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些名人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1、毛澤東
毛澤東從青年時代起就篤志嗜學,博覽群書,孜孜不倦。他做讀書筆記,堅持不輟,內容廣泛而精要,形式活潑而多樣,是人們學習做讀書筆記的楷模。
2、魯迅
少年魯迅曾為自己做了個書簽,上寫「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個工整的小楷字。魯迅把它夾在要背誦的書里,每讀一遍就蓋住書簽上的一個字。等到把書簽上的10個小楷字蓋完,也就把書全背下來了。
3、錢偉長
錢傳長在提到學習方法時提出了兩條原則:第一條是對所有知識不要背,而是要分析它的中心思想和結論,記住主要內容;第二是在學習中學會抓全局、抓重點。學習中要懂得跨越困難,大踏步地前進。他一輩子採用的就是這樣的方法,堅持下來,收到了他自己滿意的效果。
4、蘇步青
蘇步青說,對於學習,有些人了解得快一點,有些人了解的慢一點。我讀的教學書、參考書也好,其他書也好,起碼要讀三遍,讀到這本書優點在什麼地方,缺點在什麼地方—一清楚,我才把它拋了,算是成功了。比人家花的功夫要多,好處當然也比較多,一生用不完。
5、朱熹
我國宋代理學家朱熹一生勤奮好學,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八要」讀書方法:要立志、要循序漸進、要熟讀精思、要虛心靜慮、要切身體驗、要做遲鈍工夫、要節節是疑、要鑽進書本。對現在的學習者來說,仍然有借鑒作用。
② 名人勤奮成功的故事
八歲的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裡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鬱的臉孔,心裡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裡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後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歐拉智改羊圈
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 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里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聖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歐拉感到很奇怪:"天那麼大,那麼高,地上沒有扶梯,上帝是怎麼把星星一顆一顆鑲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親自把它們一顆一顆地放在天幕,他為什麼忘記了星星的數目呢?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漲紅了臉,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師的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才上學的孩子向老師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於一切。小歐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麼沒有記住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老師的心目中,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
在歐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人們只能做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小歐拉沒有與教會、與上帝"保持一致",老師就讓他離開學校回家。但是,在小歐拉心中,上帝神聖的光環消失了。他想,上帝是個窩囊廢,他怎麼連天上的星星也記不住?他又想,上帝是個獨裁者,連提出問題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許是個別人編造出來的傢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後無事,他就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他讀的書中,有不少數學書。
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隻。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佔地6平方米。正打算動工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不夠用。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若要按原計劃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長的材料;要是縮小面積,每頭羊的面積就會小於6平方米。
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也不用擔心每頭羊的領地會小於原來的計劃。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聽了沒有理他。小歐拉急了,大聲說,只有稍稍移動一下羊圈的樁子就行了。
父親聽了直搖頭,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於同意讓兒子試試看。
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准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父親著急了,說:"那怎麼成呢?那怎麼成呢?這個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歐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然後,小歐拉很自信地對爸爸說:"現在,籬笆也夠了,面積也夠了。"
父親照著小歐拉設計的羊圈紮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父親心裡感到非常高興。孩子比自己聰明,真會動腦筋,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父親感到,讓這么聰明的孩子放羊實在是及可惜了。後來,他想辦法讓小歐拉認識了一個大數學家伯努利。通過這位數學家的推薦,1720年,小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報效祖國宏願------ 華羅庚的故事
同學們都知道,華羅庚是一位靠自學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數學家。他僅有初中文憑,因一篇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得到數學家熊慶來的賞識,從此華羅庚北上清華園,開始了他的數學生涯。
1936年,經熊慶來教授推薦,華羅庚前往英國,留學劍橋。20世紀聲名顯赫的數學家哈代,早就聽說華羅庚很有才氣,他說:「你可以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可是華羅庚卻說:「我不想獲得博士學位,我只要求做一個訪問者。」「我來劍橋是求學問的,不是為了學位。」兩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壘素數論,並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哥德巴赫問題發表18篇論文,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數學家出眾的智慧與能力。
1946年,華羅庚應邀去美國講學,並被伊利諾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家屬也隨同到美國定居,有洋房和汽車,生活十分優裕。當時,不少人認為華羅庚是不會回來了。
新中國的誕生,牽動著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了祖國,而且還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動員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華羅庚從海外歸來,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回到清華園,被委任為數學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了他數學研究真正的黃金時期。他不但連續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培養了一大批數學人才。為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為應用數學研究、試驗和推廣,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據不完全統計,數十年間,華羅庚共發表了152篇重要的數學論文,出版了9部數學著作、11本數學科普著作。他還被選為科學院的國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家的院士。
從初中畢業到人民數學家,華羅庚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人生道路,為祖國爭得了極大的榮譽。
阿基米德(約公元前287~212年)
——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
阿基米德的父親是一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別喜愛數學。有一次,國王請他去測定金匠剛剛為其做好的王冠是純金的還是摻有銀子的混合物,並且告誡他不得毀壞王冠。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當自己泡大一滿盆洗 澡水裡時,溢出水量的體積等於他身體浸入水中的那部分體積。那麼,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 ,根據水面上升的情況算出王冠的體積與等重量金子的體積相等,就說明王冠是純金的;假如摻有銀子的話,王冠的體積就會大一些。他興奮地從浴盆中躍出,全身赤條條地奔向皇宮,大喊著:"我找到了!找到了!"他為此而發明了 浮力原理。除此之外,他還發現了著名的杠桿原理。伴隨著這一發明,還產生了一句眾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歲月里,他的祖國與羅馬發生戰爭,當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時,阿基米德還專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畫的幾何圖形,兇殘的羅馬士兵刺倒了這位75歲的老人,偉大的科學家撲倒在鮮血染紅了的幾何圖形上……
阿基米德死後,人們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遺著全集》,以永遠緬懷這位科學巨匠的偉大業績。
牛頓(1642~1727)
牛頓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曾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
牛頓是舉世公認的、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幼年充滿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個月父親便去世了,之後母親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撫養成人的。23畢業於著名的劍橋大學後留校工作。後因逃避倫敦流行的鼠疫來到母親的農場里。在這里,他被一個常人熟視無睹的現象吸引住了。有一次,他看到一個熟透了的蘋果落在地上,便開始思索為什麼蘋果會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飛到天上去呢?一定是有一種力在拉它,那麼這種將蘋果往下拉的力會不會控制月球?他就是通過這個看起來十分簡單的現象,發現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定律的巨大作用,很快就顯示了出來。它解釋了當時所知道的天體的一切運動。同時,牛頓又完成了一項重要的光學實驗,從而證明了白光是由以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順序排列的合成光。1687年,牛頓出版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這里,他鑽研了伽利略的理論,並歸納出著名的運動三大定律。除此之外,他發現的二項式定理,在數學界也有一席之地。1704年,出版《光學》一書,總結了他對光學研究的成果。
牛頓61歲那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此後年年連任直至逝世。作為舉世公認的、最卓越的科學巨匠,他仍謙遜地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1727年3月20日,84歲的牛頓逝世了。作為有功於國家的偉人,他被葬在了英國國家公墓,受到世人的瞻仰。
歐拉(1707~1783)
歐拉瑞士數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歐拉從小著迷數學,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數學天才。他13歲便成為著名的巴塞爾大學的學生,16歲獲碩士學位,23歲就晉升為教授。1727年,他應邀去俄國聖彼得堡科學院工作。過度的勞累,致使他雙目失明。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工作 。歐拉具有驚人的記憶力。氫說,1771年聖彼德堡的一場大火,把他的大量藏書和手稿化為灰燼。他就憑著驚人的記憶,口授發表了論文400多篇、論著多部。歐拉這們18世紀數學巨星,在微積分、微分方程、幾何、數論、變分學等 領域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從而確定了他作為變分法的奠基人、復變函數先驅者的地位。同時,他還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發表的科普讀物,在長達90年內不斷重印。歐拉是古往今來最多產的數學家,據說他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夠當時的聖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機同時忙上幾年。
歐拉作為歷史上對數學貢獻最大的四位數學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頓、高斯),被譽為"數學界的莎士比亞"。
高斯(1777~1855)
高斯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高斯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幼年時,他在數學方面就顯示出了非凡的才華。3歲能糾正父親計算中的錯誤;10歲便獨立發現了算術級數的求和公式;11歲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聰穎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與資助,使他得以不斷深造。19歲的高斯在進大學不久,就發明了只用圓規和直尺作出正17邊形的方法,解決了兩千年來懸而未決的幾何難題。1801年,他發表的<<算術研究>>,闡述了數論和高等代數的某些問題。他對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統計數學、橢圓函數論都有重大貢獻。作為一個物理學家,他與威廉.韋伯合作研究電磁學,並發明了電極。為了進行實驗,高斯還發明了雙線磁力計,這是他對電磁學問題研究的一個很有實際意義的成果。高斯30歲時擔任了德國著名高等學府天文台台長,並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還喜歡文學和語言學,懂得十幾門外語。他一生共發表323篇(種)著作,提出了404項科學創見,完成了4項重要發明。
高斯去世後,人們在他出生的城市豎起了他的雕像。為了紀念他發現做出17邊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邊形。世人公認他是一位和牛頓、阿基米德、歐拉齊名的數學家。
祖沖之(429~500)
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范陽遒(今河北淶水)人
祖沖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築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里,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贊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歷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運行的情況,並且做了詳細記錄。
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做官並沒有興趣,但是在那裡,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
我國歷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並且根據研究天文的結果來制定歷法。到了宋朝的時候,歷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為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歷」(「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歷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周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布新歷,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議。那時候,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認為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是離經叛道的行為。 祖沖之當場用他研究的數據回駁了戴法興。戴法興依仗皇帝寵幸他,蠻橫地說:「歷法是古人制定的,後代的人不應該改動。」祖沖之一點也不害怕。他嚴肅地說:「你如果有事實根據,就只管拿出來辯論。不要拿空話嚇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幫助戴法興,找了一些懂得歷法的人跟祖沖之辯論,也一個個被祖沖之駁倒了。但是宋孝武帝還是不肯頒布新歷。直到祖沖之死了十年之後,他創制的大明歷才得到推行。
盡管當時社會十分動亂不安,但是祖沖之還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數學方面。他曾經對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作了注釋,又編寫一本《綴術》。他的最傑出貢獻是求得相當精確的圓周率。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祖沖之在科學發明上是個多面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著南方;他又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穀子,叫做「水碓磨」。
祖沖之晚年的時候,掌握宋朝禁衛軍的蕭道成滅了宋朝。
華羅庚(1910~1985)
中國數學家、數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蘇金壇人。
華羅庚的父親是經營雜貨店的小業主,由於經營慘淡,家境每況愈下,致使上中學不久的華羅庚輟學,當了雜貨店的記賬員。在繁瑣、單調的勞作中,他並沒有放棄最大的嗜好---數學研究。正在他發奮自學時,災難從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傷寒症,被醫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跡般地活了過來,但左腿卻落下了終生殘疾。他常掛在嘴邊的是這樣一句話:「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這位沒有大學文憑的數學家,憑著堅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學,於1930年,以《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而使中國數學界刮目相看。後被熊慶來教授推薦到清華大學數學系任助教 。在這里,他得益於熊慶來、楊武之的指導,學術上得以長足進步,並逐漸樹立起他在世界數學界的地位。1948年應美國一所大學騁請任教。新中國成立後,他毅然放棄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攜妻兒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後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他十分重視和倡導把數學理論應用到生產實踐中,並親自組織和推廣「優選法」、「統籌法」,使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他一生勤奮耕耘,共發表200餘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作為數學教育家,他培養出陳景潤、王元、陸啟鏗等一批優秀的數學家,並形成了中國數學學派,有的人已成為世界級的數學家。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在日本講學時,因突發心肌梗塞而去世,終年75歲。一生以「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自勉的華羅庚,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陳景潤(1933~1966)
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候人。
陳景潤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為家裡孩子多,父親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據。因此,陳景潤一出生便似乎成為父母的累贅,一個自認為是不愛歡迎的人。上學後,由於瘦小體弱,常受人欺負。這種特殊的生活境況,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極為內向、不善言談的人,加上對數學的痴戀,更使他養成了獨來獨往、獨自閉門思考的習慣,因此竟被別人認為是一個 「怪人」。陳景潤畢生後選擇研究數學這條異常艱辛的人生道路,與沈元教授有關。在他那裡,陳景潤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從那裡,陳景潤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畢業於廈門大學,留校在圖書館工作,但始終沒有忘記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數學論文寄給華羅庚教授,華羅庚閱後非常賞識他的才華,把他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當實習研究員,從此便有幸在華羅庚的指導下,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1966年5月,一顆耀眼的新星閃爍於全球數學界的上空------陳景潤宣布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外國數學家在證明"1+3"時用了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卻完全靠紙、筆和頭顱。如果這令人費解的話,那麼他單為簡化"1+2"這一證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紙,則足以說明問題了。1973年,他發表的著名的"陳氏定理",被譽為篩法的光輝頂點。
對於陳景潤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國數學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譽:他移動了群山!
諾伊曼
諾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
諾伊曼出生在一個猶太銀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見的神童。他8歲掌握微積分,12歲讀懂《函數論》。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曾有這樣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銀行家馬克斯先生登出一則啟示,願以10倍於一般教師的聘金,為11歲的長子諾伊曼聘請一位家庭教師。盡管這誘人的啟示,曾使許多人怦然心動,但終沒有人敢去教導這樣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歲獲得物理-數學博士之後,開始了多學科的研究,先是數學、力學、物理學,又轉到經濟學、氣象學,而後轉向原子彈工程,最後,又致力於電子計算機的研究。這一切,使他成為不折不扣的科學全才。他的主要成就是數學研究。他在高等數學的許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最卓越的工作 是開辟了數學的一個新分支------對策論。1944年出版了他的傑出著作 《對策論與經濟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作出重要貢獻。戰後 ,運用他的數學才能指導製造大型電子計算機,被人們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
③ 古代猶太民族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猶太教(Judaism)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天啟宗教)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猶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
猶太教只是一個民族性的宗教,信仰人口並不多,但猶太教派後出現兩個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因此在宗教界有很大的影響。
基督教本身原來只是猶太教的一個支派,在耶穌被釘十字架死後,聖保羅仍然在巴勒斯坦宣揚耶穌的理論,幾乎獲得和耶穌同樣的下場,只是由於聖保羅是出生於小亞細亞的羅馬公民,所以倖免於處死被遣返回羅馬。
他因此得出一個結論:與其在猶太人中間傳道,不如在外民族中間傳道。由於他在羅馬帝國中間的各民族中傳道,將基督教變成一個世界性的大宗教。
猶太人國家在公元79年被羅馬帝國摧毀後,一部分猶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島,和阿拉伯人混居,他們的宗教影響了阿拉伯人,猶太教的教義又認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是來自同一祖先,後來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容納了大部分猶太教的教義和傳說。
④ 網上哪裡有石角完爾《創造驚人成就的猶太式學習法》的閱讀版本,或者是電子下載版的
網上沒有電子版本,你就買一本看看
採納哦
⑤ 猶太人成功秘訣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他們的智慧是神奇的,並且舉世絕倫。在常年的漂泊流浪中,在從未有過的大遷徙中,是苦難和艱辛、飢餓和折磨、殺戮和欺侮……一切的不幸迫使著猶太民族不得不用智慧去生存,去獲取一口裹腹的飯、一絲遮體的衣。猶太人智慧的誕生是被迫的,是在屈辱中誕生的,但是猶太人的智慧無所不在,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到文學、藝術等等,一切的人類歷史都印有猶太人的足跡。
⑥ 猶太人的創造力從哪來
有一本書叫《猶太人的禮物》,作者寫了這樣一句話,「由於猶太人的世界觀,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我們世界觀的一部分,因而可以認為它已經像基因代碼一樣滲透到我們的每一個細胞中。」
談到這里,我們想問,這些創造的秘密在哪裡,根源在哪裡?有人試圖這樣給出答案。說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因為在聖經裡面,猶太人自稱是上帝從萬民當中特選出來的一個子民。還有人認為,猶太人的創造力源於天賦,種族遺傳,天生就聰明。這兩個觀點,包括猶太人自己也非常反對,因為他們在歷史上吃盡了種族主義的苦頭。我覺得還是從歷史辯證的觀點,看一看它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猶太人有一種特殊的歷史方程式,就是遷徙。
猶太人到處遷徙。他們的先祖亞布拉罕帶領著一隊猶太人,越過了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從烏珥到了迦南。在迦南他們待了一段時間之後,又來到了埃及。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重返迦南,建立了古代以色列王國,這也是古代以色列最輝煌的時期。再往後,以色列王國內部產生分裂,周邊的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希臘帝國都曾經或短或長侵入了今天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區。羅馬帝國強盛以後,和猶太人打了兩次大仗,都是以猶太人的失敗而告終,從此之後,猶太人進入流散時期,直到1948年,現代以色列國建立。猶太人迄今有4000年左右的文明史記載,但2000多年到處遷徙流散的歷史,決定了猶太民族一種特定的文化結構,並產生了特殊的文化效應。
第二個問題,猶太文化的結構,呈現出流散的形態。
猶太文化,它的存在方式是散存於異質文化的夾縫中間。世界猶太人口總數大約在1400萬,全世界生活著1000人以上猶太人的國家和地區有65個,幾乎在全世界都生活了很多的猶太人。猶太人最多的國家是美國,有560萬,以色列第二多,有485萬。這樣一種散存、流散的文化結構,導致猶太人無時無刻不和其他文化發生接觸,出現一個重要的關系狀態,叫文化接觸。
中國也是生活了很多猶太人的一個國家。古代開封猶太人是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在開封博物館里還存有幾塊石碑,石碑記載猶太人怎麼到開封,中國的皇帝怎麼賜他們姓,這些人絕大部分人都改姓趙了,還有一部分改姓李、石。到了現代,上海猶太人是一個很重要的現象,一次大戰到二次大戰,西方滅絕式的屠殺迫使猶太人坐著船全世界四處逃散,很多國家拒絕猶太人登陸,猶太人乘坐的大船在港口外面徘徊,沒有辦法繼續前行,當時中國的上海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自由港,接納了很多逃難的猶太人。孫中山先生還曾經給上海地方當局寫過書信,要他們好好照顧猶太人,二次大戰期間又接納了很多猶太人。所以後來很多小時候跟著父母到上海的猶太人,後來在美國、以色列成為重要人物後,對中國特別是上海的感情很深。
猶太人是在文化夾縫當中生存,都有一個客民身份,這種四海為家的家園意識,和中國文化的家園意識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人強調的家,類似家的象形文字,上面有一個小棚,底下有一個豬,蓋了一個能夠生活的居所。家是和房子分不開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買了自己的房子心裡才踏實,才覺得安了家。猶太人和我們完全不一樣,他們不太搞基礎農業,因為莊稼還沒有長熟,就被人家趕跑了,所以他們的生存方式,主要是做中介人,他們的商業發達和這種歷史境遇是有關系的。
⑦ 古巴比倫的文明成就
1、文字:楔形文字&泥板書。
2、法律:《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統完備的成文法典。
3、建築奇跡:空中花園,巴別通天塔
4、歷法:太陰歷,在這部歷法中,蘇美爾人利用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把一年定為365天,劃分為12個月,一晝夜分為12時,並第一次使用了閏月,而且設立7天為一周。
5、數學:掌握了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方法,還知道如何解出一元二次方程。當然還有兩項最重要的發明不能不提及,一項是十進位法及六十進位法的發明,另一項就是計算出了π 的值近似3。
古巴比倫王國(約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距今約5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
「美索不達米亞」——《聖經》稱為「伊甸園」,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在這平原上發展了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城市,流傳最早的史詩、神話、葯典、農人歷書等,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之一。有空中花園,但都成廢墟。
古巴比倫王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三大古國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於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現代文明的起源地。古巴比倫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河流域文明還包括蘇美爾文明、阿卡德文明、亞述等重要組成部分。
⑧ 猶太人經濟哲理 上帝如何使我們成為他的和伙人
一、猶太人經商和立業的哲學
1、*誰是賢人?從所有人身上學習的人是賢人。誰是英雄?戰勝自己情慾的人是英雄。誰是富人?對自己滿足的人是富人。誰是被尊重的人?尊重別人的人是被尊重的人。
2、*賢人有七德:一是不班門弄斧,二是不打斷別人的話,三是不急於求成,四是提問要有針對性,五是解答要符合情理,六是談話要有始有終,七是要立足於實際。
3、*在死之前不要自負。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就不要妄下判斷。不要評論你不知道的事物。
4、*一切都可以預見,而你有選擇的自由。要知道,世界是由愛來區分的。
5、*「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是凡人說的話:
「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是無知者的話;
「我的是你的,你的還是你的」是聖人的話;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也是聖人說的話。
二、錢是上帝的禮物
1、二千年前,當中國先賢們還在倡導「正人君子」,「捨生取義」,並且竭力表明自己是君子而非小人的人,對「利」字和「錢」字都退避三舍的時候。猶太教的拉比們就已經開始教育他們的同胞,「錢不是罪惡,錢是神對人的祝福」,「《聖經》發射光明,金錢散發溫暖」,「身體依心而生存,心則依靠錢包而生存」。總之,在猶太人看來,金錢是人生的工具,應該努力去擁有它。金錢是成功的標致,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工具,沒有錢竟然連上帝的禮物都沒有。所以「金錢是給美好人生的祝福,是人給上帝的禮物」。
2、向猶太人借錢(一個笑話)
伊萬想喝酒,便向村裡一個猶太人借一個銀幣。他們雙方商量了條件:伊萬明春還加倍的錢,在此期間他用斧子作抵押。伊萬剛要走,猶太人叫住他:「伊萬,等一等,我想起一件事,到明春要湊足兩個銀幣你是有困難的,你現在先付一半不是更好嗎?」這話使伊萬開了竅,他歸還了銀幣,走到路上又想了一陣子,然後自言自語的說:「怪事,銀幣沒了,斧子沒了,我還欠一個銀幣——那猶太人還蠻有道理的。」
3、美國作家索爾.貝婁說:對猶太人來說金錢是惟一的陽光,他照到哪裡哪裡亮。
4、另外,金錢對猶太人來說,有錢就可以獲得尊嚴、就可以獲得地位,可以擁有令人羨慕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們的恭維,還可以擁有發言權。對猶太民族來說,金錢可以讓統治當局認識到這個弱小民族對自己的價值,從而避免了陷害和殺戮,使猶太人得以生存和繁衍。
5、對中國企業家和投資者的提示:從長期來看,重要的不是你掙了多少錢,而是要看你能留下多少錢,以及留住了多久。
三、是誰控制了美國?
1、有人說,控制世界的是美國,而控制美國的則是猶太人。且不管此話是褒是貶,是羨慕還是嫉妒,其中事實卻難以否定。全世界的金錢裝在美國人的口袋裡,而美國人的金錢卻裝在猶太人的口袋裡。
2、全世界1400萬猶太人中,有580萬在美國,而在以色列國的猶太人只有460萬。
3、可以想像一下,面對左手拿著鈔票,右手拿著選票的美國猶太人,美國政客不俯首帖耳才怪呢。
四、「利益,讓對方為自己著想」的法則和案例。
五、「瞎子點燈」的法則和案例。
世界創業實驗室(http://elab.icxo.com)消息:有位男子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路上,看到對面來了一個提燈籠的人,走近一看卻是個瞎子,於是他問盲人:「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呢」。盲人說:「我提燈而行,是要你們看見我」。
六、猶太商人的經營思想及18個案例
七、「借用資源經營」法則和案例
猶太經濟學家威廉立格遜說: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資金、借人才、借技術、借智慧。這個世界已經准備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資源,你所要做的僅僅是把他們收集起來,運用智慧把他們有機的組合起來。
八、風險法則和案例
九、「女人和嘴巴」法則和案例
1、猶太人做生意,技高一著,其中奧秘就是緊目丁著兩大財源:即女士和嘴巴。
女人是金錢的實際擁有者,人類的通行規則就是金錢圍繞著女人花。男人是世界的中心,女人是男人的中心。男人總是圍著女人轉並討好女人,男人一旦結婚,女人就成了家裡的財政部長。於是男人們一輩子就在不停的賺錢,女人們就不停的花錢。對此猶太人的總結是:男人是掙錢的人,賺他們的錢難!女人是花錢的人,賺她們的錢容易!
2、猶太商人發跡的另一財源,就是人類的嘴巴。可以說,嘴巴是消耗的無底洞,地球上當今有50多億個「無底洞」,其市場潛力非常非常的大。
十、「盡量多看幾步」法則和案例
你能夠想到的未來發展情況有多遠,那你的成功就有多遠。
十一、「擁有富人的氣息」法則和案例
如果你經常和富人接觸,你就會有機會當富人。
十二、78/22法則和案例
錢在有錢人手裡,所以我們要賺有錢人的錢,就可以快賺錢和賺大錢。這就是猶太商人的經商哲學,而這一哲學是來自他們對世界的看法。
十三、「抓信息里的錢」法則和案例
信息是這個時代的決定性力量,信息是財富的引路人。及時擁有信息就等於擁有財富。
十四、中國商人群體與猶太商人的比較
1、經商技巧
潮商:技巧性很強,更多的是經驗性的延續。
浙商:經營手法平實,不重形式技巧。
晉商:善於理財
徽商:比較穩重
猶太商:善於藉助政府和國家政策
2、創業早期心態
潮商:敢拼敢闖
浙商:敢於冒險犯難
晉商:勤儉吃苦
徽商:靈活善變
猶太商:勤儉斂財
3、守業中晚期心態
潮商:經營趨於保守
浙商:堅持穩健經營作風
晉商:堅持穩健的作風趨於保守
徽商:喜棄商從政
猶太商:比較謹慎,但時刻在尋找新的商機
4、對待學習的態度
潮商:不善於再學習,特別是不喜歡理論知識,有輕文重實際觀念
浙商:善於吸取別人的一切長處,善於學習
晉商:也很善於學習,但更重實際
徽商:比較善於學習,儒商並舉
猶太商:時時刻刻注重學習,是世界上文盲率最低的民族
十五、猶太人的用人技巧
天堂是什麼?英國人當警察,法國人當廚師,德國人修車,瑞士人當秘書,義大利人當愛人。
地獄是什麼?德國人當警察,英國人當廚師,法國人修車,義大利人當秘書,瑞士人當愛人。
同樣的一群人,放的位置不同,就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這對企業同樣適用,對企業而言,什麼人都可以用,只要用人所長,企業可以是天堂。進一步研究表明,人惟有先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這樣一來看待自己和看待別人才能客觀,被人僱傭和用人的時候都會是適得其所,才會和諧、流暢、快樂。
十六、猶太人成功的十大法則
十七、教育是創造財富的根源
1、猶太人愛書、愛讀書是為了求知識,增智慧。猶太賢哲曾這樣教導猶太人:讀過很多書的人,如果他不會用書上的知識,仍可能是「馱著書的騾子」。
2、根據猶太人的統計,一個高中生一生比初中生多掙10萬美圓;一個大學生要比初中生多賺25萬美圓。早在11世紀猶太人就已經消滅了文盲,而當時歐洲的基督徒絕大多數是文盲。因此猶太民族在近代歷史上是人才輩出,群星璀璨。以色列經濟繁榮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擁有大量高素質的人才。所以,如果你想擁有財富,就必須先擁有知識。
十八、《塔木德經》
1、《塔木德》是一部猶太律法的網路全書,內容包羅萬象(公平競爭、正當利潤、公平價格,全書共分24部約300萬字),它指導猶太人工作、經商、生活、學習、思考。《塔木德》是由2000名學者用了近1500多年的時間以討論和研究的方式寫成。是許多猶太學者的智慧結晶,你可以同意這個學者的觀點,也可以反對另一個學者的意見。它是猶太民族智慧的基因庫,同樣是猶太商業智慧的基因庫。
2、根據許多猶太大亨的體會,只要能夠理解《塔木德》中的5句話,就必然能夠成就一個偉大的事業。猶太民族被稱為「一本書的民族」,可見《塔木德》已經成為猶太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猶太人的靈魂和頭腦。
十九、猶太拉比
猶太人在猶太教這個基石上以拉比為自治中心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並且度過兩千年離散的歲月。
二十、「掌握自己的命運」法則和案例
只相信自己是形成獨立意識的基礎,因此猶太人在任何環境下都能頑強的生存下去。同時這種惟我可信的做法,使猶太人很少上當受騙。具有獨立意識是改變自己命運的第一步,另外對你最重要的是自強不息。
猶太人把每次生意都當成第一次,與人接觸時都當成初交,避免把第一次交易獲得的利益,在第二次交易時因受騙而損失。
二十一、「信守契約的精神」法則和案例
據聖經記載猶太人是上帝的「特選之民」,猶太人出生的第八天要做「割禮」作為上帝和猶太人之間契約的證明。所以他們重視契約和聲譽,契約是他們存在的理由,如果不遵守契約就會有災難。因為,誠實是最高的商法,平等的交易、公正的執行,可獲得最多的實際利益。
二十三、「談判法則」和案例
下面是一個在猶太人中廣為流傳的經典故事。
有人把一個橙子給了兩個孩子。於是,這兩個孩子便為了如何分這個橙子而爭執起來。此時那個人就提出一個建議:有一個孩子負責切橙子,而另一個孩子先選橙子。結果,兩個孩子各自取了一半橙子,高高興興回家了。第一個孩子回到家,就把果肉挖出扔掉,橙子皮留下來磨碎,混在麵粉里烤蛋糕吃;另一個孩子把果肉放到榨汁機上打果汁喝,把皮剝掉扔進垃圾桶。
從上面的情形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兩個孩子各自拿到了看似公平的一半,可是他們的東西卻沒有物盡其用,沒有得到最大的利益。這說明,他們在事先沒有聲明各自的利益所在,從而導致了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場上的公平,結果雙方的利益並未在談判中達到最大化。
假如兩個孩子充分交流各自所需,即便是其中一個孩子即要批做蛋糕,有想喝橙子汁,也僅僅是創造新價值的問題。於是,想要整個橙子的孩子說:「如果把整個橙子全給我,你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還了。」其實呢,他的牙齒蛀得一塌糊圖,父母上星期就不讓他吃糖了。另一個孩子也很快就答應了,因為他剛從父母那裡要了5元錢,准備買糖還他。如果雙方協商成功,5元錢就可以用來玩游戲了。
二十五、喬-吉拉德的競爭力
喬.吉拉德,1928年11月1日出生於美國底特律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9歲時,喬.吉拉德開始給人擦鞋、送報,賺錢補貼家用。喬.吉拉德16歲就離開了學校,成為了一名鍋爐工,並在那裡染了嚴重的氣喘病。35歲那年,喬.吉拉德破產了,負債高達6萬美元。三十五歲以前,喬.吉拉德是個全盤的失敗者,他患有相當嚴重的口吃,換過四十個工作仍一事無成,甚至曾經當過小偷,開過賭場;然而,誰能想像得到,象這樣一個誰都不看好,而且是背了一身債務幾乎走投無路的人,競然能夠在短短三年內爬上世界第一,在15年的汽車推銷生涯中總共賣出了13001輛汽車,平均每天銷售6輛,而且全部是一對一銷售給個人的。他也因此創造了吉尼斯汽車銷售的世界紀錄,同時獲得了「世界上最偉大推銷員」的稱號,這個人就是-----喬.吉拉德先生。
⑨ 猶太人的成就
1901年至2015年間,猶太人一共獲得了194項諾貝爾獎,占諾貝爾獎總數的22%。事實上,猶太人獲得的諾貝爾獎比其他任何種族都多,統計數據顯示,猶太人獲得的諾貝爾獎的機率要比其他種族的人高500倍,這一反常現象多年來一直備受爭議。
⑩ 弗洛伊德為什麼是三個偉大的猶太人之一
《聖經》認為猶太人的祖先是流浪的亞伯拉罕,就也是對猶太人起源最有深遠意義的表述。
猶太(Jew)民族發源於古代西亞閃米特(閃族)的一個支脈。公元前18世紀中葉,猶太人在其族長亞伯拉罕的帶領下遷徒至迦南地(巴勒斯坦的古稱),被稱為希伯來人,意即「河那邊來的人」。後來,為躲避自然災害遷徒到了埃及尼羅河三角洲東部,公元前13世紀末期,又返回迦南地,於公元前11世紀形成了統一的希伯來王國。大衛王時奪取了耶布斯城(耶路撒冷古稱),並將首都建成在城南的錫安山上。從此,耶路撒冷成為歷代王國的首都。因此,錫安(Zion)亦指耶路撒冷,成為猶太教和猶太人嚮往的聖地。錫安主義(Zionism亦稱猶太復國主義)一詞即源於此。
公元前926年,希伯來王國分裂為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公元前722年和公元前586年,分別被亞述人和巴比倫人所滅。在其後數百年中,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先後征服了巴勒斯坦這塊土地。公元135年,猶太人反抗羅馬人的起義被鎮壓後,開始流散到世界各地。從公元7世紀起,巴勒斯坦地區的居民逐漸以阿拉伯人為主。在將近2000年的流散生活中,猶太人不斷遭受來自居住國的各種歧視和迫害,反猶排猶活動到本世紀三四十年代發展到極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約有60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德國的屠刀之下。
18世紀,歐洲猶太人受到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開始爭取猶太民族的解放。19世紀,奧地利記者赫茨爾較為完整地提出了猶太復國主義思想,世界各地陸續建立起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猶太人開始大量移居巴勒斯坦。1948年5月14日,根據1947年聯大通過的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號決議,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本·古里安在特拉維夫宣讀《獨立宣言》,以色列國正式宣告成立。
目前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中共有1350萬猶太人,其中美國最多,約有560萬。此外,有較大猶太人社區的國家還有法國、俄羅斯、阿根廷等。在香港約有2500名。宋朝時,一些猶太人經印度移居到我國河南開封,並逐漸與漢族融合。在非洲的衣索比亞曾生活著一些黑人猶太人,以色列政府通過「摩西行動」和「所羅門行動」,將其中的約2萬人接至以色列。今天的猶太人既有種族的也有宗教的含義。2000年的大流散,猶太人與居住國民族不同程度地發生了同化,早已是面目各異,形形色色,但猶太人的概念始終沒有消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對自己文化的熱愛和宗教信仰。
對於猶太人為何世代遭受世界范圍的反猶排猶主義的迫害,觀點眾多,莫衷一是。有的說是猶太人太過精明,「人至察則無徒」;有的說是宗教原因,因為基督教信奉的耶穌基督就是被猶太人出賣而遭殺害的;還有學者認為,在中世紀,基督教國家視放債收息為罪孽,然而當時各國都禁止猶太人從事其他「正當」職業,他們只能從事這種「罪孽」的行當,這更加深了對猶太人的仇視。長期的反猶排猶史,猶太人被打上了惟利是圖的奸商或守財奴的烙印,就連莎士比亞也沒擺脫對猶太人的偏見,他筆下的夏洛克曾被認為是猶太人的代表。
的確,猶太人自命不凡,不僅自稱是上帝的選民,而且是敢跟上帝較量的人(「以色列」即與上帝摔跤的意思)。他們向人類貢獻了《聖經》(舊約),億萬信徒在這里找到了精神歸宿;他們收租放債的「罪孽勾當」奠定了商業時代的金融法則;他們以佔世界人口不到0.3%之勢,獲取了諾貝爾獎的30%之多。無論在科學、思想還是文化和藝術領域中,無不閃爍著猶太人的智慧之光,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卡夫卡、門德爾松、畢加索以及新聞通訊的鼻祖路透,還有許多國際著名的政治家都是猶太人或有猶太血統。可以說,人類文明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與猶太人的貢獻密不可分。猶太人傳統上重視教育,與中國儒家的「勞心者治人」不謀而合。他們不幹粗活,鋪路、蓋房、種田和收垃圾等多僱傭阿拉伯人或者其他外籍勞工承擔。
猶太人也確實很愛錢,但與其說是愛錢,不如說他們更懂得,在商業社會,錢的重要性和如何使用錢。猶太人賺起錢來毫不客氣,但同時也不乏施捨行善的美德,通常都會拿出自己收入的10%作慈善捐助,以色列社會非營利性組織機構數不勝數,都是以捐款形式建立的,在提供社會福利、維護公民權利和促進阿以民族和睦等很多方面都發揮著積極作用。當然,一些極右組織也是靠捐款集資運作的。
猶太人也很能幹。也許正因如此,上帝賜給的「應許之地」貧瘠無比:地上少內河,地下無礦藏,一半國土是荒漠。然而,流散世界2000年後,他們竟在這樣的環境中復興故國,讓荒漠變成了綠洲,農業、教育、科技和軍事都很發達,就連間諜水平都不時讓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克格勃同行嘆為觀止。年輕的國家和古老的文化傳統、宗教勢力的強大和移民來源的廣泛,構成以色列獨特的社會基調。移民背景的不同、政治觀點的分歧以及宗教信仰程度的差異,使每個以色列人都將自己置於不同的利益群體之中,他們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知識面廣,又關心政治,任何事件都有可能導致他們之間碰撞的加劇,引起激烈的爭論。以色列人自嘲道,600萬人口中有600萬個總理。在社會固有的各種矛盾中,以宗教勢力和世俗者、左翼和右翼陣營、東方裔與歐裔猶太以及阿拉伯公民與猶太公民之間這四大矛盾最為突出,以色列前總理拉賓不幸遇刺身亡,就是這種內部矛盾惡化的結果。以色列人自己也承認,從這些矛盾的角度來說,以色列實際上已被分裂為兩個國家。
這就是猶太人:太平盛世內訌不斷,矛盾激化時不惜刀槍相見,大敵當前又顯出驚人的團結和超凡的能力。對於猶太人來說,沒干成的事多是不想干,想要乾的事很少幹不成。在東西方交匯處的這塊彈丸之地,這個古老奇特的群體始終吸引著世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