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葫蘆頭誰發明

葫蘆頭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1 18:44:16

1. 手榴彈是誰發明的呢

出現在彝族居住的西南邊境地區。雲南哀牢山彝族人民曾發明一種「葫蘆飛雷」。其造法是,將曬乾的葫蘆掏盡籽實,然後把火葯、鉛塊,鐵礦渣、碎鐵片等物裝進去,再在葫蘆的頸里塞上火草作引信。火草是當地的一種野生植物,有大葉和細葉兩種。人們把葉背上的一層白色皮棉剝下來曬干,捻成線,投入木炭熱灰中炮製成一種一點即燃的火草。狩獵時,先將葫蘆放在網兜中,點燃火草,掄起來,甩出去。關鍵是掌握好火草燃燒的時間,有經驗的獵人甩出去的葫蘆飛雷是在最接近目標的時候爆炸,其殺傷力很大。葫蘆飛雷也是一種手榴彈。
1856年,哀牢山地區以彝族雇農李文學為首的彝、漢、白、傣、苗各族人民舉行聯合反清大起義。1858年秋末,起義軍兩三千人進攻

嘉城。

嘉城位於哀牢山中斷東麓。那裡盛產鐵、鉛、銅等礦物,有官紳經營的礦場。

嘉是滇西哀牢山的經濟中心和軍事要塞。防守

嘉城的清軍有六七千人,他們不僅人多勢眾,又擁有火炮、火槍等先進武器,根本不把手持刀矛的兩三千起義軍放在眼裡。起義軍進據

嘉城西和城北外圍三四十里的地方,遲遲不發動攻擊,清軍誤以為起義軍害怕他們的火槍火炮。其實,起義軍是派人專門趕制葫蘆飛雷,同時專門培訓一批使用葫蘆飛雷的戰士。起義軍完成戰前准備工作以後,趁清軍守備鬆懈,接近

嘉城。守城清軍見起義軍戰士每人腰裡都系著大葫蘆,他們誤以為彝族人愛喝酒,是酒葫蘆,根本不在意。黎明前,起義軍突然向西門和北門發起猛攻。一時間,葫蘆飛雷滿天飛,劇烈的爆炸聲連成一片,震天動地,鉛塊、鐵片、礦渣,橫飛四射,清軍守城的炮手、槍手被炸得頭破血流,不戰自亂。城裡的內應迅速打開城門,起義軍一擁而入,清軍如落花流水,潰敗而逃。起義軍輕而易舉地攻佔了

嘉城。這大概是手榴彈在戰爭中的首次應用。
外國人使用手榴彈,始於1904年日俄戰爭。手榴彈無論是用於生產上,還是戰爭中,外國人都要比我們中國人晚很多年

2. 葫蘆娃是誰創造

上海美術電影廠

3. 葫蘆絲是誰發明的

葫蘆絲沒有明確的發明者。
葫蘆絲的歷史較為悠久,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它是由葫內蘆笙演進容改造而成的。在構造上仍保持著古代樂器的遺制,簫管數目正與三管之龠相同,兩支副管不開音孔也和古簫完全一樣,而發出持續的五度音程,則與古龠的「以和眾聲」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開有7個音孔,與後世的簫笛非常近似,又顯示出它在歷史上的飛躍。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民族音樂工作者對葫蘆簫進行了不斷的改革。1958年,雲南省歌舞團首先把音域擴展為14個音。北京的一些文藝團體又製成兩種新葫蘆簫。其中的六管葫蘆簫,可以吹奏單音、雙音、單旋律加持續音及兩個和音旋律加持續音。既保持了原來樂器特有的音色和風格,又增大了音量、擴展了音域、豐富了音響色彩和表現力。在中國民族樂器大花園中,它已成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樂團訪日小組,曾用這種新葫蘆簫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歡迎和好評。
傣族人民多才多藝,能歌擅舞。在節日里,不論是在江中劃龍舟或是在江邊放高升,還是在廣場上趕擺,或是在竹樓里飲酒歡歌,都可以聽到動人的歌聲。贊哈(民間歌手)在葫蘆絲的伴奏下唱著古老的傳說和美麗的神話,唱著舊社會的苦難和新社會的幸福。

4. 葫蘆絲是誰發明的

小學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傣家的小夥子叫傣山,他有一個心上人,他們過著幸福的日子。
一次,山洪爆發了,傣山抱起一個葫蘆,決定救出被困的心上人。於是傣山呼吸了一口氣跳入洪水中,游到中途,碰到了鯊魚,傣山准備逃走,可傣山沒有鯊魚的游的快,傣山就要變成鯊魚美餐的時候,看到了一座小島,傣山用力一游,沖上了小島,躲過了鯊魚。傣山上了小島後就找他的心上人,打聽到他的心上人被困在個大山裡,傣山於是上了那座山,山裡有條大蛇,是看他的心上人的,傣山只有殺這條蛇,他的心上人才可以救出來。
傣山想在晚上把這條大蛇殺死,晚上傣山到了蛇的巢穴,看見大蛇在睡覺,他悄悄的來到蛇的身旁,抓起蛇的七寸,蛇被打死了,原來,蛇是個大壞蛋。後來,傣山救出了他的心上人,但山洪還沒有停止。「只有作出一種一個人也不知道的樂器,才能停止山洪」,傣山聽到了一個聲音。於是傣山和他的心上人共同製作出了一種叫葫蘆笙的樂器,山洪停止了。這場面感動了神仙,神仙手一揮,頓時鮮花盛開、孔雀開屛,祝福傣山和他的心上人永遠幸福。葫蘆笙被傣族人世世相傳。

葫蘆絲的歷史較為悠久,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它是由葫蘆笙演進改造而成的。在構造上仍保持著古代樂器的遺制,簫管數目正與三管之龠相同,兩支副管不開音孔也和古簫完全一樣,而發出持續的五度音程,則與古龠的「以和眾聲」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開有7個音孔,與後世的簫笛非常近似,又顯示出它在歷史上的飛躍。

5. 船是誰發明的它的起源歷史

舟船,是由原始的渡水浮具逐步演變而來的,具體的發明人目前尚未知道。人類的這一漫長歷史過程卻清楚地被記錄在古文獻中。《莊子•逍遙游》說:「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

我們從以上古文獻的記載中可以看到:「以匏濟水」、「始乘枰」、「變乘桴以造舟楫」,揭示的當是舟船最初發展的規律,即從「匏」到「桴」,再由「桴」到「舟」。任何事物的發展和演變,都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5)葫蘆頭誰發明擴展閱讀:

船的起源: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發現過河困難的問題。若河淺和水流慢,人們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們就無法過河。後來,一些人發現抱著樹枝或粗的樹干,就可以浮渡過河。於是,人們就開始有意識地把樹枝捆成一紮,做成木筏。或把粗樹干挖空,使它成為獨木舟就可以過河了。這就是船的雛形。

1、古代槳船

在後來,人們開始在船上裝上許多船槳,以此來為船隻提供動力,使其不用隨波逐流,便於控制船隻,使船隻更安全。

2、古代遠洋帆船

隨著人們的科技發展和貪婪的慾望,使人們開始了遠洋探險。在技術上,探險家們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槳船先進多了。它裝上了高大的桅桿,桅桿上掛著大面積的帆布,使它能盡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風能。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堅固,住在上面更舒適。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擊力更強。

3、近代輪船

隨著人們步入工業時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英國人瓦特經過多年研究,廣泛吸取前人的經驗,製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機,並投入使用。那時有一位叫富爾頓的美國人,覺得用槳劃船會很累,而且效率不高,於是他就想用明輪來代替船槳。用蒸汽機驅動船隻。並於1870年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試航。這就是輪船的雛形。

1835年,英國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裝有螺旋槳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專家的注意。經研究發現,螺旋槳作為船的推進器比明輪力量大。於是裝明輪的輪船逐漸退出使用。但為了稱呼方便,裝螺旋槳的船還是叫輪船。

4、現代輪船

隨著人類的發展,現代的輪船已經不再用帆來輔助船航行,而且不再使用會嚴重污染環境而且效率低的蒸汽機,改用了柴油發動機。這是船的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現代的輪船不僅裝上了高效的柴油發動機,而且還裝上了雷達、聲納、無線電等先進設備,使船隻遠洋航行變得更加安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船

6. 電動葫蘆是誰發明的

具體是誰發明的還真不好說

都是一點一點改進到現在這個模樣
我們製造電動葫蘆這類設備

7. 葫蘆烙畫是誰發明的

烙畫葫蘆藝術又稱燙畫葫蘆、火筆畫葫蘆,是一種特色傳統工藝美術品,比較知名的產地有山西,安徽。烙畫葫蘆藝術家用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與葫蘆融為一體能永久保存、收藏,藝術價值極高。
葫蘆製作工藝品從明朝起即有文字記載。葫蘆造型優美,無須人工雕琢就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清朝時蘭州的「刻制葫蘆」和「范制葫蘆」曾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成為朝廷貢品。當時採取的「火燴工藝」將葫蘆的木質材料與中國傳統的燙畫技法相結合,以烙鐵代筆,運用國畫的白描、工筆、寫意等手法,在葫蘆光滑堅硬的木質表皮上,創作出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等作品,隨著藝人對藝術的理解和對烙鐵的嫻熟運用,畫面呈現出焦、黑、褐、黃、白等多種層次和國畫渲染的效果,表現力非常豐富。葫蘆本色就有古畫的基調,在上面臨募出名家的國畫作品,線條流暢准確、形態栩栩如生、意倖免幽深高遠。給人以耳目一新、不媚不俗的感覺。烙畫藝術使葫蘆由農家瓜果登上了藝術殿堂,成為一種集拙樸自然和高雅精美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藝術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8. 廣濟橋是誰發明的

作者不詳

建立時間

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

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於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民間傳說
傳說之一"仙佛造橋"。即唐代韓愈來潮州後,為了溝通兩岸,請他的侄孫韓湘子等八仙與潮州的廣濟和尚分東西鬥法造橋。由於中途法力失效,致中間一段未能連接,由廣濟和尚用禪杖和八仙之何仙姑用蓮花化作巨纜和十八隻梭船連接起來,因此分別稱橋名為"湘子橋"和"廣濟橋"。而在他們法力失效的地方就有羊變成的"烏洋山"(浮洋鎮)和豬變成的"豬山"(磷溪鎮)。
傳說之二"王源除怪石"。王源是明宣德七年主持大規模修橋的潮州知府,並在橋上建"廿四樓台"而有"江南第一橋"之譽。由於建橋需大量石料,此時傳葫蘆山上出有2塊怪石,使潮城經常有火災和訴訟。於是他親自帶人上山,帶頭砸下2塊怪石,並題下了除怪石詩(此詩及"王源除怪石處"刻於石上,"文革"時被毀)。王源此一舉動,不僅破除了人們對怪石的恐懼,也解決修橋的部分石料。
傳說之三"吳府公祭水"。吳府公是清代道咸年間的潮州知府吳均,某年因韓江水漲淹上城牆,潮城危急,他在東門樓上祭水,乞求水退,但水始終沒退,於是他把自己的官帽、官服投於水中,表示與城共存亡。說也奇怪,此時洪水就退了。此後,人們在東門樓設了他的神像祭祀,並在湘子橋的東橋建了"民不能忘"的牌坊。

閱讀全文

與葫蘆頭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