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服務應該如何創造價值
態度決定高度
㈡ 如何在服務界面上創造可感知的服務
1 傳統電信維護模式面臨的挑戰
隨著電信行業競爭格局的形成,電信運維體系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在客戶服務方面仍然面臨一系列的挑戰。
(1)長期採用專業化的管理模式,不同的產品(如電話、寬頻和帶寬型業務)由不同的維護單位負責,往往出現多頭面對客戶的情況。
(2)面對客戶缺乏統一的維護主體。產品的售中、售後環節由不同專業的維護人員面對客戶,客戶感知較差。
(3)網路運維系統的資源分散。網路和技術資源優勢未能進行有效整合,未能充分發揮資源價值。
(4)售中、售後在客戶端實施環節的標准化、規范化服務有待提高,已影響電信運營企業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與此同時,客戶對服務的期望值卻顯著提高,服務的提升能力與客戶期望值的差距日漸擴大,傳統的運維模式需要創新和發展。
2 創建面向客戶的維護服務體系
目前,維護模式逐步從被動向主動轉變,從面向網路設備、網路運行質量向面向網路、面向業務、面向客戶轉變,這是電信運維體制創新發展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其中,面向客戶維護體系的重要舉措是成立了專門的客戶網路維護團隊。客戶維護工程師作為電信運營企業與客戶的紐帶,對客戶來說代表了電信運營企業,而在企業內部則代表客戶,並主要承擔以下兩項任務。
(1)做好傳統電信業務在客戶端的服務工作;
(2)開展客戶內部網路的外包服務工作。客戶網路維護單位作為面向客戶提供服務的實體單位,使電信運營企業首次從客戶角度看待問題,從制度上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提供了根本保障。
3 關注客戶感知,提升服務滿意度
如何做好面向客戶的維護服務?什麼才是客觀、准確的評價標准?這是電信運營企業在面向客戶轉型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近年來,電信運營企業的服務評價方式已經從企業角度制定測評指標轉變為聘請專業公司開展客戶調查來評價服務質量,其中,客戶滿意度成為主要的評價標准。
客戶滿意度主要由以下5項感知性指標構成。
(1)有形性。物資設施、設備、員工形象。
(2)可靠性。具有可靠准確地履行服務承諾的能力。
(3)響應性。能夠及時響應客戶需求並迅速提供服務。
(4)保證性。員工的知識和禮節以及由此表達出自信和可信的能力。
(5)移情性。關心客戶,給客戶個別的照顧,即個性化服務。
據調查,5項指標的相對權重分別是:可靠性為32%,響應性為22%,保證性為19%,移情性為16%,有形性為11%。由此可見,對客戶來說,可靠性是最有價值的,如果可靠性較低,產品就失去了價值,電信運營企業所做的其他方面的努力基本上是白費功夫。保證可靠性就意味著傳遞基本服務,大多數顧客對他們所要接受的服務期待相對較低,不會設置特別高的標准,不會尋求特殊的服務,一般只需要通過應有的規范化來提供基本服務即可。相應地,電信運營企業對其數量龐大的公眾類客戶採用規范化的服務模式即可滿足客戶需求。
但是針對大客戶,僅有規范化的服務模式還遠遠不夠。盡管可靠性是滿足客戶期望的最基本要求,但是保證性、響應性、移情性等反映過程的指標卻是超越客戶期望、大大提升客戶滿意度的基礎。因此,最合理的客戶滿意策略是將最基本的指標放在恰當的位置,然後在滿足過程指標的基礎上贏得客戶滿意。長期以來,電信運營企業的維護體制是面向網路的,因此形成了必須保證網路高質量運行的維護理念,從而保證了所提供的服務具有較高的可靠性,但是舊的經營模式又使電信運營企業在客戶服務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隨著電信運營企業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應在保證網路質量的基礎上,重點關注服務提供過程,在提升保證性、響應性、移情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從而提升客戶滿意度。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服務質量。
(1)保證性。要加強對直接服務客戶的工程師、線路維修人員和間接服務客戶的熱線服務人員的培訓,規范客戶端作業人員的形象(服裝、工牌、工具包等)、禮儀、作業規范和作業技能等。
(2)響應性。應通過較高的業務開通時限、故障修復時限等保證,這是電信運營企業目前完成較好的指標。但還應變被動為主動,使主動服務成為面向客戶服務內容的主導。
(3)移情性(個性化服務)。在服務過程中,對客戶提出的個性化需求及時響應,並根據客戶的行業及應用特點,給予個性化的主動服務。
以上只是改善服務過程指標的一些措施,在實踐中還需要進一步做精做細。提升服務水平是以成本為代價的,因此應平衡好兩者的關系。服務差異化是一種較好的方式,將不同的服務等級與服務價格相對應,形成不同的服務產品,由客戶自由選擇,從而獲得不同的服務。
4 延伸內涵,創造價值
建立面向客戶的服務體系後,不但可以對傳統業務的服務質量進行有力的提升,而且能夠通過服務創造價值。傳統的電信服務是電信業務的輔助支撐,目的是保證客戶能夠正常使用語音、上網及專線互聯等業務,並不關注客戶的網路以及軟硬體的運行情況,服務界面只到達電信業務的接入終端,為客戶提供狹義的端到端電信服務,運維體系的業務流程及管理模式均是圍繞所提供的電信業務來設計和運轉的。電信運營企業幾十年來採用以網路為核心的運作模式,建立了非常完備的網路運維管理體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擁有一支遍布各地的專業維護隊伍。這是電信運營企業提供難以復制、難以模仿服務的基本保障,是中國電信區別於其他IT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建立了自己的IT系統,但當客戶面對其日益復雜的網路、設備及主機等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迫切需要有人能夠為他們提供整合的一攬子服務,這就為發揮電信運營企業的運維優勢、拓展服務范圍、通過服務創造價值提供了廣闊的市場。IT行業開展外包服務業務的企業很多,電信運營企業的獨特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概括來說是具有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的規模優勢。具體來說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具有高效的運維管理體系、面向客戶的維護體系,具備開展IT外包服務的實體。(2)多網路、多平台、多設備的運營管理經驗。
(3)多專業技術綜合運用能力。
(4)覆蓋廣泛、延伸到各市縣、村鎮的專業維護隊伍。
(5)可提供從客戶區域網到廣域網,特別是跨省市、跨區組網的客戶全網整體維護服務。
(6)具有較好的維護知識管理體系。
(7)具有較強的服務整合能力,對各類設備廠商、軟體服務提供商的議價能力較強。
與客戶自維、設備生產廠商、其他IT服務企業相比,電信運營企業開展IT外包服務業務的優勢如圖1所示。
圖1 電信運營企業開展IT外包服務業務的優勢
在市場向進一步細分和專業化方向發展的趨勢下,IT外包服務市場日漸成熟。客戶從針對不同設備購買不同服務的方式轉向購買整體服務解決方案;從面對多家服務提供商向面對集成服務商轉變;從模糊服務需求向購買規范的服務產品轉變。客戶希望將IT系統交給具有實力的服務提供商,這樣不僅可獲得安全可靠、高水平的服務,還能進一步壓縮成本。電信運營企業應發揮優勢,打造具有電信特色的外包服務產品。為此電信運營企業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發揮網路優勢,向具有廣域網路的跨省、跨地區大客戶提供整體打包服務,如客戶主點+電路+客戶分點。
(2)發揮維護力量覆蓋面廣的優勢,向具有點多面廣的終端類設備/軟體的客戶提供末稍外包服務。
(3)發揮集中監控優勢,向具有重要機房的客戶提供7×24h的「機房無憂」監控服務。
(4)發揮電信網路設備備件資源充足的優勢,提供設備應急備件支持服務。
電信運營企業還在PBX維護、機房標准化整改、網路優化、網路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總之,只要發揮優勢、緊緊圍繞服務客戶,電信企業創建的外包服務產品一定能夠獨樹一幟,擁有廣闊的市場。電信企業應該如何做好外包服務呢?關鍵是以面向客戶的維護體系為依託建立外包服務體系。客戶網路維護單位負責承接外包服務並牽頭針對商機捕捉、制定方案、成本測算、報價、談判、合同簽訂、開展服務、交付、後評估、質量管理控制等關鍵環節,制定出相應的標准和流程,並將其納入企業的生產體系,還要建立項目風險評估機制,以規避風險。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服務成本測算和報價環節,這需要對不同的服務產品進行深入分析,建立相應的成本測算模型,特別是其中的人工成本測算,要根據具體的服務內容、周期、技術復雜度等情況進行充分考慮並結合本地維護人員勞動力成本進行綜合計算。在後續的實施過程中,要有詳實的記錄,以便與預算對照分析,修正成本測算模型,使之更科學、更精確。
總結開展外包服務的經驗,那就是採用客戶網路維護單位選派的客戶工程師擔任項目經理,組織開展工作,這種方式具有較高的效率和可操作性。這就需要改變電信運營企業傳統的工作方式,即前端負責售前,後端負責售中、售後的模式,而應把後端前移,項目經理從售前階段即介入項目,在售前、售中及售後階段即全程對項目負責,這樣有利於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對風險的控制。項目經理制的業務開展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項目經理制的業務開展模式
5 結束語
通過建立面向客戶的維護服務體系,不但能使傳統的電信服務再上一個台階,而且能夠實現服務創造價值。通過提升傳統電信業務的客戶滿意度,不僅增加了客戶的在網粘性,還能通過與客戶的溝通挖掘新的商機,這是服務創造的無形價值。開展外包服務業務,則直接創造有形價值,售後服務階段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佔的時間較長,可創造無限的價值空間
㈢ 服務能夠創造什麼價值為什麼服務創造價值針對這兩個問題的論文
500字?這個是論文嗎?是面向什麼方面的?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qiyeyanjiu/你看看,一般的論文都有
㈣ 如何理解「服務創造價值」如何把「服務創造價值」的理念滲透到實際工作中去
1、完善的服務可以樹立和鞏固品牌形象,增加品牌價值;2、完善的服務可以回發現和挖掘市場潛力,充分答利用現有的商品,最大限度地佔領市場;3、完善的服務本身就是企業的利潤增長點。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要以服務為核心,圍繞服務開展經營管理工作,充分滿足服務對產品提出的各項要求;以服務知道產品的設計、生產、管理、銷售。
㈤ 你認為服務如何創新
從經濟角度看,服務創新是指通過非物質製造手段所進行的增加有形或無形「產品」之附加價值的經濟活動。這種活動在信息產業表現得尤為突出。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使得產品技術和功能的同質化水平越來越高,通過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生產成本來競爭的空間越來越狹窄,因而服務成為企業進行市場競爭的重要武器。
從技術角度看,服務創新是以滿足人類需求為目的的軟技術的創新活動。這種活動可分為圍繞物質生產部門的管理、組織、設計等軟技術創新活動,圍繞文化產業、社會產業的推動社會和生態進步,豐富精神生活的軟技術創新活動以及圍繞傳統服務業和狹義智力服務業的軟技術創新。
從社會角度看,服務創新是創造和開發人類自身價值,提高和完善生存質量,改善社會生態環境的活動。因此,服務創新通過滿足物質需求、精神和心理需求,並提供解決問題的能力,保障人們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健康,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傳統的技術一直把「人心」排除在外,隨著物質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更在乎生活的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直覺),更希望自己的心情、情緒、感情、倫理道德和人的尊嚴得到尊重。這就要求未來的技術不能單純強調「效率第一」、 「效益第一」,還要研究和發展那些犧牲一點效率而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變得更容易,更舒適和方便,尊重人的情緒、感情和道德的技術。即,重視人「心」的技術。反過來,人們對人類自身價值和能力的認識也遠遠不夠。這些因素就是使很多硬技術「軟化」的動力,是製造業服務化的動力,是提高軟技術附加價值的重要內容,因而是服務創新重要課題。這在社會服務業和文化服務業的創新中體現得尤其明顯。
從方法論角度看,服務創新是指開發一切有利於創造附加價值的新方法、新途徑的活動。這種途徑可分為圍繞物質生產部門的管理、組織、設計等的軟技術創新活動,圍繞文化產業、社會產業的文化娛樂、體育、媒體等豐富精神生活術,圍繞傳統服務業和狹義智力服務業的軟技術的創新。即,服務創新是指發明、創造或開發、應用新的服務方法、服務途徑、服務對象、服務市場的活動。
㈥ 如何提升服務感知和服務體驗
一、客戶體驗是衡量服務質量的終極標准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客戶主體結構、消費習慣等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客戶屌絲化、終端智能化、上網碎片化等趨勢明顯。移動互聯網正在推動一場以客戶感知和需求為核心的「客戶體驗革命」,一切不重視客戶體驗的企業或產品都將黯然失色!在此形勢下,打造卓越客戶體驗已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俘獲客戶、提升服務差異化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對客戶體驗的重視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站在電信運營商的角度來說,從語音經營時代進入流量經營時代,客戶服務質量的管控模式也需要與時俱進。傳統的滿意度模型是服務管控的常用手段,今天來看它僅僅能發揮KPI考核的作用,對於提升客戶體驗基本上沒有實質性的指導作用。因為客戶滿意度模型本身是站在短板改進的思路來找路徑提升服務質量的,但是,事實上客戶不滿意的地方不一定是客戶感受最強烈的地方,即使電信運營商在客戶最不滿意的地方下大力氣來改進了,結果可能對提升客戶感知毫無用處,只是瞎子點燈白費蠟而已。根據峰-終定律,我們應集中資源在最能影響客戶體驗的峰點或終點做好服務,這樣才是提升客戶感知的途徑。而客戶滿意度作為衡量服務質量的標准,自有其固有的優勢:比如測量的連續性、與競爭對手的可比性、作為KPI考核的易用性等,但其本身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測量的時效性、對服務提升的操作指導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
服務的終極目標是適應客戶的人性、滿足客戶的需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服務質量的衡量標准不能再局限在客戶滿意度了,只有客戶體驗才最能為客戶心聲做「代言」,才最能反映客戶真實的需求,應當將客戶體驗作為衡量服務的終極標准。
二、服務設計是提升客戶體驗的必由之路
筆者長期觀察發現,國內運營商在客戶服務管理上普遍缺乏服務設計意識。特別在服務交付界面的缺乏系統性的服務體驗設計,鮮見能給客戶留下深刻印象的服務亮點。雖然運營商近幾年都在提「客戶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客戶為根、服務為本」等口號,但是在服務管理方面的「去電信化」仍然有很多不足,例如重「流程管理」,輕「客戶感知」,沒有完全站在客戶角度來交付服務,服務流程的制定只考慮內部管理的方便,而不注重如何去迎合客戶的需求、符合客戶的消費習慣。
在某次客戶調查中,詢問客戶對個服務渠道的評價,結果客戶普遍對10086、客戶經理和營業廳三大服務界面的滿意度較高,都答曰:「都還好」、「差不多「、「馬馬虎虎」,但是大部分客戶說不出讓他們印象深刻的服務亮點,這就說明移動公司的服務是沒有識別度的,只能做到滿足基本需求,還沒有給客戶一個良好的體驗。但是,我們的服務管理者應當充分認識到:客戶體驗為王的時代,差不多其實就是差很多!
那麼,到底該如何提升客戶體驗呢?如前所言,我們要做的就是傾聽客戶的心聲、洞察客戶的人性,從客戶感知的角度出發,重構客戶服務模型、設計我們的服務模式。服務設計是提升客戶體驗的必由之路。
三、應用峰終定律和服務藍圖技術進行服務設計
在說提升客戶體驗的方法和路徑之前,先有必要澄清一下什麼是客戶體驗。所謂「客戶體驗」從字面上來解析即「以身體之、以心驗之」,指個人印象深刻或者對個人產生深刻影響的互動事件或過程,是通過親身的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親身的經歷或親身的感受,側重於在實踐中從感性方面認識事物。ISO定義對客戶體驗的補充說明有著如下解釋:客戶體驗,即客戶在使用一個產品或系統之前、使用期間和使用之後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認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應、行為和成就等各個方面。由此可見,客戶體驗是一種純主觀的在客戶使用產品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感受,與客戶感知還是有一定差異的,客戶感知是客戶從關注產品、使用產品、接受產品售後服務等全過程中的心理感受,更側重於事後的評價。客戶體驗有三個特點:其一,客戶體驗是主觀的,客戶體驗是主觀的,且其注重實際應用;其二,客戶體驗是可識別的,對於一個界定明確的客戶群體來講,其體驗的共性能夠經由良好設計實驗來認識到;其三,客戶體驗是情境化的,客戶體驗離不開具體的場景,客戶自身和使用環境等因素都對其體驗產生影響。
談到服務設計說到底是服務提供者要發自內心的讓接受服務的人能感受到自己的獨具匠心、一番心思與情意的。這一番心思就包含著設計、規劃的意思在裡面。所謂「服務設計」就是體系化的思考服務的過程,有效的計劃和組織一項服務中所涉及的人、基礎設施以及物料等相關因素,從而提高客戶體驗和服務質量的設計活動。服務設計不僅關注產品本身,也需要將關注點擴展到與客戶發生交互的各個觸點(touch-point)上,用戶體驗的范疇已經從「產品」擴展到「以產品為中心的整個服務過程」,通過形式各樣的觸點與客戶產生聯系,從而形成服務體驗。
那麼,如何開展服務設計呢?常見的方法有:服務路徑走察、日誌法、背景訪談,頭腦風暴,形象輔助,聯合創造,原型走察,人物角色分析,服務設計藍圖,角色扮演,故事版等。在這里,筆者重點推薦峰-終定律和服務藍圖技術。峰-終定律是用來發現服務場景下的峰-終時刻的理論依據,而服務藍圖技術則是將服務設計點融合、體現出來的一種可視化的服務顯性化工具。
先說峰-終定律。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恩曼(Danny Kahneman)將源於心理學的綜合洞察力應用於經濟學的研究,他提出了著名的「 Peak-End Rule 」(峰.終規則),指出影響人們體驗的是所謂的「峰」和「終」兩個關鍵時刻的經驗在峰」(peak)和「終」(end)時的體驗,主宰了我們對一段體驗的好或者壞的感受,而跟好壞感受的總的比重以及體驗長短無關。峰-終定律指出了如何判斷客戶體驗的核心環節及各環節的核心需求,要注重客戶每個關鍵時刻的」峰」和」終」體驗。
服務藍圖是一種准確地描述服務體系的工具,它藉助於流程圖,通過持續地描述服務提供過程,服務接觸、員工和客戶的角色以及服務的有形證據來直觀地展示服務。經過服務藍圖的描述,服務不僅被合理地分解成:服務提供過程的步驟、任務、完成服務的方法,識別客戶同企業及服務人員的接觸點,從而可以從這些接觸點出發來改進服務質量。它是一種有效描述服務傳遞過程的可視技術。
㈦ 手術室護士節用心服務創造感動演講稿 好的話多多加分 急需
最可愛的人
一襲綠色洗手衣,一頂藍色手術帽,一張藍色防護口罩遮住的臉龐下露出兩只明亮的眼睛,這就是**醫院手術室護士們工作時的形象。是的,這就是我們!一個年輕充滿活力的集體,我們雖沒有鮮花和錦旗的環繞,可工作的方方面面,記錄著我們繁忙而緊張的手術任務,生活的點點滴滴,寫滿了無影燈下的天使之情。也曾有許多人對脫下手術衣、換上生活便裝的我們贊嘆不已:原來手術室的護士姐妹好漂亮哦!
手術室—一個神秘的地方,一個讓每一個病人聽來都打怵的字眼,但它恰恰又是維系著病人的生命與健康,承載著病人家屬的希望所在!每天都要接觸到需要手術的病人,許多患者帶著忐忑不安、沮喪的心情進入手術室,陌生的環境往往使他們不知所措,當看著家屬們戀戀不舍地與患者分開,眼神里充滿了期盼,充滿了擔心,是一種責任感,自然的讓我們把病人當作親人般的關心和幫助。我們清楚的知道我們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甚至連每一次的進出都牽動著他們的心啊!
手術室的工作是一項細致的腦力和體力相結合的工作,一個需要處處注意細節的工作!認真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對於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為術中病人墊好肩墊,蓋好暖被,包裹足心與手臂,術中沖洗使用溫熱液體,棉簽濕潤口唇,一句安慰的話語、一個鼓勵的微笑,等等,微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出的卻是對病人的關愛和呵護,增進了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
沒在手術室工作過的同事一說起手術室,都會露出羨慕的眼神:「手術室不錯啊,幹活爽快,不像我們病房那麼多瑣碎事,總也做不完……」。然而,在手術室工作的這幾年來,卻真的是感覺是一上手術台,就猶如上戰場!當我們穿好手術衣戴好手套,戰斗就要拉開序幕。手術台邊,我們動作麻利地准備好各種手術器械,全神貫注地盯著醫生的每一個動作,快速而准確地為他們傳遞著托盤上的手術器械。穿針引線、清理物品,手術過程緊張而艱險。在蒼白的無影燈下,手術室顯得異常安靜,有的只是手術器械的聲音,醫療儀器發出的嘟嘟聲,以及醫生護士的呼吸聲。腿腳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餓了要忍得住,眼皮打架了也必須得頂住。我們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因為隨時都可能有急診手術。有時候,連夢里都是手術,大汗淋漓地在病人一張張痛苦扭曲的臉和家屬聲嘶力竭的哭喊聲中陡然驚醒。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默默無聞。遇到大手術經常經常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拖過時間吃冷飯,或者為了接台手術提前匆匆扒幾口飯是常事,日子久了,帶葯上班的姐妹竟超過一半,胃痛的受不了了就悄悄的讓姐妹們往嘴裡塞兩片達喜,繼續一絲不苟的配合著手術的順利進行,一針一線、一刀一鉗一塊紗布都不敢有絲毫疏忽。我們的工作是辛苦的,但當我們認真地配合好手術的每一個步驟,使病人恢復健康時,我們幸福!我們歡樂!手術室又是個團結的大家庭,大家彼此配合、互幫互助。特別是遇到緊急重大搶救時,姐妹們都會主動留下來,你負責輸血輸液,我負責台上的器械配合,她負責手術物品的供給……大家緊張有序,齊心協力,當手術順利結束,在無影燈熄滅的那一剎那,手術室大門一打開,門外的家屬立刻圍上來,看到親人已闖過鬼門關,他們相擁,喜極而泣。雖然見慣了這樣的場面,但每到那一刻,我們依然被深深地感動著!
手術室的工作是無影燈下站立的事業,四方的手術間,三尺的手術台,就是我們揮灑淚與汗的舞台,我們把辛酸埋在心底,把辛苦放在腦後,把同情藏在心窩里,雖然甜美的微笑被裹在淺藍色的口罩里,但那份真誠依然穿透所有的阻隔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心的距離不再遙遠,讓所有的疾病望而止步,讓垂死的生命超越無限……
㈧ 以服務創造價值為題的作文,求求求
人生的價值是什麼?作為中學生的我並不能准確的回答這個問題。但我明白人生的價值決不是索取,而是對社會和人民的奉獻,它要求我們當代少年必須勇於奉獻、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必須努力學好各種科學知識。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張衡發明的 「地動儀」,祖沖之推算出的圓周率,華佗的全身麻醉技術等等,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許多重要貢獻。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古往今來無數的仁人志士、革命英烈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實現著他們不屈不饒、自強不息、鍥而不舍的人生價值。
怎樣的人生才真正有價值呢?請看――
我們的「抗非勇士」鄧練賢、「特等功臣」鍾南山在大家遭到SARS病毒襲擊時,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病人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不怕犧牲,堅守崗位,零距離的與病人接觸,鍾南山爺爺夜以繼日的與同事們探索救治方案措施,鄧練賢伯伯為此更是光榮的獻上了自己的生命。洪峰中矗立的英雄――在開縣抗洪中犧牲的消防戰士張軍哥哥,9月3日剛剛度過了人生第19個生日,2天後的9月5日,他倒在了抗洪戰斗轉移災民的第一線,走完了短暫的人生旅程,中隊的營區里至今彷彿仍回盪著2天前戰友們開心的祝福。
「航天英雄」費俊農和聶海勝叔叔不顧個人安危,想到的是國家的榮譽,他們英勇地走進了「神六」,驕傲地邁出了「神六」,他們牽動了全國人民,不,牽動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弦,使航天事業有了新的突破,使我國向未來邁出了嶄新的一步。
他們處處事事想到的是別人,用自己的行動創造出了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這些可歌可泣的事跡怎能不震憾人心呢?生活在當代的我們,環境和平安寧,路上鋪滿鮮花,更應該向前輩學習,向時代的先鋒學習,自尊自信、勇於奉獻。奉獻使人快樂、使人高尚――點點滴滴、絲絲縷縷、粒粒顆顆匯聚起來,灌溉的是良田萬頃,照亮的是錦綉中華,哺育的是無數生命。積極進取、勤奮學習是我們學生最首要的任務,如果現在不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那麼將來就根本談不上光輝的一生,有價值的一生。如果那樣新的領域就不能更迅速地開拓,科學技術也就無法向前發展。
我們一定牢記胡錦濤總書記的教誨,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愛國信念,學習科學文化,掌握報國本領,發奮圖強,用雙手創造財富,勇敢地擔當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使偉大的民族精神在我們的不懈奮斗中綻放得更加絢麗!讓自己的一生放射出光輝燦爛的異彩!
㈨ 酒店讓顧客吃好,喝好,為顧客創造有感覺的服務心得
用心服務吧
其實服復務制行業,尤其是現在的社會,其實所有人都是顧客,都是消費者,那麼換位思考,去到這家酒店,怎麼舒服/舒適/放鬆/溫暖等,就是酒店經營者要考慮的。
當然,離不開挑選一批志同道合的員工,一起來營造家的溫馨感,只有員工內心散發出服務的意識,才能讓顧客感應到。
很期待這樣的酒店越來越多,處處是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