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連接器

發明連接器

發布時間:2021-07-21 22:09:22

① 為什麼,連接器膠殼要發明單排和雙排

手錶的出現是人類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標志,它使整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間是一種度量衡單位,而手錶卻是劃分時間的工具,時至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如果沒有時間的刻度,如果沒有計量時間的工具,恐怕誰都無法想像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模樣。從第一隻手錶的面世起,手錶的創制及生產都基於一個簡單而機智的發明,這就是「彈簧」,它能夠收緊並儲存能量,又能慢慢地把能量釋放出來,以推動手錶內的運行裝置及指針,達到顯示時間的功能,手錶內的這種彈簧裝置被稱為主彈簧(Mainspring)。

瑞士鍾表業最早出現於16世紀中葉的日內瓦,製表業很快就風靡日內瓦,成為一門新興的、的手藝。到16世紀末,日內瓦製表業就以其質量聞名。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日內瓦製表藝人決定組織並規范他們的行業,並於1601年創建了日內瓦製表協會,成為世界首家鍾錶行業協會。當時,表廠已多達500多家,這迫使一些人移至人口較為稀少的城鎮。日內瓦北部的汝拉山區逐漸成為製表藝人生活和生產的理想場所。1665年,在汝拉山區誕生了一個名叫Daniel Jeanrichard的人,他後來成為一名金匠,組織了鍾表生產部門。1741年他去世時,納沙泰爾汝拉山區已有了數以百計的鍾錶行。

早期的鍾表十分昂貴,只是皇室貴族用以顯示身份的奢侈品,其首飾的作用多於報時的功能。他們甚至煩厭每日多次去上發條,而且早期鍾表准確程度較差,直至16及17世紀因製表工藝的不斷改進,才提高了報時的准確性。1675年出現了一項技術的突破,就是「平衡」(balance)彈簧,此彈簧是用以調整傳統主彈簧因運行波動而產生的不平衡,加裝了此平衡彈簧終於使鍾表的准確度大大提高,一天的誤差不足五分鍾。

18、19世紀,製表技術開始突飛猛進,1690年第一隻雙行針的鍾表面世,1770年,Abraham-Louis Perrelet創造了「永久性」的鍾表,這就是現代可自行上弦手錶的先驅。1776年,第一隻有著三支指針的鍾表面世,確定了現代手錶的基本結構。1842年,Adrien Philippe發明了垂式上弦鍾表,此君也是著名的Patek Philippe手錶的創始人之一。在同一階段,製表業開始生產復雜的鍾表和引進特殊的部件如永久性日歷表及秒錶等。

18世紀的一位傑出的人士,Abraham-Louis Breguet (1747-1823),被譽為最偉大的製表匠。他生於瑞士的納沙泰爾,一生中的大部份時間卻身處法國巴黎,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前,他是最頂尖的鍾表匠,專門貴族化的珍貴稀有款式,供應皇室成員及貴族商賈。他有名的顧客包括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東瓦內特、拿破崙和約瑟芬,及美國的喬治華盛頓總統等。

當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法國社會及都處於動盪而紛亂的時期,Breguet如日中天的事業似乎就要因此而停頓,但不平凡的 Breguet運用他機靈及成熟的交際手腕,不久就與新的成員成為朋友,反而為他增加了另一批新的顧客。 Breguet的一項偉大發明就是「陀飛輪」(tourbi1on),此機械裝置可以補償鍾表在處於不同水平位置所產生的誤差,使鍾表走時更為准確,陀飛輪裝置是被高度推許的發明,現今只出現於頂級價格的手錶中。

Breguet同時還了一個可以連續運行60小時而不需上發條的鍾表,另一項發明是萬年歷(perpetual calendar)裝置,可以自動調節月份及年份,連閏月亦早已計算在內,此性能亦為現代手錶所樂於採用。從當時的技術來看,上述發明都相當先進。

Breguet逝世後,隨時代的轉變,一場無可阻擋的製表工業革命悄然降臨。經濟領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產量也隨之猛增。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蒸汽火車鐵路在英國誕生,隨後,新建的鐵路在歐洲及美洲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人們對於可攜帶的准確計時工具需求越來越大。鐵路把各地連接在一起,同時也帶來時間差異的問題,於是標准時區首先出現在美國,其後歐洲直至全世界都設立了時區標准系統,從事國際貿易及經常旅行的人士,都提高了對時間的重視,對鍾表的需求日益增加。1800年世界總產量達到二千五百萬只,其中瑞士鍾表佔了產量的三分二,超越了英國而領先世界。

19世紀,瑞士及美國的工廠已進行機械化大批量生產手錶。美國的 Waltham鍾表是其中的代表者。他們成為採用先進而精密的機械鍾表技術的先驅。美國鍾表高水準的成就甚至引起瑞士同行業的妒忌。但瑞士以其更精密、更先進的機械及技術、富於經驗的設計師及工人,終於擊敗了美國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瑞士製表的技術提供了多樣化的功能及設計款式。瑞士製表廠決心走向改革創新之路,提高產品檔資,對技術精益求精。例如百達翡麗(Patek Phi1ippe)就以歐洲皇室名字來命名其鍾表系列,推出了維多利亞女王型(Queen Victoria)、阿爾伯特王子型(Prince Albert)及其它名字響亮、型獨一的鍾表,專供皇室、富商購。

在進入20世紀時,瑞士引進了兩個偉大的表匠Pierre Frederic Ingold和Georges-Auguste Leschot發明的新技術,即可快速和精確生產帶齒輪的夾板和主夾板並發明了可替換的內部零件,為鍾表生產的規模化和標准化鋪平了道路。

到20世紀初,瑞士已經是世界鍾表業的領頭羊。這時腕錶開始流行,並逐漸取代懷表的地位,1906年,卡地亞(Cartier)應著名的飛行家Alberto Santos-Dumont要求,了一隻腕錶,使他在駕駛飛船途中,亦可方便地看時間。此一創新十分成功,卡地亞更於1911年正式生產Santos-Dumont型腕錶供應上流社會的人士,這是第一款公開的商業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方意識到「免手提」腕錶的重要性,這才啟發了一般民眾對手戴腕錶的熱切需求。20年代未,腕錶的產量已大大超越了懷表,除了方便的因素外,可外露的特點更是顧容購手錶時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由此推動了各式各樣的外觀設計以吸引顧客:正方形、蛋形、圓形,甚至三角形的設計紛紛出現,再加上各種特意的裝飾,手錶已成為一種令入眼花繚亂的商品。1926年,發明了第一塊自行上弦的腕錶,從1960年起,傳統的圓形表樣普遍受到接受。瑞士對腕錶的進一步改進,就是把懷表所具有的計時、日歷、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加以微型化,而裝設於腕錶上。

1952年在美國、法國和瑞士生產出第一塊電子表。1967年,納沙泰爾的電子鍾表中心出第一塊石英手腕錶,並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開始大量生產。自此,新的技術開始快速。

1970年代,由於太空及電腦科技帶動了人們對高科技的興趣,就像其他新興的科技產品一樣,石英科技開始主宰手錶工業,人們開始厭煩機械手錶需要每天去上發條,而工業界也有悲觀的人士認為機械手錶勢將沒落。結果到了70年代末,一些企業家開始察覺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些舊款的機械腕錶逐漸地在場上消失,一兩年前不被一顧的舊表已靜躺在收藏家的保險箱里 。但不為人知的事實是:消費場正在自行調節,為機械手錶的重臨醞釀條件。

以日本為代表的石英手錶對瑞士手錶工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在70年代中期,很多人都認為瑞士鍾表業已處於垂死掙扎的最後階段。由於各國的鍾錶行業都轉向電子計時技術,似乎只有瑞士鍾表業沒有搭上這班車,並感受到全面衰退的嚴重威脅。在身陷危境的25年裡,瑞士鍾表業從根本上進行了重整,並重新奪回了在70年代危機前的地位。

時勢造英雄,同樣也適用於瑞士製表業。1978年,瑞士鍾表業受到來自日本競爭的巨大壓力。 Ernst Thomke博士積極研究對策,他要求技術人員研製出一款比日本表更好、更纖巧的石英錶。六個月後,瑞士微電子集團(H集團)的表芯部門生產出一款只有2毫米厚的表樣原型,是當時世界上最薄的石英錶。最後生產出來的型,更是減去了51個零件,表芯藏置於一個防水的膠殼內,而且防震、耐用、低成本,最重要的是價錢低廉,他們稱之為斯沃琪(Swatch),斯沃琪表一經推出,便風靡全世界,成為老少皆宜的產品,自此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手錶,直至今日。1998年,瑞士微電子集團乾脆把集團的名字改為斯沃琪集團。

80年代,收藏古董手錶的熱潮在世界各地全面爆發,著名的拍行更是專設部門處理這一新興業務。人們開始懂得去欣賞機械手錶的工藝、研究各個不同表匠的獨特發明、設計與及個人化的風格、鍾表的發展及歷史等。名廠及有特別功能的舊款式鍾表價格逐日飈升,新一代機械手錶的來臨已指日可待。

至80年代末,瑞士表廠開始生產一系列高價位的機械手錶,受到廣泛的歡迎,這一潮流遂得以逐漸壯大,一些結構復雜的機械手錶再次得到認同。如勞力士、百達翡麗這類一直信守只生產機械手錶的宗旨,經過石英錶熱潮的洗禮後,機械表銷量回升,重拾了昔日的尊貴地位。就像勃浪帕愛(Blancpain)手錶所自誇的那樣:「自1735年以來,世界上從來不曾有過一隻勃浪帕愛石英錶,日後為什麼要有呢?」

為了在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戰勝競爭對手,瑞士製表業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取長補短,先後推出一系列技術新品。1979年,Ebauches/ETA生產出世界上最薄的表,僅0.98毫米;1982年,浪琴生產出高精確度的模擬石英錶; 1988年,瑞士Le Phare Jean d』Eve生產出第一塊不需要電池的自動石英錶,通過手腕的運動提供動力;1988年,ETA生產出世界上最復雜的石英天文計時機芯;1991年,Ronda出可使用20年的鋰碘電池石英機芯;1992年IWC生產出世界上最復雜的機械腕錶,共有750個零件,21種功能。

至此,瑞士製表業的出口呈穩定上升趨勢,從1985年的43億瑞郎增長到1997年80億瑞郎。其中成品手錶占據最大部分,約占出口總值的90%,其它10%分別為機芯、表殼、鬧鍾和大、小時鍾等。而塑料產品的數量超過了鋼產品,但從出口值計算,鋼產品占據出口額的一半多。

在過去的幾年裡,瑞士手錶生產數量的91%為電子表,只有9%為機械表。但是產品出口產值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機械表占總值的48%,與電子表幾乎平分秋色。 一個普遍現象是:瑞士機械表經常以貴重金屬或寶石作為裝飾物,對象是上層消費群體。從出口手錶的平格中就可看出這個理論的正確性:每塊瑞士手錶的平格為235瑞郎,而日本表的價格為23瑞郎,香港表的價格為9瑞郎。瑞士手錶出口價格高出世界手錶平格(54瑞郎)近4倍,從這個比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瑞士手錶的價值。

瑞士手錶的足跡遍布全世界,瑞士手錶業95%的產品供出口海外,1997年,以價值計算,出口產品的39%銷往亞洲和大洋洲,36%銷往歐洲,15%銷往北美,6%銷往中東,3%銷往拉美,1%銷往非洲。
這個其實不是很復雜的 可以到硬之城上面看看有沒有這個型號 有的話就能在上面找到它的技術資料

② 急求vf-45光連接器的製作方法與技巧!

隨著計算機速度和網路需求的飛速發展,目前普通使用銅纜的網路的速度已經不能滿足將來數據,語音, VOD等多媒體數據傳送的需要。有鑒於光網路的在帶寬、實時性、傳輸速率、保密性、傳輸距離等方面的優勢, 我們的網路必定是朝光的方向發展。

目前提出的口號是「光纖到戶,光纖到小區」。這預示著將來光纖將作為網路物理結構的干線上的主要傳輸介質。 它將在干線上使網路速度達到以Gbps為基本單位,達到前所未有的高速信息通道。按照目前的構想, 人們再干線上用5、6、7類線把傳輸通路引到自己家中。使自己在家中能享受信息告訴公路帶來的好處。 但這存在一個隱含的傳輸瓶頸:干線上用光纜,而支路上用雙絞線, 兩種傳輸介質在物理結構上的差異就從更本上決定兩者相互之間是不匹配的,在現在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 這樣隱含的瓶頸會導致將來網路改建和網路擴容上的很大麻煩及不必要的經濟負擔。雖然有這樣的瓶頸, 但目前使用光網路的用戶還是很少,這是由於目前光網路的一些缺點導致的。主要的缺點是:①價格高 ②端接工藝復雜。

目前光纖的接頭一般是ST,SC,FC的接頭方式。它的使用很不方便, 每做一個接頭或跳線都需要動用比較笨重,復雜的光融合機等設備, 而且需要比較多的人力和時間的投入。 使光纖像普通雙絞線一樣進入家庭的普通PC上成為很復雜的事。並且光纖是比較嬌嫩的介質, 它不能像普通雙絞線一樣任意的彎曲打折。光纖一旦折斷她就不能使用。 所以目前的光纖及其介面是不能適合家庭復雜的建築特徵的。 在美國3M公司的工程師及科學家的努力下, 現在已經比較好的解決了這些影響光纖在網路中不能替代銅纜的不利因素。 這個另人令人振奮的技術是美國3M公司在光纖接頭上的創新。 他們把航天技術中的一種應用於光纖接頭, 發明了外形與普通8芯雙絞線接頭RJ-45相似的VF-45專用光纖接頭。 這種VF-45接頭(見圖:VF-45 插頭和插座TIA 604-7 (FOCIS 7): Type SG 連接器標准)

與光纖的連接就像用壓線鉗連接8芯五類線與RJ-45接頭一樣方便,使用專用的壓線鉗工具一壓即可成型。 她為光纖到桌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1998年以VF-45為核心已經成立了一個工業聯盟, VF-45已經成為光纖道桌面的工業標准。這個聯盟的主要成員有各個光纖工業的領導者,大公司。主要有:3M, Corning,Infineon Technologies(a Simemens company),BATM,Phobos,Gemflex,Racore等。 以VF-45為核心組建的網路系統已經被認為是對用戶最有價值的光纖到桌面的網路方案(這是網路的發展趨勢)。

VF-45的主要特點是:

①VF-45接頭是雙芯處理的,即一個接頭能處理兩根光纖,使密度減小一倍,同時也使接頭成本大大下降 (一般的ST、SC接頭是一個接頭處理一根光纖),接頭和插座直接用插入方式連接,和RJ-45接頭的連接方式完全一樣,極其方便。

②它是直接使一對光纖的截面相互接觸,不用外界融合,就可以使光信號能順利傳輸。

其中有幾點關鍵技術:

I) 光模塊中的光纖是沿著一個三角形的微心槽到達端接面的,物理技術基礎是三角形唯一確定一個圓, 保證光纖在槽中是穩定的。 光纖在截面連接處有個反射率,通過工程師的廣泛研究和試驗, 得到一個最佳角度――斜八度,即光纖在按斜八度角連接時,反射最小。

III) 插頭光纖和插座里光模塊光纖連接時,插頭光纖連接時光纖有個彎曲,提供一定的應力, 能滿足一定程度的振動。(見右圖中間藍色的光纖示意圖)

以上這些主要技術特點,保證了光纖在連接時衰減降到最低限度,光纖的中信號的傳輸能正常進行, VF-45接頭的衰減只有0.2dB,還小於ST接頭的0.3dB。他的性能完全可以保證。

③VF-45光接頭的製作是由標准工具完成的,任何人都可以製作,沒有熟手和新手之分, 製作一個接頭只要1-2分鍾,遠少於製作ST頭的時間,極大的降低了人工費用和工程時間。

④VF-45接頭是3M公司發明的,但它已經成為業界的一個標准。已經通過美國的標准認證。 VF-45連接標准已經得到The US National Standard的承認並公布了相應文檔FOCIS 7。 並且在台灣已經有16家比較大的廠家聯合起來一起支持VF-45標准。 由此可見VF-45接頭在兼容性和通用性上是完全可以保證的。(下圖是證書

綜上所述,我們完全可以相信VF-45接頭有足夠的實力代替現有的光纖接頭, 它必將推動全光網路的大力發展。

③ 電是怎樣發明的

電是被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電本來就存在,不是發明的,而是被發現的。

1732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

1752年,富蘭克林提出了風箏實驗,其他科學家在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後來他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富蘭克林讓別人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設計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

(3)發明連接器擴展閱讀:

後來義大利物理學家亞歷山德羅·沃爾(Alessandro Volta)發現,特定的化學反應可以產生電力,1800年他建立了能產生穩定電流的伏打電池(早期的電池),所以他是第一個創造穩定電荷的人。Volta還通過連接帶正電和帶負電的連接器並通過它們驅動電荷或電壓,創造了第一次電力傳輸。

1831年,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創造了電動發電機(一種原始發電機),電力在技術上的應用變得可行,從而解決了持續和實用的發電問題。法拉第相當粗糙的發明使用了一個在銅線圈內移動的磁鐵,產生了一個流過電線的微小的電流。

這為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英國的科學家約瑟夫·斯旺(Joseph Swan)打開了大門,他們在1878年左右在各自的國家發明了白熾燈絲燈泡。

④ type c是華為發明的嗎

不是華為發明的,但是也不是蘋果發明的,蘋果只是後期貢獻者之一,蘋果加入usb協會是在14年中下旬。
網傳蘋果是13年底把typec基本完成,然後給的英特爾(網上相似文章都是依據國外一個叫John Gruber的果粉數碼博主的一篇文章寫的)。而在2013年底,typec部分特性就已經被公布,參與者中沒有蘋果,那麼就是說,Apple剛秘密搞出個設備介面就送給了Intel,然後Intel拿到這項技術以後立馬據為己有。我覺得蘋果沒有這么大度,這可是利潤可以吊打lightning的全新介面,結果不求名不求利的送給英特爾,只為typec早日發布?
另外USB Type-C規范有上百頁,外形設計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協議規范。typec部分規格在13年公布時,pd協議還是按照舊的連線開發(14年發布的typec沒有採用,而是使用依據14年改變的新的連線開發的pd協議)。要知道蘋果對於Micro-USB十分不感興趣,要不然也不會在12年發布閃電介面,要是蘋果發明的typec怎麼會依據落後的Micro-USB開發新介面而不是自家剛發布一年的閃電介面?
具體內容可以去知乎問題「
Lightning 和 USB Type-C 設計上各有什麼優劣」下閱讀
引用了知乎用戶極光和千載周瑜的文章的部分內容。

⑤ 本人是電焊工,看到焊機輸出接頭總是燒壞,就發明一種快速連接器,使用兩年再沒壞過,望和慧眼之人共同開

申請專利 速度啊!!!!電焊工 也會上網 用知道 你是一個跟上時代的電焊工 我敬佩你!

⑥ 武漢有那些連接器公司

自主研發的連接器廠家挺多的啊,TXGA是這類,連接器廠家要看是研發實力和發明專利,國外品牌TE/MOLEX這些肯定值得考慮

⑦ 電是誰發明的

電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是自然界發生的,所以不是「發明」的。關於是誰發現的,有很多誤解。有些人認為本傑明·富蘭克林發現了電力,但他的實驗僅僅幫助建立了閃電和電力之間的聯系,僅此而已。

發現電的真相比放風箏的人復雜一點。它實際上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

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臘人發現在琥珀(化石樹脂)上摩擦毛皮引起了兩者之間的吸引力 - 所以希臘人發現的實際上是靜電。

此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研究人員和考古學家發現了一些內部裝有銅片的盆,他們認為這些盆可能是古老的古代電池,用來在古羅馬遺址發光。在巴格達附近的考古挖掘中發現了類似的裝置,古代的波斯人也可能使用了早期的電池。但到了17世紀,許多與電力有關的發現,如發明了一種早期的靜電發生器,正負電流的區別,以及作為導體或絕緣體的材料的分類。

(7)發明連接器擴展閱讀:

在1600年,英國醫生威廉·吉爾伯特(William Gilbert)用拉丁語「電」來描述某些物質相互摩擦時所施加的力量。幾年後,另一位英國科學家托馬斯·布朗(ThomasBrowne)寫了幾本書,他用「電」這個詞來描述他根據吉爾伯特的工作進行的調查。

1752年,本·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用風箏,鑰匙和風暴進行了他的實驗。這只是證明閃電和微小的電火花是一回事。

義大利物理學家亞歷山德羅·沃爾(Alessandro Volta)發現,特定的化學反應可以產生電力,1800年他建立了能產生穩定電流的伏打電池(早期的電池),所以他是第一個創造穩定電荷的人。Volta還通過連接帶正電和帶負電的連接器並通過它們驅動電荷或電壓,創造了第一次電力傳輸。

1831年,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創造了電動發電機(一種原始發電機),電力在技術上的應用變得可行,從而解決了持續和實用的發電問題。法拉第相當粗糙的發明使用了一個在銅線圈內移動的磁鐵,產生了一個流過電線的微小的電流。

這為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英國的科學家約瑟夫·斯旺(Joseph Swan)打開了大門,他們在1878年左右在各自的國家發明了白熾燈絲燈泡。因此,不僅僅是一個人發現了電力。雖然電力的概念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是到了商業化和科學發展的時候,有幾個偉大的思想家同時在研究這個問題。

⑧ XT60插頭誰發明的

XT60插頭是艾邁斯專利模型插頭,2010年研發出來,次年銷售量就達到300多萬,一舉打破了歐美國家在模型接插件,模型連接器方面的壟斷地位。至今銷售量過1000萬,成為市場上熱門和經典的產品。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XT60電池插頭的優勢:
產品名稱:AMASS XT60插頭
產品型號:XT60
適用產品:用於電池,電調,充電器等
產品優勢:
1.新一代模型插頭AMASS專利產品,母端頭為電池用,公端頭為電調充電器用。
2.護套尾部內凹設計,易於焊接,保護焊點不受水汽侵害。
3.精密模具加工,連接緊密不留縫隙,密封性能好。
4.清晰的正負極標注符號。
5.鍍厚金,採用大電流香蕉插頭的直插設計,更大面接觸,雖然是3.5mm插頭,但是可以耐恆定80A,峰值120A的大電流。
6.異形護套設計+卡槽設計,解決了讓人頭疼的插頭插反的問題,還讓插頭的連接更緊密,外觀更漂亮。
7.防滑插拔設計,插拔輕松。
8.人性化的尾部焊線口180度向外排列,讓焊接工作更輕松。6.7g/set

⑨ 住友連接器在中國的專利有多少

住友電裝株式會社與連接器相關的專利一共有575個。
其中發明專利519個,實用新型13個,外觀設計43個。

閱讀全文

與發明連接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