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孫吳發明

孫吳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2 06:46:04

❶ 古代發明造船的人叫什麼名字誰知道

折疊新石器的獨木舟和筏
竹筏
早在新石器時代(約10000年--4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廣泛使用了獨木舟和筏,並以其非凡的勇氣和智慧走向海洋,為我國的航海業奠定了基礎。據考證,筏,舟船發明以前出現的第一種水上運載工具,就是新石器時期我國東南部的百越人發明的。
折疊秦漢時期的造船高峰
秦漢時期,我國造船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峰。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南方的戰爭中組織過一支能運輸50萬石糧食的大船隊。據古書記載,秦始皇曾派大將率領用樓船組成的艦隊攻打楚國。統一中國後,他又幾次大規模巡行,乘船在內河游弋或到海上航行。
折疊漢朝樓船
樓船
到了漢朝,以樓船為主力的水師已經十分強大。據說打一次戰役,漢朝中央政府就能出動樓船2000多艘,水軍20萬人。艦隊中配備有各種作戰艦只,有在艦隊最前列的沖鋒船"先登",有用來沖擊敵船的狹長戰船"蒙沖",有快如奔馬的快船"赤馬",還有上下都用雙層板的重武裝船"檻"。當然,樓船是最重要的船艦,是水師的主力。樓船是漢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發展也是造船技術高超的標志。
折疊三國造船業發達之地
秦漢造船業的發展,為後世造船技術的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國時期孫吳所據之江東,歷史上就是造船業發達的吳越之地。吳國造的戰船,最大的上下五層,可載3000名戰士。以造船業見長的吳國在滅亡時,被晉朝俘獲的官船就有5000多艘,可見造船業之盛。到南朝時,江南已發展到能建造1000噸的大船。為了提高航行速度,南齊大科學家祖沖之(公元429年-500年)"又造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餘里"(《南齊書》卷五二)。它是裝有槳輪的船舶,稱為"車船"。這種船利用人力以腳踏車輪的方式推動船的前進。雖然沒有風帆利用自然力那樣經濟,但是這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為後來船舶動力的改進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造船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折疊唐宋時期的造船高峰
唐宋時期為我國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時期。我國古代造船業的發展自此進入了成熟時期。秦漢時期出現的造船技術,如船尾舵、高效率推進工具櫓以及風帆的有效利用等等,到了這個時期得到了充分發展和進一步的完善,而且創造了許多更加先進的造船技術。隋朝是這一時期的開端,雖然時間不長,但造船業很發達,甚至建造了特大型龍舟。隋朝的大龍舟採用的是榫接結合鐵釘釘聯的方法。用鐵釘比用木釘、竹釘聯結要堅固牢靠得多。隋朝已廣泛採用了這種先進方法。
到了唐宋時期,無論從船舶的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體現出我國造船事業的高度發展。具體來說,這一時期造船業的特點和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船體增大、結構合理
船隻越大,製造工藝也就越加復雜。唐朝內河船中,長20餘丈,載人六七百者已屢見不鮮。有的船上居然能開圃種花種菜,僅水手就達數百人之多,舟船之大可以想見。宋朝為出使朝鮮建造了"神舟",它的載重量竟達1500噸以上。有的大海船載重數萬石,舵長達三-五丈。唐宋時期建造的船體兩側下削,由龍骨貫串首尾,船面和船底的比例約為10∶1,船底呈V字形,也便於行駛。
造船數量不斷增多
唐宋時期造船工場明顯增加。唐朝的造船基地主要在宣(宣城)、潤(鎮江)、常(常州)、蘇(蘇州)、湖(湖州)、揚(揚州)、杭(杭州)、越(紹興)、台(臨海)、婺(金華)、江(九江)、洪(南昌)以及東方沿海的登州(煙台)、南方沿海的福州、泉州、廣州等地。這些造船基地設有造船工場,能造各種大小河船、海船、戰艦。唐太宗曾以高麗不聽勿攻新羅諭告,決意興兵擊高麗。命洪、饒(江西鄱陽)、江三州造船400艘以運軍糧。又命張亮率兵四萬,乘戰艦500艘,自萊州(山東掖縣)泛海取平壤。可見唐朝有極強的造船能力。到了宋朝,東南各省都建立了大批官方和民間的造船工場。每年建造的船隻越來越多,僅明州(浙江寧波)、溫州兩地就年造各類船隻600艘。吉州(江西吉安)船場還曾創下年產1300多艘的記錄。
造船工藝越來越先進
唐朝舟船已採用了先進的釘接榫合的聯接工藝,使船的強度大大提高。宋朝造船修船已經開始使用船塢,這比歐洲早了500年。宋代工匠還能根據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製造出船的模型,並進而能依據畫出來的船圖,再進行施工。歐洲在16世紀才出現簡單的船圖,落後於中國三四百年。宋朝還繼承並發展了南朝的車船製造工藝。車船是一種戰船,船體兩側裝有木葉輪,一輪叫做一車,人力踏動,船行如飛。南宋楊幺起義軍使用的車船,高二三層,可載千餘人,最大的有32車。在與官軍作戰時,楊幺起義軍的車船大顯了威風。古代船舶多是帆船,遇到頂風和逆水時行駛就很艱難,車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這些困難。它是原始形態的輪船。
折疊明朝的造船高峰
明朝時期,我國造船業的發展達到了第三個高峰。由於元朝經辦以運糧為主的海運,又繼承和發展了唐宋的先進造船工藝和技術,大量建造了各類船隻,其數量與質量遠遠超過前代。元朝初期僅水師戰艦就已有17900艘。元軍往往為一個戰役就能一舉建造幾千艘戰船。此外還有大量民船分散在全國各地。元朝時,阿拉伯人的遠洋航行逐漸衰落,在南洋、印度洋一帶航行的幾乎都是中國的四桅遠洋海船。中國在航海船舶方面居於世界首位,它的性能遠遠優越於阿拉伯船。元朝造船業的大發展,為明代建造五桅戰船、六桅座船、七桅糧船、八桅馬船、九桅寶船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迎來了我國造船業的新高潮。
據一些考古的新發現和古書上的記載,明朝時期造船的工場分布之廣、規模之大、配套之全,是歷史上空前的,達到了我國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主要的造船場有南京龍江船場、淮南清江船場、山東北清河船場等,它們規模都很大。明朝造船工場有與之配套的手工業工場,加工帆篷、繩索、鐵釘等零部件,還有木材、桐漆、麻類等的堆放倉庫。當時造船材料的驗收,以及船隻的修造和交付等,也都有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正是有了這樣雄厚的造船業基礎,才會有明朝的鄭和七次下西洋的遠航壯舉。
總之,在經過秦漢時期和唐宋時期兩個發展高峰以後,明朝的造船技術和工藝又有了很大的進步,登上了我國古代造船史的頂峰。明朝造船業的偉大成就,久為世界各國所稱道,也是我國各族人民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只是到歐洲資本主義興起和現代機動輪船出現以後,我國在造船業上享有的長久優勢,才逐漸失去。

❷ 歷史上吳性的來源

1、以吳國號為姓,出自姬姓,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商朝時,黃帝的12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
吳王壽夢的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展,出現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札及其後裔獨立發展,人丁繁衍眾多,構成了當今吳姓的絕大部分。吳國被越國所滅後,其子孫便以國為姓,稱吳姓。
2、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後有吳姓。一是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一是少康帝時有神箭手吳賀,其後有吳姓。
3、出自古帝顓頊時期吳權之後裔。據有關資料所載,相傳為上古顓頊帝(高陽氏)時吳權的後代。
4、夏代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後為吳氏。
5、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產生吳姓。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朝...1、以吳國號為姓,出自姬姓,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商朝時,黃帝的12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
吳王壽夢的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展,出現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札及其後裔獨立發展,人丁繁衍眾多,構成了當今吳姓的絕大部分。吳國被越國所滅後,其子孫便以國為姓,稱吳姓。
2、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後有吳姓。一是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一是少康帝時有神箭手吳賀,其後有吳姓。
3、出自古帝顓頊時期吳權之後裔。據有關資料所載,相傳為上古顓頊帝(高陽氏)時吳權的後代。
4、夏代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後為吳氏。
5、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產生吳姓。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朝鮮族、赫哲族等均有為吳姓者。

❸ 三國時期孫吳政權與東晉南朝時期對江南地區的開發.

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原因:
三國孫吳時,江南經濟已得到開發。孫吳地區富庶,大批北方勞動農民逃避戰亂,遷居江南,帶去了先進的耕作技術。吳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山越,和漢族一起,共同開發江南經濟。
①無論是孫吳或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的開發,都是在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安定時發生的。說明戰亂破壞社會生產力,安定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兩次江南經濟的開發,都是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增加勞動力,帶去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可見地區間的經濟技術交流,可使先進生產技術得以推廣,促使落後地區經濟的發展。
③兩次開發江南時,由於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學習,結果是加深了交往,促進了融合。
④兩次都是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江南多水,如孫吳時就發展造船業,促進海上交通和貿易的發展。東晉南朝時,發展水稻生產,發明水磨,推廣小麥種植,在此基礎上發展冶鑄、繅絲、制瓷、造紙業等等。
⑤不同之處是:孫吳時,江南的開發僅限於長江中下游一帶。東晉南朝時,長江中下游的經濟得到進一步的開發,農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福建、廣東和廣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

❹ 三國時期魏國發明家馬鈞,發明和改良過過許多實用物品,可是為什麼他不出名呢

因為無論是指南車、翻車、發石車還是連弩等等,馬鈞都是在前人創造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改良,而後人更容易記得的是原創者和該項發明的最早出現時間。所以如果不是探究科技發展史,馬鈞很少被提及。

❺ 孫吳水師配備摜針後,戰鬥力大大增強。摜針什麼時候發明的三國時有沒

沒看懂?說的是什麼!

❻ 錢誰誰發明的

任何一種能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准或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都可被看作是貨幣。

物物交換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金屬貨幣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里,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復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得多。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復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金銀
西方國家的主幣為金幣和銀幣,輔幣以銅、銅合金製造。隨著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量逐漸增大,到15世紀時,經濟發達的佛蘭德斯和義大利北部各邦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恐慌。從16世紀開始,大量來自美洲的黃金和白銀通過西班牙流入歐洲,挽救了歐洲的貨幣制度,並為其後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起步的條件。
紙幣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屬貨幣同樣顯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額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硬幣,其重量和體積都令人感到煩惱。金屬貨幣使用中還會出現磨損的問題,據不完全的統計,自從人類使用黃金作為貨幣以來,已經有超過兩萬噸的黃金在鑄幣廠里、或者在人們的手中、錢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損掉。於是作為金屬貨幣的象徵符號的紙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在宋朝年間於中國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
金本位
最初的紙幣是以黃金為基礎的,與黃金可以自由兌換,兩者可以同時流通,紙幣的發行量也比較少。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速度空前的膨脹與發展,於是紙幣逐漸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它們仍然有黃金作為發行的保障。這種貨幣制度稱為「金本位」。
貨幣防偽
偽造貨幣的問題與貨幣制度一同出現。在使用金屬貨幣的時代,偽造的方法是在金幣中攙入銅、鉛等廉價金屬。當時對付這種犯罪唯一的方法是一旦發現,就使用嚴厲的刑罰,以此來威嚇偽造者。
紙幣更容易偽造。法國大革命後,發行了以沒收的教會地產為抵押的債券,作為代用紙幣。為了破壞法國經濟,英國政府曾經偽造過這種貨幣(同時規定私人偽造法國紙幣將會被判處死刑)。這也是最早的經濟戰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經在集中營里大量偽造英國和美國的紙幣。私人或犯罪組織偽造紙幣的記錄也層出不窮。為了避免偽造,紙幣採用了很多防偽措施:專用的特殊紙張,膠版凸印、水印,磁性油墨,金屬安全線,紫外線熒光記號、變色油墨、正反面圖案對印(這種技術在法國法郎上最為醒目)等等。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還發行了塑料貨幣。
現代的貨幣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個實行金本位的國家之間貨幣按照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兌換比率。這個體系是以黃金的自由流動為基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法國、俄國、德國、日本等參戰國紛紛禁止黃金出口,金本位體系實際上已經崩潰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奧地利等國出現了貨幣大幅度貶值的現象。此後各國貨幣之間沒有一個固定的匯率基礎。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協定規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其貨幣應當與黃金或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兌換。這個協定確立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由此建立的各國貨幣體系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1971年8月,美元停止與黃金的自由兌換,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崩潰。從此,進入符號貨幣時代。此後各國之間實行浮動匯率。一些比較穩定的或者有升值潛力的貨幣,如瑞士法郎、西德馬克等等。
國際標准組織(ISO)指定了一套三位字母的符號體系,用來表示各國的貨幣。這個標準的代號為ISO 4217。
貨幣匯率表中可以看到最近幾年裡,世界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情況。
中國的貨幣

古代中國的貨幣體系以銅幣為基礎。更早的貨幣形式目前尚未被發現。最初的銅幣形狀多種多樣,有刀幣、布幣、蟻鼻錢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全國的銅幣以秦國的銅錢為標准。由於澆注銅幣使用砂模,鑄造好的銅幣帶有毛邊,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聯起來打磨修銼。這種特殊的形狀使它被賦予很多象徵性的神秘主義解釋,有人認為銅幣的圓形代表「天」,中央的方孔代表「地」。銅幣上面通常帶有鑄造時的皇帝年號。

金幣在古代中國很罕見。春秋和戰國時期,中國南方長江流域的楚國曾經使用過金餅和金片。但是在其他的地區和朝代里,黃金主要用於裝飾和保值用途。公元前二世紀,西漢的漢武帝曾經發行過白色的鹿皮貨幣,用於賞賜貴族和軍事將領。除了銅幣以外,棉布、絲綢、大米等生活物資也曾經作為貨幣的計算單位(而不是實際的貨幣)用來支付官僚和軍隊的薪餉。唐朝以後,白銀貨幣逐漸得到廣泛流通。雖然國庫和官方銀庫里的白銀按照統一的成色與重量鑄造成元寶以便存放,但是流通的白銀卻不是鑄幣,而是以零碎的塊狀流通,在市場上使用時要經過計算成色、秤量重量這些繁瑣的手續。大塊的銀錠要用夾剪切割,零碎的小塊銀錠需要在銀匠那裡重新鑄造成更大的銀錠。中國不使用白銀鑄幣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政治的不穩定性,官方無法為發行的銀幣提供擔保,同時由於戰亂頻繁,民眾經常將白銀窖藏起來,導致市場流通額不足以支持銀本位貨幣系統。

由於攜帶大量的銅幣極其不便,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北宋時期,出現了交子的紙幣。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之一。但是比起現代意義上的紙幣來,它更象一種匯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用了紙幣,並將其視為解決經濟困難的妙法之一。他們不顧實際的貨幣流通額和經濟水平,發行了大量沒有保證的紙幣,造成了最早的通貨膨脹。元朝被由漢族人建立的明朝取代。其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保守的農本主義者。他認為紙幣是異族的東西,應該加以擯棄。但是明朝自己也發行了名為「大明寶鈔」的紙幣。這種紙幣在民間很少使用。

明朝中後期,白銀開始大量流入中國,成為和銅錢一樣普遍的金屬貨幣。清朝時期,白銀已經成為國家的主要貨幣單位(「兩」)。清朝末年,墨西哥的銀元開始在中國大量流通。光緒皇帝在位時期,中國鑄造了自己的銀幣,並設立了戶部銀行,發行正規的紙幣。1935年,中國實行法幣制度,正式廢除銀本位。根據1936年《中美白銀協定》,法幣一圓等於0.265美元。
中國貨幣
中國的貨幣叫做人民幣,是由國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輔幣是角和分。一元為十角,一角為十分。元、角和分有紙幣,元和五角及分也有鑄幣。元的票面有1、2、5、10元、50元、100元,角的票面有1、2、5角,分的面額有1、2、5分。人民幣元的縮寫符號是RMB¥。
外幣兌換
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
1、 最早的貨幣:天然海貝
2、 金屬貨幣:銅仿貝與錢鎛(布)(黃帝後期黃河中下游開始充當等價物)
3、 西周時期的貨幣
天然海貝仍是重要貨幣
金屬貨幣廣泛使用:a銅貝與銅塊 b錢與布在關洛三晉地區正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
4、 春秋時期的貨幣
空首布:流通於關洛三晉地區,「周、鄭、晉、衛」主要為平尖空首布
刀化(貨):流通於東方齊國,模仿一種生產工具
蟻鼻錢:流通於南方楚國的銅仿貝
5、 圜錢:圓錢圓孔、圓錢方孔★環球熱訊社區
三晉及周布幣區的圜錢
秦圜錢:以兩為單位,一兩錢圓形圓孔無廓,半兩錢圓形方孔
6、 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
戰國黃金流通以斤、益為單位,以南斤為主
7、 秦朝時期的貨幣
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8、 西漢時期的貨幣
三銖錢、四銖錢、五銖錢、皮幣、白金幣 9、 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一次用鐵作幣材
五銖錢: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
10、王莽時期的貨幣
二年:錯刀、契刀、大泉
六年:廢錯刀、契刀、五銖錢發行小泉代替五銖錢,流通大 五物: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
六名:金貸、銀貸、泉貸、布貸、龜貸、貝貸
二十八品
11、漢代的黃金問題
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仍是法定貨幣單位,單位由鎰改斤,1斤=10000錢
漢武帝時期模仿麒麟馬蹄有麟趾金(圓)和馬蹄金(橢圓)
西漢時期主要用於賞賜和饋贈,王莽時將黃金收歸國有,東漢以後黃金減少,賞賜用絲綢、布帛、銅錢
12、三國兩晉的貨幣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蜀:直百錢; 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兩晉未鑄新錢,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13、南北朝時期的貨幣
劉宋:四銖錢,南齊: ,蕭梁:第一次大量鑄鐵錢,曾鑄銅錢、五銖錢、短百,陳:大貸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東魏:沿永安五銖;北齊:常平五銖;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14、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15、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16、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陝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等地
交子:完全客兌現的信用憑證、貨幣,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17、元代的貨幣
中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
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18、明清時期的貨幣
大明寶鈔:鈔面以 來計,發鈔沒有準備金,允許人民持金銀換大明寶鈔,支付有限制,舊鈔可換新鈔
1481紙幣崩潰,1581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19、近代的貨幣
銅鑄幣從制錢到銅元
銀幣從銀兩到銀元(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准開鑄)

❼ 錢是誰發明的

具體發明人未知,錢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中國錢幣發展歷程:
1、 最早的貨幣:天然海貝。
2、 金屬貨幣:銅仿貝與錢鎛(布)(黃帝後期黃河中下游開始充當等價物)。
3、 西周時期的貨幣。
天然海貝仍是重要貨幣。
金屬貨幣廣泛使用:
a、銅貝與銅塊;
b、錢與布在關洛三晉地區正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 。
4、 春秋時期的貨幣
空首布:流通於關洛三晉地區,「周、鄭、晉、衛」主要為平尖空首布 。
刀化(貨):流通於東方齊國,模仿一種生產工具。
蟻鼻錢:流通於南方楚國的銅仿貝。
5、圜錢:圓錢圓孔、圓錢方孔。
三晉及周布幣區的圜錢。
秦圜錢:以兩為單位,一兩錢圓形圓孔無廓,半兩錢圓形方孔。
6、 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
戰國黃金流通以斤、益為單位,以南斤為主。
7、秦朝時期的貨幣
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8、 西漢時期的貨幣
三銖錢、四銖錢、五銖錢、皮幣、白金幣 。
9、 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一次用鐵作幣材。
五銖錢: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 。
10、王莽時期的貨幣
二年:錯刀、契刀、大泉。
六年:廢錯刀、契刀、五銖錢發行小泉代替五銖錢,流通大 五物: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
六名:金貸、銀貸、泉貸、布貸、龜貸、貝貸。
二十八品。
11、漢代的貨幣
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仍是法定貨幣單位,單位由鎰改斤,1斤=10000錢 。
漢武帝時期模仿麒麟馬蹄有麟趾金(圓)和馬蹄金(橢圓)。
西漢時期主要用於賞賜和饋贈,王莽時將黃金收歸國有,東漢以後黃金減少,賞賜用絲綢、布帛、銅錢。
12、三國兩晉的貨幣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蜀:直百錢;
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兩晉:未鑄新錢,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13、南北朝時期的貨幣
劉宋:四銖錢;
南齊、蕭梁:第一次大量鑄鐵錢,曾鑄銅錢、五銖錢、短百;
陳:大貸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東魏:沿永安五銖;北齊:常平五銖;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14、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15、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16、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陝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等地
交子:完全可兌現的信用憑證,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17.元代的貨幣
中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18、明清時期的貨幣
大明寶鈔:鈔面以 來計,發鈔沒有準備金,允許人民持金銀換大明寶鈔,支付有限制,舊鈔可換新鈔;1481年紙幣崩潰,1581年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19、近代的貨幣
銅鑄幣從制錢到銅元
銀幣從銀兩到銀元(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准開鑄)。
有時因為特殊原因,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自治體可能也會發行不同版本的貨幣,例如在英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或甚至偏遠離島的澤西島、根西島都擁有各自發行的不同版本英鎊,並且互相可在英國境內的其他地區交易,但唯有英格蘭英鎊才是國際承認的交易貨幣,其他版本的英鎊在英國境外後可能會被拒絕收受。
由於歷史因素,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三種不同的法定貨幣,大陸地區使用人民幣,港澳地區因為實行一國兩制,香港法定貨幣是港元,澳門則是澳門元;此二者並直接或間接與美元掛鉤。
中國台灣地區使用新台幣。

❽ 三國時的吳國馬忠何許人也,為什麼很多三國名將的死亡都和其有關

馬忠,字守信,東萊黃縣人,東吳的一位猛將。但是因為斬殺了主角的「五虎將」,形象一再受損,最終變得默默無聞。

1、斬殺關羽

當時吳國由於被關羽羞辱了一頓,便決定偷襲荊州找回點顏面。誰知正好趕上關羽點背,沒有辦法他也只能放棄荊州開始跑路。路上碰上大將朱然,出言羞辱。關羽大怒,追趕過程中掉到馬忠設置的陷阱,被連人帶馬一起絆翻,最終被馬忠將他斬殺,由於可見馬忠也是有勇有謀。

(8)孫吳發明擴展閱讀

演義傳記

東吳將軍潘璋的部將。於麥城之戰中設伏,擒獲五虎大將之首的關羽,以及關平、趙累。

劉備伐吳時,馬忠隨潘璋等往拒,突襲射傷蜀將黃忠,導致黃忠陣亡。不久,潘璋為關興所殺,馬忠領兵圍擊,擊退張苞援軍。

後馬忠收拾敗軍,引降將糜芳、傅士仁屯於江渚,欲為潘璋復仇。糜、傅二將發現軍士不滿,欲兵變,於是刺殺了馬忠,將首級獻於劉備。

閱讀全文

與孫吳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