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秤砣

發明秤砣

發布時間:2021-07-22 06:49:51

A. 「秤砣雖小,能壓千斤」的道理

說明的道理:秤砣看來一小塊卻能壓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雖不引人注目,實際很起作用。

俗語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三十一回:「俗語雲:尿泡雖大無斤兩,秤砣雖小壓千斤。」

白話譯文:俗話說:尿泡雖然很大,但是卻沒有重量,而稱砣雖然看來一小塊,卻能壓住千斤之重。

秤砣雖小,能壓千斤的英文:The sliding weight of a steelyard,though small in volume,may hold down a thousand catties.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口語。

(1)發明秤砣擴展閱讀:

秤砣雖小,能壓千斤的反俗語是螳臂擋車,不自量力。

螳臂擋車不自量力,意思是螳螂舉起臂膀抵擋車子,就不知道它力不勝任啊。比喻不自量力,招致失敗。

典故:

春秋時期,有一次齊庄公乘坐馬車去打獵。馬車正在前行, 走著走著發現道路上有隻小蟲子向車輪撲來,只見它氣沖沖地舞動著 兩只前腿,好像在揮動著兩把大刀,阻擋車輪前進。

齊庄公看見這么小的蟲子,竟敢向比它身子大好多倍的車輪 搏鬥。他馬上命令車夫把車停住。便問道:"這是只什麼蟲子,有這么 大的膽量?"

車夫回答說:"這是一隻螳螂,這種小蟲子只知道向前沖, 不知道往後退。它根本不衡量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你看,車輛 距離很近了,馬上就被輾著了,可是它仍站立不動,不讓車輛前進。 它往往輕視對手,真是不知量力。"

齊庄公仔細地盯著螳螂看,高興地笑著說:"好一個無敵的 勇士,我們別傷害它吧。"

隨後命令車夫把馬車後退,再靠路邊趕,讓開了它。

B. 最早的桿秤是中國發明的嗎

桿秤在我國有著久遠的歷史。據古籍記載,遠古時期有個商人叫陶朱公,受打水專的橫桿啟發,發明了桿屬秤。他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共十六顆星星為記,在秤桿上刻制十六顆星花,故稱為十六兩制秤。秤桿有骨桿、木桿、金屬桿(銅桿、鋁桿);秤砣有石砣、金屬砣;提繩有二提繩、三提繩。計量單位的演變,由夏商時期使用銖和兩,發展到周朝時期銖、兩、金、均、石(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均,四十均為一石)。直到解放後,方便買賣雙方計算,才改為十兩一斤。近年,又採用國際通用的千克計量

C. 磅秤的秤砣上的1/50、1/100是什麼意思

磅秤的秤砣上的1/50是指100kg台秤上使用的;磅秤的秤砣上的1/100是指500kg台秤上使用的;

磅秤通常由秤體、感測器和儀表三部分構成。其固定的底座上有承重的托盤或金屬板。磅秤的種類有很多,可分為針秤、勾秤、厘戥、分金戥、盤秤等。

(3)發明秤砣擴展閱讀:

磅秤用於糧食加工行業,廠礦等大宗貨物計量的主要稱重設備。世界上最原始的秤是古埃及人的發明。還在7000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就使用一種懸掛式的雙盤秤來稱麥子。這種秤有兩個秤盤,分別懸掛在秤梁的兩端。

在中國,秤的出現也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國已經製造了小型的衡器——木衡.銅環權,用來稱黃金貨幣。完整的一套環權共十枚,大體以倍數遞增,分別為一銖、二銖、三銖、六銖、十二銖、一兩、二兩、四兩、八兩、一斤。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支戰國時的銅衡桿,這種衡器即不同於天平也不同於後來的稱桿,但與不等臂天平類似。經過逐步演化的過程,衡桿的重臂縮短,力臂加長,也就成為了現代仍在使用的桿秤。

D. 小發明簡單的天平秤

,發現了一下你們的確是不是很多人生哲理的確是不是很多人生哲理的確是不是很多人生哲理的確很久沒有理由不好意思

E. 古代的秤砣是怎麼確定重量的

據古籍記載,遠古時期有個商人叫陶朱公,受打水的橫桿啟發,發明了桿秤。他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共十六顆星星為記,在秤桿上刻制十六顆星花,故稱為十六兩制秤。秤桿有骨桿、木桿、金屬桿(銅桿、鋁桿);秤砣有石砣、金屬砣;提繩有二提繩、三提繩。計量單位的演變,由夏商時期使用銖和兩,發展到周朝時期銖、兩、金、均、石(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均,四十均為一石)。直到上世紀50年代,為了方便買賣雙方計算,才改為十兩一斤。近年,又採用國際通用的千克計量。

杠桿,在一根杠桿上安裝吊繩作為支點,一端掛上重物,另一端掛上砝碼或秤錘,就可以稱量物體的重量。古代人稱它「權衡」或「衡器」。「權」就是砝碼或秤錘,「衡」是指秤桿。迄今為止,考古發掘的最早的秤是在長沙附近左家公山上戰國時期楚墓中的天平。它是公元前四到三世紀的製品,是個等臂秤。不等臂秤可能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使用了。古代中國人還發明了有兩個支點的秤,俗稱銖秤。使用這種秤,變動支點而不需要換秤桿就可以稱量比較重的物體。

千克(kilogram),國際單位制中米、千克、秒制的質量單位,也是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之一。法國大革命後,由法國科學院制定。原計劃製作的是新頒布的質量的主單位——克的標准器,但因為當時工藝和測量技術所限,故製作了質量是克的1000倍的標准器,即千克標准原器——這也是國際單位制中質量單位是千克而不是克的原因。最初的定義和長度單位有關;1791年規定:1立方分米的純水在4℃時的質量 ,並用鉑銥合金製成原器,保存在巴黎,後稱國際千克原器。1901年第3屆國際計量大會規定:千克是質量(而非重量)的單位,等於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千克用符號kg表示。

F. 秤是誰發明的工作原理是為啥標記重量50kg的秤砣就能測出重量的為100斤的物體秤砣重量多重

你說的這種應該是桿秤,而不是天平。桿秤據傳是范蠡(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越王勾踐手下)發明的,採用杠桿原理。使用時,手提著桿秤的繩子,一般極靠近桿秤的一端;物體重量乘物體到繩子的距離=秤砣乘秤砣到繩子的距離。通過秤砣位置即可知道被稱的物體多重。所以50*2=100*1,只需要讓秤砣到繩子的距離是物體到繩子距離的兩倍即可稱量。

G. 桿稱 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當然是我們的祖國中國了

桿秤是人類發明的各種衡器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在中國湖南長沙東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種精製的砝碼、秤桿、秤盤、系秤盤的絲線和提繩等。中國漢墓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種規格的桿秤砣。1989年,在中國陝西眉縣常興鎮堯上村的一座漢代單窯磚墓中,發現完整的木質桿秤遺物,其製作時間約在公元前1~公元1世紀。古代桿秤的發展,長期停留在採用繩紐、非定量砣和木、竹、骨秤桿的基礎上,並由手工製作。直到20世紀,桿秤才由傳統的繩紐結構,逐漸改變為外刀紐與刀承或內刀紐與刀承結構。1949年後,中國為了加強計量法制管理,先後制訂了桿秤檢定規程和國家標准。1985~1987年,中國對桿秤結構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將原來的木質桿改為金屬桿,從而解決了木質桿的計量准確度受地區及天氣影響的弊病,並適應了半機械化、標准化、通用化和大批量生產的需要。但桿秤因其計量准確度低,已漸趨淘汰。

H. 誰發明了桿秤

桿秤製作的傳說有兩種,一是魯班所發明,二是范蠡所製作。

1、木桿秤是魯班發明的,根據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桿秤上刻制13顆星花,定13兩為一斤;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添加「福祿壽」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為16兩,並頒布統一度量衡的詔書;

2、另一種說法是范蠡所制,他由一個魚販的難處那得到啟示先用根竹竿,一邊放水筒,一邊放魚,利用杠桿原理發明;

後來他進行改造根據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桿秤上刻制13顆星花,定13兩為一斤,但因為有些商家缺斤少兩,便添加「福祿壽」三星,表明,缺一兩少福,缺二兩少祿,缺三兩少壽。

(8)發明秤砣擴展閱讀

桿秤是人類發明的各種衡器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在中國湖南長沙東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種精製的砝碼、秤桿、秤盤、系秤盤的絲線和提繩等。中國漢墓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種規格的桿秤砣。

1989年,在中國陝西眉縣常興鎮堯上村的一座漢代單窯磚墓中,發現完整的木質桿秤遺物,其製作時間約在公元前1~公元1世紀。古代桿秤的發展,長期停留在採用繩紐、非定量砣和木、竹、骨秤桿的基礎上,並由手工製作。

直到20世紀,桿秤才由傳統的繩紐結構,逐漸改變為外刀紐與刀承或內刀紐與刀承結構。1949年後,中國為了加強計量法制管理,先後制訂了桿秤檢定規程和國家標准。

1985~1987年,中國對桿秤結構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將原來的木質桿改為金屬桿,從而解決了木質桿的計量准確度受地區及天氣影響的弊病,並適應了半機械化、標准化、通用化和大批量生產的需要。但桿秤因其計量准確度低,已漸趨淘汰。

I. 稱是誰發明的

范蠡是秤的發明人,據說當時范蠡為了尋找度量衡器,便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標記,又加上了福祿壽三星,意為缺一兩折福,缺二兩折祿,缺三兩折壽。這種十六兩秤,一用就是兩千多年。

J. 古時候的秤有什麼大學問究竟是誰發明的呢

今天的這個話題和秤有關,小時候經常見到,走街串巷的小商販都有,拿這個買賣東西。別看這個物件小,裡面學問還真不少。



五大財神

中斌財神:王亥(中)

文財神:比干(東)、范蠡(南)

武財神:關公(西)、趙公明(北)

其中

王亥:夏朝時期商丘人,商族。他是商國的第七任君主、閼伯的六世孫、冥的長子

比干:封神演義中的人物,被紂王挖去心肝,後被封為文曲星。兼職財神

范蠡:後世稱為商聖

關公:武財神。為人義氣,講信用。現在東南亞一帶還有人在供奉

趙公明:另一個武財神。也是出自封神演義,他是正統的財神了,有證的

四方財神:

端木賜(西南)

李詭祖(東北)

管仲(東南)

白圭(西北)

其中

端木賜:復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孔子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

李詭祖:文財神、財帛星君、增福相公、增福財神、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時任曲梁縣令,清廉愛民,去世後立祠祭祀。民間傳說李詭祖為太白金星下凡,屬金神。

管仲:齊國人,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八拜之交中的管鮑之交,管仲就是他

白圭:戰國時期中原(洛陽)人。有「商祖」之譽。《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

看,古代的中國人厲害不?一個小小的秤就有這么多的學問

閱讀全文

與發明秤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