且帶給人們一個既方便又便宜的用電環境。
後來,人們在尼亞加拉瀑布的公園中樹立了特斯拉的銅像,以紀念他在尼亞加拉水電站上的貢獻。
無私的奉獻:免徵收交流電的專利版稅
特斯拉一生的發明見證著他對社會無私的貢獻。雖然他一生致力不斷研究,並取得約 1000 個專利發明。但他晚年卻是窮困潦倒,長年經濟拮據。雖然,有不少企業家利用了這位天才科學家的愛心和才華,騙取了他的研究成果和榮譽,可是晚年的他依然為著人類的幸福而努力研究和發明。
在特斯拉眾多的發明裡,最惠及大眾的莫過於交流電 (AC) 及交流電發電機了。在世界每一角落,經貿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和生活的享受都離不開交流電的幫助。2003 年年末的美國大停電和歐洲大停電,就曾陷社會和經濟於大癱瘓。早於1882 年,特斯拉已經發明了世界第一台交流電發電機,更於1885 年發明多相電流和多相傳電技術,就是現在全世界廣泛應用的50-60Hz( 赫茲 ) 傳送電力的方法。
1990 年7 月10 日一次美國國會會議中,10 多名美國參議員記念特斯拉134 周年生辰,表揚他在電力學上的貢獻,宣傳他如何改變了人類對發電概念的認識,把特斯拉稱譽為比愛迪生更偉大的發明家。
愛迪生發明直流電後,電器得到廣泛應用,而電費同時卻十分高昂,所以經營輸出直流電成為了當時最賺錢的生意。到1884 年,特斯拉脫離愛迪生公司後,遇上西屋公司負責人喬治威斯汀豪斯 (George Westinghouse) ,並在其支持下於1888 年正式將交流電帶給當時代的社會。在 1893 年 1 月位於芝加哥的一次世界博覽會開幕禮中,特斯拉展示了交流電同時點亮了 90,000 盞燈泡的供電能力,震懾全場,因為直流電根本達不到這種效果。事後,特斯拉因此次展示取得了尼亞加拉水電站電力設計的承辦權。
從此交流電咸魚翻身,取代了直流電成為供電的主流。而特斯拉擁有著交流電的專利權,在當時每生產一匹交流電就必須向特斯拉繳納1美元的版稅。在強大的利益驅動下,當時一股財團勢力要脅特斯拉放棄此項專利權,並意圖獨占牟利。經過多番交涉後,特斯拉決定放棄交流電的專利權,條件是交流電的專利將永久公開。從此他便撕掉了交流電的專利,損失了收取版稅的權利。從此交流電再沒有專利,成為一樣免費的發明。希望我能夠幫到你!呵呵~
B. 20世紀的十大發明
.原子彈
1945年8月,毀滅地球的潘朵拉盒子在日本廣島與長崎被打開,當時國際上一心只想以這種威力極大的致命破壞性武器去壓倒對方。美國首先在1945年7月於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蘇聯緊接著在1949年成功試爆,英國是1952年,法國是1960年,中國是1964年。
2.太空梭
1959年蘇聯的無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陸月球,並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國60年代末阿波羅登月的壯舉,卻是人類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後,美國在太空探險方面逐漸將蘇聯拋在後頭。太空梭出現後,人類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幾率大為提高,科學家預言公元2000年之後人類將開展外太空旅行。
3.電視
1923年,電視機的靈魂——顯像管誕生了。電視技術廣泛應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則開創彩色電視的紀元,60年代以後幾乎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電視台。這個方盒子為人類製造了無數歡樂的時光。
4.人造衛星
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試射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探險者1號在 1958年1月31日試身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地球自轉運行的人造衛星愈來愈多地漂浮在大氣層外。原來運用在軍事科技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
5.阿伍匹林
早在15世紀的希臘醫生就用柳樹皮中研磨出來的粉末做為草葯版的阿斯匹林始祖。 到了本世紀末,這個減輕身體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德國拜耳葯廠創立的「阿斯匹林」商標,成為這個葯方的專有代名詞,20世紀愈來愈忙碌的現代社會中,阿斯匹林這顆白色圓形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6.民航客機
現代生活中國際旅行必備的交通工具——飛機,多是由軍用運輸機改良而成的商用客機。1949年第一架商用客機載36名乘客飛行於歐洲上空,開啟了民航世紀的新頁面。時至今日,交通運輸市場對於飛機旅行的需求越來越大,民航客機已成為人們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7.個人電腦
電腦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思考的形態,70年代末電腦廠商開始開發較小型的個人電腦,到了80年代初市場上有了大眾化的電腦消費產品。個人電腦加快社會數字化腳步,幾乎社會的每一個層面都被電腦完全感染.沒有人能夠拒絕電腦進入生活之中。
8.行動電話
曾經是英雄電影中大哥專屬配備的「大哥大」,已成為人們在戶外活動時的一種私人通訊聯絡方式。全球經濟的發展,讓移動通訊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產業之一。而手機隨時隨地聯絡的便利性,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傳統的溝通方式。
9.克隆羊
1997年初英國科學家讓一隻沒有父親的小羊成功地誕生,這項創舉說明了人類即將有可能用自然途徑以外的方法製造生命。克隆羊在生物科技上無疑是史無前例的一大步,但它所牽涉到人類道德觀念的層面.卻是科學所無法理清的難題。
10 網際網路
最原始的電腦網路原本只是在學院研究室中連接不同電腦主機,當這項技術只需經由簡單的數據機和電話線的連接,就可為人所用時,網路瞬間成為世紀末影響力最大的發明。 網路製造出的新的資訊傳播模式很快地影響到愈來愈多的層面.電子郵件、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等方式為網路重新定義塑型。人們只要一條細細的電話線,就可以將全世界串連在手中。
C. 前段時間那個浙大學霸死刑前發明專利的文是真的嗎
李紅濤,1966年8月12日生,男,湖北省黃陂縣人,出生於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回。在答李紅濤14歲時就被評為了「優秀青年」,獲得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的第二名,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理工男。隨後在1984年考入浙江大學電子系,1988年和女友結婚,不過兩年後就出軌產生婚外情。1992年因為詐騙罪被昆明市公安局拘留審查。他憑借著出色的想法和腦子,在監獄里兩次成功逃脫,並在外重新犯罪。1993年,被法院以多項罪名判處死刑,在獄中,由於李紅濤熱愛發明,獄長也為他爭取時間,在死刑的前兩天才發明出了無刷電機,隨後上級決定將李紅濤的死刑改為「死緩」有期徒刑17年。
D. 有沒有人發明讓人感覺到死亡的瞬間的儀器
一個瀕臨死亡的人描述:我感覺自己的身體分為兩個,一個躺在床上,那隻是空殼;另一個飄在空中,那是自己的身形。
死亡臨近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每個人死亡的時候感覺是一樣嗎?科學家們已經對此作了細致的研究,為人們提供了在生與死交界處的微妙感受信息。這就是--瀕死體驗。
1892年,瑞士地址科學家Heim根據爬山跌落者的報道,首先對瀕死體驗進行了現象學的描述。隨後,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和研究。我國對瀕死體驗的研究也已起步。據率先將國外這項研究介紹到國內的天津市安定醫院院長馮志穎介紹,瀕死體驗是指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地獲得恢復的人,和處於潛在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幸脫險的人所敘述的他們的死亡威脅時刻的主觀體驗。它和人們臨終過程心理一樣,是人類走向死亡時的精神活動。然而臨終過程是面臨死亡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時間較長,瀕死體驗卻發生在死亡突降的緊急關頭,持續短暫。目前國內外報道的瀕死體驗現象約有40種。
E. 21世紀最壞10大發明是什麼
人造鑽石
如果人類能夠找到生產人造鑽石的方法,勢必會帶來電子產業的一場革命。
7年前,羅伯特·里納萊斯通過高壓氣態碳的方法製造出了一塊完美的四分之一克拉碳晶體,也就是鑽石。羅伯特在無意中實現了科學家多年以來始終未能實現的夢想,那就是製造能用於訂婚戒指的人工鑽石。
事實上,人造金剛石並不是一項新技術,早在上世紀50年代人造金剛石每年的產量已經達到80噸,大量低質量的人造金剛石在打孔機等工業生產工具中廣泛應用。然而高質量的人造鑽石對於人類而言具有更重大的意義。例如,科學家們非常渴望能夠生產鑽石微晶元,現在用於製造微晶元的硅晶體在200華氏度以上就會突變,而鑽石則可以抗住1000華氏度的高溫,並且電子可以更輕松的通過,這意味著科學家們可以在鑽石微晶元上集成更多的電路。如果人類能夠找到生產人造鑽石的方法,勢必會帶來電子產業的一場革命。
果蠅知道些什麼?
科學家模擬果蠅的飛行軌跡
如果生產出具有輕松追蹤能力的微型飛行器,就可以准確地在叢林中找到失蹤者。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學教授邁克爾·迪金森是全球果蠅飛行力學領域的著名專家,多年來他一直在研究果蠅的飛行,在了解了果蠅的飛行原理後,他將研究方向轉向了果蠅如何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的問題。
果蠅眼睛的構造同人類不同,在它的眼睛裡,這個世界僅僅是一個25×25的矩陣,那麼它是如何在一個空曠的教室里找到一隻小小的酒杯並准確地著陸在酒杯邊緣呢?
昆蟲學家對於昆蟲追蹤氣味的能力一直飛常感興趣,很多昆蟲都可以輕松地跟蹤到一公里之外氣味的源頭。迪金森認為昆蟲的這種能力對於人類將有很大的用處,例如人類如果生產出具有類似能力的微型飛行器,就可以幫助警察准確地在叢林中找到失蹤者。當然,研發這樣的設備還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因為昆蟲還有很多秘密等待我們人類去發掘。
讓塑料發光
未來的手機、電視、手錶、計算機內將會廣泛使用廉價的塑料晶元。
劍橋大學的里查德·弗蘭德正在研究塑料新的用途。目前絕大多數電子產品採用硅,但是弗蘭德認為,未來的手機、電視、手錶、計算機內將會廣泛的使用廉價的塑料晶元。
弗蘭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就發現塑料可以用於製造晶元的基本元件晶體管以及發光二極體,當電流通過它的表面時就會發光。目前,弗蘭德已經研發出了可以用於幾乎所有電子產品的超輕薄、明亮、廉價以及靈活的電子屏幕。他現在正在研發一種新型材料,這種物質甚至能夠噴塗在牆上,隨天氣變化而改變顏色。
目前來看,可以折疊的電子書未來幾年就會出現,通用電氣正與美國能源部合作開發能照亮整間屋子的可折疊塑料薄片。
沿著升降機爬上太空
「這將大大提升我們的發射能力」。
在15年前,太空升降機的構思還只是空想,因為在沒有火箭推動的情況下即使是一根電纜也難以進入太空。但現在已經有材料能夠延伸到62000英里的高空,並且能夠支撐自身的重量。
1991年,日本科學家開發了一種碳納米管,它比鋼的強度要大上很多倍。因此,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已經開始研究太空升降機。科學家設想,採用太陽能動力的機器人在三英尺寬的碳納米管太空升降機上以每小時120英里的速度升降,從而使向地球軌道運送材料的成本由每磅一萬美元下降至100美元。他們認為這一項目在20年內就有望實現,NASA就此表示:「這將大大提升我們的發射能力。」
讓計算機當司機
這些計算機駕駛員反應迅速,能在駕駛員遇到麻煩時擔負起駕駛的任務,降低事故率。
現在已經能夠利用計算機晶元監控汽車內的所有設備,而未來的一項新技術則要使計算機成為汽車的駕駛員。這些計算機駕駛員反應迅速,能在駕駛員遇到麻煩時擔負起駕駛的任務,降低事故率。
目前,汽車製造商們已經在計算機駕駛系統研發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寶馬、戴姆勒克萊斯勒、通用汽車等行業巨頭已經開發出了原型產品。計算機駕駛系統能夠有效地防止汽車超速、打滑,也能防止駕駛員酒後駕車和走神,上述這些問題佔到汽車事故原因的40%.
用晶元支持記憶
科學家們正在設計一種新型計算機晶元,希望有一天能夠支持大腦的記憶庫。
南加州大學生物學工程師特德·博格正在研究一個新的課題,他通過顯微鏡觀察老鼠大腦切片,同時通過微電極收聽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
博格希望能夠理解細胞的語言,因為他正在設計一種新型計算機晶元,希望有一天能夠支持大腦的記憶庫。
最先受益的將是中風、阿爾茨海默氏病的患者,也許有一天他們可以通過這種晶元體驗到量子計算機和F-16戰斗機的樂趣。在從事模擬神經細胞工作10多年後,博格設計的計算機程序已經能夠部分模仿神經細胞的行為。
太空作物
把農產品的種子送入太空後帶回到地球,然後科學家們對它們進行了細致的篩選,並且培育出了性狀穩定的下一代。未來的農產品可能與目前地球上的產品大不相同。
目前,中國科學家已經種出了壘球大小的西紅柿,壘球棒那麼長的黃瓜。他們採用的就是曾經發射到太空的作物種子,這些種子在太空期間長期暴露在如失重、粒子輻射以及亞原子等七種外太空條件下。
這些種子回到地球後,科學家們按照體形、外觀和營養等特性對它們進行了細致的篩選,並且培育出了性狀穩定的下一代。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加入到了太空作物的研發上來,它們的最終目的就是提升農作物的產量,讓有限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
超輕型汽車
用碳纖維製造的汽車能減輕重量一半以上,因而燃油的效率也將提高一倍。
要進一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汽車製造商必須要解決一個問題———汽車的重量。在傳統汽車上,只有1%的汽油用於運送乘客,其餘都用於驅動汽車本身運動。
解決方案之一是採用碳復合材料取代鋼鐵,這種材料已經用於製造網球拍和高爾夫球球棒,下一代飛機也計劃使用這種材料。使用碳纖維的汽車能減輕重量一半以上,因而燃油的效率也將提高一倍,也就是說使用同等重量的燃油可以運行以前兩倍的距離。
碳纖維汽車在碰撞後應該能保護乘客,因為材料會破碎成很小的碎片,從而減緩了撞擊。
「基因電路」
在一個典型的「基因電路」中,某一種化學物質能觸發某個基因扮演「開關」的角色,啟動另一個基因將細菌殺死。
科學家可能很快就能為細胞設定程序,其中包括人類細胞,例如科學家已經通過向細菌注入基因製造胰島素。今年年初,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詹姆斯·柯林斯將細菌變成了紫外線感測器。
為人類細胞設定程序的研究對於醫學的發展將會是巨大的促進。科學家將來可能利用幹細胞建造骨骼或肝臟,而基因治療也會更加准確。
患者可以服下一種葯劑打開基因「開關」,而一旦效果不好只需要服下另一種葯劑關閉基因「開關」就可以了。
像鴨子一樣居住
2050年以前,將有20億人面臨洪水威脅,屆時這種水陸兩棲房屋也許會成為新的諾亞方舟。
1995年荷蘭的莫倫斯一家被迫因洪水逃離了家園。1953年荷蘭的海岸決堤導致了1800人死亡。
幸運的是,莫倫斯一家今年年初成為了水陸兩棲房屋的第一批用戶。這種房屋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浮在水面上,而又不會隨波浪漂走。
隨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漲,洪水的問題將會更加嚴重。據聯合國預測,2050年以前,將有20億人面臨洪水威脅,屆時這種水陸兩棲房屋也許會成為新的諾亞方舟。
F. 死於自己發明的發明家有哪些
發明創造是人類的天賦,有些發明可以讓我們戰勝自然,例如火和工具;有些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例如飛行器;有些發現能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例如元素周期表。
但發明不一定都是好的東西,例如艦船大炮,這是把雙刃劍,有風險也有回報,例如在歷史上就有一些發明家,因為自己的發明推動了人類的進步,但卻不幸死於自己的發明。
有些令人惋惜,有些則讓人哭笑不得,甚至由於他的發明對人類造成的傷害,還被評為了歷史上最糟糕的發明家。
以下就是7位因自己的發明而死亡的發明家。
亞歷山大·波格丹諾夫
他是18世紀瑞典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化學家,發現了很多的化學元素,最著名的就是鎢、鉬、錳、氯,甚至還有氧,但他當時沒有意識到他發現了地球上生命作為重要的化學元素。
最後氧氣的發現被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里斯特利首先發表。
舍勒跟我國古代的神農有同樣的壞習慣,發現了新東西喜歡放嘴裡嘗一嘗,這個過程被稱為品味測試,可以直到這種化學元素的味道,但是他起初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化學元素其中有些是劇毒。
直到有一次他測試氰化氫的時候差點喪命,但依舊沒有改掉這個壞習慣,最終他死於汞中毒。所以說喜歡嘗未知的東西是一個壞習慣。
讓·弗朗索瓦·德羅齊耶
人類飛天是由來已久的夢想,最初的插翅飛行、坐火箭飛行都以失敗告終,也有一些勇敢的人在這些嘗試中付出了生命。
而德羅齊耶也有同樣的夢想,1783年世界上第一個熱氣球升空,這次飛行雖然沒有載人,但是為人類飛天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思路。
這也是德羅齊耶看到熱氣球以後產生的想法,他首先利用熱氣球將雞、鴨、羊送上天空,並成功返回,在一切准備就緒之後,它乘坐熱氣球實現了載人飛行,高度達到了
讓-弗朗索瓦是一位化學和物理老師。1783年,他目睹了世界上第一次氣球飛行。這段經歷使他對飛行感應產生了強烈的熱情。他幫助一隻雞、一隻鴨和一隻羊自由飛行。在這之後,他第一次乘坐熱氣球進行載人飛行,到達了900米的高度,並安全著陸。
俗話說見好就收,可德羅齊耶並不滿足,他打算乘坐熱氣球從法國穿越英吉利海峽去英國逛一圈,事實證明這是他最後的一次飛行,當熱氣球上升到400米時,漏氣摔死了。
居里夫人
這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位科學家,也是在兩個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放射性元素打交道,但可惜的以人類當時的認知並不知道放射性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所以瑪麗·居里經常會將裝有放射性的元素的試管放到自己的口袋,辦公桌的抽屜里,而且經常會在夜間思考問題睡不著覺的時候來到實驗室將放射性元素拿到手裡,被它們發出的藍綠色輝光所吸引。
現在我們很清楚,短時間接觸放射性元素沒有太大的問題,我們甚至可以把用於核電站提純後的鈾235拿在手裡,但是長期的接觸肯定會超過可接受的輻射劑量,患上放射性導致的疾病。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為長期的放射性照射,倒在了通往科學真理的道路上。她的一生非常的坎坷,真的令人惋惜。
G. 歷史上有哪些最意外的發明
1、心臟起搏器
1985年,美國布法羅大學助理教授Wilson Greatbatch正在測試一個記錄心跳的機器原型。結果他不小心從工具箱里拿錯了電阻器。
他以為自己拿的是1萬歐姆的電阻器,但是相反的,她拿的是1M歐姆的電阻器。結果記錄器電路產生了一個節奏如同人體心跳的信號。Greatbatch立刻意識到這種電流能夠調節心跳,治療心臟病患者。
以前心臟起搏器都是像電視機一樣大,是在患者身體外部上時使用的,現在的心臟起搏器非常的小,甚至可以植入患者的胸腔內。
2、微波爐
1945年美國雷神公司(Reytheon)工程師Percy L Spencer是一位著名的電子學期才。有一天,他在修補一個磁控管(應用於雷達陣列)當時他正在測試設備,這是他口袋裡的巧克力開始融化。
當時他正在測試設備,這是他口袋裡的巧克力開始融化。原本拿華誼這只是因為自己的體溫而引起的。但後來他發現這是由於他經過了微波發射器。並且身體也有熱感。由此,她立刻意識到了,也許可以把微博應用到廚房烹飪上,於是微波爐誕生了。
3、青黴素
作為世界上最早的抗生素青黴素的發現者Alexander Fleming是英國細菌學家。在英發明青黴素出名前再一次的實驗中,當時的他換重感冒仍堅持工作。他的鼻涕不小心滴入了培養皿中。六年後他意外發現那滴入鼻涕的培養皿中忘了蓋蓋子。
裡面的細菌慢慢的長出來,青色的霉花周圍沒有細菌生長,但遠處的細菌卻正常生長。Alexander Fleming後來發現了這青色黴菌有殺死其他毒菌的效果。他開始培養該黴菌,然後發現了最有效的抗生素之一,青黴菌。
4、糖精
1879年lra Remsen和Constantin Fahlberg在某所大學一間實驗室處理煤焦油。隨後Fahlberg沒洗手就吃飯了。這對化學家來說是致命的錯誤,因為大部分化學家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因此死亡。,但是過後他發現他的飯有點甜,然後夜市到是煤焦油帶來的甜味。
關於這一發現他們二人共同發表了論文,但是糖精的專利上只有Fahlberg的名字,他竟偷偷的申請了糖精的專利,後來Remsen說Fahlberg這個人是個無賴,讓我的名字跟他的一起出現,簡直令人作嘔。
H. ⊥185[2/4]法呀,未來科學家能發明很多新的品種(致死亡的不痛的葯)葯品。我有經歷過死亡,可是怕痛苦...
現在就有啊!什麼安樂死什麼的。無痛無副作用,哦 即使有也感覺不到了,呵呵。
I. 有哪些死於自己發明的科學家
1.瑪麗·居里
是法國波蘭科學家。她研究了放射性現象,發現了一系列新的元素,包括鐳和釙。但是居里夫人在工作中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有時她把裝有放射性元素的試管放在口袋裡,有時放在抽屜里。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元素,居里夫人最終於1934年7月4日死於惡性貧血。
6.亞歷山大·博格達諾夫
是俄羅斯著名的物理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科幻小說家和革命家。他曾經進行過一項實驗,以達到通過輸血回到老齡化的目的,並向包括列寧姐姐在內的許多知名名人輸血。後來,波達諾夫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從瘧疾和肺結核患者那裡給他輸血!不久他被感染並死亡。
沒有這些科學家,我們今天就不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如果他們沒有盡力探索未知,我們就不會知道這么多科學知識。
J. 專利發明人死亡專利權歸誰
專利發明人不一定就擁有這個專利啊 比如一些職務發明
你說的這個應該不包含這種情況 專利權人死亡後專利也作為遺產繼承給配偶或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