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開展采風活動對文字創造有何意義

開展采風活動對文字創造有何意義

發布時間:2021-07-22 09:17:28

1. 采風活動對文化創作有什麼作用

采風活動讓全國各地更多的新聞文化宣傳媒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文化藝術工作者、理論研究工作者,積極投身於火熱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可以創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作品,熱情謳歌偉大的黨、偉大的人民、偉大的時代和偉大的祖國。

2.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文字的意義何在

以前皇帝沒有金嗓子喉寶,所以威逼屬下發明了文字並威逼人民學習文字,然後皇帝老爺子就可以不用開口直接看了,批個同意就好了.

3. 文字的出現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有哪些作用呢

文字的發明,它對人和社會的作用有多大、影響有多深 ?
假設,祖先沒有發明文字,現在的社會和人又將是什麼樣?簡直不可想像!但有一條可以肯定:沒有文字就沒有歷史記載,就沒有我們常說的「千里傳書」,前人的信息交流就只能圈定在語言能及的范圍之內。
人類,大約在二、三百萬年前就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文字據考證起源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從人類產生到人類文字的形成,其間二百多萬年;從人類文字的產生到當今高速發展的現代文明,僅五、六千年。但其間人類發展變化有多大?翻天覆地啊!為什麼後五、六千年的社會文明發展會如此之大、會如此快速?也許有人會說:原始人的智力進化還不夠完善吧。是嗎?二百多萬年進化與五千年的進化,這其中僅只是智力進化的不夠完善嗎?本人認為這其中有一種神奇而根本的因素在起關鍵性的作用,那就是——文字。是的,我們無法否認人類文字的魔力和神奇。
文字為什麼有如此的魔力和神奇,是由它的二個功能特性決定的:1、它可以跨地域的傳達信息和知識。國家的形成必有文字的形成,可以這樣說:文字是國家形成的重要條件。國家不是一群而是多群體、寬疆域的政治團體。它需要有統治者意志的異地傳達、有勞動成果的再分配、有戰爭和民情信息的反饋。文字就像人身體中的神經、機器中的齒輪和紐帶,具有上傳下達地帶動推進作用。中國的四大發明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西方國家的先進科技成果也為我所用。這就形成了不同地域的相互勾通、取長補短、共同促進。如果沒有文字這種勾通的工具,這種交流就無法實現。所謂的「取長補短、共同促進」也就不復存在。2、它具有跨時空的存儲知識和再現歷史的延續性。「甲骨文」的產生今天之所以珍貴,我們不只是看到「甲骨文」本身所表達的意思,而是它開啟了創造文字的先河,通過它可以研究漢字的起源、研究它對當時及其後來中華文明發展的推動作用。有了文字就有了歷史,通過歷史的文字記載,回過頭就可以看歷代的風雲變幻及興衰。歷史就會告訴今人,怎樣做才能對人民、對社會發展有利;怎樣做才能使自己、自己的人民、自己的國家立於不敗之地。如《孫子兵法》寫於春秋,但它所闡述的戰爭普遍規律和原理,至今是戰爭之神的法寶。18世紀英國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引發了幾百年的工業革命,為我們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電腦信息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它跨時空的存儲知識和再現歷史的延續性。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勞動分工越來越細,知識門類也越來越多。當今的基礎教育就分語文、數學、化學、物理、地理、歷史等多門學科。大到天體,小至原子;前至人類的起源,後至人類的發展方向,包羅萬象、無所不至、無所不及。這種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越來越深、越來越細、越來越多的認知用什麼來收集、積累、存儲?眾所周知是文字。北京圖書館該有多大?天文、地理、社會、自然什麼知識沒有?應有盡有,是知識的海洋。可那裡全是白紙黑字。所以說通過文字可以無限的記錄、存儲知識。
文字的二大功能特性決定了它的魔力和神奇。它對社會的發展不但有面的帶動,而且有歷史縱深的推進。這具體表現在:文字在擔當了記錄和交流信息功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使人的思維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在沒有文字已前,人只能靠耳聞目睹獲取信息進行思維,也就是說人的思維只能在人的耳朵聽到和眼睛看到的范圍之內進行。我們暫且叫它為「點面思維」。而有了文字以後,人的思維就沒有了范圍的界限,在時空中我們可以再現昨天、審識今天、預見未來。在地域上可以了解和控制千里以外的事物。這就是人的思維形成了縱橫交錯的「立體思維」。人由「點面思維」到「立體思維」這種質的飛躍,文字的功勞是極為重要的,它是產生這種飛躍的台階和橋梁。人有了這種「立體思維」就促成了社會的發展呈立體的、乘方式的膨脹和擴展。

4. 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何重要意義

1、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促進語言文字應用規范化,是保證社會高效運轉和提高社會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條件,符合我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基礎性工作之一。開展示範校創建活動,就是要進一步提升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整體水平,推動學校在全社會更好地發揮基礎作用和積極影響。

2、普及普通話和語言文字規范化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教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對學生進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造就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的需要。開展示範校創建活動,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3、近年來,各地及各級各類學校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把普及普通話和語言文字規范化的要求納入培養目標,納入管理常規,納入基本功訓練,滲透到德智體美和社會實踐等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積累了大量經驗,涌現出很多語言文字工作成績突出的學校。開展示範校創建活動,有利於鼓勵先進,推廣經驗,帶動更多的學校共同推進和提高,以確保「2010年以前在全國范圍內普通話初步普及、社會用字基本規范」的目標如期實現。

(4)開展采風活動對文字創造有何意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章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

第九條 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使用的漢語文教材,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

第十一條 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

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釋。

第十二條 廣播電台、電視台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

需要使用外國語言為播音用語的,須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批准。

第十三條
公共服務行業以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服務用字。因公共服務需要,招牌、廣告、告示、標志牌等使用外國文字並同時使用中文的,應當使用規范漢字。

提倡公共服務行業以普通話為服務用語。

5. 文字理解活動對字形變化有哪些作用

文字理解,文字理解,就是對字形所代表的意義和字音的理解.字形不是單純的視覺圖形,它還是一定的意義和語音的載體,它的根本使命在於表意和表音,因此,字形的變化要適應表意和表音的需要.漢字增強表意表音功能的主要辦法就是增加筆畫或者增加表意與表音部件,這就使得字形趨向繁化.
(1)增加筆畫使字形增繁.
(2)增加意符使字形增繁.
⑶增加聲符使字形增繁.
漢字作為一種認識的產物,作為一種記錄符號,記載下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例如心部字反映了古人對心的功能的認識,鬼部字反映了古人的迷信認識,示部字反映了古人的祭祀文化,女部字反映了豐富的文化內容。
又如,上古具有綜合意義的文字比較多,這種文字反映著上古人類以綜合整體思維為主的思維方式。後來,字義分化,這又反映了分析性思維發展的情況。
文字是人們學習和工作的主要工具之一,人們閱讀文字的速度直接關乎到學習和工作的速度。中文閱讀速度約是英文閱讀速度的1.6倍。這就為使用漢字的人的學習、工作的高效率奠定了基礎。文字理解不僅是學習的方法,而且也是工作的重要方法,不言而喻,對於需要閱讀的工作來說,高效率的閱讀,也就意味著高效率的工作

6. 中學生文學采風有何意義

看看外面的世界..學習,借鑒別人的優點!這是很好的一個學習方法

7. 文字有什麼意義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面符號。文字的產生,使人類脫離了野蠻和蒙昧,跨入了文明的門檻,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最重大的里程碑。主要有以下幾點意義:
一、文字的產生突破了語言在時間上的局限,使語言得以長久保存,使社會群體的記憶有了飛躍性的增長,異代之間的交際成為可能。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不可能與幾代以前後和幾代以後的人接觸。文字產生之前,前人的思想只能靠一代一代口耳相傳,後人不可能直接了解和感受,因此前人的思想在傳遞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變異。文字產生以後,前人的思想可以通過書籍世代相傳,使得後代能直接感受到前人的思想。
二、文字的產生突破了語言在空間上的局限,使語言得以傳到遠處,使社會群體的活動范圍和交往飛躍性的增大,異地人們之間的交際成為可能。群體內部人際間的社會聯系、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社會聯系日益密切,促進了廣泛的、多種類多層次的文化交流,促使了社會整體的迅速發展。
三、文字記錄了人類的歷史和人類生產勞動的成果,使得後人能夠了解歷史,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更迅速地推動歷史發展進程;也使得後人在前人工業、農業、科學技術等成果的基礎向前發展。
四、文字的產生促使語言的精密化,使語言發展的更完善。由於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使人們克服了有聲語言稍縱即逝的弱點,從容地審視和整理語言的規則,這就促使了語言規則的完善,使語言表達思想更加精確,同時也促使人類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五、文字的產生,促使新的文學形式的產生,如散文、小說、楹聯等等,大大地豐富了人類的文學藝術。

8. 你認為文字的發明創造對人類歷史發展有何重大意義

1. 方便交流
2.記錄知識與歷史
3.提高了每代人的知識水平。

9. 開展漢字聽寫大賽有何意義

提筆忘字,已經成了人們的現代病。舉行漢字聽寫大會,正是要提高教師漢字書寫教學以及學生執筆書寫的積極性。
面對逐漸被高科技吞噬的書寫能力,學校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除注重課堂閱讀的詞語積累,也要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面和量,尤其要開展經典閱讀活動。大家覺得比賽中的字平時不常用,但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經典成語、詞語也逐漸被大家遺忘了。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淺閱讀盛行,人們應該重新拾起深閱讀,因為只有深閱讀才能牽涉大量詞彙,能拓寬詞彙量,提升自己的語感;閱讀時還要盡量涉獵更多知識領域,這樣才能認識到更多日常詞彙。
漢字是中華民族一切文化的語言工具根基,掌握好漢字和漢語,打好語言基礎,是進行一切文化再創造的基石,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外語,喜歡崇洋媚外的今天,更需要糾正孩子們的偏見,這就需要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給孩子們補上漢字和漢語這一課。瀕臨的野生動物需要拯救,而拯救瀕臨的古老漢字文化比拯救瀕臨的野生動物更重要,因為瀕臨文化,牽扯到民族人文精神之根。
數千年發展積淀的漢字書寫和傳承正面臨著巨大挑戰。鍵盤輸入習慣使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由於不常書寫,漢字在相當一部分人筆下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與神韻。作為漢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漢字在數千年的文明史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它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這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更因為可以引起美妙的聯想而獨具魅力。
對於當今中國的孩子們而言,培養孩子們對於漢字和漢語文化的理解,提升孩子們的漢字和漢語素養,這不僅是多認識了幾個漢字,多了解和多掌握了幾個和漢字漢語有關的典故,多了漢字作為工具的語言和社交功能,多了作文和顯示文化素養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是培養孩子們對附加在漢字和漢語上的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的認識和敬仰,如果漢字和漢語文化能夠在孩子們身上得到發揚光大,而不是逐漸退化、減少和瀕臨滅亡,這不僅是孩子們幸甚,更是中國漢語文化的繼承和活擔當。
「這個字你會寫嗎」,這是擺在每個中國人面前的一道漢字和漢語的人文考題,不僅考驗漢字掌握的能力和修養,也考驗漢語文化的責任和擔當,漢字的意蘊,本身就是綜合美學的熏陶,靜和動,高和矮,胖和瘦,寬與窄,快與慢,草與楷,形和意,無不是辯證美學的相機而用,不僅如此,漢字更和人、家和國的興衰如影相隨,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漢字演變的歷史,面對漢字,我們今天的敬畏和仰視,就是為了能夠明天讓漢字繼續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參考自:合肥晚報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5-01/28/content_72368.htm

閱讀全文

與開展采風活動對文字創造有何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