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能做出來的科技小發明
https://..com/question/1818605083150798948.html
槍的故事——圓珠筆槍
造槍工藝流程:一支圓珠筆心(三分之一處有卡子的),用一枚橡膠蓋套上,再用一根硬鐵
絲、鐵絲或者銅絲磨平一頭,另一頭扭成一個回環,槍就做好了。子彈么,就是紙彈,用一小團紙醮水揉成剛好能夠摁進筆心裡的大小,用鋼針快速一推,叭!小小的濕紙團就發射出去,做得好的槍,一般射程大約有兩米,打前排同學的腦袋,那還是基本上一打一個准兒的。
降落傘
大家一定看到過飛行員穿著降落傘跳傘的鏡頭吧,降落傘在天上飄呀飄呀可真漂亮。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降落傘呢?
其實很簡單,准備手帕1條(或是拿塑料袋剪下一塊正方形),一些線和橡皮泥。先在手帕的四角綁上線(注意四條線必須一樣長),再讓四條線的另一端埋進大約50克的橡皮泥里,讓孩子抓住手帕的中心點往上拋,看看會怎樣?空氣會使你的降落傘鼓起來,飄呀飄地慢慢落回地面。如果降落傘垂直快速地落到地面,讓孩子減少橡皮泥的重量,或者在降落傘上方戳一個小洞再試試看,也許效果會好些!
再在降落傘的下面繫上一個很輕的小娃娃,用力往上拋,讓她做勇敢的飛行員,為我們表演跳傘!
玩撲克
准備1條干凈的毛巾和1副撲克。
先把毛巾鋪在桌上,拿出十張撲克,一張接一張面朝下排成一列。提醒孩子要細心,注意每張撲克要蓋住前一張的一半,毛巾可使撲克不易滑動。
再把第一張撲克輕輕往後翻,如果成功的話,其餘的立刻一張跟一張地翻過來,直到最後一張為止。這種現象叫做多米諾骨牌效應。
不僅撲克可以這樣玩,
麻將牌、積木也可以類似這樣玩:先一一豎著排好,之間空的距離小於麻將牌或積木的高度,再把第一個麻將牌或積木牌輕輕往後推,如果成功的話,其餘的立刻一個跟一個地倒下來,直到最後一個為止。
大家一定在電視里看到過很多人合作玩這種游戲,不斷變換出許多美麗的圖案。有可能的話讓孩子找幾個同伴,幫助孩子一起設計,這種游戲很能培養孩子的細心、恆心和合作精神!
糖的燃燒
思考:小朋友,糖可以燃燒嗎?什麼條件下糖才可以燃燒?
材料:糖1—2塊、火柴1盒、煙灰少許、盤子1個
操作:
1 將方糖放在盤子上,用火柴點燃,觀察糖是否燃燒
2 在糖上放煙灰少許用火柴點燃,觀察糖是否燃燒
講解:
1 糖直接遇到火,是不容易燃燒的。
2 糖上放少許煙灰,利用煙灰燃燒溫度較高,達到燃點,糖就可以燃燒起來。
創造:知道用什麼方法使燃燒的火苗熄滅?試著製造個滅火器。
水制放大鏡
思考:水也能當放大鏡,你知道嗎?
材料:水、保鮮膜、大碗1個、彩色珠子
操作:
1.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鮮膜封住碗。
2. 用手輕輕把碗口上面的保鮮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鮮膜成倒錐形。
3. 將水倒在保鮮膜上, 通過水看碗中的物體,觀察彩色珠子與平時有什麼不同。
講解:碗里的物品看起來大了不少,這是因為保鮮膜上的水形似凸透鏡,而通過凸透鏡看到的物體往往會大於原有形態。
雲的形成
思考:你知道天空中的雲是怎麼形成的嗎?
材料:冷水1杯、剪刀或錐子1把、火柴1盒、吸管1支、橡皮泥1塊、玻璃瓶(帶可旋轉蓋)
操作:
1 在瓶子蓋上戳個洞,在洞中插入吸管,並用橡皮泥將吸管周圍密封。
2 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冷水,搖晃均勻,然後把水倒出來。
3 靠近瓶口,點燃一根火柴。
4 吹滅火柴,把冒煙的火柴扔進瓶子中,讓煙進入瓶子。
5 迅速擰緊瓶蓋,通過吸管向瓶子中用力吹氣。
6 停止吹氣,用手堵住吸管,使空氣留在瓶中。
7 松開吸管,當空氣沖出瓶子時,瓶子中就產生了雲。
講解:
1、往瓶子中吹氣,增加壓力。
2、松開吸管後氣壓下降,空氣變冷了。
3、瓶子中的水蒸氣附著在煙中的塵粒上,凝結成極小的水滴,許多的小水滴就形成了雲。
創造:你能用其它方法製作雲嗎?
注意:小心火柴不要燒手
光與彩虹
思考:你用什麼辦法能製作出與空中彩虹顏色一樣的彩虹?
材料:清水1盆、平面鏡1個
操作:
把鏡子斜插入水盆中,鏡面對這陽光,在水盆對面的牆上就能看到美麗的彩虹。
講解:
將鏡子插入水中時,在對面的牆上就能看到美麗的彩虹。它是光的折射作用。
創造:
小朋友,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製造出美麗的彩虹?
變色的碘
思考:碘酒的顏色遇到燃燒的火柴時,會有變化嗎?
材料:帶蓋的玻璃瓶1個、碘酒1瓶、火柴1盒、水少許
步驟:
1 玻璃瓶中倒入30毫升左右的水。
2 在水中加入二、三滴的碘酒,觀察顏色。
3 同時使用2—3根火柴,點燃後立即放入瓶中燃燒,並用瓶蓋蓋住瓶口。
4 搖晃瓶子,觀察顏色的變化。
講解:
1、液的顏色是棕色的。
2、火柴的煙霧可以使碘變成無色的碘離子,所以瓶子中的碘酒溶液會變成無色透明的水溶液
創造:火柴中含有一些易燃物質,當你點燃火柴時,除了火光,是否聞到異味呢?會帶來什麼樣的污染呢?
湯匙變磁鐵
思考:你知道金屬湯勺為什麼變成了磁鐵?
材料:金屬湯匙、磁鐵、鐵釘、曲別針
操作:
1、用金屬湯勺去吸鐵釘、曲別針
2、准備一支金屬湯匙,手裡拿一塊磁鐵慢慢地在湯匙上來回摩擦。
3、湯勺將鐵釘、曲別針吸起來了
4、將湯匙在桌子上一敲,湯匙的磁力又消失了
講解:
構成湯匙的金屬物質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個的小磁鐵,但由於它們的磁場方向不同,作用被相互抵消,整個湯匙也就沒有了磁性。而如果用一塊真正磁鐵的磁力將湯匙內部的小磁鐵的磁場強行排列成同一方向,湯匙就會表現出磁力。將湯匙在桌子上一敲,其內部小磁鐵的排列又被破壞掉,湯匙的磁力也就消失了。
創造:你還能把什麼物品磁化,用來磁化的物品應該是什麼物質製作的?
會自動倒下的一摞硬幣
思考:橫放在桌上的一疊硬幣為什麼會自動倒下呢?
材料:十枚硬幣、磁鐵
操作:
1. 將十枚硬幣疊成整齊的圓柱形橫放在桌面上
2. 拿磁鐵在硬幣的上方2—3厘米高的地方接近桌面上這疊橫放的硬幣
3. 橫放在桌面上的硬幣自動倒下
講解:
由於這疊硬幣在磁場的作用下發生了變化,使其中每枚硬幣的上端都分別磁化,由於同性相斥,加上硬幣之間緊貼在一起,在磁性斥力作用下,這疊橫放在桌面上的硬幣就會自動倒下
創造:
你能用磁鐵作一些其它此行小實驗嗎?
大力士——紙
思考:你能想像一張紙能夠舉起一本書嗎?你知道怎樣才能做到嗎?
材料:紙、膠帶、1本書
操作:
1. 把紙放在兩本並排分開放的書上,使紙的中間部分懸空。把一本書放在紙的懸空處。
2. 把紙捲成一個紙卷,用膠帶粘好紙的邊緣處。
3. 把紙卷立起來,並在上面放一本書。
4. 思考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
講解:
1. 一張紙能承受多大的壓力,主要取決於紙張受力時的彎矩。彎矩即紙張的受力點和受反作用力的點之間的距離。彎矩越大,紙張承受的力越大,反之越小。
2. 直接把重物放在紙上,則紙的受力點和受反作用力點幾乎在同一位置上。因此彎矩小,所承受的力就小。
3. 把重物放在豎直的紙卷上,紙的彎矩較大,因此承受的力較多。
創造:
想一想,把紙還可以折成哪些形狀,以便承擔壓力。
不同的承載量
思考:為什麼卡紙變形後,它的承載量會不同
材料:紙卡1張(30×20cm)、相同高的紙盒兩個、硬幣若干枚
操作:
1、 一張卡紙懸空平放在相同高度的紙盒上,紙上只能放兩枚硬幣。
2、 把紙卡折成波浪形狀,架在相同高的紙盒上,波浪形狀的卡紙上能放多枚硬幣。
講解:
波浪的卡紙比平整的卡紙承載的硬幣個數多。
創造:
怎樣變化卡紙,使卡紙上放的硬幣更多?
神奇墨水
思考:空無一字的白紙,只要用火烤一下,字形圖案就會顯現出來,你會製作這種隱形墨水嗎?
材料:毛筆1支、打火機1個、糖水1杯、白紙1張
操作:
1. 用毛筆蘸糖水在紙上寫字或畫圖
2. 晾乾後,看字形、圖案如何
3. 用打火機稍為烤一烤,觀察有什麼變化
講解:
1. 干後,字形、圖案會消失。
2. 火烤之後,字形、圖案會因糖分脫水,而呈現淺褐色。
創造:試試除了糖水,還有哪些液體可以做隱形墨水。
蛋殼的堅固與脆弱
思考:你認為蛋殼是堅固的還是脆弱的,它在什麼時候容易破碎,什麼時候不容易破碎?
材料:杯子(與半個蛋殼直徑大小相同杯口的杯子)、半個蛋殼2個、細鐵棒一根
操作:
1、蛋殼開口向下扣在杯子口上
2、拿一根細鐵棒離蛋殼10多厘米的高度豎直向下自由落到蛋殼上,蛋殼沒被砸破
3、蛋殼開口向上放在杯子口上
4、拿一根細鐵棒離蛋殼10多厘米的高度豎直向下自由落到蛋殼上,蛋殼被砸破
講解:
1、鐵棒創擊蛋殼凹處,力量都由創擊點承受,容易創破。鐵棒創擊蛋殼凸處,力量分散,不容易創破。
2、一樣的材質,一樣的創擊力量,角度不同,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空中跳動的乒乓球
思考:吹風機朝上方,對著乒乓球吹風,你認為乒乓球會被吹走嗎?
材料:乒乓球1個、吹風機1把
流程:
1、用一隻手握住吹風機,另一隻手將球放在吹風機的上方。
2、開動冷風或熱風吹動乒乓球。
說明:
1、吹風機朝上對著乒乓球吹,由於力的平衡作用,乒乓球不會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動。
2、冷風或熱風吹動乒乓球,效果都是一樣的。
延伸:
如果換成水流,代替氣流,乒乓球會怎樣呢?
誰的力量大
思考:燕尾夾和鎖頭哪一個重呢?兩者之間栓一條線繩轉轉看,誰的「力量」大呢?
材料:線繩1根、圓珠筆桿1支、金屬小扳手(比夾子重的金屬物品)1個、夾子1個
操作:
1、在圓珠筆桿中,穿一條約五十厘米長的線繩,線的一端拴上一個夾子,另一端則繫上一個比夾子重的金屬小扳手。
2、雙手手心相對夾住垂直的筆桿,金屬小扳手一端在下。
3、緩緩搓動筆桿,讓夾子作圓周運動,漸漸加速旋轉,看看有什麼現象。
講解:
1、小扳手是比夾子來的重。
2、當轉速加快時,會產生更大的離心力,而把金屬小扳手往上提升。
創造:
物體除了輕重差別外,若加上不同的速度,就會產生不同的動量。比一比看,你走路時和騎車時,雨點打在臉上,又什麼不同的感覺。
再現指紋
思考:用手指肚在紙上用力按一下,看一看紙上什麼痕跡也沒有留下,怎樣才能看見你留下的指紋?
材料:碘酒、剪好的易拉罐小盒、蠟燭、白紙、火柴
操作:
1、在白紙上印上指紋。
2、看一看白紙上並沒有指紋的印跡。
3、用少量碘酒放進鐵盒裡。
4、點燃蠟燭,使碘酒在蠟燭上方加熱(一直加熱到碘酒變干,有紫紅色蒸氣放出時),將印有指紋一面的白紙對著蒸氣。
5、過一會兒,紙上就顯現出淺色的指紋。
講解:
1、紙上為什麼會顯出指紋來呢?原來,人的皮膚表面總有些油脂,對皮膚起保護作用,皮膚表面的指紋是凸凹不平的,低的地方油脂多一些,高的地方油脂就少些,手指肚按到紙上,油脂就被紙吸收,油脂在紙上分布也同樣是不均勻的,但和指紋上油脂分布情況相同。
2、碘酒受熱時會變成氣體,氣體受冷時又會直接變成固體,它在油脂里極易溶解,於是紙上就出現顏色深淺不一的指紋。
燭火熄滅了
思考:蠟燭除了用口吹熄外,還可以用什麼其他的方法呢?
材料:蠟燭1支、小蘇打若干、食用醋少許、火柴1盒、碗1個
流程:
1 將點燃的蠟燭在碗的中央滴上幾滴蠟油,將蠟燭固定在碗中
2 將蘇打粉放在蠟燭的四周,倒一些食用醋於碗中
3 蠟燭熄滅了
說明:
1、食用醋加上小蘇打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2、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後,燭火會熄滅。
延伸:
想一想,燭火熄滅要有什麼條件?你知道還有哪幾種是熄滅蠟燭的方法嗎?
空中點燭
思考:火柴在蠟燭的上空點燃,蠟燭為什麼會燃燒呢?
材料:蠟燭、火柴
操作:
1、點燃一支蠟燭
2、燃燒一會兒的蠟燭頂端燒成了杯狀
2、將點燃的蠟燭吹滅
3、吹滅後的蠟燭冒出了青煙
4、用火柴點燃剛剛熄滅的蠟燭冒出的青煙時,蠟燭會立刻復燃
講解:
點著蠟燭後,可看到蠟燭頂端的蠟慢慢熔化,頂端明顯地燒成了杯狀,在「杯」中盛著熔成液狀的燭油。然後,燭油沿著燭芯爬升上去,在燭芯上端達到燃點而燒起來,在燃燒產生的熱量的作用下,燭油會汽化成「青煙」。顯然,「青煙」就是蠟的氣體狀態。
創造:你知道水的氣體狀態是什麼?你能用什麼辦法製造水蒸氣?
紐扣的出現與消失
思考:小朋友,當筷子插一半在水中時,看到的是筷子「折斷」的樣子,這是什麼原因呢?
材料:紐扣1枚、水少許、淺底盤1個、玻璃杯1個
流程:
1、將紐扣放在盤中。
2、杯子杯口朝上,壓在紐扣上。
3、往杯內倒入清水。
4、注入水後的杯子看不清紐扣。
5、加些水到盤子中,可以看得見紐扣。
說明:
1、當杯子漸漸注入水時,由於光線折射,紐扣的影像會消失。
2、把水再加入盤子中,改變光的折射角度,紐扣影像會重新出現。
延伸:
光由空氣進入水中,或由空氣進入玻璃中,就會產生一些折射的現象,那麼,就請你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光的折射事例呢
認識浮力
思考:當我們躺在水面上像帆船一樣漂浮著,我們都知道是水的浮力在支撐我們。但你可知道怎樣測量浮力嗎?
材料:1個彈簧秤、1把鎖、1個裝水的玻璃杯
操作:
1. 先把鎖掛在彈簧秤下,記錄彈簧秤的刻度。
2. 然後將彈簧秤掛的鎖放入水中,記錄此時彈簧秤的刻度。
3. 比較兩次記錄下的刻度,思考為什麼會不同。
講解:
1. 鎖浸在水中,會受到水對它的向上的支持力,即浮力。
2. 兩次記錄的差值就是水對小銅鎖的浮力。
創造:
用彈簧秤再稱別的物體(比如小木塊,橡皮頭等),觀察不同的物體的浮力大小。
冰塊融化後會怎樣
思考:在一個杯子中放一個冰塊,然後倒滿水。當冰融化後,杯內的水會溢出來嗎?
材料: 1塊冰塊、2個杯子、水
操作:
1.在托盤上放置一個空杯子,在空杯子中放入一塊冰。
2.往杯中倒滿水,使冰塊的一大部分會高出水面。
3.等待冰塊融化。觀察融化後,水會不會溢出 杯子。
講解:
水結冰時體積會增大百分之九,因此質量變輕,自然會浮在水面上。當冰塊融化時,它失去的是增加的那百分之九的體積,因此,水不會溢出。
其實冰塊在水面以下的那部分,就是整個冰塊的水的體積。
自動旋轉的奧秘
思考:裝滿水的紙盒為什麼會轉動?
材料:空的牛奶紙盒、釘子、60厘米長的繩子、水槽、水
操作:
1、用釘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個孔
2、一個孔在紙盒頂部的中間,另外四個孔在紙盒四個側面的左下角
3、將一根大約60厘米長的繩子系在頂部的孔上
4、將紙盒放在盤子上,打開紙盒口,快速地將紙盒灌滿水
5、用手提起紙盒頂部的繩子,紙盒順時針旋轉
講解:水流產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紙盒的四個角均受到這個推力。由於這個力作用在每個側面的左下角,所以紙盒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創造:
1、如果在每個側面的中心扎孔,紙盒會怎樣旋轉
2、如果孔位於每個側面的右下角的話,紙盒將向哪個方向旋轉
小船與船漿
思考:看過劃船嗎?親自動手劃過船?知道船在水上為什麼會向前移動嗎?
材料:剪刀1把、紙板1塊、橡皮筋1條、臉盆及水1盆
流程:
1. 剪下長約12厘米×8厘米的硬紙板
2. 一端剪成尖形為船頭,另一端中央剪下約5厘米的缺口為船尾
3. 剪一塊約3厘米×5厘米的紙板坐船漿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處,並將船漿綁好
5. 將紙板槳逆時針轉緊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動
6. 若把紙板槳順時針轉緊橡皮筋,小船向後移動
說明:
1、橡皮筋扭轉的方向不同,船行駛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紙船運動的力量,是來自橡皮筋扭轉的能量。
延伸:
仔細觀察劃船的動作,它造成的水流方向和船行方向有什麼關系呢?
水的壓力
思考:你們知道水壓的大小是由什麼決定嗎?
材料:1個裝牛奶的矩形豎直紙盒、1卷膠帶、1個釘子、水若干、平盤
操作:
1. 放好牛奶盒,用釘子在任意一個側面戳三個孔。三個孔的位置分別是底部、居中和上部。
2. 用膠帶把三個孔封住。
3. 將紙盒中加滿水。
4. 將平盤放在有孔的側面的下方,將膠布撕開。觀察三個孔的噴水有什麼不同。
講解:
1. 實驗發現,從底部流出的水噴射得最遠,其次是中部的水,噴得最近的是從頂部噴出的水。
2. 水的壓力由深度決定,水越深,壓力就越大;水越潛,壓力就越小。
創造:
如果你會游泳,你可以在水中感受水的壓力。使頭位於水深不同的位置,你會感受到耳朵受到的壓力是不同的。
帕斯卡桶裂
思考:塑料瓶側壁劃上幾條刀痕後再裝滿水,水為什麼水不會從刀痕處流出來?
材料:塑料瓶一個、刀子一把、橡皮筋一根、漏斗一個、吸管、橡皮泥
操作:
1、拿一塑料瓶,在其側壁用刀子平行於側壁劃幾條刀痕(要將側壁劃透),再用橡皮筋將這個塑料瓶在刀痕處攔腰箍緊.在塑料瓶蓋上穿入一段吸管,用橡皮泥密封.
2、取一漏斗與吸管相接
3、手持漏斗與瓶口相對齊,然後往漏斗內注水,使塑料瓶和漏斗裝滿水為止,此時塑料瓶的刀痕處不出水.將漏斗舉高,就可見刀痕處有水流出來.
講解:一個容器里的液體,對容器底部(或側壁)產生的壓力,可以遠大於液體自身的重量
注意:使用刀子危險請家長幫助
筆帽潛水員
思考:潛水艇為什麼能潛入水下,又能回到水面呢?我們來做一個「潛水員」的玩具吧!
材料:塑料筆帽1個、橡皮泥1塊、水1杯、礦泉水瓶1個
操作:
1 將橡皮泥粘到筆帽底部。(筆帽一定不要有洞)
2 在水瓶中完全灌滿水,把筆帽放進瓶子,擰緊瓶蓋。
3 用力擠壓瓶子,觀察筆帽沉下瓶底。
4 松開手,筆帽又回到瓶子頂部。
講解:
1 筆帽里的空氣使它漂浮。
2 水壓進筆帽,筆帽很重並下沉。
3 水流出筆帽,筆帽變輕並上升。
創造:你能製作一個不同的潛水玩具嗎?2010-08-29 18:14
教你只做四個東西
1.屏風:美術加手工:剪刀,彩筆,竹子(竹條即可),透明膠帶,美工刀,鉛筆等
A:將竹子削剪成兩根牙簽粗細的竹條,然後沒8CM截斷一下,共要5根,當然要想屏風大可將竹條的長度,數量加多。
B:尋找有風景畫的掛歷等彩色卡紙,當然也可以自己繪畫。裁剪成7CM長3CM寬的長方形紙條(畫條)共要四張。
C:將四張畫條與五根竹條拼接起來,兩根竹條間加一張畫條,用透明膠帶完成。
D:將半成品沿著竹條與畫條的交界處折疊,使得屏風像摺扇子一樣,之後讓他保持這樣數分鍾,然後拉開,那麼一個立體的屏風就做好了,你還可以寫一些名言警句在上面!很不錯的工藝品!
2.簡易風力發電機 物理加美術加製作:易拉罐一個,剪刀一個,馬口鐵一條,木條一條,四驅車馬達一個,強力膠一瓶,彩色LED燈泡一些(或者燈泡,二極體)
A:用剪刀將易拉罐上部分剪去1CM左右,保留剩下的罐體,也就是先做一個「杯子」,然後在杯體上等間距畫出三條,然後保留這三條,剪去剩下多餘部分,之後呈現一個圓底座加三個葉片,像螺旋槳,然後用剪刀尖在底座正中間鑽出一個與馬達中軸略小一點的圓孔。
B:有馬口鐵(就是普通的鐵片)將馬達牢牢包住,然後用釘子定在木條上。
C:用強力膠將葉片固定在馬達的中軸上,保證葉片的垂直型,水平性,向風性。
D:將馬達的兩根導線連接在LED燈泡上,保證導線介面連接正常(正負,接觸良好)
E:手持木條快速向前奔跑,或者安裝在自行車上,在風的作用下推動葉片的轉動,進而推動馬達轉子的轉動,於是發生磁生電,LED燈泡就會亮,如果風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好,那麼與一節電池沒有區別,如果風力忽大忽小,則LED燈泡忽亮忽滅,如果再加一個敏感充電器,那麼就可以將電流儲存起來,然後釋放的電流,會比較理想
1.橡皮筋動力小車:橡皮筋兩根,一次性筷子10雙(含備用),易拉罐一個,剪刀一把,美工刀,鐵絲5CM,飲料瓶蓋,強力膠
A:將易拉罐罐體剪下來,並利用剪下的鋁板經過繪畫,裁剪,得到一個螺旋槳葉片,並在螺旋槳葉片中間鑽取一個與鐵絲直徑略小一點的空,將鐵絲牢牢固定在孔上,然後將靠近葉片中心月1CM 的地方將鐵絲打一個結扣(就是把鐵絲擰一下),然後穿過飲料瓶蓋,穿過後再打一個結扣,這樣一來兩個結扣便將瓶蓋牢牢困死在他們(結扣)之間,然後將剩餘的鐵絲彎成一個鉤子
B:用兩根筷子在桌面上擺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兩根筷子為腰,將兩根筷子的交點稱為頂點,兩根筷子的腳成為底點,用強力膠粘合頂點,分別在兩根筷子底點上再粘合兩根一半長度的筷子,同樣再粘合他們的頂點,之後想一個二面角,然後再用一根筷子粘合兩個頂點
C:在第一回的等腰三角形底點上安裝一個帶軸承的輪子,在頂點安裝一個輪子,然後再在頂點上的筷子處於一半筷子頂點處連接橡筋,並將帶著瓶蓋的螺旋槳葉片安裝在一半筷子的頂點,調整相近長度將橡筋鉤掛在鐵絲鉤上
D:轉動葉片上發條,松動後,車子自行奔跑!
2。動力形。比上面簡單!輪胎3個,電池盒一個,馬達一個,導線兩根,筷子2雙,軸承一個(自行車輻條即可),強力膠,
A:在筷子的一端粘合另一雙筷子的1|3,呈現出中垂線的樣子,將軸承穿上兩個輪子並固定在短筷子上,再在長筷子中間用強力膠將電池盒站在中間,並引出兩根導線
B:在長筷子的另一端將剩下的一個輪子插在馬達的中軸上,將馬達用強力膠粘合在長筷子另一端,即簡單三輪筷子賽車,
C:電路連接:很簡單,轉上電池後,將兩根導線直接與馬達的兩個電片接上就行了(保證接觸良好就行),如果接上後發現車子倒退著走,那就將導線的位置顛倒一下就行了!
2. 小學生小發明小創造
1.我們知道通常我們的抽屜里會發現一些舊電池,但是我們也不知道還有沒有電,如果放進用電器來檢驗很麻煩而且無法知道它電剩餘量。所以,你可以做一個小驗電器。
方法簡單如下:使用一個小燈泡,很小的那種(像掛墜或玩具燈上的,五金店都有賣)。然後用兩根細漆包線分別連接燈上。兩根線的另一端分別用於接你要檢驗的電池的正負極。根據小燈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斷電池的電量了。
2.拿把破雨傘,把布拆掉,拿一條電線,一頭接電視或收音機,一頭接到傘上面,就是一個好好的信號接受器。你想專業一點就在傘上面多繞幾圈鐵絲就行了。這是最省錢,快捷的方法,只是有點搞笑。
3將一根火柴和一根縫被的大針並在一起,用包香煙的鋁箔將它們緊緊地包裹起來,再將有火柴頭的一端的鋁箔彎折過來密封捻緊。然後在靠近尾部的地方裝上定向尾翼,把針拔出,就成了一個很簡單的反沖火箭。
實驗時,把小火箭放在鐵絲架上,點燃一根火柴,對准鋁箔筒包有火柴頭的部位加熱。當溫度升高到火柴頭的燃點時,箔里的火柴匣被點燃,使周圍的空氣急劇膨脹,氣體從尾口高速噴出。由於反沖作用,火箭筒便從架上向前飛了出去。
如果在鋁箔中包兩根頭對頭放置的火柴,兩端都不封閉。將它放在上,從中部加熱。當筒內火柴點燃後,氣體從兩頭噴出,鋁箔筒仍停留在架上,從而說明了系統的動量守恆.
3. 小發明有那些急急急
滑翔機——蜻蜓
潛水艇——河豚
聲納---海豚
在我國,早就有著模仿生物的事例。相傳在公元前三千多年,我們的祖先有巢氏模仿鳥類在樹上營巢,以防禦猛獸的傷害;四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見飛蓬轉而知為車」,即見到隨風旋轉的飛蓬草而發明輪子,做有裝成輪子的車。古代廟宇中大殿之前的山門的建造,就其建築結構來看,頗有點像大象的架勢,柱子又圓又粗,彷彿像大象的腿。
我國古代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對於絢麗的天空、翱翔的蒼鷹早就有著各種美妙的幻想。根據秦漢時期史書記載,兩千多年前,我國人民就發明了風箏,並且應用於軍事聯絡。春秋戰國時代,魯國匠人魯班,本名公輸般,首先開始研製能飛的木鳥;並且他從一種能劃破皮膚的帶齒的草葉得到啟示而發明了鋸子。據《杜陽雜編》記載,唐朝有個韓志和,「善雕木作鸞、鶴、鴉、鵲之狀,飲啄動靜與真無異,以關戾置於腹內,發之則凌雲奮飛,可高達三丈至一二百步外,始卻下。」西漢時期,有人用鳥的羽毛做成翅膀,從高台上飛下來,企圖模仿鳥的飛行。以上幾例,足以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鳥類的撲翼和飛行,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這也是最早的仿生設計活動之一。明代發明的一種火箭武器「神火飛鴉」,也反映了人們向鳥類借鑒的願望。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水生動物——魚類的模仿也卓有成效。通過對水中生活的魚類的模仿,古人伐木鑿船,用木材做成魚形的船體,仿照魚的胸鰭和尾鰭製成雙槳和單櫓,由此取得水上運輸的自由。後來隨製作水平提高而出現的龍船,多少受到了不少動物外形的影響。古代水戰中使用的火箭武器 「火龍出水」,多少有點模仿動物的意思。以上事例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期的仿生設計活動,為開發我國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創造了非凡的業績。
外國的文明史上,大致也經歷了相似的過程。在包含了豐富生產知識的古希臘神話中,有人用羽毛和蠟做成翅膀,逃出迷宮;還有泰爾發明了鋸子,傳說這是從魚背骨和蛇的齶骨的形狀受到啟示而創造出來的。十五世紀時,德國的天文學家米勒製造了一隻鐵蒼蠅和一隻機械鷹,並進行了飛行表演。
一八ОΟ年左右,英國科學家、空氣動力學的創始人之一—凱利,模仿鱒魚和山鷸的紡錘形,找到阻力小的流線型結構。凱利還模仿鳥翅設計了一種機翼曲線,對航空技術的誕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同一時期,法國生理學家馬雷,對鳥的飛行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在他的著作《動物的機器》一書中,介紹了鳥類的體重與翅膀面積的關系。德國人亥姆霍茲也從研究飛行動物中,發現飛行動物的體重與身體的線度的立方成正比。亥姆霍茲的研究指出了飛行物體身體大小的局限。人們通過對鳥類飛行器官的詳細研究和認真的模仿,根據鳥類飛行機構的原理,終於製造了能夠載人飛行的滑翔機。
後來,設計師又根據鶴的體態設計出了掘土機的懸臂,在一戰期間,人們從毒氣戰倖存的野豬身上中獲得啟示,模仿野豬的鼻子設計出了防毒面具。在海洋中浮沉靈活的潛水艇又是運用了哪些原理?雖然我們無據考察潛艇設計師在設計潛艇時是否請教了生物界,但是不難設想,設計師一定懂得魚鰾是魚類用來改變身體同水的比重,使之能在水中沉浮的重要器官。青蛙是水陸兩棲動物,體育工作者就是認真研究了青蛙在水中的運動姿勢,總結出一套既省力、又快速的游泳動作——蛙泳。另外,為潛水員製作的蹼,幾乎完全按照青蛙的後肢形狀做成,這就大大提高了潛水員在水中的活動能力
蒼蠅與宇宙飛船
令人討厭的蒼蠅,與宏偉的航天事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仿生學卻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了。
蒼蠅是聲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穢的地方,都有它們的蹤跡。蒼蠅的嗅覺特別靈敏,遠在幾千米外的氣味也能嗅到。但是蒼蠅並沒有「鼻子」,它靠什麼來充當嗅覺的呢? 原來,蒼蠅的「鼻子」——嗅覺感受器分布在頭部的一對觸角上。
每個「鼻子」只有一個「鼻孔」與外界相通,內含上百個嗅覺神經細胞。若有氣味進入「鼻孔」,這些神經立即把氣味刺激轉變成神經電脈沖,送往大腦。大腦根據不同氣味物質所產生的神經電脈沖的不同,就可區別出不同氣味的物質。因此,蒼蠅的觸角像是一台靈敏的氣體分析儀。
仿生學家由此得到啟發,根據蒼蠅嗅覺器的結構和功能,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這種儀器的「探頭」不是金屬,而是活的蒼蠅。就是把非常纖細的微電極插到蒼蠅的嗅覺神經上,將引導出來的神經電信號經電子線路放大後,送給分析器;分析器一經發現氣味物質的信號,便能發出警報。這種儀器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這種小型氣體分析儀,也可測量潛水艇和礦井裡的有害氣體。利用這種原理,還可用來改進計算機的輸入裝置和有關氣體色層分析儀的結構原理中。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
電魚與伏特電池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餘種 。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而非洲電鰩能產生的電壓高達22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能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由於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都不一樣。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
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對電魚的研究,還給人們這樣的啟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麼,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水母的順風耳
「燕子低飛行將雨,蟬鳴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為與天氣的變化有一定關系。沿海漁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魚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預示著風暴即將來臨。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早在5億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這種低等動物有預測風暴的本能,每當風暴來臨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難去了。
原來,在藍色的海洋上,由空氣和波浪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 (頻率為每秒8—13次),總是風暴來臨的前奏曲。這種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小小的水母卻很敏感。仿生學家發現,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長著一個細柄,柄上有個小球,球內有塊小小的聽石,當風暴前的次聲波沖擊水母耳中的聽石時,聽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經感受器,於是水母就聽到了正在來臨的風暴的隆隆聲。
仿生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的前甲板上,當接受到風暴的次聲波時,可令旋轉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轉,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風暴前進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讀數即可告知風暴的強度。這種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4. 小發明詳細製作方法
環保創意小發明洗刷刷
解決問題:具有可以一面洗,一面加清潔劑的功能。可替換刷頭,而且是不同組合的刷頭! 用不同的刷頭,可使用於不同的地方。
材料及工具:熱熔膠、硅利康、剪刀、木棒(或衛生筷)、鑽子、美工刀。瓶蓋×2、刷子×1、菜瓜布×1、 畚箕柄×1、抽水器×1。
解決方法及步驟:
步驟說明1. 將畚箕柄,從畚箕取備用。將密封的一端鋸掉,使 其變成兩端都有洞。 ☆鋸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喔!
步驟說明2.取一瓶蓋,從畚箕的一端用木 棒輕輕推入25公分,變成 分為上下兩層。
步驟說明3. 在瓶蓋的下方約一公分(如左圖A點處)挖一個小洞(需可 放入抽水氣的一端)然後從洞口擠入硅利康,再將手指伸 入將其周圍磨平,讓瓶蓋與畚箕柄間沒有空隙,待干.備 用。 ☆如果有了空隙,清潔劑就會往下流了。
步驟說明4. 將瓶蓋鑽洞(中間的洞要大一點),再將刷子 從中間的洞穿入,再用鉗子將鐵絲折彎。鑽洞時,要小心,注意安全
步驟說明5. 在瓶蓋與刷子間,用熱 熔膠固定。 (背面也要)
步驟說明6. 在瓶蓋的頭上擠上熱熔膠,放入畚箕柄下方的洞,使其固定。
步驟說明7. 將抽水器的管子多餘的部份切掉(長度與畚箕柄上方長度一樣長) ☆下面記得要修尖!
步驟說明8. 將吸水器的管子插入畚箕柄的洞里,再抹上硅利康.待干。 ☆抹硅利康時,要注意不可有縫隙。
步驟說明9. 在刷頭上擠上熱熔膠,再包上菜瓜布。
步驟說明10. 將刷頭與柄旋轉組合。
組合完成的作品 成品展示 終於完成了. 這個刷子具有可以一面洗,一面加清潔劑的功能。 可替換刷頭,而且是不同組合的刷頭喔! 用不同的刷頭,可使用於不同的地方。
5. 都有哪些關於仿生學的小發明
仿生學學一詞是1960年由美國斯蒂爾根據拉丁文「bios」(生命方式的意思)和字尾「nlc」(「具有……的性質」的意思)構成的。他認為「仿生學是研究以模仿生物系統的方式、或是以具有生物系統特徵的方式、或是以類似於生物系統方式工作的系統的科學」。盡管人類在文明進化中不斷從生物界受到新的啟示,但仿生學的誕生,一般以1960年全美第一屆仿生學討論會的召開為標志。
仿生學的研究范圍主要包括:力學仿生、分子仿生、能量仿生、信息與控制仿生等。
力學仿生,是研究並模仿生物體大體結構與精細結構的靜力學性質,以及生物體各組成部分在體內相對運動和生物體在環境中運動的動力學性質。例如,建築上模仿貝殼修造的大跨度薄殼建築,模仿股骨結構建造的立柱,既消除應力特別集中的區域,又可用最少的建材承受最大的載荷。軍事上模仿海豚皮膚的溝槽結構,把人工海豚皮包敷在船艦外殼上,可減少航行揣流,提高航速;
分子仿生,是研究與模擬生物體中酶的催化作用、生物膜的選擇性、通透性、生物大分子或其類似物的分析和合成等。例如,在搞清森林害蟲舞毒蛾性引誘激素的化學結構後,合成了一種類似有機化合物,在田間捕蟲籠中用千萬分之一微克,便可誘殺雄蟲;
能量仿生,是研究與模仿生物電器官生物發光、肌肉直接把化學能轉換成機械能等生物體中的能量轉換過程;
信息與控制仿生,是研究與模擬感覺器官、神經元與神經網路、以及高級中樞的智能活動等方面生物體中的信息處理過程。例如根據象鼻蟲視動反應製成的「自相關測速儀」可測定飛機著陸速度。根據鱟復眼視網膜側抑制網路的工作原理,研製成功可增強圖像輪廓、提高反差、從而有助於模糊目標檢測的—些裝置。已建立的神經元模型達100種以上,並在此基礎上構造出新型計算機。
模仿人類學習過程,製造出一種稱為「感知機」的機器,它可以通過訓練,改變元件之間聯系的權重來進行學習,從而能實現模式識別。此外,它還研究與模擬體內穩態,運動控制、動物的定向與導航等生物系統中的控制機制,以及人-機系統的仿生學方面。
某些文獻中,把分子仿生與能量仿生的部分內容稱為化學仿生,而把信息和控制仿生的部分內容稱為神經仿生。
仿生學的范圍很廣,信息與控制仿生是一個主要領域。一方面由於自動化向智能控制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於生物科學已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使研究大腦已成為對神經科學最大的挑戰。人工智慧和智能機器人研究的仿生學方面——生物模式識別的研究,大腦學習記憶和思維過程的研究與模擬,生物體中控制的可靠性和協調問題等——是仿生學研究的主攻方面。
控制與信息仿生和生物控制論關系密切。兩者都研究生物系統中的控制和信息過程,都運用生物系統的模型。但前者的目的主要是構造實用人造硬體系統;而生物控制論則從控制論的一般原理,從技術科學的理論出發,為生物行為尋求解釋。
最廣泛地運用類比、模擬和模型方法是仿生學研究方法的突出特點。其目的不在於直接復制每一個細節,而是要理解生物系統的工作原理,以實現特定功能為中心目的。—般認為,在仿生學研究中存在下列三個相關的方面:生物原型、數學模型和硬體模型。前者是基礎,後者是目的,而數學模型則是兩者之間必不可少的橋梁。
由於生物系統的復雜性,搞清某種生物系統的機制需要相當長的研究周期,而且解決實際問題需要多學科長時間的密切協作,這是限制仿生學發展速度的主要原因。
其他生物學分支學科
生物學概述、植物學、孢粉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分類學、習性學、生理學、細菌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遺傳學、土壤微生物學、細胞學、細胞化學、細胞遺傳學、免疫學、胚胎學、優生學、悉生生物學、遺傳學、分子遺傳學、生態學、仿生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力學、生物力能學、生物聲學、生物化學、生物數學
附:部分「仿生學」實例
蒼蠅與宇宙飛船
令人討厭的蒼蠅,與宏偉的航天事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仿生學卻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了。
蒼蠅是聲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穢的地方,都有它們的蹤跡。蒼蠅的嗅覺特別靈敏,遠在幾千米外的氣味也能嗅到。但是蒼蠅並沒有「鼻子」,它靠什麼來充當嗅覺的呢? 原來,蒼蠅的「鼻子」——嗅覺感受器分布在頭部的一對觸角上。
每個「鼻子」只有一個「鼻孔」與外界相通,內含上百個嗅覺神經細胞。若有氣味進入「鼻孔」,這些神經立即把氣味刺激轉變成神經電脈沖,送往大腦。大腦根據不同氣味物質所產生的神經電脈沖的不同,就可區別出不同氣味的物質。因此,蒼蠅的觸角像是一台靈敏的氣體分析儀。
仿生學家由此得到啟發,根據蒼蠅嗅覺器的結構和功能,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這種儀器的「探頭」不是金屬,而是活的蒼蠅。就是把非常纖細的微電極插到蒼蠅的嗅覺神經上,將引導出來的神經電信號經電子線路放大後,送給分析器;分析器一經發現氣味物質的信號,便能發出警報。這種儀器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這種小型氣體分析儀,也可測量潛水艇和礦井裡的有害氣體。利用這種原理,還可用來改進計算機的輸入裝置和有關氣體色層分析儀的結構原理中。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
電魚與伏特電池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餘種 。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而非洲電鰩能產生的電壓高達22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能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由於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都不一樣。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
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對電魚的研究,還給人們這樣的啟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麼,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水母的順風耳
「燕子低飛行將雨,蟬鳴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為與天氣的變化有一定關系。沿海漁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魚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預示著風暴即將來臨。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早在5億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這種低等動物有預測風暴的本能,每當風暴來臨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難去了。
原來,在藍色的海洋上,由空氣和波浪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 (頻率為每秒8—13次),總是風暴來臨的前奏曲。這種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小小的水母卻很敏感。仿生學家發現,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長著一個細柄,柄上有個小球,球內有塊小小的聽石,當風暴前的次聲波沖擊水母耳中的聽石時,聽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經感受器,於是水母就聽到了正在來臨的風暴的隆隆聲。
仿生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的前甲板上,當接受到風暴的次聲波時,可令旋轉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轉,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風暴前進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讀數即可告知風暴的強度。這種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http://www.njbxjy.net/blog/hby/more.asp?name=hbyzw&id=4228
回答者:wttttt - 同進士出身 六級 10-17 17:38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4 個人評價
好
100% (4) 不好
0% (0)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第一個有點長
評論者: 冰血藍色 - 試用期 一級
太長了
評論者: 401689629 - 試用期 一級
有沒有短一點的啊?
評論者: XU7758258 - 試用期 一級
更多>>
其他回答
共 2 條
就是利用某種生物的運動或生活原理,從而被我們人類加以利用,造福人類。
我們舉仿生學舉15個例子:
1。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回答者:argent_1987 - 魔法師 五級 10-17 17:24
就是模仿動物行為發現的某些科學發現
蒼蠅與宇宙飛船
令人討厭的蒼蠅,與宏偉的航天事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仿生學卻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了。
蒼蠅是聲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穢的地方,都有它們的蹤跡。蒼蠅的嗅覺特別靈敏,遠在幾千米外的氣味也能嗅到。但是蒼蠅並沒有「鼻子」,它靠什麼來充當嗅覺的呢? 原來,蒼蠅的「鼻子」——嗅覺感受器分布在頭部的一對觸角上。
每個「鼻子」只有一個「鼻孔」與外界相通,內含上百個嗅覺神經細胞。若有氣味進入「鼻孔」,這些神經立即把氣味刺激轉變成神經電脈沖,送往大腦。大腦根據不同氣味物質所產生的神經電脈沖的不同,就可區別出不同氣味的物質。因此,蒼蠅的觸角像是一台靈敏的氣體分析儀。
仿生學家由此得到啟發,根據蒼蠅嗅覺器的結構和功能,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這種儀器的「探頭」不是金屬,而是活的蒼蠅。就是把非常纖細的微電極插到蒼蠅的嗅覺神經上,將引導出來的神經電信號經電子線路放大後,送給分析器;分析器一經發現氣味物質的信號,便能發出警報。這種儀器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這種小型氣體分析儀,也可測量潛水艇和礦井裡的有害氣體。利用這種原理,還可用來改進計算機的輸入裝置和有關氣體色層分析儀的結構原理中。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
電魚與伏特電池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餘種 。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而非洲電鰩能產生的電壓高達22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能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由於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都不一樣。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
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對電魚的研究,還給人們這樣的啟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麼,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水母的順風耳
「燕子低飛行將雨,蟬鳴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為與天氣的變化有一定關系。沿海漁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魚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預示著風暴即將來臨。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早在5億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這種低等動物有預測風暴的本能,每當風暴來臨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難去了。
原來,在藍色的海洋上,由空氣和波浪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 (頻率為每秒8—13次),總是風暴來臨的前奏曲。這種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小小的水母卻很敏感。仿生學家發現,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長著一個細柄,柄上有個小球,球內有塊小小的聽石,當風暴前的次聲波沖擊水母耳中的聽石時,聽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經感受器,於是水母就聽到了正在來臨的風暴的隆隆聲。
仿生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的前甲板上,當接受到風暴的次聲波時,可令旋轉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轉,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風暴前進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讀數即可告知風暴的強度。這種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回答者:萬顏雲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9-6 18:39
6. 小學生的小創造、小發明有哪些
沉砂器(內蒙古敖放旗市第三完小 崔成華):含砂多的地下水經過水泵會磨損機件,甚至阻塞水泵葉輪。該發明在水泵進水口前加了一段沉砂管,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波浪發電機(上海市張家巷路學校 欒立中):這個發電機利用波浪的起伏帶動浮球上下運動,再利用浮球上棘輪的配合變波動為轉動,帶動發電機發電。兩個浮球隨波浪起伏上下振動,帶動連桿。連桿上的驅動片撥動棘輪旋轉,棘輪上的止倒片保證棘輪向一個方向轉動,再經變速齒輪提高轉動速度,帶動發電。
雙尖綉花針(湖北省武漢市義烈巷小學校 王帆):這種針兩頭尖,針眼在針的中部。使用這種針綉花時,每綉一針的動作只需「紮下—扎出—線拉直」,不用再翻腕調換針尖的方向,大大簡化了手部的動作,而且紮下拔針後便立即可以從上一針旁扎出,方便了從反面扎出時的針定位。通過以上改進,可提高刺綉的速度和質量,減輕勞動強度。
鑲玻璃注釘鉗(湖南省桃江縣三堂鎮小學 胡勇):鑲玻璃注釘鉗是代替錘子在木頭上釘釘的工具,是專為鑲玻璃在窗框上裝釘子而設計的。其基本結構是:克絲鉗一個鉗口改成持釘夾,另一鉗口改成可以調節寬窄的夾口,其原理並不復雜,結構也還簡單,但是表現出的思維是很大膽的。使用這種注釘鉗可以防止敲碎玻璃,使用也更安全。
布手套翻轉器(湖北省通城縣實驗小學 李理):用直徑6mm的鋼條紮成兩只手相對弓的形狀後,安裝在一塊木板上,再在右手臂橫杠上安個掛鉤,即做成了「布手套翻轉器」。此作品使用方便,省時、省力。將縫制好的布手套套在翻轉器的一隻手架上,再把另一手架合攏相對,然後將右手臂上的掛鉤鉤在左手臂的橫杠上,抓住手套緊口向另一隻手架拉去,便可將手套一次性地翻轉過來,效率提高10倍。
速調活扳手(浙江省新昌縣實驗小學 竺越):活扳手是人們的常用工具。普通活扳手是用蝸桿調節扳口寬窄的,調節慢,工效低。小作者受到速調台虎鉗的啟發,在活扳手的蝸桿上銼了一道槽,使扳口能在槽里自由進退,從而大大加快了調節速度。這是一項很巧妙的設計、很成功的發明。
大壓簧裝卸卡具(北京市海淀區前進小學梁昭璜):大壓簧裝卸卡具是拆裝大型壓簧的專用工具,是小作者在參觀工人修汽車的時候發現的選題。其工作過程是:用卡式螺母夾住壓簧兩端,旋轉兩螺母間的絲杠,從而把彈簧壓縮,便於拆裝。有了這件工具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有推廣價值。
攜帶型多功能雙頭組合手工工具(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雉山路小學 李瑋):該項發明由工具頭,能存放多枚工具頭的手柄、手柄支架,能繞橫軸轉動的夾具組成。它攜帶方便,既可單手操作,又可雙手操作,工具頭與手柄還可構成任意角度插入機器的間隙中工作。
7. 仿生學的小發明
1.從令人討厭的蒼蠅身上,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鴨的蹼。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17.樹葉的排列和悉尼大劇院的建設。 18.潛水艇和魚的沉浮。 19.響尾蛇能感知附近動物的體溫而准確捕獲獵物和紅外製導空對空響尾蛇導彈。 20.人們根據章魚發明煙霧彈。 21.根據蛋殼發現拱形的承受力量。 22.飛機飛行時產生的劇烈抖動是根據蜻蜓改善的。 23.變色衣服是學習蝴蝶上的鱗片。 24.防水衣服是仿荷葉造的。 25.滑鼠是仿老鼠的。 26.從長頸鹿將血液通過長長的頸從到頭部中得到啟示,設計出特殊的器械,使宇航員在失重狀態下,體內的血液也能正常輸送到離心臟較遠的下肢。 27.從鯨特殊的形體「流線體」得到啟示,改進了船體設計,提高了航行速度。 28.模仿袋鼠跳躍,發明越野車。 29.模仿某些貝殼製成外殼堅硬的坦克。 30.從魚類在水中自由升降得到啟示,發明了潛水艇。
8. 簡單的科技小發明最簡單的啊(五年級)
1.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 套洗襪 每次洗完衣服後,將成雙的襪子挑揀出來晾掛往往是件煩惱的事。雖然可以在洗滌之前用飾扣將成雙的襪子固定住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種方法容易使洗後的襪子變形,穿得也不舒服,而且也不適用於女式尼龍長襪。 套洗襪...
2.什麼都好奇 小發明的製做方法
這不能算是真正的發明 所謂的小發明只是靠自己奇特的思想把某些日常用品簡單化而已.....
夜鳴蟬
3.幫忙想個小發明
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 套洗襪 每次洗完衣服後,將成雙的襪子挑揀出來晾掛往往是件煩惱的事。雖然可以在洗滌之前用飾扣將成... ... 《江南時報》 (2004年07月23日 第三十二版) 環保雙層塑料袋 實現方法:環保雙層塑料袋的實現很簡單,只要...
4.節約小發明的製作方法!
用碎布把啤酒瓶蓋裹起來,然後再按你自己想要的形狀縫在一起,可以做成雜物盒,也可以是杯墊;把不用的吸管按照你的要求可以穿成掛簾、隔斷;用裝冰箱、電視等大件電器的包裝箱製做簡單的傢具如小書櫃、床頭櫃、CD架等。只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處處留意,...
5.製作小發明誰知道
來來來,俺們教你點管用的。 最簡單的:做個筆筒!!家裡有不用的玻璃杯子沒?或者摔掉了把的茶杯什麼的,試一下,只要夠重能放住筆的都可以。 找塊漂亮的布,或者彩紙,給杯子做件衣服。牛皮紙也挺好,包在杯子上量一下,剪出合適的一塊來,接頭處要多...
6.請說明一種小發明的製作方法!
自製孔明燈 (1)用薄紙剪成如圖所示規格的紙片.將第一張紙片的一邊與第二張的一邊粘在一起,再將第三張,第四張......依次同樣粘上去,直到拼成一個兩端漏空,直徑約60厘米的球狀物....
7.科技小發明
最簡單的:做個筆筒!!家裡有不用的玻璃杯子沒?或者摔掉了把的茶杯什麼的,試一下,只要夠重能放住筆的都可以。 找塊漂亮的布,或者彩紙,給杯子做件衣服。牛皮紙也挺好,包在杯子上量一下,剪出合適的一塊來,接頭處要多留出一厘米左右的富餘。找點膠水,...
8.小發明提議
我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法,在DVD盒裡面的兩邊都貼上紙,左面寫上你的課程表,右面寫上你的座右銘。這樣一個小製作就做好了。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
9. 經過簡單的現場定位後,警方發現兩輛事故車由於嚴重受損,無法快速駛離現場,已造成隧道北線嚴重擁堵,在隧道口僅有一輛牽引車... ...小發明第一次進入市級比賽 別小看,二年級的學生占毅鳴,他也會搞科技小發明!今年國慶節,去黃山旅遊時,他發現索道纜...
我在家裡,洗碗、拖地、抹桌子等只要我能做的事,我總是主動去做。我最害怕做的事是拖地,幾間房子拖下來手就磨出了血泡,櫃子、桌子等窄小地方不容易拖,還拖不幹凈。一次,我邊拖邊想,要是有一雙拖把鞋,穿在腳上拖地那該多好呀!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既輕便、又不彎腰的拖地工具—— 鞋拖。
9. 我能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一些小發明.請在10秒鍾之內回答
滑翔機——蜻蜓
潛水艇——河豚
聲納---海豚
在我國,早就有著模仿生物的事例。相傳在公元前三千多年,我們的祖先有巢氏模仿鳥類在樹上營巢,以防禦猛獸的傷害;四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見飛蓬轉而知為車」,即見到隨風旋轉的飛蓬草而發明輪子,做有裝成輪子的車。古代廟宇中大殿之前的山門的建造,就其建築結構來看,頗有點像大象的架勢,柱子又圓又粗,彷彿像大象的腿。
我國古代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對於絢麗的天空、翱翔的蒼鷹早就有著各種美妙的幻想。根據秦漢時期史書記載,兩千多年前,我國人民就發明了風箏,並且應用於軍事聯絡。春秋戰國時代,魯國匠人魯班,本名公輸般,首先開始研製能飛的木鳥;並且他從一種能劃破皮膚的帶齒的草葉得到啟示而發明了鋸子。據《杜陽雜編》記載,唐朝有個韓志和,「善雕木作鸞、鶴、鴉、鵲之狀,飲啄動靜與真無異,以關戾置於腹內,發之則凌雲奮飛,可高達三丈至一二百步外,始卻下。」西漢時期,有人用鳥的羽毛做成翅膀,從高台上飛下來,企圖模仿鳥的飛行。以上幾例,足以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鳥類的撲翼和飛行,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這也是最早的仿生設計活動之一。明代發明的一種火箭武器「神火飛鴉」,也反映了人們向鳥類借鑒的願望。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水生動物——魚類的模仿也卓有成效。通過對水中生活的魚類的模仿,古人伐木鑿船,用木材做成魚形的船體,仿照魚的胸鰭和尾鰭製成雙槳和單櫓,由此取得水上運輸的自由。後來隨製作水平提高而出現的龍船,多少受到了不少動物外形的影響。古代水戰中使用的火箭武器 「火龍出水」,多少有點模仿動物的意思。以上事例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期的仿生設計活動,為開發我國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創造了非凡的業績。
外國的文明史上,大致也經歷了相似的過程。在包含了豐富生產知識的古希臘神話中,有人用羽毛和蠟做成翅膀,逃出迷宮;還有泰爾發明了鋸子,傳說這是從魚背骨和蛇的齶骨的形狀受到啟示而創造出來的。十五世紀時,德國的天文學家米勒製造了一隻鐵蒼蠅和一隻機械鷹,並進行了飛行表演。
一八ОΟ年左右,英國科學家、空氣動力學的創始人之一—凱利,模仿鱒魚和山鷸的紡錘形,找到阻力小的流線型結構。凱利還模仿鳥翅設計了一種機翼曲線,對航空技術的誕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同一時期,法國生理學家馬雷,對鳥的飛行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在他的著作《動物的機器》一書中,介紹了鳥類的體重與翅膀面積的關系。德國人亥姆霍茲也從研究飛行動物中,發現飛行動物的體重與身體的線度的立方成正比。亥姆霍茲的研究指出了飛行物體身體大小的局限。人們通過對鳥類飛行器官的詳細研究和認真的模仿,根據鳥類飛行機構的原理,終於製造了能夠載人飛行的滑翔機。
後來,設計師又根據鶴的體態設計出了掘土機的懸臂,在一戰期間,人們從毒氣戰倖存的野豬身上中獲得啟示,模仿野豬的鼻子設計出了防毒面具。在海洋中浮沉靈活的潛水艇又是運用了哪些原理?雖然我們無據考察潛艇設計師在設計潛艇時是否請教了生物界,但是不難設想,設計師一定懂得魚鰾是魚類用來改變身體同水的比重,使之能在水中沉浮的重要器官。青蛙是水陸兩棲動物,體育工作者就是認真研究了青蛙在水中的運動姿勢,總結出一套既省力、又快速的游泳動作——蛙泳。另外,為潛水員製作的蹼,幾乎完全按照青蛙的後肢形狀做成,這就大大提高了潛水員在水中的活動能力
蒼蠅與宇宙飛船
令人討厭的蒼蠅,與宏偉的航天事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仿生學卻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了。
蒼蠅是聲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穢的地方,都有它們的蹤跡。蒼蠅的嗅覺特別靈敏,遠在幾千米外的氣味也能嗅到。但是蒼蠅並沒有「鼻子」,它靠什麼來充當嗅覺的呢? 原來,蒼蠅的「鼻子」——嗅覺感受器分布在頭部的一對觸角上。
每個「鼻子」只有一個「鼻孔」與外界相通,內含上百個嗅覺神經細胞。若有氣味進入「鼻孔」,這些神經立即把氣味刺激轉變成神經電脈沖,送往大腦。大腦根據不同氣味物質所產生的神經電脈沖的不同,就可區別出不同氣味的物質。因此,蒼蠅的觸角像是一台靈敏的氣體分析儀。
仿生學家由此得到啟發,根據蒼蠅嗅覺器的結構和功能,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這種儀器的「探頭」不是金屬,而是活的蒼蠅。就是把非常纖細的微電極插到蒼蠅的嗅覺神經上,將引導出來的神經電信號經電子線路放大後,送給分析器;分析器一經發現氣味物質的信號,便能發出警報。這種儀器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這種小型氣體分析儀,也可測量潛水艇和礦井裡的有害氣體。利用這種原理,還可用來改進計算機的輸入裝置和有關氣體色層分析儀的結構原理中。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
電魚與伏特電池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餘種 。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而非洲電鰩能產生的電壓高達22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能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由於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都不一樣。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
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對電魚的研究,還給人們這樣的啟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麼,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水母的順風耳
「燕子低飛行將雨,蟬鳴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為與天氣的變化有一定關系。沿海漁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魚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預示著風暴即將來臨。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早在5億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這種低等動物有預測風暴的本能,每當風暴來臨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難去了。
原來,在藍色的海洋上,由空氣和波浪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 (頻率為每秒8—13次),總是風暴來臨的前奏曲。這種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小小的水母卻很敏感。仿生學家發現,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長著一個細柄,柄上有個小球,球內有塊小小的聽石,當風暴前的次聲波沖擊水母耳中的聽石時,聽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經感受器,於是水母就聽到了正在來臨的風暴的隆隆聲。
仿生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的前甲板上,當接受到風暴的次聲波時,可令旋轉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轉,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風暴前進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讀數即可告知風暴的強度。這種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10. 世界上最簡單的科技小發明怎麼做
槍的故事——圓珠筆槍
造槍工藝流程:一支圓珠筆心(三分之一處有卡子的),用一枚橡膠蓋套上,再用一根硬鐵
絲、鐵絲或者銅絲磨平一頭,另一頭扭成一個回環,槍就做好了。子彈么,就是紙彈,用一小團紙醮水揉成剛好能夠摁進筆心裡的大小,用鋼針快速一推,叭!小小的濕紙團就發射出去,做得好的槍,一般射程大約有兩米,打前排同學的腦袋,那還是基本上一打一個准兒的。
降落傘
大家一定看到過飛行員穿著降落傘跳傘的鏡頭吧,降落傘在天上飄呀飄呀可真漂亮。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降落傘呢?
其實很簡單,准備手帕1條(或是拿塑料袋剪下一塊正方形),一些線和橡皮泥。先在手帕的四角綁上線(注意四條線必須一樣長),再讓四條線的另一端埋進大約50克的橡皮泥里,讓孩子抓住手帕的中心點往上拋,看看會怎樣?空氣會使你的降落傘鼓起來,飄呀飄地慢慢落回地面。如果降落傘垂直快速地落到地面,讓孩子減少橡皮泥的重量,或者在降落傘上方戳一個小洞再試試看,也許效果會好些!
再在降落傘的下面繫上一個很輕的小娃娃,用力往上拋,讓她做勇敢的飛行員,為我們表演跳傘!
玩撲克
准備1條干凈的毛巾和1副撲克。
先把毛巾鋪在桌上,拿出十張撲克,一張接一張面朝下排成一列。提醒孩子要細心,注意每張撲克要蓋住前一張的一半,毛巾可使撲克不易滑動。
再把第一張撲克輕輕往後翻,如果成功的話,其餘的立刻一張跟一張地翻過來,直到最後一張為止。這種現象叫做多米諾骨牌效應。
不僅撲克可以這樣玩,
麻將牌、積木也可以類似這樣玩:先一一豎著排好,之間空的距離小於麻將牌或積木的高度,再把第一個麻將牌或積木牌輕輕往後推,如果成功的話,其餘的立刻一個跟一個地倒下來,直到最後一個為止。
大家一定在電視里看到過很多人合作玩這種游戲,不斷變換出許多美麗的圖案。有可能的話讓孩子找幾個同伴,幫助孩子一起設計,這種游戲很能培養孩子的細心、恆心和合作精神!
糖的燃燒
思考:小朋友,糖可以燃燒嗎?什麼條件下糖才可以燃燒?
材料:糖1—2塊、火柴1盒、煙灰少許、盤子1個
操作:
1 將方糖放在盤子上,用火柴點燃,觀察糖是否燃燒
2 在糖上放煙灰少許用火柴點燃,觀察糖是否燃燒
講解:
1 糖直接遇到火,是不容易燃燒的。
2 糖上放少許煙灰,利用煙灰燃燒溫度較高,達到燃點,糖就可以燃燒起來。
創造:知道用什麼方法使燃燒的火苗熄滅?試著製造個滅火器。
水制放大鏡
思考:水也能當放大鏡,你知道嗎?
材料:水、保鮮膜、大碗1個、彩色珠子
操作:
1.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鮮膜封住碗。
2. 用手輕輕把碗口上面的保鮮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鮮膜成倒錐形。
3. 將水倒在保鮮膜上, 通過水看碗中的物體,觀察彩色珠子與平時有什麼不同。
講解:碗里的物品看起來大了不少,這是因為保鮮膜上的水形似凸透鏡,而通過凸透鏡看到的物體往往會大於原有形態。
雲的形成
思考:你知道天空中的雲是怎麼形成的嗎?
材料:冷水1杯、剪刀或錐子1把、火柴1盒、吸管1支、橡皮泥1塊、玻璃瓶(帶可旋轉蓋)
操作:
1 在瓶子蓋上戳個洞,在洞中插入吸管,並用橡皮泥將吸管周圍密封。
2 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冷水,搖晃均勻,然後把水倒出來。
3 靠近瓶口,點燃一根火柴。
4 吹滅火柴,把冒煙的火柴扔進瓶子中,讓煙進入瓶子。
5 迅速擰緊瓶蓋,通過吸管向瓶子中用力吹氣。
6 停止吹氣,用手堵住吸管,使空氣留在瓶中。
7 松開吸管,當空氣沖出瓶子時,瓶子中就產生了雲。
講解:
1、往瓶子中吹氣,增加壓力。
2、松開吸管後氣壓下降,空氣變冷了。
3、瓶子中的水蒸氣附著在煙中的塵粒上,凝結成極小的水滴,許多的小水滴就形成了雲。
創造:你能用其它方法製作雲嗎?
注意:小心火柴不要燒手
光與彩虹
思考:你用什麼辦法能製作出與空中彩虹顏色一樣的彩虹?
材料:清水1盆、平面鏡1個
操作:
把鏡子斜插入水盆中,鏡面對這陽光,在水盆對面的牆上就能看到美麗的彩虹。
講解:
將鏡子插入水中時,在對面的牆上就能看到美麗的彩虹。它是光的折射作用。
創造:
小朋友,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製造出美麗的彩虹?
變色的碘
思考:碘酒的顏色遇到燃燒的火柴時,會有變化嗎?
材料:帶蓋的玻璃瓶1個、碘酒1瓶、火柴1盒、水少許
步驟:
1 玻璃瓶中倒入30毫升左右的水。
2 在水中加入二、三滴的碘酒,觀察顏色。
3 同時使用2—3根火柴,點燃後立即放入瓶中燃燒,並用瓶蓋蓋住瓶口。
4 搖晃瓶子,觀察顏色的變化。
講解:
1、液的顏色是棕色的。
2、火柴的煙霧可以使碘變成無色的碘離子,所以瓶子中的碘酒溶液會變成無色透明的水溶液
創造:火柴中含有一些易燃物質,當你點燃火柴時,除了火光,是否聞到異味呢?會帶來什麼樣的污染呢?
湯匙變磁鐵
思考:你知道金屬湯勺為什麼變成了磁鐵?
材料:金屬湯匙、磁鐵、鐵釘、曲別針
操作:
1、用金屬湯勺去吸鐵釘、曲別針
2、准備一支金屬湯匙,手裡拿一塊磁鐵慢慢地在湯匙上來回摩擦。
3、湯勺將鐵釘、曲別針吸起來了
4、將湯匙在桌子上一敲,湯匙的磁力又消失了
講解:
構成湯匙的金屬物質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個的小磁鐵,但由於它們的磁場方向不同,作用被相互抵消,整個湯匙也就沒有了磁性。而如果用一塊真正磁鐵的磁力將湯匙內部的小磁鐵的磁場強行排列成同一方向,湯匙就會表現出磁力。將湯匙在桌子上一敲,其內部小磁鐵的排列又被破壞掉,湯匙的磁力也就消失了。
創造:你還能把什麼物品磁化,用來磁化的物品應該是什麼物質製作的?
會自動倒下的一摞硬幣
思考:橫放在桌上的一疊硬幣為什麼會自動倒下呢?
材料:十枚硬幣、磁鐵
操作:
1. 將十枚硬幣疊成整齊的圓柱形橫放在桌面上
2. 拿磁鐵在硬幣的上方2—3厘米高的地方接近桌面上這疊橫放的硬幣
3. 橫放在桌面上的硬幣自動倒下
講解:
由於這疊硬幣在磁場的作用下發生了變化,使其中每枚硬幣的上端都分別磁化,由於同性相斥,加上硬幣之間緊貼在一起,在磁性斥力作用下,這疊橫放在桌面上的硬幣就會自動倒下
創造:
你能用磁鐵作一些其它此行小實驗嗎?
大力士——紙
思考:你能想像一張紙能夠舉起一本書嗎?你知道怎樣才能做到嗎?
材料:紙、膠帶、1本書
操作:
1. 把紙放在兩本並排分開放的書上,使紙的中間部分懸空。把一本書放在紙的懸空處。
2. 把紙捲成一個紙卷,用膠帶粘好紙的邊緣處。
3. 把紙卷立起來,並在上面放一本書。
4. 思考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
講解:
1. 一張紙能承受多大的壓力,主要取決於紙張受力時的彎矩。彎矩即紙張的受力點和受反作用力的點之間的距離。彎矩越大,紙張承受的力越大,反之越小。
2. 直接把重物放在紙上,則紙的受力點和受反作用力點幾乎在同一位置上。因此彎矩小,所承受的力就小。
3. 把重物放在豎直的紙卷上,紙的彎矩較大,因此承受的力較多。
創造:
想一想,把紙還可以折成哪些形狀,以便承擔壓力。
不同的承載量
思考:為什麼卡紙變形後,它的承載量會不同
材料:紙卡1張(30×20cm)、相同高的紙盒兩個、硬幣若干枚
操作:
1、 一張卡紙懸空平放在相同高度的紙盒上,紙上只能放兩枚硬幣。
2、 把紙卡折成波浪形狀,架在相同高的紙盒上,波浪形狀的卡紙上能放多枚硬幣。
講解:
波浪的卡紙比平整的卡紙承載的硬幣個數多。
創造:
怎樣變化卡紙,使卡紙上放的硬幣更多?
神奇墨水
思考:空無一字的白紙,只要用火烤一下,字形圖案就會顯現出來,你會製作這種隱形墨水嗎?
材料:毛筆1支、打火機1個、糖水1杯、白紙1張
操作:
1. 用毛筆蘸糖水在紙上寫字或畫圖
2. 晾乾後,看字形、圖案如何
3. 用打火機稍為烤一烤,觀察有什麼變化
講解:
1. 干後,字形、圖案會消失。
2. 火烤之後,字形、圖案會因糖分脫水,而呈現淺褐色。
創造:試試除了糖水,還有哪些液體可以做隱形墨水。
蛋殼的堅固與脆弱
思考:你認為蛋殼是堅固的還是脆弱的,它在什麼時候容易破碎,什麼時候不容易破碎?
材料:杯子(與半個蛋殼直徑大小相同杯口的杯子)、半個蛋殼2個、細鐵棒一根
操作:
1、蛋殼開口向下扣在杯子口上
2、拿一根細鐵棒離蛋殼10多厘米的高度豎直向下自由落到蛋殼上,蛋殼沒被砸破
3、蛋殼開口向上放在杯子口上
4、拿一根細鐵棒離蛋殼10多厘米的高度豎直向下自由落到蛋殼上,蛋殼被砸破
講解:
1、鐵棒創擊蛋殼凹處,力量都由創擊點承受,容易創破。鐵棒創擊蛋殼凸處,力量分散,不容易創破。
2、一樣的材質,一樣的創擊力量,角度不同,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空中跳動的乒乓球
思考:吹風機朝上方,對著乒乓球吹風,你認為乒乓球會被吹走嗎?
材料:乒乓球1個、吹風機1把
流程:
1、用一隻手握住吹風機,另一隻手將球放在吹風機的上方。
2、開動冷風或熱風吹動乒乓球。
說明:
1、吹風機朝上對著乒乓球吹,由於力的平衡作用,乒乓球不會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動。
2、冷風或熱風吹動乒乓球,效果都是一樣的。
延伸:
如果換成水流,代替氣流,乒乓球會怎樣呢?
誰的力量大
思考:燕尾夾和鎖頭哪一個重呢?兩者之間栓一條線繩轉轉看,誰的「力量」大呢?
材料:線繩1根、圓珠筆桿1支、金屬小扳手(比夾子重的金屬物品)1個、夾子1個
操作:
1、在圓珠筆桿中,穿一條約五十厘米長的線繩,線的一端拴上一個夾子,另一端則繫上一個比夾子重的金屬小扳手。
2、雙手手心相對夾住垂直的筆桿,金屬小扳手一端在下。
3、緩緩搓動筆桿,讓夾子作圓周運動,漸漸加速旋轉,看看有什麼現象。
講解:
1、小扳手是比夾子來的重。
2、當轉速加快時,會產生更大的離心力,而把金屬小扳手往上提升。
創造:
物體除了輕重差別外,若加上不同的速度,就會產生不同的動量。比一比看,你走路時和騎車時,雨點打在臉上,又什麼不同的感覺。
再現指紋
思考:用手指肚在紙上用力按一下,看一看紙上什麼痕跡也沒有留下,怎樣才能看見你留下的指紋?
材料:碘酒、剪好的易拉罐小盒、蠟燭、白紙、火柴
操作:
1、在白紙上印上指紋。
2、看一看白紙上並沒有指紋的印跡。
3、用少量碘酒放進鐵盒裡。
4、點燃蠟燭,使碘酒在蠟燭上方加熱(一直加熱到碘酒變干,有紫紅色蒸氣放出時),將印有指紋一面的白紙對著蒸氣。
5、過一會兒,紙上就顯現出淺色的指紋。
講解:
1、紙上為什麼會顯出指紋來呢?原來,人的皮膚表面總有些油脂,對皮膚起保護作用,皮膚表面的指紋是凸凹不平的,低的地方油脂多一些,高的地方油脂就少些,手指肚按到紙上,油脂就被紙吸收,油脂在紙上分布也同樣是不均勻的,但和指紋上油脂分布情況相同。
2、碘酒受熱時會變成氣體,氣體受冷時又會直接變成固體,它在油脂里極易溶解,於是紙上就出現顏色深淺不一的指紋。
燭火熄滅了
思考:蠟燭除了用口吹熄外,還可以用什麼其他的方法呢?
材料:蠟燭1支、小蘇打若干、食用醋少許、火柴1盒、碗1個
流程:
1 將點燃的蠟燭在碗的中央滴上幾滴蠟油,將蠟燭固定在碗中
2 將蘇打粉放在蠟燭的四周,倒一些食用醋於碗中
3 蠟燭熄滅了
說明:
1、食用醋加上小蘇打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2、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後,燭火會熄滅。
延伸:
想一想,燭火熄滅要有什麼條件?你知道還有哪幾種是熄滅蠟燭的方法嗎?
空中點燭
思考:火柴在蠟燭的上空點燃,蠟燭為什麼會燃燒呢?
材料:蠟燭、火柴
操作:
1、點燃一支蠟燭
2、燃燒一會兒的蠟燭頂端燒成了杯狀
2、將點燃的蠟燭吹滅
3、吹滅後的蠟燭冒出了青煙
4、用火柴點燃剛剛熄滅的蠟燭冒出的青煙時,蠟燭會立刻復燃
講解:
點著蠟燭後,可看到蠟燭頂端的蠟慢慢熔化,頂端明顯地燒成了杯狀,在「杯」中盛著熔成液狀的燭油。然後,燭油沿著燭芯爬升上去,在燭芯上端達到燃點而燒起來,在燃燒產生的熱量的作用下,燭油會汽化成「青煙」。顯然,「青煙」就是蠟的氣體狀態。
創造:你知道水的氣體狀態是什麼?你能用什麼辦法製造水蒸氣?
紐扣的出現與消失
思考:小朋友,當筷子插一半在水中時,看到的是筷子「折斷」的樣子,這是什麼原因呢?
材料:紐扣1枚、水少許、淺底盤1個、玻璃杯1個
流程:
1、將紐扣放在盤中。
2、杯子杯口朝上,壓在紐扣上。
3、往杯內倒入清水。
4、注入水後的杯子看不清紐扣。
5、加些水到盤子中,可以看得見紐扣。
說明:
1、當杯子漸漸注入水時,由於光線折射,紐扣的影像會消失。
2、把水再加入盤子中,改變光的折射角度,紐扣影像會重新出現。
延伸:
光由空氣進入水中,或由空氣進入玻璃中,就會產生一些折射的現象,那麼,就請你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光的折射事例呢
認識浮力
思考:當我們躺在水面上像帆船一樣漂浮著,我們都知道是水的浮力在支撐我們。但你可知道怎樣測量浮力嗎?
材料:1個彈簧秤、1把鎖、1個裝水的玻璃杯
操作:
1. 先把鎖掛在彈簧秤下,記錄彈簧秤的刻度。
2. 然後將彈簧秤掛的鎖放入水中,記錄此時彈簧秤的刻度。
3. 比較兩次記錄下的刻度,思考為什麼會不同。
講解:
1. 鎖浸在水中,會受到水對它的向上的支持力,即浮力。
2. 兩次記錄的差值就是水對小銅鎖的浮力。
創造:
用彈簧秤再稱別的物體(比如小木塊,橡皮頭等),觀察不同的物體的浮力大小。
冰塊融化後會怎樣
思考:在一個杯子中放一個冰塊,然後倒滿水。當冰融化後,杯內的水會溢出來嗎?
材料: 1塊冰塊、2個杯子、水
操作:
1.在托盤上放置一個空杯子,在空杯子中放入一塊冰。
2.往杯中倒滿水,使冰塊的一大部分會高出水面。
3.等待冰塊融化。觀察融化後,水會不會溢出 杯子。
講解:
水結冰時體積會增大百分之九,因此質量變輕,自然會浮在水面上。當冰塊融化時,它失去的是增加的那百分之九的體積,因此,水不會溢出。
其實冰塊在水面以下的那部分,就是整個冰塊的水的體積。
自動旋轉的奧秘
思考:裝滿水的紙盒為什麼會轉動?
材料:空的牛奶紙盒、釘子、60厘米長的繩子、水槽、水
操作:
1、用釘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個孔
2、一個孔在紙盒頂部的中間,另外四個孔在紙盒四個側面的左下角
3、將一根大約60厘米長的繩子系在頂部的孔上
4、將紙盒放在盤子上,打開紙盒口,快速地將紙盒灌滿水
5、用手提起紙盒頂部的繩子,紙盒順時針旋轉
講解:水流產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紙盒的四個角均受到這個推力。由於這個力作用在每個側面的左下角,所以紙盒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創造:
1、如果在每個側面的中心扎孔,紙盒會怎樣旋轉
2、如果孔位於每個側面的右下角的話,紙盒將向哪個方向旋轉
小船與船漿
思考:看過劃船嗎?親自動手劃過船?知道船在水上為什麼會向前移動嗎?
材料:剪刀1把、紙板1塊、橡皮筋1條、臉盆及水1盆
流程:
1. 剪下長約12厘米×8厘米的硬紙板
2. 一端剪成尖形為船頭,另一端中央剪下約5厘米的缺口為船尾
3. 剪一塊約3厘米×5厘米的紙板坐船漿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處,並將船漿綁好
5. 將紙板槳逆時針轉緊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動
6. 若把紙板槳順時針轉緊橡皮筋,小船向後移動
說明:
1、橡皮筋扭轉的方向不同,船行駛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紙船運動的力量,是來自橡皮筋扭轉的能量。
延伸:
仔細觀察劃船的動作,它造成的水流方向和船行方向有什麼關系呢?
水的壓力
思考:你們知道水壓的大小是由什麼決定嗎?
材料:1個裝牛奶的矩形豎直紙盒、1卷膠帶、1個釘子、水若干、平盤
操作:
1. 放好牛奶盒,用釘子在任意一個側面戳三個孔。三個孔的位置分別是底部、居中和上部。
2. 用膠帶把三個孔封住。
3. 將紙盒中加滿水。
4. 將平盤放在有孔的側面的下方,將膠布撕開。觀察三個孔的噴水有什麼不同。
講解:
1. 實驗發現,從底部流出的水噴射得最遠,其次是中部的水,噴得最近的是從頂部噴出的水。
2. 水的壓力由深度決定,水越深,壓力就越大;水越潛,壓力就越小。
創造:
如果你會游泳,你可以在水中感受水的壓力。使頭位於水深不同的位置,你會感受到耳朵受到的壓力是不同的。
帕斯卡桶裂
思考:塑料瓶側壁劃上幾條刀痕後再裝滿水,水為什麼水不會從刀痕處流出來?
材料:塑料瓶一個、刀子一把、橡皮筋一根、漏斗一個、吸管、橡皮泥
操作:
1、拿一塑料瓶,在其側壁用刀子平行於側壁劃幾條刀痕(要將側壁劃透),再用橡皮筋將這個塑料瓶在刀痕處攔腰箍緊.在塑料瓶蓋上穿入一段吸管,用橡皮泥密封.
2、取一漏斗與吸管相接
3、手持漏斗與瓶口相對齊,然後往漏斗內注水,使塑料瓶和漏斗裝滿水為止,此時塑料瓶的刀痕處不出水.將漏斗舉高,就可見刀痕處有水流出來.
講解:一個容器里的液體,對容器底部(或側壁)產生的壓力,可以遠大於液體自身的重量
注意:使用刀子危險請家長幫助
筆帽潛水員
思考:潛水艇為什麼能潛入水下,又能回到水面呢?我們來做一個「潛水員」的玩具吧!
材料:塑料筆帽1個、橡皮泥1塊、水1杯、礦泉水瓶1個
操作:
1 將橡皮泥粘到筆帽底部。(筆帽一定不要有洞)
2 在水瓶中完全灌滿水,把筆帽放進瓶子,擰緊瓶蓋。
3 用力擠壓瓶子,觀察筆帽沉下瓶底。
4 松開手,筆帽又回到瓶子頂部。
講解:
1 筆帽里的空氣使它漂浮。
2 水壓進筆帽,筆帽很重並下沉。
3 水流出筆帽,筆帽變輕並上升。
創造:你能製作一個不同的潛水玩具嗎?2010-08-29 18:14
教你只做四個東西
1.屏風:美術加手工:剪刀,彩筆,竹子(竹條即可),透明膠帶,美工刀,鉛筆等
A:將竹子削剪成兩根牙簽粗細的竹條,然後沒8CM截斷一下,共要5根,當然要想屏風大可將竹條的長度,數量加多。
B:尋找有風景畫的掛歷等彩色卡紙,當然也可以自己繪畫。裁剪成7CM長3CM寬的長方形紙條(畫條)共要四張。
C:將四張畫條與五根竹條拼接起來,兩根竹條間加一張畫條,用透明膠帶完成。
D:將半成品沿著竹條與畫條的交界處折疊,使得屏風像摺扇子一樣,之後讓他保持這樣數分鍾,然後拉開,那麼一個立體的屏風就做好了,你還可以寫一些名言警句在上面!很不錯的工藝品!
2.簡易風力發電機 物理加美術加製作:易拉罐一個,剪刀一個,馬口鐵一條,木條一條,四驅車馬達一個,強力膠一瓶,彩色LED燈泡一些(或者燈泡,二極體)
A:用剪刀將易拉罐上部分剪去1CM左右,保留剩下的罐體,也就是先做一個「杯子」,然後在杯體上等間距畫出三條,然後保留這三條,剪去剩下多餘部分,之後呈現一個圓底座加三個葉片,像螺旋槳,然後用剪刀尖在底座正中間鑽出一個與馬達中軸略小一點的圓孔。
B:有馬口鐵(就是普通的鐵片)將馬達牢牢包住,然後用釘子定在木條上。
C:用強力膠將葉片固定在馬達的中軸上,保證葉片的垂直型,水平性,向風性。
D:將馬達的兩根導線連接在LED燈泡上,保證導線介面連接正常(正負,接觸良好)
E:手持木條快速向前奔跑,或者安裝在自行車上,在風的作用下推動葉片的轉動,進而推動馬達轉子的轉動,於是發生磁生電,LED燈泡就會亮,如果風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好,那麼與一節電池沒有區別,如果風力忽大忽小,則LED燈泡忽亮忽滅,如果再加一個敏感充電器,那麼就可以將電流儲存起來,然後釋放的電流,會比較理想
1.橡皮筋動力小車:橡皮筋兩根,一次性筷子10雙(含備用),易拉罐一個,剪刀一把,美工刀,鐵絲5CM,飲料瓶蓋,強力膠
A:將易拉罐罐體剪下來,並利用剪下的鋁板經過繪畫,裁剪,得到一個螺旋槳葉片,並在螺旋槳葉片中間鑽取一個與鐵絲直徑略小一點的空,將鐵絲牢牢固定在孔上,然後將靠近葉片中心月1CM 的地方將鐵絲打一個結扣(就是把鐵絲擰一下),然後穿過飲料瓶蓋,穿過後再打一個結扣,這樣一來兩個結扣便將瓶蓋牢牢困死在他們(結扣)之間,然後將剩餘的鐵絲彎成一個鉤子
B:用兩根筷子在桌面上擺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兩根筷子為腰,將兩根筷子的交點稱為頂點,兩根筷子的腳成為底點,用強力膠粘合頂點,分別在兩根筷子底點上再粘合兩根一半長度的筷子,同樣再粘合他們的頂點,之後想一個二面角,然後再用一根筷子粘合兩個頂點
C:在第一回的等腰三角形底點上安裝一個帶軸承的輪子,在頂點安裝一個輪子,然後再在頂點上的筷子處於一半筷子頂點處連接橡筋,並將帶著瓶蓋的螺旋槳葉片安裝在一半筷子的頂點,調整相近長度將橡筋鉤掛在鐵絲鉤上
D:轉動葉片上發條,松動後,車子自行奔跑!
2。動力形。比上面簡單!輪胎3個,電池盒一個,馬達一個,導線兩根,筷子2雙,軸承一個(自行車輻條即可),強力膠,
A:在筷子的一端粘合另一雙筷子的1|3,呈現出中垂線的樣子,將軸承穿上兩個輪子並固定在短筷子上,再在長筷子中間用強力膠將電池盒站在中間,並引出兩根導線
B:在長筷子的另一端將剩下的一個輪子插在馬達的中軸上,將馬達用強力膠粘合在長筷子另一端,即簡單三輪筷子賽車,
C:電路連接:很簡單,轉上電池後,將兩根導線直接與馬達的兩個電片接上就行了(保證接觸良好就行),如果接上後發現車子倒退著走,那就將導線的位置顛倒一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