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超跑發明

超跑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1 20:08:34

㈠ 中國小伙純手工打造超跑,號稱國產布加迪威龍,只能在村裡開

純手工打造一檯布加迪威龍是怎樣的一種感受?我們都知道勞斯萊斯和賓利這樣的超豪華品牌的車型經常有手工打造的零部件,以展現出來這個品牌的豪華感,但是事實上,現在工廠都已經開始流水線生產車型了,所以生產一輛車不再是上個世紀18年代汽車剛剛發明的時候用錘子砸來砸去的情況了,那麼問題來了,大家覺得這個中國小伙自己純手工打造的布加迪威龍怎麼樣呢?

大家覺得這輛手工打造的布加迪鐵龍怎麼樣呢?是不是設計感不錯呢?像不像一個放大版的玩具四驅賽車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豪華跑車品牌蘭博基尼,為何被稱為「拖拉機大王」

義大利的著名豪華跑車品牌蘭博基尼之所以被人稱為“拖拉機大王”還要從它的身世說起。

一、一隻小麻雀

在經歷過上次事件的一年後,費魯吉歐·蘭博基尼製造的第一台超跑蘭博基尼350GTV面世,面世後蘭博基尼馬上受到了社會名流的追捧和喜愛,蘭博基尼也從此從一個拖拉機廠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專門生產超跑的世界一流廠家,完成了從麻雀變鳳凰的轉變,時至今日,蘭博基尼已能和法拉利分庭抗爭,在超跑市場上頻頻交手。

㈢ 世界上都有哪些頂級豪車

頂級豪車其實不少,但因為價格都比較高昂,我們通常很少能在路上看到,下面來介紹一部分的頂級豪車:

1、布加迪的Pur SangVeyron 16.4 ,售價是2450萬。

品牌最初創建於20世紀20年代,作為三名主要創始人之一威廉•邁巴赫的被譽為「設計之王」,他還是是世界上第一輛賓士車的發明者之一。在1919年,對汽車仍然懷有遠大夢想的威廉邁巴赫和他的兒子卡爾邁巴赫共同創造了傳奇品牌「邁巴赫」,一輛象徵完美和價格的汽車。邁巴赫的每輛轎車都是用真皮還有其他最最精緻的材料製作,所以非常奢華,他也代表著極致的奢華感,巧妙的設計和精緻的優雅。

㈣ 法拉利誰發明的

法拉利
法拉利是一家義大利汽車生產商,主要製造一級方程式賽車、賽車及高性能跑車,1929年由安素·法拉利創辦。早期的法拉利贊助賽車手及生產賽車,1946年獨立生產汽車,其後變成今日的規模,現在由快意汽車集團擁有,總部設於義大利摩德納(Modena)附近Maranello。

菲亞特公司擁有該公司50%股權,但該公司卻能獨立於菲亞特公司運營。法拉利汽車大部分採用手工製造,因而產量很低。年產量只有4千輛左右,公司總部在義大利的摩德納。

法拉利汽車公司的創始人恩佐•法拉利說,他最中意的賽車是他還沒有造出來的賽車,他最大的成功是他還沒有達到的成功。這位被譽為「賽車之父」的義大利人,嗜車如命的血液從小就在他的身上沸騰。當他13歲時,終於說服了父親,開始了自己單獨駕車的歷史。賽車場上發動機的轟鳴聲,比賽的驚險和刺激,使他越戰越勇。他當時駕駛著阿爾法•羅密歐馳騁賽場,屢獲勝利,被隊友們譽為賽車隊的「騎士」。他由參加賽車到組建賽車俱樂部,最後終於創建了自己的汽車公司。現在的法拉利被譽為「紅色閃電」。

【法拉利歷史】

公司歷史的早期階段不可避免地與創始人恩佐•法拉利聯系在一起,他在1988年去世之前始終保持著對公司的強大影響力。之後,盧卡•迪•蒙特澤莫羅1991年底加盟法拉利公司,他以恩佐•法拉利提倡的創新和勇氣原則作為出發點,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將法拉利的成功帶到了從未夢想過的似不可及的空前高度。

恩佐•法拉利於1898年2月18日出生在義大利摩德納,逝世於1988年8月14日,享年90歲。他曾經是FIAT的一名賽車手,他在FIAT的鼓勵下於1929年在摩德納的viale Trento成立了Scuderia Ferrari公司,幫助他的合作夥伴參加賽車活動。該公司使用阿爾法•羅密歐賽車參加比賽,直到1938年,恩佐•法拉利加入阿爾法•羅密歐公司,成為阿爾法Corse部門的賽車經理。1939年9月,恩佐•法拉利離開了阿爾法•羅密歐公司,在Scuderia Ferrari公司原址上成立了Auto Avio Costruzioni Ferrari公司。新公司向羅馬國家航空公司、Piaggio和Riv等公司提供服務,主要業務是製造機床,特別是液壓動力磨床。

自從離開阿爾法公司之後,盡管同意遵守在四年以內不以自己的名義製造汽車的不競爭條款,但是法拉利很快就開始研製一款8缸1500 cc賽車的兩個樣本,這就是為人所知的815敞篷賽車,它參加了1940年的Mille Miglia比賽。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所有賽車活動都陷入了停頓,法拉利的工廠於1943年從摩德納遷至馬拉內羅,盡管廠房在1944年11月和1945年2月遭到轟炸,但是液壓動力磨床的製造沒有中斷。

戰爭一結束,他們就開始設計和製造第一輛法拉利賽車125 Sport,這是一款1500cc 12缸發動機賽車,賽車手Franco Cortese於1947年5月11日駕駛它參加了在皮亞琴察賽道進行的比賽,並在兩周後贏得了羅馬大獎賽的勝利。從那時起,法拉利賽車在全世界的賽道和公路比賽中先後贏得了5000多次勝利,創造了法拉利今天的傳奇。

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恩佐•法拉利於1969年將他50%的股份出售給了菲亞特集團,1988年,菲亞特集團所持股份達到了90%。盡管如此,由於其高度專業化的生產,法拉利始終保持著完全獨立的經營。

1977年,著名的汽車車身設計和製造專家Carrozzeria Scaglietti加盟法拉利公司,他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為法拉利GT跑車設計底盤和車身。

1997年,菲亞特將瑪莎拉蒂公司50%的股份給予了法拉利,這是一個根植於摩德納的傳奇汽車品牌,於1993年為菲亞特獲得。1999年,法拉利完全接收了瑪莎拉蒂公司。

瑪莎拉蒂公司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跑車製造商,長期以來就是優秀和高貴的象徵,是義大利賽車史上毫無爭議的明星,同時也是法拉利在賽道上最早的對手。它在法拉利的管理下踏上了復興之路,其車型系列和工廠設施都經歷了全面更新。隨著更新過程的結束,瑪莎拉蒂於2005年4月重新回到菲亞特集團的直接管理之下。

截止至2006年底,法拉利獲得的錦標賽冠軍包括:14次一級方程式車手總冠軍、14次一級方程式車隊總冠軍、14次製造商世界冠軍、9次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8次Mille Miglia比賽冠軍、7次Targa Florio比賽冠軍以及不下192次一級方程式大獎賽分站賽冠軍。

法拉利富有傳奇色彩的躍馬標志有著英雄的起源。獲得高度榮譽的一戰義大利飛行員Francesco Baracca首先採用該標志作為個人徽章,將它噴塗在飛機機身上。

戰爭結束後,Baracca的父母將這一躍馬標志託付給恩佐•法拉利,法拉利將它放置在黃色(摩德納的顏色)盾牌背景上,作為車隊的象徵。

具有傳奇色彩的「法拉利紅」起初僅是國際汽車聯合會在上世紀初期分配給義大利賽車的顏色,作為這些賽車參加大獎賽的專用顏色。

【車標故事】

法拉利車的標志是一匹躍起的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有一位表現非常出色的飛行員;他的飛機上就有這樣一匹會給他帶來好運氣的躍馬。在法拉利最初的賽車比賽獲勝後。該飛行員的父母親---一對伯爵夫婦建議:法拉利也應在車上印上這匹帶來好運氣的躍馬。後來這位飛行員戰死了,馬就變成了黑顏色;而標志底色為公司所在地摩德納的金絲雀的顏色。

【基本信息】

一.法拉利248F1技術參數:

賽車型號法拉利248F1引擎代號056
車身總長4545毫米氣缸數量8
車身總寬1796毫米氣缸夾角90度
車身總高959毫米氣閥數量32
車身軸距3050毫米引擎排量2398毫升
前輪輪距1470毫米氣缸直徑98毫米
後輪輪距1405毫米引擎質量大於95KG
底盤結構碳纖維蜂窩狀復合底盤閥門驅動氣動
變速箱7擋順序式變速箱(含倒擋)噴射系統MagnetiMarelli數字電子噴射
整備質量600KG(含水、潤滑油和車手)點火系統MagnetiMarelli靜態電子點火
制動系統碳纖維剎車碟燃油殼牌V-powerULG59
車輪直徑前後13英寸潤滑油殼牌SL-0932

二.法拉利F1車隊2006賽季高級陣容:

車隊主席兼CEO蒙特澤摩羅(LucadiMontezemolo)車隊常務主管&領隊讓-托德(JeanTodt)
引擎主管馬蒂涅利(PaoloMartinelli)技術主管羅斯-布朗(RossBrawn)
總設計師科斯塔(aldocosta)車隊經理多米尼卡(StefanoDomenicali)
設計與發展主管西蒙(gillessimon)比賽工程主管巴蒂斯里(LucaBaldisserri)
引擎測試經理卡維(noelcavey)比賽測試技術經理斯蒂普尼(nigelstepney)
比賽引擎工程師比諾特(MattiaBinotto)車隊測試經理馬左拉(LuigiMazzola)

三.法拉利F2007技術參數 :

車型代號 F2007 車身總長 4545毫米
車身總寬 1796毫米 車身總高 959毫米
軸距 3135毫米 輪轂尺寸 13英寸
後輪輪距 1405毫米 前輪輪距 1470毫米
車身總重 600公斤(含水、潤滑油和車手) 底盤結構 碳纖維蜂窩狀符合結構
引擎代號 056 氣缸數量 8
氣缸夾角 90度 氣閥數量 32
閥門驅動 氣動 引擎排量 2398毫升
活塞直徑 98毫米 引擎質量 95公斤
燃油 殼牌V-PowerULG62 潤滑油 殼牌SL-0977
變速箱布置方式 縱置變速箱(帶防滑差速鎖) 變速箱結構 7擋連續式半自動變速箱(1倒擋)
制動系統 碳纖維通風剎車碟 懸掛系統 前後雙叉臂(主動推桿、旋轉減震器)

四.法拉利車隊2007年高級陣容一覽
職位名稱(中文) 職位名稱(英文) 人員(中文) 人員(英文)
首席執行官 CEO 讓-托德 Jean Todt
總經理 General Manager 菲利薩 Amedeo Felisa
技術總監 Technical Director 阿爾芒多 Mario Almondo
設計和發展主管 Design nd Development 科斯塔 Aldo Costa
主設計師 chief designer 通巴西斯 Nicholas Tombazis
引擎總監 Engine Director 西蒙 Gilles Simon
運動總監 Sporting Director 多蒙尼卡利 Stefano Domenicali
技術顧問 Technical consultant 拜恩 Rory Byrne

【輝煌戰績】

車隊冠軍次數:15次,分別是1961,1964,1975,1976,1977,1979,1982,1983,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7

車手冠軍次數:15次,分別是:2007年:Kimi Raikkonen;2000年--2004年:邁克爾-舒馬赫(德國);1979年:約迪-舒克特(南非);1977年:尼吉-勞達(奧地利);1975年:尼吉-勞達(奧地利);1964年:約翰-蘇蒂斯(英國);1961年:菲爾-希爾(美國);1958年:麥克-豪索恩(英國);1956年:胡安-曼努爾-范吉奧(阿根廷);1952年、1953年:阿爾博特-阿斯卡里(義大利)

車隊首次分站賽奪冠:1951年英國大獎賽(銀石賽道)、岡薩雷斯(阿根廷)

車隊最成功的車手:邁克爾-舒馬赫(83次分站賽奪冠)、尼吉-勞達(15次分站賽奪冠)、阿斯卡里(13次分站賽奪冠)、吉萊斯-維綸紐夫與傑克-埃克斯、吉米·萊科寧(現役)(均6次分站賽奪冠)

從1950年F1大獎賽創辦時起就開始參賽的法拉利車隊,無疑是F1車壇的一塊活化石,在半個多世紀時間里,法拉利人見證了F1大獎賽的興衰變遷。恩佐-法拉利親手創辦的這支車隊,在最初的那段日子裡,雖然充滿活力,卻不幸地與偉大的方吉奧和他的阿爾法-羅密歐車隊成為對手。在巨人的陰影下不斷抗爭,直到1961年,法拉利人才終於拿到了他們第一個年度總冠軍。

此後,經歷了起伏不定的60年代,1974年尼克-勞達的加盟,使法拉利真正成為了一支超級車隊,從1975到1983之間的9年時間里,他們包攬了6屆F1大獎賽年度冠軍。但那之後,又是一段厄運不斷的日子,整整15年裡,法拉利人沒有拿到一個冠軍。

1996年邁克爾-舒馬赫來到這里,經過3個賽季的磨合,德國人開始顯示出他的王者風范,從1999到2002,連續4年,舒馬赫和他的法拉利壟斷了F1車壇的幾乎所有榮譽。

2003年對法拉利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大舒馬赫與巴里切羅組成的"法拉利"夢幻組合接受了來自邁凱輪、威廉姆斯車隊的挑戰,特別是車手總冠軍與車隊總冠軍在最後一站才決出,大舒馬赫以2分優勢險勝邁凱輪車隊芬蘭小將萊科寧衛冕成功,也創造了6奪車手年度總冠軍的紀錄。

2004年是法拉利獲得豐收的一年。他們從賽季一開始就橫掃F1賽場,大舒馬赫連續獲得了6個分站冠軍,舒馬赫和法拉利車隊的積分一直遙遙領先,巴里切羅也獲得了車手亞軍。他們只是在賽季中期受到了英美車隊的一點挑戰,但是這根本無法阻擋法拉利奪冠的步伐。舒馬赫最終獲得了他的第七個世界冠軍。

2005年以100分列車隊積分榜第三,僅獲得1個分站冠軍,是車隊歷史上最差的1個賽季。

2006年F1歷史上最成功的車手舒馬赫在法拉利主場義大利蒙扎宣布退役,技術總監羅斯布朗休息一年,曾經的鐵三角只剩讓拖德一人繼續留任。

2007的F1賽季是F1歷史58年歷史上話題最多的一年,經過重組的法拉利迎來了芬蘭冰人Kimi Raikkonen ,F2007的穩定性和間諜案讓法拉利始終徘徊在勝利的邊緣,最後在收關站巴西kimi已一分的優勢奇跡般地險勝邁凱倫超級新秀漢密爾頓,首度加冕年度車手總冠軍。法拉利也在04年後再次成為車隊和車手總冠軍。

法拉利參加F1歷史成績:
1950-1957年、沒有製造商錦標賽
1958賽季第二,積分40分、車手:M.Hawthorn、P.Collins、L.Musso、W.Von Trips、P.Hill.
1959賽季第二,積分32分、車手:T.Brooks、P.Hill、J.Behra、D.Gurney、C.Allison、O.Gendibien
1960賽季第三,積分24分、車手:P.Hill、W.Von Trips、R.Ginther、C.Allison、W.Mairesse
1961賽季冠軍,積分40分、車手:P.Hill、W.Von Trips、R.Ginther、G.Baghetti、W.Mairesse
1962賽季第五,積分18分、車手:P.Hill、W.Mairesse、G.Baghetti、L.Bandini、.Rodriguez.
1963賽季第四,積分26分、車手:W.Mairesse、J.Surtees、L.Bandini、L.Scarfiotti.
1964賽季冠軍,積分45分、車手:J.Surtees、L.Bandini
1965賽季第四,積分26分、車手:J.Surtees、L.Bandini
1966賽季第二,積分31分、車手:J.Surtees、L.Bandini、M.Parkes、L.Scarfiotti
1967賽季第四,積分20分、車手:L.Bandini、C.Amon、M.Parkes、L.Scarfiotti.
1968賽季第四,積分32分、車手:J.Ickx、C.Amon、A.de Adamich
1969賽季第五,積分7分、 車手:C.Amon、P.Rodriguez
1970賽季第二,積分55分、車手:J.Ickx、I.Giunti、C.Regazzoni.
1971賽季第四,積分33分、車手:J.Ickx、C.Regazzoni、M.Andretti
1972賽季第四,積分33分、車手:J.Ickx、C.Regazzoni、M.Andretti
1973賽季第六,積分12分、車手:J.Ickx、A. Merzario
1974賽季第二,積分65分、車手:C.Regazzoni、N.Lauda.
1975賽季冠軍,積分72.5分、車手:C.Regazzoni、N.Lauda.
1976賽季冠軍,積分83分、車手:N.Lauda、C.Regazzoni、C.Reutemann
1977賽季冠軍,積分95分、車手:N.Lauda、C.Reutemann、G.Villeneuve.
1978賽季第二,積分58分、車手:C.Reutemann、G.Villeneuve
1979賽季冠軍,積分113分、車手:J.Scheckter、G.Villeneuve
1980賽季第十,積分8分、車手:J.Scheckter、G.Villeneuve.
1981賽季第五,積分34分、車手:G.Villeneuve、D.Pironi.
1982賽季冠軍,積分74分、車手:G.Villeneuve、D.Pironi、P.Tambay、M.Andretti
1983賽季冠軍,積分89分、車手:P.Tambay、R.Arnoux.
1984賽季第二,積分57.5分、車手:M.Alboreto、R.Arnoux.
1985賽季第二,積分82分、車手:M.Alboreto、R.Arnoux、S.Johansson.
1986賽季第四,積分37分、車手:M.Alboreto、S.Johansson.
1987賽季第四,積分53分、車手:M. Alboreto、G.Berger.
1988賽季第二,積分65分、車手:M. Alboreto、G.Berger.
1989賽季第三,積分59分、車手:N.Mansell、G.Berger
1990賽季第二,積分110分、車手:A.Prost、N.Mansell.
1991賽季第三,積分55.5分、車手:A.Prost、J.Alesi、G.Morbidelli.
1992賽季第四,積分21分、車手:J.Alesi、I.Capelli、N.Larini.
1993賽季第四,積分28分、車手:J.Alesi、G.Berger
1994賽季第三,積分71分、車手:J.Alesi、G.Berger、N.Larini.
1995賽季第三,積分73分、車手:J.Alesi、G.Berger.
1996賽季第二,積分70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埃爾文
1997賽季第二,積分102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埃爾文
1998賽季第二,積分133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埃爾文
1999賽季冠軍,積分128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埃爾文
2000賽季冠軍,積分170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巴里切羅
2001賽季冠軍,積分179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巴里切羅
2002賽季冠軍,積分221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巴里切羅
2003賽季冠軍,積分158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巴里切羅
2004賽季冠軍,積分262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巴里切羅
2005賽季第三,積分100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馬薩
2006賽季第二,積分201分、車手:邁克爾·舒馬赫、馬薩
2007賽季冠軍,積分204分、車手:Kimi Raikkonen、FELIPE MASSA

【型號】

街車

跑車

法拉利最早期的型號全為跑車。

1948年-1950年 166
1951年 195 Coupe
1951年-1952年 212 Coupe/Cabriolet
1952年 340 MM Berlinetta/Spider

中置引擎 V6/V8

1968年-1975年 Dino
1968年-1973年 Dino 206GT
1968年-1973年 Dino 246GT/GTS
1975年-1989年 208/308/328 GTB/GTS
1975年 308 GTB/GTS
1980年 208 GTB/GTS
1980年 308 GTBi/GTSi
1982年 208 GTB/GTS Turbo
1982年 308 GTB/GTS Quattrovalvole
1985年 328 GTB Berlinetta
1986年 GTB/GTS Turbo
1989年 348
1989年 348 TB/TS
1993年 348 GTB/GTS
1995年-1998年 F355
1994年 F355/GTS
1997年 355 F1
1999年-2004年 Ferrari 360
1999年-2004年 360 Modena/Spider
2003年-2004年 Challenge Stradale
2005年 F430

2座位 Gran Turismo

1952年-1967年 America
1952年 340 America
1953年 375 America
1956年 410 superamerica
1957年 410 superamerica III
1960年 400 superamerica
1964年 500 Superfast
1966年 365 California
1953年-1962年 250
1952年 250S/250MM
1953年 250 Export/Europa
1954年-1963年 250 GT Europa/Boano/Ellena/Coupe Pininfarina/Lusso
1957年-1960年 250 GT Berlinetta/Cabriolet/California Spyder/SWB
1964年 330
1966年 330 GTC Coupe
1966年 330 GTS Spider
1964年-1968年 275
1964年-1965年 275 GTB/ GTS
1966年-1968年 275 GTB/4
1968年 365
1968年-1969年 365 GTC Coupe
1969年-1970年 365 GTS Spider
1968年-1973年 Daytona
1968年 365 GTB4/ 365 GTS4
1996年-2001年 550 Maranello
1996年-2000年 550 Maranello Coupe
2001年 550 Barchetta
2002年-2006年 575M Maranello
2004年 Barchetta
2005年 Superamerica
2007年 599 GTB Fiorano

中置引擎 2+2

1974年-1980年 208/308 GT4
1974年-1975年 Dino 308GT4
1976年-1980年 308GT4
1975年 208 GT4
1980年 Mondial
1980年 Mondial 8
1982年 Mondial Quattrovalvole
1983年 Mondial Cabriolet
1985年 3.2 Mondial/ 3.2 Cabriolet
1989年 Mondial T

前置引擎 2+2

1960年-1963年 250
1960年-1963年 250 GT 2+2
1964年-1967年 330
1964年-1967年 330 GT 2+2
1967年-1971年 365
1967年-1971年 365 GT 2+2
1968年-1973年 365 Daytona
1971年-1972年 365 GTC4
1972年-1976年 365 GT4 2+2
1976年-1989年 400/412
1976年 400 Automatic
1979年 400i
1985年 412
1992年-2003年 456/456M
1992年-1997年 56 GT/GTA Coupe
1998年-2003年 456M GT Coupe
2004年-2005年 612 Scaglietti

中置引擎 12汽缸

1971年-1984年 512 Berlinetta Boxer
1971年 365 GT4 BB
1976年 512BB
1981年 512iBB
1984年-1996年 Testarossa
1984年-1992年 Testarossa
1992年-1994年 512TR
1994年-1996年 F512M

超級跑車

1962年 250 GTO
1984年 288 GTO
1988年-1992年 F40
1995年-1997年 F50
1996年 F50 GT
2003年-2005年 Enzo

比賽型號

現在

360 GTC
360 Challenge
575 GTC
FXX

舊型號

1947年 125 Sport
1948年 166
1949年 125 F1
1951年 340 America
1952年 250MM
1953年 340 MM
1953年 375 MM
1954年 750 Monza
1954年 250 Monza
1956年 250 Testa Rossa
1960年 250 TR60/61
1962年 GTO
1962年 250 GTO
1963年 330 LMB
1963年 P/LM series
1963年 250 P
1964年 250 LM
1964年 330 P
1965年 330 P2
1966年 330 P3
1967年 330 P4
1967年 412 P
1969年 312 P
1969年 512 S and 512 M
1971年 312 PB
1994年 333 SP
1996年 F50 GT
2003年 F60 ENZO|ENZO

㈤ 特斯拉的車標起源於什麼

其實每個車標的由來都主要是跟董事長的一些經歷有關,會請專業的設計師結合一些自己的經歷還有嚮往的元素,最終也會定稿無數次,才能選出大家都比較滿意的作品。

電動汽車的英文是 Electric Vehicle,縮寫是 EV。Logo 中間的豁口就是字母「V」,中間是一個側著的字母「E」。另外,整個的字母T 代表電動機的轉子 rotor,上面的一道弧線代表電機的定子 stator。

㈥ 求超級跑車公司的情況(比如法拉利、保時捷還有很多)

法拉利,歷史不必多講,最富盛名的跑車製造商,是目前世界上盈利能力最強的車廠,雖然在菲亞特集團旗下,但仍舊保持其獨立性,跑車王者非她莫屬。

保時捷,歷史很長,一直以來他的產品都比法拉利便宜,使得不少人認為保時捷是廉價跑車。實際上她的價格不那麼貴的原因是其製造理念不同於法拉利:保時捷更側重於賽道,而不是奢華,速度第一。

㈦ 蘭博基尼又來顛覆世界了,這一次它搞出了無排放超跑!

眾所周知,蘭博基尼以超跑而聞名,炫酷、豪華、昂貴是它的標簽,也是萬千騷年奔跑追逐的光環。不過你也許不知道,除了跑車,蘭博基尼在新能源方面也頗有成就。這不,最近這家義大利汽車製造商正面臨一個新的挑戰:在不使用其他汽車製造商所以來的鋰離子電池的情況下,開發一種使超級跑車無排放的方法。

總之,這聽起來像是一個技術遠景,但是憑借蘭博基尼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相信在不久之後,就能實現這一領域的重大突破。最重要的是,如果技術變現,那麼蘭博基尼極可能會改變高性能電動汽車的世界,你覺得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超跑你們知道多少

這是義大利超級跑車Edonis
廠家簡介
位於義大利Modena的B.Engineering車廠,集中了曾效力於各大頂級車廠的大師,諸如布加迪(Bugatti)、卡吉瓦(Cagiva)、蓮花(Lotus)、法拉利(Ferrari)、馬莎拉蒂(Maserati)、林寶堅尼(Lamborghini)等世界著名車廠的工程師。
B.Engineering車廠為紀念21世紀的到來,於2001年1月1日發表名為「Project Edonis」的計劃,該計劃負責人正是當年帶領Lancia車隊贏得三屆WRC冠軍的Nicola Materazzi。他計劃打造出一部不亞於Ferrari或Bugatti之流的超級跑車,因此造就了Edonis的誕生。由於Edonis採用手工打造,因此只限量生產21輛。21輛車紀錄著21個世紀,每一輛Edonis都銘刻著一位代表它所處的世紀的發明家或藝術家的名字。
Edonis誇張的車身造型,鋁制車身完全由人手敲打出來。配置與一級方程式賽車相差無幾的懸掛系統全數為鋁合金材質,碳素底盤異常堅固、輕巧,巨型寬幅輪胎使用的是米其林(Michelin)PAX防爆輪胎系統。中置V12引擎後輪驅動,再加雙渦輪增壓,使這只怪獸擁有驚人的爆發力!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法拉利
1929年由恩佐·法拉利創辦,主要製造一級方程式賽車、賽車及高性能跑車,法拉利生產的汽車大部分採用手工製造,年產量大約4300台。第一輛披著法拉利「紅鬃烈馬」標徽,在賽道上先馳得點的,是由125型賽車加以改良的166型SPYDER CORSA,搭配一九九二毫升直列六缸引擎,勇奪一九四八年義大利的塔卡-傅里歐(TARG FLORIO)及米里-麥利亞(MILLE MIGLIA)大賽的雙項冠軍,「法拉利」從此一舉成名,並接連締創勝出超過五千場賽事的「躍馬傳奇」。
二、蘭博基尼
Lamborghini——一個特立獨行的、偉大的汽車品牌,它可以僅用短短幾年的 時間,就成為世界超跑的引領者。它造型犀利,每一個稜角與線條都讓它顯得與眾不同,甚至與這個強調「圓滑」的社會有些格格不入。加之它生性暴躁、桀驁不馴的性格,讓蘭博基尼成為了一件不折不扣的稀有藝術品。沒錯,這就是蘭博基尼,看到它之後你竟然想不到用什麼言語去描繪它,似乎世間所有美妙的詞彙都不足以表達它的完美,最後留下的唯有那滿臉驚呆的表情……然後你會被它徹底征服。蘭博基尼公司的全稱為「Ferruccio Lamborghini Automobile S.P.A」,翻譯成中文為「費盧西奧·蘭博基尼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國外大部分汽車品牌命名一 樣,蘭博基尼品牌也是以創始人的名字「費盧西奧·蘭博基尼」命名的。1916年4月28日,費盧西奧·蘭博基尼出生於義大利費拉里省的一個小村鎮,正是這樣一位出身普通家庭的男人造就了今天大名鼎鼎的蘭博基尼。
三、lotus (蓮花)
Lotus設計開發的主動式智能系統已經在世界70多輛原型車和展示車上裝載。Lotus愛麗絲(LOTUS ELISE)為輕質量高性能汽車確立了標准,首次將蜂窩結構管狀車架應用於汽車;率先採用超級輕靈的新材料,復合玻璃纖維以及激進的設計概念;更有獨一無二的粘合型鋁合金超輕結構,迄今已榮獲50多項大獎。由Lotus領先開發的超輕剛制汽車懸架(ULSAS)項目證明,利用先進技術汽車實際重量可減輕32%。現在,Lotus擁有69個系列136項專利(包括申請中和已批准項目),其中21項已獲得許可。其他項目包括船艇、卡車、巴士、農業和越野用車、賽車工程技術,當然還有1992年奧運會上英國自行車選手使用Lotus所設計的自行車獲得奧運金牌。正是有了這些自主技術,Lotus才得以開發出產品的獨特特點,使得Lotus品牌深入人心,更不愧為世界三大跑車製造商之一
四、布加迪
布加迪是世界著名的老牌運動車品牌,1909年義大利人埃多爾·布加迪(EttoreBugatti)在德國創建布加迪公司,專門生產運動跑車和高級豪華轎車。布加迪的產品,做工精湛,性能卓越,它的每一輛轎車都可譽為世界名車,1956年停產。1991年義大利工業家羅曼諾·阿蒂奧利買得布加迪商標所有權,在義大利重建布加迪汽車公司,重新生產高性能、高質量的運動車及轎車。布加迪總計生產汽車七千餘輛。
五、Aston Martin(阿斯頓馬丁)
阿斯頓·馬丁由萊昂內爾·馬丁(LionelMartin)和羅伯特·班福特(RobertBamford)於1913年共同組建,公司名為Bamford & Martin。其品牌一直是造型別致、精工細作、性能卓越的運動跑車的代名詞,它在汽車市場上和車主的心中始終佔有特殊的位置。在近90年的品牌經營過程中,公司幾經易手,總產量只有區區16,000輛車,然而時至今日,仍有將近其總量四分之三的阿斯頓馬丁在使用中。1994年,阿斯頓馬丁成為福特汽車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福特除了為其提供財務保障外,還向它提供福特在世界各地的技術、製造和供應系統,以及支持新產品的設計和開發,令這顆豪華跑車中的明珠重新煥發出迷人的魅力。 2007年,福特將阿斯頓馬丁以9.25億美元賣給了科威特Adeem Investment of Kuwait、Investment Dar和英國商人John Sinders的合資公司。

㈨ 電動超跑Rimac的創始人都玩哪些車把燃油車撞廢,直接改電動!

?克羅埃西亞電動超跑公司Rimac創始人Mate Rimac暢談飄移E30和改裝歐寶Speedster......
我從出生那天開始就是一個車迷,盡管自己也太清楚原因何在,畢竟我家與汽車沒有多少淵源。聽家母說,我學會走路和說話之前曾經假裝手疼大哭,於是把我放到車上立馬就不哭。她把我在幼兒園畫的圖畫全部收集起來了,所畫的全部都是汽車。

我十四歲那年取得輕便摩托車駕駛執照,十六歲取得摩托車牌照,十七歲取得正式駕駛執照。我的第一部車是初代Skoda Octavia 1.9TDI,但第一部真真正正稱得上汽車的,其實是E30的3系323i。那時我有一個當機械師的朋友,於是兩人搭檔拆掉原裝引擎,換上一副來自E34 5系的2.5升六汽缸引擎。

我一直很想參加比賽,但雙親不肯聽從我的意願,所以最輕易的入門方法莫過於買一部後驅二手車和一些後備胎,就這樣開始了打擂台生涯。

我們多次用這部E30參加飄移比賽,最終搞到引擎重傷,如今我這盤電動車生意其實就是由此開始。我在克羅埃西亞多次贏得全國性的電子創意比賽,十七歲那年已經擁有兩項專利發明。這些電子設備全部都是我在車房製作的,其間也不忘在汽車上搞東搞西。所以寶馬引擎報銷後,我決定把它改造成電動車。其實我當時最想做的是更換一副E39 M5的V8,但這些引擎當時要2萬歐元。

改裝完畢後,我便用它參加比賽。最初所有人都笑話我,但不斷改良之下,我們終於開始嘗到勝利的滋味,最終刷新了FIA(國際汽聯)五項加速紀錄。我曾經有一次對上直線加速賽車,你知道啦,就是那些馬力過千匹V8狂吐火舌車輪異常粗壯諸如此類的美式賽車。與對方並排時,我心想「雖然大小有別,但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啊」,這邊可是一部十分寧靜的小小電動E30啊。到得綠燈一亮,對方起步有點不濟,我卻完美無懈。我聽到他在背後大喊大叫,但我開始拉開距離,把對方越拋越遠直到沖線,那一刻實在痛快到極。

我買過一部歐寶Speedster,而且同樣把它改造成電動車,盡管那是測試內燃機期間朋友把車弄翻之後的事。

那時候我心想自己大可以自立門戶為他人改裝電動車,但3系令我明白到改裝汽車會帶出許多問題。由於電動馬達藏在原本安裝變速箱的傳動槽內,加上引擎艙變得空空如也,原本安裝後座的地方又要用來安放電池,我不得不放棄後座,車體重心也變得格外高。改裝後雖然速度飛快,但也非常容易搖風擺柳,開起來非常考驗駕駛功夫。我因此意識到拿內燃式汽車改裝根本行不通,造電動車就得從頭做起。

不知不覺十年過去了,我把自己所有一切押在公司上,其間並未真真正正擁有過一部車,但首位有分量的投資者加盟後,我終於可以犒賞自己一番。我最近便買了一部寶馬Z4、一部Ducati Panigale和一部新款M5,但名下並無Concept_One,因為我並非持有公司百分百股權的股東,想要一部的話就得自己買。C_Two我倒是十分想買……終有一天會整一部。

我覺得自己平時還是挺謙虛的,但如果說有什麼擅長,那大概就是駕駛。假如我不是車迷,不懂得漂移過彎,我肯定無法在製作自己的汽車時作出正確判斷。想知道汽車應該做到什麼,知道它們如何用不同手法做到該做的事,你本身必須是一個好車手。
MATE的夢想車隊
電動車才子最喜歡的汽車是……
BMW E30 M3
我的話肯定會買Cecotto Edition。這個版本實在太有型,何況我在E30上有很多有趣經歷。
RIMAC C_TWO
顯而易見嘛。我不需要四座汽車,因為我的公司車能滿足這方面的需要。
LAFERRARI
我有很多時候開LaFerrari。這是一款非常特殊的汽車,設計、聲浪、外觀、感覺都別有一番風味。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閱讀全文

與超跑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