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缸是誰發明的
個人見解:在網路上查了一下,缸這種物體並不是某個人特意製作出來的,缸是一種器皿,自古用來裝東西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發展到了很多種的缸,如水缸、煙灰缸等等,我猜它是相形而產生的詞語,根據它的用途來稱呼吧,純屬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❷ 8缸發動機與12缸發動機分別是誰發明的
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不是你,也不是我。
最早的熱機原理是我國的走馬燈,走馬燈也是渦輪機的萌芽。最初的熱機是火葯內燃機,由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在1680年提出,這種發動機就是利用火葯的爆燃來推動活塞做功的,但是,這種機械只停留在理論上,並沒有搞出來。值得中國人(學機械的)注意的是:往復式活塞內燃機的主要機構都是中國最先發明的!比如:缸體---中國最先製造的大炮於1332年鑄成,往復活塞、曲柄連桿機構、飛輪等都是我國首創。
火葯內燃機雖然沒有搞成功,但是為未來的蒸汽機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1690年,惠更斯的助手佩本設計出了用蒸汽做功的活塞式發動機,這個發動機尚不能用於實際生產,作為工業動力源。
1698年,英國的軍事工程師薩弗里發明了一個使用蒸汽為礦井抽水的機器,它可以抽出地下10米深的水。這台機器實際上就是第一台用於工業生產的蒸汽機。
1711年,紐可門(英國)製造出更好的抽水蒸汽機,其性能有了較大的突破。從1772年起,幾乎全英國的礦井都使用這種蒸汽抽水機。
1768年,英國技工瓦特發明了熱效率更高的近代蒸汽機,因此被人們譽為「蒸汽機的發明人」。
總的來說,蒸汽機是產生於18世紀的英國。但是,蒸汽機存在著體積龐大,熱效率不高的缺陷。
由於19世紀中葉卡諾(法國人)、邁爾(德國)、格羅夫(英國)、焦耳(英國)、克勞修斯(德國)、湯姆生(英國)等人提出並完善了熱力學,同時用鋼鐵製造的精密機械已經開始出現,從而解決了製造精密圓柱體和螺絲等零件的問題,使得內燃機的研製進程大大加快。
1860年,法國人雷諾製造出第一台可以實用的內燃機。這是一台二沖程、無壓縮、電點火的煤氣機。
1862年,法國工程師德羅沙提出等容燃燒的四沖程循環原理,加上這個時候轉爐、平爐煉鋼法已經相繼出現,為內燃機製造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低碳素鋼。
1872年,德國鍾表匠雷特曼製成了第一台四沖程煤氣內燃機。
1876年,德國人奧托研製成功一台熱效率達到14%的往復式活塞四沖程內燃機,此後,奧托又把內燃機的熱效率提高的20%以上,這種內燃機,就是現在的汽油發動機的雛形。奧托也被稱為「四沖程內燃機發明人」。
1881年,工程師克拉克研製成兩個汽缸的內燃機。此後不久,汽油機正式出現了。
1897年,完全依靠壓縮著火的柴油機出現了,它比汽油機機構跟簡單,燃料更便宜。柴油機熱效率達到26%,它的發明人是德國人狄賽爾。因此,現代汽油發動機也稱為奧托發動機,柴油機稱為狄賽爾發動機。
❸ 浴缸的由來
秦漢起,古人洗浴用的是一種木製桶,還有一種就是邊洗邊加溫的「地鍋」,鐵製成品,在鍋下用木柴取火,保證水溫。無論木桶還是「地鍋」,它們就是現代「獨立浴缸」的前身。最早的浴缸由木頭加鉛襯制而成,隨後出現了大理石浴缸。18世紀起,金屬浴缸開始流行,最常見的材料就是紅銅鍍錫,這種材料的最大特點就是不生銹。浴缸內可以鍍錫,甚至鍍銀。還有一些配以細木工製作的浴缸便是名副其實的古香古色傢具,有靠背或者軟墊,採用沙發椅或者長椅子的形式,供單人或者雙人使用。在18世紀晚期,還出現了著名的木鞋浴缸,由二十多個金屬件組成,因形狀像人穿的鞋子得名,有一個灌水的漏斗和一個排水的龍頭。
現代浴室的舒適設施始於19世紀的英國,出現了可以洗波浪浴的浴缸,最終又變成一個封閉的沐浴間。到世紀末,新材料鑄鐵出現,「鑄鐵浴缸」被澆鑄出來。但當時的鑄鐵浴缸不但拐彎處是直角,而且不光滑、厚薄不勻。到19世紀80年代,工匠們終於掌握了把不舒服的直角變成圓邊的技術,幾年之後又解決了上釉與厚薄不勻的問題,鑄鐵浴缸真正變成了一件到今天都是無可指摘的產品。
時間推移,獨立浴缸的材料由木質變成鑄鐵、陶瓷、鋼板、亞克力,形狀上也有了很多變化,但目的只有一個:讓洗浴變得更加舒適。除了天然氣質,在浴缸內一脈不變的沐浴精神也經過了上千年的時間,使其多了古典韻味。在它的懷抱里,沐浴成了需要耐心雕琢的事情,值得細細品味。
❹ 油缸是誰發明的
不知道,只知道司馬光之前應該就有了。
❺ 這是啥啊,在水缸里發現的
在幾年前,一家旅館中放著兩個水缸,一隻外表華麗無比,另一隻普普通通。過路人一見這兩只水缸,總要大加贊賞前者,然後勸說旅店老闆將後者丟棄,但睿智的老闆只是一笑而過。
一日,旅店老闆從外地購來了3條熱帶魚,預備放入美麗的陶瓷缸中。「不,不要放進來。」那缸大叫,「會弄臟我的!」「放我這兒吧,我來照顧它們!」另一隻缸見此情景,連忙把活攬到自己身上。唉,老闆無奈地搖搖頭,把色彩鮮明的熱帶魚放入了另一隻缸中。
「哼,幾條熱帶魚有什麼了不起!」華麗的陶瓷缸輕蔑地白了一眼另一隻普普通通的大水缸,然後又自顧自地整理衣服。
第二天,幾個小孩來到店裡,照例誇獎了一番那隻光彩照人的水缸。但細一端詳,又發現華貴的水缸中空空如也,而另一隻卻裝滿了色彩斑斕的熱帶魚。不用說,孩子們奔向了貌不驚人的水缸,去欣賞點綴它的熱帶魚。「地位卑賤的臭水缸,我一定會超過你!」空水缸咬牙切齒,氣呼呼地想。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愛漂亮的.水缸仍然是空的——它錯過了一次又一次機會,而另一隻,已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在它身子里,時而有一盆一盆的奇花異草,時而有一條條名貴的魚種,時而有一塊塊珍貴的鵝卵石……許多旅店的老客人現在都徑直地走向其貌不揚的水缸——空水缸被徹底地遺忘了。
十年後,旅店老闆要搬家了,整理房間時,發現了這只空水缸,它全身都是條條的「皺紋」,比另一隻遜色許多。「光漂亮是沒有用的。」老闆語重心長地對它說,「你是一隻水缸,肚子里卻空得連半滴水都沒有,華而不實,怎麼比得上別人?所以說,無論生活還是學習,你都得充實,切不可空洞呀!」「我才不信……」華麗的水缸死不悔改,由於肚內沒有實物,在最後一聲呻吟中全身碎裂……
雖然華麗的水缸碎裂了,但它的「魂」還在,它正在尋找一個思想空虛的人來當自己的替身,也許,下一個就是你……
❻ 陶瓷大缸和大瓮製作歷史的起源是哪裡
陶瓷
china,
大寫
China,
其意則為中國。
我們的祖先和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如埃及、印度、希臘、波斯、西南亞的先民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陶
器。陶器的製作也有近萬年的歷史,人類自從開始懂得製作陶器,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正如恩格斯所說的
那樣
「
野蠻時代的最低級階段
——
是由制陶術的應用開始的
」
。在制陶技術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基礎上,中國人發明了
瓷器。陶瓷器的發明不僅解決了人們生活問題,如生活用具、建築材料等,還提供藝術的享受。
陶器的發明
古代人類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他們需要尋找貯水、汲水、貯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從技術上來講,很早就知道土
壤加水就具有可塑性,加上用火的豐富經驗這些都是製作陶器的准備條件。另一個條件就是要
「
定居
」
。因為陶器不
易攜帶,既笨重又容易破損。當然,陶器的生產又促使定居生活逐漸鞏固下來。
有人推測,古人為了使枝條編制的器皿耐火和密緻無縫而塗上黏土,經過火燒之後,黏土部分很堅硬,進而發現
成型的黏土不要內部容器也可以燒製成器,這可能是最原始的陶器。也有人認為,古人是偶然發現用手捏成的器物
經火燒之後變得結實了,而且不怕水,因此而發現了陶器。
我國已發現距今約
10000
年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殘陶片。河北徐水縣南庄頭遺址發現的陶器碎片經鑒定為
10800~9
700
年的遺物。
此外,在江西萬年縣、
廣西桂林甑皮岩、廣東英德縣青塘等地也發現了距今
10000~7000
年的陶器碎
片。
我國已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殘陶片,質地粗糙,厚薄不等,摻雜有大小不等的石英粒,質松易碎。用以燒制這
些陶器的原料都是就地取土。根據這些陶片中存在的礦物,以及測量少數陶片的燒成溫度,可以確定這些陶器的燒
成溫度大致在
700°
C
。在這些遺址中沒有發現窯爐遺跡,可以推斷是平地堆燒的。器型都是用盤築或手工捏成型的
罐、缽之類的小型陶器。雖然這些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簡單、燒成溫度低,但這畢竟是人類利用化學變化製造器物
的嘗試,它大大地改進了原始人的生活質量。
距今
5
、
6
千年的仰韶文化時期的陶器以紅陶為主,灰陶、黑陶次之。當時處於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社會。從
出土的文物來看,當時的制陶業以比較發達,已發掘的陶窯遺址大部分在村落附近,表明為部落集體所有。燒制陶
器的黏土是經選擇具有一定塑性的黏土。陶器基本上是手製成型,也有部分小型器件採用模製。到了仰韶後期開始
出現慢輪修整。普遍使用陶窯燒制陶器。在陶窯中陶器不再直接在火焰上燒烤,火力也比較均勻,減少了陶器的龜
裂和變形。
這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
最能反映當時制陶水平的是細泥彩陶。
它表面呈紅色,
里表磨光,
且造型獨特,
可見當時的制陶工藝已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此外這些陶器上還繪有生動逼真美麗的圖案,這充分表現了繪畫者的
想像力和創造才能,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解原始社會先民生活和生產的可靠信息。
一萬年前,原始窯燒制時,由於陶坯與大量空氣接觸燒成的陶器為紅色,成為紅陶。
七千年前,在陶坯表面用紅、白、黑等繪紋形圖案,入窯燒制後花紋附著於器物表面,稱彩陶。
龍山文化時期的陶器以灰陶為主,制陶工藝的珍品是黑陶這種陶器器壁薄如蛋殼而堅硬厚度僅
1
—
3
毫米,表面
漆黑有光。燒制這種陶器的關鍵工藝是在燒成後期,用泥封窯頂,同時滲水入窯,煙熏滲碳。
相當於中原龍山文化後期,
在江南和東南沿海一帶出現一種印紋硬陶。
由於原料中酸性氧化物相對增加,
因此燒成
溫度達
1100°
C
。到了商代印紋硬陶開始大量生產,它吸水率外型美觀、堅硬耐用,成為深受歡迎的陶器品種。
❼ 水族箱誰發明的
古時的水族箱
中國及日本數世紀以來於觀賞池塘中飼養錦鯉於人工環境飼養魚類已有很久歷史,古時的蘇美爾人將野外捕捉的魚飼養於池塘內供日後食用;於中國,以鯉魚配種出錦鯉及金魚相信始於超過2,000年前;於古埃及的圖畫中可見廟宇的長方型池塘飼養著俄克喜林庫斯(Oxyrhynchus,古埃及的州,現為一考古遺址)一種神聖的魚。中國宋朝時,金魚被飼養於陶瓶里作觀賞用途。其他文化的歷史里,亦有養魚作為實際或裝飾用途。
玻璃水族箱
將魚飼養於室內透明的缸內作觀賞用途這個概念,是近代衍生出來的。但難以准確定出其出現的時間。1665年,日記作者佩皮斯(Samuel Pepys)記述於倫敦看見「一件精巧的珍品,魚兒被飼養於一玻璃缸的水裡,它們可以生存很長時間,它們被細致地標示著它們是外來的」[1]。
佩皮斯所見的魚,很可能是蓋斑斗魚(Macropos opercularis),一種中國廣州常見飼養於花園的魚,當時由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進行買賣。18世紀,瑞士博物學家特朗布雷(Abraham Trembley)將發現於荷蘭一個花園河道里的水螅飼養在圓柱型的玻璃瓶內作研究。換而言之,將魚飼養於玻璃容器這個概念的出現,不遲於這段時期。
大眾化
於1851年在英國舉行的萬國工業博覽會展示了一個裝飾華麗、以鑄鐵作框架的玻璃水族箱,水族飼養亦隨之首先於英國成為大眾的嗜好。有框架的水族箱設計,是演變自華德箱(Wardian case,即生物育養箱,於1830年代發展出來,供英國園藝學家於運送外國植物的長途船程中保護植物)。現代水族喜好者或許會感奇怪的是,19世紀的水族箱底部為金屬,可用火加熱箱內的水。
德國與英國在這個嗜好上競爭,踏入20世紀,漢堡市成為歐洲入口新奇水族品種的港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幾乎所有家居都已經有電力供應,水族箱亦因此更廣泛地受歡迎。電力的改善使水族科技得以發展,使人工照明、通風、過濾、水溫加熱都成為可能。空中運輸的出現使更多遠方的外地品種能夠入口,亦使水族飼養更受歡迎。
功能及設計
相比室外池塘及古時玻璃瓶,現代的水族箱發現很多專門的系統。水族箱的體積可小至只飼養一條魚的小魚缸,至到模擬整個海洋生態的大型公眾水族箱。一個成功的水族箱,其內的水族生物應可長期存活,並盡量仿照該物種在野外的天然棲息環境。
淡水水族箱最為受歡迎,原因是打理容易而且較為便宜。但水族熱愛者亦成功地仿照海洋環境造出鹹水水族箱。
造型與材質
一般常見的水族箱,通常為多片玻璃或壓克力之類的透明材質,以硅膠黏合而成,依照造型的不同,可分為方缸、圓缸、一體成型缸(又稱為ㄇ缸)、海灣缸等等。
方缸是一般最常見的造型,由五片玻璃或壓克力黏合,四周圍都是直角。圓缸則通常為玻璃材質,做成圓球狀,上方有開口,由於造型不適合加掛過濾設備,一般僅用來飼養斗魚或是孔雀魚等對溶氧、水質要求不高的魚類。一體成型缸在三面使用同一片玻璃彎折而成,在折角處較為美觀,但是靠近角落時水中物體會有失真情形。海灣缸的正面玻璃整個做成圓弧狀,對水中景物有放大效果,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失真問題。
水族箱的造型設計各有利弊,沒有一定的標准,一般而言飼養者均按照個人喜好加以選擇。
常見的水族箱材質有普通玻璃、強化玻璃、壓克力等等。大部分水族箱都以普通玻璃為材質,亦有以強化玻璃製造,但價格較高。壓克力材質能夠耐極大的水壓,一般用於大型水族箱或是海洋生物館中的觀景窗使用。
❽ 我真想知道浴缸是誰發明的,你知道嗎
我也想知道,知道的可以踴躍發言。
❾ 缸是哪朝代產生的
歷史老師告訴你
歷史很悠久了。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了。在許多原始部落遺址里就出現了。
❿ 在水缸中發現的是什麼東西
蛞蝓,外形像去了殼的蝸牛,表面多粘液,為蔬菜、果樹等的害蟲。俗稱鼻涕蟲,民間流傳可以撒鹽使其脫水而死的捕殺辦法。在陰涼、潮濕、陰雨天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