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靶向治療」是什麼意思
除了常規的手來術、放療自、化療、生物治療和中醫中葯治療外,針對腫瘤在器官組織、分子水平的靶點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治療技術進行靶點治療。局部的病灶靶點可以用局部靶向消融治療、靶向放射治療、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向內照射治療、高能聚焦超聲治療、血管內介入治療和局部葯物注射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的靶點是針對腫瘤細胞的惡性表型分子,作用於促進腫瘤生長、存活的特異性細胞受體、信號傳導等通道,新生血管形成和細胞周期的調節,實現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或促進凋亡的抗腫瘤作用。與傳統細胞毒化療不同,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具有特異性抗腫瘤作用,並且毒性明顯減少。
② 我爸腦梗塞、後來介入了支架四萬多、手術完以後大夫說血栓又堵到了別的血管造成了新的中風、現在左半身不
腦血栓疾病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可是有許多人並不知道這種疾病會帶來哪些具體的危害,大家要注意能夠意識到這種疾病的嚴重危害性,做好詳細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腦血栓疾病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1·人體腦血液中存在著凝血系統和抗凝系統。在正常情況下,二者保持著動態平衡以保證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動,也不會形成血栓,在特殊情況下,如血管有硬化,狹窄等損傷天氣寒冷,出汗過多、血壓過低、缺乏飲水等情況下,會使血流緩慢、血液濃縮粘稠、致凝血功能亢進或抗凝功能削弱時,則會打破這種平衡,使人處於「易栓狀態」。
2·血栓病可以發生在血管的任何地方,血栓隨著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如果在腦動脈血管中停留,阻礙了腦動脈正常血液的流通就是腦血栓,從而引發缺血性中風發作,若堵塞了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則會誘發心肌梗塞,此外,還有下肢動脈血栓下肢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等。
3·血栓形成,大多數一發病就會出現嚴重症狀,如腦梗塞的偏癱失語;心肌梗塞的劇烈心前區絞痛肺梗塞引起的劇烈胸痛、呼吸困難、咯血等症狀;如下肢形成血栓則會引發兩腿疼痛,或出現冰涼感和間歇性跛行等。極嚴重的心、腦梗塞和肺梗塞還可引發猝死。
③ 肝癌介入治療發明者
肝癌是人類常見腫瘤疾病中較為嚴重的一種,由於其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常常會被患者誤診,給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困擾 如果您的身體健康出現了疾病的症狀,千萬不要耽誤診斷,應及時去正規醫院就醫,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的後果。
④ 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治療是介入治療與手術治療嗎
1979 年,瑞典的醫師發明了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
治療冠心病,即通過動脈引入指引導管和導絲,再沿導絲將球囊送入病變部位進行擴張治療冠狀動脈狹窄,而這項技術是通過下肢股動脈途徑完成的。1989 年,加拿大的醫師發明了經前臂橈動脈途徑的冠狀動脈造影技術。1994 年,荷蘭的醫師發明了經橈動脈途徑的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技術。
冠脈介入治療是依靠機械原理使狹窄的冠狀動脈管腔擴大,以改善血管供血狀況的方法。患者經冠脈介入治療後,並不意味著就此可一勞永逸,高枕無憂。為保持冠脈管腔通暢,防止再狹窄的發生,還需注意許多事項。
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脈介入治療(經皮冠脈球囊成形術或支架置入術)後,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得以解除,缺血部位心肌供血大大改善,患者心絞痛發作可明顯減輕或消失,部分患者可恢復到發病前的正常生活、工作、社交狀態。但冠脈介入治療是依靠機械原理使狹窄的冠狀動脈管腔擴大,並針對冠心病的病因進行治療,而且只能對部分血管進行干預。因此,患者經冠脈介入治療後,通常還需要進行相應的輔助治療,以保持冠脈管腔通暢,降低再狹窄發生率。這些治療即所謂冠心病的二級預防措施。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人稱冠狀動脈搭橋術,是外科治療冠心病的一個重要手段。它適用於各種類型心絞痛,對於有臨床症狀的心絞痛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顯示主動脈主幹狹窄大於50%、分支狹窄大於70%者,冠狀動脈搭橋術有著非常肯定的良好治療效果。
對於急性心肌梗死,如能在6 小時內行急性冠狀動脈搭橋術,也能使瀕臨壞死的心肌組織重新得到血液灌注而存活,從而挽救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對於那些有多支病變、廣泛的冠狀動脈狹窄、左主幹病變、支架置入後再狹窄,以及伴有心肌梗死後產生的並發症,如室壁瘤、室間隔穿孔、二尖瓣關閉不全等,冠狀動脈搭橋術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對於冠心病的治療已呈多元化趨勢,除了內科的葯物治療、介入治療外,「不停跳」心臟搭橋術已繼傳統的冠心搭橋術之後,成為一種先進的手術方法。傳統的冠心搭橋術必須先阻斷L 主動脈,讓心臟停止跳動,然後藉助「人工心肺」
體外轉流,以維持人體的血液循環和呼吸,同時實施手術。由於此時的冠狀動脈內無血液供應,心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故容易造成術後心功能不全,甚至死亡等嚴重並發症。這就使許多高齡、心肺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因難以承受手術創傷而喪失手術良機。「不停跳」冠心搭橋術則是在跳動的心臟上「搭橋」,無需使用「人工心肺機」的轉流,讓心臟自主跳動,並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同時藉助於特殊的微創牽開器、冠狀動脈固定器,將需要搭橋的心臟局部加以控制,使之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便於外科醫師正常施行手術。
⑤ 介入放射學的發展史
在國外始於60年代,大多是在Seldinger穿刺插管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目前它不但用於血管系統疾病和出血的治療,並廣泛用於其他系統多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最早Lussenhop和Spence在X線引導下應用導管栓塞了一例AVM。
(2)1964年 Dotter和 Judkin推出一種經皮穿刺共軸擴張導管系統,擴張周圍血管直到血管再通,但由於並發出血和栓塞機會多,沒能推廣應用。
(3)1973年 Gruntzing發明雙腔帶囊擴張導管,達到擴張狹窄血管的目的,從而使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得到發展。
(4)在心臟介入治療方面,1966年 Rashkind創導心房間膈開口術,1967年 Postmann應用PDA關閉術,20年來發展到治療 ASD、 VSD關閉術,肺動脈瓣狹窄擴張,肺 AV瘺栓塞等。
(5)在治療腫瘤方面,1972年Rosch對肝、腎惡性腫瘤進行栓塞,70年代 Maddison和 Spigos對脾進行部分栓塞治療脾亢。
(6)1969年 Kaude經皮肝穿作膽道外引流,1978年 Hoevels作膽道內外引流及內支架治療膽道狹窄。
(7)1970年 Christoffersen和1972年 Oscarson在X線或CT、超聲引導下行實質臟器的細針穿刺活檢,膿腫引流等。 (1)1973年上海第一醫學院中山醫院在國內首先報道經皮穿刺插管術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的試驗。
(2)1978年上海華山醫院趙偉鵬和陳星榮報告應用國產穿刺針,導管做腎動脈造影。
(3)1982年上海華山醫院首先報告PVA治療一例股動脈狹窄。
(4)1983年北京宣武醫院報告10例應用PTA治療腎動脈狹窄。
(5)1986年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阜外醫院、中國醫大武漢第三醫院報告應用雙腔氣囊治療腎動脈狹窄。
(6)1980—1985年上海華山醫院報告腎動脈栓塞治療腎癌,中山醫院林貴應用不同栓塞劑栓塞肝、腎動脈的試驗研究,武漢醫學院馮敢生等應用中葯白芨作栓塞劑的試驗研究,他們的研究開創了介入放射學的祖國傳統醫學相結合的新途徑。林貴、孫大、彭勃等報告肝動脈栓塞治療肝癌,動脈栓塞治療脾亢及超選擇頸外動脈栓塞術等。
(7)1981年上海中山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報導經皮穿刺膽道造影及膽汁外引流(PTCD)1985年報導經皮插管引流治療腹腔膿腫,肝膿腫,腎盂引流及經T管網籃取石等。
(8)1984—1986年報告在X線,B超,CT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對單純依靠影像難以確診的病變提供了病理學證據。
(9)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1978年開始做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同年開展了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大咯血,是國內開展較早的單位之一。
⑥ 什麼是Seldinger技術
經皮穿刺技術又叫Seldinger技術,經皮穿刺技術主要用於需經皮穿刺插入導管進行各種心血管造影和經血管介入治療。
Seldinger技術穿刺部位感染、血腫、動脈瘤、動脈閉塞,或由於纖維疤痕等因素致穿刺困難者。穿刺針(常用的有帶針芯和不帶針芯兩種)、導絲、造影導管、擴張器、導管鞘、三通開關等。
(6)發明介入治療擴展閱讀:
Seldinger技術經皮穿刺技術需要用到的器材與葯物
一、常用針具(單位 G)
穿刺針(seldinger針、前壁穿刺針)
活檢針(細胞抽吸針、組織切割針、旋切針)
治療針
二、葯物
無水酒精
⑦ 漢字激光照排技術是何時發明的
使國產照排系統走向世界
——1981年漢字激光照排技術的發明1981年7月,中國第一台計算機——激光漢字編排版系統原理性樣機(印華光工型機)在教育部和國家電子計算機工業總局的主持下,通過了部級鑒定。
鑒定會肯定華光工型機在漢字信息壓縮技術方面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激光照排機的輸出精度和排版軟體的某些功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的確,華光工型系統在不少方面都優於當代最先進的英國蒙納公司的系統。凡看過底片和樣書或參觀過華光機的美、英、日等國的技術專家都給予了高度評價。但是,在王選看來,一項科研成果,不管它獲得多少的榮譽,再高的評價,只要它沒有走出實驗室,沒有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不過是迷人的海市蜃樓罷了。「華光系統在成為實用商品之前,我們的成果只能算作零!」這是王選對自己提出的挑戰。他沒有退縮,而是作出了從零起步的戰略決策。
1980年夏天,北大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軟體的核心部分全部調通,其性能更加完善,已基本具備出版條件。很快,激光漢字編輯排版系統成功地排出了樣書——《伍豪之劍》。
全書只有26頁,字形優美清晰,封面古樸典雅。從封面到正文,都是由點陣組成。這本書從文稿輸入、編輯排版、校對修改、加添頁碼等一系列工序都是在計算機控制下自動運行的。它沒有動用一個鉛字,也沒有經歷鉛排所必不可少的撿字、拼版、打紙型、澆鉛版等一系列繁瑣的工序,更沒有熔鉛、鑄鉛這類有毒作業。它是中國印刷史上完全甩開鉛作業,用激光照排系統印成的第一本漢字圖書。
當這本書送到分管科技工作的方毅副總理手中時,他抑制不住喜悅的心情,揮筆批示:「這是可喜的成就,印刷術從火與鉛的時代過渡到了計算機與激光的時代。」他愛不釋手地翻看了樣書之後,又把《伍豪之劍》帶到中央政治局,分贈給每位政治局委員。
這些貌似平凡的綠色小冊子,向中國最高領導層傳遞了一則重要的信息:北京大學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專家,已經在首都引發了一場劃時代的漢字印刷術革命!
日理萬機的鄧小平也沒有忽略這一信息。他當即寫下了「應加支持」的批示。
1980年10月,方毅帶著批示來到北大,向王選及全體研製人員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王選是幸運的,幾年的頑強拼搏換來了華光Ⅰ型的具體成果,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而在他之前起步的六家,現在怎麼樣了呢?
上海的兩家,一家下馬,一家改變了研製方向。
北京的兩家中,有一家在1979年就已經停頓下來,照排機沒出實驗室就夭折了。另一家負責光學和精密機械設計的同志,在看到《光明日報》以通欄標題報導了華光工型機主體工程已獲重大突破的消息之後,立即長嘆一聲說:「我們的方案就要被淘汰了!」不久,這家也半途夭折了。
南京的一家二代機協作單位,也是見報後派人坐飛機到北京了解情況,不久就停止了二代機的研製工作。
王選絲毫沒有幸災樂禍的想法。他知道這幾家科研骨乾和技術負責人都是很有才華、在某一方面有特長的專家。他們的專業水平,他們所設計出的高難度機械動作都達到了國內極高的層次。但僅僅因為沒有選好方案,致使十年之功,付諸東流,數百萬元的科研經費也泡了湯,這實在是每位科技人員都不應忘記的慘痛教訓!
只剩下雲南一家了。王選曾對他們過時的模擬式三代機技術方案提出過忠告,但終因騎虎難下,未能下決心改變方案,到了1982年才下馬。
王選的獲勝,使他一時成了新聞人物。然而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錯,華光I型系統已經通過了部級鑒定;核心技術已經登記了歐洲專利,但華光系統離目標還遠著呢!它現在只不過是一台原理性樣機。它採用的是小規模集成電路,是落後的磁芯存貯器。這些國產部件僅能達到70年代初的水平,可靠性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僅僅是樣品而不是商品!
正當王選和研究室內外的科技人員齊心協力,埋頭苦幹,為華光系統的商品化而奮斗的時候,社會上掀起了出國熱、理論進修熱、輔導孩子熱等沖擊波,攪擾了研究室的正常秩序。出國、職稱、調資、住房、子女升學等問題,王選一概沒有能力解決,他只能懷著惋惜和內疚的心情,為調出人員送行。研究室搞硬體的原來有9人,後來剩下兩人,王選還算其中一人。在80年代初,普遍存在的心態是,把學術研究與商品生產截然對立開來,把科學與技術分為上下兩等。「北大是全國著名的高等學府,怎麼也搞起商品來了?」「大學是搞科學研究的,不應該做具體的技術工作。」還有朋友好心相勸:「王選,你已經在學術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功成名就。剩下的工作讓別人干去吧!何必還這么辛苦?」這些打上了計劃經濟時代烙印的思想觀念和知識分子根深蒂固的清高態度,曾困擾著王選,形成了不小的精神壓力。
王選認真統計了一下國外在計算機方面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即榮獲過計算機最高榮譽獎——圖靈獎的人。結果驚奇地發現:他們都是兩位一體的人——既是提出新思想的人,又是親自實現的人。
由此看來,科學家介入生產實踐活動,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迅速變為商品,不僅是一件無可指責的事情,相反,這倒是科學家的必由之路,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一個吉兆。
「干!不搞出商品型華光系統,死不瞑目!」王選作出了研製漢字計算機激光照排系統以來的第二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他領導的北大研究集體的骨幹力量,一個個都鐵了心要干到底。
就在王選費盡心機安定研究所人心的時候,外地協作單位也頻頻告急。濰坊計算機廠的部分領導人對華光系統的前途產生懷疑,下令凍結了幾十萬元的研製經費,強迫研製華光系統的技術人員立即下馬。後來,計算機工業管理局長親自出面做了領導工作,才渡過了這場危機。
又恰是在王選於逆境中奮力拚搏的時候,他工作上最得力的助手,生活上最親密的伴侶愛人患了癌症!王選險些被這一晴天霹靂所擊垮!他深感內疚,但又無可奈何。他沒有忘記病弱的妻子,但他必須為華光事業全力拚搏,否則就會跟歷史的機遇失之交臂。
王選帶領研究室的全體成員,夜以繼日地投入到華光系統的換代工作中。他負責新一代產品——華光Ⅱ型的邏輯設計和微程序的編制。原系統小規模集成電路被中、大規模集成電路及微處理機取而代之,研製工作進展順利。
1983年夏天,華光Ⅱ型系統研製成功。隨即,大樣機在普通紙上打出了清樣!要知道,當時國外最先進的照排系統也只能在價格昂貴的照相紙上打出清樣。直到1984年初才在普通紙上打出了清樣。
1984年初,華光Ⅱ型系統在展覽會上剛一亮相,就被新華社大膽採用了。這是華光系統第一次進入試用狀態,既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華光Ⅱ型系統每天要處理14萬多字的新聞稿。新聞稿不同於普通文稿,時間性極強。郵車每天清晨都准時來取稿,不能有絲毫延誤,華光Ⅱ型系統能禁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嗎?王選心裡又興奮又緊張。
國內的電腦市場上,從微機到大、中型計算機,幾乎全是進口貨。數十種國產計算機產品靜靜地躺在倉庫里無人問津。外國計算機設備仍然像潮水般地湧向中國海關,大有一舉沖垮中國電腦工業的勢頭。
有人斷言:進口是阻止不住的。深圳、廣東等地的廠商與外商結合,引進先進設備之後,華光系統肯定得完蛋!有人講得更具體、更嚇人:1984年10月,是華光系統正式垮台的日子。他們的斷言並不都是無稽之談。這年10月將在北京舉辦國際印刷設備展覽會。很多國家的先進設備都將來華參展。不少人認為,到了那時,華光系統將無立錐之地,只能徹底瓦解。
更令人感到擔心的是,王選在《人民日報》專家論證會上的失敗。《人民日報》自1983年就考慮引進激光照排設備,以實現編輯排版現代化。1984年召集專家論證會。專家們爭論的焦點是要不要引進國外激光照排設備。主張引進的意見,在論證會一開始就佔了優勢。他們認為,《人民日報》是黨中央的喉舌,是中國影響最大、發行量最高的綜合性報紙。照排系統的任何差錯都會引起嚴重後果。而國產照排系統至今不過是樣機和展品,能否達到真正實用的水平,現在還很難預料。即便研製出來也必然是落後的,無法與先進的英美電腦公司所生產的照排系統相匹敵。
王選在發言中力排眾議,極力主張選用華光系統。他引用一系列數據表明華光系統的優越性,但仍未能扭轉論證會的傾向。有人認為王選不過是在進行「王婆賣瓜」式的自我吹噓。
「華光」照排系統在《人民日報》的論證會上遭到失敗之後,華光系統的處境更趨惡化。因此,王選深知新華社能否用華光Ⅱ型照排系統順利排出日刊,已成為決定華光系統成敗的關鍵一仗。王選決心背水一戰。在電子工業部主持召開的制定「七·五」規劃會議上,他鄭重宣布:明年2月1日,如果華光Ⅱ型系統還不能在新華社排出日刊,我們自動放棄「七·五」攻關的經費,「統統不要,分文不取!」
北大漢字信息研究室及協作廣的科技人員,都懷著強烈的危機感,全力以赴地參加了大決戰。
1985年2月1日,新華社用華光Ⅱ型計算機——激光漢字編輯排版系統連續運行排印出《新華社新聞稿》日刊和《前進報》旬報。Ⅱ型系統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5月,中國計算機界,新聞界和出版界一百多名專家,出席了國家經委主持的鑒定會。專家們對華光Ⅱ型計算機——激光漢字編輯排版系統進行了嚴格的測試和審查之後,鄭重宣布:華光Ⅱ型編排系統是我國研製成功的一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科研項目。它開創了我國印刷技術發展史上的新紀元。
我國各大報刊都報道了這一重大新聞,並宣布華光Ⅱ型系統即將正式投入批量生產。
那些聳人聽聞、喧囂一時的凶險預言一一破產了。華光系統不但沒有垮台,而且在中華大地上站穩了腳跟。
接著又傳來一個喜訊:華光Ⅱ型系統被評為1985年中國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⑧ 請問有誰知道穴位介入法治療支氣管哮喘可靠嗎有哪位朋友看過嗎
哮喘病的治療方法有三大核心技術:微創手術療法(MNBL分離術);獨創中葯介入療法;獨創兒童免疫療法。其中青島現代醫院發明了MNBL分離術還被央視《走進科學》欄目報道過呢,具體內容你可以去青島現代醫院官網查查。
⑨ 介入性診斷採取哪些措施診斷
隨著心臟病介入技術的快速發展,經橈動脈途徑行冠狀動脈介入診療術越來越受到臨床醫生的關注,浙江醫學雜志網址。2009年4月-2010年5月,我科經橈動脈穿刺術行介入術56例,現將術後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56例手術患者中,男38例,女18例,年齡40―86歲,平均年齡62.4歲,其中冠狀動脈造影36例,PTCA並支架置入術20例。
1.2 護理方法
1.2.1 術前護理 (1)術前准備: 應向向病人講清手術過程,讓病人對此項手術有正確認識,以消除病人緊張、恐懼心理, 指導病人配合醫生手術,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 術前常規給予安定10 mg肌注。完成相關的檢查,術前備皮, 術前4小時禁食,術前排大小便,做好葯物過敏試驗。(2) 術前Allen試驗,通過Allen』s試驗,判斷手部血液循環情況,以免術後發生缺血性損傷式或死亡[1]。選擇Allen』s試驗正常者進行手術。
1.2.2 術中護理 熟悉手術過程及各種器械、導管的性能。熟練配合醫生操作,准備好各種用葯,如硝酸甘油、肝素、抗心律失常葯等,備好臨時起搏器、心臟除顫儀、心內穿刺包等搶救器械。嚴格無菌操作,保持靜脈通路的通暢。術中要詢問患者的自我感受,避免因精神緊張引起動脈痙攣,影響操作[2] 。密切觀察動脈內壓力、心率、心律變化情況,浙江護理論文發表,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並採取有效措施。
1.2.3 術後護理(1)指導患者盡量卧床休息, 術後給予心電監護,檢測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
多飲水以利造影劑的排出,指導病人合理飲食,少食多餐,護理論文發表,避免過飽,保持大便通暢。(2)穿刺點護理,拔管後傷口採用三指法分段減壓區止血10-15 min,指壓止血後,採用定點定量加壓包紮法與定時減壓止血術,避免長時間過度加壓,加壓包紮持續12 h拆除綳帶傷口處完全減壓,術後24 h內密切觀察傷口有無滲出血,傷口及術肢有無腫脹、壓觸痛、瘀斑、循環手指端血運、顏色、溫度、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及拇指動脈搏動情況。3 天內不在術側肢體輸液、測血壓及提重物,1周內勿揉抓穿刺點,並保持乾燥、清潔[3]。
1.2.4 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出院後定期復查、隨訪,術後需長期口服抗凝葯的患者,注意觀察有無出血情況,積極預防各種誘發因素,醫學職稱論文發表,告訴患者如出現胸痛、胸悶、心前區不適症狀及時就診。
2 觀察結果
本組56例患者中2例穿刺失敗,改為股動脈穿刺途徑,橈動脈穿刺成功率為96.4%,術後有3例出現穿刺口出血,發現後及時處理,余者無其他並發症發生,浙江衛生職稱目錄。
3討論
近年來隨著冠心病介入治療技術的普及和推廣,經橈動脈途徑介入治療成為治療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之一。但作為一種有創性的介入性診斷方法,術中術後容易出現一些並發症,因此要求專業護理人員須具備完整的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理論知識,全面了解介入治療術的操作規程,掌握術後患者的臨床特點,從而減少並發症,有利於患者早日康復[4]。由於穿刺部位在右上肢方便觀察,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⑩ 請問 血管介入放支架那些醫院比較好費用大概是多少
視不同的醫院在1.5-3W之間。
做這個手術前,有一點一定要考慮到:支架本身,放在血管里也是個異物,手術後需要終身服葯來控制凝血。
轉篇報道,僅供參考,不代表本人觀點。
【金陵晚報報道】 本報關於聚焦醫生收回扣的報道不但在廣大市民中引起了共鳴,也在那些有良知的醫生中間引起了共鳴,昨天,南京某三甲醫院一位心臟外科醫學博士給記者發來一封5000餘字的電子郵件,揭露了心臟手術中的一些黑幕。
昨天下午,記者與這位博士又進行了一番長談。這位博士訴說了自己身處回扣旋渦、不得不按照科主任指示游說患者採用高價支架,並用高價回扣葯坑害患者的痛苦。 實習生 王娟 宋瀟瀟 記者 武曉宇
■來函摘登
手術器械過去由醫院統一采購,後來有代理公司介入,回扣之風由此興起。回扣一般有個統一的「行情」,就是器械價格的20%—25%。進口器械價格高,利潤空間大,也自然成了「攻關」重點。比如手術用鋼板,國產的每塊只要200餘元,而進口的每塊要3000多元,回扣就有600元。骨科手術費用本來就很高,動輒幾千甚至幾萬元,再加上不該有的20%回扣部分,不少病人確實是難以負擔。但有些醫生不顧病人的經濟承受能力,見人就用進口的,以期多拿回扣。這些回扣最終都要由患者來支付,手術費用居高不下,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有的醫生為了拿回扣,把不該用的器械也給病人用,如椎間盤手術後給病人上一個籠套,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增加了病人的經濟負擔。如骨科的器械回扣:1、橈骨鋼板回扣360元;2、中空釘4個回扣960元;3、鎖骨鉤回扣1080元;4、脛骨鋼板(旋轉型) 回扣1080元;5、脛骨鋼板回扣760元;6、解剖鋼板回扣840元;7、中空釘2個回扣320元。
一根進口心臟支架,報關價僅為700美元,到經銷商手中卻變成了9000元人民幣,到了醫院價格則達到18000元。據了解,代理商給醫院相關負責人的「回扣」通常以考察費、宣傳費、科研費等形式支付。目前一些心血管臨床醫生無論對什麼樣的病人,都熱情地推薦使用導管球囊擴張術及冠狀動脈支架治療方法。而且當患者在對兩種血管支架——價格2萬元一根的肝素塗層支架和價格4萬元左右的葯物塗層血管支架進行選擇時,大部分醫生會竭力推薦後者。我們醫院用的最貴的一根支架是60000多元,回扣就有12000多元。
根據醫保有關規定,患者使用價格不菲的心血管支架,只有50%的費用可納入報銷范圍。
是什麼讓醫生對葯物塗層血管支架如此「情有獨鍾」呢?利益是最根本的驅動因素。醫生一旦使用一根價格4萬元左右的支架,就可以獲得20%的回扣,而一位心外科醫生往往一天會做多台介入治療手術,且一次手術也經常不止使用一根支架(盡管多血管狹窄的患者使用支架效果不如「搭橋」手術)。除此之外,每年累計使用達到了一定的數量,醫生還可以獲得出國旅遊等獎勵。
另外,我院有一種抗生葯,零售價100多元,醫葯代表竟給出每支30元至38元的回扣。造成我們一些醫生為了追求金錢利益,不對病人負責地用葯。有同類但沒有回扣的不用。而像這樣的心臟手術屬於微創手術,再加上是在無菌手術室做的,根本沒有必要再用大劑量的抗生素。而有些患者一次手術就要花四五萬元,我們實在不忍心這樣做,但是主任以科室創收為由要我們大量使用這樣的葯。這樣算來這種葯一個月就有可能給出10萬至20萬元的回扣,一年是個很大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