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小兒頭皮針視頻
你好。
頭皮
靜脈
需要熟知
血管
走向,比如頭皮靜脈正中靜脈,有時肉眼看不見,如果熟悉靜脈走向,用手就可以摸到。打頭皮靜脈需要
兩手
綳緊靜脈兩邊的
皮膚
,用頭皮針的斜面(馬蹄面)先進入皮下,順血管進入,旋即松開綳緊的皮膚(就像血管的彈性和穿刺針的一種契合,一松一彈,
針頭
干凈利落的進入血管),然後固定靜脈針(先用一根
膠布
環繞針頭固定,然後再把頭皮針連著的部分環狀固定)就可以了。一般寶寶小,選擇頭皮靜脈好固定。兩歲
以下
的孩子打頭皮靜脈的較多。兩歲以上的孩子能夠聽懂
成人
的話,能夠配合靜脈穿刺了,可以考慮選擇其他部位靜脈穿刺。視頻在護校應該有吧。
Ⅱ 小孩頭皮針在家用什麼練習
現介紹「一穿成功」的技巧: 1.正確選擇小兒頭皮靜脈:重點區別頭皮靜脈和動脈(手指觸摸是否有搏動感),辨別粗細、深淺活動度及走向。一般粗、直、易固定的額正中靜脈為首選,其次為額淺靜脈和顳淺靜脈,亦可選擇耳後靜脈、眶上靜脈,顱骨縫間靜脈等。 2.正確選擇頭皮針:以 4.5號頭皮針為宜,因4.5號頭皮針的針尖斜面較小,穿刺成功後根據血管走向,針頭可送入血管,不會造成送針過淺而有一半針尖斜面在血管外而引起液體外滲現象。 3.皮膚准備:毛發影響膠布的粘貼,導致固定失敗,應剃除進針部位周圍約3cm處毛發,避免皮膚受損、感染。 4.執針手法:右手拇指和食指執針柄的前、後面,指尖頂到針柄的根部(手不可觸及針梗)穩妥執針。此手法的優點:手背朝上,手比較靈活且進入皮下後不用變換手法一氣呵成。 5.穿刺要領:常規消毒皮膚,小兒頭皮靜脈宜採用直刺法,針尖斜面朝上通過皮膚直接刺入靜脈。進針角度:前額正中靜脈、額淺靜脈、顳淺靜脈為5度~15度,頭頂靜脈,顱骨縫間靜脈、耳後靜脈、眶上靜脈為15度~30度,進入皮下後,放平針頭,針頭與血管平行,用力輕穩,速度宜慢(否則易穿破血管),直刺入血管,見回血後,根據血管的曲直走向再平行血管送針少許。 6.針頭固定:穩定粘好第一根膠布是關鍵,穿刺成功後用左手食指固定針柄於小兒頭皮上,拇指置於接近針柄的塑料管下方,可隨意調整針體與皮膚成一適宜角度,保持針體與血管平行,防止針尖翹起。右手打開輸液器開關,觀察輸液通暢後,用第一塊膠布將針柄粘貼牢固,如針柄懸空可在針柄下墊一個無菌棉簽頭部;用第二根帶有棉紗的輸液貼貼在針體上面並遮蓋針眼;用第三根膠布從靠近針柄的頭皮針塑料管下面穿過並向上、向前交叉固定;把頭皮針的塑料管向上自然彎曲成一個圓形後用第四根膠布固定;第五根膠布將頭皮針塑料管的末端固定於左或右耳廓上或者固定於沒有頭發的頭皮上,必要時戴上頭套。
Ⅲ 怎樣打頭皮針
小兒頭皮靜脈輸液的一般方法,並將實踐中的經驗技巧總結歸納,形成一種改進型的小兒頭皮靜脈輸液方案。經本科實踐證明,該方案切實可行,有效提高小兒頭皮靜脈輸液的成功率。
從生理特點上看,現在絕大部分的兒童營養狀況是非常良好的。因此,肥胖小兒特別多,四肢細小的表淺靜脈均被厚厚地皮下脂肪所掩蓋。由於患兒肢體短小、肥胖,可供靜脈穿刺的僅有上肢的頭靜脈、貴要靜脈,下肢的大隱靜脈等幾條主要的大血管。小兒的特點是好動,而且手腳亂動,不能像成人那樣配合治療。因此,小兒在四肢進行靜脈輸液,不但穿刺困難、不易固定,而且難保靜脈用葯的暢通。小兒的頭皮靜脈表淺,毛細血管豐富,頭部易固定,不影響患兒的活動,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利於保暖,便於進行治療和護理。因此,頭皮靜脈是小兒主要的穿刺部位。
步驟/方法
1
1 針頭的選擇 對於出生到3歲的小兒,一般選用41 2~51 2號大小的頭皮針,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鹽水並與頭皮針連接。
2
2 光線的強弱 光線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響穿刺的成功率。光線太強瞳孔縮小,光線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線是最理想的光線,靜脈顯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勞。光線不好時,我科選用2 根30W日光燈,燈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靜脈50cm左右,以保證充分的照明條件。
3
3 血管的選擇 額正中靜脈固定表淺,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輸液過程容易滲漏,主要用於葯物刺激性小、短時間內輸液的患兒;眶上靜脈表淺,清晰,輸液時不易滲透漏;顳前靜脈及顳靜脈粗大,位置深,適用於大量輸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葯物時使用。
4
4 在進行頭皮輸液之前,按常規准備,根據病情選擇好穿刺針及穿刺部位,固定好患兒頭部,使其不能躁動,再進行備皮。在進行頭皮靜脈穿刺時,應注意嚴格無菌操作,皮膚消毒,排盡膠管內空氣,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將穿刺的這一段血管綳緊,使其固定,不左右滑動。因小兒的頭皮靜脈短小、彎曲,血管壁薄而脆弱,針尖刺皮膚後馬上進入血管,即有一種落空感,與此同時,有時可見回血,示穿刺成功。這時,一定注意左手必須馬上用膠布將右手捏住的針柄固定好後方可鬆手,不然患兒稍一動,即前功盡棄。
5
5 進針手法與針頭固定 進針時針頭與皮膚成10°~15°夾角,針頭斜面向上,右手持針,左手綳緊皮膚,直接通過皮膚刺入靜脈,見回血後不宜再進,直接固定。如未見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針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穿刺成功後,左手拇指固定針柄,用3~4條膠布固定,頭皮針小辮繞圈後用1條短膠布固定於耳廓上,頭皮針小辮繞圈范圍不宜過大,以免在輸液過程中被牽拉或碰掉,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點周圍毛發,以利於膠布固定。如遇到患兒因哭鬧或應用退熱葯物引起頭部多汗而影響膠布固定時,可用頭圍固定法。長35~45cm、寬2~3cm的松緊帶兩端連接,套入頭部,固定於穿刺點所粘膠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膠布脫落,拔針時不粘頭發。要特別注意肥胖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方法:肥胖小兒頭皮靜脈不清晰,頭皮脂肪厚,進針深淺不易掌握,可採用以下兩點來進行操作:①肥胖小兒頭皮邊緣常有靜脈顯露,但管腔細、回血慢。穿刺時要求持針穩、進針慢,感覺針頭進入血管後回抽注射器針栓,可見回血,證明穿刺成功。②根據靜脈解剖位置,在額正中靜脈、顳前靜脈、耳後靜脈等血管的相應部位,用手指橫向觸摸時可觸及「溝痕"感,觸摸「溝痕"時可感覺靜脈的走向及深淺,穿刺時進針角度15°~20°,進針速度宜慢,有時進入靜脈會有落空感,見回血時穿刺成功。小兒頭顱沿額縫、冠縫、矢狀縫、人字縫均有靜脈走行。穿刺時摸清骨縫,進針角度45°~60°,針頭斜面進入皮內後,平行向前刺入,見回血即可固定。
6
6 按壓法 拔針時先分離膠布,將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縱壓住棉球,迅速拔出針頭,這樣,可將進皮針眼及進血管針眼同時壓住,以防皮下淤血。因血小板及其它凝血物質形成的「生理性止血」要1~3分鍾,加之小兒在拔針時因疼痛及恐懼而哭鬧時頭皮血管內壓力增高,故需按壓3~5鍾。切忌邊壓邊揉,揉搓可使已凝血的進血管針眼重新出血,發生皮下淤血。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兒家長在進行靜脈穿刺前不要餵奶、喂水,以免在穿刺過程中患兒因哭鬧引起惡心、嘔吐,造成窒息而發生意外。穿刺操作前告訴家長約束患兒頭及腿部的方法,可採取一人約束頭部,一人約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後可採用餵奶的姿勢抱患兒,並適當約束患兒雙手,以免患兒拔掉針頭。
7
7 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應根據病情的需要,選擇穿刺部位及穿刺針,對休克患兒、嚴重失血、嚴重脫水的患兒,需快速靜脈推注。對血管刺激性比較大的葯物、甘露醇及50%葡萄糖等,宜選擇比較粗大的靜脈,選擇6~7號穿刺針,以保證在短時間內進入大量葯物和液體。對心、肺、腎功能不全的患兒及新生兒,則先選擇細小毛細血管,選擇5號以下的穿刺針。需較長時間用葯的患兒,如心肌炎、結核性腦膜炎、敗血症等,應特別注意保護血管,從靜脈的遠心端至近心端進行穿刺以保護長期靜脈用葯的通道;對水腫患兒,要輕輕按壓靜脈周面水腫部位,把水腫的積液驅散致血管旁的皮下組織,使靜脈暴露時再進行穿刺。
8
8 在輸液過程中注意「三查七對」和輸液的滴速,並注意檢查針頭有無破損及倒鉤,有倒鉤針頭進入血管後常常引起局部腫脹。在輸液前應與病兒家長溝通,便於配合固定患兒頭部,只要做好以上幾點就能提高輸液的一次性成功率。小兒輸液滴速一定要嚴格控制,由於小兒各種生理功能不健全,心肺功能差,輸液滴速不能過快以免發生肺水腫。輸液完後要隨時巡視病房,注意有無病情變化及用葯後反應。
END
注意事項
小兒頭皮輸液是護士治療工作中最常用的臨床技術操作,熟練掌握可以減輕因反復穿刺給患兒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也可減少因穿刺不成功帶來的煩惱,以保障患兒的及時救治。因此,在工作中要具有健康的心理,樂觀、開朗、穩定的情緒,寬容、豁達的胸懷,具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理解家屬心情,患兒哭鬧時,患兒家長心情緊張、心疼孩子、遇事易沖動,激動的情緒會干擾護士的操作。作為護士要理解家長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愛心和寬容,理解和寬容患兒家長的過分語言及行為,用溫和的語言化解家長的不安情緒。
原作者:玉香園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Ⅳ 輸小孩頭皮針為什麼兩則看著最粗的不好輸
扎進血管有一種落空感.兒頭皮動靜脈有時不好判斷。穿刺後回血逆流不進,血液鮮紅,用抽有生理鹽水的針管推動血管發白,為動脈。血管的選擇:1:一般選擇小兒額頭正中,兩顳側及耳後血管。粗直,微藍的血管為最佳選擇有些患兒額頭上看上去較細
Ⅳ 給嬰幼兒打頭皮針的技巧需要注意什麼
首先你務必控制好小孩的情緒,一定要保證小孩的頭部固定,因此操作時要集中精力,沉著冷靜、耐心,同時盡量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屬的主動配合,靜脈再細、難度再大也能達到一針見血的效果。如果以上因素處理不好,患兒煩躁掙扎、家屬嘮叨或態度生硬,從而使操作者煩躁或恐懼的心理,穿刺極易失敗 1.2選好穿刺靜脈,操作者必須熟悉頭皮靜脈血管的解剖位置。靜脈的粗細及彈性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穿刺的成功率,因此操作者對患兒病情要有基本的了解,做到對血管的條件有充分的估計。在穿刺時盡量選擇較直、彈性好的血管,爭取一針見血。 1.3選擇合適的頭皮針小兒頭皮靜脈穿刺,以5.5號針頭為宜。同時在穿刺前須檢查針頭是否通暢、光滑、筆直。斜面是否適宜。因為針頭斜面過長易穿破血管,而造成穿刺失敗;斜面過短會增加穿刺的疼痛感,而使患兒掙扎哭鬧。 1.4穿刺時其他條件 穿刺時最好在適宜的自然光線下進行,因為光線暗,小靜脈多數自身條件就差,所以穿刺時難度就大;光線太強,皮膚會反光,也會影響穿刺成功。另外,穿刺前要做好皮膚准備,穿刺點周圍5*5厘米的范圍必須干凈。 2 穿刺的方法 穿刺時持針必須穩、直、深淺適宜,一般情況下,針頭與皮膚呈5°角,沿血管走向進入0.3厘米左右,抬高針柄10°-15°,針頭再進入0.1-0.2厘米,有輕微落空感或有靜脈血迴流即可。多數患兒因哭鬧致使靜脈迴流壓力上升,頭皮血管會有短暫的充盈,這時穿刺最易成功,見有回血即可。對一些危重脫水、循環差的患兒,操作者感覺針頭已在血管內,但沒有回血,此時可輕輕擠壓頭皮針的細管,如有回血或局部不腫脹,證明穿刺成功。 3 固定方法 固定針頭也是靜脈穿刺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穿刺成功後,要迅速固定針頭(以免針柄上、下、左、右擺動,以致針頭刺透血管壁,或針頭從血管內滑出造成穿刺失敗)如針頭與血管不在同一水平線,可在針柄下墊適宜高度的消毒棉簽(以免針頭斜面貼在血管壁上),用膠布妥善固定。 4 注意事項 頭皮靜脈表淺,不宜深刺,如1-2次均未穿刺成功,應將針頭退出,另行穿刺,不宜將針頭在皮下多次尋找血管,以免刺破血管而加重患兒痛苦和引起家長不滿情緒。 輸液結束拔針時,可用消毒棉簽壓迫針眼2-3分鍾至不出血,囑切不可按摩,以防皮下淤血,影響下次穿刺。
Ⅵ 這樣扎小孩頭皮針
總結了一些經驗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對一般頭部血管較明顯的患兒輸液時比較容易,按一下幾步即可,首先調好液面,。使頭皮針不再滴水,,右手持針,左手綳緊血管處的皮膚以固定靜脈。但不要按壓過緊,以免靜脈走形和管腔暫時閉合,在距靜脈最清晰點向後移約0.3厘米處將針頭與頭皮成5-10度角刺入皮膚,然後將針柄下壓按靜脈走行方向刺入靜脈。動作要輕穩不易過猛,當針頭刺入靜脈時阻力減少並有落空感,同時有回血可見。再將針頭推進少許,以便於固定。 二、對比較胖和頭皮較黑或有水腫的患兒,選擇血管就比較困難了,要想穿刺成功就要有自信心,對看不清的靜脈就要靠 感覺了,主要是手的感覺,以右手母指在頭部幾個大靜脈處找,手指和靜脈成垂直方向在頭皮上輕輕滑動就可以摸到靜脈溝,在你感覺到有靜脈溝的地方用母指按壓靜脈,用力不必過大,既可看到充盈的靜脈稍稍高於周圍的皮膚。 此時立即穿 刺,成功率最高。對可見而又細小的靜脈稍加按壓也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在找不到合適的靜脈時,把看上去非常細小的毛細血管,也可以做為選擇對象,你看上去比針頭還要細當針頭進去後針梗也是可以進去的,這樣的血管穿刺成功率比憑感覺穿刺成功率要高。這種方法也適用於新生兒。 三、對新生兒早產兒的靜脈穿刺,新生兒頭部皮膚紅潤,有時根本看不清血管的走行,這時你可以用酒精棉簽在患 兒前額上輕輕擦幾遍。即可看到血管的走行方向。這時隨即穿刺。成功率很高。 四、對脫水嚴重的患兒也比較困難,因為患兒脫水後血溶量不足血管充盈不好,切血管彈性又差,這樣給穿刺帶來了不少麻煩,有時已經穿刺進血管而因沒有回血誤認為未成功而退出。對此在輸液前要先看清血管的行方向,穿刺後有滑空感既可推入很少量的液體,針頭前麵皮膚無隆起現象則證實以穿刺成功。。 五、對輸液天數多的患兒,順行血管不易找到時,逆行的血管也是可以選擇的。 肥胖小兒頭皮靜脈常顯示不清,進針深淺不易掌握,給臨床穿刺工作帶來一定困難。針對這類患兒頭皮靜脈特點,本人在工作中總結出三種穿刺方法,現介紹如下: 一、選擇表淺細小靜脈 肥胖患兒常常在頭皮邊緣才有細小靜脈顯露。因此,應沿著頭皮邊緣耐心尋找靜脈,仔細辨別毛細靜脈的走行。必要時可用酒精棉簽多擦幾次頭皮靜脈,刺激血管充盈擴張,穿刺時,應選針頭斜面短的頭皮靜脈針,針頭方向與血管平行,持針要穩,避免碰傷血管壁。這類血管管腔細、回血慢,為了使穿刺後易回血,可將調節器置於莫非氏滴壺下端,以距針頭60cm效果最佳。未見回血時,不要急於退針,可試回抽頭皮針管,若仍無回血,又感覺在血管內,可松開調節器試滴,觀察局部無腫脹,液體滴人通暢,即可固定. 二,掘靜脈解剖位置 根據靜脈解剖位置,用手指觸摸體會靜脈在皮膚上的「溝痕」感,以確定部位及走向.如:額骨正中和沿冠狀縫處用手觸摸皮膚時有「溝痕」感,即找到了額靜脈;從耳屏前方。顴弓根再向上觸摸到「溝痕」感,即顳前靜脈;在耳廓後方,即耳後靜脈。在相應靜脈的部位觸及明顯「溝痕」感時,即可進行穿刺,針頭與皮膚呈10~15度角進針,速度不可過快,見到回血後,再向前進針少許方可固定.穿刺時,感覺到有落空感,若不見回血,可向後擠壓一下輸液管,檢查有無回血。 三、選擇顱骨縫間靜脈 小兒頭顱沿著其額縫、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均有靜脈走行.操作時,摸清骨縫走向,右手持針,沿著骨縫呈45~60度角刺入皮內0.5~1mm後,平行向前刺入,見有回血,即告成功。 留置針的穿刺方法 1.穿刺時固定小兒的頭部對穿刺成功與否起很大作用,我一般採取讓小兒橫卧,墊高小兒的頭部,穿刺者坐在椅子上,另一護士協助,站在對側床旁,半蹲著,用兩只手分別固定住小兒的頭部兩側,注意讓家屬幫忙按住小兒的膝關節避免小兒的蹬踢動作,因為很容易影響進針。 2.血管選擇,一般首選頭部正中的血管,容易固定,而且小孩睡覺時側卧不會受影響。 3.進針時看見回血後固定住針栓,(這與平時見回血後再送針少許不一樣)用左手拇指食指送入套管或右手的食指輕輕推送套管,退出針栓,套上肝素帽,先用一透明膠布固定在肝素帽與套管連接處,再上泰格特(留置針專用的敷料貼) 希望以上這些對你有所幫助!
Ⅶ 小兒頭皮針技巧的探討
肥胖小兒頭皮靜脈常顯示不清,進針深淺不易掌握,給臨床穿刺工作帶來一定困難。針對這類患兒頭皮靜脈特點,本人在工作中總結出三種穿刺方法,現介紹如下:
一、選擇表淺細小靜脈
肥胖患兒常常在頭皮邊緣才有細小靜脈顯露。因此,應沿著頭皮邊緣耐心尋找靜脈,仔細辨別毛細靜脈的走行。必要時可用酒精棉簽多擦幾次頭皮靜脈,刺激血管充盈擴張,穿刺時,應選針頭斜面短的頭皮靜脈針,針頭方向與血管平行,持針要穩,避免碰傷血管壁。這類血管管腔細、回血慢,為了使穿刺後易回血,可將調節器置於莫非氏滴壺下端,以距針頭60cm效果最佳。未見回血時,不要急於退針,可試回抽頭皮針管,若仍無回血,又感覺在血管內,可松開調節器試滴,觀察局部無腫脹,液體滴人通暢,即可固定.
二,掘靜脈解剖位置
根據靜脈解剖位置,用手指觸摸體會靜脈在皮膚上的「溝痕」感,以確定部位及走向.如:額骨正中和沿冠狀縫處用手觸摸皮膚時有「溝痕」感,即找到了額靜脈;從耳屏前方。顴弓根再向上觸摸到「溝痕」感,即顳前靜脈;在耳廓後方,即耳後靜脈。在相應靜脈的部位觸及明顯「溝痕」感時,即可進行穿刺,針頭與皮膚呈10~15度角進針,速度不可過快,見到回血後,再向前進針少許方可固定.穿刺時,感覺到有落空感,若不見回血,可向後擠壓一下輸液管,檢查有無回血。
三、選擇顱骨縫間靜脈
小兒頭顱沿著其額縫、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均有靜脈走行.操作時,摸清骨縫走向,右手持針,沿著骨縫呈45~60度角刺入皮內0.5~1mm後,平行向前刺入,見有回血,即告成功。
Ⅷ 我該怎樣給小孩扎頭皮針啊
總結了一些經驗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對一般頭部血管較明顯的患兒輸液時比較容易,按一下幾步即可,首先調好液面,。使頭皮針不再滴水,,右手持針,左手綳緊血管處的皮膚以固定靜脈。但不要按壓過緊,以免靜脈走形和管腔暫時閉合,在距靜脈最清晰點向後移約0.3厘米處將針頭與頭皮成5-10度角刺入皮膚,然後將針柄下壓按靜脈走行方向刺入靜脈。動作要輕穩不易過猛,當針頭刺入靜脈時阻力減少並有落空感,同時有回血可見。再將針頭推進少許,以便於固定。 二、對比較胖和頭皮較黑或有水腫的患兒,選擇血管就比較困難了,要想穿刺成功就要有自信心,對看不清的靜脈就要靠 感覺了,主要是手的感覺,以右手母指在頭部幾個大靜脈處找,手指和靜脈成垂直方向在頭皮上輕輕滑動就可以摸到靜脈溝,在你感覺到有靜脈溝的地方用母指按壓靜脈,用力不必過大,既可看到充盈的靜脈稍稍高於周圍的皮膚。 此時立即穿 刺,成功率最高。對可見而又細小的靜脈稍加按壓也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在找不到合適的靜脈時,把看上去非常細小的毛細血管,也可以做為選擇對象,你看上去比針頭還要細當針頭進去後針梗也是可以進去的,這樣的血管穿刺成功率比憑感覺穿刺成功率要高。這種方法也適用於新生兒。 三、對新生兒早產兒的靜脈穿刺,新生兒頭部皮膚紅潤,有時根本看不清血管的走行,這時你可以用酒精棉簽在患 兒前額上輕輕擦幾遍。即可看到血管的走行方向。這時隨即穿刺。成功率很高。 四、對脫水嚴重的患兒也比較困難,因為患兒脫水後血溶量不足血管充盈不好,切血管彈性又差,這樣給穿刺帶來了不少麻煩,有時已經穿刺進血管而因沒有回血誤認為未成功而退出。對此在輸液前要先看清血管的行方向,穿刺後有滑空感既可推入很少量的液體,針頭前麵皮膚無隆起現象則證實以穿刺成功。。 五、對輸液天數多的患兒,順行血管不易找到時,逆行的血管也是可以選擇的。 肥胖小兒頭皮靜脈常顯示不清,進針深淺不易掌握,給臨床穿刺工作帶來一定困難。針對這類患兒頭皮靜脈特點,本人在工作中總結出三種穿刺方法,現介紹如下: 一、選擇表淺細小靜脈 肥胖患兒常常在頭皮邊緣才有細小靜脈顯露。因此,應沿著頭皮邊緣耐心尋找靜脈,仔細辨別毛細靜脈的走行。必要時可用酒精棉簽多擦幾次頭皮靜脈,刺激血管充盈擴張,穿刺時,應選針頭斜面短的頭皮靜脈針,針頭方向與血管平行,持針要穩,避免碰傷血管壁。這類血管管腔細、回血慢,為了使穿刺後易回血,可將調節器置於莫非氏滴壺下端,以距針頭60cm效果最佳。未見回血時,不要急於退針,可試回抽頭皮針管,若仍無回血,又感覺在血管內,可松開調節器試滴,觀察局部無腫脹,液體滴人通暢,即可固定. 二,掘靜脈解剖位置 根據靜脈解剖位置,用手指觸摸體會靜脈在皮膚上的「溝痕」感,以確定部位及走向.如:額骨正中和沿冠狀縫處用手觸摸皮膚時有「溝痕」感,即找到了額靜脈;從耳屏前方。顴弓根再向上觸摸到「溝痕」感,即顳前靜脈;在耳廓後方,即耳後靜脈。在相應靜脈的部位觸及明顯「溝痕」感時,即可進行穿刺,針頭與皮膚呈10~15度角進針,速度不可過快,見到回血後,再向前進針少許方可固定.穿刺時,感覺到有落空感,若不見回血,可向後擠壓一下輸液管,檢查有無回血。 三、選擇顱骨縫間靜脈 小兒頭顱沿著其額縫、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均有靜脈走行.操作時,摸清骨縫走向,右手持針,沿著骨縫呈45~60度角刺入皮內0.5~1mm後,平行向前刺入,見有回血,即告成功。 留置針的穿刺方法 1.穿刺時固定小兒的頭部對穿刺成功與否起很大作用,我一般採取讓小兒橫卧,墊高小兒的頭部,穿刺者坐在椅子上,另一護士協助,站在對側床旁,半蹲著,用兩只手分別固定住小兒的頭部兩側,注意讓家屬幫忙按住小兒的膝關節避免小兒的蹬踢動作,因為很容易影響進針。 2.血管選擇,一般首選頭部正中的血管,容易固定,而且小孩睡覺時側卧不會受影響。 3.進針時看見回血後固定住針栓,(這與平時見回血後再送針少許不一樣)用左手拇指食指送入套管或右手的食指輕輕推送套管,退出針栓,套上肝素帽,先用一透明膠布固定在肝素帽與套管連接處,再上泰格特(留置針專用的敷料貼) 希望以上這些對你有所幫助!
Ⅸ 誰有小兒頭皮靜脈穿刺的視頻,清楚一點的謝謝啦
頭皮靜脈需要熟知血管走向,比如頭皮靜脈正中靜脈,有時肉眼看不見,如果熟悉靜脈走向,用手就可以摸到。打頭皮靜脈需要兩手綳緊靜脈兩邊的皮膚,用頭皮針的斜面(馬蹄面)先進入皮下,順血管進入,旋即松開綳緊的皮膚(就像血管的彈性和穿刺針的一種契合,一松一彈,針頭干凈利落的進入血管),然後固定靜脈針(先用一根膠布環繞針頭固定,然後再把頭皮針連著的部分環狀固定)就可以了。一般寶寶小,選擇頭皮靜脈好固定。兩歲以下的孩子打頭皮靜脈的較多。兩歲以上的孩子能夠聽懂成人的話,能夠配合靜脈穿刺了,可以考慮選擇其他部位靜脈穿刺。視頻在護校應該有吧。
Ⅹ 給嬰幼兒打頭皮針的技巧需要注意什麼
首先你務必控制好小孩的情緒,一定要保證小孩的頭部固定,因此操作時要集中精力,沉著冷靜、耐心,同時盡量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屬的主動配合,靜脈再細、難度再大也能達到一針見血的效果。如果以上因素處理不好,患兒煩躁掙扎、家屬嘮叨或態度生硬,從而使操作者煩躁或恐懼的心理,穿刺極易失敗 1.2選好穿刺靜脈,操作者必須熟悉頭皮靜脈血管的解剖位置。靜脈的粗細及彈性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穿刺的成功率,因此操作者對患兒病情要有基本的了解,做到對血管的條件有充分的估計。在穿刺時盡量選擇較直、彈性好的血管,爭取一針見血。 1.3選擇合適的頭皮針小兒頭皮靜脈穿刺,以5.5號針頭為宜。同時在穿刺前須檢查針頭是否通暢、光滑、筆直。斜面是否適宜。因為針頭斜面過長易穿破血管,而造成穿刺失敗;斜面過短會增加穿刺的疼痛感,而使患兒掙扎哭鬧。 1.4穿刺時其他條件 穿刺時最好在適宜的自然光線下進行,因為光線暗,小靜脈多數自身條件就差,所以穿刺時難度就大;光線太強,皮膚會反光,也會影響穿刺成功。另外,穿刺前要做好皮膚准備,穿刺點周圍5*5厘米的范圍必須干凈。 2 穿刺的方法 穿刺時持針必須穩、直、深淺適宜,一般情況下,針頭與皮膚呈5°角,沿血管走向進入0.3厘米左右,抬高針柄10°-15°,針頭再進入0.1-0.2厘米,有輕微落空感或有靜脈血迴流即可。多數患兒因哭鬧致使靜脈迴流壓力上升,頭皮血管會有短暫的充盈,這時穿刺最易成功,見有回血即可。對一些危重脫水、循環差的患兒,操作者感覺針頭已在血管內,但沒有回血,此時可輕輕擠壓頭皮針的細管,如有回血或局部不腫脹,證明穿刺成功。 3 固定方法 固定針頭也是靜脈穿刺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穿刺成功後,要迅速固定針頭(以免針柄上、下、左、右擺動,以致針頭刺透血管壁,或針頭從血管內滑出造成穿刺失敗)如針頭與血管不在同一水平線,可在針柄下墊適宜高度的消毒棉簽(以免針頭斜面貼在血管壁上),用膠布妥善固定。 4 注意事項 頭皮靜脈表淺,不宜深刺,如1-2次均未穿刺成功,應將針頭退出,另行穿刺,不宜將針頭在皮下多次尋找血管,以免刺破血管而加重患兒痛苦和引起家長不滿情緒。 輸液結束拔針時,可用消毒棉簽壓迫針眼2-3分鍾至不出血,囑切不可按摩,以防皮下淤血,影響下次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