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木板船的發明限制了

木板船的發明限制了

發布時間:2021-07-22 13:07:03

1. 船是如何發明

船舶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當時又是誰最先完成了這項偉大發明的,今天任何人也說不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華民族是最早製造船隻的民族之一。說得遲一點,在新石器時代,獨木舟和筏就已在江河中隨處可見。關於獨木舟的來歷有許多神話傳說,如「伏羲氏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講的是,一個叫伏羲的人,把砍下的樹剖開,再挖空,就造出了原始的船——獨木舟;木頭削尖就是劃船的漿。原始的筏中有我們最熟悉的竹排,還有樺樹皮筏、牛皮筏等。

約公元前2000年,木板船出現了。其中風帆的使用也許是人類最值得驕傲的一個創舉。早期的木船由於體積小,又大多是短途航行,可以靠篙、槳和櫓,可以靠人力,盡管速度較慢。隨著船越造越大,尤其是長途、逆水或頂風時,人力就遠遠不夠了。有了風帆,就逆風時,走「Z」字形航線,也還能巧妙把風力匯集起來,成為一種動力,推動帆船前進。人類從此開始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航程。19世紀左右,木帆船發展到了顛峰,出現了可達世界各地的各種戰船和商船。

1807年8月9日,「克勒蒙克」號的試航成功標志著船舶史又進入了一個新時期:蒸氣動力新時代開始取代帆船時代。它還預示著鐵船時代的即將到來。

今天的船,不但可以如履平地般航行在水面上,而且還可以潛行在水面下(潛水艇),離開水面飛行(氣墊船)。最近,日本的「三菱」公司正在研製不感顛簸的遊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航行在江河海洋上就會如同在家裡一樣平穩。

2. 船是如何發明的

船舶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當時又是誰最先完成了這項偉大發明的,今天任何人也說不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華民族是最早製造船隻的民族之一?說得遲一點,在新石器時代,獨木舟和筏就已在江河中隨處可見?關於獨木舟的來歷有許多神話傳說,如"伏羲氏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講的是,一個叫伏羲的人,把砍下的樹剖開,再挖空,就造出了原始的船——獨木舟;木頭削尖就是劃船的漿?原始的筏中有我們最熟悉的竹排,還有樺樹皮筏?牛皮筏等?

約公元前2000年,木板船出現了?其中風帆的使用也許是人類最值得驕傲的一個創舉?早期的木船由於體積小,又大多是短途航行,可以靠篙?槳和櫓,可以靠人力,盡管速度較慢?隨著船越造越大,尤其是長途?逆水或頂風時,人力就遠遠不夠了?有了風帆,就在風時,走"Z"字形航線,也還能巧妙把風力匯集起來,成為一種動力,推動帆船前進?人類從此開始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航程?19世紀左右,木帆船發展到了顛峰,出現了可達世界各地的各種戰船和商船?

1807年8月9日,"克勒蒙克"號的試航成功標志著船舶史又進入了一個新時期:蒸汽動力新時代開始取代帆船時代?它還預示著鐵船時代的即將到來?

今天的船,不但可以如履平地般航行在水面上,而且還可以潛行在水面下(潛水艇),離開水面飛行(氣墊船)?最近,日本的"三菱"公司正在研製感覺不到簸的遊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航行在江河海洋上就會如同在家裡一樣平穩?

3. 古代造船用什麼木材呢

中國古代造船用到的木材種類很多,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優中選優。並根據木材不同的特點和性能用在船舶不同的部位。

常常用到的木材種類有:杉木、松木、柏木、柚木、榆木、赤木、樟木、楠木、楸木、梓木、櫧木、檜木等。

明代鼎盛時期。這一時期不僅造船的數量多,規模大,而且船舶的種類也很多,運輸船有大小黃船、快船、江漢課船、八櫓船、擺子船;海船有遮洋船、封舟等;戰船游哨船、開浪船、連環舟、大福船等。

(3)木板船的發明限制了擴展閱讀:

原始社會初期,原始先民以漁獵和捕撈為生,活動范圍僅局限於離水很近的區域,他們急需一種工具,去獵取更多食物和抵禦洪水的危害,後來,古人觀落葉因以為舟,見窾木浮而知為舟,創造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又稱為桴、泭。

繼編木為筏後,又有刳木為舟,剡木為楫。到了商代,古人不再受木材形狀和體積大小的限制,而是可以根據材料加工了,這樣,木板船就出現了。

宋元時期指南針開始應用,無論是內河船還是航海船,都有了一定的制式。

4. 古代人如何使木船木板縫隙之間不漏水

夏、商、西周三代時還沒有鐵釘,也未見到船用銅釘的文獻資料,那麼木板之間是如何連接的呢?其實是用榫接法來連接船體的。古代木板船不但從獨木舟演化而來,而且它那矩形船體還保持著整木的基本造型。但因增加了許多拼接點,船體牢固性較低,為彌補這個缺陷,除了用木榫加固外,還在船體內增設橫向的支撐木。 那之前是獨木舟 就是木頭挖孔。

後來的船隻都是以榫接為主 輔以銅鐵釘 刷上桐油來防水
制船的主要時間就在於反復的刷桐油和曬干之間

5. 最早出現的木板船叫什麼

獨木舟

6. 請教一個問題關於船舶的問題。

你好:
推薦地址答案:
船的發展

說起航海,不能不提及船。最早期的船是獨木舟(即把一塊大木頭的中間挖空)和皮筏(用動物皮縫制),加上櫓或槳。慢慢地,人們發現在木製桅桿上加上一張動物的皮做帆,船藉助風力跑起來更快,但當時只懂得順風走。漸漸地,人們又通過調整帆的角度,船也可以逆風行進。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類的進步,造船工藝也隨之改進,船也就越造越大,先是有木頭的,後來發展成有鋼鐵的、水泥的、玻璃鋼的等等。海運業的發展,推動了港口和碼頭的建設。蒸汽機的發明,給航海帶來了一場徹底的革命,包括後來內燃機及核動力在船上的應用,使海船能夠造得越來越大。海船也由過去靠人工或藉助風力來推動,改為動力推動。

船有了動力,還得配上一個有效的推進器,才能使船動起來。最早的推進器是裝在船兩邊的葉輪,這種船跑得很慢。後來才使用螺旋槳。關於螺旋槳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早在1752年,有個瑞士科學家就設想過螺絲一樣的螺旋槳,但一直沒能付諸試驗。70年後,才有人按這種設想去設計船用螺旋槳,但航速最快也只能達到七節半(一節即一海里=),可惜這條創記錄的船在一次試航中機器發生爆炸,試驗就此中斷。到了1838年,一個名叫佩蒂特·史密斯(Francis Pettit Smith)的英國人,在試驗他的一條船時,把船開到最高時速4節,突然,船底下傳來一聲巨響,史密斯趕緊關掉機器下去查看,原來是用來作為螺旋槳的那根長長的螺絲絞到了一個玻璃瓶,被弄斷了一大截。史密斯想,無論如何,船還是得開回去。所以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重新發動了機器,沒想到船飛快地跑了起來,時航竟然達到了13節。史密斯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短的螺旋槳要比長長的螺絲狀的螺旋槳更有效,更能產生推力。

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認准東西南北至關重要。以前林彪講過一句話,叫作「大海航行靠舵手」。其實這是外行話,大海航行不是靠舵手,因為開大船不象開汽車,舵手是聽命於駕駛員的舵令而操作的。如果真要說出靠什麼的話,我認為是靠羅經。羅經可以說是大海航行中最重要的設備。羅經有兩種,一種叫磁羅經,一種叫陀螺羅經或叫電羅經。磁羅經是中國人發明的,這一事實中國人最清楚。電羅經是德國人於1908年發明的。磁羅經利用地球磁極相吸和相斥的原理,而電羅經則是利用地球本身的引力場和旋轉以及陀羅儀自身的特性而工作的。

船在大海上,有動力可以前進,有羅經可辨別方向,但這樣還不夠。當肉眼觀測不到周圍物體的情況下(如夜間或霧天),駕駛員又是怎樣避開障礙物的呢?雷達的發明為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據說發明雷達的靈感來自於蝙蝠的啟示。雷達是利用無線電脈沖波對目標進行探測和測距的設備。其測定的方法是將參考信號與所測目標的反射信號相比較,從而得出距離和方位。應該說,雷達也是航海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船上有了雷達比人有了眼睛更管用,可以全天候地時刻注視周圍的一切。

一條船有了機器、螺旋槳、羅經和雷達,再配上船員,似乎可以出海了。看過《泰坦尼克號》的人應該不會忘記SOS這一求救信號吧。為確保船與人命的安全,船上還需要配備通信工具。船與岸上的聯系以及船與船之間聯絡靠的就是電報。電報是由義大利科學家發明的。船上的電報主要採用莫爾斯信號(Morse Code),即按約定的規則給每個字元賦予固定的編碼,用長短無線電聲號來發送。

中國舟船發展史

筏子與獨木舟 我國不僅陸疆廣大,而且河流眾多,海域遼闊,因此中華民族不僅有一部光輝的陸上進化史,而且也有一部壯麗的水上開發史。而一部水上開發史必然也是一部舟船發展史。中國舟船發展史綿延數千年,最早還得從遠古說起。在原始社會初期,先民們尚以漁獵和採集為生,他們的活動范圍被局限於靠水很近的地域。但由於沒有一定的工具,他們無法捕撈深水中的魚群,無法狩獵河對岸的野獸,不僅如此,如遇洪水泛濫,他們甚至連生命都不能保全。惡劣的環境與求生的本能迫使人類去思考,人們開始尋求一種可以浮於水上的工具,以期獵取更多的食物和戰勝洪水的危害。然而究竟什麼東西能夠浮於水面而不沉?長期與自然界的抗爭不斷增添著人們的智慧,自然現象的反復出現也給人以一定的啟迪。「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世本》)「古人見窾木浮而知為舟」(《淮南子·說山訓》),古人終於認識到某些物體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為人們創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誘因。經過長期實踐,古人創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這是一種用樹干或竹子並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狀物體。原始人在實踐中認識到單根竹木雖具浮力,但因其為圓形,浮在水中易滾動且面積窄小,運載力有限,如將數根並扎,則在水中可平穩漂浮且運載量增加,既可載物又可載人。筏子,古時也稱為「桴」、「泭」,或「箅」。繼編木為筏之後,又有「刳木為舟」(《周易·系辭》)。「刳」是割開、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獨木舟。它是一種用獨根樹干挖成的小舟,其製做過程是:先選用一棵粗大挺直的樹干,將不準備挖掉的部位塗上濕泥,然後用火燒烤未塗濕泥的部位,待其呈焦炭狀後,再用石斧等工具砍鑿,這樣疏鬆的焦炭層很快就被「刳」盡,如此反復多次,獨木終被「刳」成帶槽的舟。有了舟,人們尚不能在水中隨意行駛,還必須有推動獨木舟行進的工具。「剡木為楫」(《周易·系辭》),即是指古人制槳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楫,捷也,撥水使舟捷疾也」(《釋名·釋船》)。削木頭做成槳,以推進舟的行駛。在舵未出現以前,槳還有控制方向的作用。獨木舟與槳相配合,人們才可較隨意地在水面上活動。「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周易註疏》卷4)獨木舟具體出現的時代尚不能斷定。但1977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槳,(25)這表明至遲在大約七千年前,我國已開始使用獨木舟,同時也說明,我國發明和使用舟船的歷史較之車馬出現的時代要早數千年之久。新石器時代的獨木舟目前尚未見有實物出土,但晚於原始社會的獨木舟,解放後卻多有發現,據不完全統計已達二十餘只。這些古獨木舟已成為研究早期獨木舟形制的重要依據。從後世的獨木舟看,我國古代獨木舟的形制,大致有三種:一種頭尾均呈方形,不起翹,接近平底;一種呈頭尖尾方形,舟頭起翹;(圖14)一種頭尾均呈尖形,兩頭起翹。從舟體外形變化來看,第一種應屬時代較早的一種,隨著行駛經驗的積累,人們認識到舟頭部尖形比方形省力,且速度快,於是出現第二種形制,繼而產生了第三種。獨木舟的優點就在於一個「獨」字,舟身渾然一體,嚴整無縫,不易漏水,不會鬆散,而且製作工藝簡單,所以沿用的歷史很長,直至今日,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獨木舟還被用作渡河工具。 筏子與獨木舟的相繼出現,是人類開拓水域交通邁出的第一步。有了它們,人類的活動范圍便從陸地擴大到水上,人類從此可以跨江渡河,使地域上的阻隔失去了原有的威力。 二、木板船的誕生 筏子與獨木舟都還不是理想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的干舷(26)非常低,裝載量一大,筏子便浸沒在水中。而獨木舟的大小則受到木材的限制,且要想通過改進舟形來提高行舟速度也很困難。人類進入奴隸社會以後,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不僅水上運輸活動日漸頻繁,而且載重量也日漸增加,筏子與獨木舟的「短處」便更為明顯地暴露出來。在獨木舟的基礎上,人們創制出新型的船——木板船。木板船的問世,在我國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商代。商代甲骨文中的舟字,寫作:■、■、■,均是象形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代船的結構:它已不是獨木刳成的舟,而是用數塊木板組裝的木板船。這表明,至遲在三千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完成了由獨木舟到木板船的變革,且此時的木板船已具有成熟的形制。當然,這一變革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奴隸們長期實踐,不斷改進,逐漸創新的結果。雛型的木板船是非常簡陋的,它無非是在獨木舟的基礎上加裝木板,以擴大獨木舟的裝載量。這種改進的獨木舟在考古資料中曾有發現。1975年江蘇武進出土了一條漢代木船,(27)船體是用三塊木料拼接而成的,它已脫離原始獨木舟的形制。以後,人們乾脆拋開獨木舟,直接用木板造船。早期的木板船是由一塊底板和兩塊弦板組成的最簡單的「三板船」。至今在我國廣西一些河窄灘多,水道曲折的地方還能見到這種原始木板船的蹤影。全船僅由三塊板構成,底板兩端經火烘烤向上翹起,兩側舷板合入底板,然後用鐵釘連接,板縫用刨出的竹纖維堵塞,最後塗以油漆。商代尚未有鐵釘和油漆,因此想必當時製造這種三板船時或靠榫卯連接,或用藤蔓、獸皮條等縛扎。板縫則用草稈、麻絲、竹茹之類的纖維物質塞堵。另外從甲骨文「■」字的結構上看,在船的首尾部位還各加有一、二根橫木,使船體聯接得更加牢固。這種三板船是後世各類舢板船的祖先。1974—1978年在河北平山戰國時期中山國一號墓的南側發現一大型葬船坑,出土三條大船、兩條小船和若干支木槳。(28)這五條船是目前我國所見時代最早的木板船實物。從獨木舟到木板船是我國古代造船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至此,人類不再受自然界所提供的木材形狀和體積大小的限制,而能夠根據人的意願,對材料進行加工了。在這一基礎上,此後的各種弘舸巨艦、樓船方舟也陸續產生,從而給古代漕運、海上交通、水戰帶來了眾多輝煌壯觀的場面。舟船的出現原本是人類為了滿足載貨、運輸和生產的需要,但在奴隸制社會的夏、商、周時期,舟船和馬車一樣,也成為戰爭的工具。史籍中有明確記載的水戰發生在公元前549年。《左傳》記載:「魯襄公二十四年(前549年)夏,楚子為舟師以伐吳。」杜註:「舟師,水軍。」可見春秋時期大規模的船戰已登上戰爭舞台。當時地處長江中游的楚國、太湖流域的吳國、錢塘江流域的越國和濟水流域的齊國都非常重視發展戰艦,建設舟師,因而水軍力量以這四國最為強大,船戰也常常在這四個國家之間發生。戰艦是從民用船隻發展起來的,但由於戰艦既要裝備進攻武器,又要防禦敵艦攻擊,所以其結構和性能均比民用船隻要優越得多。因此可以說,戰艦是當時造船技術水平的最高體現。從文獻記載看,當時各國水軍的戰艦種類繁多,有「艅艎」、「三翼」、「突冒」、「樓船」、「戈船」、「橋舡」等等。艅艎 又稱余皇。船頭裝飾「鷁首」,專供國君乘坐,因此又稱「王舟」。戰時則作為指揮旗艦。三翼指大翼、中翼、小翼,即三種同類型輕捷戰艦的合稱。突冒 一種沖突敵陣的小型戰船。戈船 一種船上安有戈矛的戰船。 這些戰艦仿照陸軍的車戰形式而編制:艅艎相當於陸軍的旄車(指揮車),大翼艦有如重車(革車),中翼艦有如沖陷車,小翼艦有如輕車,突冒船相當於陸軍的沖車,樓船相當於陸軍的行樓車,橋舡船相當於陸軍的輕騎兵。(29)這些不同類型、不同用途的戰艦組成強大的舟師,有如現在由各種艦艇組成的混合艦隊。由單純的泛舟渡河,到大規模的水戰;從簡陋的三板船到各類戰艦的建造,表明當時的造船技術已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諸侯國還建立了專門造船的工場——船宮。(30)先秦時期的戰艦實物,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但是從戰國青銅器上的「水陸攻戰」紋飾中,(圖15)(31)可以窺知當時戰艦的大致結構:船體窄長,船分上下兩層,下層有三、四個佩帶短劍的劃槳手,身體前弓,正奮力操槳劃船。為減少傷亡,保證戰艦攻守自如,槳手藏於船艙之內。上層則站立有四、五個擊鼓、射箭、揮戈劍的武士,正與對方格鬥。從每隻戰艦僅有七或九人來看,這種雙層戰艦屬於一種輕型小艦,適於近戰,很可能就是文獻記載中三翼艦中的一種。

古老中國

秦漢造船的高峰 一部中國舟船發展史,上下數千年,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發展時期——秦漢、宋元和明。秦漢是我國造船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時期,船隻類型多,規模大,行船動力、系泊設施基本完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武力滅關東六國,統一了中國,在造船業上,繼承和發展了原來六國中一些國家發達的造船技術,建造了許多輕舟巨舸,使當時的船舶航行已經能夠通江達海。秦代的船實物,目前尚未發現,但在廣州卻發現一處規模巨大的秦漢造船工場。(32)該船場中心部分平行排列著三個造船台,滑道長度都在88米以上。其中1號、2號兩個船台都是由枕木、滑板和木墩組成的水平式船台。—,以此長度和寬度計算,該船台可建造寬6—8米,長20—30米,載重50—60噸的大型木船。若1、2號兩船台並台造船,則可以造出載容量更大的船隻。據專

7. 我國從哪個朝代開始就有木板船了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出獨木舟的國家之一,在石器時代就出現了最早的船——獨木舟(把一根圓木中間挖空)。商代已造出有艙的木板船。

8. 船是誰發明的

具體發明來者未知。中國是世界上自最早製造出獨木舟的國家之一,並利用獨木舟和槳渡海。獨木舟就是把原木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簡單的船,是由筏演變而來的。雖然這種進化過程極其緩慢,但在船舶技術發展史上,卻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獨木舟需要較先進的生產工具,依據一定的工藝過程來製造,製造技術比筏要難的多、其本身的技術也比筏先進得多,它已經具備了船的雛形。
在中國,商代已造出有艙的木板船,漢代的造船技術更為進步,船上除槳外,還有錨、舵。
唐代,李皋發明了利用車輪代替櫓、槳劃行的車船、槳劃行的車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羅盤針(指南針),並有了避免觸礁沉沒的隔水艙。同時,還出現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紀,中國的帆船已成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優越的船舶。中國古代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18世紀,歐洲出現了蒸汽船。19世紀初,歐洲又出現了鐵船。19世紀中葉,船開始向大型化、現代化發展。

9. 從浮具到獨木舟到木板船的演變經歷了哪些過程

船的發展歷史
(1)很早以前,沒有船,人要過河,只好抱塊木頭。
(2)把木頭挖空,做成獨木舟,又能過河,又能捕魚。
(3)獨木舟不能經受風吹,於是,人又發明了帆船。
(4)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把蒸汽機裝在船上,帶動輪狀的槳劃水前進,這是世界上第一艘輪船。
(5)現代的輪船發動機帶動螺旋槳前進。
(6)現代社會有氣墊船、核動力艦艇!

10. 誰發明了船這是一個什麼故事

中國是世界來上最源早製造出獨木舟的國家之一,並利用獨木舟和槳渡海。獨木舟就是把原木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簡單的船,是由筏演變而來的。雖然這種進化過程極其緩慢,但在船舶技術發展史上,卻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獨木舟需要較先進的生產工具,依據一定的工藝過程來製造,製造技術比筏要難的多、其本身的技術也比筏先進得多,它已經具備了船的雛形。
在中國,商代已造出有艙的木板船,漢代的造船技術更為進步,船上除槳外,還有錨、舵。
唐代,李皋發明了利用車輪代替櫓、槳劃行的車船、槳劃行的車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羅盤針(指南針),並有了避免觸礁沉沒的隔水艙。同時,還出現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紀,中國的帆船已成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優越的船舶。中國古代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18世紀,歐洲出現了蒸汽船。19世紀初,歐洲又出現了鐵船。19世紀中葉,船開始向大型化、現代化發展。

閱讀全文

與木板船的發明限制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