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秦朝酷刑發明者

秦朝酷刑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7-22 08:47:32

① 秦朝名相李斯被實施酷刑,臨終前他說了什麼

李斯是秦朝時期著名的宰相,但是他死前幾乎經歷了當時所有的酷刑,可以說比較慘了。他臨終之前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是「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這句話直接來翻譯,意思是:「我想和你再一次牽著我們的大黃狗,一起出東門去追兔子,但是這已經不可能了。」

但是,趙高在成事以後並不把李斯當回事,反而覺得李斯是個障礙,畢竟李斯位高權重,是個宰相,於是想方設法對付李斯。最後在李斯大約七十三歲的時候,趙高把李斯送上了刑場,並用盡各種酷刑折磨他,而李斯在死之前便說了「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這句話,以表示心中的懊悔。

② 古代處罰犯人的十大酷刑,是由誰提出來的

是朱元璋提出來的。古代的十大酷刑是剝皮,腰斬,車裂,俱五刑,凌遲,縊首,烹煮,宮刑,刖刑,梳洗,在這十大酷刑之中最狠的就是凌遲,其中剝皮這一酷刑的受罰的人就是明朝的將領藍玉,而腰斬的受罰達人就是秦朝時期的李斯左丞相,車裂的受罰的人是秦國時期的商鞅,俱五刑的受罰的人是劉邦的戚夫人,她是劉邦的妾室,凌遲的受罰人是明朝時期的有名將領袁崇煥,縊首的受罰者是南宋時期的岳飛,烹煮的受罰者就是大商的伯邑考,宮刑的受罰者是司馬遷,刖刑的受罰者是戰國時期的孫臏,梳洗的受罰者是唐朝的恆彥范。

縊首就是將犯人綁了,用弓套套在犯人脖子上,也就是窒息而死。說到伯邑考我們都知道伯邑考被做成了丸子,而伯邑考受的刑罰就是烹煮,而宮刑就是所謂的閹割刑罰,刖刑就是將犯人膝蓋一下部分砍掉,梳洗這個刑罰聽著像是女子們梳頭發的感覺,而事實上是用鐵梳子在犯人身上梳。古代這十大酷刑每一個都是特別殘忍的。

③ 誰發明了秦朝的酷刑

秦朝的司法機關廷尉

④ 秦朝十大酷刑是什麼

棄市:在市中殺死
戮:先羞辱後斬殺
磔:割裂肢體而殺
腰斬:從腰間斬斷
阬:即坑殺,活埋
梟首:割下頭懸在木頭上示眾
車裂:五馬分屍 (商鞅就是這么死的)
定殺:將患疾病的罪人拋入水中或者生埋
族刑:滅三族
具五刑:對罪人的族人用五種酷刑而殺之

⑤ 秦朝的十大酷刑是什麼

1、剝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2、腰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3、車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五塊。 據說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4、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鼻,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5、凌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6、縊首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7、烹煮

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然後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話,往往就被燒死在瓮里。

8、宮刑

宮刑又叫腐刑。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即陰囊)讓血液不流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全部割掉。割掉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

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尿毒症吧。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

9、刖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信。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 不起來,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馬車或人力車)。

10、插針或插竹簽

用針插手指甲縫。常用於女囚。竹簽,由此令人想到我們經常用的牙簽,就是這樣一種很不起眼的小物件兒,也曾在刑罰和拷訊的舞台上大展身手,橫行一時。漢朝部員薛安奉命去揚州清查倉庫賬目,把管理倉庫的小吏戴就逮捕,逼他揭發郡太守成公浮。

曾將鐵針釘入戴就的指甲里,然後逼他扒地上的硬土。唐朝開元初年,酷吏王旭常常將竹簽削尖,釘入犯人指甲內,受刑者疼得死去活來。

⑥ 秦國有幾大酷刑

秦國有一下幾大酷刑:(排名不分先後)
1、絞刑(各國歷代都有)
絞刑分成縊死和勒死兩種,縊死,俗稱弔死,是指以繩索將人的脖子吊在半空而死亡的方法。勒死,是指以繩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死亡的方法。
死於絞刑的人物:呂布、隋煬帝、楊貴妃、柳如是、蘇克薩哈、李大釗等。
2、生埋
生埋,又稱活埋,活埋一般用於大規模屠殺。著名的是,秦國李斯發起的「焚書坑儒」。
3、誅九族
誅九族來自秦變法後的夷三族法,「九族」指親屬,是古代刑罰族誅的一種。古代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
4、宮刑
秦漢時期的閹割技術已較為完備,並已經注意到閹割手術後的防風、保暖、靜養等護理措施。
西漢的司馬遷便受過此刑罰。
5、腰斬
腰斬是用重斧從腰部將犯人砍作兩截。這種刑罰周代已經出現,直到雍正年間方被廢除。
二世二年七月(公元前208年7月),大秦帝國左丞相李斯被腰斬於首都咸陽。
6、烹刑
烹煮,本為烹飪方法之一,即將食物放入大鍋沸水中煮熟。現多指古代時一種酷刑,即將犯人投入裝有沸水、熱油的大鑊、大鼎中煮或炸以處死的刑罰,也叫烹刑、鑊烹、鼎烹等。
秦漢之際,烹刑常用。商鞅變法時增加肉刑,把鑊烹規定為死刑的處死方式之一。秦末楚漢戰爭期間,劉、項雙方都愛用烹刑。
7、肉刑
肉刑,是施加於罪犯或犯過者的肉體的懲罰,指括黥(刺面並著墨)、劓(割鼻)、刖(斬足)、宮(割勢)、大辟(即死刑)等五種刑罰。
肉刑成為野蠻殘忍的行為而遭到人民的強烈反對。秦末的農民起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天下苦秦久矣」。
8、車裂
所謂車裂,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這樣把人的身體硬撕裂為六塊,所以名為車裂。有時,執行這種刑罰時不用車,而直接用五條牛或馬來拉,所以車裂俗稱五牛分屍或五馬分屍。
9、梟首
梟首,即把人頭砍下掛在城門上示眾。
可以認定「采首」之制當源始於先秦或早於先秦之時代,該制發展到秦漢時代,定名為「梟首」。

⑦ 秦始皇的的酷刑有哪些

秦律的死刑種類主要有:
①棄市,即所謂殺之於市,與眾棄之;
②戮,即先對犯人使用痛苦難堪的羞辱刑,然後斬殺;
③磔,即裂其肢體而殺之;
④腰斬;
⑤車裂,⑥阮,即活埋;
⑦定殺,即將患疾疫的罪人拋入水中或生埋處死;
⑧裊首,即處死後懸其首級於木上;
⑨族刑,通常稱為夷三族或滅三族
⑩具五刑,即《漢書、刑法志》所說:「當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趾,笞殺之,裊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故謂之具五刑。」

秦始皇(前259年農歷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但是到了後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⑧ 秦朝沿襲了商周時代的很多酷刑。據文獻記載,刑罰有臏(剜去膝蓋),刖(鋸腳),宮,榜掠,腰斬,梟首,

夏商五刑之一,又稱刖刑,是斷足或砍去犯人膝蓋骨的刑罰。臏辟:古代斷足的酷刑;臏腳:砍去膝蓋骨及以下的酷刑;臏罰:剔去膝蓋骨的酷刑。《漢書·刑法志》說:「中刑用刀鋸」,注引韋昭曰:「鋸,刖刑也。」

刖(yue)刑,中國古代刑法之一,又稱剕刑,中國古代一種酷刑,指砍去受罰者左腳、右腳或雙腳。

刖刑在夏朝稱臏,周朝稱刖,秦朝稱斬趾。亦有指刖刑是削去膝蓋骨(臏骨)使犯人不能站立的說法。刖刑乃隋朝以前的五刑之一,屬肉刑;亦有指它是滿清十大酷刑之一。 刖刑不同於臏刑。臏刑,指挖去膝蓋骨。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正是受此刑而將名字「孫賓」改為「孫臏」。而刖刑指砍去雙腳,春秋時和氏璧的發現者卞和即被施以刖刑。

宮刑,漢代孔安國:「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女人幽閉,次死之刑」。宮刑對男女都有,對男無須多言。宮刑對女性實施是確定的,至少至明代仍然對女性施行。但實施方法,則眾說紛紜,較復雜。

在古代中國,閹割術的淵源是相當久遠的。有證據表明,至遲在殷商時代就有了閹割男性生殖器的意識與行為。當時的閹割術可能是將陰莖與睾丸一並割除的,秦漢時期的閹割技術已較為完備,並已經注意到閹割手術後的防風、保暖、靜養等護理措施。當時施行閹割的場所稱為"蠶室",《漢書*張安世傳》顏師古注曰:"凡養蠶者,欲其溫而早成,故為密室蓄火以置之。新腐刑亦有中風之患,需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為蠶室耳。"大致相同的解釋見於《後漢書*光武帝紀》李賢注,所謂"宮刑者畏風,須暖,作窨室蓄火如蠶室,因以名焉。
榜掠(pénglüè)

榜(péng),古代一種刑罰,捶擊,捶打。司馬遷《報任安書》:「受榜箠。」(箠,鞭打。)掠,拷打。《禮記·月令》:「毋肆掠,止獄訟。」《南史·柳仲禮傳》:「毒掠百姓。」《史記·李斯列傳》:「 趙高 治 斯 ,榜掠千餘,不勝痛,自誣服。」《新唐書·高宗三女傳》:「 崇簡 素知主謀,苦諫,主怒,榜掠尤楚。」《「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學界風潮紀》:「學生等文弱,拘囚榜掠,任彼軍警之所為。」

腰斬是用重斧從腰部將犯人砍作兩截。這種刑罰周代已經出現,直到雍正年間方被廢除。

中國有一種刑法叫做梟首,即把人頭砍下掛在城門上示眾。

棄市為死刑的一種,自商周時即有。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簡顯示,秦時死刑種類眾多,如車裂、腰斬、梟首等,其中亦有棄市。至漢朝,漢承秦制,而略加簡約,死刑常法只三種,其一即為棄市。棄市為常法一直延續到南北朝時期。至隋,第一次將死刑常法定為斬、絞,無棄市。至此,棄市退出死刑常法,但仍然用於處決某些罪大惡極者。

古代的一種酷刑。為懲罰死者生前的行為,挖墳開棺,將屍體梟首示眾。戮屍不是正刑,而是一種逞威泄憤行動。

坑殺,或阬殺,是指古代軍隊打仗,將敵軍殺死後把屍體堆積起來的行為。史家一般將坑殺這個詞用作譴責,指屠殺無辜,如大規模殺俘和殺平民。

鑿顛,從字面上就能看出意思:就是人的頭頂,鑿是用鐵器打孔,即為一種用鐵器鑿人頭頂的死刑。鑿顛最早為商鞅所創。《漢書·刑法志》記載,戰國時,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增設各種肉刑,其中死刑名目中就有鑿顛。鑿顛長期以來都是作為法定死刑以外的雜刑存在,用以處決特殊的罪犯。

秦朝的死刑的一種執行方法。抽掉犯人的肋骨。

鑊烹又分為兩種,「水烹」和「油烹」,是我國古代酷刑之一, 古代用鼎鑊煮殺人的酷刑。

所謂車裂,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這樣把人的身體硬撕裂為六塊,所以名為車裂。有時,執行這種刑罰時不用車,而直接用五條牛或馬來拉,所以車裂俗稱五牛分屍或五馬分屍。

夷三族
對於三族的說法,亦有不同。有說,父母、兄弟、妻子是三族;另說,則以父、母、妻為三族;亦有以父、子、孫為三族的說法。 處以誅滅三族之極刑,以收威嚇懲戒之效。

⑨ 秦朝的酷刑及故事(以及背景)

秦朝的刑罰種類

秦朝的刑罰種類大致有8大類30餘種。包括死刑、肉刑、流放刑、徒刑、笞刑、羞辱刑、經濟刑、株連刑,其中前五類相當於現代的主刑,後三類相當於現代的附加刑。

1.死刑。秦朝的死刑主要有(1)絞刑。(2)梟首。(3)腰斬。是將犯罪人攔腰斬斷的酷刑。(4)磔。是將犯罪人支解分屍的酷刑。(5)車裂。就是用馬車拉扯,將犯罪人身體扯裂而處死的殘酷處刑方式。(6)戮。戮刑是既剝奪犯罪人生命又加以侮辱的刑罰。秦朝的戮刑有兩種方式,一是先戮後殺,二是先殺後戮,即戮屍。(7)棄市。是在鬧市之中將犯罪人當眾處死的刑罰。(8)族刑。族刑也稱夷三族,即將犯罪人三族以內的親屬全部一同處死的酷刑。(9)具五刑。是對應處族刑的主犯同時施以黥刑、劓刑、斬趾等肉刑後再處死的酷刑。

2.肉刑。肉刑主要有:(1)黥刑。(2)劓刑。(3)斬左趾。(4)宮刑。

3.流放刑。主要有遷刑和謫刑,就是將犯罪人遷到邊遠地區,其中謫刑多是適用於犯罪的官吏。

4.徒刑。主要有:(1)城旦、舂。是強迫犯罪人從事修築長城、舂米一類重苦役的刑罰。男子旦起築城,女子早起舂米,故謂之城旦舂。(2)鬼薪、白粲。是次城旦舂一級的徒刑,即強制犯罪人從事砍柴祭鬼、擇米一類苦役的刑罰。其中男為鬼薪,女為白粲。(3)隸臣、妾。是強制犯罪人服各種官府雜役的刑罰。男為隸臣,女為隸妾。(4)司寇、作如司寇。是強制犯罪人從事「伺察盜寇」之類勞役的刑罰。其中,男為司寇,女為作如司寇。(5)候。是發往邊地充當斥候,警戒邊疆的徒刑,是秦代最輕的徒刑。

5.笞刑。笞刑就是以竹板、木板等責打犯罪人身體的刑罰。

6.羞辱刑。主要包括髡刑和耐刑。髡刑是剃去犯罪人頭發鬢須的刑罰。剃去鬢須保存頭發謂之「耐」,耐刑與完刑同義,程度輕於髡刑。

7.經濟刑。秦朝的財產刑主要是貲刑和贖刑。具體有貲甲、貲盾、貲戍、貲徭役等。而秦代的贖刑就是繳納一定金錢或者服一定勞役來贖免刑罰的辦法。

8.株連刑。主要包括族刑和「收」。收就是對犯人的家屬沒收為官奴隸。

閱讀全文

與秦朝酷刑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